批判性思維和非形式邏輯

作者簡介:陳波,1957年生,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批判性思維的出現

  

批判性思維和非形式邏輯作為研究領域的出現,不是由學術圈自發促成的,而是由社會的現實需求間接促成的。主要是來自邏輯學界外部的兩大動力:一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社會風雲激蕩,越南戰爭、種族隔離、性別歧視、性解放等,成為各種社會勢力競逐的熱門話題,各種觀點的交鋒與論戰空前激烈。但當時的邏輯教學是數理邏輯的一統天下,與社會所關注的這些熱門話題幾乎沒有關聯。學生們要求有一門課程告訴他們,如何去分辨關於這些話題的觀點或論戰的合理性,評判它們是否概念清晰、根據充分、論證合理或有效,等等。批判性思維課程就是一些大學教師為呼應這種要求而嘗試開設的,他們提出了一個口號:邏輯教學應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與人們的日常思維相關」。二是20世紀中葉開始的美國教育改革運動,要求從以知識傳輸為主的教育模式,改變成以人格和素質的養成以及能力培養為主的模式,「20世紀40年代,批判性思維被用於標示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70年代,批判性思維成為美國教育改革運動的焦點;80年代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對批判性思維和非形式邏輯的理解不能脫離這些背景性因素。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至少有如下四種涵義:(1)指起源於美國、後來風行歐美的一場教育改革運動;(2)指一種人格特質和思維習慣;(3)指一種旨在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和能力的課程設置;(4)指一套體現批判性思維的氣質和傾向的思維技能。國內有人喜歡把批判性思維單純地技藝化,我認為不妥,這至少降低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從根本上說,批判性思維涉及到培養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所需要的人這兩個方面,後者又涉及到「教什麼」和「如何教」等問題。通過激烈的辯論和反思,美國教育界逐漸認識到:在民主社會中,在信息爆炸的當代,教育的首要目標不是要培養知道很多的「知道分子」,而是要培養能夠「批判性思考」(criticalthinking)的人,即能夠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和決策、有責任心、充滿創造性和活力的人。按此理解,批判性思維首先是一種精神氣質,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思維習慣。批判性思維服膺理性、邏輯和真理,是一種講道理的、健康的懷疑主義態度,它的基本預設是:任何觀點或思想都可以並且應該受到質疑和批判;任何觀點或思想都應該通過理性的論證來為自身辯護;在理性和邏輯面前,任何人或任何思想都沒有對於質疑、批判的豁免權。「把一切送上理智的法庭」,可以被看作是批判性思維的基本主張和口號。善於進行批判性思維的人具有這樣的個性特徵心靈開放,獨立自主,充滿自信,樂于思考,不迷信權威,尊重科學,尊重他人,力求客觀公正。他們隨時準備對所面對的各種觀點和主張進行評估,以便確定什麼樣的信念最適合或切近於當下或長遠的目標;不斷發展出新的闡釋,以便改善其對周圍世界的理解;積極搜尋對所提出的闡釋的質疑、修正或反駁意見;對所搜集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和綜合,以便更有效地做出決定和選擇,如此等等。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如上所述的精神氣質、態度、習慣,甚至是人格的養成,不能由某一門課程來完成,而是要貫徹到教育的每一個過程和環節之中。如果你聽過某些西方著名大學的網路公開課程,例如由哈佛大學哲學教授桑德爾主講的「正義」,以及由耶魯大學哲學教授凱根所主講的「死亡」,你就會明白什麼叫「批判性思維」。在歐美大學中,還另外設計了專門的批判性思維課程,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和能力。這種課程目前尚未定型,不同的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課程內容也五花八門。但按我的理解和偏好,批判性思維課程應該以論證的識別、評價和建構為核心,還包括謬誤理論、定義理論等內容;它在理論上並不複雜,知識含量並不高,而以案例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方式目前在中國推廣和實施仍有難度,故我一直沒有接受這方面的教學工作。在總體上,中國目前仍然缺乏批判性思維的環境:我們大學的政治課教學,仍然以讓學生「相信」為目的,儘管是以一種「講道理」的方式,以一種「苦口婆心」的方式。清華大學公開宣稱,要改革政治課,要讓學生「真信」馬克思主義,真正做到「入腦」和「入心」。絕大多數課程仍然是以知識傳播為主,以老師講授為主,以大課堂為主,以知識性考試為主:對原有知識的背誦、記憶、熟悉、理解、應用佔了最大的比重。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僅由一門批判性思維課程去承擔培養某種人格特質和思維習慣的重任,難乎其難。

批判性思維的推廣普及

  

不過,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正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承認。在2006年7月上海召開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強調指出,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培養不出創新型的人才;大學教師的主要工作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獨立思考,要讓大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中國學生目前最為缺乏的。新加坡教育部長王瑞傑認為,要評估一個教育系統是否成功「不太容易」,過去20年至30年,新加坡教育系統為經濟社會輸送人才,而現在,可能需要培養「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也強調指出,新時期的解放思想應該突出的第三個方面是:「要使每個人,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思想得到解放,也就是說要有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和創造能力。」中國社會和中國教育都需要有批判性思維,推廣和普及批判性思維大有可為。

——摘自陳波《邏輯哲學研究》



推薦閱讀:

用批判性思維學語文,我們要培養這12項基本技能
《學會提問 批判性思維指南》核心觀點摘錄
怎樣擁有並且鍛煉批判性思維?
讀書筆記:《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領域的「聖經」!
中國學生真的缺乏批判性思維嗎?

TAG:思維 | 邏輯 | 批判性思維 | 批判 | 形式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