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清理」「公德」寫作指導及範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加拿大住過兩年。他對那裡的乾淨、衛生和人們的公共意識之強讚不絕口。他告訴我:在美國、加拿大,一些大學生宿舍裡面也很亂,但是這些人一到公共場合,個個都是謙謙君子、美麗淑女。這正好跟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做法相反。中國到處都在建造新房子,到處都在裝修,自己家裡可以收拾得一塵不染、乾乾淨淨,可一到公共場合,表現截然相反,因為那是公家的。看來生活中的「房子」里外都要打掃清理了。
注意 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則材料很切近現實生活,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寫作時,首先要分析材料。理解其內涵,做到審題、立意準確。通觀整則材料,最後一句頗為重要:「看來生活中的『房子』里外都要打掃清理了」。「房子」加了引號,明顯具有語義的泛化作用。它告訴我們。「打掃自己的房子」,不能局限於「房子」,要作「虛化」、「泛化」理解,要對「具體」進行「抽象」思考。「打掃自己的房子」,不僅僅是指搞好自身清潔衛生的問題,而是講不講社會公德的問題。美國、加拿大的大學生宿舍很亂,並不值得讚揚,中國人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也不是壞事,因為這都是個人的事情。關鍵在於在公共場所能否講社會公德,這才是肯定與否的標準。所以,寫作時可不限於講究衛生方面的問題,凡是講公德的都值得肯定,不講者就該批評。
從考試時寫作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審題準確,但泛泛而談的多,簡單地肯定外國學生,否定「中國人」的多,不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來看待問題,談論問題,顯得很膚淺。而能夠寫得好的以記敘文為多。如下面的例文。
【例文】
洗心
王 雯
天氣燥熱難當,坐著不動都流汗不止,幸好今天有活動課。鈴聲一響,我便奔向浴室「活動」去了。
人出奇的少,這讓我煩悶的心頓時開朗了許多,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洗個澡了。
龍頭打開了,水嘩嘩地流了下來,我湊近那「蓮蓬」,盡情享受這上天賞賜的清爽。
洗著洗著人漸漸地多了,我的左邊多了一個長得挺水靈的「浴友」。應該是高一的吧,一副經驗不足的樣子。果然,她水溫都不會調,一臉無辜的望著我。我立刻「拔刀相助」,誰讓這小丫頭長得惹人憐愛呢。
收穫了一聲甜甜的「謝謝」,我心情舒暢地繼續洗我的澡。不一會兒,我發現身邊的丫頭洗澡的方式與別人不同,她的水龍頭總是時開時關的,起初我還以為她是不會用,或者不習慣,可漸漸地,我才發現她抹洗髮露的時候把水關了,沖洗的時候再打開,上護髮素時又是如此。
我忽然覺得很好笑,「為什麼這麼麻煩,一直開著不就得了嗎?水龍頭不能移動,你自己不會移動嗎?」那丫頭聽了,朝我笑了笑:「你在家裡洗澡也這樣嗎?一直開著水龍頭?」
這下我被問住了,是啊,為什麼同樣是洗澡,在家裡和在學校就不一樣呢?我望著身邊笑盈盈的高一女生,頓時感到羞愧難當,只得俯下身去,裝作在洗腳。
走出浴室,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何在家裡懂得節約的道理,在學校卻不然呢?難道節水意識還分場合不成?雖然在校洗澡也是要付錢的,可那能成為自己不節水的理由嗎?
如果哪天學校出台「洗澡不用收錢」的規定,自己是不是更不會把節水放在心上呢?因為這水、這燒水的煤都是公家的,跟自己的利害關係不大,水用多用少都是花那麼多錢,為什麼還要節水呢?為誰節水?為公家節水又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所以乾脆不節水,就任憑那水嘩嘩地流去,也絲毫不會心疼。
政治課上我大聲背著:我們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如今才終於明白,要真正做一個「心中有集體」的人,首先得徹底清洗心中自私自利的觀念,破除一個舊世界,才能建立一個新世界。
清洗自己,不僅要洗去表面的污垢,更主要的,是洗去心房裡的塵埃。
洗了個澡,忽然覺得,天不那麼熱了。
評點
作者對材料理解準確,沒有局限於打掃有形的房子,沒有局限於具體的清潔衛生工作,而是直奔社會公德的主題。這是值得那些只會「具象思維」,不善「抽象思維」的同學學習的。其次,選材切近社會生活實際,可謂司空見慣,但人們卻常常是見怪不怪,經作者這麼特別的「一提」,便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以小見大,使人們從小事看出大問題。
【教師下水文】
私德公德皆須修
●湖畔書生
自己家的房屋要收拾得一塵不染,誰人不知?親人間要做到相親相愛,誰人不曉?但公眾的場合卻任憑髒亂不堪,難道我們不置身其中?陌生人間卻冷漠相向,難道我們不是朝夕相逢?面對這些咄咄怪象,梁啟超先生早在上世紀初就疾呼:美德不應只是「私德」,更包括「公德」,私德公德應雙修!
修德立身,是中國人的優秀傳統。泱泱中華以德傳承,「人而無德,生而何益」的觀念深深植根於每個人的心中。三千年的文明史中不乏美德的優秀典故。曾子殺豬,警醒成人在孩子面前要講誠信;孔融讓梨,告訴我們利益面前應有恰當取捨;王祥卧冰,讓我們看到了孝悌的境界可以有多高;宰相張英退讓三尺,讓我們明白鄰居之間求和方為進的道理。正是這些美德的傳承,才讓家庭有溫馨之感,鄰人之間能和諧相處。但仔細的分析,這些美德其實更側重於「私德」,換言之,中國人是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裡講「德」,在親人之間、熟人之間才「有」德,而外人之間、陌生人之間更多的時候可能「缺」德。
如果說,傳統道德的局限是因為農耕社會人們交往面小,那也符合歷史;但現在歷史的車輪已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人們生活、交往的空間大大拓展,「天涯」其實只是「咫尺」之間,已不再是神話。講道德不應只局限於小圈子,而應拓展到人類足跡所至的每一個空間,「公德」的盛行已是刻不容緩!只有講公德,社會才能有良好秩序,漂泊在外、飛來飛去的行人才會倍感世界的溫暖。
「私德」「公德」皆須修。修「私德」修出的是君子形象,是溫馨的家庭、人間的溫暖;修「公德」修出的是大國形象,是和諧的社會、美好的未來。
待到「私德」「公德」雙修時,正是民族崛起日!
推薦閱讀:
※J. Phys. Chem. C: 「鋁」 創佳績——超四面體鋁比水輕
※如果擁有10個億你會做什麼?看看材料人的這份清單!
※2013-2016年清華大學材料學科研究文章的數據分析
※直流充電樁與交流充電樁的區別
※國內十大銀納米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