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命理學與健康飲食觀

 四柱命理學與健康飲食觀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提出的健康飲食觀,是人類健康飲食的根本大法,是宏觀的。而《五運六氣中醫學》論述的健康飲食觀是微觀,完全可以作為宏觀健康飲食觀的有益補充,希望讀者細研之。  一   命理中五行忌木氣的飲食方法   命理中五行忌木,是指日主因木氣旺而傷害到自己健康時的飲食觀。   1. 忌食性溫,味酸類之食品。因為溫,酸均為木氣,命里既然忌木氣,若再長期食入木氣之食物,則引起「氣增而久,夭之由也」之物極必反的自然現象。故命理中因木氣旺而致肝膽之經絡系統患病的患者,要忌食性溫,味酸類的食品。   2. 忌食性寒,味鹹類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屬水,本來命理中木氣旺為忌了,若再食水氣去生木氣,則同樣會引起「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自然現象。  3. 盡量少食色綠,色黑,色藍的食品。因為綠色為木氣,黑色、藍色為水氣,故應盡量少食之,以防木氣更旺,水氣生木之弊端而不利身體健康。  4. 宜食性涼、平、熱,味辛、甘、淡、苦,色白、黃、紅類之食品。因為性涼、味辛、色白為金,故用金氣去克制過旺之木氣;性平、味甘淡、色黃為土,故用土氣去消耗過旺之木氣;性熱、味苦、色紅為火,故用火氣去泄通過旺之木氣。   所以,飲食自然之物的性、味、色去平衡人體的「氣血正平」原理是:旺者不能生助,只宜克、耗、泄其旺氣,故人體健康而「長有天命」。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病在肝(木旺而肝病),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即趕忙食性涼,味辛,色白之食物,去平衡過旺之木氣,故金氣得到了補足,旺木之氣受到克制,所以旺木之氣因克為瀉而平衡,則不能為病氣矣。此就是用金克木的方法制木氣徒旺的原理。        以上均是因木氣旺而為病因的飲食方法,當然也是防治肝膽之經絡系統疾病的食療方法,因為葯食同療是中華傳統醫學的瑰寶。       中華醫學大師孫思邈說:「精以食氣,氣養精以榮色;形以食味,味養形以生力。精順五氣以靈,形受五味以成。若食氣相反則傷精,食味不調則損形。是以聖人先用食禁以存生,後用藥物以防命,氣味溫補以存精形。」       大師孫思邈又說:「夫為醫者,當然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   二   命理中五行忌火的飲食方法   命理中五行忌火,是指日主因火氣旺而侵襲到本人的健康時的飲食觀。   1.忌食性熱、溫,味苦、酸類之食物。因性熱味苦為火,性溫味酸為木,命理中本來已經以火氣為害了,若再長期又飲食五行為火木之氣的食物,則為火上澆油,定會物極必反而病,故忌之。        2.盡量少食色綠,色紅類之食品。因為綠色為木,紅色為火,若食之,則同樣視為補其忌而對自己身利不利,故盡量少食之。        3.宜食性寒、涼、平,味咸、辛、甘淡,色黑、藍、白、黃類之食品,以水克火,以金耗火,以土泄火,從而使日主所忌之火氣變廢為寶,則本人「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病在心,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用咸補之,甘瀉之。」這就是用水克、土泄火氣的原理。  三   命理中五行忌土的飲食方法    命理中五行忌土,是指日主因土氣旺而危害自己的健康時的飲食觀。   1.忌食性平、熱,味甘、淡、苦類之食品。因為性平、味甘、淡為土氣,性熱、味苦為火氣,現已知命理中之忌神土氣正在損害著自己的身體,若再長期飲食火土之氣助紂為虐的話,則勢必導致自身疾病,故忌之。   2.盡量少吃色黃、紅類之食品。因為黃色為土,紅色為火,若長期或大量食之。同樣會引發自身的疾病,故應儘可能少食之。適度食用性寒,味苦、鹹類之食物。因為土氣為濕,性寒、味咸之物為水,水可助濕,使土濕之氣更重,故只宜適度飲食之。   3.宜食性涼、溫,味辛、酸,色白、綠類之食品。因為性涼、味辛為金氣,可泄臃腫之土氣, 即:強土遇金,方化其頑;性溫、味酸者為木,木可克土,又可固土,故土重遇木,方能疏通。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病在脾,愈在秋;脾病者,愈在庚辛。」此就是用金氣泄土氣的原理。 四   命理中五行忌金的飲食方法   命理五行忌金氣,是指日主因金氣為旺時而損害自身健康時的飲食觀。   1.忌食性燥,味辛、甘類之食物。因為燥氣辛味為金氣,甘味為土氣,若長期食用金土氣之食物,就自然會引起人體之肺、大腸經絡系統的病變,這就是「五味偏勝」之原理,故忌食之。   2.儘可能地少食色白、黃類食物。因為白為金,黃為土,食之則金氣更加為忌,而危害自身健康,故應盡量少食之。   3.宜食性寒、涼,味咸、苦、酸類之食物。《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燥狂越,皆屬於火。」故燥氣重時,則視之為火。所以命理中忌金氣時,只能以燥則潤之的原則進行飲食,其前提條件首重食物之性。即首選性寒、涼,又味為咸、苦、酸的食物,方才能達到燥則潤之的平衡目的。故性溫、熱,味酸、苦類之食物不宜食用,此反會更助燥氣猖獗而危害身體,雖火可克金,木可耗金,但由於火木之性的不同,其結果則自然有異,希讀者明辯之。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病在肺,愈在冬,肺病者,愈在壬癸。」這就是燥則潤之的飲食觀原理。  五   命理中五行忌水的飲食方法   命理五行忌水氣,是指日主因水氣重時而致人體疾病時的飲食觀。   1.忌食性寒、涼,味咸、辛、甘類之食品。因為性寒、涼,味咸者為水氣,味辛者為金氣,若長期飲食水金之氣,則寒涼之水氣得生助,則水氣源遠流長必成泛濫之災,故人體病。至於還需忌食性寒涼、味甘者,因味甘為土,土為濕,此時的土不但不克水,反助寒濕之氣,故仍忌食之。  2.忌食水中之食品。因為水中之食品,由於生存於水中,故稟賦水氣尤重,此自然之理,不可不察,故應忌食之。  3.盡量少食黑色 、藍色、白色類之食物。黑、藍色為水,白色為金,故命理中既然忌水,則生活中就應儘可能地少飲食水金之氣,以斷其源,此乃自然之理也。  4.宜食性溫、熱,味酸、苦、甘,色綠、紅、黃類食物。因為,性溫、味酸、色綠為木,性熱、味苦、色紅為火,故以木泄水生火,以火驅散水之寒氣,則水厄自解。至於又食性溫、熱,味甘,色黃類食品,因為其前提是性溫熱之土氣,故而可食,用其土克水之自然功力,使水氣不能泛濫。即強水逢土,方成沼澤,而變廢為寶也。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病在腎,愈於春;腎病者,愈於甲乙;腎病者,腎欲堅,急食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此即是寒則熱之的平衡飲食觀。   六   木火土金水五氣為弱時的飲食方法   命理中五行之氣或木,或火,或土,或金,或水因受克而無生助時,其產生的本氣之病因的飲食方法,均是以相生,相助的方法來生補本氣之不足。   《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臟見皆死。」故若見此論的情況時,其解救方法如下。   1.「肝見庚辛死」。肝為木,庚辛為金,金克木之故。宜食性寒、溫,味咸、酸,色黑、藍、綠類食品,以水氣通關金氣,使金氣生水,水生木,這就化敵為友。木氣由弱而強,則肝木見庚辛不但不死,反成朋友握手而互相祝福了。   有宜必有忌。故應忌食凡性、味、色均屬金土之氣類食物,而五行屬火氣的食物只宜適量。   2.「心見壬癸死」。心為火,壬癸為水,水克火,則火熄,故宜食性溫、熱,味酸、苦類食物來生補火氣,以木泄水,使水不再克火,則火氣自旺而不病。   忌食五行屬水、金之氣的食物,而五行屬土氣的食物只宜適度。   3.「脾見甲乙死」。脾為土,甲乙為木,木克土之故。然而,在自然界中,木無土,則無根而不能生存,土無木,則水土流失而自然災害。故木克土,是克中有生,生中有克,為相互依存關係。所以,木克土的飲食宜忌不太顯得重要,只要食者不要太偏食就是了,凡食均適可而止是為上策。   4.「肺見丙丁死」。肺為金,丙丁為火,火克金之故。宜食性涼、濕,味甘、辛,色黃、白類食物,使之通泄火氣,生補金氣,則金病自愈。   忌食性熱、溫,味苦、酸類屬火木之氣的食物,而五行之氣屬水的食物,只可適量食之。   5.「腎見戊己死」。腎為水,戊己為土,土克水之故。在自然界上,土克水的力量並不能將水置於死地。不象金克木,可以連根拔起;水克火可以將火熄滅;火克金可以將金融化。因此土克水只是土可以阻擋住水的流動和流向,而不能將水克得一點都沒有了。故「腎見戊己死」的情況是指人體內因寒濕之氣太重了,使之影響人體內水道的暢通。故此種情況的飲食原則是:寒則熱之,濕則燥之以驅逐寒濕之氣。即飲食性熱、燥,味辛,色白、紅、綠類食物調寒燥濕;忌食性寒、涼,味咸、甘、苦類食物助寒增濕;而五行之性、味、色屬木的食物可配合飲食之。          第三節 人體疾病主要是自己吃出來的   通過以上內容對經典之論的研究和分析,故就可以得到:人體疾病主要是自己吃出來的。這個結論是勿容置疑的、是千真萬確的結論。   1999年8月30日《中國婦女報》報道:「《癌症是吃出來的》,你相信嗎?全世界所有的癌症中有50%是吃出來的……這不是聳人聽聞的報道,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靈樞·五味論》說:「五味入於口也,各自所走,各有所病。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則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能,水道不行,故癃。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咸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咸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姜韭之氣熏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   「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何也?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能,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甘走肉,多食之,令人煩心,何也?甘入於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煩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   以上古聖經典之論,就是人體疾病是自己吃出來的原理和結論。「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的根本原因是一個「多」字。「多」字不是指一餐或一天的多食,而是指長期的多食,或長期的偏食而引起的「五味偏勝」的病理現象,故「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本草綱目·五味偏勝》),「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素問·至真要大論》)   由此可知,病從口入的真正原因就是「五味偏勝」所至。因此,人民按經典之健康飲食觀原理,結合四柱命理學之健康飲食觀具體方法,則不但能防病還能治病,而且「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    第四節  人類飲食要保護自然的生態平衡     保護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身體健康,人類不可不知。  自然界中,為什麼會生存有如此之多種類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呢?而動物、微生物又都是物物相生,物物相剋,無有窮盡,而植物只有相生,沒有相剋呢?雖然,動物、微生物之間的你吃(克)我,我吃(克)他,他在吃(克)他的這種物物相剋為生現象,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植物的存在就是為了動物、微生物的生存而存在的。這就是天地陰陽化生萬物的神奇造化,這也是自然生態的自我平衡,這就說明了凡生物的存在,都是為了自然生態的平衡而存在的。所以,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科學的創新,人類的生活都不應該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否則,則必然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事實上,人類為此已經受到了懲罰,付出了代價。        例如:儘管現代醫藥高科技產品不斷湧現,儘管現代生物技術不斷創新,然而人類所患各種不治之症(如乙肝,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愛滋病,及人體無處不患的各類癌症等)的人卻越來越多,發病速度越來越快,故人類為此付出的生命、經濟代價,也越來越沉重……        因此,人類若真想使自己健康一生的話,則必須明白如下:   第一,要懂得人類自己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無數種生物中之一,切不可自己認為自己是高級動物,而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亂殺,亂吃,亂砍濫伐其他生物來滿足自己的口福。先賢藥王孫思邈說:「殺生求生,去生更遠。」此理簡明,但意義深遠,人類謹記之。  第二,自然界中,人畜共患之病亦越來越多(如狂犬病,愛滋病,瘋牛病,禽流感等),故人類除了要珍愛自己的生命之外,還要更珍愛野生動物的生命,切不可把自己的胃當作野生動物的「焚屍爐」、「殯儀館」,否則,自己將動物之病吃到了自己身上,後悔就來不及了。因此,保護動物,從我做起,人人有責,個個受益。   第三,科學技術可以改變社會的面貌,可以給人類帶來幸福的生活,但科學技術改變不了自然界的規律,改變不了人類自然屬性的特徵。故人類的飲食之物,只能是自然之有機生物,不能用化學之物等無機物質去污染於人類的飲食之物。否則,人體就變成一座污染最大的「化工廠」而抱病終生。        第四,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為了自己的生存,雖然大多是弱肉強食,以大欺小,但是也有不少是強肉弱食,以小欺大。如一個有害細胞就足以致人性命;一株有毒小草,一朵有毒花兒,一片有毒樹葉等等,都均可致人疾病或死亡。所以,人的生命是相當脆弱的,脆弱到只在呼吸之間。因此,人類唯有去認識、了解,研究自然界之萬物眾生,就可能變廢為寶,造福人類健康。        第五,動物的可愛,在於動物的靈性。如:大雨或水災將臨時,蚯蚓出地,螞蟻搬家;地震將臨時,馬嘶狗叫,雞飛豬燥鼠竄;烏龜能感覺到自然生物氣場的最佳處而壽高百年,冬眠動物可以一覺睡到100多天,仍能生存和繁殖後代;人體內的有益微生物可以自然吞噬有害微生物,而有益於人體健康……種種依據表明:動物、微生物都是我們人類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我們人類的敵人。因此,現代科學技術不能用人為的方法,去改變動物、微生物的自然屬性,使其喪失自然的靈性和感應。否則,人類不僅僅是失去了好朋友,更重要的是人類頻受自然災害之苦和病魔之害時,而不知所措。
推薦閱讀:

舉頭望大拿,我要吃食堂。
生吃番茄不易消化?那就烤著吃
健康飲食100
飲食可改變5種壞性格    新浪博客葉子的博文
吃羊肉有哪些好處?

TAG:健康 | 飲食 | 命理學 | 四柱 | 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