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燒腦的《最強大腦》,還能讓科學流行起來嗎
作者 | 胡言
本文為學院專欄作者原創文章,轉載須經授權。
1月8日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三季的開播,點燃了各大衛視在新一年Q1季度的綜藝戰火。縱觀這幾年國內綜藝市場,以筆者本人的價值判斷,《最強大腦》是最為特別、最有新意也最有意義的一檔綜藝節目。「讓科學流行起來」也成為綜藝海洋中別具一格的宣言。無論是節目的立意策劃、挑戰項目的燒腦還是節目傳遞的意義與價值,《最強大腦》一直堅持走心的思路,因而在前兩季就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在第三季第一期節目中,雖然沒有見到節目的「顛覆式創新」,但節目在細節處的磨礪,賽制的變更,劇情的引入等創新也足以讓人感受到節目的誠意。CSM 50城市收視率為1.545%,同時段排名第二,首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細節致勝:
更加燒腦與更加走心從第一期節目來看,節目組更善於從細節處打磨節目的精彩與懸念。由於第一期是隊長爭霸賽,所有隊員都是前兩季的選手,如何用更「變態」的挑戰來征服觀眾的審美疲勞成為重點。在道具上,節目組延續了以往的創造力,由50台電視機構成的「雪花之謎」、由666片樹葉組成的「一葉一菩提」以及由1044個魔方組成的「魔方畫中畫」又一次刷新了觀眾對挑戰難度的認知。在挑戰的呈現方式上,「少女的衣櫥」項目則讓選手觀察SNH48的舞蹈來選出相應的飾品也較好的協調了科學與娛樂在節目中的呈現比例。
其次,選手之間的比拼由腦力延伸至「心機」。八位曾經登上過《最強大腦》舞台的選手,為了爭奪中國隊長,不僅比拼是各自的「最強大腦」,也同時考驗了他們如何以巧力致勝。例如選手林建東比賽時呼籲更改選擇以及變動時間的要求被認為是一種干擾策略,而鄭才東在比賽中轉身的角度、幅度問題也被網友認為有失公平。選手化身心機boy也使得節目出現了更多的戲劇性時刻和傳播的話題性。
最後,節目剪輯更加圍繞科學性來製造懸念。第一期最令人以外的莫過於「鬼才之眼」王昱珩與「空間遊俠」劉健的對決。雖然最後王昱珩勝出,但其實劉健猜對了兩個答案,只不過由於精神鬆懈導致答案位置放錯,令人惋惜不已。
最強大腦的新「變法」「輕劇情」的植入 《最強大腦》第三季的宣傳片中與前兩季截然不同。新一季的宣傳片引入了「核桃計劃」的劇情。短片描述為了應對外國的入侵,由作為局長的張召忠招攬各地的「最強大腦」來抵禦強敵犯境,這個計劃被稱為「核桃計劃」。這個劇情的立意與第三季突出選拔中國腦力天才對抗國外戰隊、「一雪前恥」的主題相互映襯。整個宣傳片的大片即視感也讓人大呼過癮,尤其是張召忠的「局座」形象非常入戲。採用最近綜藝中流行的劇情模式串聯起第三季的節目內容,形式有所突破。但這種「輕劇情」在後續節目中到底會起到什麼作用,現在還難以判斷。
賽制求變鮮明突出「競技」元素 從第1期節目來看,最大的變化在於整季節目賽制。前兩季的節目賽制都分為三個階段:晉級賽、挑戰賽與中外PK賽。先篩選一部分選手晉級,再通過選手間的相互PK選出中國戰隊的最終陣容,最後與國外戰隊角逐全球腦王。第三季則將賽制改變為隊長爭奪賽、戰隊搶位賽、國際PK賽、腦王爭霸賽。從賽制的變化來看,由於第二季中國戰隊1:3落敗,第三季將更加突出競技、對抗的元素。並且在國外戰隊的選擇上,除了德國、日本、英國三個老對手之外,還組建了由各國腦力達人組建的聯合戰隊,因此被網友戲稱中國隊要抵抗「八國聯軍」。腦王爭霸賽則在強調戰隊之間的PK同時,突出個人之間的榮譽爭奪。總的來說,賽制的改變使第三季最強大腦出現了更多的看點。
以「大佬」評「大腦」、「混搭」的評委陣容 以往兩季的評委陣容,節目組一直堅持跨界混搭的策略,既有周杰倫、范冰冰、舒淇之類的大牌明星,也有李彥宏、李永波等其他領域的精英。第三季在常規陣容上,加入了國防評論界「最強評審」張召忠與作家界「最強評審」郭敬明,第一期觀察員則由最近剛剛經歷過「萬寶之爭」的地產界大佬王石擔任。從後續劉強東、任志強等商界大佬陸續加盟來看,第三季嘉賓選擇上更加突出「大佬」身份。以「大佬」評「大腦」的碰撞頗具看點。
雖然在前兩季一直有人質疑科學判官的選擇有問題,例如明星過多,Dr.魏權力過大,科學判定標準「不科學」等等。但筆者認為,正如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肯定不是最差的制度一樣,當前的嘉賓設置並沒有硬傷,Dr.魏的「乾綱獨斷」更能體現科學與常識、理性與情感之間的碰撞。不過前段時間爆出郭敬明與Dr.魏發生矛盾憤然離場引發了對後幾期節目的擔憂。而從第1期來看,張召忠局座表現尚可,但還未入戲,比賽中途的一段科普讓人頓時覺得在觀看國防評論節目。在未來,張局座的表現以及郭敬明與魏教授發生矛盾之後如何協調的問題將極大影響第三季的口碑。
「准現象級」的阿喀琉斯之踵: 最強大腦還能走多遠?《最強大腦》前兩季無論從收視表現還是社交口碑無疑具備「現象級」綜藝的各種品相,然而,之所以仍較《最強大腦》稱為「准現象級」綜藝,在於它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並且這些不足極有可能在第三季中依然存在。
首先是考量「最強大腦」的指標單一化。雖然考察的範圍包括記憶力、觀察力、判斷力、直感力、計算力、反應力等等,但節目中展現最多的仍然是記憶力與計算力。節目組深挖這兩項能力必然會導致道具的精良化與項目本身的複雜化。雖然項目道具的不斷改進給觀眾呈現出極大的視覺衝擊力,但也有相當的觀眾認為,隨著每一季的推進,除了道具帶來的挑戰新奇感,節目本身並未有打的改變。這或許與節目所追求展現的「人類的能力」的單一化具有一定的關係。
其次是節目對素人的展示方式。無疑,每一位選手身上所懷有的絕技是最為吸睛之處,但正如之前節目中中國孩子李雲龍與義大利隊比賽時落淚而引發的教育討論來看,過多的將這些「最強大腦」放置於競技、比賽的場景也喪失了繼續挖掘選手本身價值的可能性。一個可能的方向是,節目組是否能夠更多地將「大腦」的刻畫由短時段的PK轉變為長時段的觀察,觀察這些大腦如何將其「超能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樣的視角與效果就如同《非誠勿擾》會經常向觀眾報告牽手男女嘉賓的喜事兒一樣,既製造了新的話題,提升了節目口碑,又培養了觀眾的忠誠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便是素人的選拔。只要是融入了「選拔」、「競技」元素的素人真人秀必然會面臨「人才凋零」的問題。也許有人質疑,中國十幾億人口,難道就找不到?但事實證明,即便是比科學類層次和操作性更低的音樂類素人,都難以持續發掘《中國好聲音》做到第四季,歌手實力有目共睹,雖然節目依然引爆社交網路,但話題性已明顯集中在周杰倫小公舉身上。
最強大腦同樣面臨這個囧境。一個可能的方向是,擴展話題挖掘的方向與展示選手的生活維度。尤其是第三季的第一期,雖說被節目組冠以「創新性地引入了隊長挑戰賽」,但8位老面孔無疑會讓觀眾擔憂:新一季的最強大腦還能創造諸如蜂巢迷宮那樣新的挑戰奇蹟嗎?且第三季奠定的主題便是為了「雪恥」而與國外戰隊的PK,可以預想新人數量必不會多。這或許才是阻撓《最強大腦》成為「現象級」的阿喀琉斯之踵。
不過,總體來看,《最強大腦》依然是筆者看來近幾年國內綜藝市場中最有新意、最具個性、難以被複制的奇葩。套用一句流行語來形容這檔節目最為恰當:「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一個人的強大,並非看他能做什麼,而是看他能承擔什麼
※哪些日子出生的女人有一顆強大的心?
※女人內心強大會嫁不出去?婚姻能美滿嗎?│閨蜜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