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象數的文件夾【中醫基礎理論】

顯示摘要每頁顯示  條中醫基礎/病性轉化中醫基礎/病性轉化。病性,即病變的性質,它決定著病證的性質。1.寒熱轉化:寒與熱,是對病變性質的概括,在病理性質上各具不同的特徵。在疾病過程中,陰陽的消長盛衰是不斷變化的,隨著陰陽的盛衰,疾病或病證的病理變化也可以改變原來的性質,轉化成與原來性質相反的屬性,或由寒化熱,或由熱轉寒。由寒化熱:由寒化熱是指疾病或病證病變的...閱5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56中醫基礎/病位傳變中醫基礎/病位傳變。一般地說,外感病發於表,發展變化過程是自表人里、由淺而深的傳變,所以外感病的基本傳變形式是表裡之間的傳變。人體的臟腑經絡,原是表裡相通的,疾病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之中,所以病在表的可以入里,病在里的也可以出表。病邪由表人里,一般都是按皮毛一絡脈一經脈一臟腑的規律而依次相傳的:如「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閱19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55中醫基礎/疾病傳變的概念中醫基礎/疾病傳變的概念。疾病傳變,簡稱病傳。傳變是疾病本身發展過程中固有的某階段性的表現,也是人體臟腑經絡相互關係紊亂依次遞傳的表現。疾病傳變是指疾病的傳變規律和過程。疾病傳變包括病位傳變和病性轉化。病位傳變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不外經絡傳變和臟腑傳變兩端。當然,這不是絕對的,無論哪種傳變,都是以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為其基本...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55中醫基礎/疾病的傳變中醫基礎/疾病的傳變。健康與疾病,陰陽平衡與陰陽失調,二者共處於同一機體內,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健康與疾病,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疾病的過程就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邪正交爭是疾病過程的基本矛盾,它決定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閱3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54中醫基礎/奇經八脈病機中醫基礎/奇經八脈病機。(二)沖任病機。沖脈為病,逆氣里急」(《素問.骨空論》)。(四)維脈病機。(五)跡脈病機。故曰:「陰驕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跡為病,陰緩而陽急」(《難經.二十九難》),「氣並相還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靈樞.脈度》)。陽人於陰,陰出於陽,營衛之氣通過少陰、太陽二經,合於陰嬌、陽驕,其脈氣能濡目...閱18  轉6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54中醫基礎/十二經脈病機中醫基礎/十二經脈病機。經絡的氣血偏盛,可引起與其絡屬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過亢,破壞各經絡、臟腑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而發病。因此,經絡的氣血盛衰,可直接影響著與其相絡屬臟腑的氣血衰盛。經絡的氣血運行不暢,是由於經氣不利,影響及氣血的運行,常可累及所絡屬之臟腑以及經絡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經絡的氣血逆亂,主要是由於經氣的...閱4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53中醫基礎/經絡病機中醫基礎/經絡病機。經絡病機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間接作用於經絡系統而引起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聯繫功能、氣血運行及信息傳導的異常。因此,學習經絡病機,應與臟腑氣血病機相互參照。經絡所反映出來的病理變化,一方面與各經脈所絡屬的臟腑的病理變化有關;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53中醫基礎/奇恆之府病機中醫基礎/奇恆之府病機。沖任二脈的氣血充盈,是胞宮生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沖、任隸屬於肝、腎,所以肝或腎的生理功能失調,可導致沖、任二脈的氣血不足,使胞宮的生理功能失常。總之,胞宮的生理功能,是全身生理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胞宮的功能失調與全身生理功能的狀況密切相關。綜上所述,臟腑是氣血陰陽的統一體,氣血陰陽在臟腑生理...閱11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8中醫基礎/六腑病機中醫基礎/六腑病機。排濁等等生理功能,無一不有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協調平衡,析以,上述臟腑功能的異常,可歸結為三焦的氣化功能失司。另一方面,由於三焦是氣和津液運行的通道.丈是氣化活動的場所,因而三焦的氣化功能,概括了肺、脾、腎等臟腑調節津液代謝的生理功能。將腎和膀胱的蒸騰氣化、升清泄濁,腸的傳化糟粕等功能失常,歸結為...閱10  轉5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8中醫基礎/五臟病機因肝腎同源,故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腎陰虛,最易引起肝陽上亢。(1)腎陽、腎氣失調:腎陽、腎氣失調主要表現為腎陽虛損,命火不足和腎氣虛衰,封藏不固等病理變化,表現為全身性生理機能衰退.、水液氣化功能的障礙、脾胃生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紊亂、生育功能衰退和肺氣出納升降功能失常等。(1)腎與心、肺、脾、肝的關係:如前所述,腎陽不...閱2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8中醫基礎/臟腑病機中醫基礎/臟腑病機。臟腑病機是疾病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失調的內在機理。任何一個臟腑發生病變,都會影響到整個機體,而使其他臟腑發生病理改變,臟病及臟、臟病及腑、腑病及臟、腑病及腑,產生了臟腑組織之間病變的傳移變化?因此,在研究臟腑病機時,不僅要注意臟腑本身的病理變化,而且要重視臟腑之間病理變化的相...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7中醫基礎/火熱內生火與熱同類,均屬於陽,故有「火為熱之極,熱為火之漸」之說。實火者,多源於陽氣有餘,或因邪郁化火,或因五志化火等。但外火和內火又相互影響,內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動內火,如外火灼傷津血、引動肝陽、化火生風等。虛火和實火的主要區別在於:虛火有明顯的陰虛內熱之證,熱象較實火為緩和,傷津不顯著,結合臨床其他癥狀不難區...閱7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7中醫基礎/津傷化燥中醫基礎/津傷化燥。內燥。,是指機體津液不足,人體各組織器官和孔竅失其濡潤,因而出現以乾燥枯澀失潤為特徵的病理變化,故又稱津傷化燥。內燥病變,臨床多見津液枯涸的陰虛內熱之證,如肌膚乾燥不澤、起皮脫屑,甚則破裂,口燥咽干唇焦,舌上無津,甚或光紅龜裂,鼻干目澀,—爪甲脆折,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等燥熱之象。;關於「中醫基礎/津...閱7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6中醫基礎/濕濁內生中醫基礎/濕濁內生。因此,脾的運化失職是濕濁內生的關鍵。脾主運化有賴於腎陽的溫煦和氣化:因此,內濕不僅是因為脾陽虛衰,津液不化,而且與腎有密切關係。內濕則是濕從中生,多由脾失健運,不能運化精微,以致水濕停聚所致,即所謂「脾虛生濕」,但外濕和內濕又相互影響,外濕發病,必傷及脾.脾失健運,則濕濁內生;關於「中醫基礎/濕濁內...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6中醫基礎/寒從中生氣主煦之,陽虛則陰盛,機體陽氣不足,陰寒內盛,失於溫煦機體的作用,使臟腑組織表現為病理性機能減退。寒邪侵犯人體的部位,雖有表裡內外、經絡臟腑之異,但其臨床表現均有明顯寒象:內寒是機體陽氣不足,寒從中生,主要是指心:脾,腎的陽氣衰微,其臨床表現以面色咣白、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為特徵:因腎陽為人身諸陽...閱5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6中醫基礎/病機中醫基礎/病機。病機學說的內容:病機學說是闡明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其任務旨在揭示疾病的本質,是對疾病進行正確診斷和有效防治的理論基礎。病機學說的內容,包括疾病發生的機理、病變的機理、病程演變的機理三個部分。中醫病機學是根據以五臟為中心的臟象學說,把局部病變同機體全身狀況聯繫起來,從機體內部臟腑經絡之間的相互...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5中醫基礎/風氣內動中醫基礎/風氣內動。風氣內動,即「內風」。「內風」,是體內陽氣亢逆變動而生風的一種病理變化。風勝則動,因其具有「動搖不定』』的特點,故臨床上稱之為動風。風氣內動有虛實之分,主要有熱極生風、肝陽化風、陰虛風動和血虛生風等。1.熱極生風:熱極生風,又稱熱盛風動。3.陰虛風動:陰虛風動;關於「中醫基礎/風氣內動」的留言:閱3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5中醫基礎/內生五氣病機中醫基礎/內生五氣病機內生「五氣」,是指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氣血津液和臟腑等生理功能的異常而產生的類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外邪致病的病理變化。閱5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4中醫基礎/津液失常中醫基礎/津液失常。津液的輸布障礙,是指津液得不到正常輸布,導致津液在體內環流遲緩,或在體內某一局部發生瀦留,因而津液不化,水濕內生,釀成痰飲的一種病理變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津血又同源於後天的水谷精微,若因高熱傷津,或燒傷,而使津液大虧,或陰虛癆熱,津液暗耗,均會導致津枯血燥,而見心煩、鼻咽乾燥、口渴喜飲、肌...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4中醫基礎/氣血失調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由於血瘀與氣虛、氣滯、血寒、血熱等病理上相互影響,所以血除有寒熱之別外,常常出現血瘀兼氣虛、血瘀兼氣滯、血瘀兼血虛等病理改變。由於血得溫則行,故在血熱的情況下,血液運行加速,甚則灼傷脈絡,迫血妄行,邪熱又可煎熬陰血和津液:所以,血熱的病理變化,以既有熱象,又有耗血、動血及傷陰為其特徵。2.氣虛血...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3中醫基礎/陰陽失調中醫基礎/陰陽失調。一般地說,其病機特點多表現為機體陽氣不足,陽不制陰,陰相對亢盛的虛寒證:陽氣不足,一般以脾腎之陽虛為主,其中尤以腎陽不足為最。由於腎藏精氣,內寓真陰真陽,為全身陽氣陰液之根本,所以,無論陰虛或陽虛,多在損及腎臟陰陽及腎本身陰陽失調的情況下,才易於發生陽損及陰或陰損及陽的陰陽互損的病理變化。陰陽格拒,...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3中醫基礎/邪正盛衰或因正氣本虛,無力驅邪外出,而致水濕、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的凝結阻滯,往往可以形成虛實同時存在的虛中夾實、實中夾虛等虛實錯雜的病理變化。1.由實轉虛:疾病在發展過程中,邪氣盛,正氣不衰,由於誤治、失治,病情遷延,雖然邪氣漸去,但是人體的正氣、臟腑的生理功能已受到損傷,因而疾病的病理變化由實轉虛。實際上,因虛致實是正氣不...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2中醫基礎/基本病機中醫基礎/基本病機。閱5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2中醫基礎/發病機理1.正氣與邪氣的概念:正氣,簡稱正,通常與邪氣相對而言,是人體機能的總稱,即人體正常機能及所產生的各種維護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當正氣不足時,或邪氣的致病能力超過正氣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時,邪正之間的力量對比表現為邪盛正衰,正氣無力抗邪,感邪後又不能及時驅邪外出,更無力儘快...閱2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1中醫基礎/病機中醫基礎/病機。病機學說的內容:病機學說是闡明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其任務旨在揭示疾病的本質,是對疾病進行正確診斷和有效防治的理論基礎。病機學說的內容,包括疾病發生的機理、病變的機理、病程演變的機理三個部分。中醫病機學是根據以五臟為中心的臟象學說,把局部病變同機體全身狀況聯繫起來,從機體內部臟腑經絡之間的相互...閱7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40中醫基礎/胎傳中醫基礎/胎傳。如母體之五臟氣血陰陽不足,必然會導致胎兒氣血陰陽的不足,而出現五臟系統的病變。胎毒多由父母恣食肥甘,或多郁怒悲思,或縱情淫慾,或梅瘡等毒火蘊藏於精血之中,隱於母胞,傳於胎兒而成。胎毒為病,一指胎寒、胎熱、胎黃、胎搐、瘡疹等;二指遺毒,又名遺毒爛斑,即先天性梅毒,系胎兒染父母梅瘡遺毒所致。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9中醫基礎/寄生蟲中醫基礎/寄生蟲。寄生蟲是動物性寄生物的統稱。寄生蟲寄居於人體內,不僅消耗人的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而且能損傷臟腑的生理功能,導致疾病的發生。(二)寄生蟲的致病特點。中醫學早巳認識到寄生蟲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不能誤認為濕熱能直接生蟲。閱2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9中醫基礎/外傷中醫基礎/外傷。(二)外傷的致病特點。1.槍彈、金刃、跌打損傷、持重努傷:這些外傷,可引起皮膚肌肉瘀血腫痛、出血,或筋傷骨折、脫臼。燒燙傷總以火毒為患。機體受到火毒的侵害以後,受傷的部位立即發生外證,輕者損傷肌膚,創面紅、腫、熱、痛,表面乾燥或起水泡,劇痛。())毒蛇咬傷:毒蛇咬傷後,根據其臨床表現不同,分為風毒、火毒...閱5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9中醫基礎/其他病因中醫基礎/其他病因在中醫病因學中,除了外感病因、七情內傷和病理性因素以外,還有外傷、寄生蟲、胎傳等。閱5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8中醫基礎/結石中醫基礎/結石。結石停聚,阻滯氣機,影響氣血,損傷臟腑,使臟腑氣機壅塞不通,而發生疼痛,為其基本特徵。且肝合膽,腎合膀胱,而胃、膽、膀胱等均為空腔性器官,結石易於停留,故結石為病,多為肝、膽結石,腎、膀胱結石和胃結石。也可發生於眼(角膜結石、前房結石)、鼻(鼻石)、耳(耳石)等部位。2.病程較長,輕重不一:結石多半為濕...閱7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7中醫基礎/瘀血中醫基礎/瘀血。瘀血,又稱蓄血、惡血、敗血、蝦血。綜上所述,瘀血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由於氣虛、氣滯、血寒、血熱等內傷因素,導致氣血功能失調而形成瘀血;在臨床上判斷是否有瘀血存在,除掌握上述瘀血特徵外,可從以下幾點分析之:(1)凡有瘀血特徵者;(4)根據「初病在經,久病人絡」,「初病在氣,久病人血」,「氣滯必血瘀」...閱14  轉6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7中醫基礎/痰飲中醫基礎/痰飲。故有「積水為飲,飲凝為痰」,「飲為痰之漸,痰為飲之化」,「痰熱而飲寒」之說。(1)有形的痰飲:有形的痰飲是指視之可見、觸之可及、聞之有聲的實質性的痰濁和水飲而言。(2)無形的痰飲:無形的痰飲是指由痰飲引起的特殊癥狀和體征,只見其症,不見其形,看不到實質性的痰飲,因無形可征,故稱無形之痰飲。濕聚為水,積水成...閱6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6中醫基礎/病理性因素中醫基礎/病理性因素。在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原因和結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轉化。它們滯留體內而不去,又可成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引起各種新的病理變化,因其常繼發於其他病理過程而產生,故又稱「繼發性病因」。閱6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6中醫基礎/勞逸中醫基礎/勞逸。過勞是指過度勞累,包括勞力過度、勞神過度和房勞過度三個面。1.勞力過度:勞力過度主要指較長時期的不適當的活動和超過體力所能負擔的過度勞力。2.勞神過度:勞神過度指思慮勞神過度。勞神過度可耗傷心血,損傷脾氣,出現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及納呆、腹脹、便溏等症,甚則耗氣傷血,使臟腑功能減弱,正氣虧虛,乃至積勞成...閱3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6中醫基礎/飲食失宜中醫基礎/飲食失宜。飲食失宜包括饑飽無度、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等。此外,在疾病過程中,飲食不節還能改變病情,故有「食復」之說,如在熱性病中,疾病初愈,脾胃尚虛,飲食過量或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常常導致食滯化熱,與餘熱相合,使熱邪久羈而引起疾病複發或遷延時日。所以,飲食五味應當適宜,平時飲食不要偏嗜,病時應注意飲食宜忌,食與病...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5中醫基礎/七情臟腑氣血的變化,也會影響情志的變化。故曰:「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臟腑的生理活動必須以氣血為物質基礎,而精神情志活動又是臟腑生理功能活動的表現,所以人體情志活動與人體臟腑氣血關係密切。情志活動必須以五臟精氣作為物質基礎,而人的各種精神刺激只有通過有關臟腑的機能,才能反映情志的變化。故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閱3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5中醫基礎/內傷病因中醫基礎/內傷病因內傷病因,又稱內傷,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為不循常度,超過人體自身調節範圍,直接傷及臟腑而發病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失當等。閱7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4中醫基礎/癘氣中醫基礎/癘氣。又名戾氣、疫癘之氣、毒氣、異氣、雜氣、乖戾之氣等。2.傳染性強,易於流行:疫癘之氣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和流行性,可通過口鼻等多種途徑在人群中傳播。3.特適性與偏中性:特適性指癘氣致病的病位與病種的特異性。總之,六淫和癘氣,均屬外感病邪,其性質和致病特點各有不同,但因其所致之病,多以火熱之候為之,故常統稱為外感...閱3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4中醫基礎/六淫中醫基礎/六淫。(2)六淫:所謂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3.轉化性:六淫致病以後,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僅可以互相影響,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其病理性質可向不同於病因性質的方向轉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熱,.暑濕日久又可以化燥傷陰,六淫又皆可化火等等。(3)火的含義:中醫學中的火有生理與病理、內火和外火之分。...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3中醫基礎/外感病因中醫基礎/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由外而人,或從皮毛,或從口鼻,侵入機體,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閱7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3中醫基礎/病因中醫基礎/病因。病因學說,就是研究致病因素及其性質、致病特點和臨床表現的學說。2.辨證求因:一切疾病的發生,都是某種致病因素影響和作用於機體的結果,由於病因的性質和致病特點不同,以及機體對致病因素的反應各異,所以表現出來的癥狀和體征也不盡相同。只有採用辨證求因的方法認識病因,把對病因的研究與對癥狀、體征的辨析聯繫起來,...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2中醫基礎/體質學說的應用中醫基礎/體質學說的應用。正氣決定於體質,體質的強弱決定著正氣的虛實。體質決定發病與否及發病情況:體質的強弱決定是否感受外來的邪氣。1.體質與病機的從化:在中醫學中,病情從體質而變化,稱之為從化。「證」常以體質為轉變,體質是形成「證」的物質基礎之一。體質是辨證的基礎,體質決定臨床證候類型。可見,體質是形成「證」的生理基...閱7  轉5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0中醫基礎/體質的分類中醫基礎/體質的分類。其具體分類方法有陰陽分類法、五行分類法、臟腑分類法、體型肥瘦分類法,以及稟性勇怯分類法等。本節對體質的分類採用陰陽分類法。因此,人體正常體質大致可分為陰陽平和質、偏陽質和偏陰質三種類型。陰陽平和質是功能較協調的體質。此類體質的人陽氣偏亢,多動少靜,有耗陰之熱。關於「中醫基礎/體質的分類」的留言: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30中醫基礎/體質的形成體質的形成是機體內外環境多種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關係到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個方面,並與性別、年齡、地理等因素有關。先天因素是體質形成的基礎,是人體體質強弱的前提條件。但是,先天因素、遺傳性狀只對體質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體質強弱的現實性,則有賴於後天環境、營養和身體鍛煉等。一定的體質及生理特性,易使個體表現出...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29中醫基礎/體質的基本概念中醫學總是從體質與氣質的關係中,去探討體質或氣質問題,將體質與氣質一併討論。因此,中醫體質學所說的體質和氣質,與西方體質學和心理學所說的體質和氣質,其含義不盡相同,這也正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反映。二、體質的標誌。理想體質,是指人體具有的良好質量,它是在充分發揮遺傳潛力的基礎上,經過後天的積極培育,使人體的形態結構、生理...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29中醫基礎/體質中醫基礎/體質。是綜合了生物學,人類學、醫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主要成就形成的,研究體質的起源、發展和變異的學科:醫學體質學是研究體質與健康、疾病關係的學科,即研究人類的體質特徵、類型和變化規律,及其與疾病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關係的學科: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為疾病的預防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29中醫基礎/經絡學說的應用中醫基礎/經絡學說的應用。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絡屬的臟腑,它可以反映所屬經絡臟腑的病證,;在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根據某些藥物對某一臟腑經絡有特殊作用,確定了「藥物歸經」理論:金元時期的醫家,發展了這方面的理論,張潔古、李呆按照經絡學說,提出「引經報使」葯,如治頭痛,屬太陽經的可用羌活,屬陽明經的可用白芷,屬少陽...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28中醫基礎/經絡的生理功能中醫基礎/經絡的生理功能。經絡不僅有運行氣血營養物質的功能,而且還有傳導信息的作用。當肌表受到某種刺激時,刺激量就沿著經脈傳於體內有關臟腑,使該臟腑的功能發生變化,從而達到疏通氣血和調整臟腑功能的目的。而氣血通過經絡循環貫注而通達全身,發揮其營養臟腑組織器官、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關於「中醫基礎/經絡的生理功能」的留...閱3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28中醫基礎/皮部中醫基礎/皮部。(一)皮部的含義。皮部為十二皮部的簡稱,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是經絡之氣散布的區域,即全身體表皮膚按十二經脈分布劃分的十二個部位。在體表的皮膚也是按經絡來分區,故稱十二皮部。(二)皮部的循行。十二皮部合為六經皮部,各有專名,其名稱見下表。皮部名。關於「中醫基礎/皮部」的留言:閱2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27中醫基礎/經筋中醫基礎/經筋。經筋為十二經筋的簡稱,是十二經的經氣濡養筋肉骨節的體系,是附屬於十二經脈的筋膜系統,是經脈經氣在人體四肢百骸、骨骼筋肉之間運行的另一徑路。足少陰經筋,起始於小趾之下,人足心部,同足太陰經筋,斜走內踝下方,結於足跟,與足太陽經筋會合,向上結於脛骨內髁下,同足太陰經筋一起上行,沿大腿內側,結於陰部,沿膂(脊...閱1  轉0  評0  公眾公開  14-04-25 17:27[1]
推薦閱讀:

可能是史上最全的藥性總結(上)
中醫藥膳:5個癥狀說明你的血管已經堵塞了!
牛皮癬很難受,家鄉中醫一招,解決牛皮癬不複發
這個世界還真不能缺少中醫
《中醫三才醫學論》

TAG:中醫 | 理論 | 中醫基礎理論 | 文件 | 文件夾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