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大紅袍新貴,他出了一本「白皮書」,你怎麼看?
何為大紅袍新貴?
在大多數人的認識中,大紅袍指的就是武夷山景區九龍窠內的那六棵母樹大紅袍。
而現在,隨著武夷岩茶大紅袍的聲名遠揚,現實中人們所稱呼的「大紅袍」已經變成了武夷岩茶的代名詞,甚至成為了拼配大紅袍、肉桂、水仙、各名叢小品種的統稱。
所謂新貴,就是自1981年以來歷經30多年的推廣,在近幾年火熱起來的曾經的歷史名叢——肉桂,如今它已經成為了武夷岩茶(大紅袍)的大當家。
有一本「白皮書」全文網路公開,值得你細細看……
為了提升自身企業的生產規範與標準,保證肉桂的穩定品質,同時也為了讓更多人能真實了解武夷岩茶,孝文家茶虛心請教了行業內多個專家的指導意見,歷經一年多,最終完成了這份企業的「白皮書」——《武夷岩茶肉桂企業標準》。
孝文家茶《武夷岩茶肉桂企業標準》,首次亮相於2016年10月20日的廈門茶博會的新聞發布會上。作為企業內部資料,有人建議我們不宜把它公開。但是,作為武夷岩茶的普及知識,我們卻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
岩茶是一門學問,個中妙趣又深不可測。如果你對岩茶知之甚少,那這個「白皮書」,你可以試著看一看。希望它能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翻閱的「岩茶小百科」。喝茶的同時細細研究,樂哉!
歡迎茶友們收藏轉發!若其中有不同的意見,懇請留言,共同探討進步哦!
18、19世紀,武夷茶對世界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隨著之後國家的衰弱與動蕩,而後中國茶產業的發展落後了世界近百年。
碧水丹山之上的武夷茶,自唐、宋、元、明、清以來,歷朝歷代盛譽不斷。而今,躬逢盛世,武夷茶又得以興盛復興,一句「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是對武夷茶最生動、最真切的文化表達。
中國茶特有的優勢基因「資源、技術、文化」從來不曾失去,而影響中國茶產業現代發展之路的,則是遠落後於世界的在先進生產力、企業化、品牌化、標準化上的文明進程。
近20年來,武夷岩茶從「大紅袍名叢為王」逐漸過渡到「肉桂品種當家」的時代轉變,事實上就是茶葉種植技術從「有性繁殖」到「無性繁殖」的生產力技術革命帶來的成果。
肉桂作為武夷岩茶的歷史名叢,到現在成為武夷岩茶中最主流的當家品種,它將帶領武夷岩茶未來數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市場需要它在生產技術、品質評價、消費導向上能儘快形成一個成熟的、公開的標準體系,以此幫助武夷岩茶行業發展得更加有序,讓市場的消費者更加明白與理性的消費。
孝文家茶品牌擁有大量的正岩山場以及作為制茶世家數百年不斷的技藝與文化傳承,理應有所擔當,為整個茶行業做出應有貢獻。因此,「引領武夷岩茶的復興與發展」必然成為了孝文家茶品牌的企業使命,而正是在這個使命的驅動下,才有了《孝文家茶武夷岩茶肉桂企業標準》的行業首發。
武夷岩茶擁有所有茶類中最複雜的製作工藝,武夷山擁有所有茶產區中最複雜的山場體系,這兩者的結合賦予了武夷岩茶複雜的知識體系,而要梳理這豐富的內容,需要對山場、工藝、歷史深入的了解。
儘管(GBT 18745-2006 地理標誌產品武夷岩茶),(GBT30357.5-2015 烏龍茶第5部分:肉桂),(DB35/T1545-2015 武夷岩茶沖泡與品鑒方法)等標準已對武夷岩茶進行了內容的定義,但是這些標準更多的是指導意義,普通茶友還是難以系統的進行認知。
孝文家茶通過深入調研,力求以肉桂為代表,建立一套武夷岩茶的標準體系,讓茶友系統的認識武夷岩茶。同時,這個企業標準的發布,也正是孝文家茶品牌真實呈現武夷岩茶現狀的一個表達,是孝文家茶品牌自身企業發展的里程碑與一份榮耀。
在整個標準體系形成與發布過程中,我們得到了陳金水、陳榮冰、陳郁榕、郭雅玲、江用文等茶行業著名專家的悉心指導,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與合作,我們的成長之路就要慢上許多,我們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邀請了茶語網以第三方身份參與訪談、整理,使得這個企業標準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具大眾傳播性與易讀性。
在孝文家茶品牌成長路上,我們需要更多的行業領導、專家,以及廣大的茶文化熱愛者、茶友們,給到我們中肯的意見與鼓勵。
歡迎朋友們,做客武夷山,手捧一杯清茶,一起聽山風陣陣……
孝文家茶董事CEO
王開心
2016年10月
山場是武夷岩茶的重要屬性,關於山場的劃分,主要有老一輩茶人堅持的傳統劃分法和一般通行的國標劃分,這兩種方法在歷史和地域範圍都存在一定不同之處,這讓很多岩茶愛好者心生混亂。
孝文家茶根據對武夷山的深入了解和經驗,結合傳統劃分法和現實國標,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山場劃分體系。孝文家茶擁有分布較廣的山場,這些山場是孝文家茶產品形成的基礎。
在「山場體系與茶園管理」的章節中,孝文家茶將山場劃分為「三坑兩澗、正岩、半岩、丹岩」,並做了詳細描述;介紹了孝文家茶山場中三坑兩澗、正岩等山場的具體分布;闡述了三坑兩澗、正岩山場與丹岩山場自然條件差異,包括光照、生態、土壤、水分、小氣候、品種等。
孝文家茶擁有一套完善的茶園管理系統,針對不同的茶園,不同的時節,進行不同的茶園管理。從除草、客土、深耕和育苗等多方面都進行了解說。
欲看本章節「山場體系與茶園管理」的詳細內容
請點擊此處
孝文家茶在武夷岩茶和肉桂製作上擁有完善的製作體系。根據肉桂的製作流程,孝文家茶制訂了初制環節、精製環節、存儲運輸環節的標準體系。在「工藝標準」章節中,涉及以下幾個部分。
肉桂加工初制工藝包括:
採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毛茶審評等環節。
肉桂的精製工藝包括:
審評定級、歸堆、分篩、揀剔、勻堆、焙火、靜置、復焙、勻熟堆、裝箱等工序。
其中焙火在制茶的整套工藝流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焙火能增加和固定香氣、滋味,改善品質
2.焙火能蒸發水分,延長保質期
3.增加勻堆原料的融合度
岩茶的火功分為(按焙火時間):
輕火、中火和足火三個層次, 也可稱為輕焙火、中焙火、重焙火。孝文家茶肉桂多採用中足火工藝。
肉桂焙火的工序:
打焙 -- 初焙 -- 靜置 -- 復焙(燉火)
除了制茶部分,還需要全程的品質控制與檢測,也應注意包裝與存放的問題。
欲看本章節「工藝標準」的詳細內容
請點擊此處
孝文家茶六款肉桂在風格上既保持統一,又具有明顯的個性。在成熟工藝的基礎上,不同的產品在香氣、滋味、韻味的豐富程度和飽滿度上保持一定的層級差異。
本章節內容包括:
孝文家茶肉桂香氣類型、香氣風格、滋味風格、干茶、葉底、湯色的介紹。
孝文家茶根據產品不同風格特點,品質等級,推出了牛首、牛肉、金獎、國風、雅頌、口糧茶等肉桂系列產品。這六款產品擁有不同的風格、不同口感。
其中,針對牛首與牛肉兩款產品進行全面的介紹。從工藝特色、原材來源、香氣風格(包括香氣豐富程度、香氣的協調度和持久度、香氣的層次)、口感滋味風格(湯感、協調性、濃強度、平衡感、韻味、持久度、變化)等細緻介紹。
欲看本章節「肉桂產品定位及風格」的詳細內容
請點擊此處
肉桂編年表清代
蔣衡(1672 ~ 1742)《茶歌》中載有「奇種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釅桂微辛。何當更續歌新譜,雨甲冰芽次第新。」的詩句,是最早關於肉桂的記載,說明了清代肉桂即從奇種中脫穎而出,成為名叢。
民國
林馥泉《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1943)寫道:「武夷本山所栽培之茶樹品種,就目前調查所得,由生態及品質上完全不同者,計有十種,即如上述之菜茶、水仙、烏龍、桃仁、奇蘭、鐵觀音、梅占、雪梨、黃龍、肉桂等是也」。可見當時肉桂已屬於十大品種範疇。
1960-1979 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肉桂品質得到進一步認識,開始少量繁育種植。七十年代,開始在一些山場進行種植,進行產量、品質的科學研究工作。
1981 年
崇安縣茶科所開展名茶評比, 肉桂茶曾獲得首名。
1982 年
在福建省科委組織下,肉桂開始在武夷山大規模種植,孝文家茶很多山場的肉桂茶樹都是在那個時代種植的,可以說走在了肉桂推廣種植的前列。
1984-1989 年
肉桂茶曾五次獲得商業部全國十大名茶稱號以及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獎。
1991-1996 年
肉桂茶獲星火計劃博覽會獎,以及連續獲一、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連續五年獲得福建名茶稱號。
孝文家茶編年表
陳孝文家族祖上祖籍地福建泉州安溪蓬萊鎮,約350 年前,五兄弟之一(排行老三)遷徙到江西上饒,自此與武夷岩茶結下世代不解之緣。至清末時期,陳姓已是武夷岩茶制茶人群體中的第一大姓。
1890 年,陳孝文的曾祖陳禮貌出生於江西上饒礁石村,是著名的做青師傅。黃賢庚的《武夷茶說》一書中,也著意有過關於民國年間做青師陳禮貌的記載:「老闆一次性給銀元50 塊,作為其終身定金,身價不凡。」青師傅是武夷岩茶製作的最核心人物,工錢也是最高的。
1904 年,陳孝文的太公輩陳書省出生於江西上饒礁石村。十五六歲時,陳書省來到武夷山,先入茶行當學徒,後來師傅便培養他「拿杯」(審評茶葉的俗稱)。先供職於「瑞苑茶莊」,後掌門於「僑農茶行」,漸漸成為首屈一指的審評師,從民國到解放後,備受尊重,被稱為「省公」。1953 年,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出台,次年9 月茶葉納入統購統銷範圍之後,武夷岩茶大多由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收購,而在武夷山負責武夷岩茶審評定級的審評師正是陳書省。很多武夷山茶人向其學習,比如武夷岩茶德高望重的專家姚月明。
1925 年,陳孝文的爺爺陳謹造出生,他從小浸潤在岩茶世家,一生事茶。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解放後統購統銷時代,雖親身經歷了武夷岩茶的困難時期,但是做茶技術卻精益求精,在20 世紀中葉,武夷山數得出來的知名做青師傅中,陳謹造必佔一席。如今,輪椅上的老人,雖然腿腳不便,但對茶,那份熱愛,令人動容。
1956 年,陳孝文父親陳墩水出生。陳墩水13 歲就開始做茶,高中畢業後(天心村第一個高中生),在父親陳謹造的教授下,制茶技術日漸成熟,就慢慢成為了青師傅。他歷任了村辦集體茶廠首任廠長、村委書記,創辦了天心村首個民營茶廠,村裡人親切的尊稱其「水叔」。
1958 年,國家成立人民公社,陳氏族人與全村農民所擁有的茶山場一起歸集體所有,武夷岩茶生產實施生產隊模式,由生產隊核算,進行生產、分配。
1981 年,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武夷岩茶種植開始「大包干」,鼓勵茶農開荒山,種良種,孝文家茶的部分茶山是在這個時候獲得重新分配和擴大開墾的,其中包括在牛欄坑種植肉桂。
1982 年,陳孝文出生。這一年,武夷岩茶肉桂品種在政府的鼓勵下開始推廣種植,當時已經是村幹部的陳墩水更是積極響應政策,推廣種植肉桂。
1985 年,天心岩茶村的村辦集體茶廠開始成立(廠名:武夷山岩茶精製廠,93 年結束),陳孝文的父親陳墩水當任了該村辦茶廠的首任廠長。
1986 年,陳敦水創辦了天心岩茶村的第一家民營企業——慧苑茶廠,商標為慧苑坑著名山岩-- 玉柱峰,當時茶葉主要是出售給廈門口岸。
1987 年,烏龍茶經營活動放開,茶葉統購統銷模式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此時,武夷岩茶也逐漸被國內國外的消費者認識,多次獲獎,岩茶市場穩步發展。這個時期,陳墩水所制的「牛欄坑肉桂」部分用於拼配高端大紅袍,部分作為純料品種散茶出售,這部分的純料「牛欄坑肉桂」就成為了今後盛行的「牛肉」產品原型。數年後,陳墩水家的散茶「牛肉 」已是開業內先河,嶄露頭角。
1999 年,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申報世界遺產,天心村兩百多戶居民全部搬出景區,大部分搬遷至今天景區北入口的桂林新村。陳孝文一家人也是在這個時候遷出景區的。
2006 年6 月6 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岩茶( 大紅袍) 製作技藝傳承人公布,這是茶葉類的第一個國家非遺項目,是對武夷岩茶的肯定和認可。陳孝文成為首批的、最年輕的武夷岩茶( 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2013 年,陳孝文從父親陳墩水手中接手茶廠,正式成為陳氏新一代的「掌門人」,並與合作夥伴王開心一起著手創建「孝文家茶」品牌,走上了一條武夷岩茶品牌化發展的道路。陳孝文負責茶樹種植、茶園管理、茶葉製作、擴大生產能力、保障產品品質,王開心負責產品定位與開發、企業品牌與發展戰略、市場銷售與公司管理。
2014 年,孝文家茶首批品牌包裝設計完成,昔日陳墩水的散茶「牛肉」首次以小包裝零售品牌的形象作為孝文家茶的明星單品正式推出。為了研究與測試零售市場的反饋,孝文家茶首家品牌形象店先行在福州三坊七巷試營業。這一年,「孝文家茶,傳家無別物,一片丹山一泡茶」的廣告詞傳遞著制茶世家專業制茶的理想追求。
2015 年,孝文家茶全國客戶接待中心「彝山蘭若」正式建成,次年,這個集「文化、藝術、生活」新理念的茶文化藝術民宿(私人酒店),就獲得了中國飯店協會授予的「最美民宿」稱號。彝山蘭若的建成,為發展經銷客商與服務孝文家茶全國客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這一年,孝文家茶還發起成立了以開辦國學與茶學課程為主的「孝文書院」,力求在企業發展戰略上,做到文化先行,成為茶文化與生活美學傳播者。
2015 年底,醞釀籌備3 年多的「孝文家茶」品牌,正式面向全國華麗亮相,通過網路媒體與線下全國巡迴牛肉品鑒會向更多的茶葉愛好者介紹了孝文家茶與牛肉。新品牌全國亮相僅僅三個月,即奠定作為武夷岩茶最具魅力的極致單品——「牛肉」的標杆品牌定位,說起「牛肉」,就想到「孝文家茶」,成就了武夷岩茶品牌發展的一段傳奇。
2016 年, 孝文家茶正式啟動互聯網O2O 商業模式(包括天貓店與微信商城)以及實體店招商加盟,並亮相廈門茶博會、廣州茶博會,為招商加盟發展做了有力的推動,為企業的壯大發展邁出堅實的一步。
2016 年10 月,孝文家茶發布《武夷岩茶肉桂企業標準》,在行業內率先首發企業標準,正式確立「引領武夷岩茶復興路」的企業發展使命。
參考文獻
林馥泉. 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 [M]. 福建省農林處農業經濟研究室.1943.
鍾興松. 張文松. 孫鼎鴻. 武夷肉桂栽培與採制技術的調查[J].茶葉科學技術,1985(2):20-22.
戈佩貞. 武夷名叢—肉桂[J]. 福建茶葉.1986(1):17-19.
姚月明. 陳永霖. 武夷肉桂茶樹品種開發利用[J]. 茶業通報,1994,16(3):12-13.
王鎮恆. 王廣智. 中國名茶志[M].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姚月明 . 武夷岩茶史料點滴[J]. 福建茶葉,2002(3):43.
肖天喜 . 武夷茶經[M]. 科學出版社 .2008 .
郭雅玲 . 武夷岩茶品質的感官審評[J]. 福建茶葉,2011(1):45-47.
附錄一肉桂生產標準控制
茶青採摘:
開面采,採摘標準為一芽三、四葉。
茶青儲運:
竹製青簍、挑青籃儲運,保持通風透氣。
日光萎凋:
攤葉厚薄均勻,日照適度,葉色深綠變成暗綠色,呈輕度萎蔫狀,香氣芬芳,失水率約12%-15%。
做青:
靜置——搖青——靜置,多次交替進行,約10 次左右,歷時12 小時。香氣的變化由青草香→清香→清花香(蘭香)→花果香(水蜜桃香等);葉色由綠→黃綠→硃砂紅轉變,最後葉面突起顯龜背狀,紅邊顯現達到綠葉紅鑲邊(三紅七綠)。
炒青:
鍋溫控制在280~320℃,葉面溫度約65-85℃,炒青時間5-8 分鐘左右,炒青適度為葉態干軟,葉張邊緣起白泡狀,手揉緊無水溢出呈粘手感,青氣去盡呈清香味。
揉捻:
使茶葉成條形;破環細胞壁,使茶汁溢出,歷時5-8 分鐘。
初烘:
分兩次烘乾,頭烘: 130~150℃,頭烘完靜置2-4 小時,進行二烘;二烘:溫度約比頭烘低10℃。每次烘乾歷時30-40 分鐘。初烘完成,攤涼後裝箱。
毛茶審評:
對工藝進行評判,判斷做青、炒青、揉捻、走水焙等是否到位,品質是否達標,是否符合本身的口感特色,為後面的茶葉製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審評定級:
毛茶初制完成,對所有的不同批次毛茶進行審評,判定級別。
歸堆:
審評定級完的茶葉,將級別一致、品質相近的同種茶葉歸為一類。將要歸為一類的茶葉倒在一起,翻拌均勻。
揀茶:
人工揀梗,再由光電色選機進行揀剔,剔除茶梗、黃片、夾雜物等。再由人工進行精細揀剔,再次剔除茶梗、黃片、夾雜物等。
勻堆:
將揀剔完的凈茶進行分類勻堆。
打焙:
整理焙窟-- 鋪炭-- 引燃木炭-- 加蓋木炭-- 燃燒木炭-- 蓋細炭-- 覆灰等步驟。一次打焙使用10-15 天。
初焙:
置茶-- 焙籠上焙窟-- 測溫-- 溫度調節-- 翻茶等步驟,將精選後的茶,每籠約裝 1-4kg,平鋪於焙籠中,溫度在110℃左右,每隔 30-60 min 翻動一次,翻動時,將焙籠從焙窟提下,用雙手翻勻茶葉,如此重複 10 多次,歷時 8-1 0 h。
靜置:
初焙後的精茶需靜置 20-40 天,再復焙。
復焙:
「文火慢焙」,溫度大致在100-120℃之間變化,歷時8-12 小時。干茶手感光滑,茶條表面顯寶色、油潤、呈蛤蟆背狀,聞干茶顯現特有的焦糖香。
勻熟堆:
將焙好的茶葉按照一定焙火程度進行勻堆。
裝箱:
焙火適度的茶葉,放到潔凈陰晾乾燥處攤晾至略高室溫,趁溫熱裝箱密封保存。
包裝前質檢:
按規範進行質檢,如含水率等。
包裝:
在潔凈、衛生的包裝車間,對成品茶進行單泡分裝和包裝。
附錄二肉桂品飲沖泡指南
沖泡理念:
1. 注水和出湯時宜緩不宜急。
2. 注水及出湯方式之粗細緩急足以影響茶湯的品質,使之粗糙或細膩、硬滯或綿軟,乃至香韻浮泛或沉穩,過涓細則氣勢不足香韻弱塌,過粗猛則茶湯粗雜香氣浮泛。
3. 孝文家茶茶品側重香韻之存留,氣韻之延展,以泡至香氣沉穩,喉韻明顯,湯體圓潤綿軟為佳。
沖泡準備:
[ 器具] 110-120cc 蓋碗(實際泡茶容水量為100cc 左右)、公道杯、品茗杯等
[ 置茶] 8.3 克
[ 用水] 取水質清冽輕盈之泉水為佳
[ 水溫] 沸水
[ 沖泡時間] 第一泡5s,第二泡- 第四泡10s,之後按照具體情況順時延10-20s。
[ 備註] 孝文家茶肉桂單泡裝規格8.3g,在實際沖泡過程中,單泡可配置110-150cc 蓋碗或者紫砂壺(茶水比在1:10—1:22 之間)。
沖泡過程(賞干茶→溫杯→沖泡)
[ 賞干茶]
在沖泡前,欣賞肉桂干茶的外形。
[ 溫 杯]
用沸水溫熱茶器,這樣將茶納入茶器中後,可以更好地聞到干茶香氣,肉桂的干茶香氣馥郁飽滿,獨具魅力。同時提升沖泡器具的溫度,也更利於沖泡的進行。
[ 沖 泡]
注水:沸水沖泡,注水方式可以有兩種。
第一種為「懸壺高沖」,水流沿著蓋碗邊沿高位勻速注入,讓茶能夠隨著水流在蓋碗中旋轉,切忌砸茶芯。這樣能讓肉桂的茶香發揮得更充分。
第二種為「單邊定點」,水流沿著蓋碗邊沿附近勻速注入,盡量不驚擾茶葉,也讓進入茶湯的水溫更高。這種方式能讓茶葉在最自然的狀態下釋放出內涵物質和滋味,特別是新茶的火香會更收入茶湯,茶湯更飽滿。
[ 出 湯]
採用「低斟」的方式出湯。
[ 分 茶]
茶湯可直接旋迴出湯到各個品茗杯中,當然,為了觀察湯色和均勻茶湯,一般先出湯到公道杯,再分斟到各個品茗杯中,根據公道杯中茶湯的量來控制每個品茗杯的斟茶量,要求每杯茶湯的量和濃度一致,不宜超過七分滿。
[ 品 茶]
茶湯入口,充分和口腔接觸,體會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結語:
以上是《孝文家茶武夷岩茶肉桂企業標準》的內容,我們期望通過這個標準來規範自身企業的發展,以及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良性的發展。最後,我們衷心希望更多的行業領導、專家,以及廣大的茶友們,給到我們中肯的完善意見與鼓勵。
一元秒殺丨品牌介紹丨加盟代理丨產品目錄丨牛肉檔案丨彝山蘭若丨祖孫三代牛肉丨武夷遊記丨推薦閱讀:
※白皮書表明港非「完全自治」
※財富報告:2015年底中國富裕階層人數將達1528萬人|白皮書|富裕階層
※2018B2B內容營銷白皮書完整版(附中英文雙版下載)
※香港前高官:白皮書避免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產生誤解|香港|一國兩制
※15分鐘讀懂中本聰比特幣白皮書開始裝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