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志第一千五百0五部?《開元占經》

                    讀書志第一千五百0五部?《開元占經》

《開元占經》,也稱《大唐開元占經》和《唐開元占經》。以星佔為主的星佔大全。此外還收入了《麟德歷經》和翻譯自印度的《九執歷》等曆法內容。120卷。唐瞿曇悉達等撰。成書於唐開元年間,約在開元二年(714年)至開元十二年(724年)間寫成。

 瞿曇悉達,生卒年不詳。印裔中國天文學家。祖父瞿曇逸原是印度婆羅門僧人,隋全家遷居中國,是一個精通天文歷算的家庭。其父瞿曇羅,曾在唐朝擔任過太史令或太史監,並進獻了由他編撰的《經緯歷》,該歷在李淳風的膦德歷行用後也同時作為參照使用。武周聖曆元年(698年)他又編出《光宅歷》,均是以印度曆法為基礎而編撰的。瞿曇悉達也供職於唐朝太史監,開元六年(718年)奉旨翻譯了印度曆法《九執歷》。父子二人在中印天文學交流中起了極重要的作用。據史料記載,瞿曇悉達的兒子、孫子都曾擔任過天文機構里的官吏。唐景雲二年,瞿曇悉達奉敕參與修復北魏鐵渾儀的領導工作,他擔任銀青光祿大夫行太史令。他大約在開元二年(714年)奉敕領導編撰《開元占經》。他約卒於開元十二年,所以此書成書年代與此不遠。

《開元占經》全書共120卷。前四卷分別是天體渾宗、論天、天占和地佔,5—10卷為日佔,11一17卷為月占,18一22卷為五星占,23一29卷為歲星占,30一37卷為熒惑占,38—44卷為填星占,45一52卷為太白占,53—59卷為辰星占,60—63卷分別為東、北、西、南四方各七宿,64卷是分野主國,65—70卷是石氏中外官,71—75卷為流星占,76卷為雜星占,77—84卷為客星占,85—87卷妖星占,88一90卷彗星占。從91捲起,有風占、雨占、雲氣占、虹蟣占以及山石井泉、霜雪雷霧等占直到102卷。103卷是曆法麟德歷經,104卷是演算法天竺九執歷經,105卷是古今歷積年及章率,106一110卷講星圖,是用文字敘述的當時測恆星位置及與古星圖星位的不同。111卷以後有八谷占以及竹木人鬼、禽獸牛馬、龍魚蟲蛇等占。

 《開元占經》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科學特別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來說,是一座蘊藏豐富,仍待開採的寶藏。如能透過其對應的占語閱讀,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在科學方面的認識水平和觀察中的傑出發現。例如書中記「地動疾驚牛馬禽獸變動」反映的對地震與動物反應的認識;「五穀生長日種者多實,以老死日種者無實」所反映的農時與收穫關係的認識;「鼠群行有水期一年」反映的觀察動物行為預報水災的經驗等都是從經驗中積累的知識。而該書絕大部份的篇幅與天文學關係比較密切,從天文學的角度看,更是一本極為難得的資料庫。

 一、《開元占經》中保存了中國最古老的恆星位置觀測記錄。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是石氏學派的創始人,我們能在多種古籍中看到石申的名字,但他的天文學著作早已失佚,我們就不能確切說出他的天文學工作。多虧本書收錄了石氏中外官,給出了121顆星的赤道坐標,我們才知道石申的具體測量成果。中官指黃赤道帶以北的星官(星座之意),外官指黃赤道帶以南的星官,石申測量了二十八宿每一宿及石氏中外官每一官中的一顆星,測得這些星的去極度和入宿度,從而得到我國最早的恆星位置表一《石氏星表》。

 關於《石氏星表》的觀測年代,最近的研究認為多數是周考王元年(前440年)的觀測值,少部分是漢延熹三年(160年)左右的補測值。古希臘最早的星表出自公元前二世紀的伊巴谷,伊巴谷曾將他的星表與一個多世紀以前的提摩恰里斯星表相比較,他們的星表早已散佚,但比較而論,《開元占經》所錄《石氏星表》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這些研究若不是《開元占經》是難以完成的。

 二、《開元占經》中保存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木星衛星的肉眼觀測記錄。原話見本書卷二十三,其中引甘氏語:「單閼之歲,歲星在子。與虛、危晨出夕入。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席澤宗認為此小赤星就是最亮的一顆木衛—木衛二,該記錄僅見於本書。

 三、《開元占經》保存了石氏、甘氏和巫咸氏三家星官的原來面目。這三家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派星占家的創始人,他們各自有自己建立的星官體系。在研究敦煌星圖、玄象詩、步天歌的時候,不同顏色的星點和形容都是為了區別三家星,它們究竟分屬那一派,其文獻記錄就收於本書之中。互相比較,可獲得三家星本來面目。

 四、《開元占經》中關於日食現象的描述具有很高的科學水平。卷九中錄有劉向語:「日食者,月往蔽之。」正確解釋了交食成因。同卷中錄京房語:「日之將食,……置盆水庭中,平旦至暮視之。」記錄了漢代在預報發生日食的那天,從早到晚注視太陽在水盆中的影像來觀測日食,既免疲勞之苦,又避陽光對眼之害。其它如對日珥、日冕的觀測,也很精彩。

 五、《開元占經》保存了大量古代天文學家關於宇宙結構與運動的論述,其中不少是僅見於本書的。這方面材料集中收集於卷1與卷2之中,研究中國古代宇宙觀史的人不可不讀,研究中國古代渾儀演變的,也是必讀此書。

  六、《開元占經》卷103錄有《麟德歷經》。李淳風的《麟德歷》雖然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有記述,但二書錯訛很多。而《麟德歷》在編《開元占經》時仍在行用,所以比較可靠,是研究者極好的參考資料。

 七、《開元占經》中記錄了印度數碼。卷104中有符號「O」,記錄了中印間的數學交流。

 八、《開元占經》中收有譯自印度的曆法《九執歷》。它是卷104的主要內容,其中有九執含義和日、月運行及日月食的計算方法。印度曆法中將日月五星七曜外,再加上羅眼、計都合稱九執。後兩個不是天體,而是黃道與白道的兩個交點。該曆法在計算中採用黃道坐標體系和幾何學方法,引進了三角學中的正弦函數和正弦函數表,為中國天文學、數學帶來新鮮概念,是中印科學交流的寶貴記錄。

 九、《開元占經》錄有上至古六歷,下至《麟德歷》的古代曆法基本數據,是研究古曆法的重要資料,可作為《二十四史》中有關記載的補充。例如關於古六歷的曆元就僅見於本書;史書中記載很少的《玄始歷》,可從本書卷105中看到該歷有一種精確的新閏周等。

  十、《開元占經》中保存了大量現已失傳的古代文獻資料。這也許可以說是本書最大的貢獻。據統計,本書中摘錄有現已失傳的古代天文學和星占學著作約77種;緯書約82種。即使其中一些著作在其它書中有摘錄,也多片言隻語,比不上本書摘錄的詳細。這些著作連同摘錄的古代經史兵書著作是一座文獻寶庫。

 《開元占經》因為主要內容為星占,故而統治者視它為「窺探天意」的書,惟恐被人掌握危及自己的統治,造成秘而不傳的結果。宋以後就失傳了。

 直到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安徽歙縣的程明善在一座佛像腹中發現了一部抄本,才得以流傳下來。明初曾對學習天文有厲禁,明代皇家天文台也無此書藏本。雖說明末厲禁稍弛,但人們畢竟心有餘悸,所以程明善之兄程明哲認為此種泄露天機的書最好還是密藏為好。

評:《開元占經》價值高,蘊藏豐富國瑰寶。

    木星衛星最早記,恆星記錄最古老。

    石甘巫星原面目,日食描述水平高。

    宇宙結構運動論,印度數碼 「O」 符號。

    印度曆法《九執歷》,古代曆法寶資料。

    保存失傳古文獻,文獻寶庫存今朝。


推薦閱讀:

《高效學習者的讀書手冊》讀書筆記
如何評價扎西拉姆?多多的書《雖然不相見》?
我要讀書14: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讀書】珍重在前,感恩在後
南方都市報:赴港讀書第一課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