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修佛道必須嚴遵三皈伍戒條件

五戒: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堅守五戒和犯五戒的人分別有兩種不同的因果報應

第一戒犯殺生罪的,能令犯殺戒者,墜入三惡道,在三惡道罪苦受滿期之後,再得人身,還要遭受果報。短壽報兩種余報,一者多病,二者短命。多病修佛拜佛沒精神,叫你背經咒背不成,叫你講經說法沒氣力三惡道。在三惡道受罪滿之後,再得人身仍有兩種果報:一者都貧窮,二者下賤。

不論你是不是信修佛道之人,不論皈依還是沒皈依,也不論你受戒還是沒受戒,都不該殺生害命。不論何人只要犯了殺生害命之罪,因果報應皆不可逃。

第二戒偷盜之罪,犯了就墜入三惡道。在三惡道受罪滿之後,再得人身仍有兩種果報:一者都貧窮,二者下賤。

第三戒邪淫,能令眾生墜三惡道。在家修行居士可能結婚。不為邪淫,有夫之婦(有婦之夫),如果再有另外的男關係,亂搞男女關係,則為邪淫。邪淫之罪,墜入三惡道,受罪報滿之後、再轉人時,仍遭兩種果報:一者家中子女淫亂;者惡事盈門,不斷。

第四戒是妄語之罪,犯者令眾生墜入三惡道。嘴巴欺騙人,說假話,大話,不實之詞,罵人,說人的壞話。虛妄的語言,惡語等傷人的語言,犯妄語戒者,令眾生墜入三惡道。在地獄受苦罪滿之後,再轉人身時仍遭受果報:一者盲聾;二者啞。

第五戒是不飲酒。喝醉酒之人,成酒瘋子,無惡不作。飲酒之罪,令眾生墜入三惡道。在三惡道罪受滿之後,再得人身仍遭受兩種果報:一者生瘡臭潰。身長惡瘡,或者生狐臭病,潰病,就是頭上長禿瘡,紅眼病,耳朵流濃了,臉上長麻子。身上生疥瘡。二者,心神昏亂,精神病,瘋子。

正修佛道之人,必須堅持把守住五戒,由其是在佛前發願受戒的修士,絕不可犯戒。能堅持五戒的人,得善的果報。

不殺生者得長壽報,修福修慧無障礙;

不偷盜者,得榮華富貴報,銀錢用不完;

不邪淫者,得賢良妻室家安報子女善良,不出天災人禍;

不妄語者,得四無礙的辨才的果報。當大法師講經說法,人人愛聽,或當大居士講經說法,四無礙辨才就是義無礙、法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得這種大智慧好果報。能執持五戒不犯者,就能得如此果報。

『以上所講的是言在家修學佛道的居士,發菩提心及信守三皈五戒的內容和條件,望求認真讀學經文,活學活用,對照自己找出差距,找出自己修行不足之處,棄惡揚善,改過自新,把糾正錯誤的重點放到自己心身上,不可外求糾正他過。是正思正念正行正修。

修佛主要是修行自己的心。糾正自己的誤言行,改正錯誤,不是外求找自心以外毛病。否則把心勁用偏了。別人的錯誤與你修行無關。毫無影響。自心是佛,心外無佛。有的人讀學經書時,只注重經書上有多少錯字,找出錯字。認真的態度可嘉,但是最主要的是沒能對照自己的心你找出自己的多少條差距和不足呢?糾正自己思和行為上的毛病,糾正自己的『身口意業』是正修佛道的重點。

自己修學道發了菩提心沒有?到幾何?首先應當找出自己的差距在什麼地方?如何改正?對佛經書的全文義理,理的如何?今後如何改正自己的不足之過?

推薦閱讀:

佛性即人性嗎?
如果這個世界本來無我,修成佛的是什麼?
比丘記事:修行就是老老實實認錯
如果願力大於業力,學佛為何不專註於培養願力,而專註於相信因果?
小時候每天堅持念經,生活得踏實快樂,能感受到智慧加持。為什麼現在就無法堅持禮佛、念經呢?整日煩躁不安

TAG:修佛 | 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