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心定才能讀好書!四種家庭結構里,這樣做就能安放孩子的心!
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的知識與眼界?
以下為今日推送內容轉載自童心摩爾斯微信號(ID:Tongxinmorse)
「
什麼樣的孩子才能讀好書?
沒有壓力的快樂教育?虎爸虎媽的清單式教育?無論哪一種教育,只要孩子心安的,就能讀好書。
我們真正應該幫到孩子什麼?不是無限制提供玩具、旅行、活動,更不是排滿日程的奧數、英語、國學,而是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心境。
不同的家庭,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構,家庭成員之間有微妙的人際關係,教養孩子的模式和態度千差萬別。你操作得正確與否,直接觸動孩子的情緒,從而影響孩子是否能夠把心放在學習上。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童心摩爾斯】首席專家、著名少兒心理專家陳默老師講講,獨生子女、二孩、與老人同住、單親4種結構的家庭里,家長應該怎樣安放孩子的心。
第一種家庭結構
三口之家,媽媽不焦慮就是天堂
三口之家是當代最常見的家庭結構。在孩子的情緒世界裡,媽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媽媽的情緒和孩子天然存在最直接的關聯,媽媽有能力阻斷包括父親在內的任何人和孩子的情緒鏈接,父親或其他人無法阻斷母親和孩子之間情緒的鏈接。
很強大,同時,媽媽也確實有負擔!
我們做心理諮詢,學霸不願上學了、中學生遇到人際焦慮了、男孩網癮了……挖掘之後發現,往往孩子的背後是媽媽遇到了問題,或者媽媽長期處於問題狀態,給孩子製造了焦慮,從而影響了學習的心態。
焦慮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十年之內,一個巨大的變化是: 以前我們都是和高中生初中生談如何化解學習焦慮,疏導他們的情緒,後來是對小學生談。現在不得了,幼兒園的孩子都出現學習焦慮了。
你知道有多少幼兒園的孩子,手指甲啃得肉都露出來?
經常有孩子來找我們: 我家5歲女兒手指甲都要啃光了,我家6歲兒子10個手指甲啃遍了,打都打不掉……
為什麼?孩子焦慮啊!
焦慮在小學生身上反應出來什麼樣?
一到考試就出幺蛾子! 頭痛胃痛肚子痛,帶他去看,醫生說沒病。一到期中期末,各種模擬考、分班考、摸底考、中考、高考前夕,醫院裡這種小病人特別多。你別以為他是騙你,痛感、噁心、胸悶常常是真的。
為什麼?就是考試焦慮。
為什麼?因為背後有個焦慮的媽。
實事求是,我們很少看到小學生的爸爸焦慮。
讀到這裡,你肯定說,我才不焦慮呢!要不做三道題目測試一下?
題目1.
「你知道嗎?為什麼這次期中考試,全班只有5個同學做出了最後一道提高題目?」
「為什麼?」
「他們中的三個人都在一個奧數名師那裡補課。不僅這種學校里的提高題不在話下,之前的**杯奧數競賽B不是也拿了二等獎嗎!」
據說凡是能進這個名師的小班,孩子進全市最好的民辦初中概率非常大。現在你是不是特別想要拿到這個名師的電話?
題目2.
你們班裡你知道語文學霸是誰?數學學霸是誰?英語學霸是誰?
題目3.
你們家和孩子吃飯,說100句話,90句和娃的學習有關?
如果三道題目的回答都是「Yes」。那麼你就承認吧,你就是個焦慮的媽。
從小被焦慮氣氛籠罩的孩子,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家庭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而且越長大越焦慮,現在很多高中學生,一遇到重大考試就喪失學習功能。這都是被焦慮逼出來的考試病!
所以媽媽們,不要那麼焦慮。
孩子的長大需要等待,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不一樣,只要得到媽媽的信任和支持,孩子一定會發現自我、找到動力。
現實生活中,有些孩子甚至到研究生才起飛。但是一旦起飛,就會成才,我們需要做的是,耐心地陪伴、真心地支持、全心地愛護。
第二種家庭結構
單親家庭:不指責孩子的父母是原則
當你的孩子長大了,要談戀愛,帶回家的戀人來自單親家庭,你心裡會不會「咯噔」一下?
從來沒有一個理論,說單親家庭的孩子就要成長不好。
但是小學老師如果接手班級,裡面單親家庭孩子多,這個老師就要心裡發毛。這是為什麼?共性的問題出在哪裡?
可以說,單親家庭孩子身上如果出現一些問題,一定和他的養育環境有關。
【跟著媽媽家】
單親家庭的孩子,十有八九跟著媽媽生活。
錯誤做法:
媽媽家裡所有的人都告訴孩子: 離婚的罪魁禍首是你爸。
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和爸爸離婚?」
媽媽說:「你爸爸不是個東西。他不要我們了。」
對前夫的恨,一點一滴灌輸給孩子。平時不太讓孩子和爸爸聯繫,到了月底讓孩子打電話給爸爸:「爸爸,你生活費還沒打給我。」爸爸一聽,心都冷掉了。我和孩子什麼關係啊?就是拿錢給錢的關係嗎?
不開心的男人當然給錢也給得慢。於是媽媽又開始進一步指責:「你看,你爸根本不管你的死活,錢也不想給了……」
她在幹什麼?在讓孩子仇恨父親。
可是她不懂,仇恨雙親任何一方的孩子,不可能讀好書。
這樣的孩子,坐在教室里,眼神會飄走——心神不寧!
正確做法:
離婚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是成年人為了自己的生活做出的選擇。把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才是一個負責的成年人應該做的。
媽媽要這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都是好人,但兩個好人在一起,未必能過好日子。」
如果孩子大一點,也許可以明白。但如果孩子處於學齡前,你無法用複雜的話語解釋給他聽,就用生活中最簡單的事情打比方。
比如可以這樣:
「爸爸怕熱,喜歡開窗,媽媽怕冷,喜歡關窗,開窗關窗就吵起來了,所以我們分開。因為媽媽和外婆太寶貝你了,所以把你留在我們身邊。你和爸爸分開了,定期要去看爸爸,去看爸爸的時候要問候爸爸。爸爸你要注意身體哦,你不能太幸苦哦……」
於是,孩子去看爸爸的時候鸚鵡學舌:「爸爸你要注意身體哦,你不能太幸苦哦……」爸爸聽了就感動,一感動就想彌補平時不能陪伴孩子,孩子得到的愛就更多了!
【跟著爸爸家】
孩子跟著爸爸生活,十有八九是奶奶承擔主要養育責任。
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去年,一個學生的爸爸和奶奶通過校長找到我,說孩子在學校表現非常差,上課隨意走動,成績全線飄紅,再不管教怕收不住。父母離婚,孩子主要由奶奶帶。
奶奶年紀大了,本該安享退休生活的她因為兒子的離婚,攤上了累人的帶娃責任,心中對前兒媳有怨恨之情。所以她有時對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這種女人,差勁……」
一個孩子,連媽媽都不要他了,那是一種被全世界遺棄的悲傷。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可能好啊!
所以,我對奶奶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奶奶,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說他媽媽不好。如果你想孫子好,就要隔三差五說下面3句話——
第一句話,媽媽很愛你,她和爸爸過不下去,所以分開了。奶奶和爸爸太寶貝你了,所以把你留在身邊;
第二句話,奶奶是很有經驗的,一定會把你帶好帶大;
第三句話,奶奶和你在一起,變得更有活力更年輕了。
過兩個月,校長打電話來說,孩子表現好多了。其實,背後的原因是奶奶讓他心定了,可見孩子的表現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力量在於大人的操作。
第三種家庭結構
三代同屋家庭:邊界,邊界,邊界!
如果兩位老人和你們同住,而且,他們主動或被動(從外地來到你家)剪斷自己的生活關係,所有精力都撲在孩子身上。
那麼,問題就來了。
小學裡3點半放學,老人3點不到就候在校門口。接回家,兩個老人的眼光一刻不停黏在孩子身上。晚餐,四個大人的話題永遠是他,議論他的時候也從來不迴避他。
這樣的孩子,身上會有四種毛病。
第一個毛病,幼稚且不懂換位思考。被高度關注的孩子就像皇帝,所有人都在看他的臉色,而他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這樣的孩子沒有機會學習了解別人的是怎樣看待問題,也不懂得察言觀色,心智成熟相對較晚。
第二個毛病,自動屏蔽,聽不到別人講話。當你們議論太多,孩子又無法逃離這個環境時,他為了自我保護,就會養成一個習慣: 大人嘴巴一張要說話,我立刻閉嘴,耳朵也自動關閉——一邊吃飯一邊想自己的小心事。這種行為模式會帶到學校,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提要求,如果他覺得沒意思,也會自動進入「聽不見」的狀態。
第三個毛病,如果有四個人,每天議論你,向你提要求,而你沒有或者還不懂得怎樣反抗,你會不會壓抑?會不會發火?一些孩子就會變得易怒、暴躁。
第四個毛病,老人的過度關注,讓孩子沒有延遲滿足的可能性。他要什麼東西都是立即滿足、超前滿足。孩子沒有得到延遲滿足的訓練機會,而無法延遲滿足的人是沒有自控力的。
幼稚、不聽人講話、易怒、缺乏自控力,當這個四個毛病出現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對學習的影響在小學1-3年級並不明顯,但是越往後越突出,而且會蔓延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成績不可能好。
如果家庭就是這種結構,怎麼辦?
邊界,邊界,邊界!
請明確,爺爺奶奶是你家庭的幫手,他們能幫你接送孩子、做晚飯,這是好處,要感恩老人。但也要明確告訴他們,我們回到家裡,請你們休息,退出孩子的學習管理。晚餐時分,五個人一起吃飯,這三個人議論他們的事,那兩個人議論他們的事,注意力不要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周六周日,爺爺奶奶放假,不參與孩子的管理。
第四種家庭
家有兩寶:特別關注老大情緒
身邊兩孩的家庭,越來越多。
你的理想很美好,生個老二,老大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孤單的問題統統可以解決了。
於是老二來了,結果你發現遠不是這回事。老二出生後,老大情緒各種波動,為了穩定老大的軍心,你要做多少事情!
你要對老大這樣說: 寶貝,你是我最重要的孩子,哪怕我生五個六個,你都是我第一個最重要的孩子。等我將來老了,一定是跟著你的,因為只有你是我最特別的孩子……媽媽的這番話能讓老大心裡安定下來。
老大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沒有哥哥姐姐,所有的東西都是他一人獨享。現在老二來了,對老二來說,天然地面對一個要分享的世界,但老大要重新學習分享。從原始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這是被搶奪的過程,你覺得他會怎麼想,作為一個還沒有道德觀念的孩子,肯定會出現憤怒的情緒!
有些家庭的兩個娃,經常陷入惡戰,這種戰爭的背後其實是為了搶媽媽。
老二會在媽媽在的時候惹老大,老大被惹煩就出手打老二,老二就哭鬧驚動媽媽,媽媽出場責罵老大,保護老二。老二不斷通過這樣的方法證明:媽媽是站在我這邊的。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老二不知道,等媽媽走開後,Ta就倒霉了。老大會連本帶利地還給Ta。
所以有的老師反應,學生有了弟弟妹妹後,上課就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因為心不定!
問題是,你有安撫老大情緒的能力嗎?
第一,懷二寶的時候,就做好鋪墊工作,請老大做好小幫手。告訴Ta這是為Ta生的的小朋友,因為將來你們手足情深,遇到困難有商有量,有了快樂能共同分享,長大了還能一起聊聊小時候的生活,多有意思啊~~
第二, 二寶出生後,兩個孩子在一起,請你不要總讓老大謙讓老二。和二寶一樣,大寶也只有一個童年,如果你讓Ta總是謙讓二寶,他的童年會快樂嗎?
「你是老大,你要讓弟弟/妹妹!」這句話媽媽尤其不能說。說多了,大寶心裡憤憤不平,等大人不在的時候,會偷偷打二寶。兩個孩子的分享,可以通過是事先說好規則、抓鬮、石頭剪子布來解決。
第三,兩個孩子在一起,不要當著任何一個孩子的面,表揚或批評另一個孩子。這一點非常難,但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看,當著一個孩子表揚或批評另一個孩子,會對其中一個孩子造成羞辱的刺激。
要安撫好一個孩子的心尚且不易,更何況兩個娃!
父母的自我成長,何其重要。
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才可能在正確的時間,發現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的需求被滿足,擁有一片好的心境,他才能心神安寧地學習。
已訂電子報小夥伴勿忘抽獎【點此抽獎】
(50%中獎概率,獎品抽完即止)
【往期精彩鑒讀】
BBC調查:鍛煉的真相,徹底顛覆了我們的運動常識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你看過了那麼多假林徽因,我還你一個真的
好婆婆標準出爐!中了4個以上,你就嫁到了好人家!
北大碩士夫婦定居北京9年後,帶孩子重回老家
【或者點擊下方標籤,選擇想看的文章】
女性 | 教育 | 健康 | 故宮 | 賞花 | 蘇東坡 | 笨女兒 | 夜華 | 失眠 | 瓊瑤 | 林志炫 | 郎永淳 | 倪萍 | 李健 | 讀書 | 婚姻 | 攝影 | 好劇 | 標題黨 | 薩德 | 假課文 | 巨嬰國 | 心理學 | 大學 |
推薦閱讀:
※葉一茜:父母這樣做,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男人為什麼永遠像個孩子
※家長應如何處理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呢?
※慢養的孩子有出息
※大半夜無法哄睡小孩,好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