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四代畫風的淵源與傳承

吳門四代畫風的淵源與傳承鑒賞與收藏書畫的薪火相傳

 暖翠吳伯滔作

丹楓更比春花艷吳木作

夏山欲雨來 吳雍作

 沒經春泥不出門 吳待秋作   □吳 雍

  曾祖父吳伯滔(1840-1895年),名滔,字伯滔,號鐵夫,又號疏林。清道光二十年出生於浙江石門(現桐鄉市崇福鎮),清末著名山水畫家,與吳昌碩,吳秋農合稱「三吳」,尤與吳昌碩交往甚密。至今我還珍藏著當年曾祖父所作的一部「西湖十景圖」冊頁。此圖冊以自然造化為師,那精巧輕快的筆墨,兼工帶寫的豪放之風可以想像出落筆時的自信與嫻熟。

  曾祖父布衣出身,性淡泊,不慕榮利,寡交往,居石門西橫街「來鷺草堂」。凡自京赴杭州之官吏,慕名趨往拜訪。他往往坐於堂上,大呼吳伯滔不在家!可遇有遠涉千里來訪者,則以野服出見之,或置具留飲,飲必豪酒,縱談古令,不見其醉。可見其耿介如此。

  曾祖父能詩、工書、善畫、早年崇「元四家」,學董其昌,慕明四家,習清「四王」,兼蓄並收,少年即現才華。山水花卉皆卓,不落凡蹊。晚年所作山水大軸「松壑雲山圖」為這一時期代表作。此幅作品為墨筆,山水用筆蒼秀雅逸,整幅作品的構圖、筆墨,既有董北苑繪畫之形象中的「境」,又具有董其昌形象之繪畫中的「趣」。畫面所體現的空間意識,以縱深鋪設的層次推展從而達到空間的深度感。山石的揖讓,林木的顧盼、雲水的映帶、明晦的奇正,共同構成了形式上的繪畫性效應,形成了整個畫面的意趣。

  惜曾祖父風華正茂時,卻英才早逝,享年不足六十。著有《來鷺草堂隨筆》。傳世作品多見長卷與冊頁。光緒十年作《江干老屋圖》(馬玉麟題識),該作品布局浩瀚,氣勢不凡,筆墨精到,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是其代表作之一。晚年作十一米巨幅長卷《虞山圖》山水入目,清氣撲面,在其逝世後的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吳昌碩為此畫卷題寫引首「其山可讀」,並詩:仲圭古穆山叢叢,石田石濤煙生風。問誰敢試扛鼎筆,吾家乃有諫林翁。諫林畫學自有得,偶段耕煙滅其墨。繹雲樓外雲凄迷,時其藏書出奇特。表達了他誠摯的推崇之意與深切的懷念之情。

  祖父吳待秋(1878-1949年),名徵,號疏林仲子,春暉外史,鷺鷥灣人,抱浙江桐鄉人,抱 居士,晚署老,晚年舉家遷居蘇州,近現代著名書畫家。金石書畫兼長,山水花卉俱能。晚年兼畫人物,所作《趙之謙小像》,形神兼備。世人譽其為「滬上三吳一馮」之首,又與趙叔孺、吳湖帆、馮超然並稱「海上四家」。

  祖父得其父親授,幼承家學,早展才華。曾祖父去世後由吳昌碩納為門下,1903年隻身赴杭州,與治印大家丁輔之、畫梅高平高野侯及胡慶余堂主胡仲均,共同籌備西冷印社,推吳昌碩為社長。1906年赴京就任京兆伊,通過沈鈞儒、陳叔通加入金北樓(金城)、黃藹農創立的中國畫學研究會,與黃賓虹、張大千、溥心畲、胡佩衡等交往結友。袁世凱帝夢滅後,祖父便赴返上海,入商務印書館,被聘為美術部長。其間創宣紙珂羅版印刷新工藝,主持審編《古今名人書畫集》等。而後又加入吳昌碩主持的「海上題襟館」。1947年與顏文樑、張大千、吳湖帆等參與指導上海美術館的籌建。

  祖父的書畫藝術有著明顯的繼古開今的特點。年屆中年成為當時中國尤其是江、浙、滬一帶畫壇的領軍人物。其山水,承繼了曾祖父的崇古情愫。後得益於丈翁李笙漁,進京後參學於金城,專學「四王」,精研王原祁一派。用筆凝重、端莊、穩健、氣骨堅毅。成為當時眾多「四王」後學中的佼佼者。我珍藏著祖父晚年所作的一幅淺絳山水手卷,其風格既有麓台之神又有宋元之韻。

  祖父善畫梅花,曲枝多姿,春意盎然,流露出陽光青春的心態。他筆下的翎毛,走獸,頗得八大筆意,或體態誇張,憨態可愛;或大膽變形,更顯聰伶,惹人生愛。足見其造型傳神之功夫非同一般。時人稱其花鳥在山水之上,不無道理。

  祖父在潛心研習傳統的長期實踐中,練就了鑒賞書畫的好眼力。他喜收藏,且樂於與人交換藏品,祖父較之曾祖父壽長16年。傳世佳作較多有《遠山靜遠圖》(圖錄於《當代名人畫海》)。壬戊年(1922年)作《淺繹山水》軸,藏南京十竹齋。現上海、南京、浙江、蘇州等地博物館均存其作品。

  父親吳 木(1920-2009年),出生於浙江崇德縣(今崇福鎮),名彭,號小。幼年隨父遷居蘇州,是一位數十年醉心於精研傳統而又自成一家的著名山水畫家。年輕時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後轉為專業畫家。生前曾任蘇州工藝美專(院)中國畫教研室主任、名譽院長,蘇州國畫院院長,蘇州吳門畫派研究會會長等,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父親幼承庭訓,四歲習畫,先人物、花卉,後專攻山水。他除了摹習其祖、父作品外,十餘年系統研習唐、宋、元、明、清歷代大家作品,融會貫通,深得古人精髓。繼而歷游名山大川,辛苦創作,陸續繪製上百幅不同技法作品,以求突破。而立之年已自立面目。

  「得勢達情」是父親山水畫的鮮明特點,他眾多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布局獨特。

  父親衰年變法,孜孜以求「第三種畫」。立意專註於意境、格調與情趣。布局章法取之奇,大怪而不怪;運筆用墨取於簡,筆墨盡意不加染。視覺原理上摒棄陳規舊習,敢於反其道而行之。

  父親將中國古畫作為第一種畫,中國現代畫統稱第二種畫,把自己正在探索的那種畫稱謂第三種畫。他說:「我這些畫是畫給未來的,讓未來的人讀。我一時起不出什麼合適的名字,便以第三種畫命名,姑且作一種代號罷了。」

  由於他的新技法是從傳統技法中變出來的,所以,第三種畫既能區別於古畫和現代畫,又能為傳統畫家和現代畫家所欣賞和接受。《江蘇畫刊》發表了他的5幅第三種畫,使浙江美院的截然對立的兩個畫派都異口同聲稱好。故宮博物院的古字畫鑒定專家徐邦達老先生,看了他36張插頁後,非常激動地說:「你的東西與眾不同,真是新中國畫的精英啊。」

  第三種畫,歷經二十餘年的苦心求索,終成正果。賞讀他的「第三種畫」,深為畫面透出的吳韻悠悠之情而神怡,心靈為之震撼。彷彿讓人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畫苑開出一朵超時代的絢麗之花。

  我現在蘇州國畫院從事山水畫的創作和研究。現為蘇州國畫院高級美術師,徐悲鴻藝術研究會理事。我自幼隨父親學畫,傳承的不單是技法,還有吳氏家族幾代人所吸收、積累的文化習性與藝術涵養。

  在諸多傳統藝術的傳承方式中,也許中國畫是最重視淵源和師承關係的。箇中原因除了技藝方面的因素,它承載和反映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神和審美觀念,許多方面已滲透了中國古典哲學的精神。
推薦閱讀:

古裝美女拔劍:個個美翻了,誰知畫風到了楊穎這,卻變了?
辦公室掛畫風水布局
家裡放什麼畫風水好,這幾個方面千萬不要忽略!
客廳掛什麼畫風水好,牡丹花開送富貴!
國畫山水畫風水學 藝術為骨風水為翼

TAG:傳承 | 畫風 | 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