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雅詩社詩會學習資料(2015-3)
06-01
牛筋草 15-03-01 18:41:16 學習資料一:(轉帖)絕句律詩的起承轉合古人作詩,講究章法、結構的嚴謹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轉合(律詩是以「聯」、絕句和詞是以「句」、古體詩是以「偶句」為起承轉合的常式單位的) 只要我們抓住古詩起承轉合的章法特點,從詩句之間的聯繫上去理解詩意,關節處往往會迎刃而解,正所謂起承轉合皆關「情」。章法指的是詩詞的結構謀篇。前人將詩詞的章法歸結為「起」、「承」、「轉」、「合」,「起」即一首詩的起句,即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時間、地點等,可引出下文。「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續、延伸,承接開頭、或寫景、或抒情、語氣和緩,與上句自然銜接,不可松泛。「轉」就是轉句,表明詩意的轉折變換,是指結構上的轉折,往往體現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轉換。轉筆是轉折突起,陡生波瀾,有起有伏,力免平鋪直敘。轉筆有三:進一層轉,推開一層轉和反轉。總的要求是轉筆要能與前後相呼,活潑而不板滯為佳。「合」則是合筆,是結句,是前三句詩意的最後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詩人思想感情抒發的凝結點,常常有點明題旨,收束全詩的作用。「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見的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點題,於篇末或抒發感情,或議論明理,直接揭示主旨。它是詩的精華,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絕句的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在絕句中則一句承擔一項功能,例如: 八陣圖(杜甫)功蓋三分國,(起)名成八陣圖。(承)guo,tu,zhuan,wu江流石不轉,(轉)遺恨失吞吳。(合)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起)夜泊秦淮近酒家。(承)天,地,人,sha,jia,hen,hua商女不知亡國恨,(轉)隔江猶唱後庭花。(合)以上的感覺是先遠景(起),再近景(承),再是事情(轉),合里再有一個動詞(合,就是感情入物入景)。有一點電影里拉鏡頭的感覺。很合人的視覺感覺。先整體,再細節,然後是人與事,交融。動詞很重要,一下就把靜景變活了。其他類型:(一) 並列式:句句並列,內容不分高下。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tian,景,由近漸遠。二__二__一__二。數對數,名對名,動對動。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chuan,景,近景。一__一__二__二__一。對聯式。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xiang,景,由遠至近。二__二__一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yang,景,由近及遠。二__一__二遺愛寺(白居易)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xing,有人入景 zuo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sheng yu一句一個畫面。這種寫法一般見於整首絕句和五七律的局部。(二)承接式: 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連貫動作。由景生出動作,先舉後望。shuang。二__一__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xiang,二__一__二(句句順承)竹枝詞(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由景生情,比擬呼應。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隔句承接:三承一,四承二)(三)轉折式: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行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船速)對比(內容的轉折)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白居易)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歡愉)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粱州。(惆悵)(情感的轉折)(四)因果式: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因)春日凝妝上翠樓。(果)人,事,景,情,順敘 忽見陌頭楊柳色,(因)悔教夫婿覓封侯。(果)(前因後果)登山(李陟)終日昏昏睡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人,事,情,順敘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多重因果)春怨(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果)事,起因,倒敘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因)(前果後因) 章法的劃分是相對的。有的作品,分析者站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歸屬,另外,有的作品並非單純地運用某一種方法,而是綜合運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從而表現出紛繁複雜的現象,例如: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第一句與第二句是並列關係;第三句和第四句則是因果關係了。有的作品,總體看是按起承轉合安排的,細類又雜以並列、因果、承接等,這裡不一一舉例說明了。總之,如何布局謀篇,要看如何更有利於題材的組織和主題的表達,變化之妙,存乎於心,分析人家的作品和自己創作,都切忌拘泥。再附一例憫農(之一)(唐·李紳)春種一粒粟,(起)秋收萬顆子。(承)四海無閑田,(轉) 農夫猶餓死。(合)第一句是起,起事--春天種上一粒種子,交代了時間(也暗含地點)、事件。第二句是承,承續首句寫出:(在春天辛勤播下少數的種子),到秋天能收穫很多很多像種子一樣的糧食。一二兩句的關係是順承的,其順序不能顛倒,其思想內容還是較為具體的話,那麼,第三句就不再是一味地順承下去,或具體實在地寫來了。第三句,作者的筆觸開始轉移,由眼前的一粒粟、萬顆子,一壟田、一畦地的春耕秋收的「點」,聯想到整個天下春耕秋收的「面」,使詩意由此及彼、推而廣之,轉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四海無閑田」是說:全天下的田地都耕種了,也都取得了種「一粒粟」得「萬顆子」好收成。第四句是合,就是把前三句的詩意合成、概括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感悟點上,進而表達作者的見解和主張,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民以食為天。」前三句詩,春種也好,秋收也好,不使有「閑田」也好,夜以繼日、辛辛苦苦的耕作,全是為了「盤中餐」這個「吃」的問題。然而,最終結果怎樣呢?--「農夫猶餓死。」作者卒章顯其志,和盤托出了詩的「憫農」主題。全詩共四句,起承轉合,自然順暢,清晰有序。一首小詩,起承轉合,不僅表現了對廣大農民的深切同情,更揭露了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 學習資料二:(轉帖)律詩的起承轉合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黛玉之口論詩,對香菱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也使得的。」起、承、轉、合,即起始、承接、轉折、收合。這是律詩最常見的章法。律詩起筆宜開不宜合,或單刀直入、或啟人思考、或引人注目,變化多端,以自然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順暢為妙,承後之轉折,或一轉,或兩轉,或三轉,或四轉……迂迴曲折,愈轉愈廳,才是上乘;合即結尾,或明揭題旨,或耐人尋味,或啟人遐想,以有力取勝。我國古律詩常運用起、承轉、合。律詩「首聯」也叫「起聯」,「頷聯」承筆銜接。承筆是承接開頭、或寫景、或抒情、語氣和緩,與上聯自然銜接,不可松泛。起筆一聯只概括大概,承筆應點明題意,以開啟下文轉筆一聯。我國元人楊戩《詩法家數》說:「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此聯要接破題,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頸聯」起筆呼應,上承「頷聯」,轉折突起,陡生波瀾,有起有伏,力免平鋪直敘。楊戩《詩法家數》又說:「頸聯,或寫意、寫景、書事、用事、引證。與前聯之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轉筆有三:進一層轉,推開一層轉和反轉。總的要求是轉筆要能與前後相呼,活潑而不板滯為佳。例如: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起,寫環境)遠景,cheng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承,寫該環境出現的事件)當下,zheng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轉,寫情懷)情,qing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合,瞻前顧後)情入當前景,ming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起)地點,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承)近景,yin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轉)事, xi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合) jin起、承、轉、合在五律和七律中一般一聯承擔一項功能,但也有例外。比如過楊村(楊萬里)石橋兩岸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起)遠,全貌,chuan楊柳蔭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漁船。(承)近,細節,chuan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水際天。(再承)近,細節,tian政爾清和還在道,(轉)為誰辛苦不歸田。(合) tian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使環境更加豐滿迷人,用以突出重點。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首聯、頷聯寫安史之亂後春城敗象,頸聯運用進一層轉,實仍寫安史之亂嚴重後果尾聯結以衰老,通體呼應,和諧一致。轉筆推開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胸襟開闊,遂成千古名句。尾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文氣舒盪,活潑自然,轉筆呼應,跌宕有致、珠聯璧合。反轉是從反面著筆,前後對比,產生反差,造成奇趣。如王安石的《示長字君》。尾聯即合,方法多樣,不一一列舉。通觀有些作者,寫詩缺少通篇謀劃,除了爛熟於句式合乎韻律和字數,起轉承合不甚講究,那寫出來的雖然叫詩,品位明顯低一個層次。若要提高品味,還是應該放下低層次重複的習慣心態。 |
推薦閱讀:
※男生如何學習服裝搭配? - 思南的回答 - 知乎
※Beautiful Soup 手記
※學旅遊心理學有什麼好處?
※坐懷不亂,還是欲求不滿?
※為什麼要學習太陽弧 - 若道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