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弈論與納什平衡

博弈論與納什平衡

  博弈論(game theory)對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或者說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體策略選擇時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論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間如何進行策略選擇的。   納什(John Nash)編製的博弈論經典故事"囚徒的困境",說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的成立,故稱"納什平衡"。   所有的博弈問題都會遇到三個要素。在囚徒的故事中,兩個囚徒是當事人(players)又稱參與者;當事人所做的選擇策略 (strategies)是承認了殺人事實,最後兩個人均贏得(payoffs)了中間的宣判結果。如果兩個囚徒之中有一個承認殺人,另外一個抵賴,不承認殺人,那麼承認者將會得到減刑處理,而抵賴者將會得到最嚴厲的死刑判決,在納什故事中兩個人都承認了犯罪事實,所以兩個囚徒得到的是中間的結果。   類似的: 我們也能從「自私的基因」等理論中看到「納什平衡」的體現。   在互聯網這個原始叢林中:最優策略是如何產生的呢? [編輯]博弈中最優策略的產生

  艾克斯羅德(Robert Axelrod)在開始研究合作之前,設定了兩個前提:一、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二、沒有權威干預個人決策。也就是說,個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圖進行決策。在此前提下,合作要研究的問題是:第一、人為什麼要合作;第二、人什麼時候是合作的,什麼時候又是不合作的;第三、如何使別人與你合作。   社會實踐中有很多合作的問題。比如國家之間的關稅報復,對他國產品提高關稅有利於保護本國的經濟,但是國家之間互提關稅,產品價格就提高了,喪失了競爭力,損害了國際貿易的互補優勢。在對策中,由於雙方各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導致了群體利益的損害。對策論以著名的囚犯困境來描述這個問題。   A和B各表示一個人,他們的選擇是完全無差異的。選擇C代表合作,選擇D代表不合作。如果AB都選擇C合作,則兩人各得3分;如果一方選C,一方選D,則選C的得零分,選D的得5分;如果AB都選D,雙方各得1分。   顯然,對群體來說最好的結果是雙方都選C,各得3分,共得6分。如果一方選C,一方選D,總體得5分。如果兩人都選D,總體得2分。   對策學界用這個矩陣來描述個體理性與群體理性的衝突:每個人在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時,就使群體利益受損,這就是囚徒困境。在矩陣中,對於A來說,當對方選 C,他選D得5分,選C只得3分;當對方選D,他選D得1分,選C得零分。因此,無論對方選C或D,對A來說,選D都得分最多。這是A單方面的優超策略。而當兩個優超策略相遇,即A,B都選D時,結果是各得1分。這個結果在矩陣中並非最優。困境就在於,每個人採取各自的優超策略時,得出的解是穩定的,但不是帕累托最優的,這個結果體現了個體理性與群體理性的矛盾。在數學上,這個一次性決策的矩陣沒有最優解。   如果博弈進行多次,只要對策者知道博弈次數,他們在最後一次肯定採取互相背叛的策略。既然如此,前面的每一次也就沒有合作的必要,因此,在次數已知的多次博弈中,對策者沒有一次會合作。   如果博弈在多人間進行,而且次數未知,對策者就會意識到,當持續地採取合作並達成默契時,對策者就能持續地各得3分,但如果持續地不合作的話,每個人就永遠得1分。這樣,合作的動機就顯現出來。多次對局下,未來的收益應比現在的收益多一個折現率W,W越大,表示未來的收益越重要。在多人對策持續進行下去,且W比較大,即未來充分重要時,最優的策略是與別人採取的策略有關的。假設某人的策略是,第一次合作,以後只要對方不合作一次,他就永不合作。對這種對策者,當然合作下去是上策。假如有的人不管對方採取什麼策略,他總是合作,那麼總是對他採取不合作的策略得分最多。對於總是不合作的人,也只能採取不合作的策略。   艾克斯羅德做了一個實驗,邀請多人來參加遊戲,得分規則與前面的矩陣相同,什麼時候結束遊戲是未知的。他要求每個參賽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寫成計算機程序,然後用單循環賽的方式將參賽程序兩兩博弈,以找出什麼樣的策略得分最高。   第一輪遊戲有14個程序參加,再加上艾克斯羅德自己的一個隨機程序(即以50%的概率選取合作或不合作),運轉了300次。結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學者羅伯布寫的"一報還一報"(tit for tat)。這個程序的特點是,第一次對局採用合作的策略,以後每一步都跟隨對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這一次就不合作。艾克斯羅德還發現,得分排在前面的程序有三個特點:第一,從不首先背叛,即"善良的";第二,對於對方的背叛行為一定要報復,不能總是合作,即" 可激怒的";第三,不能人家一次背叛,你就沒完沒了的報復,以後人家只要改為合作,你也要合作,即"寬容性"。   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結論,艾氏決定邀請更多的人再做一次遊戲,並把第一次的結果公開發表。第二次徵集到了62個程序,加上他自己的隨機程序,又進行了一次競賽。結果,第一名的仍是"一報還一報"。艾氏總結這次遊戲的結論是:第一,"一報還一報"仍是最優策略。第二,前面提到的三個特點仍然有效,因為63人中的前15名里,只有第8名的哈靈頓程序是"不善良的",後15名中,只有1個總是合作的是"善良的"。可激怒性和寬容性也得到了證明。此外,好的策略還必須具有的一個特點是"清晰性",能讓對方在三、五步對局內辨識出來,太複雜的對策不見得好。"一報還一報"就有很好的清晰性,讓對方很快發現規律,從而不得不採取合作的態度。

 

  

rn本文來自: 博弈論中國(http://www.boyilun.net) 詳細出處參考:http://boyilun.net/gametheory/basic/2008-12-06/243.html
推薦閱讀:

三種情況擾亂女性內分泌 5辦法平衡內分泌
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全過程
八字 格局 平衡
愛情關係中的扭曲和平衡

TAG:博弈論 | 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