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言文閱讀題

2014高考文言文閱讀訓練——唐宋八大家散文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放 鶴 亭記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為物,清遠閑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  升:登上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親近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陰:北邊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B.①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     ②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C.①宜若有益而無損者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D.①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②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B.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C.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D.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1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D.作者最後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意境悠遠,餘韻綿長。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⑴飲酒於斯亭而樂之。譯文:⑵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譯文:⑶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譯文:11.B  「和」讀hè,應和,跟著唱。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理解實詞是讀懂文言文最基礎的工作,常見文言實詞有120個,除「和」與「陰」在其中外,「升」與「狎」不在其列,但在新的教學大綱規定要掌握168個實詞之列,故不為超綱。可根據語法結構分析明確,「和」後面是代詞賓語「之」,「和」應釋為謂語動詞,而不能理解為形容詞,故B錯.對文言實詞詞義可以猜讀,然後對其印證。12.A  兩個「以」字都是介詞用、拿的意思。B項:「其」,分別是代詞它(指鶴)、表反問的語氣詞;C項:「而」,分別是順連詞、表修飾的連詞,D項:「於」,分別為介詞「到」和介詞「從」。13.C  A項:「明年」,文中義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義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異義;B項:「適當」,文中義指剛好擋住,今義是形容詞「合適」、「恰當」的意思,古今異義;D中「南面」,文中義指面朝南方,今義是方位名詞南方之意,古今異義。14.D  其實這個選項未必是錯的,根據文意,放鶴招鶴之歌的作者有兩種說法,一為蘇軾,一為山人。命題者認為是蘇軾,故這樣設置題目選項,作為高考試題,觀點的明確性、周密性應是無隙可擊的,學術上存在著爭議的東西不應進入試卷。15.(8分)⑴在這個亭子里喝酒並以此為樂。⑵憑藉這保全他們的真性,並聞名後世。⑶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白石頭。〔譯文〕熙寧十年秋,彭城暴發洪水,雲龍山人張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門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來住屋的東面,在東山的山腳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塊奇異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岡嶺四面圍攏,隱約地象個大環,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剛巧對準那個缺口。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廣闊的大地一片潔白;在颳風、下雨、陰暗、晴朗的天氣中間,景色瞬息萬變。山人有兩隻鶴,很馴服,而且很會飛。早晨,山人就望著西山的缺口把它們放出去,聽任它們飛到什麼地方。它們有時站在池塘邊、田野里,有時飛翔到雲層的上面,傍晚,它們就向著東山回來,所以給亭子起名叫「放鶴亭」。郡守蘇軾時常帶著暮友和下屬去看望山人,在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樂。蘇軾斟了杯酒給山人喝,並且告訴他說:「您知道隱居的快樂嗎?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換。《易經》上說:『鶴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雛鶴在應和它。』《詩經》上說:『鶴在低洼的地方叫,聲音一直傳到天上。』這是因為作為鳥類來說,鶴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靜、處在,超出在塵世的外面,所以《易經》和《詩經》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懷高尚品德的人。跟它親昵,跟它玩耍,好象是有利而無害的。然而,衛懿公愛好鶴,就喪失了自己的國家。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都認為荒廢事業,迷惑性情,敗壞和攪亂國家的,沒有什麼象酒那樣嚴重的了;可是劉伶、阮籍這班人卻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聲傳到後代。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靜、處在象鶴那樣的,還不能愛好;如果愛好它,就會喪失自己的國家。然而,在山林間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荒廢事業,迷惑性情,敗壞和攪亂國家象酒那樣的東西,愛好它尚且不能成為禍害,何況愛好鶴呢?從這看來,國君和隱士的快樂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講的。」山人聽了我的話,高興地微笑著說:「有這樣的道理嗎?」於是,我作放鶴和招鶴的歌,說「鶴飛去呀,望著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飛翔,向下面觀察,選擇它們認為應該去的地方。很快地回過身體,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飛下來休息;忽然看到什麼東西,又昂首飛向天空,準備再作奮然一擊。怎麼能整天徘徊在溪澗。山谷之間,嘴啄青苔,腳踏白石?鶴歸來了,在東山的北面。那下邊有個人,頭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著彈琴。他親自種田過活,把那剩餘的糧食喂你。歸來吧!歸來吧!西山不能夠長久停留。」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8題梅聖俞詩集序歐陽修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奮之鬱積,其興於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予友梅聖俞①,少以蔭補②為吏,累舉進士,輒抑於有司。困於州縣凡十餘年。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奮見於事業。其家宛陵,幼習於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既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苟說於世,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聖俞。聖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於詩而發之。故其平生所作,於詩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於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於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聖俞詩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於吳興以來所作,次為十卷。予嘗嗜聖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其後十五年,聖俞以疾卒於京師,余既哭而銘之,因索於其家,得其遺稿千餘篇,並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嗚呼!吾於聖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雲。(選自《四部叢刊》)【注】①梅堯臣:字聖俞,北宋詩人。少年舉進士不第,仁宗時賜進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蔭yìn補:子孫因前輩功勛而得官為「蔭」,官吏或缺被選充職為「補」。梅堯臣26歲時因叔父梅詢蔭補為太廟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時宰相。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蓋愈窮則愈工。             窮:生活貧窮。B.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       羈:寄居或停留在外地。D.猶從辟書,為人之佐。       辟書:聘書,指接受某部門長官的聘請。C.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     薦:推薦。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於上者。    ②因索於其家,得其遺稿千餘篇。B.①予嘗嗜聖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  ②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C.①非詩之能窮人。           ②而寫人情之難言。D.①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     ②其為文章,簡古純粹。3.下列句子中補充出的內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A.(梅聖俞)輒抑於有司        B.(語詩者)樂於詩而發之C.(謝景初)次為十卷。        D.(予)輒序而藏之。4.下列各組句子中,均說明詩文「愈窮則愈工」的一組是①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②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③予友梅聖俞,少以蔭補為吏④其為文章,簡古純粹⑤殆窮者而後工也。⑥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5.下列對本文寫作意圖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亡友困厄生活的同情和不平。B.對亡友其人其詩文的讚美傾慕。C.對造成詩人「少達而多窮」的社會的批判。D.提出了詩歌創作「窮而後工」的文學主張。6.下列有關「詩窮而後工」的說法不正確的一組是A.歐陽修的「詩窮而後工」,是說詩人在受到困厄環境磨礪,幽憤鬱積時,方能寫出內容精美的詩歌作品。B.序中「達」「窮」皆限指政治仕途。為此,作者對梅堯臣仕途困頓表示了痛惜,同時他還高度評價了梅堯臣的詩作。C.在歐陽修之前,孔子有「詩可以怨」、司馬遷有「發憤著書」、韓愈有「不平則鳴」的說法,「窮而後工」的觀點,是對前人思想的發展。D.作者提出「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的觀點,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和詩歌創作的關係。7.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為已故摯友梅堯臣的詩集寫此序言,重點不在評梅詩,而在對梅一生懷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B.《梅聖俞詩集序》從議入手,提出「窮而後工」的論點,然後擇要介紹梅堯臣的生平,進而引發作者感慨。行文先議後敘,轉換自然。C.第二段寫「長老」「世人」都驚異於梅堯臣的詩才,這些並非閑筆,從正面肯定了梅堯臣詩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D.作者憐友惜才,將梅堯臣設計為「御用詩人」,固然有情感深厚地為友人鳴不平的意思,但多少顯露了他的思想局限。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或用「/」句讀。(10分)(1)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聖俞(3分)(2)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2分)(3)余既哭而銘之,因索於其家(3分)(4)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於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2分)1.A 2.B 3.B 4.D 5.C6.B / 這裡的「窮」主要指政治仕途上的困頓,但據文意,不能設限。7.C / 應是從側面反映了梅堯臣詩文所取得的成就,世人也沒有驚異於梅的詩才。8. (1)然而當時人無論賢愚,談論詩歌必然向梅聖俞請教。(2)雖然對梅聖俞了解很深,最終也沒有舉薦他。(3)我已痛哭著為他寫好了墓志銘,便向他家索求(舊稿)。(4)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於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參考譯文我聽到世人常說:詩人仕途暢達的少,困厄的多。難道真是這樣嗎?大概是由於世上所流傳的詩歌,多出於古代困厄之士的筆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於世的士人,大都喜愛到山頭水邊去放浪形骸,看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等事物,往往探究它們的奇特怪異之處,內心有著憂愁感慨憤激的鬱積,這些情感化為詩興,即寄托在怨恨諷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婦的慨嘆,而寫出了人所難於言傳的感受來。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寫得工巧。如此說來,並非寫詩使人困厄,應該是困厄後才能寫出好詩來。我的朋友梅聖俞,年輕時由於蔭襲補為下級官吏,屢次被推薦去考進士,總是遭到主考部門的壓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還要靠別人下聘書,去當人家的辦事員。鬱積著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業上充分地表現出來。他家鄉在宛陵,幼年時就學習詩歌,從他還是個孩童時起,寫出詩句來就已使得父老長輩驚異了。等到長大,學習了六經仁義的學問,他寫出的文章簡古純正,不希求苟且取悅於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會寫詩罷了。然而當時人不論賢愚,談論詩歌必然會向聖俞請教。聖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歡通過詩歌來發泄,因此他平時所寫的東西,其中詩歌就特別多。社會上已經知道他了,卻沒有人向朝廷推薦他。從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詩作,慨嘆地說:「二百年沒有這樣的作品了!」雖然對他了解很深,可還是沒有加以推薦。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寫出如《詩經》中雅、頌那樣的作品,來歌頌大宋的功業恩德,獻給宗廟,使他類似於商頌、周頌、魯頌等作者,難道不是很壯偉的嗎?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寫困厄者的詩歌,白白地在蟲魚之類上抒發窮苦愁悶的感嘆。社會上只喜愛他詩歌的工巧,卻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將要老死了,這難道不值得嘆息嗎?聖俞的詩很多,自己卻不收拾整理。他的內侄謝景初擔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選取他從洛陽到吳興這段時間的作品,編為十卷。我曾經酷愛聖俞的詩作,擔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興謝氏能為它分類編排,就為之作序並保存起來。從那以後過了十五年,聖俞因病在京師去世,我已痛哭著為他寫好了墓志銘,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遺稿一千多篇,連同先前所保存的,選取其中特別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為十五卷。啊,我對聖俞的詩歌已經評論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複。廬陵歐陽修序。三、閱讀下文,完成5-8題。喜雨亭記①     蘇軾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敵,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風③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佔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荐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於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而樂於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古文觀止》)[註解]①本文為嘉佑七年(1062)蘇軾在鳳翔府任簽書判官時作。②這三個典故分別是:周成公得一異禾,便作《嘉禾》一篇;漢武帝在汾水得一寶鼎,於是改元為元鼎;叔孫領兵大勝北狄,俘秋君僑,即給兒子取名僑如。③扶風:即鳳翔府。5.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雨麥於岐山之陽   雨:天上落下    B.既而彌月不雨        彌月:不足一月C.農夫相與忭於野   忭:驚恐草一木  D.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     繁興:繁榮興旺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①其佔為有年           ①憂者以喜,病者以愈A                      B②其可得耶             ②始旱而賜之以雨①雨麥子峻山之陽        ①古者有喜,則以名物C.                     D.②屬客而告之            ②五日不雨則無麥7.下列六句話,分編為四組,都體現作者關心百姓、與民共憂同樂思想的一組是①古者有喜,則以名物。  ②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 ③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  ④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貿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  ⑤無麥無禾,歲且荐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  ⑤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興,故以「喜雨」名其亭,這與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樣,表現作者在意的不是個人的悲歡離合,而是天下蒼生的幸福安寧。B.全文結構謹嚴,脈絡清晰,如剝繭抽絲。語言輕快活潑,文筆淋漓酣暢,充分表現作者的喜悅心情,極富感染力。C.第三段把議論寓於對話之中,句末一個反問句,強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結,引出給亭命名的緣由,照應首段。全文以一「志」貫穿,首尾呼應,結構謹嚴。D.開篇點明用「雨」命名的緣由,接著援引古人以喜為名的三個例子,這三件事不僅有趣,而且都與國家政治有關。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作者看重的是國計民生,而非亭名。5、A(雨:用作動詞;彌月:滿月;忭:喜悅;繁興:多發。) 6、D(A①那;②豈  B①因此;②把  C.①的;②他們) 7.B(除①②,其餘均能體現)  8.C(全文以一「喜」貫穿)附文言文譯文: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記載當時下雨這一件喜事。古時的人有了喜事,就用它來給物取名,表示永不忘記。周公得了「嘉禾」,用它作為他的書名;漢武帝得了鼎,用它作為他的年號,叔孫戰勝了北狄,用北狄國君的名作為己兒子的名。他們的喜事雖然大小不等,可是用它來表示永不忘記卻是一致的。我到扶風的第二年,開始修建官署。在廳堂北面建了個亭子,在南面開了個水池,引來了水,種上了樹,當作休息的地方。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麥雨,占卜說是個豐收年。接著,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老百姓正在因此擔憂。過了三個月,到四月初二日(乙卯)才下雨,四月十一日(甲子)又下了雨,老百覺得沒有下夠。四月十四日(丁卯)又下大雨,一連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廳堂上互相慶賀,商人們在衡市上一起唱歌,農民們在田野上成群歡舞。擔憂的人因此高興起來,患病的人因此病情好轉,我建的亭子正好在這個時候落成。於是在亭子里擺上酒席,向客人敬酒並告訴他們給亭子命名?我說:「五天不下雨行嗎?」客人說:「五天不下雨就沒有麥子」十天不下雨行嗎?」客人說:「十天不下雨就沒有稻穀。」我說「沒有麥,沒有稻,將會連年饑荒,訴訟案件就會接連發生,而且盜賊也會增多、猖獗。那麼,我和你們幾個人雖然想要悠閑自在地在這亭子里玩樂,那能做得到嗎?現在老天沒有遺忘這裡的百姓,剛剛出現旱情就賜給了雨。使我和你們幾個人能夠悠閑自在地在這個亭子里玩樂的,都是雨的賜予啊!這又怎能忘記呢?已經用「雨」給亭子命名,接著又歌唱道:「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珍珠,寒冷的人不能用它做衣服;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美玉,飢餓的人不能拿它當糧食;一連下了三天雨,這是誰的功勞呢?老百姓說是太守,太守認為沒有這個功勞,歸功於皇帝;皇帝說不是這樣,歸功於上天;上天不認為是自己的功勞,歸功於太空;太空渺渺茫茫,不可能給它命名,我就用『喜雨』來叫我的亭子。」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2007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上梅直講書蘇 軾軾每讀《詩》至《鴟鴞》,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升斗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讚歎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不怨天,不尤人。」蓋「優哉游哉,可以卒歲」。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選自《蘇軾文集》卷四十八)【注】梅直講,即梅堯臣,字聖俞,北宋詩人。他曾任國子監直講。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宰:掌管B.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          游:出遊C.非左右為之先容                容:介紹,推薦D.從車騎數十人                  從:帶領5.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選出判斷正確的一項  (3分)(1)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2)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讚歎之(3)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4)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A.(1)和(2)相同,(3)和(4)不同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6.下列不能表明蘇軾快樂觀的一項是 (3分)A.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B.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C.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讚歎之。D.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是蘇軾應禮部試考取第二名之後寫給梅堯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暢談了士遇知己的快樂,也含蓄地表達了希望得到進一步培養的願望。B.蘇軾在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來比照自己與歐陽修、梅堯臣的關係,這樣寫,表明對歐陽修與梅堯臣二人學識與人品的高度推崇。C.蘇軾在這封信中認為周公的富貴實在比不上孔子的貧賤,因為周公的心思連召公這樣的賢人,管叔、蔡叔這樣的親屬都不能夠了解。D.蘇軾在這封信中認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貴,也不能空守著貧賤,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賢人一樣也成為賢人,那就十分快樂了。8.翻譯和斷句。(8分)(1)用「/」給本文最後一段劃線的文字斷句。(3分)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2)翻譯下面的句子。(5分)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②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4文言實詞3B游:交際、交往、共事。5文言虛詞3D(1)轉折;(2)遞進;(3)介詞,憑藉;(4)介詞,因為。6信息篩選3C作者通過假設對此進行否定。7內容歸納3D「成為賢人」錯。8.(1)用「/」給本文最後一段劃線的文字斷句。(3分)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錯1處扣1分,扣完3分為止。)(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翻譯:先生的主張極為宏大,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接受「道」1分;「容」1分;意思對1分。②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翻譯:那麼周公和誰一起享受富貴的快樂呢?「誰與」1分;「樂」1分;意思對1分。附:譯文我每次讀到《詩經》的《鴟鴞》,讀到《書經》的《君奭》,總是暗暗地悲嘆周公沒有遇到知己。等到讀了《史記》,看到孔子被圍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而彈琴唱歌的聲音沒斷絕過;顏淵、仲由等學生,互相問答。孔子說:「不是兕,不是虎,卻要在曠野上奔波,我的主張不對嗎?我為什麼落到這田地呢?」顏淵說:「先生的主張極為宏大,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接受;雖然這樣,沒人接受又有什麼害處?並且沒人接受,然後才顯出你是君子。」孔子溫和地笑著說:「顏回,如果你有很多財產,我替你管賬。」雖然天下沒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張,但他的學生竟能夠自我滿足而且是這樣的快樂。現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貴實在還比不上孔子的貧賤。像召公這樣的賢人,管叔、蔡叔這樣的親屬,卻不能夠了解周公的心思,那麼周公跟誰一同享受這富貴的快樂?然而跟孔子一同過著貧賤生活的人,卻都是天下的賢才,光這一點也就值得快樂了。我七八歲的時候,才知道讀書。聽說如今天下有一位歐陽公,他的為人就像古代孟軻、韓愈一類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歐陽公交遊,並且和他上下議論。後來年紀大了,才能夠讀他們的文章詞賦,想見他們的為人,料想他們瀟洒地脫離世俗的所謂快樂,而自己愛好聖人引為快樂的事。我當時正在學做詩賦駢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祿,自己估量沒有辦法進見諸位先生。來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門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讀書人聚集在禮部,先生和歐陽公親自考試我們。我沒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後來聽說,先生喜歡我的文章,認為有孟軻的風格,而歐陽公也因為我能夠不受世俗文風的影響而錄取了,因此我留在這裡。不是左右親近的人先替我疏通關節,不是親戚朋友為我請求囑託,從前十多年裡聽到名聲卻不能進見的人,一下子竟成為知己。退下來思考這件事,覺得人不能夠苟且追求富貴,也不能夠空守著貧賤,有大賢人而能成為他的學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僥倖獲得一時的成功,帶著成隊的車馬和幾十個隨從,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圍著觀看並且讚歎他,又怎麼抵得上這種快樂。《左傳》上說:「不怨天,不怪人」,因為「從容自得啊,能夠度過我的天年」。先生的名聲滿天下,但官位不過五品;先生的面色溫和,沒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寬厚質樸,沒有怨言。這必定是對聖人之道有很深的愛好呢。我希望聽到先生的教導啊。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相州晝錦①堂記歐陽修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予不禮於其嫂,買臣見棄於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於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之士,聞下風而望餘光者,蓋亦有年矣。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僥倖得志於一時,出於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誇耀之也。然則高牙大纛②,不足為公榮;桓圭袞裳③,不足為公貴。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後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於公也。豈止誇一時而榮一鄉哉?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夕來治於相,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既又刻詩於石,以遺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誇者為榮.而以為戒。於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閭里之榮也。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於是乎書。[注]①晝錦:據《漢書》載,項羽曾經說過一句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後以衣錦還鄉為榮耀的事情。韓琦以武康軍節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鄉,所以取項羽的話改「夜」為「晝」命名廳堂,以示榮耀。②大纛:古代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執的禮器,用於朝聘、祭祀、喪葬等場合。袞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禮服。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相與駢肩累跡                          累:重疊B.豈止誇一時而榮一鄉                    榮:榮耀C.以遺相人                              遺:留給D.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                  銘:銘記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富貴而歸故鄉                     圖窮而匕首見B.買臣見棄於其妻                   僥倖得志於一時C.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D.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反映韓琦有美德的一組是①世有令德,為時名卿②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③既又刻詩於石,以遺相人④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⑤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⑥措天下於泰山之安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借魏國公韓琦回家鄉相州為官時興建「晝錦堂」一事,旌揚韓琦有高風亮節。B.主要敘述韓琦年輕時即高中科舉,當時很有聲望,雖身居高位卻不以此自我誇耀。C.文章開頭寫季子和朱買臣,是為了拿他們的驕矜自誇反襯韓琦的謙遜和不事張揚。D.作者雖未登「晝錦堂」,卻為能誦讀魏國公之詩而高興,因欽敬其為人而寫此文。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譯文:(2)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後世,而垂無窮。譯文:(3)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誇者為榮.而以為戒。譯文:9D(銘,銘刻)10A(「而」,連詞,表順承;B均作介詞,但前表被動,後解為「在」;C作代詞,但一個代人,一個代道理;D、前作副詞,為「於是」,後表判斷,為「是」「就是」)11B(①指韓琦出身、家庭背景;⑤⑥均是指韓琦處理政事的能力)12C(文章並未寫季子和朱買臣驕矜自誇,只是為了借他們衣錦還鄉乃人之常情,來襯托韓琦的品質之高貴)13 翻譯(9分)(1)大凡讀書人處在窮困的時候,在鄉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輕視他,欺侮他。(2)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勛施及國家,事迹銘刻在鐘鼎石碑上,頌揚在樂章里,從而光照後世,並且留傳到永遠。(3)他的言語中把快意於恩怨、炫耀名譽看作可鄙,大概是不把前人所誇耀的東西算作榮譽,卻把它當作警戒。【翻譯】做官做到將相,富貴之後回到故鄉,這在人情上認為是很榮耀的事情,同時古往今來都是這樣看的。讀書人還處在窮苦的時候在鄉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輕視他,欺侮他。像蘇秦遭到他嫂嫂的無禮對待,朱買臣被他的妻子離棄一樣。他們一旦坐著華貴的大車,旌旗在前面引路,騎馬的侍從在後面跟隨,路兩旁的人,互相肩膀挨著肩膀,腳印疊著腳印,一面望著一面讚歎。這時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婦人,卻東奔西跑,嚇得汗流浹背,羞恥慚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車揚起的灰塵和駿馬的足跡之間懊悔請罪。這是一個讀書人,在當時得意,因而意氣洋洋的表現,過去人們把它比作穿著錦繡回到故鄉那樣榮耀。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國公卻不是這樣。魏國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當時有名的公卿。自從魏國公年少的時候,就已經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讀書人,聞風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說的做將相,得富貴,都是魏國公早就應當有的。不像那窮困的人,在一個時候僥倖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婦人的意料之外,從而使他們驚駭,並向他們誇耀自己。既然這樣,那麼作為儀仗的大旗,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榮耀;三公的命圭和禮服,不足以表現魏國公的顯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勛施及國家這些事情銘刻在鐘鼎石碑上,頌揚在樂章里,光照後代,流傳到永遠,這才是魏國公的志向。讀書人也是在這一點上對魏國公寄予希望啊。哪裡只是炫耀一時,榮耀一鄉呢?魏國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間,曾經以武康節度使的身份來治理相州,就在後園裡修建了「晝錦堂」。後來又在石碑上刻了詩,把它留給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於恩怨和炫耀名譽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誇耀的東西算作榮耀,卻把它當作警戒。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魏國公對富貴持怎樣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裡能輕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夠出將入相,勤勞為國,做到平安的時候和艱險的時候表現完全一樣。至於遇到重大事件,決斷大的主張,他垂著衣帶,拿著手板,不動一點聲色,卻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樣安穩,真可以稱得上關係國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豐功偉業,刻在鐘鼎上,譜在樂歌里,都是國家的光榮,不單是鄉里的榮耀啊!我雖然沒機會登上魏國公的晝錦堂,幸運的是曾經私下裡誦讀過魏國公所寫的詩;我因魏國公的志向能夠實現而高興,很樂意講給天下人聽,於是寫了這篇記。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柳宗元將為穹谷嵁岩①淵池於郊邑之中,則必輦山石,溝澗壑,凌絕險阻,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狀,咸無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於是乎在。永州實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環山為城。有石焉,翳於奧草;有泉焉,伏於土塗。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使命芟其蕪,行其塗。積之丘如,蠲之瀏如④。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餘。怪石森然,周於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於堂廡之下。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咸會於譙門之內。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或贊且賀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宗元請志諸石,措諸壁,編以為二千石楷法。【注】  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間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築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瀏如:蠲(juān),除卻污穢;瀏如,水很清的樣子。4.下列句子中帶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有石焉,翳於奧草     翳:遮蔽B.視其蓄,則溶漾紆餘   紆餘:曲折縈迴的樣子C.公之擇惡而取美       擇:選擇D.林麓之崖,間廁隱顯   間廁:交雜錯置5.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3分)①有石焉,翳於奧草②有泉焉,伏於土塗。③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④永州實惟九疑之麓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6.下列句子中的帶點字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3分)A.輦山石,溝澗壑              B.芟其蕪,行其塗C.視其蓄,則溶漾紆餘          D.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7.聯繫全文,對本文內容與特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即小見大,化無為有,以新堂為媒介,借事明理,托物言理,言從新堂而起,意卻在新堂之外,把題旨確立在如何為政上,內容充實,立意頗高。B.文章採用夾敘夾議的寫法,以敘發端,經敘而議,議後再敘,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融會貫通,做到景情事理的和諧統一。C.文章交錯運用偶句和散句,散中有整,參差多變,音節徐疾相濟,形成一種行文流暢,頓挫有節的藝術風格。D.從整體上看,文章結構以翻騰開合,跌宕多姿取勝,且在直起直落中饒有映襯、對比之美。4.C(擇:去除)5.A(①②表被動的介詞。③的④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6.D通「殖」,生長(A溝:動詞,疏浚溝通;B行:使動用法,使……通行;C蓄:名詞,積水)7.B 「以議發端,經議而敘,敘後再議」參考譯文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深谷、陡壁、深淵等自然風景,就得必須用車子運來山石,修通水道,跨過險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勞命傷財才能建造出來,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風貌,卻是無法辦到的,既要使百姓過得舒適,又可順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態,在過去是難以辦到的,可現在永州出現了。永州實際是九嶷山的余脈。那些開始整治規劃永州的人,圍著山頭修築了永州城。城中滿是石頭,卻被深草遮蓋著,有泉水,卻被泥土所埋沒,成了毒蛇穿梭,野獸出沒的地方。生長茂盛的樹與劣質的樹,佳花與毒草,雜亂地混雜在一起競長。因此永州被稱為荒涼穢廢的地方。韋公到永州作刺史已過一個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會平安無事。他看見那地方,覺得奇妙。於是命令除掉叢生的亂草,平整道路,割掉的雜草堆起來象小山一樣,又清除河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來。雜草焚燒,河道疏通過後,奇特的地形便顯現出來了。清與濁便區別開來,美與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樹木,蒼翠清麗,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瀾動漾,曲折環繞。千奇百怪的石頭眾多而且整齊,矗擁在四周,有的似列隊,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遠,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於是在那裡修築房屋,作為遊覽的居所。那各種景物,無一件不與地形地勢相輔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廳四周呈獻它們的特色。城外連綿高大的峰巒,以及密林叢生的山脈,融為一體,有的隱晦不清,有的明晰可見。近處融合碧綠的原野,遠處與藍天相襯。這些景物現在都彙集到城門裡面。於是韋公便邀請各方賓客進來觀游,接著又宴請賓客。有人稱賀說:「看了韋公所做的一切,便可了解韋公的志向。韋公不破壞原有地勢而造就了美麗的景緻,難道不是想順應民間習俗而教化民眾嗎?韋公剷除醜惡的東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難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嗎?韋公清除濁流而使流水變清,難道不是想除卻貪污而建立廉政的風氣嗎?韋公登高望遠,難道不是想撫慰百姓嗎?如果從這些角度來看,那這座大堂就不僅僅是為了欣賞草木、土石、泉流,觀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將使韋公之後的永州長官們能從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我請求將上面所說的一切刻寫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廳的角落裡,作為後來刺史們借鑒的典範。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縱囚論   歐陽修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轉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注】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周武。(一)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錄大辟囚三百餘人           大辟:指死刑B.此豈近於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C.不意其必來以冀免           冀:希望D.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   賊:殘害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於茲六年矣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B.若屢為之          若事不濟,此乃天也C.約其自歸以就死    木欣欣以向榮D.乃罪大惡極        臣乃敢上璧3.下列各句中作者認可的君王「施恩德」行為的一項是(  )A.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B.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C.大意其必來而縱之D.縱而來歸,殺之無赦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見的一項是(   )A.《縱囚論》歷來被認為是我國古代說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觀點鮮明、邏輯嚴密、中心突出取勝。B.歐陽修認為,唐太宗「縱囚」是「逆情以干譽」,是統治者博取好名聲的假仁假義的行為,不可為天下之常法。C.在歐陽修看來,那些罪大惡極的犯人能按期歸來,是因為他們估計到這樣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並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結果。D.作者認為「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的舉動,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5.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寧以義死,不苟幸生(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期:希望B.是上賊下之情也                 賊:揣度,揣摩C.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       約:約束D.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   本:根據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 / 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C.然此必無之事也 /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D.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 敏於事而慎於言3.《縱囚論》以反對縱囚為主題。下面表示歐陽修反對縱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項是( )A.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B.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C.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D.信義行於君子,而形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4.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每段議論時都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論點,並大量運用對比技巧以形成強勁的說服力。B.文章透過現象看本質,推勘太宗與死囚的心理活動,一反前人的讚許,一針見血地道破縱囚與自歸的動機各是邀取名聲與僥倖求生。C.全文以情理、恩德為兩經,以太宗、死囚為兩緯,絲絲銜接,環環緊扣,明承暗接,前伏後應,使整篇議論交織一體,文勢流貫暢達。D.文章通過議論,指出縱囚不近情理,非治國之法;不見恩德,非聖人之法。最後引出文章主旨。鮮明地表達了歐陽修順應人情、嚴肅法治的政治觀點。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D/ 賊:揣度,揣摩。2.B/ B若:均作連詞,表假設。A於:前句的,介詞「到」,後句的,介詞,「在」。C以:前句的,連詞表目的,譯為「來」。後句的,連詞去修飾,相當於「而」。D乃:前句的,判斷詞「是」,後句的,副詞「才」。3.B/「而又縱之,而又來」是作者對君王施恩考量所作的合乎情理的推斷。4.D/ 君子與小人在難易之間,而沒有說小人不可能做到,表達過了。5.(1)寧願為堅持道義而死,不苟且僥倖活著。(2)不標新立異來自稱高明,不違背人情來求得好名聲(二)1.C(約:約定時間。)2.A(上一個「以」為「用」,下一個「以」為「因為」;B、兩個「其」均代詞,他們,指囚犯;C、兩個「然」均為「然而」;D、兩個「而」均表示並列關係。)3.A(歐陽修認為縱囚不近情理,非治國之法;不能作為經常的法律,非聖人之法。鮮明地表達了歐陽修順應人情、嚴肅法治的政治觀點。)4.A(文章每段議論時並沒有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而是欲擒故縱,頓挫有致。)5.(1)我只見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來造成這種聲譽,哪裡有什麼布施恩德和懂得信義呢?(2)如果屢次這樣做,那麼殺人犯就都不會死了,這能夠作為天下經常的法律么[參考譯文]對君子講信義,對小人施刑罰。刑罰定成死罪,是罪惡到了頂點,這又是小人中最厲害的了。寧可為了信義而死,不願苟且偷生,把死看得象回家一般,這又是君子中特別難以辦到的。當唐太宗貞觀六年的時候,選取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釋放了讓他們回家,並約定時間叫他們自動回來接受死刑;這是用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壞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終於自己回來,竟沒有一個失約的:這是君子難於做到的事,小人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這難道是近於人情的么?有人說:「罪大惡極,的確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對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變成君子。因為恩德進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變人們的氣質,所以出現了象這樣的情況。」我說:「唐太宗之所以這樣做,正是為了求得這種聲譽啊。這樣看來,哪裡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預料他們一定再回來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釋放他們呢?又哪裡知道被釋放回來的囚犯,不是預料自動回來一定能夠赦免,所以才再回來的呢?料想囚犯一定回來才釋放他們,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們才再回來,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見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來造成這種聲譽,哪裡有什麼布施恩德和懂得信義呢?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這時已經六年了,還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惡極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卻能使他們視死如歸,保存信義,這又是講不通的理論啊。」既然這樣,那麼怎樣做才好呢?我說:「釋放了回來的,把他們殺掉而不赦免;然後再釋放一批,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這是一定不會有的事啊。至於釋放了能夠自動回來再加以赦免,只能夠偶然試一試罷了;如果屢次這樣做,那麼殺人犯就都不會死了,這能夠作為天下經常的法律么?不能作為經常的法律,難道是聖人的法律么?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據人情,不標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練習1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嶺外」一般是指 地區,由此看來宋之問詩的一二句是寫 ,三四句是寫 。 2,本來應該是「近鄉情更切」,可作者為什麼「近鄉情更且」?這種手法叫什麼手法?其作用如何?請作具體說明。 [作者] 宋之問(約656-712),唐詩人,曾先後事奉張易之和太平公主,後貶欽州。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靡,對格律詩的形成、完備頗有影響。他在放逐中的詩歌能夠表達真切感受,寫得比較平實自然。 [相關歷史地理知識] 欽州:隋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唐時轄地相當於今廣西欽州、靈山等地。 嶺外:又稱嶺表、嶺南、嶺嶠、嶺海,是指五嶺(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座山嶺的總稱)以南地區,唐代範圍大致相當於現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當時嶺南是蠻荒之地,也是唐、宋時流逐官員的地方。 漢江:即漢水,長1532千米,流域面積17.43萬平方千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蟠冢山,自西向東流入湖北後在武漢注入長江。 [簡解] 具有一定的常見(常見)的文化和歷史地理知識,對於理解古文、古詩,是很有作用的。我們知道了「嶺外」的知識,便自然知道「嶺外」指的就是「五嶺以南」地區,而這個地區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準確解答第1題了,答案為「五嶺以南地區」。知道了「漢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進,從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貶官嶺南的情況,而3、4句是寫作者臨近家鄉時的心情。 再看1、2句和3、4句之間,實際上有因果關係。因為貶官到遙遠的嶺南,很就沒有得到家鄉、親人的音信(「音書絕」),對於親人的近況一點也不了解;因此臨近家鄉、臨近舊居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安,「不敢問來人」,生怕有什麼意外。這一心理描寫,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長。 長期貶謫天涯,一旦赦還家鄉,自然是興高采烈的,作者卻反而膽怯起來了。這無疑是反襯手法,以此來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強烈而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 由此看來,我們必須具有常見的歷史地理知識和較強的聯想能力,必須首先把詩歌看懂讀透;然後在按照題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參考答案] 1,五嶺以南地區 追述貶居嶺南情況 回歸近鄉時的心情 2,因為貶居嶺南「音書斷」,不知家裡情況,有種種疑慮,心情十分矛盾。這是映襯手法,更能表現出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意思對即可) 練習2 馬嵬驛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試題] 1,「石壕村」源自唐代詩人 的詩歌 ;「長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 ,其號為 。 2,詩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長生殿」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 3,詩的三、四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 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清代文學家,浙江錢塘人。提倡「性靈說」,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和《子不語》。 [常識] 馬嵬,地名,在今陝西興平縣西25里。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逃四川,路過此地,禁軍兵諫,處死楊國忠,並且逼迫玄宗命楊貴妃(楊玉環)自縊。 長恨歌:白居易所作長篇敘事詩,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題解] 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陝西任職,路過馬嵬坡,弔古傷今,題寫了這首詩。 要解答好試題,必須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詩歌讀懂。詩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過對比,提出自己的見解。 詩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對馬嵬坡而呼籲人們不要老是吟唱當年白居易寫得《長恨歌》,替唐玄宗和楊貴妃垂淚;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為人間也有「銀河」阻隔,使人們不能團圓。第三句轉到安史之亂時期的大詩人杜甫,杜甫所寫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詩歌,描寫了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後一句詩人指出百姓的淚多於長生殿上的淚,人民的痛苦遠遠地超出了唐玄宗的個人痛苦,實際上這是再次強調「莫唱當年長恨歌」,而應當去多多關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來,作者對文人們一到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大不以為然,他認為應當以民為本,始終關注人民的疾苦。懷古是為了諷今、或者是為了抒懷,袁枚的這首詩自然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順利地解答試題了。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題需作簡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間鄉村,是當時百姓苦難的象徵,所以和「人間」相呼應,唐玄宗身居「長生殿」,自然和「長恨歌」相呼應。 三、四兩句,「石壕村」和「長生殿」並列,以淚相比,所以是運用的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達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長恨歌》的不以為然。(意思對即可) 練習3 過華清宮 杜牧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過華清宮 崔擼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雲如夢雨中塵。 [試題] 1,兩首詩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從 的角度切入,崔擼卻是從 角度切入。 2,有人認為杜牧詩中的「始」字用得極好,請作簡要說明。 3,你認為哪首詩的主題更深刻?為什麼? [注釋] 華清宮:位於驪山腳下,唐玄宗為楊貴妃所見,內有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霓裳曲:傳說是唐玄宗為楊貴妃舞蹈製作的樂曲。漁陽:地名,今天津薊縣,安祿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肅,經陝西、河南,匯合洛水,流入黃河。 [題解] 這是比較閱讀,一般是要求比較內容或特色。這就需要在讀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題目要求仔細辨析它們的異同。 杜牧站在華清宮前,首先想起了歷史,所以直接從安祿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進行對比,尖銳地揭露和諷刺了唐玄宗荒淫誤國的嚴重錯誤,是對晚唐統治者的警誡。而崔擼則是從眼前所見的華清宮衰敗景象入手,最後感慨「濕雲如夢雨中塵」,寄情於景,含蓄委婉。 這樣,我們就可以準確地解答第1題,同時也為解答第3題作好了準備。第1題的答案分別為「歷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題考查詞語的作用理解。「始」在詩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個「才」字顯示了唐玄宗尋歡作樂的時間之長,也顯示了唐玄宗耽迷聲色、荒淫誤國的惡果,既有極強的諷刺性。所以這個「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這兩首詩,杜詩主題顯明,崔詩主題含蓄;杜詩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揭示了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而崔詩只是一般的歷史變遷的感慨。所以,比較起來杜牧的詩主題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 練習4 綠竹引 宋之問 青溪綠潭潭水側,修竹嬋娟同一色。 徒生仙實鳳不游,老死空山人詎識。 妙年秉願逃俗氛,歸卧嵩丘弄白雲。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無此君。 [試題] 1,詩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這首詩是近體詩還是古體詩?為什麼?(至少2點理由) 3,從內容上來看,前四句所寫的對象主要是 ,表現 ;後四句所寫的對象則是 ,表現 。 [題解] 這道試題,還是以讀懂為主,兼帶詩歌常識。 讀詩必須看題目,因為題目是詩歌的眼睛,我們通過題目依據「起、承、轉、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過題目了解詩歌的題材,有時還可以推知詩歌的體裁(近體或古體)。 這首詩的題目是「綠竹引」,「綠竹」就是此詩的線索。詩的1、2句點「綠」和「竹」,寫珠子生長在「青溪綠潭」邊,和潭水「同一色」,即為「綠竹」。此竹不但碧綠青翠,而且姿態優雅美好--「嬋娟」。3、4句接著寫竹子的遭遇。「仙實」但鳳凰卻不來光臨;一直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古人有言說:「鳳凰非練實不食,非梧桐不止。」「練實」就是竹實(「仙實」),即竹子結的果實。但是竹子結出了「仙實」,鳳凰卻不來光臨,只能默默無聞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一個「徒」(白白地)字道盡了竹子的感傷無奈,一個「空」字,寫出了竹子的孤獨寂寞,流露出作者對竹子的哀憐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詞表明,作者轉而開始寫人,敘寫自己的際遇,抒發自己的情感,說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為了脫離俗世的污垢,回歸嵩山過上了隱居生活。7、8句寫自己和竹子朝夕相處內心甚感寬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終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樣的高尚品節(王徽之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這樣,習題1和習題3就得到了正確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顏色當然是綠色。3,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寫竹子的「居處」和它的孤獨寂寞、不為人賞識;後四句主要寫自己的隱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潔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體和近體的方法有多種,這首詩與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詩的基本要求來辨別。如果是七律,那麼七律壓韻是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可以轉韻,而《綠竹引》前四句和後四句不同韻。律詩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須對仗,但是此詩的5、6兩句顯然不能對仗。根據以上兩點,可以判定《綠竹引》是古體詩。這種辨別疑似近體的試題一般是不會拿來考試的,所以不必過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練習5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釋] 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 [試題] 1,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 。 2,詩中的「玄鬢」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 3,這首詩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頸聯中還運用了比喻象徵,「露重」和「風多」比喻的是 。 4,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題解] 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初唐四傑」的詩歌雖然還殘留著齊、梁以來的綺麗習氣,但是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比較清峻,對唐代文學風氣的轉變起了積極作用。 駱賓王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他寫的《討武曌檄》氣勢磅礴、文采斐然,武則天讀後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嘆。其詩多悲憤之意,又善駢文。 詩的1、2句點題,第一句點「詠蟬」,第2句以「南冠」點「在獄」,「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變的忠貞之士。3、4句承接,「來對白頭吟」的是「玄鬢」,而「玄鬢」就是「蟬」。這四句說自己被囚禁在監獄之中,忽然聽到了蟬的鳴叫,引起來無窮的憂傷感慨。5、6句一轉寫因為「露重」,所以蟬「飛難進」,因為「風多」(大),所以「響易沉」(叫聲容易消散)。7、8兩句感嘆,沒有人相信我的「高潔」,又有誰能夠替我表白心跡呢。全詩托物言志,表達出深沉的憂傷感慨。 這樣我們就能夠結合注釋(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準確解答習題了,參考答案如下: 1,王勃 楊炯 盧照鄰 2,蟬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風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擊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潔,卻無人相信,希望友人為自己表白。 練習6 羌村(其二) 杜甫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注釋] 安史之亂中,杜甫逃出長安,追上肅宗,被任為左拾遺。為了營救房管,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 [試題] 1,杜甫,字 ,因官職而被稱為 ,因詩歌成就被稱為 。 2,從詩中看來,「還家少歡趣」表現在 。 3,聯繫時代和杜甫思想、經歷,詩中的「百慮」指的是 。 4,對「畏我復卻去」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因為孩子怕我而離開,另一說是孩子怕我有離家遠出。你認為那一種更合理?為什麼? 5,分析詩中「蕭蕭」和「煎」字的表達作用。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 [題解] 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子美、杜工部(杜拾遺)、詩聖。 此詩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歡趣」是一個綱,下文便全面展開。細讀詩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復卻去」、「憶昔」「繞池樹」、「撫事煎百慮」、「斟酌」「慰遲暮」,正是作者「少歡趣」的種種方面--即家庭的離合、憶昔的惆悵、國事的憂慮、遲暮的感傷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題也獲得了正確的解答。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通過這首詩的注釋,我們可以看到,杜甫的詩寫於安史之亂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為「為了營救房管,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即為了國家、時事而遭到打擊。這也是杜甫「撫事」的重點,也是「煎百慮」的主要方面。這樣,結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況,我們就可以較好地解答第3題了。杜甫「煎百慮」的內容無非是國家命運、人民疾苦和個人的仕途坎坷。 第4題,是一個比較理解。比較理解不能脫離原詩,不能脫離語境,不能脫離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從詩歌本身得出正確的結論,切不可主觀臆斷。請看「畏我復卻去」的前句是「嬌兒不離膝」。「嬌兒不離膝」說明孩子非常喜愛父親,所以「孩子怕我而離開」是毫無根據的。而「另一說是孩子怕我又離家遠出」,卻是十分合理的。為什麼呢?其一,前後兩句形成映襯,更能表現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復卻去」,又說明父親離家已經不是一次,更能表現安史之亂危害的劇烈。所以這個描述內涵和感情極為豐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題是詞語分析。詩歌中的詞語考察,無非是分析詞語在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詞語大多為動詞、形容詞,以及副詞,此外還有疊詞和名詞(名片語成畫面)。本詩中的「蕭蕭北風勁」是寫景,「撫事煎百慮」是寫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氣氛,創造一種憂傷悲涼的氣氛。「蕭蕭」描繪風聲,表現秋風之大,創造出一種凄涼感傷的意境。「煎」寫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內心極其複雜強烈的焦慮痛苦,體現他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生動而感人。 練習7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試題] 1,從詞的長短來看,這首詞屬於其中的 。詞的別稱有 、 等。 2,「過盡」一詞內涵的意思有兩層,分別是 和 。 3,簡析「斜暉脈脈水悠悠」的表現手法和作用。 [題解] 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朝,盛行於宋代,原本是可以合樂歌唱的,所以稱為曲、曲子詞。詞的別稱還有詩餘、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等。 詞按字數分為小令(大約58字以下)、中調和長調(大約90字以上)。詞一般分為上下兩闕,也叫上下片(也有單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長調)。 詞的上下片之間起過度作用的句子叫「過片」,「過片」一般在下片的開頭(也有少數在上片末尾的)。 「慢詞」是按照曲子的節奏來定的,所謂「慢詞」就是音樂節奏舒緩的詞作。 詞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寫的,所以可以沒題目,但是一定有詞牌。作為基本常識,詞牌和詞題(題目)必須分清,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 由此可知,第1題的答案為:[1] 小令,[2] 曲子詞、詩餘(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 第2題考察對詞語表達作用的理解。詞語是用來敘事、描繪和表達思想、情感的,而且敘事、描繪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們應該先讀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後由表及裡,理解其中蘊涵的思想情感。「過盡」一詞寫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隻,說明她佇立遠望的時間十分久長;這一長時間的孤立期盼,又與「皆不是」形成強烈對照,真切地表現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長悠遠--這就是從表層到深層的理解。 第3題考察對「景語」的理解。古詩中的寫景,往往寄寓著情感。我們就要分析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溫庭筠的這首小詞屬於閨情題材,主人翁是閨中思婦,所以作者的敘述描寫都是為表現思婦的情感服務的。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斜暉和江水寫得情意綿綿,實際上表現的是思婦的情感,這叫寄情於景。所以我們可以回答說:作者寄情於景,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女主人公無窮無盡的相思和憂傷(要點到,意思對即可)。 練習8 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觀書有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1,從題材上看,這兩首詩屬於 詩。朱熹詩揭示的道理是 ,蘇軾詩暗示的道理是 。 2,分析這兩首詩在表達上的不同。 [題解] 古代詩歌的題材有山水、田園詩,送別詩,羈旅(行旅)詩,邊塞詩,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詠史詩,哲理詩,愛情(閨怨)詩等等,應該能夠加以基本的識別。練習8所選的兩首詩都是闡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詩」。 對於哲理詩必須弄清兩點:一、說明(或隱含)著怎樣的道理;二、這種道理是如何來表達(或顯示)的--即表現手法。 題解1,朱熹的詩說,由於春水上漲,所以「艨艟巨艦」就像一根羽毛那樣輕了;原來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推不動,現在卻在水中自然地漂動起來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條件。由此我們可以明白,朱熹詩中說的是事物的發展變化與必要條件的關係--事物的發展變化是需要恰當條件的,或者說當一定的條件具備了,事物就會發生變化。 蘇軾的詩說琴放在匣子不會發出琴聲,必須要手指彈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沒有琴,也不會產生琴聲。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想聽到優美的琴聲,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兩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聯繫的(用哲學來說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互為作用的。 題解2,從表達上來看,兩首詩是明顯不同的。朱熹的詩先敘事,再轉而對比、議論,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較具體的敘述中顯示哲理。蘇軾的詩全是議論(虛寫),問而不答,引人思考,在體悟中明白道理,顯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尋味。(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練習9 [雙調] 水仙子 重觀瀑布 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試題] 1,從作者的觀察視角來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現 ;有 ,如 主要表現 。 2,「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 3,請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作一個簡要的比較分析。 [題解] 這是喬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通俗地說,雜劇是戲劇劇本,散曲是依照宮調、曲牌填詞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為套數和小令兩種,幾支歌曲依照規則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數(套曲),單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單曲都有宮調、曲牌和題目(題目有時可以沒有,象詞一樣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比如所選作品中的「雙調」是宮調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觀瀑布」是題目。 描寫山水風景,就象畫畫一樣,要表現出山水風景的空間立體感,這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描繪。從觀察的視角來看,無非是遠、中、近,正、側、反,俯視、平視、仰視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練寒」是遠望,「 冰絲帶雨懸霄漢」是仰視,「露華涼人怯衣單」是近觀感受,而「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則是「遠、中、近」和「仰、平、俯」融合。 所以我們在第1題的橫線上,可以填入「仰視」,如「 石壁高垂雪練寒」,主要表現瀑布之「高懸」氣勢;「俯視」,如「晴雪飛灘」,主要表現水勢之湍急壯觀(意思對即可)。 2題中的「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首先在總體上是運用了排比,而每個句子又運用了比喻(連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強氣勢,二是可以從不同方面或不同層次來表現事物或表達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繪更加具體形象,表達更加生動感人。所以,「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動態、色彩,栩栩如生,表現了瀑布飛瀉的宏偉氣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第3題是比較分析,比較必須抓住比較對象的根本特點(相同或相異)。此題中兩者都寫瀑布高懸的景象,是很明顯的共同點;所以,主要是比較的是它們不同點。李白的詩句沒有具體的形態、色彩描寫,著力於瀑布的「神」,表現瀑布「飛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氣勢;喬吉則重在描繪瀑布的形態、色彩和給人的感覺(寒)。兩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飛流直下」的氣勢,是喬吉所遠遠不及的(詩如其人,沒有李白的胸懷、豪情,是寫不出李白那樣的詩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學而李白不可學。」)。此題只要比較點準確,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 練習10 贈韋侍御黃裳 李白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注釋] 韋黃裳,曾任侍御,據《舊唐書》記載,其為人好諂媚權貴。 飆:風。 [試題] 1,詩中與「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是「 」、「 」,這兩句表現了松樹 的品格,和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 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 2,此詩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 和 ,作用是 。 3,詩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寫作此詩的意圖是 。 [題解] 綜觀此詩:前四句,李白先寫松樹,表現松樹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間四句,寫桃李以美艷取悅於人,卻不能久長,與青松形成鮮明對比。後四句,李白揭示主題,語重心長地告誡黃裳,要學習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時也顯示了自己的心志。 題解1,讀全詩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飆」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應該是「亭亭凌霜雪」和「豈為微飆折」。這兩者表現了松樹歷經艱難而堅強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與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完全一致的。 題解2,「長松」和「桃李」是對比,同時又是比喻(象徵),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長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鮮明地突出了詩歌的主題--為人必須不趨炎附勢,堅持高尚堅貞的品格。 題解3,詩歌的5--8句是寫桃李可以迷人一時,好景不長。它們奴顏婢膝而「賣陽艷」確實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過,桃李就「碧葉成黃泥」,下場悲慘了。也就是說獻諂媚人僅能得意一時,卻不能長久。因此,李白寫作此詩的意圖也十分明確:「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黃裳做個正人君子。高考詩歌鑒賞分類訓練寧遠一中  胡海鷗一、 傷別離情類。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落 葉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詩,理解全詩主旨的關鍵在「飄零似客心」一句,其中的「客心」是什麼意思?你認為詩人「驚」 的原因有哪些?全詩借「落葉」的形象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參考答案】「客心」指遊子的心意。詩人「驚」的原因有:由落葉想到季節變化,時光流逝;由落葉飄零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由落葉「惜故林」激起強烈的思鄉之情。全詩借「落葉」的形象抒發了遊子思鄉之情。2、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聽角思歸顧況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從題目看,這首詩抒寫了思歸之情,然而全詩沒有出現一個「思歸」的字眼。詩人是怎樣曲折、生動地表現思歸之情的呢?請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詩人先寫夢見故園情景,用夢境寄寓思歸之情。接著寫早晨哀怨的角聲更引發了思歸之情,於是愁腸欲斷,而又無人知曉。最後寫起床獨自徘徊,唯有殘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環境氣氛來烘托思歸之情。3、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杜審言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山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1)       細味文意,這首詩的首聯「偏驚物候新」的「驚」字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作者為什麼要「驚」?【參考答案】「驚」字表明作者身在異鄉,四處奔波因而對景物變化十分敏感。「驚」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時才能回家鄉」的感慨。(2)       體味中間兩聯幾個動詞「山」、「渡」、「催」、「轉」在詩中描寫的作用?【參考答案】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氣候逐漸變化的特點。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武昌阻風方澤江上春風留客舟,無窮歸思滿東流。與君盡日閑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1)       詩人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①情景交融或正話反說,以樂寫哀,欲抑先揚。②表達了詩人滿腹的鄉思和愁緒。(2)       前後兩層意思是否相悖?這樣寫妙在何處?【參考答案】並不相悖,而使詩更顯構思精巧,以閑適寫哀愁,含蓄委婉或從側面表達了詩人濃濃思鄉之情。5、閱讀古詩,回答問題。金陵酒肆留別李 白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1)       有人說,一個「香」字用得極佳。請你說說「佳」在何處?(3分)【參考答案】「香」字所包含的不僅是柳花的香,還包括店外飄來的其他花香,店內橫溢的酒香,吳姬身上的幽香。這一切融匯成一陣陣醉人的醇香,這怎能不使李白留戀呢!(2)       試簡析最後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3分)【參考答案】「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運用了反詰與比較的修辭手法。滾滾東流的長江水,與李白的離愁別緒比起來,也是望塵莫及,可見李白愁之深,愁之長。詩人以流水與愁思相比較,並以反詰句形式出現,使人覺得新鮮,而且神情畢肖,韻味悠長。6、6、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送人歸東溫庭筠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見日,尊酒慰離顏。[注]首聯「戍」字,名詞,堡樓。頷聯「漢陽渡」系長江渡口(舊址屬今武漢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門山」。清朝有位文學批評家稱這首詩的首聯「起調最高」;其意思是,起筆便顯露了不凡的格調。請參考這一評價,寫出你對首聯的理解和評價。【參考答案】送友人東歸,但見荒廢的古堡,凋零的黃葉。這本是充滿別愁離緒的場景。殊料,友人心志高遠,既不悲秋也不傷離別,於是詩人便以「浩然離故關」奏響了昂揚的主旋律。起筆寫深秋送別,卻意氣洋洋,確實格調不凡,正所謂「起調最高」。7、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春夜別友人陳子昂銀燭吐青煙,金博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王勃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請從思想內容上評價這兩首詩。(不低於50字,不超過150字)【參考答案】抓住「離別愁緒」情感和抒情方式(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來分析即可。這是一個開放性題目。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送魏萬之京李  頎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注釋】①魏萬:肅宗上元進士。是李頎的後輩。和李白很有交情。離歌:離別之歌。關城:潼關、函谷關。御苑:皇家的宮苑。砧聲:搗制寒衣的聲音。(1)首聯、頷聯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的怎樣的特徵(離別的環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麼情緒?【參考答案】「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悲愁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2)尾聯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參考答案】  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最常見的做法。9、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問題。中秋月蘇軾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注釋】該詩是蘇軾在中秋與其弟弟蘇轍相聚時所作。(1)    請分析前兩句中「溢」和「轉」這兩個動詞在詩句中的作用。【參考答案】溢」寫盡月光如水滿則溢的動態美,冰清玉潔的光亮美;「轉」再現了明月的運行軌跡和渾圓的形態美。(2)    全詩前兩句寫景採用了什麼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參考答案】層層鋪墊、動靜相襯、反問、觸景生情。表達了對月圓人圓的珍惜和對親人團聚的渴求和憂慮。1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注]那:奈何,為什麼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你認為這兩句妙不妙?為什麼?【參考答案】很妙。因為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託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要點:抒發佳節思親的感情;不得北歸,偏要南來,形成對比;無理之問烘托真情)11、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1)    這首詩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麼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參考答案】 「渺茫」一詞包含著複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2)    詩歌的三、四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麼特點?【參考答案】第三句故設一問,造成轉折之勢,為下句抒情作準備;結尾一句既抒發了離情,又不流於直露,餘味深長,言有盡而意無窮。1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註:「蕭蕭班馬」出自《詩經》。班馬:離群之馬。(1)    首聯用什麼詞語勾勒出怎樣的送別環境?【參考答案】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出青山的靜態,「繞」描畫出白水的動態,描摹出一幅青山秀麗的送別圖景。(2)    頸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頸聯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浮雲」比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離開大地一樣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13、閱讀宋詩,然後回答問題.山行即事王質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注釋①蘋: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1)  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哪個字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來?【參考答案】擬人。「議」。(2)  詩的首聯統領全詩,頷聯和頸聯是分別扣住其中的哪個字進行描述的?詩的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參考答案】「陰」、「晴」。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3)  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現了怎樣的心情?【參考答案】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4、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1)水急流雖然是寫景,但與送別情景密切相關,呼應了上句中的「          」,也開啟了下句中的「      」。【參考答案】解行舟;人已遠。⑵詩中兩處描寫自然景物,其表現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參考答案】前者用「紅葉青山」反面襯托對朋友的留戀之情,後者用「滿天風雨」是寓情於景,用悲涼之景來表達作者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二、詠史類15、閱讀下面二首懷古詠史詩,完成以下題目。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詠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1)              兩首詩吟詠的都是三國時候赤壁之戰的歷史,而兩位作者對「周郎」的態度並非一致,其中區別何在?【參考答案】杜詩慨嘆周瑜僥倖成功,胡詩讚美了年輕統帥周瑜的功績。解析:杜詩中的三四兩句總結了歷史的教訓。字面上是講二喬,實際上是說這一戰爭關係到東吳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則家國難保。而胡詩則是稱頌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敵人的智慧。(2)              杜牧詩前兩句寫了什麼?與胡曾詩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參考答案】杜牧詩開頭描寫發現舊日武器,磨洗辨認朝代的場景,引起人們冷靜的歷史沉思。胡曾詩卻是直接陳述歷史,表達對英雄的熱情讚頌。解析:注意辨別詩人對同一歷史事件的態度有何不同,讀出言外之意來。同時,還要注意詩人吟詠的角度和側重點,寫了些什麼,沒寫什麼。切忌由於自己熟悉這段歷史,就忽略詩人是從哪方面,持何種態度來吟詠。16、閱讀下面二首懷古詠史詩,完成以下題目。過華清宮絕句杜牧[甲]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乙]新豐綠樹起黃埃②,數騎漁陽探使回③。霓裳一曲千峰上④, 舞破中原始下來。註:①華清宮:建在驪山上(今陝西臨溪縣南)的唐代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遊樂之地。②新豐:唐縣名,在陝西臨津東北,離華清宮不遠。⑧漁陽:唐郡名,是范陽節度使所統轄的八個郡之一。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這裡用漁陽指代安祿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舞曲。(1)              兩首詩均有鍊字精確而語義深沉的特點,試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參考答案】「笑」字描寫了荔枝到來楊妃的神態,寄寓了作者的譏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亂產生的後果,象徵著苦難而飽含作者的憤慨。(2)「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無人知」三字曲折地表達作者的感情,試作分析。【參考答案】「無人知」三字指出只有楊妃知道,是荔枝送到了。既是陳述,又包含著飛騎送荔之舉的荒唐程度令人難以置信的譏諷和憤慨。17、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蜀先主廟劉禹錫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①。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③。註:①五銖錢:漢武帝元狩五年鑄行的一種錢幣。後來王莽將它罷廢,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又恢復。②典出《漢晉春秋》:「司馬文王(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1)作者在尾聯使用的典故有什麼含義?【參考答案】寫劉禪不惜祖業,只求享樂而毫無廉恥,進一步揭示蜀國敗亡的原因。(2)全詩除了使用典故之外,還用什麼手法闡明了什麼道理?【參考答案】全詩先寫蜀之盛,後寫蜀之衰,在鮮明的對比中道出了古今興亡的深刻教訓:人才得失是大業成敗的關鍵,善於擇相使劉備開創大業,短於教子卻葬送了基業。也可回答為:該詩不僅用盛衰對比,還以劉備長於任賢擇相和短於教子對比,說明創業難,守成更難。(解析:古代懷古詠史詩大致有傾向於感性和傾向於理性之細別,前者通過一些氛圍情調的渲染,感嘆前朝,發思古之幽情;後者則通過認真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以為後世之借鑒。這首詩屬於後者,作者用意在於揭示劉備基業喪失的原因(短於教子)本可避免。)1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汴河懷古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註:水殿龍舟: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後出遊的船,他自己乘坐的稱船「龍舟」,高四層,還有高三層的「水殿」九艘。(1)本詩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兩詞的用意是什麼?【參考答案】從時間之久和地域之闊評說大運河影響之長遠、作用之重大。(2)詩人對隋煬帝修汴河這一歷史事件持何種態度?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參考答案】詩人從客觀角度肯定了大運河的功勞(從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可看出。),後面兩句通過假設的方式表明對隋煬帝的否定。(分析:三四句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這種荒奢享樂的事情,那麼把修浚運河與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並論,也是不過分的。這個假設尖銳地指出了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出發點是為自己的荒唐享樂,與大禹艱辛勞累為民造福不可同日而語。)19、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詠史李商隱北湖南隸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注] 北湖:即玄武湖 南隸:即雞鳴隸從內容與表達技巧方面評價這首詩歌。【參考答案】這首詩第一句點明地點,第二句點出歷史事件,茫茫湖水,一片降旗,具體形象地表現了六朝的終結,又烘托出空虛飄渺之感。第三句承上啟下,第四句以發人深省的議論,把眼前湖水、城牆上的降旗、三百年的滄桑冶於一爐,六朝更迭,一場春夢,險要地形無濟於事,這難道不是正在走向衰落的晚唐政權的歷史借鑒嗎?詩雖短小,藝術概括力卻極強。20、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台 城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1)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迹的詩。詩人為什麼說「台城柳」「無情」?【參考答案】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台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台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答出「六朝如夢鳥空啼」,而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種物是人非的對比關係,表述流暢連貫即可。)(2)有人說詩人在憑弔古迹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參考答案】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弔台城古迹,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後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答出詩人懷古傷今的晚唐情結,表述流暢連貫即可。)三、詠懷類。2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西塞山懷古劉禹錫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注釋】①西塞山:三國時吳國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晉龍驤將軍,建造大型戰船以伐吳。寒流:指長江。(1)  詩人寫王浚攻破南京城時的情景,採用了什麼手法?這一情景的描寫看似懷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麼?請結合一二聯作具體的分析。【參考答案】採用對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滿了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的無情嘲諷,你看「王氣」也好,「鐵鎖」也好,豈能擋住祖國統一的步伐?(2)  這首詩以景作結,妙在哪裡?請結合原詩作簡要的分析。【參考答案】  它妙在含有餘不盡之意,這破敗荒涼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據一方的藩鎮嗎?他們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其諷刺入木三分,而詩人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2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藶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注釋】①漳汀封連:分別為今福建的漳州市、長汀縣和廣東的封川縣、連縣,唐代為偏遠地區。②颭:吹動。薜藶:一種緣牆牽藤常綠蔓生的香草。③共來:指與作者一道貶到南方的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④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數民族地區。(1)  這首政治抒情詩通過登樓所見所感,抒發了詩人哪些感情,請作簡要的分析。【參考答案】抒發了詩人被貶後的一腔孤憤和憂鬱難言的苦悶心情,也抒發了對朋友深切懷念之情,同時也對政敵的長期無情迫害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和憤怒的譴責。【解題指要】政治抒情詩的創作大多與時代和作者的經歷、政治態度密不可分,又因為這首詩是寄給朋友,含思友之情則不在話下。(2)  這首詩的中間兩聯都是寫景,很有特色,請結合原詩作簡要的分析。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參考答案】頷聯寫風雨樓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細緻;頸聯寫山重水曲的遠景,想像豐富,一俯一仰,視野各異,上實下虛,情景交融,色彩強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發了無窮的愁思。【解題指要】「詩中有畫」是中間兩聯的特色,可從畫面構圖切入分析;而景中寓情自不待言;「愁」是詩眼,解答這首詩的任何一個思想內容的問題,都離不開這個「愁」字。23、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許  渾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注釋】①赴闕:去京城。②太華:即西嶽華山。在今陝西華陰縣。中條: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東南。兩山分處黃河南北。(1)              中間兩聯對仗是這首五律的精華之所在。請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語言加以簡要的分析。【參考答案】景物描寫,氣象壯闊,雄渾蒼茫,筆力雄勁,有高屋建瓴之勢;且富有動感,富有變化,富有氣勢,富有非同尋常的境界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題指要】中間兩聯都是寫景,首先要分清詩人寫的是大景還是小景,再結合這首詩的風格,就能做出完整的回答。(2)              詩人以「猶自夢漁樵」作結給人以一種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一感覺?結句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志趣?【參考答案】給人一以外的感覺。京城在望,明日就到,可詩人卻不想升遷,反而想到要去過一種「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的隱居生活。表現出作者喜愛林泉的志趣。【解題指要】蘇軾的《赤壁賦》中有「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運用課內學過的知識來回答這一問題,也就沒有什麼難度了。24、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金 谷 園杜  牧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注釋】①金谷園:晉代石崇的別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的金谷澗中。②墜樓人:指石崇的愛妾綠珠。孫秀要搶奪綠珠,石崇不答應。孫秀就假傳聖旨,要逮捕石崇,綠珠跳樓自殺。(1)  詩人描繪的金谷園遺址有何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情思?【參考答案】描繪出一種蒼涼、凄迷的境界,抒發了物是人非的懷古幽思。(2)  詩人在景物描寫中最主要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舉例加以分析、說明,並說出它的作用。【參考答案】採用擬人修辭手法,如「無情」的流水,「自春」的草,啼鳥的「怨」等。既反襯出詩人的多情──對「繁華事散」的不盡感慨,還抒發了對「繁華事散」產生無窮的感傷。【解題指要】擬人修辭手法容易回答,關鍵在於怎樣發揮,在發揮時應抓住「繁華事散」這四個字,因為這是詩眼。劉熙載說:「眼乃神光所聚」,「前前後後,無不待眼光照耀」,就是說鑒賞時必須透過詩眼,窺視詩人神府。2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秋興八首(其一)杜甫玉露①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②,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注】①暮砧:黃昏時分的搗衣聲。此詩是詩人55歲時,於安史之亂後大曆元年(766)旅居夔州時的作品。前人曾說這首詩是情景「和諧統一的典範」,你是否同意此說?請結合詩中的某一句來鑒賞。【參考答案】如「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從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鬱鬱不平,也象徵了國家局勢的變異無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對景物進行合理的分析,並能回答詩人的情感】26、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題揚州禪智寺杜牧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這首詩歌在表達技巧方面有何特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參考答案】善於利用襯托的手法,以動寫靜,以明寫暗,以繁華寫蕭條冷寂;間接抒情表達詩人孤寂、凄涼、憂傷的情感。27、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浣溪沙晏  殊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欄干影入涼波。一霎好風生翠幕,風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前人在評論這首詞時曾說,「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是理解全詩思想感情的關鍵,詞中「愁」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參考答案】「愁」在詞中是富貴者嘆息時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難留的淡淡閑愁。同意「關鍵」之說。本詞前面的詞句描寫了極富情感的景物:「重簾燕過、紅花落庭、欄入涼波、翠幕風生、雨滴圓荷」,「酒醒」句實屬點睛之筆。(本詞從寫景入手,上片寫簾外之景,從視覺所及落筆,下片由簾外轉入簾內,從聽覺著墨,寫閣中人的感受,以情語作結,極有跌宕之致)2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採桑子歐陽修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認為,「閑」字對於創設全詩的意境極富情趣,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麼?【參考答案】同意。詩的上闋寫西湖的天光水色無限美好,各種景物都色彩鮮明,在這樣美好的景色里,動物也悠閑自在地安然入眠,西湖的歌管弦曲也不能影響它們了。「閑」字正折射出月夜西湖恬靜的風光,更折射出詩人的喜悅心情。  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後面問題:2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訴衷情陸遊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戌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藉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對比手法的使用。「當年」與「現今」對比,「天山」與「滄州」作比,突出了理想與現實,過去與現今的巨大落差。詞人回顧了當年在梁州戌邊,期望為收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過去,可如今壯志未酬,年老體衰。一則表達了作者雖然身處滄州,卻依然念念不忘國事,心馳騁在遙遠的邊關,想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思想。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未滅胡,空流淚且鬢髮已白的惆悵與苦悶之情。30、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後面問題:鷓鴣天朱敦儒我是清都①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語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註:①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處。你認為詞中哪一句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詞中塑造了一個什麼形象?【參考答案】幾曾著眼看侯王。詞中塑造了一個流連山水,不受禮法約束,能夠呼風喚雨的「水山郎」,才情蓋世,傲視王侯,豪情萬丈。31、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卜運算元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1)上片開頭兩句寫夜深人靜。其中的「缺」「疏」「斷」幾個字極寫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參考答案】幽獨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⑵下片名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採用什麼手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擬人;虛實結合(或類比);孤鴻不願選擇高枝棲息,寧願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鴻自比,表現了自己遭到貶官後內心的孤苦和清高。3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文後的問題。夜泊牛渚懷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注]謝將軍:東晉謝尚,鎮守牛渚時,曾於秋夜賞月,遇袁宏誦詩聽後大為讚賞邀袁過船長談,從此袁宏名聲大振。結合前兩聯詩句簡要分析「空」字的妙處?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複雜情感?【參考答案】首聯寫出秋江空寂之景,第二聯正面懷古,一個「空」字把詩人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首聯空寂之景交融到一起。既有懷才不遇的孤獨與寂寞,又有自信、曠達、洒脫、豪放之情。33、閱讀戴叔倫的《題三閭大夫廟》,完成詩後練習。題三閭大夫廟戴叔倫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問:「詩眼」是一首詩中最能體現詩歌主旨的字或詞,你認為,本詩詩眼是什麼?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析。【參考答案】本詩詩眼是「怨」。從結構上看,「怨」緊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蘊深長,既寫出了江水的長流不盡,也寫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領起後兩句,既讓眼前的秋風與楓葉景中含情,又讓人聯想起屈原筆下的秋風與楓葉,讓人體會到屈原詩中濃重的「怨情」。從詩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讓屈原不被理解、遭讒見謫的哀怨形象立於我們眼前。「怨」字還流露出作者面對屈原廟無盡的懷念和憑弔之意。)34、讀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問題。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注]羊公碑:後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祜而建。從這首詩的四聯中任擇一聯,聯繫全詩,就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參考答案】首聯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對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頷聯詩句平實,內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憶,也有詩人弔古傷今的感懷。頸聯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所處的背景環境描繪出來。尾聯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憑弔懷古中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髮的蒼涼感慨。3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題目。金陵驛①文天祥草合離宮②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 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 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 化作啼鵑帶血歸。[注]①該詩是天文祥抗元失敗被執,由廣州押赴燕京路過金陵時寫的。②離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此處指代南宋王朝。請具體分析作者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及典故的運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通過離宮、夕暉、孤雲等帶失落色彩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孤獨惆悵的思想感情;通過「舊家燕子」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事物變遷的傷感;通過「杜鵑啼血」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三個采分點)36、讀下面的詞、完成後面的問題。昭君怨鄭域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正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1)    這首詞上闋吟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參考答案】是梅。兩個「道是」句寫花開的季節在冬春之際,花色如雪,香氣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種在農家院內。(2)    這首詞下闋,用了什麼手法?表現了什麼思想?【參考答案】用對比的手法。明寫梅花不擇環境「一般開」,暗贊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潔品格。37、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問題。暮過山村賈島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終歲,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1)       詩的首聯重在表現什麼?請簡要說明。【參考答案】重在描繪山村的寧靜。前句從聽覺上用數里外就聽到水聲,以響襯靜;後句從視覺上直寫人煙稀少的靜。(2)「邊烽不過秦」是什麼意思?表現了作者什麼思想?【參考答案】表明山村沒有遭受戰火,表達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3)尾聯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參考答案】寫出了由懼轉喜的心境變化,「親」字更表現出內心親近溫暖的感受。此聯與首聯、頸聯相配合,描繪出一幅和平安寧的山村圖景。3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咸陽城西樓晚眺許諢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⑴填空:詩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詩基調。詩人用低沉的筆觸,描繪咸陽城傍晚時的景緻,抒發蒼涼傷感的情懷。⑵簡答:頷聯寫雲生日落,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現在多用「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名句比喻什麼?⑶簡答:頸聯兩句寫了作為何朝何代國都的咸陽的何種景象?⑷簡答:尾聯「行人」即過客,也包括作者在內,結句抒發了怎樣的感慨?【參考答案】此題主要考查對詩歌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把握。①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愁」。②「山雨欲來風滿樓」現在多比喻重大事變即將發生前的緊張氣氛。③描寫作為秦漢兩代故都的咸陽,如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蟲鳥凄鳴的蕭條景象。④「我」聞咸陽古城久矣,今日東來,所見唯「西風吹渭水」,令人產生歷史變遷無恨的感慨。39、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以下問題: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是南唐李後主亡國入宋後寫的詞。(1)                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你從中讀出了作者的什麼樣思想感情?【參考答案】從表面看(特別是後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上是表達夢醒後其處境無限凄涼。(2)分析此詞的藝術手法。【參考答案】作者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襯。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後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4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文後題目。淮中晚泊犢頭蘇舜欽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1)    本詩寫景很有層次感,試作分析。【參考答案】詩中一、二句寫遠景,寫蒼茫開闊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寫近景,交代時間已近傍晚,本來迷茫陰沉的天色更顯朦朧;一、二句寫靜景,草色青青,春陰迷離;三、四句寫動景,夜泊孤舟,看滿川風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詩視角忽遠忽近,有面有點,變換交叉,富有立體感。(2)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本詩寫景中寄寓著身世之嘆,表現了詩人抑鬱沉悶,惆悵、憂思的思想感情。4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文後題目。終 南 山王 維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注釋】①終南山:即秦嶺。②太乙:在長安、武功縣境,是終南山的主峰名。天都:天帝所居之處。一說是指當時的首都長安。連山:山巒連綿。海隅:海邊。③回望合:回望山頂,白雲聚合,籠罩在終南山上。靄:雲氣,霧氣。入看無:走近去看又不見了。④分野:我國古代天文學把二十八宿星座與地下的州聯繫起來劃分稱為「分野」。中峰:即太乙峰。⑤人處:有人居住的地方。樵夫:砍柴人。(1)    這首詩主要採用什麼修辭手法來描繪終南山?詩人筆下的終南山有何特色?【參考答案】詩人以描寫性的誇張手法,多角度描繪出終南山的高峻雄偉,氣勢磅礴,境界壯闊。【解題指要】誇張的修辭手法很容易看出,難在對特色的分析,解答時應抓住幾個關鍵詞語:「近天都」、「到海隅」、「中峰變」、「眾壑殊」等。(2)    尾聯「隔水問樵夫」這一細節描寫其妙無窮,請從兩個方面加以簡要分析。【參考答案】一是從側面描寫出終南山的遼闊,其景觀非同尋常,使詩人流連忘返;二是反襯出終南山之幽寂、空曠,山遠人稀。【解題指要】問漁夫而須「隔水」有潛台詞,不作深入的探討是找不到答案的。而要深入探討須張開聯想的翅膀,從某種意義上說鑒賞詩也就是「想詩」,即對詩句反覆玩味。司馬光說:「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此不可不知,不可不牢記之也。42、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下面問題。採桑子歐陽修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在古人的詩詞中,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多表現孤獨傷感之情,而歐陽修卻一反往常,說是「群芳過後西湖好」,為什麼?【參考答案】此詞上片寫西湖景色,下片寫人,關鍵在「遊人去,始覺春空」,遊人一走,詩人才感空虛寂寞。可見西湖的好與不好,與群芳的關係並不大,而在於遊人在不在。遊人走後,又有燕子飛來,取代了遊人的位置,一陣喜悅掠上心頭,所以詩人仍然覺得西湖好。4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⑴、⑵題。橫 塘范成大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注]:南浦,泛指送別之處。⑴詩的第三句中「年年」一詞表達了什麼意思,請談談你的理解。【參考答案】詩的前兩句寫送客之地的景物。春到橫塘,綠滿平川,石橋橫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橫塘,已揭示出離別之意。石橋、朱塔都成了離別的見證者,詩人以景物依然,反襯人事之變化,物是人非,使人油然而生別離之情。第三句直接寫年年送客橫塘,以「年年」一詞表明送客頻繁,橫塘路春意勃發而人卻分離,寓有傷感之意。⑵詩的第四句全是寫景,請試析它的藝術特色。【參考答案】   第四句詩人不直抒離情別緒,而是寫橫塘景中的與離情別緒更直接相連的細雨、垂楊、畫船,細雨如絲,垂楊似線,畫船待發。以景物作結,烘托離別之情。4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2)兩題。月 上 瓜 洲南徐多景樓作張輯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多景樓,為南徐勝跡,在鎮江北固山上。(1)       請結合詞的上闋,簡要分析「幾多愁」中詞人「愁」的具體原因。【參考答案】①登樓北望,看見塞草連天的荒敗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陸沉,中原地區淪陷於金兵之手。③年復一年,春去秋來,時光流逝,中原恢復無望。(意思對即可。解答本題時要注意題干中「結合詞的上闋」的要求。第一點要扣住「塞草連天」的秋景來答,第二點要扣住「何處是神州」的感喟來答,第三點要扣住「又見新秋」的「又」字來答。(2)       請結合詞的下闋,簡要分析詞人內心的情感?【參考答案】①有心報國卻又報國無門的憂憤、失望之情。②迫於無奈只能逍遙江海的抑鬱孤獨、無可奈何之情。(意思對即可。第一點應扣住下闋「英雄恨……水東流」——恢復中原、施展抱負的雄心,隨著江水,東逝而去——來答,只要答到「報國無門」等即可。第二點應扣住「惟有」兩字來答。)四、詠物類45、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洞中蝙蝠自居易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羅網。遠害全身誠得計,一生幽暗又如何?(1) 「遠害全身」的意思是            。【參考答案】遠離禍害,保全自身。⑵詩人對洞中蝙蝠持怎樣的態度?結合原詩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結句心 「—生幽暗又如何?」這個反問句表明作者的貶抑態度。46、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畫 鷹杜甫素練風霜起①, 蒼鷹畫作殊。聳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②。絛鏇光可摘③, 軒柵勢堪呼④。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註:①素練:白色的生絹。②胡:這裡指猢猻。—說指胡人。愁胡:典出孫楚的《鷹賦》:「深口蛾眉,狀如愁胡。」 ③絛:絲繩。鏇:銅環。④軒楹:堂前廊柱。詩人主要以哪些手法來表現出鷹的什麼形象?【參考答案】首聯「風霜起」是作者在看畫時的想像,渲染了畫鷹的氣勢;頷聯以「聳身」、「側目」兩個細節描寫了鷹的動作神情;頸聯描寫畫鷹身邊的物件,側面烘托畫中的鷹形態逼真;尾聯想像畫面上的鷹正在搏擊凡鳥,毛血灑落原野,突出了鷹的颯爽英豪之氣。47、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1)、(2)兩題。卜運算元 詠梅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霜天曉角梅范成大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株雪。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1)同是寫梅,兩首詞都運用了的     寫作手法,但兩位作者運用的修辭方法是不同的,陸詞運用的是          ,范詞運用的是         方法。【參考答案】(環境)烘托 ;擬人; 比喻。(2)、同是借物抒懷,但兩首詞寄託的深淺有別。結合詞句分析。【參考答案】陸詞抒寫梅花的高潔剛強品格,范詞抒寫梅花的孤寂幽獨品格。48、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陂(bēi):池。這裡指池邊或池中小洲。一說「北陂」是地名,在江寧此詩主要用了什麼手法來表達詩人的什麼品質?【參考答案】末句「縱被」與「絕勝」照應,「吹作雪」與「碾成塵」對比,表達詩人要保持高潔的品德,不願「碾作塵」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身處污濁官場,始終堅持改革的政治理想。)49、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慶全庵桃花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後,隻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徵召。(1)       首句化用了什麼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麼作用?【參考答案】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2)       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參考答案】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點可緊扣詩題來答,第②點可緊扣第二句詩來答,第③點可緊扣最後兩句詩及詩後注釋來答)5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晚 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       詩人主要用什麼手法來寫晚春?【參考答案】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的使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精妙地描繪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圖。(2)       歷來人們對「楊花榆莢無才思」一句的理解頗有爭議,請你結合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參考答案】答:①「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自慚形穢,終憑自己的一技之長——作雪飛,積极參加到挽留春光的隊伍之中,這種勇氣實在值得欽佩。②「楊花榆莢」平淡無奇,就如同人無才華寫不出華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飛舞的雪花。與前兩句形成強烈的對比,從反面襯托出春光的無限珍貴。51、閱讀下面宋詞,完成(1)—(2)題。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蘇軾寒譽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灑卮。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注]這首詞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時(1074年初春),與杭州知州楊元素的唱和之作。「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它與上片起首「寒譽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有什麼聯繫?【參考答案】通感。以味覺替代視覺,暗寫「梅子」已初掛枝頭,頗有新意。照應了上片起首描寫的梅花盛開的情景。(註:「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寒雀爭鬧枝頭,側面表現梅花之盛。)5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的二題。孤雁杜甫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1)古人有「一詩之眼」與「一詩之骨」的說法:「詩眼」,指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詞(字眼)」;「詩骨」,指詩中處於核心地位、起統率作用的「句」。上面這首杜詩,其「詩眼」是 「       」,;其「詩骨」是「          」。【參考答案】孤  ;飛鳴聲念群⑵在頷聯、頸聯和尾聯中任選一聯,聯繫全詩,說說是如何表現詩意的?【參考答案】①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遺失在萬里雲天中,真令人心生憐意」:「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兩句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②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聲聲哀鳴好像聽到雁群的叫聲了」:「似」、「如」二字表現了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的幻覺。頸聯通過對孤雁飛著叫著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③尾聯「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意思是「野鴉毫無愁緒,雜亂的吵嚷個不停」: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聯進一步表現了孤雁渴望團聚的哀愁與奮力尋找的忠貞。5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的二題。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1)    詩中的「早雁」是怎樣的一個物象【參考答案】詩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離失所,欲歸不得的徵人形象。(2)    扼要賞析本詩的藝術特色。【參考答案】本詩採用象徵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寫雁,而實際上句句寫人,風婉而細膩,清麗含蓄。5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的二題。白雲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1).透過本詩我們可以看出本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是什麼?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神情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詩人的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詩作中。詩人以「雲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這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何必」兩句更表達了詩人這種性格特點。(2).本詩在藝術上有什麼突出特點?【參考答案】詩人採用象徵手法寫景寓志,以雲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徵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5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詠 柳曾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       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請細加揣摩,分析其寓意。【參考答案】主旨:諷刺、揭露得勢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無好下場。(2)       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後有清霜"於文意也可通。你覺得哪一種更好些?請簡述理由。【參考答案】用"天地"好。"天地"著眼於空間:有立體感,突出了正氣的浩然之態。"秋後"與"清霜"重複。(得分點:空間、立體感、浩然正氣;寫突出正氣充滿天地也對。不陳述理由不給會。說"秋後"好,只要言之成理也給分。)56、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詠風王勃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注]山楹:指山間的房屋。(1)    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詩人是如何表現的?【參考答案】「有情」一在「加我林壑清」,二在「為君起松聲」。擬人手法把風之情描繪得栩栩如生。(2)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稱此詩"最有餘味,真天才也",清簡要分析此詩的 "餘味"所在。【參考答案】詩人托物言志,著意讚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借風詠懷,寄託自己的"青雲之志"。57、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後面的問題。如夢令嚴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1)              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誰的什麼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麼事物?【參考答案】「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⑵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參考答案】這首宋詞表達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①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别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②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讚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於春天群芳之上。5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楊柳枝詞白居易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里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①?[註:①阿誰,即「誰」。]問:詩中柳樹有什麼特點?簡述三四句抒發了什麼情感?【參考答案】①特點:繁茂、悅目、柔美、孤寂。②後兩句通過柳樹生長之地荒蕪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時,只好終日寂寞。5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文後題目。一鷺圖劉羽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明你喜歡的理由。【參考答案】首句以「芳草」「垂楊」「碧流」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畫面,有聲有色,動靜結合,以優美的背景烘托白鷺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擬人手法描寫了一個潔白美好的白鷺形象。「立」字寫出了其孤獨、寂寞之狀。第三句表現了白鷺心存高潔、無人賞識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獨」「嘆」兩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陽」以景襯情。(答出一句即可)6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文後題目。綠竹引宋之問青溪綠潭潭水側,修竹嬋娟同一色。徒生仙實鳳不游,老死空山人詎識。妙年秉逃願俗紛,歸卧嵩丘弄白雲。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無此君?(1)首聯中的「同一色」指的是        和        ;頷聯寫的是      頸聯寫的是【參考答案】潭水和修竹;竹,詩人自己。⑵作者為什麼說「何可一日無此君」?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綠竹的高潔品質與詩人自己憤世嫉俗、孤傲遺世心態是一致的,因而他將綠竹視為同類。6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文後題目。早梅張渭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並與下文的「    」字前後呼應。【參考答案】比喻,雪(2)              全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參考答案】對梅的早早開放的驚喜和讚歎。(南朝謝燮的《早梅》「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突出的是堅強、不甘人後,但也沒引起人們重視,有懷才不遇之感。)6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文後題目。贈柳李商隱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1)、怎樣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所表達的形象?【參考答案】柳花怒放,象雪一樣在空中飛舞,撲動著青樓的酒旗。⑵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意旨?【參考答案】作者借柳樹輕盈多姿、纏綿多情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柳樹的熱愛,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別的情懷。6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文後題目。畫眉鳥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里,不及人間自在啼。此詩用什麼手法來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參考答案】這首詩就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後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結構明晰。表達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嚮往。64、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韓元吉倚天絕壁,直下三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注]  採石:即「采石磯」,在安徽當塗縣西北。南宋時宋金交界的軍事重地。1161年,金兵南侵,宋軍曾在此地大敗金兵,可是後來依然以簽訂屈辱和約而暫得停戰。(1)詞的首尾都描寫了景物,開頭的景物的特點是          ,而結尾景物的特點是【參考答案】雄奇偉麗  ,清麗幽遠。⑵下闋開頭的「聞塞笛」」是實寫還是虛寫?有何用意?【參考答案】虛寫,表達自己殺敵報國的意願。(3)    詞的結尾以景作答,試分析其言外之意。【參考答案】李白所處的盛世無處可尋,表達對國家傾頹局面無法挽回的深沉感慨。6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早春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此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從哪些詞語可看出?用擬人手法有什麼作用?【參考答案】運用了擬人手法,嫌、故兩個詞語可看出。作用是使穿樹飛花的春雪具有靈性,給全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66、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畫菊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注] 鄭思肖是宋末詩人,有濃厚的民族意識。此詩主要藝術手法是什麼?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參考答案】托物言志。前兩句寫菊花遠離百花叢,獨自開放,表示自己不與元朝合作。後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67、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墨梅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問:詩歌刻畫了梅花的什麼特點?用什麼方法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刻畫了梅花淡雅樸素,高潔清秀的特點。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了作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高潔的操守。6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開頭寫少婦「不知愁」,後面卻又說她「悔」,這是採用了什麼寫法,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參考答案】先抑後揚的寫法;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69、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陶者梅堯臣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問:這首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詩歌把長年辛勞而居室簡陋的陶者與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的憤慨之情。五、詠懷類7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劍門道中遇微雨陸遊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注] 作者從抗金前線的南鄭調回後方的成都,途中寫下了這首詩。(1)    聯繫注釋,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塵」和「酒痕」分別有什麼含義?【參考答案】征塵表示作者難忘征戰生活;酒痕表達了作者離開前線的遺憾和無奈,只能以酒消愁。(2)    第三句是一個問句,第四句是如何回應的?作者是怎樣通過後兩句詩來表達感情的?【參考答案】第四句沒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問題。第四句轉而寫景,意在借景抒情。因為詩人的願望是做一個戰士,到前線為國殺敵,可是願望無法實現,只能寫詩飲酒,這兩句包含了作者的無奈和不甘心,表現了一個愛國志士壯志難酬的憂憤。71、 閱讀元代王冕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詠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1)    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麼?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參考答案】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塵)、報春(散作乾坤萬里春)的特徵。(2)    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7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移家別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⑴古人寫詩很講究鍊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很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的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⑵作者是採用什麼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捨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參考答案】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並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7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華子崗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古人講究鍊字,結合詩句分析 「侵」「拂」兩字的妙處。【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餘輝逐漸消退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見山色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六、邊塞類74、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過五原胡兒飲馬泉李益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1)       首聯「舊是胡兒飲馬泉」一句,隱含著怎樣的歷史變遷的感慨?【參考答案】此地曾經落入胡人之手,今已收復。(2)「何人倚劍白雲天」——詩人希望能夠有威鎮邊塞的將領,詩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慨嘆?【參考答案】月夜笳聲彷彿在提醒人們,戰事並沒有結束,失而復得的土地仍有復失的危險,因此呼喚威鎮邊關的將領。⑶請就這首詩的情感基調談談你的看法。【參考答案】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關心國勢的強大,邊防的鞏固,希望邊塞不要再落入胡人之手。李益可能是多數考生不大熟悉的詩人,但詩的內容易於把握,考生「就詩論詩」即可讀懂,不需要背景資料,不需要「注釋」的幫助。三道題目,前兩道題以詩句為切入點,考查對詩的內容的理解能力,第三道題讓考生就這首詩的情感基調發表自己的見解。三道題形成的梯度符合考生閱讀這首詩時認知活動展開的規律,同時為考生表述個性化的觀點和感受提供了廣闊的空間。75、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嘵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⑴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戍邊戰士的讚揚和戰士殺敵報國的決心。⑵請任選一聯或一個角度,談談本詩表達技巧上的妙處。【參考答案】首聯寫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皚皚,全沒有內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氣仍十分寒冷。這裡的景物描寫,既向讀者展示了蒼涼的畫面美,又是對戍邊將士英勇精神的反襯。頷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楊柳」,自然引入想起家鄉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英勇殺敵。詩人用戰士的思鄉之情來反襯出戰士戍邊為國的情操。(要切合原詩,有觀點、有分析。)76、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岑  參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嘵。[注] ①武威:即涼州。磧西:沙漠之西,這裡指安西。②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③太白西:指西域一帶遙遠之地。(1)  首詩寫了劉都護採用的是什麼描寫方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參考答案】由近到遠的描寫方式,對友人的讚賞與牽掛。(2)「胡天嘵」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什麼意思?請作簡要的分析。【參考答案】雙關,一是實指號角的聲音響徹胡天,一是表達詩人要求平定判亂的願望。77、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徵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饒黑山。[注]①金河:即黑河,源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流入黃河。②玉關:即今甘肅玉門關。                  (1)這首七言絕句,被後代詩人高度評價,是世代流傳的佳作,在詩的形式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參考答案】句子成對,句式對偶,直起直收,音韻鏗鏘,形式美,烘托一個「怨」字。(2)  詩以《徵人怨》為題,而不著一「怨」字,「卻盡得風流」,詩中之「怨」何來?請作簡要的分析。【參考答案】一是來自「金河」、「玉關」等許多實詞的排列與組合,二是來自「復」、「與」等虛詞之巧用,三是來自「歲歲」、「朝朝」等重疊詞的妙飾,四是來自「歸」、「繞」等動詞的活用。7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隴西行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明朝王世貞讚賞此詩後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後二句為其所累。① 你認同前人的評論嗎?② 請寫下你自己的賞析。(不超過100字)【參考答案】前兩句以精練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後兩句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全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句:可憐句緊承前句,本是題中之義;猶是句宕開一筆,另闢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79、閱讀下面唐詩和宋詞,回答後面的問題。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雲睹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漁家傲范仲淹①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幛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②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注] ①范仲淹寫作此詞時正在西北地區抗擊西夏。②燕然:山名,漢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勒,雕刻。請就兩詩的內容和風格(或情感)作一簡單比較,談談自己看法。【參考答案】兩首詩都描寫了西北邊塞將土們生活環境的艱苦,歌頌了邊關將士為國家獻身的精神,王詩激越雄壯,范詞有些孤寂、悲涼。8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塞下曲王昌齡蟬鳴空桑林, 八月蕭關道①。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從來幽並客②,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 矜誇紫騮好⑧。[注]①蕭關:古關塞名,故址在寧夏固原縣。②幽並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⑧紫騮:駿馬名。(1)第一句中的「空」字有何作用?【參考答案】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現桑葉已經落盡,也表現林中空空,渲染了邊地的荒涼、冷落與艱苦。(2)這首詩中作者寫了兩種人,分別表示「褒」與「貶」的不同態度。從詩中找出這兩種人,並說說作者讚揚什麼,反對什麼。【參考答案】「幽並客」和「遊俠兒」。讚揚戍邊戰士慷慨豪邁,保衛祖國的精神。批評那些驕矜恣縱、自誇勇武的人,他們徒有從武的外表,卻只停留在向人誇耀駿馬,而並沒有捐軀赴難、為國犧牲的豪俠實質。七、山水田園類8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登樓寄王卿韋應物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問題:這首詩是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的?【參考答案】這首詩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怨別傷離之情(或離愁別緒)。82、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2)題。題義公禪房孟浩然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1)這首詩所描寫的景物具有怎樣的特徵?【參考答案】山谷秀美、山巒清凈、空氣清新、和潤陰涼、自然幽雅。(2)這首詩的語言特徵怎樣?【參考答案】表現自然明快、詞句清談秀麗。8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絕句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1)寫出這首詩歌的藝術手法。【參考答案】詩中有畫,本詩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對仗工整,又自然流暢,毫無雕琢。(2)這首詩歌表現出春天怎樣的特徵?【參考答案】寫出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84、閱讀下面宋詞,然後回答問題。西江月 阻風三峰下張孝祥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注] 這首詞是張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長沙)改官離開湖南時,途經黃陵山下,遇風阻所作。簡要分析本詞上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參考答案】 「滿載」兩句以工整的對偶描繪風未起時的秋色湖光,蘊含了作者的喜悅之情。「波神」兩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微風忽起時斜陽照射下的鱗波美景,並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8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江樓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注]此詩寫於長慶三年詩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樓,也稱望海樓。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你認為這兩句詩高妙嗎?為什麼?【參考答案】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像生出清涼,足以消暑。(主要看對表達技巧的賞析)8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雨過山村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閑"字是全篇之眼,你是否同意,為什麼?【參考答案】閑立庭中,沐雨盛開的梔子花等待如花的村姑們採摘雲鬢,不料今日卻花前冷落,問津無人。花"閑"正因人不閑,不寫人忙人自忙。著一"閑",以虛襯實,靈趣頓生。8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雨後池上劉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注] 磨,拭(1)  詩中描畫了一幅雨後池塘圖,前二句與後二句描寫景物的角度有什麼不同?【參考答案】前二句著眼於「靜」,寫的是雨後池上的靜態美,後二句則由靜而動,寫的是雨後池上的動態美。(2)  有人評說「淡磨」二字看似平常卻頗可玩味,請談談你的理解。【參考答案】「淡磨」即輕磨拂拭的意思,詩中將經雨水洗滌過的池面比作經人輕磨拂拭的明鏡,比喻中有擬人,這比一般常見的「水面如鏡」比喻更顯新意而更見意境,如此略帶動感的「淡磨」,不僅突顯了雨後池上異常平靜、明凈的情態,同時也讓人聯想到此前濛濛細雨隨著微風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給人以清美的藝術享受。八、哲理詩8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題畫竹鄭燮且讓青山出一頭,疏枝瘦干未能遒。明年百尺龍孫發,多恐青山遜一籌。詩中的"龍孫"指什麼?請分析本詩是運用什麼手法來揭示了一個什麼哲理?【參考答案】初長的幼竹(竹筍的別稱)。用"山"的固定不動與"竹"的生枝拔節作對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哲理。或「應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這一哲理。8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浣 溪 沙晏 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1)「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於景,請簡要分析此句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參考答案】  答: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惋年華將逝的情思。(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看似寫實,其實實中有虛,有情有理。請問是什麼情、什麼理。【參考答案】出句寫詞人對「花落去」而終竟無力挽轉的嘆惋,對句借「燕歸來」抒寫因美好事物歸來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興衰,無往不復。九、諷喻類9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新  沙陸龜蒙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後海鷗知。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年年稅紫芝。【注釋】①新沙:新淤起的沙洲。②渤澥:古時對海的別稱。小堤:這裡指海中突起的沙洲。③紫芝:神話傳說中的紫色的靈芝草。這首絕句是千古傳唱的名篇,你認為它在構思最大的特色是什麼?這樣構思好在哪裡?請結合原詩作簡要的分析。【參考答案】①最大的特色是想像奇特。一是能將官府橫徵暴斂,無孔不入,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出來,可謂入木三分。二是在幽默中含有冷峻,極其深刻地揭露出官府橫徵暴斂的罪行。②詩人說要是官府的稅收人員能夠到達海上仙山呢,就要向神仙們科以更重的稅,這是荒唐而極不合理的想像,卻令讀者意念上奇妙生趣,因為愈遠於理,也就愈覺得作者有獨步妙想。【解題指要】採用假設性的聯想,是這首絕句構思的最大特色,只是本詩想像較為奇特。因是批判性的詩,自然在揭露中語含諷刺,而揭露的對象可從「稅」中悟出。
推薦閱讀:

《物理易觧》摘選(力學篇)
文言和白話的美學意境各有什麼不同?
把資治通鑒文言文版讀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怎麼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科比本紀丨第四回:得千金科比為人父,戮休城豪門終雪恥

TAG:閱讀 | 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