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學習習慣培養

一、了解良好習慣的內容

  

  目標是行動的指南,教師應該先讓幼兒了解哪些習慣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學習時認真聽講,仔細、安靜地傾聽別人發言;積極地開動腦筋,敢於提出問題和質疑;愛護物品和用具,在操作活動結束後能自覺收拾整理用品,將物品放回原處;平時能獨立思考問題,努力克服困難;主動與人交流,善於與同伴合作、分享;學習時一心一意,不邊做邊玩,能認真及時地把學習任務完成;握筆姿勢、書寫姿勢和坐姿正確等等。

  

  二、建立合理的學習常規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制定好培養目標和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尊重幼兒,採取適當的方式和方法,爭取他們的主動配合。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某些幼兒搶著發言的現象,對此教師要正確引導,既不能打擊幼兒發言的積極性,又要讓他們懂得遵守紀律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和幼兒一起制定學習常規,使幼兒明白,集體活動要想順利開展必須自覺遵守一定的規則。

  

  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應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學習,這樣他們就會對活動充滿期待,就會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就會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如一位年輕的音樂教師在中班教學打擊樂《郊遊》時,由於對樂器如何使用講解得不夠明確,致使幼兒在操作環節出現了問題,教師只好反覆講解和示範,於是就出現了有的幼兒小聲講話,有的幼兒東張西望,還有的不安分的幼兒趁教師指導其他小組時與周圍幼兒玩鬧的現象。其實,只要我們課後認真分析、及時反思就能明白,我們不應該怪幼兒,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過高的學習目標,致使幼兒產生了厭倦情緒。在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只有從內心深處對學習或操作活動感興趣,才能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課,聽同伴們發言,才能堅持不懈地反覆操作,甚至在活動後仍饒有興趣地繼續思考和討論有關問題。

  

  四、注重教學活動中的細節

  

  習慣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由一個個細節串成的。教師必須從細微處抓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而且要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比如:當幼兒看完圖書沒有送回原處或不主動整理自己的學慣用具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提醒,也可以抓住這一細節表揚那些能主動整理物品的幼兒,用激勵的方式促進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幼兒具有好模仿的特點,他們就如同一個個敏感的接收器,教師很多不經意的動作或微小的細節都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好的細節慢慢積累就會成為好習慣,而不好的細節積累起來就會成為壞習慣。因此,教師要處處做到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有位借班上課的教師在上課時為幼兒準備了材料袋和廢物簍,並在操作活動之前提醒幼兒將廢舊材料放入廢物簍,但很多幼兒操作時將自己的材料隨意丟放,將剪下的廢舊材料和有用材料混在一起,於是就出現了有些幼兒在操作中找不到自己的材料的現象,影響了操作速度和教學效果。後來了解原因才知道,本班教師平時忽略了對幼兒物品擺放方面的要求,幼兒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因此上述那一幕就難以避免地發生了。

  

  五、發揮家園互動作用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方面,我們需要與家長達成共識,相互配合,共同對孩子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幼兒園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平台提升家長的育兒意識,通過溝通增進理解,共同承擔教育幼兒的任務。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對兒童幼小的心靈來說,榜樣的作用就像太陽一樣重要。」幼兒的生活中需要成人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榜樣,只要教師和家長能夠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多一份責任、多一份細心、多一份耐心,齊心協力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孩子們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推薦閱讀:

幼兒園小朋友必須掌握的四個自理能力
【我眼中的海外幼兒園】德國幼兒園怎麼懲罰不守規矩的孩子?
手工分享----50-80cm嬰幼兒提花寶寶衣「偷瞄的小男孩」
鄉土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TAG:習慣 | 學習 | 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