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解析中國綜藝行業調研報告

智庫首席專家楊志剛引言

  北京日報3月24日刊發文章,直指當下綜藝節目天價片酬問題, 1億元製作費,8000萬元給了明星。 超一線明星拍攝不到一個月,能收入5000到8000萬元,相當於拍一部電視連續劇的收入。繼影視劇天價片酬後,綜藝節目的天價片酬問題再次曝光,明星的天價片酬問題又一次成為焦點話題。最近,人民日報也刊文質問:綜藝圈的天價片酬,會熱很久么?

  其實和影視劇天價片酬問題一樣,過度依賴明星,本質上暴露的是製作方內容的平庸和創意的匱乏。大量同質化節目湧現,形式雷同,橋段雷同,最後只能依靠腕兒 來做救命稻草。

  但綜藝節目和影視劇又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影視劇的更新密度和播出長度超過綜藝節目,粉絲粘性更強,流量支撐更久。綜藝節目更看重有趣和新穎,明星請得再多,內容老套,環節無趣,場面尷尬,觀眾可能看一集就會失去興趣。

  說到底,高片酬是綜藝節目快速發展累積的畸形產物。財大氣粗的廣告商集中湧入,節目方在內容創意和團隊素質方面無法跟上,於是紛紛引入 舶來品,頻頻複製火爆節目,能做的就是用更多的錢請來更紅的明星,簡單粗暴地追求收視率和點擊率。

  智庫調研發現,這種套路在綜藝發展初創期或許有效,但隨著節目數量日益增多,平台競爭愈發激烈,這種砸錢的明星套路已顯疲態。《挑戰者聯盟》天價邀請范冰冰、吳亦凡,依然收視慘淡,敗就敗在內容的乏味上,感覺是跑男的同台翻版。

  國外的綜藝節目起步相對較早,對於我國港台與內地的娛樂節目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歐美或日本首創再被我國的香港或台灣地區移植,接著被內地借鑒並「星火」一下,最後就是各地模仿成風造成一片「燎原」的局勢。例如,《快樂大本營》就是模仿香港的《綜藝60分》,在湖南衛視成功運作之後,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快樂」、「歡樂」熱;之後的「婚戀熱」,以湖南衛視《玫瑰之約》為代表,也是借鑒台灣的《非常男女》;而「談話熱」以央視的《實話實說》為代表,借鑒的是美國「脫口秀」節目模式;「益智類」則以央視的《幸運52》(借鑒的是英國BBC製作的《GOBINGO》)、《開心詞典》(借鑒的是英美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兩者領銜;「真人秀」就以被觀眾喻為「平民狂歡節」的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以及實現普通人夢想,表現普通人實現夢想過程的央視的《夢想中國》與《非常6+1》為代表(借鑒的是美國的《美國偶像》等同類節目)。

  在中國,最早的綜藝節目出現在香港和台灣地區,比較有名的例如香港無線電視的《歡樂今宵》(1967-1994)等。中國內地的綜藝節目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初見端倪,當年最有名的節目就是中央電視台的《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這兩個節目帶領了中國的電視節目走向豐富多彩的一面。

  我國綜藝經歷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發展到現在多題材、多模式、多渠道的階段,產業鏈逐漸成熟。政策規定從無到有,相關規定覆蓋範圍越來越廣,政策發展趨勢總體趨緊,但也為行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健康的環境。商業運營模式從制播一體到制播分離,產業分工更加明確。視頻網站的發展催生了網路綜藝,優秀的網路綜藝節目甚至可以反向輸出衛視。目前綜藝製作成本提高,品質也更加精良,追求大投入、大製作、大明星、大營銷。引進IP開始和中國特色相結合,進行本土化改造,加入中國元素,更加貼近中國觀眾需求。綜藝成為人們娛樂生活的重要部分,話題製造性強,長期佔據微博話題熱搜榜。網路綜藝的數量和質量兩方面都得到發展,預計可以成為與衛視綜藝並駕齊驅的另一中方式。綜藝節目自身所有的價值推動了產業發展。

  隨著制播分離的實施,版權價值進一步凸顯,近幾年版權收入增長迅速,視頻網站的發展增加了版權收入來源。綜藝和營銷相結合,廣告價值高,廣告主可以採取冠名、贊助和指定產品等方式植入廣告,新創綜藝為廣告主提供了低成本廣告渠道,也受到很多廣告主青睞。綜藝節目衍生能力強,熱門綜藝的衍生綜藝也獲得很高的收視率,多部綜藝大電影票房過億,「綜藝+藝人經紀」、「綜藝+電商」以及「綜藝+遊戲」等也成為實現綜藝衍生價值的重要方式。

綜藝節目市場發展概況

  1、綜藝節目的發展史

  20世紀80年代,我國綜藝節目尚處於起步階段,主要以港台綜藝節目為主,項目迭代周期長,同時綜藝節目播放渠道主要集中在央視,形式有限。而後隨著《快樂大本營》的開播,綜藝節目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不僅風格上更親民更娛樂化,內容、製作也都趨於精良,迭代周期縮短。隨後在2005年,《超級女聲》等選秀類音樂節目引爆市場,在綜藝節目中增加群眾的互動,極大地迎合大眾口味,受到廣泛歡迎。而後相親類節目《百里挑一》、《非誠勿擾》及求職類節目《職來職往》話題多樣且源於生活,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火爆全國,滿足受眾心裡娛樂需求。近些年來,歐美日韓進口綜藝節目大幅增長,明星真人秀、脫口秀類節目不斷走紅,湧現《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現象級作品。2013年至今,隨著網路科技高速發展,播出渠道不斷多樣化,愛奇藝、優酷、騰訊、樂視等一批互聯網播放平台迅速發展壯大,爭搶優質綜藝節目網路播放權,版權售出渠道增加,價格也水漲船高,愛奇藝2億元購買《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網路獨播權,樂視5000萬買下《我是歌手》獨播權,搜狐視頻斥資1億買下《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騰訊視頻2.5億買下《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獨播權。另外,視頻巨頭不再止步於僅僅提供播放渠道,他們開始自主製作網路綜藝節目,以《奇葩說》、《偶滴歌神啊》為代表的自製網路綜藝嶄露頭角,衛視綜藝和網路綜藝共同發展。

  綜藝節目的題材、形式也趨於多樣化,垂直細分領域綜藝不斷湧現,從最開始的綜藝晚會、遊戲類娛樂節目開拓到真人秀、美食類、職業體驗類綜藝節目。美食、親子、時尚類綜藝節目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容易與相關品牌的廣告訴求相結合,而近些年戶外真人秀節目的暴增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開拓了廣告的植入空間,例如《爸爸去哪兒》第三季選擇冠名商伊利在烏魯木齊的牧場作為拍攝地。各大省級衛視競爭激烈,其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而綜藝節目作為優質的廣告載體,成為各衛視必爭之地。熱門綜藝通過不斷積累粉絲,創造品牌效應,推出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同時綜藝也可以為明星創造話題,提高明星的知名度。未來,綜藝節目形式會不斷豐富,「綜藝+VR」、「綜藝+直播」、「綜藝+電商」等聯合形式都將成為發展趨勢,2016年王思聰監製、投資的「直播+點播」偶像養成節目《Hello!女神》就即將登陸視頻網站。

  另外,在綜藝節目領域資源佔有情況,依然是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北京衛視五大衛視佔據第一梯隊,真人秀節目是招商熱點,大投入、大製作,盈利可期,但二三線電視台資源有限,電視台的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

  2、政策發展

  廣電總局不斷出台規章調整綜藝節目比例、質量、結構,防止同質化現象。從2011年7月起,各地方衛視在17:00至22:00黃金時段,娛樂節目每周播出次數不得超過三次,全國僅有4家電視台擁有牌照,可在黃金8點播出綜藝節目;2013年每家衛視黃金檔最多保留4檔歌唱類節目;2016年各衛視一年只允許播一次真人秀節目,由此可見廣電總局政策不斷細緻。在2013年《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播出之後,2015年廣電總局出台相關未成年人條例,原則性和引導性地要求「真人秀節目應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盡量減少未成年人參與,對少數有未成年人參與的節目要堅決杜絕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的不良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2016年,廣電總局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上星頻道不允許再播出明星子女參與的真人秀節目,業界俗稱「限孩令」,《爸爸去哪兒》從衛視綜藝轉為網路綜藝,播放平台的變更導致部分觀眾流失,廣告收益和話題影響力都被大大削弱。

  政策完善為綜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愈加成熟的政策體制下,預計綜藝將朝著正確的方向實現快速增長,逐漸建立健康的產業發展結構。

  3、商業模式的變遷

  傳統制播一體模式下,電視台壟斷播放渠道,自製節目霸佔屏幕,憑藉節目的創意和藝人的高人氣來提高收視率,廣告是獲得收益的主要方式,為使廣告價值最大化,發展出中插廣告、貼片廣告、植入廣告等多種形式,形式從獨家冠名到特約合作、指定產品、互動合作等。在電視台播出完結後,電視台會將成片播映權出售給各大視頻網站、海外電視台或是付費頻道以創造額外收益。在這一模式中,電視綜藝領域被各大電台壟斷。電視台會將部分非核心製作如外景拍攝外包給製作公司。製作公司的收入來源大部分依靠收取的外包製作費用。目前韓國幾乎所有電視節目都是這種模式,電視領域被SBS、MBC、KBS三大無線廣播電視公司壟斷,市場份額80%。

  2012年《中國好聲音》的推出標誌著制播分離模式的開始,制播分離模式是一種製作和播放分離的模式,由獨立的製作公司負責藝人邀請、節目拍攝製作等,然後出售給國內外的電視台或網路視頻平台,獲得版權費和製作費,同時電視台通過綜藝節目的高人氣吸引贊助、廣告植入,開發衍生品等來獲取收益。這是目前的主流形式。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視頻平台不再局限於只扮演轉播角色,轉而獨立進行綜藝節目的製作。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愛奇藝自製、米未傳媒馬東擔任製作人的另類辯論真人秀《奇葩說》。愛奇藝平台憑藉領先的大數據技術,從《曉松奇談》的走紅挖掘出觀眾對脫口秀類節目需求的增加,進而開發辯論類節目《奇葩說》,通過對愛奇藝主流收入人群的分析設置節目的辯題、辯手排序、嘉賓、營銷策略。製作團隊30人左右,平均年齡24歲。賽制精簡,旨在賦予選手更多自由表達的空間,奇葩選手個性鮮明、獨具特色。少奶奶肖驍、金句女王馬薇薇、國民閨蜜花希等成為不同群體的代表,最大程度吸引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

  節目中馬東的花式營銷獨具特色,廣告植入明顯,但由於內容精彩,基調詼諧幽默,並未受到觀眾反感,贏得收視和口碑雙豐收。節目未開播即獲得美特斯邦威5000萬冠名,第三季招商金額突破3億。《奇葩說》第一季點擊率達2.6億,第二季節目播放量6.2億,最高一期播放量更是高達1.6億次,微博閱讀量破20億,俘獲網生代群體,核心粉絲群達1000萬。吸引了「有范」APP、伊利穀粒多、雅哈咖啡、M&M』S巧克力豆以及東風標緻308s五大廣告品牌投放。米未傳媒作為《奇葩說》的製作方,A輪融資估後,估值高達20億。

  這種定位於視頻平台的純網路綜藝也突破了傳統綜藝節目受到的電視端的限制,可以橫跨手機、個人電腦、平板,移動端用戶井噴,具有較大粘性。

綜藝節目的市場特點

  1、大投入、大製作、大明星、大營銷

  明星效應已經成為綜藝節目收視率的重要影響因素。各製作機構為搶佔一線明星增加節目亮點痛下血本,大腕一季出場費基本都在2000萬元-6000萬元,《跑男》單季製作費早已破億,部分綜藝節目為吸引大牌明星也會給予明星股份。而在韓國,藝人費用佔比較低,大約佔30%,而中國佔50%-60%。因為對韓國明星來說,綜藝節目主要是提高曝光率、塑造個人形象、宣傳影視作品的渠道,並且綜藝節目通常邀請的明星並非一線大咖,所以有些明星甚至會零出場費來參與綜藝節目的錄製。通常編劇扮演著關鍵角色,韓國實行的是內容導演制,編劇幾乎是整個綜藝節目的「靈魂」,通常一個編劇團隊有7-8人,節目中的舉止、道具、情節、噱頭都是由編劇團隊精心設臵的。綜藝節目的製作也越加精良。國內大型綜藝節目製作水準向國際高標準看齊,使用海外團隊,前往世界各地取景拍攝,同時也越來越重視營銷,湧現出一批專業營銷公司為綜藝節目服務。節目的拍攝水平也在不斷地進步,熱播節目《十二道鋒味》就融合了綜藝和影視,採用4K技術,在帶來娛樂性的同時兼具觀賞性,基於互聯網搜集的受眾行為習慣的數據分析結果,選取了十二個國際場景,多位一線明星的參與互動也為節目奠定了了厚實的粉絲基礎。

  2、國外優質綜藝與中國特色相結合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國內綜藝主要是對國外綜藝節目的模仿借鑒,眾所周知的《超級女聲》借鑒美國的《美國偶像》,但由於沒有版權,曾經牽涉到版權糾紛。之後製作公司意識到版權的重要重要性,各個製作公司以及電視台紛紛開始購買外國優質版權。

  2008年至2011年期間,我國引進電視節目數量持續穩步增加,2012年到2015年進入飛漲階段,增幅較大。進口電視節目原產地區分布不斷變化,2008年到2010年,中國進口節目主要來自歐洲市場,並且比例不斷上升,而後從2011年開始,歐洲電視節目進口比例下降,亞洲進口節目比例飆升,美洲電視節目進口比例有小幅增長。

  韓國綜藝節目自進入21世紀以來經歷了一次轉型期,真人秀節目與其他各種娛樂元素進行融合,形成生存挑戰類、約會類、比賽遊戲類等多種綜藝節目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2003年前後中國觀眾開始接觸韓國綜藝節目。2008年到2010年,韓國電視節目和日本電視節目獨佔大陸市場,2011年開始進口電視節目來源逐漸多樣化,有部分來自於香港、台灣,2014年到2015年之間,由於國內對韓國綜藝節目的限制不斷增加,日本綜藝節目反而大行其道,迅速火爆市場。然而不同於在歐美市場韓國綜藝節目反應平淡,國內韓國綜藝節目反響熱烈。現階段除了優質版權以外,符合中國市場的本土化改造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一些節目由於沒有結合中國市場情況進行改造,從而沒有能引起中國觀眾關注。2002年,湖南衛視模仿法國知名節目《閣樓故事》推出室外真人秀節目《完美假期》,因為「水土不服」的原因,在國內反應平平。現在在採用版權引進或聯合開發的發展模式獲得外國版權後,外國公司會派遣團隊來進行指導,中國公司可對綜藝節目進行本土化改造,加入中國元素,貼近中國觀眾。以《奔跑吧,兄弟》為例,這是一檔韓國熱門IP與中國特色相結合在中國市場獲得巨大成功的綜藝節目。在本土化改造方面,節目有將韓版的特色遊戲和中國特色文化相融合,選取有中國特色的節目主題。第一期節目以《白蛇傳》的故事來貫穿線索,第二期嘉賓演繹《大話西遊》、《還珠格格》等經典影視劇的角色,這些利用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來使「舶來貨」更貼近中國觀眾,也是該欄目能成為中國現象級綜藝的重要原因。

  3、話題性強

  綜藝節目內容貼近日常生活,明星真人秀等展示了明星的生活、性格的綜藝節目,受到粉絲的強烈支持,而明星八卦又是大眾喜聞樂見的。2015年微博熱搜榜中,前20名中有12條是與綜藝節目相關的。例如因《奔跑吧兄弟》的播出,楊穎、李晨、鄧超的微博關注度飆升。

  4、網綜大發展

  隨著制播分離制度的推動以及觀眾要求的提高,網路自製綜藝不再是小成本、粗製作的代名詞,製作成本逐漸增加,節目水平逐步向電視綜藝看齊,進入精良製作階段。

  由於網路綜藝門檻較低,越來越多的內容製作公司進入這個行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但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綜藝作品的質量也隨之提升。很多網路綜藝的質量已經可以和衛視綜藝齊平,網路綜藝和電視綜藝相互推動,相互滲透。

  五大視頻網站積極布局網路自製內容領域,自製內容廣告收入非常可觀。從自製內容的商業價值來看,各平台均實現盈利,投入產出比幾乎都超過1:2,成長空間廣闊。騰訊視頻實現高投入高產出,自製內容看重規模效應;樂視網自製內容規模不大,但其精準布局成就較高的ROI。

  網路綜藝節目質量的提高也給製作公司尋求各方合作資源提供了依仗。「網生代」的成長推動的視頻平台的成長。互聯網平台已經成為消費者獲得信息和娛樂休閑的重要渠道。早期「單打獨鬥」開發節目為網路節目製作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得網綜逐漸得到行業的認可。視頻平台和國內外各方資源的聯合成為必然趨勢,多方合作協同效應明顯,呈現共贏局面,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增加了國內綜藝的國際影響力。

  2014年網路綜藝初露頭角,後經2年飛速發展,在質量上內容上團隊專業程度已不遜於電視綜藝,2016年主流視頻網站已經上線和計划上線的網路綜藝數量超過93檔。但問題也很普遍,同質化嚴重,多檔音樂類、真人秀、選秀類、服裝類節目,依然將挖掘明星隱私八卦作為綜藝熱點。愛奇藝2016年推出網路綜藝數目最多,主打麻辣辯論節目《奇葩說》,搜狐視頻目前主要通過進口綜藝節目來發展自己的網路綜藝,推出大型真人秀《極速前進》,引進第一檔口型類節目《對口型大作戰》。騰訊在2016年有15檔網路綜藝推出,包括人氣極高的《拜託了冰箱2》、《你正常嗎3》、《約吧大明星》、《我們15個》,年末推出綜藝節目《Run,看你往哪跑》,網友可以通過直播、跨屏互動來參與明星的追捕遊戲,另外還有中韓合作的《作戰吧偶像》,王思聰監製、投資的「直播+點播」偶像養成節目《Hello!女神》,把時下最火的美女直播與選秀結合到一起。優酷土豆,主打《爸爸去哪兒》,推出「實習老爸」新概念,萌娃阿拉蕾、沙溢兒子安吉都不斷上熱門話題。另外還有開播就受到廣泛關注的汪涵的《火星情報局2》、馬東的《拜拜啦肉肉》,由於減肥話題較為新穎,目前還沒有很高關注度。另外還推出了小S美食談話節目《姐姐好餓》,小S憑藉自己的「老辣」風格,目前節目點擊率已經超過《奇葩說》,最後一期還請來了老搭檔蔡康永「示威」。芒果TV是湖南衛視獨播戰略下唯一版權內容播放平台,但目前發展速度尚待提高。2016年推出11檔自製網路綜藝,《超級女聲2016》雖然曾經火爆熒屏,但在音樂類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同質化嚴重的當下,略缺乏特色。另外還有杜海濤主持的《香蕉打卡》、李維嘉主持的《開普勒-452b》、為李銳量身打造的《銳利GO》,都待進一步擴寬市場。

綜藝節目體現的價值

  1、版權價值

  隨著制播分離制度的深入執行和視頻網站、直播平台的發展,綜藝節目的版權價值進一步凸顯。各個渠道爭相搶佔優秀節目資源。優質資源很大程度上播放平台的收視率或者點擊量。近年來,品牌綜藝的版權費實現了飛速增長,「破億」現象越來越普遍。2014年騰訊花2.5億拿下《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網路獨播權,愛奇藝以2億打包價拿下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百變大咖秀》和《我們約會吧》的獨家網路版權。

  除了節目本身的版權費用,例如《中國好聲音》這一類音樂節目音樂資源也可作為獨家版權出售。目前各個衛視、視頻網路競爭激烈,版權出售渠道增加,綜藝的版權價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2、廣告價值

  1)品牌綜藝廣告價值

  綜藝節目廣告價值增長迅速,首先品牌綜藝IP為廣告商的宣傳效果提供保障,前幾季所積累的高人氣和口碑為之後的節目打下基礎。另外體驗類明星真人秀節目給廣告商更大的發揮空間,越加註重產品和節目內容的深度融合,廣告商傾向於投入大量資本作為此類節目的贊助,如伊利5億獲得《中國好聲音4》廣告,韓束10億拿下2016《天天向上》獨家冠名,OPPO花5億拿下《中國新歌聲2》獨家冠名。

  2)原創綜藝廣告價值

  原創綜藝節目也受到廣告主的關注。原創綜藝特別是網路原創綜藝一般進入門檻低,製作公司多為初創型和中小型為主,廣告主贊助節目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換來更大的價值增長空間。近來年,這種新型的廣告模式規模發展迅速。2016年第三季度網路廣告的市場規模達到672.5億人民幣,環比增長6%,同比增長15.4%。

  3、衍生價值

  1)衍生綜藝

  不同於電視劇和電影,綜藝的展現形式更為靈活,具有極強的創新性和互動性,衍生價值值得開發。基於主節目會開發配套衍生節目,以《中國好聲音》為例,《中國好聲音》2012年第一季播出至2015年第四季,最多一季有8檔衍生節目,第三季浙江衛視推出三擋,騰訊視頻推出五檔,5檔節目在定位和取材上分工明確,《約吧好聲音》主打熱門學員遊戲秀;《探班好聲音》挖掘節目錄製過程中的趣事。

  衍生節目的挖掘不僅有利於主節目的營銷宣傳,加深《好聲音》的品牌影響力,節目本身也獲得高收視率,可以產生廣告價值,帶來額外收益。浙江衛視將《不能說的秘密》這檔衍生節目安排在了主節目的前一天,為第二天的主節目做充分預熱,《真聲音》安排在主節目結束以後,充分了解觀眾欲罷不能的心理,滿足觀眾進一步探索的需求,CSM50城收視率持續在1%以上,首播達到3.947%。

  2)綜藝大電影

  開發大電影也成為熱門綜藝開發IP價值的主要變現方式之一。電影《爸爸去哪兒2》在斐濟一共只花了5天時間拍攝,《奔跑吧兄弟》大電影僅用6天就完成所有拍攝,雖然口碑一路走低,但票房喜人,只用了10天就收穫3.68億元票房,業界褒貶不一,然而同類型綜藝大電影《為你轉身》、《我就是我》、《我們約會吧》票房卻並不理想。受眾覆蓋範圍、粉絲黏性、年齡構成、檔期選擇和競爭對手是影響綜藝大電影成敗的重要因素。在檔期上,《奔跑吧兄弟》在電視綜藝節目結束後不久就上映,趁熱打鐵。在內容題材上,《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本身就是外景拍攝,易於創作,可以有一定的情節設臵,受眾廣泛。而《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屬於音樂類綜藝節目,節目觀眾主要是音樂愛好者,改編成大電影對觀眾音樂素養要求較高,受眾較小。另外前期的宣傳工作是否到位也是關鍵因素,例如湖南衛視為《爸爸去哪兒》進行宣傳,邀請《爸爸去哪兒》中的幾位爸爸和萌娃一同參加《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這類重量級綜藝節目。

  3)跨界衍生價值

  除了開發大電影、衍生節目等常見形式外,一些特定節目也發展出了特定的衍生產業鏈。經典案例如《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天娛傳媒依託該綜藝節目挖掘出李宇春、張傑等60多名優質藝人;《女神的新衣》則開創了與電商的合作新模式,邀請明星嘉賓與設計師一同設計服裝,設計出的服裝會在電商平台出售,觀眾可以邊觀看綜藝節目變進行購買;《爸爸去哪兒》遊戲下載量破億,日活躍過百萬,同名書籍位居暢銷書排行榜,同名動畫片在金鷹卡通頻道播出,拍攝地也成為熱門旅遊景點,推動旅遊業的發展。

  智庫認為,隨著國內外綜藝節目的規模化運作,優勝劣汰的洗牌後,內容為王的理念會真正凸顯。不打明星牌,專註創意牌,打造國產綜藝精品,強化形式創新和內容突破,這才是綜藝突圍的正確之路。

招賢納士

  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在北京長安街復興路48號大樓,創建了一個專業級的百人演播室,作為OK智庫跨界論壇的影視錄製主場。因論壇數量規模劇增,為提高論壇質量水平,我們組委會面向國內外誠聘OK智庫分論壇秘書長和嘉賓主持。在此,我們希望您以本文為劇本,創辦智庫美麗中國綜藝行業發展論壇和相關主題的研討會,我們智庫期待您的加盟。

  招聘熱線:15010196927、010-68219997轉8045


推薦閱讀:

中國汽車租賃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51-55集)
4· 市場月報丨有關9月份網路電影市場的最全分析報告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五十一集)

TAG:中國 | 行業 | 綜藝 | 智庫 | 報告 | 調研報告 | 解析 | 調研 | 行業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