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百通療法的理論探討

作者:陳熠 主任醫師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飲食結構的急劇改變,子宮肌瘤的發展已成為女性最常見的腫瘤,成為育齡婦女子宮切除的最主要病種之一。由於子宮有內分泌功能,能產生許多活性物質,參與體內生殖、生理及病理過程。因此,子宮的切除,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綜合症、冠心病及骨質疏鬆症的提早出現。而肌瘤剔除術則因手術創傷的修復,50%會在近期內複發。所以,子宮肌瘤的非手術治療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尤其是中醫藥治療副作用小、療效明顯、患者得到全身性改善,近年來得到國內越來越多的關注。

百通療法的理論依據

百通療法是根據《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疏其氣血,令其調適,而致和平」的觀點,運用中醫升降開合的理論創製的一套療法,經過三年的臨床實戰,證實其在治療子宮肌瘤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因為人體的臟腑氣血津液,無一不在升降出入運動之中。正如《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把萬物的生長壯老已,都歸結為升降出入運動的結果。居於氣交中的人,也毫無例外地與天地相應,以升降出入的運動形式出現。因此,人體的臟腑氣血津液就是以這種運動形式反映各種生理功能的,如肺的宣發和肅降,脾胃的升清和降濁,心腎的陰陽既濟,肝膽的疏泄於升降等,影響著全身氣機的活動。精氣由下焦向上,通過肝脾的升運,由心肺宣發全身,體現了向上向外的特徵;肺氣的肅降,膽胃的和降,心氣的下交,腎氣的攝納,又反映了向下向內的趨向。為此古人把氣機通常看成是人體保持健康的必要保證。因此朱丹溪提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如外感病可表現為出入受阻,內傷病可表現為升降失常等等。戴原禮在《金匱鉤玄》中說:「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故傳化失常而郁病作矣。」因此,氣機障礙可以說是所有疾病的基本病理過程之一,而障礙的主要表現就是郁滯,而子宮肌瘤就是由於郁滯積久而形成的。

二、雖「藏而不瀉」仍當「以通為用」

《內經·素問·五臟別論》有「藏而不瀉」的說法,尤其該文明確提出:「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並且還提出「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故滿而不能實。」由於「藏而不瀉」,因此,常引起人們誤解,認為既然是要藏,就不存在通。實質上這個「藏」是相對「瀉」而言的。「瀉」是治療不當引起的損傷,與「通」是兩個概念。《素問·五臟別論》「五臟藏精氣而不瀉」是指五臟藏精氣宜充盈,不宜損傷,作為女子胞的奇恆之府也是如此。因此,不能把「瀉」與「通」等同起來。實際上《內經》為此也有明確論述,《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於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素問·熱論》:「榮衛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這裡的「死」字表示了疾病的嚴重性。說明五臟之要,也在於通。五髒的精氣不僅需要充盈,還要通暢無滯。因此對子宮(女子胞)不僅要保持其精血充盈,還要通暢無滯。

三、調氣解郁,百脈暢通

由於氣血郁滯常見於各種疾病之中,因此《素問·至真要大論》強調治病要「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並根據五臟功能的特點,提出「達、發、奪、泄、折,五郁之治」。《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說: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意思是說:肝膽氣血鬱結者,應疏泄條達;心經有熱者,該透發於外;脾胃壅滯者,宜消導下奪;肺氣閉郁者,當開泄肺氣;腎水停蓄者,須利水滲濕。實際上《內經》治郁不止此五者,堅者削之,客者除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郁者抒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之類,均屬於此,關鍵是使氣血通利。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氣暢則津布,氣鬱則津聚,氣在人體升降出入運動中居主導地位。因此,臨床雖有先血瘀而後引起氣鬱者,但大都是先氣鬱而後引起血瘀。血瘀症多見於疾病的中後期,尤其是一些沉痾頑疾。而氣鬱症多見於疾病早中期,其發病範圍比血瘀症相對要廣,並更具共性。丹波元堅氏認為「郁之為病,氣鬱為最」。由此可見治郁當以治氣為要。現在臨床將黃芪、鬱金、降香都作為活血化瘀葯來研究,也說明活血化瘀與調暢氣機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治郁即治氣,此治氣實質上是調氣。

人體氣機的活動都有一定規律,稍有抑鬱也有其康復自愈的能力,此稱之為「自然療能」。醫者當順應人體氣機的活動規律,調整體力的盛衰,誘導上下,開合升降,解除各種郁候,使之恢復健康。尤其要注意應用臟腑氣機的功能。如治肺部疾患應注意氣機的宣散與肅降,宣降正常,則津氣通常,呼吸調勻。如失宣則可出現呼吸不利,胸悶咳喘。脾胃為四運之軸,升降之根,升降正常,則水谷精微得以上,濁氣糟粕得以下降,如果脾升降失常,不僅水谷的運納受障,五臟氣機也受影響。肝膽有疏泄和降功能,如疏泄不足,生髮之機被郁,即造成肝氣鬱結,女子尤為多見;如和降不足,升騰太過,也會造成肝氣上亢,甚至血郁於上,使人薄厥,引起中風。心主血脈,全身的血都在脈中,依賴心氣推動,濡養全身,如心氣不足,勢必出現氣血瘀滯,氣機不暢,與鬱症有更直接關係。腎是攝納氣化,水液能在體內運行不息,除了心肺推動布散之外,還有賴腎的蒸騰氣化,才能正常升降出入,使「水精四步,五經並行」,若腎陽不足,氣化失常,升降失司,就會造成水液停滯,氣機失暢。由此可見人體氣機的通暢與全身五臟六腑的功能都有關係的。

百通療法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特點

子宮肌瘤在臨床有三大特徵:一為氣機不暢,正因為氣機不暢才造成血流凝滯,瘀積成瘤:二為濁瘀成癥,隨著瘤體的形成,積久堅而成癥:三為精氣不足,子宮為奇恆之腑,當藏而不瀉。藏者,收藏精氣也。瘤體已成必耗傷精氣,真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為此,百通療法在治療子宮肌瘤中也確定了三項原則:

一、調暢氣機,重在疏肝

這是肝臟升發功能所決定的。雖然說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與全身的臟腑功能有關,但肝主升、主動,因此對氣機的疏通、暢達尤為重要。為此,明代趙養葵曾提出治木郁則諸郁皆愈的理念。一旦肝失疏泄,造成肝氣鬱積,根據肝經的循行路線,就會出現胸脅、二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脹痛不適,而恰恰是婦科病的所在,並與子宮肌瘤發病也有密切關係。再則肝氣鬱結,還會造成心情抑鬱,多愁善感:或肝氣升發太過,造成氣火上逆,急躁易怒等。也都與子宮肌瘤發病有關。因此,疏肝理氣在子宮肌瘤治療中十分重要。

二、消瘀破癥,軟堅散結

子宮肌瘤為有形之邪,清代王清任則強調「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醫林改錯》),即「血瘀成癥」,當然還有痰濕寒熱之邪等,尤其久病多瘀。因此治療必須考慮使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及消痰、清熱、除濕、散寒等祛邪之法並用,達到消瘀散積目的。

三、充盈精氣,調補脾腎

子宮屬奇恆之腑,當藏而不瀉。說明子宮的精氣當充盈,不能損傷。由於子宮肌瘤的產生,勢必造成子宮氣機失暢,精血耗傷。因此治療中扶正祛邪,養正除積,也為不可缺少一環。健脾補氣,以吸收水谷之精氣充養氣血;補腎滋水,以充盈宮中之精氣。是扶正之關鍵。


推薦閱讀:

人類文明的歸宿探討
八字斷流年探討
《天玉經》探討之四——四經五行二十四龍黃泉
探討伏羲八卦的形成
杜曉紅 李強:對《周易》與太極拳內在聯繫的探討

TAG:理論 | 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