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你吃忽必烈!

在人們的印象中,王安石是個「無趣」的人,儘管他發明過很有趣的一個字——還記得新婚夫婦貼在洞房門上那個大紅的「囍」字么?這個字就是他發明的——23歲那年,王安石雙喜臨門,娶媳婦和金榜題名兩件好事,同一天把他砸暈,暈乎乎的他便提筆在紅紙上寫下兩個喜字,貼於門上。

沒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說的就是他。

這裡說他「無趣」,主要指他在吃上面的表現。

提到他的吃,首先想提的是蘇東坡他爹蘇洵,這位寫文章挖苦王安石,說他「吃著豬狗才吃的食物」。蘇洵很不喜歡王安石,何況兒子蘇東坡又是王安石的政敵,言辭誇張一點是不奇怪的。不過王安石不講究吃倒是真的,因為他的心思不在吃上面,他整天想的是工作,是變法,對這種工作狂來說,不講究吃不僅不丟臉,還是一種美德。他當然也不挑食,有什麼吃什麼,因為他只吃離筷子最近的菜,如果那盤菜是烤鴨,那麼烤鴨就是他的「最愛」,如果有人把一盤狗屎放在離他筷子最近的地方,那麼狗屎就是他的「最愛」。

也就是說,伸手夾菜只不過是他的一個機械動作,對連吃飯都在想工作的人來說,吃飯時夾到的是什麼菜已經毫無意義,也不重要,若要問他吃的那個菜味道如何,他肯定會一臉茫然,連名字都叫不出來。因此,當他終於有機會「喚醒」他的味覺,並覺得魚餌味道不錯,從而把一盤魚餌吃個精光,請你一點也不要奇怪。

這是他的上司宋仁宗惹的禍。

有一天,宋仁宗決定來個「賞花釣魚宴」。那時的王安石是皇帝辦公室秘書處負責草擬詔書的官員,管機要的重臣,自然夠格參加宴會。

「賞花釣魚宴」,顧名思義就是宴會的娛樂項目有賞花和釣魚兩項,聚餐前來賓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王安石選的項目是釣魚。皇家釣魚自然與眾不同,特製的魚餌也不一般,什麼好東東都往裡面加,香得不要不要的,別說魚,人聞了也要「上鉤」。王安石就「上鉤」了,聞到魚餌香味的他忍不住丟了一顆在嘴裡——味道不錯,再來一顆怎麼樣?不知不覺,他居然將一盤魚餌吃個精光。

這事很快傳到仁宗皇帝耳中。第二天,仁宗很是納悶地對宰輔講了這件事,說:「王安石這人怪啊,誤食魚餌一粒也就罷了,可他生生吃下一整盤,不近情理嘛!」

這人不僅「怪」,還是個邋遢鬼,常年不換衣服,常年不洗澡,身上虱子數量比細菌還多,臭得可以熏死蚊子,怪不得據說他家沒有蚊蟲,連鳥兒都繞著飛,不從他們家上空飛過。

他老婆沒把他休了,實在是個了不起的女人。

和王安石相比,鄭板橋在生活方面就要「講究」得多,因為他至少有一點「愛好」,那就是愛吃狗肉。只要有狗肉吃,他連「底線」都可以不守——想要得到他的畫,請他吃一頓狗肉就可以搞定。這說明他是個糊塗蟲,連簡單的賬都不會算——難道他不知道,他的一幅畫換十頓狗肉都不止?

當然了,鄭板橋的「最後底線」,那是必須要堅守的:不給有錢人畫畫,即使畫了,也不落款(他被迫給一個揚州鹽商畫的畫,就沒落款)。別說一頓狗肉,十頓狗肉也不行。他天生厭惡有錢人。

但你有政策我有對策,辦法總是有的。你不是愛吃狗肉嗎?突破點就在這裡。於是有人利用他這個弱點,達到了目的。

一天,難得清閑的鄭板橋出門閑逛。走著走著,他聽見有人彈琴,琴音清越,美得不要不要的。他循著琴聲來到一片竹林,林間清幽雅潔,環繞著一所大院。鄭板橋推門而入,只見一仙風道骨的老者,正襟危坐地在撫琴,邊上有個娃娃正在煮狗肉。香味撲鼻,鄭板橋口水都流出來了:「老人家,您也愛這一口?」老人答:「世上好吃的雖然不少,但最好吃的還是狗肉啊!先生若是也愛,那就不要客氣。」

在狗肉面前,鄭板橋何曾客氣過?這次自然也不例外。他在老者對面坐下,和老者一起大塊朵頤。

這人也是,你吃就吃吧,還那麼愛管閑事,大塊的狗肉也堵不住嘴。他見老者家裡四壁空空,問他何不掛些字畫,老者說掛是想掛,就是沒那個條件啊,我自己不會畫,會畫的不給我畫,買又買不起。鄭板橋說這有何難,沒人給你畫,我給你畫!老人便拿出筆墨紙張,請鄭板橋畫畫。鄭板橋畫完,老者報上名號,請他題款。鄭板橋一聽,這名字怎麼有點耳熟啊,好像一個鹽商的名字,我是不是上當了?老者說這不奇怪,世上同名同姓的多得很,那個鹽商出生之前,老夫就叫這個名字了。鄭板橋心想有道理,就按照老者的要求題上款,打著飽嗝拱手而別。

第二天,上面提到的那個鹽商宴客,特意讓人請鄭板橋來赴宴。鄭板橋來到鹽商家裡,看見四壁掛的都是自己的筆墨,走近細細一看,發現那些畫,都是自己昨天在老人家裡畫的,這才明白中了鹽商的詭計,氣得不要不要的。

每個人都有弱點,在下同樣有,一提到吃,在下就會立即想到我最愛的涮羊肉,為了一頓涮羊肉,我可能比鄭板橋更容易上當受騙,不信就來試試。

在上當受騙之前,還是講講這道菜的來歷吧。

涮羊肉又叫「羊肉火鍋」。這個東東,如今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名菜,尤其在北方,但它是如何被發明的,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在這方面,我們可能還不如日韓人——從日韓一些地區至今仍管吃羊肉火鍋叫吃忽必烈來看,他們肯定知道這個菜的來歷。

沒錯,涮羊肉的起源與忽必烈有關。

七百多年前, 元世祖忽必烈率領大軍南下,開始了對中原的侵略戰爭。經過多次戰鬥,元軍人困馬乏,飢腸轆轆。忽必烈也餓了,不由自主地想到家鄉的清燉羊肉,吩咐部下殺羊燒火。伙夫剛把羊殺好,正在切割羊肉,探馬突然來報:敵人來了!只有十里!餓得難受的忽必烈一心想吃羊肉,一邊下令部隊開拔一邊喊著「羊肉羊肉」。清燉羊肉肯定等不及了,又不能拿生羊肉給老大吃,怎麼辦?廚師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十幾片薄肉,扔進開水裡攪拌幾下,顏色一變就馬上撈入碗中撒上鹽巴啥的,雙手捧給忽必烈。忽必烈狼吞虎咽地吃完,揮手擲碗,翻身上馬,帶領部隊打了個勝仗,還活捉了一個敵方將領。

打了勝仗,慶祝自然是免不了的。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意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廚師精選了優質綿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腦」嫩肉,切成均勻的薄片,再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涮後鮮嫩可口,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顏開。廚師上前說道:「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一邊涮著羊肉片一邊說,我看就叫涮羊肉吧,眾位將軍以為如何?眾將軍說我看行。

值得說明的是,涮羊肉最初只是「宮廷佳肴」,直到清朝光緒年間才逐漸走向民間——據說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老掌柜買通了太監,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為普通百姓享用。

冬天到了,正是吃忽必烈的最佳時節,帶上家人,約上朋友,走起!

 


推薦閱讀:

忽必烈會不會說漢語?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