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黃鶴樓》賞析
【歷史傳說】黃鶴樓,舊址在武昌黃鶴磯,背靠蛇山,前臨大江,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關於黃鶴樓的來歷有多種說法,,《齊諧志》說仙人王子安乘黃鶴飛過黃鶴山,後人在此山造樓紀念,故名黃鶴樓。《述異記》說苟環曾在黃鶴樓上望見空中有仙人乘鶴而下,然後騎鶴而去。《太平寰宇記》說三國蜀漢費文襪登仙駕鶴到此樓休息,故名。據《報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並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了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歌曲:黃鶴樓 演唱:童麗
【作者簡介】崔顥(hào)(約公元704—754年),漢族,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士,以《黃鶴樓》詩,頗令李白折服。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於寫詩,唐代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崔顥是盛唐著名詩人,現存作品四十多首,其中約三分之一描寫婦女生活,反映了當時上層統治階級生活的一個側面。他的邊塞詩寫得慷慨豪邁。小詩如《長干行》接近民歌。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後游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關於此詩還有一段傳聞不脛而走。據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載:「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注釋】昔人:指傳說的騎鶴仙人。已:已經。乘:乘坐。去:離去。指離黃鶴樓而去。此地:這個地方。即黃鶴樓所在的黃鶴磯。空:副詞,只,僅。余:剩下。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語出《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副詞。一旦,一經。千載:千年。悠悠:這裡形容白雲浮蕩的樣子。晴川:陽光照耀下的平川。這裡指漢水平原。歷歷:分明的樣子。漢陽:武漢三鎮之一。因在漢水北岸,故名。樹:樹木。全句意思是陽光照耀看漢水平原,漢陽鎮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形容詞,有四個義項:①形容草木茂盛。本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即取此義。②雲行瀰漫的樣子。如鮑溶《范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峽雲,楚客莫留恩。」③華麗的樣子。如潘岳《藉田賦》:「襲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車之轔轔。」④衰颯的樣子。如王嬙《怨詩》:「秋木萋萋,其葉萋黃。」鸚鵡洲:唐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日暮:太陽將要落山。鄉關:故鄉。何處是:意思是在何處。煙波江上:江上的煙霧波濤。【名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譯文:只見漢陽的樹木在陽光下鬱鬱蔥蔥,歷歷在目,鸚鵡洲上芳草一片茂盛,令人心動。這一聯暗接「此地空餘黃鶴樓」一句,由「空」而實,由昨而今,吟詠了一個主題:人生短促,自然永恆。【詩詞賞析】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詩的前兩聯寫身在黃鶴樓下仰觀寥廓天宇所見所感。當詩人第一眼看到黃鶴樓時,無窮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於此升飛的故事。黃鶴樓與仙道相關,成仙得道,是人對自身生命永恆的冀盼,然而人生有限自然永恆,這是人類最大的無奈,因而,對人的生命短暫的無可奈何和對大自然生命永存的驚嘆和羨慕,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對生命的體悟,而是帶有十分自覺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了。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白雲千載空悠悠」是在說天空的白雲千百年來依然在空中飄來盪去,並沒有因黃鶴一去不返而有所改變。面對白雲,詩人意識到宇宙中時間的永恆和人生的短促。雖然沒有發生一連串《天問》式的感慨,但讀者已感覺到詩人心潮的起伏,領悟到詩人藉助「黃鶴」、「白雲」,等意象所傳達出的關於宇宙、人生真諦的思考。在詩人的筆下,「白雲」也彷彿有了情感,有了靈魂,千百年來朝來夕往,黃鶴樓相伴。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兩句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詩人居高臨下,如從天上觀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這感慨也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展開。與寥廓的宇宙空間相比,人世間的距離感應該是微不足道的,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時已黃昏,何處是我的家鄉?煙波飄渺的大江令人生起無限的鄉愁!這是寫詩人所感,感嘆人生,感嘆鄉愁。至此,詩人的真正意圖才顯現出來,弔古是為了傷今,抒發人生之失意,抒發思鄉之情懷。全篇起、承、轉、合自然流暢,沒有一絲斧鑿痕迹。詩的前四句是敘仙人乘鶴的傳說,寫的是想像,是傳說,好就好在它是因黃鶴樓而觸發的,不能移於別處。它是自然而成,如衝口而出一般,絲毫沒有斧鑿的痕迹。而後四句則是寫實,寫景比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來的眼前景,作者並非著意刻畫,寫眼前所見、所感,抒發個人個人情懷。將神話與眼前事物巧妙融為一體,目睹景物,弔古傷今,盡抒胸臆,富含情韻,飄逸清新,一氣貫通。前人推許此詩,王夫之說它「鵬飛象行,驚人以遠大」。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里曾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清人孫洙深受此言影響,在《唐詩三百首》中就將其列為七律之冠。但此詩非七律之正格(頷聯就未對仗),而是亦古亦律的「變體」。 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裡,崔顥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亦如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所云:「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來源:http://www.ix5.cn
推薦閱讀:
※詩仙李白黃鶴樓栽跟頭緣於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黃鶴樓
※崔顥的《黃鶴樓》詩淺析
※千年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