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中國人多生孩子的時候到了?
據北京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9月底,北京「單獨二孩」辦證已經超4.8萬,儘管申請數量創新高,但仍低於政策預期。而在前幾日社科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中提到,中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過去30多年,中國人口生育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國家統計局近幾年的抽樣調查數據,2010年至2013年的生育率分別僅為1.18、1.04、1.26、1.23。生育率低於人口更替水平,這意味著未來中國人口總量將不斷衰減。
由此可見,中國並沒有落入預想中的「人口爆炸」陷阱,而將面臨超低生育率導致的經濟乏力和老齡化陷阱。許多人口學者呼籲全面放開計劃生育,但就算立即放開,中國人的生育意願還有預想中那麼強嗎?
預想中的嬰兒潮落空,人口危機近在眼前
有關中國第四次嬰兒潮的討論已經持續五六年了。所謂嬰兒潮是指,在某一時期及特定地區,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現象。
1945年以來,中國共出現過三次嬰兒潮:第一次是1950年代;第二次是從1962年直到1976年;第三次是1986年至1990年,其中1990年以2621萬人達到中國年出生人口的最高點。
在預想中,出現第四次嬰兒潮的理由很簡單,1986年至1990年出生的孩子如今正處於生育旺盛期,新的嬰兒潮出現順理成章。然而,不僅預想中的嬰兒潮沒有出現,中國勞動力人口還在近幾年首次出現了凈減少。
這與中國近些年的低生育率息息相關。生育率,可通俗的理解為女性平均生育孩子數量。生育率處於更替水平意味著,孩子的數量與父母輩持平。如果生育率長期低於更替水平,人口總量將不斷衰減。發達國家的更替水平約為2.1。而根據人口學者梁建章的估算,中國的更替水平在2.2以上,即每個家庭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個孩子,才能保持孩子數量與父母輩相比不衰減。
然而,現實如導語中所述,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幾年最高的2012年,生育率也不過1.26。
很多人覺得,身邊很多朋友是非獨生子女,生育率沒有數據顯示的那麼低。梁建章曾分析:「假想全社會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佔1/3,家庭平均生育孩子數是2,再考慮1/8不孕不育的比例(新華網,2012),平均生育孩子數只有1.75,遠低於更替水平。」
更為嚴重的是,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來推算,如果不考慮意外死亡,從2015至2025年這10年間,23歲至29歲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數量將從8388萬人降至4741萬人。由於中國未來育齡婦女人數劇減,如果生育率沒有顯著提高,那麼未來每年出生人數將會大幅度減少。
人口一旦減少,將給中國帶來挑戰
人口一旦陷入衰退,帶來的並不是「人均資源更多」或者「人均收入更多」,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經濟增長乏力和老齡化難題。
首先是勞動力人口的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至2014年,中國勞動力分別減少345萬、244萬、371萬。根據人口學者姚美雄的預測:「20至34歲的青年勞動力,2022年至2025年4年間,每年將凈減1100萬人以上,到2030年將比2010年減少1.04億人。」
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將直接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上世紀90年代,日本勞動力人口開始下降,日本經濟也開始了「失落的十年」;歐盟勞動力人口在2010年前後達到頂峰,最近幾年歐洲的經濟也是舉步維艱。在中國,經濟最先出現問題的東北地區,也正是生育率極低以及勞動力流出最為嚴重的地區。
其次是降低消費能力,影響內需。新出生人口對於醫療市場、嬰兒產品、服裝、玩具、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都很大。美國第一個嬰兒潮出現在二戰後,人口學者易富賢認為:「美國的第一個嬰兒潮出生的總人數目前只佔全美國的28%,但是創造的經濟價值相當於全國的一半,美國最大的股市漲幅和房地產的需求,航空、電腦、互聯網都是嬰兒潮推動的。」
第三是弱化創新能力。青年是社會創新的主力軍,青年勞動人口急劇減少,將減少創新人才總量,嚴重弱化社會創新能力。
第四將帶來老齡化難題。中國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5%,在未來數十年內將會直線上升至40%左右,也就意味著年輕人將承擔越來越重的養老負擔。
「少子化」不僅困擾著中國,也困擾著全世界
近年來,各國生育率普遍走低,為了拯救生育率,各國政府也是絞盡腦汁。
從二戰後,前蘇聯就不斷鼓勵生育;到了俄羅斯時代,鼓勵生育的政策仍然存在,2007年還進一步實施了「母親基金」項目,生育第二個及更多孩子的家庭就可以申請,每生一個孩子可以得到25萬盧布。
這類鼓勵俄羅斯女性生育的措施還有很多,這些政策讓俄羅斯的生育率從1999年的1.16回升到2012年的1.6,走出了「低生育率陷阱」。2012年,俄羅斯宣布它的人口政策取得了成功,2013年該國人口實現了自然正增長,2014年上半年俄羅斯生育三個或三個以上孩子的家庭比2013年同期增長2.4%。
然而,到了東亞,類似的政策就不起什麼作用了。2006年以來,韓國出台的獎勵生育的政策達100餘項,可是2014年韓國的生育率仍然只有1.19;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就出台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可是到了2014年,日本新出生人口已經連續第四年下降。中國台灣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
至於為什麼不想生小孩,台灣人最擔心的問題依次為:小孩未來發展、教育環境不佳、照顧負擔重、治安不好。同時,年輕人會把自己低薪的狀況投射在小孩身上,生育意願就受影響。
有的國家為了提高生育率還使出了強制手段。英國《衛報》報道,2014年伊朗為了鼓勵生育增加人口,通過了一項法案,全面禁止男性的輸精管切除術以及女性絕育的相關手術。
限制生育很容易,鼓勵生育卻很難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中國台灣和新加坡都曾推行鼓勵節育的政策,將極高的生育率降了下來。可是,隨後當政府開始鼓勵生育的時候,卻沒有什麼效果。中國一旦開放計劃生育,可能也將面臨類似的局面。
事實上,開放「單獨二孩」政策後,申請數遠低於預期,也正說明中國人的生育意願不但不強烈,而是很低落。
之所以生育意願如此低落,與生育成本的上升密不可分。女性的生育成本主要有兩部分構成:
一是經濟成本,上海的調查顯示,一個家庭養育一個0至3歲孩子的直接費用為32719.5元,4至6歲孩子的養育費平均為31943元,7至12歲的為31226元,35%的父母認為「養孩子是沉重負擔」;
二是機會成本,根據美國勞工國家統計局的國際數據,2010年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接近70%,處於世界最高之列,女性一旦生育,往往要付出幾年的時間,很多女性不得不放棄相當的收入與職業晉陞機會。
很多人認為放開生育會導致報復性增長,事實上華人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熱衷於生孩子。在沒有生育限制的地區,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2012年的總和生育率,澳門分別為1.0、1.0與1.1,香港分別為1.1、1.2與1.3。而在美國,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華人平均生育子女數差不多是1.6,全美是2.1,白人是1.9。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在現代社會,東亞地區會比其他社會更重視子女教育,對子女教育的投入也更高,這種高成本的付出,也會導致生育意願的下降。
也有人認為,既然大城市的生育率低,農村人多生一些,生育率不就上去了。事實上,現在農村的生育意願也並不強烈,根據梁建章的統計,2000年代的城市和農村生育意願分別為1.39和1.79,外出務工者介於兩者之間。三個數據都低於世代更替水平。
必須拋棄「人口是負擔」的錯誤觀念了
中國人生育意願如此之低,除了政策因素和經濟因素,更重要的還有心理因素。
1980年,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控制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黨團員的公開信,指出,「人口過快增長大大增加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困難,造成人民的生活很難有多少改善的嚴重局面。」「為糧食供應,就學就業增加困難,還會使能源、水源、森林等自然資源消耗過大,加重環境污染,使生產條件和人民生活環境變得很壞,很難改善。」這是中國人人口問題觀念的分水嶺,從「人多力量大」轉為「人多是負擔」。
在城市的長期一胎化政策下,人們已經把只生一個孩子當成常態,看到兩個孩子的家庭會覺得不正常,看到三個孩子的家庭甚至會詫異。 「人多是負擔」這個假設來自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他認為: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糧食增長是按照算數級數,所以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地快過糧食增長速度,人口過剩會帶來饑荒、戰爭、貧窮。這個假設從未在世界範圍內被公認。
然而,人類的歷史發展已經證明了,人口並未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糧食也不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二戰後,全世界人口是25億,如今已超過75億,但是全球人均的生活水平卻大幅提高。
所以,要提高中國人的生育意願,首先必須要拋棄「人口是負擔」這個錯誤的觀念。與此同時,還需要轉而求助中國傳統的「多子多福」的觀念。否則,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的前車之鑒已經表明,即使放開生育,仍有可能受到少子化和老齡化的困擾。
推薦閱讀:
※女生25歲半開始在美國讀工科方向博士,該怎麼規劃結婚懷孕生子的過程呢?男友也在美國。?
※養孩子這麼難,為什麼大家還是願意生,甚至生二胎呢?
※幾張照片揭秘同卵雙胞胎到底有多像
※如何決定該不該要孩子?
※絕世神醫之逆天魔妃最後生孩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