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誰與爭鋒
在評論《鹿鼎記》之前,先要提一下《鹿鼎記》第一回。有許多人不喜歡第一回,的確,第一回並未出現主人公韋小寶,只有幾個酸儒出場,並且咬文嚼字,長篇大論,僅只結尾才讓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見了一面,就早早收場,略顯沉悶。但凡忽略這一回,及草草看過之讀者,便皆錯過了讀懂全書要旨的精髓了。第一回也可說是引子,有點類似《紅樓夢》的第一回,都是全書主旨之大關鍵,它不僅點明了歷史背景,也由清初的「文字獄」影射了中國政治的極端殘酷性。在香港版第一回結束,金庸寫了一篇「注」,首先即談到了在創作該書時,正逢中國大陸的「文革」時期,而「文革」中受迫害的無辜人民比之清初「文字獄」卻又有過之而無不及!金庸有意以「文字獄」影射「文革」,也把迄古至今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的腐朽與殘酷痛快淋漓地揭了個底!「引子」中呂留良為兒子呂葆中解釋「人為刀殂,我為魚肉」、「人為鼎鑊,我為麋鹿」、「問鼎中原」、「逐鹿中原」這些寓意深刻的成語時,也不經意流露出了作者對中國幾千年一直受欺壓、受奴役、受壓迫的中國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開篇「北風如刀,滿地冰霜」一隊清兵手執刀槍,押著七輛囚車,向北而行。天怨人怒,一幅慘烈的圖畫,便勾勒出朝廷封殺殘酷的序幕。反過來說,便是對中國帝制實同「刀殂」與「鼎鑊」的殘忍暴戾的真實面目之滿腔控訴,金庸為中國人民喊出了無奈痛苦,而又壓抑許久欲吐之而後快的肺腑之言! 有人稱金庸為大俠,的確,他不僅筆下創造大俠,而且文如其人,他本身就是一位具有俠義心腸的「大俠」! 《鹿鼎記》名義上是說韋小寶被封為一等鹿鼎公的頭銜,以「鹿鼎」喻其傳奇一生,但往深處而言卻是直指中國政治的權力核心——皇帝及其統治集團。這個集團里,既包括了主人公韋小寶,也包括了索額圖、康親王、多隆、明珠等等等等!成語里有「逐鹿中原」、「問鼎中原」,這個「鹿鼎」再明白不過,就是想做皇帝,即統治中國的絕對權力地位。中國幾千年便一直重複著這一幕,只不過「鹿死誰手」罷了(就是不知哪一個做成了皇帝)!有了權力地位——做了皇帝,就有了一切,包括財富,於是滿清的「龍脈」也被壓在「鹿鼎山」(雅克薩城)之下。「龍脈」就是大寶藏,被藏在《四十二章經》里。《四十二章經》也是《鹿鼎記》里德一大關鍵,圍繞《四十二章經》而展開了不少重要情節,從韋小寶入宮,一直到韋小寶去雲南吳三桂王府里偷來了最後一部經書,直至拼成完整地圖,全書已過了大半(這八部經書人人慾得之而後快,從皇帝、太后、洪教主、九難、陳近南、桑結喇嘛、吳三桂等等,可見「龍脈」關乎皇帝氣運。),也展開了康熙擒鰲拜、順治出家五台山(清代民間盛傳,稱為「清代四大疑案」。其餘三大疑案時順治皇太后下嫁攝政王、雍正奪嫡、乾隆出於海寧陳家。據官書記載,順治因染天花而死,然而官書中疑點甚多,以致後人頗多猜疑。清代大詩人吳梅村有《清涼山贊佛詩》四首,肯定與董鄂妃有關,頗有人認為隱指順治因傷心愛妃之逝,而至五台山出家。)、吳三桂、西藏、蒙古陰謀圖亂造反、台灣鄭氏及天下義士抗清等歷史史實。在金庸所有武俠小說中,《鹿鼎記》也是最具歷史題材氣氛的小說。金庸也說應該稱《鹿鼎記》為歷史小說。通觀全書,包括前面說的清朝平三藩之亂、收服蒙古、西藏、平台灣鄭氏(收復台灣)、與俄羅斯訂立城下之盟《尼布楚條約》,還有包括「文字獄」、《明史》慘案、康熙臨幸五台山、頒旨「永不加賦」、六次下江南等等,幾乎順治、康熙年間所有重大歷史事件全部囊括其中,有很多讀者全是通過《鹿鼎記》才了解了滿清這一段歷史的。 金庸的成功之處是在如此紛雜繁多的歷史題材中安插了韋小寶這一虛構人物,而又非常自然,毫無造作,幾乎已經是虛實真假合而為一不露斧斫之痕。通過這個人物引出一段又一段歷史,隨著韋小寶由小太監——尚膳監副總管太監——御前侍衛副總管欽賜黃馬褂——都統——爵爺——撫遠大將軍——伯——侯——公,官職逐級上升。身兼神龍教白龍使、天地會青木堂香主兩大頭銜,儼然是正邪融於一身的大人物。也是這個正邪之間的矛盾,才使得韋小寶左右為難,最終隱退江湖;也正是這個正邪之間的矛盾,才使得韋小寶活靈活現,神氣十足:一方面是皇帝寵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方面又是天地會總舵主徒弟,列職香主,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英雄,乍看之下有點不倫不類,可韋小寶卻又當得兩全其美,恰到好處,雖然你說韋小寶對皇上忠、對朋友義,又兼聰明機智,都對,但卻不得不佩服金庸的構思之巧,接榫之妙,一個個關口,一道道障礙,韋小寶於關鍵時迎刃化解,絕處逢生。每每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更是好風景,直到風頭出盡:北京、五台山、少林寺、神龍教、雲南、台灣、俄羅斯、尼布楚,幾乎處處得意,金庸特別借康熙之口敕他為「福將」。一個人真有這麼好的運,難怪韋小寶財源廣進、美女如雲了!
韋小寶好賭,不僅是牌九骰子——賭錢;也擅於賭命運,錢不妨輸幾回,命卻出奇的好,也真難為他的光棍賭品,於是誰跟他賭誰輸:海老公先輸(小桂子相陪);鰲拜又輸、太后緊隨(假太后毛東珠);五台山的喇嘛群輸群光;神龍教教主輸得最慘;吳三桂父子通陪;羅剎公主雖然叨了韋小寶的光,卻也干拜了下風,尼布楚一役最終是輸了,她運氣卻最好;鄭克塽、馮錫范輸得底掉;桑結喇嘛輸了手指,總之和韋小寶賭的人除了一個人之外全輸得不明不白,無可奈何。這個人是誰?正是康熙。康熙作為一代明君,牢牢控制了賭檯局面,不論韋小寶坐莊、康熙坐莊,全都通吃無誤,只有康熙最了解小寶——到底是從小打出來的交情。每次派小寶幹事,全都無往而不利,雖說小寶石天生福將,誰又不說康熙是天生富君呢?自古君大於臣,於是康熙一直控制著小寶,好比讓孫猴子翻不出如來佛手心一樣。康熙不僅坐收小寶漁利,還通吃小寶150萬兩贓銀,連帶小寶救命之功,只不過將公主輸給小寶,然則這個公主是否自己親妹妹尚屬懷疑(建寧公主這個野性十足的人物,也奇妙之極,她心理顯然不正常,喜歡虐待人,並且犯賤。她並不是真正的公主,是假太后毛東珠所生。父親是在五台山出了家的順治還是神龍教的瘦尊者,書中也寫得甚是含糊,屬於不可深究這一類。),可見康熙才是《鹿鼎記》中真正大贏家。小寶雖有氣派也只老婆漂亮罷了,金庸又有一筆,兒女卻又不及皇帝多了!何況老婆多未必全是真心真意,皇上三宮六院的妻妾嬪妃又有哪一個不望「玄」欲穿呢?!到底康熙通吃通殺,贏得光彩之極!皇上既是贏家,連小寶也輸,別人又有哪一個不賠的?於是輸給了小寶的人一個個連帶賠了康熙,還有天地會總舵主在內(算起來陳近南輸得讓人不服,不過鄭克塽既輸給了小寶,小寶自也賠了給皇上了。)這一筆賬倒要算清楚了!誰叫人康熙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大贏家,又有賭品又有賭本呢!哎!小寶還是別爭了罷!和歷史爭既是徒勞的,金庸創造了韋小寶就是要和歷史爭上一爭!小寶參與了每一段歷史,康熙是名正言順,誰讓人天生就是皇帝呢!小寶卻是社會最底層最不恥的妓院出身,身世毫不光彩之極,可他偏要和康熙爭上一爭,以此來論,兩人倒是打個平手了!既是平手就要一團和氣,於是大家不妨做好朋友,你不算我,我不坑你,可見康熙小寶二手聯袂真正是天下無敵也!
以上是說笑總評《鹿鼎記》,《鹿鼎記》既是骨子裡反映中國曆朝歷代政治的腐朽殘酷本質,老百姓像待宰的麋鹿一樣的悲慘境遇(呂留良對兒子葆中說的:「咱們做老百姓的總是死路一條"未知鹿死誰手』只不過未知是誰來殺了這頭鹿,這頭鹿,卻是死定了的。」)那麼我們就不能把寶壓在中國出了好皇帝身上,因為好皇帝一來難求,而二來皇帝本身的中央集權制就意味著腐朽專制,而腐朽專制就必然產生禍胎,「文字獄」是也,「文革」是也。種種種種,根源在於此。無論政治家如何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立君牧民」,他怎樣努力也不可能改變「君貴民輕」的客觀事實。《鹿鼎記》就是讓人警惕起來,讓人於輕鬆笑意之間猛然覺悟,你方知道一部《鹿鼎記》是在講什麼吧! 《笑傲江湖》之後,金庸創作了《鹿鼎記》。《鹿鼎記》是金庸最後一部小說,許多人問金庸:「你為什麼不寫了?」金庸感嘆:「真是寫不出來了!」任何事物,皆有一個盡頭,理論上來說,甚至宇宙也由盡頭。小說創作也不例外,到了盡頭,再想前進,實在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再寫出來,還是在盡頭邊緣徘徊,何必再寫(《越女劍》是最後一個短篇,改編自《三十三劍俠圖》,可以忽略不計,也是因為沒有太大突破,寫來寫去,寫到了戰國,寫到了西施,也並不能吸引讀者。)所以金庸在《鹿鼎記》之後,就停止了武俠小說的創作,大抵以後也不會再寫了,所以《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先引一段金庸小說中的話,見於《神鵰俠侶》。楊過在獨孤求敗的故居之中,所發現的留言:「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先引進金庸小說中的話,見於《神鵰俠侶》。楊過在獨孤求敗的故居之中,所發現的留言:「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紫薇軟劍,三十歲以前所用。」「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以前持之橫行天下。」「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獨孤求敗的留言,寫的是武功漸進之道,也是小說創作上的漸進之道。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厲剛猛之劍,是軟劍,是重劍,是草木竹石皆可為劍,雖然已足以橫行天下,但到了《鹿鼎記》,才是真正到達「無劍勝有劍」的境地。只要有劍,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綻。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強調這一點說的雖然是武學上的道理,但也是任何藝術創作上的道理。這番道理,是「獨孤九式」中的要旨。《鹿鼎記》已經完全是「無劍勝有劍」的境地。《鹿鼎記》甚至不是武俠小說,不是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才是武俠小說的最高境界。所有武俠小說,全寫英雄,但《鹿鼎記》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樣,和普天下人一樣。所有武俠小說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個從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過程,但是,《鹿鼎記》的主角卻一直不會武功。金庸在創作《鹿鼎記》之初,可能還未曾準備這樣寫,韋小寶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際遇,只要筆鋒一轉,就可以是韋小寶成為武林高手。但金庸終於進入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韋小寶只學會了一門逃跑的功夫,一直不會武功,創自有武俠小說以來未有之奇。 所有武俠小說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種道德規範來衡量,只有《鹿鼎記》的主角不是,是一個普通人,經不起道德標準的秤衡。但是誰也不能責怪他。誰要責怪他,請先用道德規範秤衡自己。《鹿鼎記》中,金庸將虛構和歷史人物混為一體,歷史在金庸的筆下,要圓就圓,要方就方,隨心所欲,無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經敘述史實,也可以隨便開歷史玩笑可以史實俱在,不容置辯;也可以子虛烏有,純屬遊戲。《鹿鼎記》寫一個一無所長的人,因緣附會,一直向上攀升的過程。但仔細看下來這個人又決不是一無所長,而是全身皆是本領。他的本領,人人皆有,與生俱來,只不過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會做,不能做,而韋小寶都做了,無所顧忌,不以為錯,所以他成功了。從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開始,韋小寶沒有認過錯,他堅決照他自己認為該做的去做。這是金庸在《鹿鼎記》中表現的新觀念,突破了一切清規戒律,將人性徹底解放,個體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關係的觀念上,也釋放得徹底之極,韋小寶一共娶了七個妻子之多。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鹿鼎記》可以說是一部「反書」。宣人性,宣自我,宣獨立,宣快樂,《鹿鼎記》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書」。 《鹿鼎記》開盡了歷史的玩笑,但絕不胡鬧。康熙大帝在《鹿鼎記》中突出了這個中國歷史上三個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柏楊《中國人史綱》中的結論),在書中可見他的英明之處。是一個極其出色的上上人物。金庸自他初接位時寫起,一直寫到他的中年,大約二十年的時間,是康熙當政以來最驚濤駭浪的二十年,雖然是小說家言,但這個皇帝的英明、決斷,處理政務的能力,用人之明,態度之尊,對統治理論的精嫻,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來也沒有一部武俠小說、歷史小說、文藝小說之中,將一個皇帝寫得如此生動、成功過,也從來沒有一部小說,將這樣英明的一個皇帝,和一個百分之百的無賴人物糾纏在一起,對比如此之強烈,而又安排得如此之融洽過。韋小寶是揚州妓院麗春院中,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自小在市井中長大的小流氓、小無賴。在童年時,就學會了一切求活、求保存、求飽的方法。在他的心目中,適應環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上去,是最主要的目標。這種觀念,實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自然也反映在人這種高級生物的身上。 韋小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而郭靖是一個假人,這是兩個絕對的對比。韋小寶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從賭錢騙人,為人好色,偷、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偏偏又被金庸寫得如次可愛。韋小寶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可是也有優點,他最大的優點是:懂得如何對付周圍的人。人要拚命抬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活得更好,這是每一個人心中的願望。苦行者在如今世上畢竟已經絕跡,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心中想的可能恰好相反,行為也可能更為不堪。人要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就一定要別人對自己好,韋小寶極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人人都樂於與他結交。韋小寶就極看重朋友,出賣朋友,萬萬不幹。但結果他不免被朋友出賣,真是調侃世情之極。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傳統觀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為,在他的身上,很難找得到。然而,他卻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物,之前不曾在任何小說中出現過,今後只怕也不會有了。金庸自己說過:道德是文明的產物,野蠻人之間沒有道德。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長大,妓院是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後來他進了皇宮,皇宮又是最不證明道德的地方。在教養上,他是一個文明社會中的野蠻人。為了求生存和取得勝利,對於他是沒有什麼不可做的,偷搶拐騙,吹牛拍馬,什麼都干。做這些壞事,做來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蠻人,決不會以為吃人肉有什麼不應該。韋小寶不識字,孔子與孟子所教導的道德,他從來沒有聽見過。然而孔孟的思想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或者,孔子與孟子是歸納與提煉了中國人思想中美好的部分,有系統的說了出來。韋小寶生活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即使是市井和皇宮中的野蠻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會接受中國社會中所公認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天地會後,接受了中國江湖人物的道德觀念。不過這些道德規範與士大夫,讀書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極少,但只要信奉,通常不敢違反。江湖唯一重視的道德是義氣,「義氣」兩字,從春秋戰國以來,任何在社會上做事的人沒有一個敢忽視。 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決不是故意與中國傳統道德唱反調。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出於側隱之心;除暴安良,鋤奸誅惡,是出於公義之心;氣節凜然,有所不為,是出於羞惡之心;挺身赴難以德報怨,是出於是非之心。武俠小說中的道德觀,通常是反正統,而不是反傳統。正統是只有統治者才重視的觀念,不一定與人民大眾的傳統觀念相符。有些讀者不滿《鹿鼎記》,為了主角韋小寶的品德與一般的價值觀念太過違反。武俠小說的讀者習慣於將自己代入書中的英雄,然而韋小寶是不能代入的。但小說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小說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創造人物;好人、壞人、有缺點的好人、有優點的壞人等等,都可寫。小說中的人物如果十分完美,未免是不真實的。小說反映社會,現實社會中並沒有絕對完美的人。小說並不是道德教科書。不過讀我小說的人有很多是少年少女,那麼應當向這些天真的小朋友們提醒一句: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品德,至於其餘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照學。《鹿鼎記》中宣示的幸福、快樂才是人生追求的目標;禮法制度只不過是一些人創造出來的,不是人的天性。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韋小寶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揚棄了許多假仁義。 《鹿鼎記》中寫了許多官場百態,為官之道。可以以兵部尚書明珠為代表。康熙召集群臣,商議撤藩,各人意見不一,這個深諳做官之道的明珠的發言,精彩絕倫,可以作為厚黑學的另一章,這段發言,請看原著,相當長,約有五百字。明珠發言之精彩,是因為他深懂得當皇帝者的心理。天下皇帝再英明,如康熙,已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四百多個皇帝之中的頭挑人才了,但一樣是自以為是、喜歡聽阿諛之詞、自以為「天縱英明」的。明珠應對發言,摸准了他的心理,連韋小寶聽了也不禁感嘆:「滿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誰也及不上這個傢伙!」這個人物,在《鹿鼎記》中,無足輕重,其所以將之提出來,是藉此可以看到金庸在寫《鹿鼎記》時,處處不忘調侃世情的一種筆法。在韋小寶和康熙的相識過程之中,以及日後這兩個人在感情上的增長,利害上的衝突,事業上的結合,民族上的矛盾,始終貫徹全書。可是最感人的,還是兩人之間的那份感情。康熙是皇帝,雄才大略,地位之高,天下第一。這樣的一個人,可以視為地位極高的成功人物的典型。這樣的人物,不論他看來多麼高不可攀,但是他也是人,也一樣需要朋友。然而這樣地位的人,也最難交朋友。圍繞在他周圍的人,恭維、阿諛唯恐不及,恭敬、戰慄就怕不夠。地位越高、財富越多、權勢越大的人,在友情這方面,就越是寂寞凄清。而康熙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之下,得到了韋小寶一個朋友,終康熙一生,不論他政績多麼輝煌,真正的朋友,也只有韋小寶一人而已。同樣的,獨臂神尼九難的武功之高,也到了極點,但真正能令她感到友情溫暖的,也只有韋小寶一人而已。
通觀《鹿鼎記》全書人物,很難有太多值得一提的人,就連陳近南這樣的英雄卻受制於不知所云的下下人物鄭克塽,行事拘泥,不是真英雄、真豪傑,枉自有一身武功,下場悲慘,是意料中事。洪教主是我最討厭的人,其人可笑之極在《鹿鼎記》中當列首位。縱觀神龍教直於皇宮無異,眾人阿諛諂媚令人作嘔,洪安通武功之高,行事卻荒唐之極,幾次受韋小寶愚弄,尚不思悔悟,最後終於作繭自縛,死於「英雄三招」之下,一點不讓人同情!這個當了教主卻腐敗昏庸透頂的人物,當是金庸著意刻畫嘲諷的典型!美刀王胡逸之有點像《書劍恩仇錄》中的紅花會老舵主於萬亭,也是為了心愛之人隱姓埋名,甘當下人。不過胡逸之卻比於萬亭「痴」心多了,胡逸之的「痴」已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第一情痴。胡逸之先生,只不過「無意之中見了陳圓圓一眼」,從此便「神魂顛倒,不能自拔」。他「不能自拔」到什麼程度呢?二十三年,陳圓圓女士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二十三年來,和陳女士講了四十九句話。這四十九句話中,肯定不會有「我好愛你」在內,至多不過是「今天天氣」而已。而胡逸之對陳圓圓的這種情意,別說韋小寶不了解,只怕世上濁男子,也沒有一個了解的:「我對陳圓圓的情意,這一生一世,決計不會伸一手指,碰到她一片衣角……」那他圖什麼呢?胡逸之對陳圓圓的情意,是全然無可解釋的,說他痴,他又清醒,說他清醒,他又痴。承認胡逸之清,清得無處染塵,可嘆胡逸之根本不懂女人,其笨如豬。如果普天下男子,全像胡逸之那樣,對付自己愛之已極的人,連衣角也不去碰一下,那隻怕世上女人要起來造反了。胡逸之的愛陳圓圓,在書中,和韋小寶的愛阿珂,其實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個強烈對比。韋小寶追求阿珂,用盡手段,非達到娶阿珂做老婆的目的不可,胡逸之則全然相反。但兩人誰更可愛相信誰都清楚,這哥倆兒居然拜了把子,一「清」一「濁」,當真金庸想得出!胡鬧之極。
陳圓圓是天下第一美女,圍繞他身邊的幾個男人,上面提到的胡逸之與曾臨幸過她又趕走她的崇禎不算。「天下第一大反賊」——李自成與「天下第一大漢奸」——吳三桂,與之發生的三角戀愛,也可讓人思索。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陳圓圓卻鍾情於渾身長毛的李自成。這兩人其實誰也不可愛,都不是把陳圓圓當做心目中第一重要的人。吳三桂反明,雖然也為紅顏,但他又何嘗看不出大明將亡之勢,更何況吳三桂娶老婆也嫌圓圓出身低賤,後來又不聽圓圓勸阻,致使讓她住於三聖庵,以致讓圓圓與李自成幽會生下了阿珂。李自成心目中第一重要的自也不是陳圓圓了,而是「天下、權勢、金錢」。這與吳三桂不相上下,所以圓圓被天下人罵為亡國之紅顏禍水,實是無稽之極。金庸極其同情圓圓,特借小寶之口為之鳴不平:「不對,不對。"紅顏禍水』這句話,我倒也曾聽說書先生說過,甚麼妲己,甚麼楊貴妃,說這些美女害了國家。其實呢,天下倘若沒這些糟男人、糟皇帝,美女再美,也害不了國家。大家說平西王為了陳圓圓,這才投降清朝,依我瞧哪,要是吳三桂當真忠於明朝,便有十八個陳圓圓,他奶奶的吳三桂也不會投降大清啊。」圓圓站起身來,盈盈下拜,說道:「多謝韋大人明見,為賤妾分辨千古不白之冤。」——實則應該把「韋大人」換成「金大俠」。確實,可知在國運動蕩之際,美女際遇也最可悲,請看:「李闖把我奪了去,後來平西王又把我奪回來。我不是人,只是一件貨色,誰力氣大,誰就奪去了。」圓圓自身做不得半點主,而世人偏偏以莫大之罪名加於命運如此不幸之弱女子之身,確實不公之極!《鹿鼎記》中,這個女子最可憐,雖然她是天下第一美女! 《鹿鼎記》中最開心、最好看的是韋小寶串通別人在阿珂面前戲弄情敵鄭克塽。 《鹿鼎記》中最有趣、最春光無限的一段是在揚州麗春院的大床上。 《鹿鼎記》中最好笑、最驚心的是建寧公主在雲南安阜園閹割吳應熊。 《鹿鼎記》中最大的敗筆是韋小寶的寶貝背心、鋒利匕首、還有化屍粉、蒙汗藥,沒有它們韋小寶死了不止一次,《鹿鼎記》也寫不下去。本來在武俠小說中這些東西相當普遍,但出現在這麼出類拔萃的小說之中應該算是敗筆。 《鹿鼎記》中最精彩的武功招式是洪教主夫婦的「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不僅有出處,而且形神兼備。 《鹿鼎記》中武功最高的人是獨臂神尼九難。
死得最慘的人是歸鍾和楊溢之(這哥倆兒難分秋色)。
死得最不明不白的人是吳六奇。 韋小寶的夫人中最可愛的是雙兒。 最天真有趣的人是少林寺般若堂首座澄觀老師侄。 武功最邪的人是何惕守。 最厲害的毒藥是「豹胎易筋丸」。 最難以捉摸的人是風際中。 最驚心動魄的宮闈秘事:太后竟然是假的。 最動聽的曲子是《圓圓曲》。 最關鍵的人物是江洋大盜茅十八。
最倒霉的人是揚州知府吳之榮(那一大段戲弄吳之榮的文章也令人拍案叫絕。)
機心最險詐的人是海老公。 最會做官(拍馬屁)的人是兵部尚書明珠。 最走運的人是羅剎公主蘇菲亞。 出場最短的人是沐王府的白寒松。 並未出場而令人神馳的人是海外「袁承志」。 最莫名其妙的人是「美刀王」胡逸之。 最歇斯底里的人是建寧公主。 以上只是一些拉雜感想,還要提一下金庸打伏筆的功夫。略舉幾例:其一,王屋派的曾柔曾向韋小寶索要水銀骰子留為紀念,日後在通吃島被困無聊之時拿了出來讓韋小寶歡喜無限。其二,洪教主教小寶「英雄三招」,日後終於關鍵時刻救了韋小寶自己作繭自縛。其三,韋小寶和雲南王進寶打賭賽馬,以巴豆毒之,沒想到這些滇馬是吳應熊準備逃跑的,陰差陽錯,抓住了吳應熊。其四,吳六奇與雙兒結拜為兄妹,贈給雙兒韋小寶那把吳三桂送的火銃,日後雙兒用火銃於危急時刻殺了叛徒風際中,救了韋小寶。此外韋小寶攻打神龍教在天津遇到了大鬍子官趙良棟,當時不明所以,原來此人不拍馬屁便是能將,日後趙良棟攻打王屋山,又放韋小寶逃離京城,全虧了此人。就連小寶幫羅剎公主奪權,雅克薩伏兵襲擊羅剎騎兵所用之計謀,也是來自他從小熟悉的評書戲文。可見金庸的構思巧妙,全無一處閑筆。 最後,是韋小寶莫測的身世(其母韋春花也不知其父是誰,更不知是哪個民族人氏。),這是金庸有意而為之。如果說從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以來,一直描寫歷朝歷代民族仇恨分歧,就連書中主角也莫不關乎其中。從陳家洛到喬峰,都脫不出民族對立的界限,隨著金庸思路的轉變、升華,《笑傲江湖》已經是沒有歷史背景的題材!金庸也在淡化民族分歧界限,這和他思想逐漸成熟有直接關係。韋小寶說過:「只要是好皇帝,又管他是滿族人還是漢人!」雖然在當時被認為是天真(其實是進步),但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是蒙古人,元朝時的中國版圖是三千年以來最幅員遼闊的;滿人入關後,也曾為中國統一(收復台灣、西藏、蒙古)和抵抗外侮(尼布楚條約)做出過傑出貢獻。歷史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實在沒有必要再強調民族仇恨與界限,只有團結成一體,力量集中起來,中國才能保證安定,才能走向繁榮富強,分裂就意味著力量分散,就意味著被外侮列強欺壓奴役,這是不爭的事實。
蒙古現在處於俄羅斯的監督管制之下;西藏加入一旦分裂出去則印度斷斷不會坐視,狼見了哪有不顧而去的,所以雖然分歧還是存在,但我們應該像劉德華的歌中所唱的那樣:「都是中國人,不分你我...」這就是金庸為什麼創造了一個不知父親的韋小寶的緣故。韋小寶是真正瀟洒,無拘無束,逍遙快樂的典型;也是成熟後的金庸真實思想的再現,好似成佛後真正圓滿融通的境界。這種境界在許多武學大宗師到了功成圓滿時一樣,各種武功全都融會貫通,再無阻滯了,金庸確已到了這種無拘無束、揮灑自如的境界,所以確實想不出,金庸再寫武俠小說,會不會超過《鹿鼎記》?但金庸說:「生命中永遠有特殊的意外。」我們還是期待著...
99.11.02
附錄: 五版《鹿鼎記》逐個數 20年流金鑄經典
至今已看過八個影視版的《鹿鼎記》,包括五個電視劇版和三個電影版。據聞七十年代香港佳視就已推出過《鹿鼎記》劇集,韋小寶還是由女星文雪兒反串,可惜年代太過久遠,資料都已是極其珍貴難尋,何況劇集。
《鹿鼎記》作為金庸的封筆作,也是非常另類的一部。不僅主角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武俠模式,整部書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不一樣,它更像是一本現世錄,韋小寶儘管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儘管四海五內全讓他覆雨翻雲,但仍然無法改變固有的社會現實,皇帝與臣民之間的矛盾永遠無法調和,無論哪個朝代,都一樣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說,每一個版本的《鹿鼎記》都有其相對應的時代特色,依託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當代鮮明的元素,比如八十年代的武打,九十年代的口頭禪,二十一世紀的服裝等等,也可以從中感受到當時社會對劇中人物的評判,所以,作為一個金庸迷或者僅僅是普通電視觀眾,都應該與時俱進地看待《鹿鼎記》的翻拍。 1、TVB84版:
TVB84版
八十年代經典版本,選角拍攝都很認真,梁朝偉的韋小寶劉德華的康熙是曾經眾多人心目中小寶康熙的最佳代言人。雖然二十多年過去了,仍然能看得出該版當時的風采,而且這個版本基本是按照原著來拍,少有改動,這在港劇中很難得,加上當時審片制度沒有現在這麼嚴苛,這版能夠拍到很多現在無法拍到的情節,甚至韋小寶與沙俄公主索菲亞的異國戀情也完整保留。只是限於當時的拍攝條件,很多大場面都過於潦草,武打也是八十年代特有的"嘿嘿哈嚯"慢動作式打法,對書中一些精彩的招式來說,遠遠不能夠表達,當然,這不妨礙這部劇集的時代魅力,金庸曾說過,梁朝偉和劉德華是他心目中的韋小寶和康熙。這對當時的84版來說,已是最大的肯定。
評價指數:☆
2、中視84版:
中視84版 與TVB84版同年的《鹿鼎記》,有當時台灣劇所特有的色彩艷麗,服裝道具華麗。韋小寶的選角很棒,七個老婆也是個個靚麗,尤其雙兒和蘇荃,很得原著之風。很多細節,比如韋小寶在皇宮的戲拍得相當不錯,找尋四十二章經和真假太后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但這個版省略了不少情節,連韋小寶七老婆之一的曾柔也給省了,除了皇宮和天地會,神龍教的戲分都很少,遼東沙俄根本沒有涉及。這個版的主題曲也很不錯,是繼李小飛的韋小寶、貝心喻的雙兒、林秀君的蘇荃之外的另一亮點。但凡看過這個版本的人,都對這個音樂記憶深刻。可惜的是當年並沒有大規模引進,只有少數地方電視台有過播映,所以很多人對這個版不熟悉,不能不說,是這個版最大的遺憾了。
評價指數:
3、TVB98版:
陳小春版《鹿鼎記》
這個版本應該是現在最多人熟悉的版本,98年拍攝,在內地流傳的時間應該在2000年左右。由於這個版本抹去了《鹿鼎記》書中很多具有諷刺和揭露特色的部分,取而代之以搞笑搞怪,所以看起來倍感輕鬆。該劇選角一般,卻勝在出色的改編。原著中小寶一雙靈動活潑的眼睛,眼神一轉就有鬼主意頻出,幾乎是男版黃蓉的寫照,選角更應突出的是個靈字,而陳小春偏偏就輸在這個靈上。縱觀全劇,陳小春的表情卻一直很單調,沒有絲毫靈氣可言,但為何觀眾卻能夠接受這樣的韋小寶呢?如果你夠仔細,就會發現,這版小寶不是在用眼神動作或者說演技來告訴你他的所思所想,而是通過兩個方式,一是內心獨白,二是內心影像。當小寶想到智計時,你看到的不是眼神烏溜一轉計上心頭的小寶,而是小寶加影像框,影像框里把想到的內容預演了一遍,觀眾看到這裡注意力已經被影像中的內容吸引了,完全忽略了小寶身上應該具備而且獨有的靈氣。這版對原著的改動相當大,從第一集開始就大刀闊斧,把雙兒提到揚州和韋小寶青梅竹馬,更增加海大富為追查董鄂妃死因上揚州找尋失蹤太監的情節,之後的每集幾乎都有小改動,但是改編後的故事內容完整而順滑,而且巧妙的把原著闡述歷史背景的第一章也融化在劇情里,雖然磨滅了故事的歷史衝突感,但不可否認很有可看性。編劇用到了各個人物來為改編服務,每個情節都設有笑料,為的是讓電視劇更加娛樂更加好看,可是卻也讓原著中的人物全都變了個樣,原著中康熙不會被刺客嚇得爬桌子,原著中的小寶不會揭穿建寧的身份……由於流傳廣泛,98版刷新了很多人對《鹿鼎記》的印象,以為這本是一部滑稽幽默的喜劇小說,這對原著來說,不知是幸或是不幸,只是對觀眾來說,這確實是一版好看的《鹿鼎記》。
評價指數:
4、合拍2000版:
張衛健版《鹿鼎記》
除了TVB98版,這個版本的流傳度也較廣,張衛健的韋小寶和譚耀文的康熙在外型上都是很符合原著的選角,但這個版本更多參考的,卻是周星馳電影版的《鹿鼎記》,不僅台詞動作仿照電影版,連人物和情節都宛如是電影的加長版。當然,看到王晶和程小東這兩個名字,你就不會對此感到奇怪了,因為這也正是電影版《鹿鼎記》的導演和武術指導。這版的拍攝其實很夠誠意,雪山、紫禁城全都實地取景,演員的拍攝也極其辛苦,一場小寶在雪地里的戲看得觀眾都跟著發抖,又是潑水又是卧冰,全是真人上陣不用替身,演員的敬業精神可見一斑。這個版本花了很大力氣在感情戲上,小寶和每個老婆的感情戲,小寶和康熙的感情戲,小寶和老媽的感情戲,甚至是老婆們和婆婆之間相處的感情戲……其實是很打動人的,只可惜毀在了無敵的編劇上。編劇對一個劇集好壞的作用真是舉足輕重,上可生下可亡,可謂是牽一髮動全身。對這個劇的狗血改編,至今仍是無法釋懷,太多太多令人髮指的改編了,血滴子、海大富、龍兒、身負絕世神功的小寶、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康熙、最後竟然死掉的建寧。從這部開始,王晶導演也瘋狂的愛上了整死劇中一個女主角打動觀眾的套路,從之後的《天下第一》、《小魚兒與花無缺》到後來的《雪山飛狐》、《A計劃》,都不約而同的讓其中一個重要女角掛掉,而且方式極其雷同,都是為救某某而死,死的都很輕而易舉,更是在最幸福的時刻死掉,讓觀眾哭得死去活來,其心當誅。這版《鹿鼎記》後來改了名字,不管是《小寶與康熙》還是《小寶傳奇》都表明著它和真正的《鹿鼎記》之間差在的差異。
評價指數:
5、內地2008版:
黃曉明版《鹿鼎記》
這個版從2006年拍攝到2008年播映,歷時兩年,風波不斷。從轟轟烈烈的選角到頻頻被審片部門cut斷的情節,出來的可謂不易。雖然現在的攝影技術進步得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片子能比,但是新版《鹿鼎記》的畫面還是讓我驚嘆了一把,風景如畫的揚州、瑰麗多姿的皇宮,峻秀的神龍島、波光鱗鱗的沙灘……。總攝影兼總導演于敏構圖功力一流,場景透過他的鏡頭出來,總是可以變得美崙美奐。內地對於大場景的拍攝向來就很拿手,《鹿鼎記》中的場面戲也拍得非常到位,只是可惜大場面的戲分刪剪了不少,劇情也顯得不是很流暢,很是遺憾。遺憾歸遺憾,角色的塑造和人物的出彩,卻是原著中活靈活現的。黃曉明的韋小寶可能會顛覆很多人心目中對韋小寶的想像,沒錯,可是五十集看下來,你卻不得不對這個小寶有所惦記,就好像惦記原著中的小寶那樣。他滑頭,卻夠義氣,他貪財,卻不惜財,他有恩必報卻常常施恩不圖報,他經常上女人的當,卻從沒想過要報復。以前各版韋小寶或多或少,都展現了韋小寶的性格特點,但論及展現的完整透徹,當屬這一版無疑。鍾漢良的康熙也會讓你對原著中的康熙有更多的體會,他有胸懷,有城府,有英明,有仁愛,有智計,更有心機,這個康熙的塑造,令其餘各版的康熙皆黯然失色。最後一場康熙與小寶間的對話,把原著中玄桂之間的複雜情感挖掘得入木三分。韋小寶此生,唯一一個可以讓他生有如死的人,唯有康熙,他們之間夾雜著小桂子和小玄子的摔跤之誼,夾雜著君臣之間的恩和義,更夾雜著別人讀不懂的暗中較量。最後一集,兩人的剖白,把玄桂之間的感情剖得透徹心肺,直痛入觀眾心裡……到此為止,為《鹿鼎記》划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當然如果能把句號之前的省略號補齊的話,這版《鹿鼎記》將使所有的觀眾沒有遺憾。但事事豈能盡如人意,也許觀眾所期待的完整版本將永不復見,讓我們為那些失去的精彩段落哀悼吧。
評價指數:☆
韋小寶 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韋小寶逐個數
韋小寶這個人物,顛覆了所有人對武俠小說男主角的想像,他大字不識一個,武功更是低劣,打架從來不憑真本事,總是投機取巧,輸了總是耍賴不認,無論是嘴上還是動真格的,堅決不吃半點虧,即使真吃了虧,也要在口頭上討回來。他是天生的賭徒,一生都在賭,大賭小賭豪賭濫賭,但他和天底下的賭徒所不同的是,他不在乎賭本,賭本小,他賭小,賭本大,他賭大,傾囊而出也不覺可惜。在他心裡,自己總是揚州城裡那個小混混,赤條條去,赤條條來,在外面賭得再大,始終是要回來的。這也最終應了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1、TVB84版--梁朝偉:
曾經的經典版本,總是覺得梁朝偉的韋小寶比起他同一時期的小魚兒來差了很多。這兩個人物本身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演法上也有共通之處,但小魚兒卻比韋小寶演得得心應手得多,韋小寶很多表現放不開,尤其在小玄子和小桂子部分,總有一種微妙的尷尬情緒存在。這讓我們想到這版《鹿鼎記》幕後一些花絮,韋小寶原本是屬意劉德華來演的,結果卻因劉德華與無線之間的續約糾紛導致花落梁朝偉,劉德華轉而演了康熙一角。想來,這場換角易位給梁朝偉的壓力應是不小,何況還要與換下來的韋小寶演對手戲,狀態難免放不開。當然,兩個都是不錯的演員,這個版本拋去時代因素不說,是挺不錯的一個版本,韋小寶的表現雖沒有小魚兒那樣光彩奪目,但詼諧重義不失書中神采。
2、中視84版--李小飛:
看劇的我們那時應該在小學,但卻對此版印象極深,特別是韋小寶靈活的一雙眼睛,十分傳神。相對於其他版本的小寶,這個小寶在面相上的嫩,以及說話時靈活生動的表情,使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記住了這個人物,很多書中煞費筆墨的描述在他這裡很是輕鬆愉快,幾乎是本色表演,即便是吃人豆腐,演將出來也只覺得是小孩子胡鬧作不得真,讓人又氣又恨,更無可奈何,能演出這種感覺的韋小寶,實不多見。所以即使已經有N個小寶在眼前出現過,仍是對這個小寶念念不忘。另外,這版韋小寶的配音也給角色增色不少,唯一讓人覺得遺憾的,大概就是沒有剃頭了吧。
3、TVB98版--陳小春
陳小春的韋小寶,絕對是所有韋小寶中最夠痞的一個,痞到最後我們都有點摸不著頭腦,原著中的小寶,有這麼痞嗎?沒錯,韋小寶是挺無賴的,粗口、使詐,這都無可厚非,他打小就這麼過來的,但有一點,其實小寶對他的出身挺自卑的,在麗春院打雜,母親是妓女,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他從小被打罵慣了的,即使臉皮已經練得比城牆還厚,但始終只是見招拆招,並不是"我是痞子我怕誰",他的所有無賴伎倆是用來對付責難他的人,換句話說,只是生存之道,而非生活方式。兩者有著極大的差異,前者為被動,是環境是習慣造成的,而後者為主動,是性格是骨子裡帶出來的。這兩者的不同,已經決定了陳小春版韋小寶與原著韋小寶本質上的差異。如果以原著中的韋小寶來定位,陳小春版的韋小寶無疑很失敗,但以影視劇作品來說,這個人物自有其精彩,尤其很符合觀眾心理。這版鹿鼎把韋小寶這個人物的形象托高,從一開始就讓其就有自我的一套生活方式,他不是越來越圓滑,而是從一開始就深諳圓滑之道,他不是在溜須拍馬的同時在肚子里痛罵這個讓他不得不拍的人,而是享受著這種邊拍邊罵的感覺。其實韋小寶的個性和心理狀態很複雜,然而98版用了很多心理對白來描述韋小寶的思想,並且都是以真人形式出現,這讓觀眾很容易明白韋小寶的所思所想,欣賞起來絲毫不費力氣。演員演的輕鬆,觀眾看得輕鬆,這一版的韋小寶雖然能輕鬆贏得不少觀眾的心,然而卻使韋小寶這個絕頂人物變得淺顯直白,到底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4、合拍2000版--張衛健:
其實張衛健演韋小寶,挺符合觀眾對原著韋小寶的想像,也曾一度對此劇抱有極大的期望。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這個道理果然不錯,但是直到現在也還認為,張衛健是很得韋小寶神髓的,要不是此劇胡編亂造的人物和極度煽情+狗血的劇情,原本應該是不錯的。尤其造就了不少韋小寶的經典台詞,"帥得掉渣"和"涼風有信……"雖然不像是韋小寶能講出的話,但是作為影視劇,流傳就是道理,誰又能說電影版《鹿鼎記》中的經典台詞"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像是韋小寶講出的?
5、內地2008版--黃曉明:
光聽韋小寶的演員名字,這版《鹿鼎記》的爭議就註定了的。黃曉明可以演楊過,可以演楊逍,可以演楊康,可以演任何一個誰,可……韋小寶,開什麼玩笑?這應該是所有觀眾乍聽之下最直接的反應。然而看完新版的《鹿鼎記》,這個反應已經不知丟到哪裡去了。黃曉明還是一如繼往的帥,可是在這版《鹿鼎記》中,你不大能感受到這種帥,或許是這版中帥哥比比皆是,也或許是小寶的性格掩蓋了帥氣,反正,你在看劇過程中,就是不會覺得韋小寶是個帥哥,這種感覺很有趣。這版《鹿鼎記》是以原著相似的敘述方式拍的,韋小寶的出場也如原著一般,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啟用小演員,待長大一些換大演員。這種拍法比較真實,畢竟韋小寶出場的時候,只是一個孩子,很多行為小孩可以做,大人做就是彆扭,接受起來也困難,但如捨去小孩行為的戲分,又勢必會造成主角性格上的缺失,是以分階段啟用演員是比較理想的做法。小韋小寶由小演員王成陽扮演,機靈活潑宛如原著再現,雖然配音頗不理想,但仍是很搶眼。大韋小寶的出場稍顯突兀,但很巧妙的一場戲把突兀消化了,小桂子和小玄子打了一架,兩人如釋重負,找回了最初相遇打鬥的感覺,從這場戲開始,小時候外露的小寶已不復見,回歸了原著中那個不顯山露水,偶爾小得意一下的韋小寶。這場戲不著痕迹的接到了下一場殺鰲拜,安排十分巧妙,接下來一路都很順暢,而黃曉明的韋小寶也演的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頗為神似書中小寶。這版《鹿鼎記》沒有特意搞笑,也沒有改變原著的敘事方式,更沒有為了突出娛樂性而把原本嚴肅的人和事改編成笑料,但因韋小寶這個人物本身有其趣味性,所以五十集看下來,倒也不覺沉悶。唯一鬱悶的,大概就是被和諧過的某些配音和為了和諧而損失掉的看起來反而不和諧的劇情了。
康熙爺只是配角卻要大不同
1、TVB84版--劉德華: 以現在的眼光看,當時年輕的華仔演技有些稚嫩了,那份屬於康熙的威嚴怎麼看都是故做的,而不是一舉手一投足流露出的。康熙這個人物,在書上原本就有些矛盾,金庸用了大量的辭彙描述其渴望與人親近,然而卻又在親近的同時提防他人,對韋小寶的真誠,既讓他興奮,又讓他害怕,性格很是矛盾。當時20出頭的華仔,來演內心複雜的康熙,多少還是有點端著,內心戲很是薄弱,始終沒有演繹出這個人物的魅力來。不過在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下,這版已是少有的誠意之作了。
2、中視84版--周紹棟:
周紹棟和康熙比起李小飛的小寶來要稍遜,這版康熙基本是作為韋小寶的提攜者出現,既沒有陰狠複雜的內在,總是以仁君形象出現,和李小飛的對手戲演的不錯,但總覺得與李小飛的年齡上有差距,周紹棟舉手投足表現的王者風範倒是很貼切。這版康熙特色不是很鮮明,因此記憶不是很深刻,沒有像這版韋小寶那樣過目不忘。
3、TVB98版--馬浚偉:
馬浚偉的康熙,是形象上最得人心的康熙,眉清目秀器宇軒昂,和原著上的描述也頗為接近。雖然當時出演康熙的馬浚偉,還是個才出道的新人,但這個康熙在整個98版中的表現相當出采,他身上若有似無的貴氣,讓你很容易就相信他出自皇族。此版康熙也是改編得最為成功的,編劇模糊了原著中康熙複雜的個性,將其突出刻畫在"人性"兩個字。於是,康熙從聖君變成了明君,不再是歷史上那個叱吒風雲的千古一帝,而是在情感上充滿悲情色彩的小玄子。母親早亡,父親丟下江山出了家,剛剛親政卻內有鰲拜功高震主,外有三藩虎視眈眈,內心的孤獨和渴求比任何人都濃烈,當與韋小寶結識後成為他最大的精神寄託。這版康熙不若原著中那麼理性,原著中的康熙哪怕在內心恐懼之時也能維持外表的鎮定與清醒,而98版中康熙不但手足無措,甚至還被刺客嚇得狼狽爬桌子,實在與原著中的康熙形象不符。編劇顯然刻意為之,在有損康熙形象的另一頭抬高韋小寶的形象,使其二人之間的距離拉進再拉進。該劇在玄桂的情和義上,把握得恰如其分,原著中康熙對小寶說:"咱們君臣兩個有恩有義,有始有終。"而98中康熙對小寶說的卻是:"咱們君臣兩個有情有義,有始有終",原著的康熙是施恩於小寶,而98中康熙卻是付情予小寶,小小一個改編卻是大大升華了原著中的玄桂情。使得人物形象更為生動,也更容易打動觀眾。
4、合拍2000版--譚耀文:
該版康熙由演技派男星譚耀文擔綱,相較於以上三版康熙的柔化處理,這版康熙則是朝相反面演繹,不但心有城府,而且夠狠夠絕,甚至比原著還要絕。表演上雖然比其他各版顯得過於陰險狡詐,但導致該版康熙偏離原著軌道的,還是該劇編劇那天馬行空的離譜改編。小玄子竟然殺了小桂子,而且一定要看到首級才死心,而當拿到首級之後又痛心疾首,大哭不能自持,大有後悔之意,然而等發現小寶其實真的沒死時又恨得千方百計要整死……這種離譜得近乎變態的改編請恕我不能理解。試想康熙連假太后都不忍心殺,何況小寶?原著中康熙只是矛盾,並非變態啊,這版康熙簡直就是殺千刀的反覆小人,絲毫沒有仁君之風?這版康熙,只能看前半段,越到後面越狗血,看到後面只有一個體會,小寶真可憐……
5、內地2008版--鍾漢良:
用一句話形容看到鍾康熙的感受——千呼萬喚始出來。這個從頭到腳都屬於原著的康熙,終於終於給我們等到了。形神兼備,是對這版康熙的評價,雖然《鹿鼎記》的第一男主角是韋小寶,但康熙在鹿鼎記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倪匡說,鹿鼎記的隱藏主角其實是康熙。其實是不是隱藏主角都好,在《鹿鼎記》中,只要玄桂拍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鍾版康熙,光華內斂,眼神清澈不卑不亢,擒拿鰲拜時的機智果斷固然可嘉,但沉著冷靜不動聲色的上演完這出"擒鰲記",哪怕危時刻亦沒有自亂陣腳,整個行動沒有露出絲毫破綻,這才是屬於康熙的睿智。一大一小兩個演員銜接自然,一步一步展現出康熙君臨天下的不凡氣度。而此後,休閑之中授予小寶殺鰲大計,卻是不著痕迹。得知順治在五台山,大喜若狂,恨不得飛奔而去,然而卻轉瞬壓抑了下來,思路清晰地讓小寶代為出家,這樣強大的忍耐力非常人所比。這一刻的康熙是徹底王道的君主,他的所思所想皆是江山社禝,為往後的平三藩,平噶爾部、平回部、收台灣、簽訂《尼布楚條約》等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埋下伏筆,也唯有這樣的康熙,才是建立萬世不拔之基業的康熙皇帝,才是那個建立盛世繁榮開創"康乾盛世"的千古一帝。
《鹿鼎記》七大美女 隱在花叢中只為博君笑
提到《鹿鼎記》,不可不提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因每個老婆都是如花似玉的美人,且各有特色,所以每個版本都是極盡所能出盡當代美女,雖然前兩個版本年代已久遠,但仍可從圖片中窺到部分她們當年之姿。
1、沐劍屏
沐劍屏是韋小寶的七老婆中第一個亮相的。被天地會的人綁架進了皇宮,藏在韋小寶處。小姑娘天真單純,被小寶一番戲耍,倒是反生親近之心。五個版本中沐劍屏的扮演者都是清秀可愛,與原著很相近。TVB84版中,沐劍屏的扮演者毛舜筠,很多人可能在香港電影中經常看到她,其實她剛出道的時候演的大多是古裝正劇,後來才轉型演喜劇,早期的古裝扮相清秀可人,很符合小郡主。中視84版沐劍屏的扮演者應曉薇,曾出演過那時代台灣很多古裝劇,84版《神鵰俠侶》中飾演郭襄,玲瓏剔透嬌俏可愛,小郡主本色出演,被小寶逗得滿臉通紅的樣子,非常可愛。TVB98版沐劍屏扮演者鄺文洵,和TVB的當家花旦佘詩曼相貌有幾分相近,但五官更顯柔和,這版小郡主語速輕柔緩慢,天真之餘倒是憑添幾分傻氣,其實書中小郡主只是涉世未深,小寶眼神溜轉,她便瞧出他在耍花樣,可見還是個聰明的小丫頭,只是遇上韋小寶這個小人精罷了。張茜的沐劍屏是我最喜歡的,尤其她給從"茯苓花雕豬"中抬出來時,一頭長髮,小小巧巧,真是像極了書中的描述,後來給韋小寶戲耍,一開哭腔,聲音婉轉動聽,真是仿若書中再現。這版中增加了小寶逼她唱兒歌的戲份,雖是加得很無厘頭,但是非常有趣。08版小郡主,特別注意了小郡主雲南的地域特點,服飾上帶有幾分少數民族特色,劉芸的眼睛圓圓大大,把小郡主的天真純真襯托的分外動人。原著中特彆強調小郡主軟軟的雲南口音,聲音清脆嬌嫩,這也是小寶逼她叫自己好哥哥的原因,只因"好哥哥"三個字從小郡主的嗓音叫出來特別好聽受用。五個版中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只有中視84、華視2000和內地08版,尤以後兩個版本為佳。
2、 方怡
方怡在認識韋小寶之前,已經有心上人,起誓嫁給韋小寶也不過是為了救心上人,相較於小郡主的不諳世事,方怡聰明敏銳懂得圓通自保,韋小寶兩次被她欺騙,差點小命不保,對她卻仍是恨不起來,這個女子的獨立與特別不言而諭。讀者往往站在韋小寶的角度來看,所以這個人物極不討喜,各版在人物選擇上也皆有些暗淡,相較之下後拍的兩個版本的方怡稍好一些。兩個84版,一個是劉嘉玲飾演,一個是周明惠飾演,兩版個性都不太突出,劉嘉玲演方怡時還不到二十歲,煞是青春。98版的方怡,相貌非常不過關,徐濠瑩算不上美女,而且古裝不如時裝,曾經很喜歡她在《天降財神》中的演繹,可是方怡……想以美色誘小寶上神龍島,實在沒有說服力。2000版和08版選角上比較合適,但麥家琪稍稍過了些,媚是夠媚,但方怡畢竟是個古代女子,尺度的把握上,還是劉孜的方怡更準確。
3、雙兒 雙兒是金書中最受歡迎的女角之一,溫柔可愛體貼周到,外帶好身手,別說韋小寶要隨身攜帶了,就連讀者看了,也都恨不得從天上掉下這麼一件完美的禮物來珍藏。雙兒是庄三少奶奶送給韋小寶的禮物,韋小寶既不缺金銀財寶更不愛絕世武功,三少奶這份禮物真是送到小寶的心坎里了。小寶對女孩向來憐香惜玉,何況小雙兒跟他出生入死忠心體貼,小寶和她的感情比親人還親,七個老婆中,恐怕雙兒在韋小寶心目中的份量是最重,連阿珂都要靠邊站。各版雙兒在七個老婆中也都是最可愛的,五個雙兒各有千秋,周秀蘭和吳辰君稍有些高大,特別吳辰君,相貌就不是雙兒那類嘴小眉彎笑厴如花的類型,五官有些大氣,我個人比較傾向貝心瑜、陳少霞、何琢言這三個雙兒,貝心瑜的雙兒讓我至今不忘,陳少霞的雙兒讓人如沐春風,何琢言的雙兒讓人打從心眼兒里疼。
4、 蘇荃
蘇荃能成為七美之一,煞是意料之外,麗春院一場胡鬧之下,竟然令蘇荃中招,只能說韋小寶這小滑頭確是艷福不淺了。以書中描述,蘇荃相貌僅次阿珂,卻比阿珂多了三分艷麗七分嫵媚,是以更見魅力。五版蘇荃中,陳法蓉的改編過,把神龍教主夫人變成了教主義女,有些汗,除去這個原因,陳法蓉的扮相還不錯,只是不夠媚。TVB84與TVB98年紀偏大,書中所述不過二十四五歲,這兩版蘇荃大得足以做小寶娘,略過不提。喜歡林秀君和胡可的蘇荃,兩者皆是媚得人骨頭髮酥,不過胡可另有三分歸功於配音,林秀君則完全抖落角色魅力,是以更見功力。
5、 建寧
建寧在《鹿鼎記》中不過是七美之一,然而在整個金書中她的名氣都挺大,原因當然是金老把這個公主(雖然不是真的)寫得過於另類,皇家公主既無立儲之爭又無功名之累,整日養尊處優,是以性格乖張暴戾,終日以整人為樂,別人被整頂多逆來順受,唯有這小桂子敢仵逆她,這激發了她性格中壓抑的部分,反倒享受起這種被人打罵的感覺來。這個有虐人和被虐傾向的公主,是皇宮中皇權下犧牲品的寫照。所幸的是,她遇到了小寶。五版建寧都不錯,也各有特色,景黛音和鄭學琳的建寧突出的是刁蠻任性,劉玉翠的建寧夠賤夠潑辣,還帶三分玩鬧之心,演的實在很好。林心如的建寧有些改動,沒有了建寧身上的暴虐和被虐,一切都只是跟小寶鬧著玩,而且玩的還很文雅,劃酒令什麼的,再加上個半瘋顛的海公公一起又唱又跳,建寧簡直轉了性,前所未有的可愛,加上林心如兩個甜甜的小酒窩,一把柔柔的台灣腔,一隻粉色大蝴蝶結,簡直給建寧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接受不接受這樣的建寧公主,就看觀眾的喜好了。舒暢的建寧給了我一個驚喜,不止演出了建寧潑辣彪悍的一面,也演出了建寧楚楚動人的一面,正是這樣又辣又媚的公主才使小寶招架不住,這版建寧前所未有的精彩,只是可惜刪剪了不少戲分。
6、曾柔 曾柔是韋小寶七個老婆中最不起眼的一位,一次意外放生,使這個溫柔美麗的小姑娘對這個花差花差小寶將軍留下深刻印象,毫無懸念的成為了七美之一。很多讀者都覺得這個老婆有湊數之嫌,但曾柔曾柔,聽這個名字就很有美感,想來曾柔的美應該是讓人過目難忘的。五版中,中視84的省略了這個人物,2000版也沒有,倒是多了個小寶的初戀情人小金魚,汗一個。TVB84版吳君如飾演,她的早期角色也多是正劇,但她本身不太適合這類角色,是以沒什麼特色,也不夠出彩,相比她同一時期和梁朝偉搭檔《絕代雙驕》中的三姑娘就要比曾柔亮眼得多。
7、 阿珂
阿珂是韋小寶老婆中最美的一位,小寶始見她初就發下豪言壯語,非討來做老婆不可。阿珂在讀者群中頗不得人心,主要原因是放著對她千依百順的小寶不愛,卻偏偏愛上卑鄙小人鄭克塽,小寶救了她無數次,她卻沒有半點感激之心,簡直絕情之極。若不是麗春院一場意外,只怕還在死心塌地的跟著鄭克塽,這女子智慧智慧沒有,功夫差,脾氣倔,還真不知道小寶愛她什麼,看來男人對女人,容貌遠比內涵重要得多。五版阿珂,若論美貌,反是84版陳玉玫排頭,當年她的阿珂一出場,頓時讓人眼前一亮,當下覺得小寶的豪言壯語發的實誠。雖然至今年代久遠,但那個靚麗的身影,凡是看過的,當過目不忘。朱茵和應采兒美貌都當得起阿珂,當應采兒的古裝扮相不及時裝美,且性格大咧,在08版眾多美女中,算不得出類拔萃,朱茵古裝扮相極美,阿珂在服裝造型上雖有欠缺,但仍不失美麗。商天娥和梁小冰論容貌不及以上三位,但演技倒是不錯,不過在阿珂這個角色上,演技似乎也無多大用武之地,是以比起另三位阿珂,稍顯暗淡。
推薦閱讀:
※鹿鼎記韋小寶的七個老婆你最喜歡哪個?
※鹿鼎記陳小春版中飾演韋小寶的主演有怎樣的早年經歷?
※鹿鼎記裡面韋小寶有幾個老婆啊?
※《鹿鼎記》[韓棟版]里,韋小寶算不算是一個悲情角色?
TAG:鹿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