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記》釋義(之四)(「石學」總第6講)
《石頭記》釋義(之四)(「石學」總第6講)
2016-05-05 20:00閱讀: 《石頭記》釋義(之四)(「石學」總第6講)《石頭記》的書名,除「本名」外,還提到另外三個書名:《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然而在甲戌本上,正文中還提到《紅樓夢》書名,甚至「凡例」中還將《紅樓夢》看作「是總其全部之名」。而到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時,卻單單將《紅樓夢》書名刪去。這是什麼原因?這些書名之間有什麼關係?哪個書名在前?哪個書名在後?——這些就是本講所涉及的問題。
本次講座共有四個內容:1、甲戌本中「凡例」和正文之間存在著矛盾。2、從「凡例」中的「《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一句來看,《紅樓夢》是甲戌本(二評本)及初評本《石頭記》的前身。3、「凡例」中對三個書名的「點睛」及《石頭記》的三個創作階段。4、在《石頭記》階段又可以脂硯齋是否嵌入書名,分成兩個階段。
一、甲戌本中「凡例」和正文之間存在著矛盾 翻開甲戌本,在「凡例」中寫道:《紅樓夢》旨義。是書題名極多,一曰《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風月寶鑒》,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此三名,皆書中曾已點睛矣。如寶玉作夢,夢中有曲,名曰《紅樓夢》十二支,此則《紅樓夢》之點睛。又如賈瑞病,跛道人持一鏡來,上面即鏨「風月寶鑒」四字,此則《風月寶鑒》之點睛。又如道人親眼見石上大書一篇故事,則系石頭所記之往來,此則《石頭記》之點睛處。然此書又名曰《金陵十二釵》,審其名,則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細搜撿去,上中下女子豈止十二人哉!若雲其中自有十二個,則又未嘗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紅樓夢」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釵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甲戌本雖書名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但第一回在正文中寫出五個書名,其中有《紅樓夢》之名:……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當我們將甲戌本的「凡例」和正文相比較,我們便會發現有三個矛盾難於理解,即:第一,甲戌本的「凡例」中寫道:「《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但甲戌本的書名,並不叫做《紅樓夢》,而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在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正文中,《紅樓夢》只淡淡地寫了一句「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只不過是一個與其他三個書名(《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相併列的一個書名而已。
——請看!「凡例」中說《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為什麼到了正文便下降為與其他三個書名相併列的一個書名?同一部書怎會出現這種矛盾?第二,這部書正文中寫了五個書名,「凡例」只對三個書名——《紅樓夢》、《風月寶鑒》、《石頭記》做了「點睛」,除《情僧錄》沒有提及外,為什麼《金陵十二釵》沒有給予「點睛」?如果說作者不重視《金陵十二釵》這個書名,似也並非如此,因為「凡例」中為該書名,專門撰寫了一段。作者為何要作如此處理?第三,這部書正文中寫了五個書名,而「凡例」只寫四個書名,少寫了一個——「情僧錄」。這又是「凡例」與「正文」不一致的地方。這個矛盾又該如何理解?
下面我們就將上述三個問題作個說明。二、從「凡例」中的「《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一句來看,《紅樓夢》是甲戌本(二評本)及初評本《石頭記》的前身甲戌本的全名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在書中還寫道:「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這句話包括了兩個內容:(一)「仍用《石頭記》」何意? 「仍用《石頭記》」這句話有兩種含義:其一,「仍用」,說明以前也曾用過《石頭記》作為書名。其二,說明作者對《石頭記》書名,已作了深入思考,決定該書就用此名。果然到戚序本時,便在第一次出現《石頭記》處,添加了脂硯齋批語「本名」。(二)甲戌本為何要將「脂硯齋」之名嵌進書名中?在明末清初,在文化界中有一種風氣——為經典小說添加批語,比如金聖嘆對《水滸傳》的評批。《石頭記》作者便借用了這種風氣,也在自己的書中,以「脂硯齋」的名義添加批語。那麼,《石頭記》的批語與其他書的批語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相同點是:都是力圖以批語形式影響讀者,引導讀者正確理解該書。
不同點是:其他書的批語,是後人為前人著作所添加。因而,批書人與作書人分別是兩個不時代的人。而《石頭記》的批語,是作者本人在修訂自己著作過程中,以「脂硯齋」的名義添加的。為了使讀者重視該書的批語,還特地將「脂硯齋」的名字嵌進書名中,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那麼,「脂硯齋」是何意?「脂硯」,紅色的硯石。這種硯石產于山東青州。曹雪芹祖母的故鄉昌邑屬於青州地區。「脂硯」曾享有中國「第一硯石」的盛譽。曹雪芹有可能有這樣一塊硯石,他將此硯視為瑰寶。齋,指書齋。「脂硯齋」,意以「脂硯」命名的書齋。當「脂硯齋」作為批書人時,什麼意思呢?意即:凡在脂硯齋中進行批書的人,合用的批書筆名。也就是曹雪芹與他的第二任夫人柳蕙蘭,之後與第三任夫人許芳卿合用的批書筆名。作者特地將批書人「脂硯齋」的名字,嵌進《石頭記》書名中,目的使讀者認識到:這部書中的脂硯齋批語與正文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作者是想以這種方式引導讀者:必須重視脂硯齋批語。只有通過脂硯齋批語的引導,才有可能正確理解正文,理解作者的本意。而讀者如果領會了這一點,就有可能做到與作者心心相印,成為作者的知音。關於這部書的書名,甲戌本正文中寫道:「……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從中可以看到,作者除《石頭記》外,還寫了四個書名——《情僧錄》、《紅樓夢》、《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紅樓夢》只是一個與其他三個地位相當的書名,並無特殊之處。然而,甲戌本的「凡例」就不一樣了。「凡例」寫道:「《紅樓夢》旨義。是書題名極多,一曰《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所謂「總其全部之名」,是對為什麼這部書叫做《紅樓夢》而作的一個說明。但是「甲戌本」並不叫做《紅樓夢》,而叫做《石頭記》。——這就給讀者提出一個問題,《紅樓夢》這個書名是從何而來的呢?——只能有一種可能:《紅樓夢》是甲戌本(以及初評本)的前身。也就是說甲戌本,並不是作者完全創新的著作,而是在《紅樓夢》一書基礎上的改寫或修訂——書中所用的詞是「增刪」——而成的著作。
果然,在甲戌本之後的本子,諸如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都再沒有保留這個「凡例」。三、「凡例」中對三個書名的「點睛」及《石頭記》的三個創作階段「凡例」中對三個書名,即《風月寶鑒》、《紅樓夢》和《石頭記》作了「點睛」。其原文如下:如寶玉作夢,夢中有曲,名曰《紅樓夢》十二支,此則《紅樓夢》之點睛。又如賈瑞病,跛道人持一鏡來,上面即鏨「風月寶鑒」四字,此則《風月寶鑒》之點睛。又如道人親眼見石上大書一篇故事,則系石頭所記之往來,此則《石頭記》之點睛處。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風月寶鑒》和《紅樓夢》已有成形的書,當然「點睛」沒有問題。《石頭記》在《紅樓夢》階段尚未成書,為什麼也可以「點睛」呢?很有可能,作者原就有將《紅樓夢》之名改為《石頭記》的考慮。《紅樓夢》之名和《石頭記》之名,其含義完全不同。《紅樓夢》是指曹雪芹所要為之作傳的女子,從小戲子、丫環一躍而為皇貴妃、皇后,如同紅樓一夢。《石頭記》的含義是碑文,即作者所欲達知讀者的是:他為之所傳的女子,從社會的最底層一步越至最高層,並非簡簡單單地靠運氣,如同一場夢幻那樣,而是這位女子生來就非同常人,理應讚美,理應立碑傳世。因而為這兩個書名——《紅樓夢》和《石頭記》都作了「點睛」。那麼什麼叫做「點睛」呢?「點睛」是從一個成語——「畫龍點睛」來的。「畫龍點睛」是個典故。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武帝(梁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鷂(張僧鷂)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畫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後常用以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一二警句,點明要旨,使讀者能更為精闢、清晰地了解其內容。這裡要說明的是:所「點睛」之物,必事先已存在。即是說必先已存在著「龍」,最後才去「點睛」;或者必先有了文章或者講話,最後才須作「點睛」。具體到《石頭記》中的五個書名來說,有的有書存在,有的只是空空的一個書名而已。凡有書存在的書名,則可「點睛」,如果僅僅一個書名,便無法「點睛」。這就是在「凡例」中,只對三個書名作了「點睛」的原因,說明這三個書名,即《風月寶鑒》、《紅樓夢》和《石頭記》,已實有其書存在。那麼這三部書是怎樣一種關係呢?這三部書有先後之別:最早的是《風月寶鑒》,之後是《紅樓夢》,最後才是《石頭記》。三個書名代表了《石頭記》創作的三個階段。(一)《風月寶鑒》——創作的第一階段 甲戌本正文在提到《風月寶鑒》時,有眉批曰:
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這條脂批的意思是:曹雪芹以前有一部書,書名叫做《風月寶鑒》。現在這部《石頭記》仍可以叫做《風月寶鑒》。這是明告讀者《石頭記》是從《風月寶鑒》一書演變而來的。那麼「風月寶鑒」的特點是什麼呢?「凡例」中寫道:「賈瑞病,跛道人持一鏡來,上面即鏨「風月寶鑒」四字,此則《風月寶鑒》之點睛。」——這是在明告讀者:作者之所以將這部書稱作《風月寶鑒》,是因為它也像跛道人拿給賈瑞的那面「風月寶鑒」那樣,有正反兩面——小說是正面,隱史是背面。《風月寶鑒》的正面,寫的是鳳姐與賈瑞的故事。背面寫的是什麼呢?在第十二回有回前詩:反正從來總一心,鏡光至意兩相尋。有朝敲破蒙頭瓮(原作為繁體甕,其頭為雍),綠水青山任好春。其中「有朝敲破蒙頭瓮(原作為繁體甕,其頭為雍)」這句詩,直譯成現代漢語即:當有一天打破了「甕」的頭——暗喻殺掉了名字中有「雍」的那個人。顯然這是批書人在引導讀者思考當時曾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
《風月寶鑒》,是創作《石頭記》的第一個階段。(二)《紅樓夢》——創作的第二階段《紅樓夢》是在《風月寶鑒》基礎上,又增加了大量內容而形成的著作。《紅樓夢》是怎樣一部書呢?1、《紅樓夢》這部書的「旨義」「旨義」,意即目的、用意。《紅樓夢》這個書名的「旨義」——意即作者為什麼要用《紅樓夢》,來做這部書的書名。「凡例」中介紹道:「寶玉作夢,夢中有曲,名曰《紅樓夢》十二支,此則《紅樓夢》之點睛。」意思是:這部書的綱,或說撰寫《紅樓夢》一書的目的,是為了寫出在「紅樓」中,如夢、如幻的美好生活。「紅樓」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舊時常指富家女子的住處。比如韋莊《長安春》詩:「長安春色本無主,古來盡屬紅樓女。」第二種含義:指皇家的後宮,如李白詩《侍從宜春苑奉詔賦》:「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紫殿」指皇宮,「紫殿紅樓」指後宮。「紅樓」既有兩種含義,其如夢、如幻的生活,也是發生在兩個地方——一是在富家女子的住處,一是在皇宮的後宮。2、《紅樓夢》一書的規模 《石頭記》中有兩條脂硯齋批語,談及《紅樓夢》一書的規模。第一條是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
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一百一十回的三分之一是36.6。「至三十八回時」恰恰是「已過三分之一有餘」。第二條脂批是戚序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批: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之三十回,猶不見此之妙。……這裡的「後之三十回」是指八十回以後的「三十回」,兩者相加亦是一百一十回。從上面兩條脂批可知:《紅樓夢》是一部有一百一十回的章回小說。3、《紅樓夢》背後所隱寫的史實《紅樓夢》是在《風月寶鑒》基礎上擴展而形成的著作。《風月寶鑒》是它的書名之一,因而也像「風月寶鑒」那樣有正反兩面的特點。正面小說,讀者容易理解,如果就背面歷史來看,主要是曹雪芹為之所傳的女子——竺香玉(原名竺紅玉)一生的傳奇經歷。竺香玉在乾隆元年便出宮,帶髮修行,到乾隆十六年,特別是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五年期間,因在香山正白旗西側的廣慧庵修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原在香山正白旗任佐領,因而有住所。曹雪芹也就可以居住這裡,經常與竺香玉接觸。這期間,曹雪芹了解了大量內宮之事,均隱寫入作品之中。為了不使人覺察這是為竺香玉皇太后而寫的傳記,便將她的身份、長相、經歷等分寫到了正、副、又副十二釵的身上。書名稱作《紅樓夢》,是指竺香玉從小戲子、丫環一步而登天——成為後宮之主,皇貴妃、皇后的經歷,如同一場夢境一般不可思議。(三)《石頭記》——創作的第三階段《石頭記》是曹雪芹創作的第三階段,時間是在乾隆十六年以後。這一年竺香玉被迫自縊,曹家也隨之遭到第二次被抄沒,曹家此後便一敗塗地,一貧如洗,七零八落,正像《石頭記》中所描述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竺香玉自縊,是為了保護曹雪芹及其兒子,而且此前曾叮囑曹雪芹一定要在祖墳附近購置房產、土地,以備萬一。但是曹雪芹沒有重視此事。曹雪芹由此想起竺香玉一生的好處,及其由於自己的幼稚、莽撞,而帶來一次次地失利。曹雪芹決心將《紅樓夢》整個改寫。他邊哭邊寫,一字一淚來寫竺香玉的一生,並不時地懺悔自己。他將這一切隱寫於一部小說的背後。曹雪芹改寫、修訂、增刪、加批、謄清《石頭記》,自乾隆十六年開始直到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去世時,基本完成。可以說,曹雪芹用了一生的精力造就了這部舉世無雙的「奇書」《石頭記》。從上面我們對《風月寶鑒》、《紅樓夢》和《石頭記》的簡介可知:這是曹雪芹創作的同一部書的三個階段。但是由於《石頭記》與《紅樓夢》這兩部書的主旨完全不同,因而,我們也就會理解:為什麼在甲戌本之後,庚辰本(己卯本亦同庚辰本一樣,是四評本,但沒有第一回)、蒙府本、戚序本,一定要將《紅樓夢》書名從正文中刪除了。四、在《石頭記》階段又可以脂硯齋是否嵌入書名,分成兩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脂硯齋評批石頭記》或《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階段甲戌本是二評本,從其書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來看,還曾有一評本,題名為《脂硯齋評批石頭記》。因甲戌本還保留著《紅樓夢》的「凡例」,可知此《脂硯齋評批石頭記》或《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即《紅樓夢》之後的書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現有三個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
甲戌本為二評本,形成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其前的那個脂評本應該形成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與《紅樓夢》相比,有兩點區別:1、最多只有前八十回,刪去了後三十回。 需要說明的是:這八十回尚不成熟,還需要補充、修改,也就是「增刪」。2、在正文中增添了大量脂硯齋批語還有一點值得重視:在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正文中,尚保留著五個書名,其中包括《紅樓夢》。但到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四評本)時,則將《紅樓夢》這個書名徹底刪除。(見圖)曹雪芹創作《脂硯齋評批石頭記》的時間應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之後。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明確記錄了時間,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
(二)第二階段:《石頭記》階段《石頭記》主要包括兩個抄本:蒙府本和戚序本。《石頭記》與《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相比較有四個特點:1、正文中提到《石頭記》時,有批曰:「本名。」 2、八十回正文已相當完整。3、脂硯齋批語已趨於成熟,各回中大多已有回前批、回後批、正文之中有夾批。雖然蒙府本中尚留有側批,但已無眉批;到了戚序本,已不再有側批和眉批。4、如同庚辰本那樣,蒙府本和戚序本都刪去了《紅樓夢》之名(見下面兩圖。)這一階段始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秋,止於曹雪芹去世(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4年2月1日)。我們前面已對曹雪芹的著作先後三個書名作了介紹,了解了《石頭記》書名的形成過程。現在可以做個小結:
1、曹雪芹在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一回中寫道:這部書共有五個書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但是真正做過書名的只有其中的三個:《風月寶鑒》、《紅樓夢》、《石頭記》。三個書名實為曹雪芹創作的三個階段,從形式上亦可看出有明顯的不同:《風月寶鑒》相當於一篇長文。到《紅樓夢》時已「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全書共有一百一十回。《石頭記》則刪去了後三十回,並在前八十回中添加了大量「脂硯齋批語」。2、《石頭記》階段又先後出現兩個書名:先叫做《脂硯齋評批石頭記》或《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後叫做《石頭記》。3、從甲戌本「凡例」可知:在甲戌本之前,曹雪芹著作共有四個書名(《紅樓夢》、《風月寶鑒》、《石頭記》、《金陵十二釵》),《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列出該書的五個書名(增加了一個書名——《情僧錄》),但是從庚辰本《石頭記》開始,直至蒙府本、戚序本,《紅樓夢》之名便從第一回正文中徹底刪除。至此在《石頭記》正文中,便只列舉了四個書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但其「本名」為《石頭記》——亦是全書的名字。(本文完)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15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青苔總會爬滿石頭,而我卻等你太久
※撿拾天價石頭,一顆你就是富翁!
※石頭越挑越小,年華越挑越老
※【漢元帝,用儒家的手,搬起王家的石頭,砸了漢家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