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諧的心理生理觀[轉] - Qzone日誌

生活中的實例表明,性和諧是家庭和睦的基石。據國內性社會學的抽樣調查,因夫妻性生活不和諧而導致離婚的。約佔總離婚數的17~47%;未離異的夫妻性生活調查中,不滿意的也達45%。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的原因有知識、態度、方法、氣質、心理等方面。其實除了器質性病變外,性和諧主要是屬於心理生理方面的問題。

在性生理方面,男性由於性激素水平比較穩定,性慾無明顯的周期性變化,性興奮易被視覺興奮所喚起,所以其性行為表現為隨意性與衝動性,故常居於主動地位。女性的性興奮則與月經周期有著一定的關係,一般認為在排卵前後的雌激素高峰期,性慾最強,也易達到性高潮;喚起性興奮的最適刺激是觸覺(撫摸),性興奮的激起較為緩慢。

根據心理生理研究,性活動可以劃分為興奮期、平台期、高潮期及消退期。但男女之間存在著差異,如男方性興奮發展較女方為快;到達性高潮的時間男短(約2~6分鐘)女長(約8~10分鐘);男性的性高潮只有通過性交特別是射精才能達到,而女性的性高潮不一定要性交。男性在性高潮(即射精)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應期(對性刺激不能作出反應),而女性不應期較短,易於再喚起高潮。由於男女性反應的不同步,因此應在了解性功能性別差異的生理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心理學調整,使雙方的性反應達到同步化。

隨著年齡的老化,生殖系統的功能也趨於衰退,這方面也有著性別差異,也可能構成性和諧的障礙。男性生精能力約在50歲以後漸趨減退,60歲以後明顯下降,但也有90歲仍保持生育能力的。雄激素在青春期達高峰後,隨著增齡而略趨緩慢,故男性性慾雖隨增齡而減退,但速度較緩慢。據調查,61~71歲組中,75%每月可有1次以下的性生活,只有6%主訴無性興趣。女性到絕經期,卵巢功能完全停止,雌激素也急劇下降,表現在性慾減退速度加快,在61~71歲組中,有61~73%無性生活,主訴無性興趣者高達33%。在性反應變化方面,隨著年齡增長,男性陰莖勃起的潛伏期延長,硬度降低,勃起更依賴於直接刺激,重複勃起的難度增加,射精能力減退,性高潮的強度降低,不應期可長達數小時至1天以上。女性則表現為陰道粘膜萎縮,彈性降低,長度變短,直徑變窄,潤滑功能減弱,擴張能力減退,常有性交疼痛,陰道外1/3的收縮能力減弱,內2/3的擴張能力減退,性高潮時有子宮收縮痛,疼痛程度可以忍耐。這些都可以構成性需求隨年齡而降低的原因。但是近年來的老年學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衰老速度遠低於生理衰老,因此認為,老年人的性生活中,心理滿足較生理滿足更為重要。

根據上述的性功能的性別與年齡差異,保持性和諧的原則,在老年以前要著重縮小生理反應的不同步性,通過心理、生理方面的調整以取得夫婦間的協同。為此,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兩性性行為是男女雙方共同完成的一種心理生理過程,應以感情融洽為基礎,在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中完成。這是一種漸進的過程,據性學專家的調查,多數人的愛撫時間只有5~15分鐘,而在10萬名婦女中,有50%希望事先愛撫持續半小時,還有15%的人希望持續1小時。一般說興奮期愈長,性和諧的可能愈大。

2.兩性性反應,男性佔主動,因此和諧的主要矛盾在男方,如果要同時到達高潮,則需要男方的等待與調整,但也有性學家認為,不能以此作為性和諧的唯一目標,性和諧的目標應該是雙方的性滿足。

3.性高潮到達後,男性可迅速消退而進入不應期;而女性不應期短。男性的性高潮與射精感伴生,可以說是生理性為主,而女性高潮的類型因人而異,有人平穩到達,緩緩消退,也有人緩慢上升,在頂點維持1分鐘左右再行消退,但女性的性高潮受情緒及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屬於心理性的。在這方面,為達到性和諧,有人提出"事後行為"的概念,即在高潮過後雙方共同度過消退期。

進入老年後,由於生物學上的衰老和心理上的成熟度增加,性生活的和諧應著重於從生理滿足過渡到心理上的滿足。關於老年夫婦的性和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性器官的衰退有個體差異也有性別差異,因此男女雙方的性功能減退是不同步的。在絕經期初,生理機能的衰退可以通過較長的事先愛撫來彌補,這樣只要體力許可仍能進行正常性交。有意義的是,調查表明,有正常性活動的男女雙方,結構與功能的衰退均減慢。在一項4246名50~80歲男女老人的調查表明,多數老年人可保持性生活到70歲以上,3/4的50~70歲老人每周至少有1次性交。

2.老年人隨著體力的減退,性活動的方式及時間可以有所變化,例如性交的時間調整到清晨醒後,或用其他愛撫形式代替性交。著名性生理學家瑪斯特斯不久前指出,單調的方式是使許多夫妻喪失性興趣的重要原因。

3.性學研究表明,老年人性活動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公開或暗示,不贊成老年人的性活動。其實,適合於老年人的和諧的性生活可以使老年夫婦生活得更美好,身體更健康。

 

推薦閱讀:

人的命運到底是掌握在自己手裡,還是由天註定的?
十五歲。抑鬱症三年,有輕生傾向,自虐行為。噁心親人,厭世。請給我一點幫助。我能做些什麼改變一點現狀?
你為何在網上使用實名?又為何不?
《浮生取義:對華北某縣自殺現象的文化解讀》讀後感
來者諮詢:名校名企、績效出眾、明日精英,卻深陷職場焦慮,怎麼辦?(二)

TAG:心理 | 和諧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