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朱光亞50年《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重讀朱光亞50年《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摘要:1950年的朱光亞,是個年僅26歲的青年科學家,共和國的召喚,讓他激情難抑,他拒絕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物質生活待遇,拒絕了美國經濟合作總署(ECA)的救濟金,毅然告別女友取道香港回國。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還猶豫什麼?彷徨什麼?我們該馬上回去了。」

  這段話,摘自著名科學家朱光亞55年前的一封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公開信。這封信,發表在紐約《留美學生通訊》第三卷第八期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讀著這樣一封激情澎湃的信,我們似乎依然能聽到一個年輕科學家怦怦跳動的心音,感受到他火一樣的愛國激情,感受到新中國的誕生當時在海外莘莘學子中間產生的巨大反響,感受到朱光亞及其他青年科學家們「漫卷詩書喜欲狂」的自豪和喜悅。1950年的朱光亞,是個年僅26歲的青年科學家,共和國的召喚,讓他激情難抑,他拒絕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物質生活待遇,拒絕了美國經濟合作總署(ECA)的救濟金,毅然告別女友取道香港回國。回國前夕,他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發出了這封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公開信。

  正是在朱光亞這樣一批愛國知識分子的精神感召下,數以千計的海外學子包括許多才華橫溢的科學家,紛紛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懷抱,為祖國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熱愛祖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美德。我們這樣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古老民族,雖屢經戰火,卻生生不息、繁衍不衰,關鍵在於我們有著從古至今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愛國,便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它與無數苦難相伴相生,成為我們自立於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礎。正是有無數愛國志士前仆後繼的不懈追求,才有我們值得驕傲的光榮歷史,才有我們人民共和國的輝煌,才有我們作為揚眉吐氣的中國人令世人尊重的今天。從古至今,愛國主義的薪火代代相傳,成為我們抵禦外侮、自立圖強的巨大精神動力。愛國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實踐。半個多世紀前,以朱光亞為代表的一批愛國知識分子掀起的歸國潮,向世界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新生的共和國所產生的巨大感召力。這期間,發生過許多歸國學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與朱光亞先後回國的錢學森,在他提出歸國要求後,立即遭到美國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但錢學森不改初衷,在失去自由五年之後,毅然踏上歸途;老物理學家趙忠堯,冒著生命危險把國外購買的靜電加速器部件等珍貴器材帶回國,使我國得以在1955年就裝備了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及夫人何澤慧,歸國前還帶回了約里奧·居里贈送的寶貴的放射性元素,為祖國核工業的創建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兩彈」研製作出重大貢獻的鄧稼先,1950年歸國後的第一件事是到天安門廣場瞻仰五星紅旗。他一生為中國核武器研究作出重大貢獻,在1986年辭世前12天,專門又一次到天安門向五星紅旗行注目禮;從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後回國的物理學家程開甲,在西北核試驗基地隱姓埋名一干就是20年,當有人說他不回國成就會更大時,他說:我不回國或許成就更大,但決不會有現在這樣幸福,因為我現在做的一切都和我的祖國聯繫在一起……這就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幸福哲學,這就是一代先賢的國家觀。50多年前,他們衝破阻力、克服困難,回來報效祖國的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篇章。沒有他們的奉獻和犧牲,我國的許多重大科技項目可能要推遲若干年才能完成。正是有了他們的奮鬥和犧牲,我們才有了「兩彈一星」這樣在我們中華民族史冊上光彩奪目的一頁,才有了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座又一座令世人為之驚嘆的豐碑。

  魯迅先生有段名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魯迅全集第六卷《中國人失掉自信心了嗎?》)回望歷史,一代又一代被譽為「中國脊樑」的先賢聖哲,上下求索,奮發進取,甚至以生命為代價,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方面創造了無數奇蹟,他們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驕傲。我想,朱光亞等老科學家們,他們是無愧於中國「脊樑」的。他們的求索精神,他們的愛國情懷,與他們畢生創造的自然科學成果一樣,必將成為傳於後世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永遠值得後人學習。(陳先義)


推薦閱讀:

黃金模板Crash SAT小說歸納題
中國留學生為何被一床被子難倒?
親測留學出入境體檢(北京)
▲拾伍▼「藝術癮」回歸篇:解密插畫留學的終(jin)極(jie)問題
卡內基梅隆CMU零基礎選計算機課程?

TAG:留美 | 一封公開信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