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法精選集

仁德上人

佛法精選集——《金剛經》精華錄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法精選集——《圓覺經》摘錄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為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皆因淫慾而正性命。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欲脫生死,先斷貪慾,及除愛渴。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凈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

 

 

佛法精選集之精選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精華錄(2012-05-31 17:07:37)轉載▼標籤: 智慧之光上仁下德恩師佛法精選集極樂大家園雜談 分類: 佛法精選錄--仁德上人親自摘選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儘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常能低下心,行與真正,離迷聞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

▲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

無量壽經摘錄

 

▲積植德行,不起貪嗔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言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

▲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絕欲去憂,慈心精進。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思惟熟計,欲得度脫。

▲諸佛密藏,究竟明了。調伏諸根,身心柔軟。深入正慧,無復余習。

▲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證無所得。以方便智,增長了知。從本以來,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分享: 2

喜歡

0

贈金筆

傳心法要精華錄   黃檗希運禪師著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親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綜跡對待。當體便是。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

▲此心即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縱使三祗精進修行。歷諸地位。及一念證時,只證元來自佛。

▲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亦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莫舍見聞覺知取法。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唯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佛。無一法可得。無一行可修。此是無上道。此是真如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清凈法身。

▲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法身猶若虛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設使恆沙劫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

▲三十二相屬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八十種好屬色。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所以內見外見俱錯。佛道魔道俱惡。

▲不著佛求。故無佛。不著法求。故無法。不著眾求。故無僧。

▲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實無一法可得。

▲慈者不見有佛可成。悲者不見有眾生可度。其所說法。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

▲著相而作者。皆屬魔業。乃至作凈土佛事。並皆成業。乃名佛障。障如心故。被因果管束。

▲性即是見。見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見性。聞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聞性。

▲若見性人。何處不是我之本性。所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總是我之性凈明體。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見一切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

恆河大手印精華錄

 

▲除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還有什麼!這就是明心見性的「性」啊!這就是根本智。

▲在沒有妄念的時候,要認取真心,要認取我們真正的佛性。佛性是智性——智慧之性,因這一切功夫,一切神通,一切妙用都是由它生起的,故稱「智性」。

▲妄心一斷時,這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是什麼?這正是真心,正是「大圓鏡智」。要在妄念斷處,認識真心,體驗真心。若不能一把擒來,就是「當面錯過」,那就不能見性了。所謂「見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於妄心息處,當下就「抓住真心」。不是用手去抓個什麼東西。

▲一念斷處,這了了分明的,就是我們的靈知之心,這就是真心、就是真如佛性。念佛,就是念這個佛。佛者,覺也。念佛,就是念念在覺就是念佛的真諦。不明白這個真諦,迷迷糊糊地念佛,那等於沒有念佛。

▲在妄念停下來的時候,清清靜靜,了了分明的就是真如自性,除了這個之外,別的都不是。不要在那裡懷疑:「這個不是吧?假如這個是,我怎麼不發神通呢?」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壞了,你就著魔了

▲這個不起分別的了了靈知,就是我們的本性。

▲識得這個了了分明,一念不起的靈知原來就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成佛的根源,也是成就一切事物、世界的根本。

▲你本來具足真如佛性,只要迴光返照,一切不著,念起即覺,不跟念走,就是正修正行。

▲開悟後,才深切知道一切相都不可得,都是空華水月,無可取著,只有本性是真,儘管應機隨緣而心不動。

▲佛性不在別處,就在我們面門上放光。怎麼放光啊?看見東西的是誰?聽見聲音的是誰?鼻了聞見香臭的是誰?舌頭說話的是誰?知道酸甜苦辣的是誰?接觸外境的是誰?走路的是誰?做工作的是誰呀?這都是我們自性放光的妙用,要認識它啊!假如我們當下悟道,就是頓悟,我們的心本來就是如此清靜,本來一點煩惱也沒有,本來具足如來智慧。這個心就是佛啊!不要到外面求佛了。明白了這個道理,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了了常知,就是明明白白。這個知是沒有間斷的,叫常知。不是現在知,等一會又不知了,那是沒有用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它沒有來哪有去呢?有來就有去,有去就有來,都是相對的,相對的都是假的。它是絕對真心,所以沒有來去,沒有出入。

▲要把心洗空凈了才好,一切不要,一切不著,無為而修,才與本真相應;一有所求就背道而馳,不能悟道了。

▲保任於「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即是定、慧雙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慧中沒有定是狂慧,定中沒有慧是死定。

▲無論是凈土宗、密宗、禪宗、法相宗、天台宗、華嚴宗等等,都離不開這個妙明真心。「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此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妙明真心。

▲越是煩惱大,越是道行高。你經得起煩惱的磨練,心空了,力量就大,就能在煩惱的烈火中鍛煉成長,這就是「火中生蓮終不壞」,這是了不得的功夫。

分享:

喜歡

0

贈金筆

頓悟法語

 

▲佛性超絕聖凡,因果,善惡,不假造作,無修無證,迷時不失,悟時不得。佛與眾生僅在現前一念之別。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得悟,與凡夫頓悟之空性沒有差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不垢不凈,何期自性不來不去,何期自性本無任何束縛。

▲不發凡夫心,不發二乘菩薩心,不發佛心,不發一切心,是名真發心。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迷人修法不修心,悟人修心不修法。覺者念心不念佛,凡夫念佛不念心。智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當下若知心是佛,何須是佛再求佛。佛本是心,心是佛。離心求佛即著魔。心外無佛佛無心,無住生心即真佛。認知無佛又無心,方是真如法身佛。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坐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絲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真心直說

 

▲做功夫時要做到,平常絕念,提防念起。一念才生,便與覺破。妄念被覺知空性破後,妄念不生。此之名為覺智,覺知也不可得,本空不須再用。妄念與覺知空性俱忘,名之為無心。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一切眾生,都具有靈知覺性,與佛無二無別。若能悟到這空性的靈知即是法身佛,本自無生,何有依託,這靈明不昧,了了的常知,無生無滅,無任何形相,取也取不得,舍也捨不得。即無所從來,也無所去。但以空寂為體,千萬莫認肉身為自己身。要認知,靈知為真心,虛空為身。一切境界,看準妄念的起處本空本無一物,空性靈知一覺,一覺即空,一空即了,了即無事,無事即無心,無心即無我,無我即無善惡、是非、凡聖、長短的分別心。到臨命終時,自然業不能束縛,雖有中陰,所向自由。天上人間隨意寄託。不會著一切的幻相。

 佛法精選集——《佛說四十二章經》摘錄

 

 

●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佛言:學道之人,不為情慾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分享:


推薦閱讀:

《阿彌陀佛么么噠》看完嘍
修佛的次第順序具體是怎樣的?
量子佛學概論
凈慧長老:在家學佛方便談
打坐(坐禪)一定要結手印嗎?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