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01-420)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02-420)
發佈於 9- 20 - 2009第肆佰零壹尊:伏龍施尊者 伏龍施尊者,名迦毗摩羅,古印度華氏國人,被禪宗尊為西天十三祖。 尊者初學外道,為馬鳴大師收服,皈依佛教,曾為龍樹菩薩授具足戒,並傳法龍樹,據傳,率弟子到他在迦毗摩羅城北一石窟中修鍊時,為一在窟內盤據己有千年的巨蟒所緾繞。尊者為其講授《三歸依經》,蟒蛇受感化,變成一老叟歸服尊者,洞窟北方十里有株萬年大樹,樹蔭下居棲著五百條大龍,大樹王名叫「龍樹「,龍樹常為眾龍講經說法,他來訪龍樹,當龍樹確認他是一位德高望重、佛學淵博的長者後,便率五百大龍歸附於他。他為龍樹及眾龍受具足戒,使用神通圖例們解脫畜道,升入人道,然後將法藏傳授給龍樹,法畢化火焚身而滅度,龍樹收舍利建塔供奉,龍樹成為西天十四祖。
第肆佰零貳尊:幻化空尊者 幻化空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幻,即化,指幻人之化作,《演秘鈔》卷四云:幻者,化也,無而忽有之謂也。「 佛教認為,眾生所以不能解脫,皆因不能悟「空」之理,視假有為真有。尊者等諸菩薩借幻化之虛假無實以點化眾生,使眾生不再執著於無實無幻之自身及俗世之事物。《圓覺經》曰:「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
第肆佰零叄尊:金剛明尊者 金剛明尊者,為未來世之依佛,原為婆羅門梵志第七十一子。 據《悲華經》卷五載,婆羅門梵志有七十九個兒子,全部皈依佛教,出家為僧,成為佛陀的聲聞弟子,此七十九弟子苦學勤修,且功德具足,都將獲得佛的果位,佛祖為授記當於未來世成佛。在未來世,經過無數恆河沙數劫之後,有一劫名「優缽羅花」劫。其中有一「願受世界」,婆羅門梵志的兒子們將在此世界逐一成佛,其中第七十一劫子成佛,佛號金剛光明,稱金剛明佛。在他所住的願愛世界將有無數弟子,將信奉三寶,眾生清凈心胸無穢,內外和順,無有病痛與煩惱,願愛世界的四周不間斷地飄落下優缽羅花的花瓣,花香微妙,充斥四野,眾生聞到此花的香氣,通身清凈,心胸無穢,內外舒適和順,所有的病痛都會痊癒,一切眾生都不受恐怖與煩惱的困擾。
第肆佰零肆尊:蓮花凈尊者 蓮花凈尊者,即蓮花凈菩薩。 據《大寶積經》卷一一七載,尊者曾參加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的法會,他在無數劫中修習道業,拋棄世財,離棄外道,成就諸行。據《超日月三昧經》卷下載,他曾向佛陀請教:「何為菩薩得至郊行?」佛陀告訴他說:「不為愛欲所點污,斯則清凈;心常光潔不協恚毒,斯則清凈;於三界塵無所染礙,斯陀含則清凈,不繞滅度不忍生死,其則清凈;不計終始了出入無為,斯則清凈;常行大慈不舍大哀,斯則清凈,無大道想,無小道求,斯則清凈。」尊者歡喜受持佛陀教誨,他面相莊嚴,辯才無礙,常為眾生講法,功勛卓著,聲徹十方。尊者堅信佛法,摒棄一切塵念,毫不動搖,始終襟懷坦白,一塵不染,聖德無量,心如虛空般明凈,善於發現一切眾生之疾病,應病與葯,皆令痊癒。
第肆佰零伍尊:拘那意尊者 拘那意尊者,名拘那羅,以其敬佛之意倍於常人,故稱拘那意。 尊者為阿育王之子,他不僅自己篤信佛教,還影響其父亦禮敬佛祖,布施僧眾。阿育王初不奉佛,且廣建牢獄,殺民無數,後皈依佛教舍黃金十萬兩布施眾生,以香湯千翁灌溉菩提樹(佛祖曾在此樹下悟得證道)。尊者則向眾人舉起二指,意思是自己將用二倍於父王的財物供養眾僧。阿育王見狀,將黃金增加到三十萬兩,香湯增加到一千翁。尊者又舉起四個手指。阿育王聞群贊尊者之德,大喜,宣布將所有財物布施眾僧,並與夫人、王子、大臣等全部皈依佛門,後獲羅漢果位。
第肆佰零陸尊:賢首尊者 賢首尊者,即唐代僧人賢首,華嚴宗實際創始人,為華嚴宗三祖,本為康居國人,本名法藏,其父僑居唐都長安,以唐為姓。 尊者十六歲時,到四明山阿育王塔燒煉一指以表虔敬,並發誓研習華嚴經義,十七歲入太白山求法,先後於太原寺,雲華寺講《華嚴經》,曾參加玄奘譯場,後因見解不同而退出。武則天時期。曾入宮為武后講解《華嚴經》,時為譯場主持人,與人合譯出《華嚴經》等。武則天賜以「賢首」之名,因而時人又稱他為「賢首國師」。尊者以《華嚴經》為理論根據而立華嚴宗,被尊為華嚴宗第三祖。華嚴宗亦因他而被稱為「賢首宗」。尊者歷任五帝(武則天、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門師,聲望顯赫。
第肆佰零柒尊:利亘羅尊者 利亘羅尊者,生於滅佛時代。 當時,外道魔王轉生人間為王,滅毀佛典,拆毀寺院,夷平化塔,強令僧尼還俗。尊者堅信佛法不會因此而滅,終會戰勝邪惡,重放光明,曾將佛經,佛像妥善封存於寶山洞穴,或掘地埋藏,從而保護了大批佛教文物典籍,後來護法勝王轉生世間,戰勝了外道魔教王,遂重新取出所藏經書。流傳十方,此時尊者己寂。
第肆佰零捌尊:調定藏尊者 調定藏尊者,即調定藏菩薩,為十方諸菩薩之一。 據載,佛陀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各種苦惱,遂捨棄人世生活出家修道,在摩揭陀國尼連禪河附近樹林中苦行六年,毫無所得。便放棄苦行,到菩提樹下靜坐,得無上正等正覺。佛祖成道後,尊者曾離開所居佛國世界,來到佛祖前聆聽法教。尊者久習佛行,己獲菩薩果位,一切功德悉皆成就。
第肆佰零玖尊:無垢稱尊者 無垢稱尊者,梵名維摩詰,又名「毗摩羅潔」,舊譯凈名,新譯無垢,意為以潔凈、無染污而著稱的人,為佛在世時毗耶離城的居士。 據《維摩詰經》載,尊者為佛經中著名的居士,原為古印度毗舍離的富翁,因精通大乘義理,所以能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辯才無礙,委身於俗,輔助佛祖教化。曾對文殊尊者利及舍利弗等講述大乘奧理,有《維摩詰經》傳於世。其子寶積,亦得道。佛教著名典故「文殊問疾」的主人翁。據說有一次維摩詰居士「示現」病相,佛陀派文殊師利菩薩帶領舍利弗等弟子前去問候。尊者與文殊菩薩反覆討論大乘佛教奧義,尊者深邃思想和口若懸河的辯才,令文殊菩薩十方讚歎使舍利弗等眾弟子備加崇敬。 在中國,維摩詰在士大夫中間有很大影響,在佛教的繪畫、雕塑、文學等作品中,也是一個熱門的題材。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北宋李分麟所作《維摩演教圖》,是有關維摩題材藝術作品中的名作。
第肆佰壹拾尊:天音聲尊者 天音聲尊者,即天音聲菩薩。 據《諸法無行經》載,尊者曾參加佛陀在王舍城耆崛山中舉行的法會。在佛祖的啟示下,對佛法的理解日益深刻,神通愈加廣大。為了紹隆佛教,他還為眾生闡釋佛法大義,其音聲清越久遠,猶如來自天上。
第肆佰壹拾壹尊:大威光尊者 大威光尊者,即大威光菩薩 往昔,有國王名喜見善慧,有五百兒子,長子名大威光,往世修有無量功德。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一載,一日,被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諸佛子眉間所放「發起一切善根音」光所照。據傳,為此光照者,即可開悟,永離一切苦難與恐怖,而獲得佛的智慧。尊者即時證得十種法門,獲菩薩果位,後升往須彌山寂靜寶宮,充任離垢福德幢大天王,時時聆聽佛祖講解佛法。
第肆佰壹拾貳尊:自在主尊者 自在主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據《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五十七云:「自在主,寄饒益行,初依教趣求,國曰名聞者,能持凈戒,生死愛河不飄溺故,又無量福河常流住故。童子自在主者,三業無非,六根離過,故得自在,則戒為主矣,戒凈無染故云童子。」 尊者遵循佛祖教誨堅持凈戒,因而心離煩惱進退無滯,通在無礙,得大自在。
第肆佰壹拾叄尊:明世界尊者 明世界尊者,即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陳,祖籍河南偃師。 尊者精通經論,嫻熟儒道百家典籍。遊歷蜀、隴、荊、趙,訪問名僧,恭聞妙說。曾遍游五大天竺學習取經,受到戒日王崇敬,帶回佛經六百五十部。回國後,又受到唐太宗的敬重,賜號「三藏法尊者。」
第肆佰壹拾肆尊:最上尊尊者 最上尊尊者,即最上菩薩。 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載:佛陀在摩揭陀國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果時,尊者從自己所在的佛國趕來禮拜致敬。尊者己具如佛陀般之神通,雖入世間,心常寂靜,具一切智、大悲心,降伏魔、安眾生。
第肆佰壹拾伍尊:金剛尊尊者 金剛尊尊者,即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一起,為佛陀的脅侍菩薩,駕白象居右,主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象徵真理。今四川峨嵋山即其道場。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 據《妙法蓮華經·普賢勸發品》載,當佛入滅後,若有誦讀《法華經》,尊者「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而《華嚴經》則說,有善財童子發大心,一心求菩薩道,後來在文殊菩薩的啟發下,南行參訪名大善知識,最後來到普賢菩薩處,普賢為他講述「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懺悔業障」、「常隨佛學」,等十大行願,因此普賢又被稱為「十大願主」(或十大願王)。隨著《法華經》和《華嚴經》的流行,對普賢菩薩的信奉在中國也非常興盛。 在佛教寺院中,普賢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於一六牙白象上,據說尊者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又有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晉代慧持和尚由廬山入蜀,修建普賢寺,是為峨嵋山供奉普賢菩薩之始。
第肆佰壹拾陸尊:蠲慢意尊者 蠲慢意尊者,即蠲慢意菩薩。 據《寶女所問經》載,佛陀游於如來寶凈高座,升菩薩宮講說無量頌時,尊者不禮敬佛。後捐棄慢意,堅信佛法修行,獲得很大法力,可在須臾之間遊行遍無數佛國,供養事奉十方諸佛,尊者探求佛法奧意,具有絕大智慧,因材施教,精勤不息地救度眾生。
第肆佰壹拾柒尊:眾無比尊者 眾無比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眾無比,佛陀對阿難的稱呼。佛又與文殊言:「阿難事我二十餘年,具足八種不思議,因之在佛弟子中被稱為『多聞第一』,此謂之眾比皇。 尊者如阿難一樣,具無上法力,因偶聽高僧講法而歸依三寶(歸依有佛、以佛為師,歸依法、以法為樂,歸依僧、以僧為友)。初持五戒(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進而修行具足戒(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舍墜、九十單提、四提經、一百眾學、七滅等)。又由持戒入修禪定,在修禪中悟出無量智慧,斷除一切困惑,終獲羅漢果位。
第肆佰壹拾捌尊:超絕倫尊者 超絕倫尊者,即超倫菩薩 尊者己歷無數劫,在無數諸佛之所勤修梵行,獲得廣大無邊之神通,深廣難測之智慧。他悲憫眾生而常住世間,令其平安;他心恆寂靜,住於菩薩無住解脫。據《大言廣佛華嚴經》等載,當佛陀在摩揭陀國菩提道聲始正覺時,他自遠方的佛國世界趕來,以示對佛陀的祝賀和禮敬。
第肆佰壹拾玖尊:月菩提尊者 月菩提尊者,即月覺菩薩。《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八十載:當佛陀成道時,大地震動,世間眾生驚恐不安,此時,他及世間各處菩薩,由地中湧出,安慰眾生。心懷慈悲,為世間眾生說法。心懷慈悲眾生說法。尊者具備普賢的德行,智慧大如虛空,光如日月照遍大地。在其勸導下,眾生漸離妄想,斷除苦難,走向極樂凈土。
第肆佰貳拾尊:持世界尊者 持世界尊者,即持世界菩薩。 尊者在無數劫中自行不懈,於佛法無有疑滯。他不以自身解脫為滿足,發誓永住世間,救度眾生。為眾生演說諸法,使眾生對諸法性悉皆了知。他神通廣大,得巧方便無盡智慧總是隨著眾生的心愿所至而加以教誨,使眾生不知不覺而離諸受染,恢復自性清凈之心。
標籤:500P, 五百金身羅漢, 帶注釋
推薦閱讀: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譯文及注釋
※12《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注釋淺譯(12)
※《古文觀止》原文注釋.翻譯全集(上)
TAG: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