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開示: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前途?

只有大徹大悟的人能做到隨緣

師:世界上有兩種人沒有秘密,一種是單純的小孩子,一種是真正成熟的人。小孩子的秘密不到兩分鐘就說給別人聽了,而真正成熟的人,看開了,看透了,也放下了,自然也就沒有秘密了。處於中間的人既不單純也不成熟,所以心中一定有秘密,有秘密就會活得很累。你們是屬於哪一個層次呀?

答:隨緣!

師:只有大徹大悟、解脫無我的人才可能隨緣,一個凡夫俗子有「我執」,怎麼可能隨緣呢?他所謂的隨緣只是隨著「我執」走。而一個開悟的人、成就的人已經入了道,就像火車已經進入軌道一樣,自然就不會脫軌了。如果火車不在軌道上運行,那還不開到溝里去呀?

佛是怎樣度眾生的

師:你們說我應該把東華寺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寺院?

答:「全國一流的寺院!」「弘法利生的道場!」「現代化的寺院!」…… (眾人各抒己見)

師:如果東華寺的定位是一個眾生不需要、社會不需要、國家不需要的道場,我建它有什麼意義呢?誰是眾生?你們就是眾生!誰是社會?你們就是社會!誰是國家?你們就代表了國家啊!只有眾生需要,眾生受益,眾生歡喜,和尚建寺安僧,弘法利生才會有福報,才會有功德,說得俗氣一點,東華寺才會有市場,才會有生命力。只要是你們追求、你們嚮往的,就是我追求、我嚮往的,這就是東華寺未來的定位!你們說我這個定位對不對?(眾鼓掌:對!)

師:佛是怎麼度眾生的呢?

答:眾生歡喜,諸佛歡喜……

師:對了,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眾生反對的,眾生不需要的,佛是不會去做的,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眾生為本,也就是以人為本,在座的每個人的追求,是不是也應該以眾生為本、以人為本啊?(大眾:是!)反過來講,如果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自己喜歡的,是隨著你自己的嗜好、性子去做,你能成功嗎?你會有功德嗎?

但是現在社會上很流行一句話——做你喜歡做的事吧。雖然你做的是你喜歡的,但是眾生不喜歡,社會不需要,你做得成嗎?就算做成了,你會快樂嗎?你會有幸福感、成就感、被尊重感嗎?所以你們應該選擇做什麼,我今天已經回答你們了。

師:什麼叫發心呢?

答:不是自己需要,而是別人需要的就去做。

師:說得非常對,這就叫發心!不是我需要,而是眾生需要,國家、民族需要,不是以自我為出發點去想去做,而是從國家民族的角度去想去做,這就叫發心。只有如此,你才可能受人尊重、受人愛戴,才可能永遠不死!但是對於凡夫而言,發心容易,長期做下去卻千難萬難。因為凡夫的心是受情緒支配的,反覆無常,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凡夫很難把心提到一個高度,永遠不再掉下去。而聖人發心,是把心放到一個高度之後就不再動搖,永遠在這個層面上行願,不會再往下掉。

把心放在三界外,做被人需要的事

師:我們如何才能超越因果、超越輪迴呢?

眾:把心放在三界之外。

師:對了!就是不要把心放在三界之內,而是要把這顆心提起來放到三界之外,這樣你就超越了因果的世界,做什麼都不受因果的束縛了。就如同一個人在大海里作業,無論他是坐船還是坐航空母艦,一不留神,水還是會飛濺到他身上。如果他離開大海跳上了岸,無論他怎麼蹦怎麼跳,都不會被海水濺到,因為他已經跑到因果之外的世界做遊戲了。

一個人脫離不了低級趣味,是因為他的心總是放在三界之內,卷進財色名利的漩渦里。為什麼有的修行人不能進步呢?儘管他出了家,發了願,生起了菩提心,在他發心的那一刻,他的心的確是真的,是放到了三界之外,但是睡一覺醒來,第二天他的心又掉下去了。所以,聖人和凡夫的區別就在於聖人的心是永遠不退轉的,而凡夫的心是受情緒支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受外界的影響,道心不堅定,心中有執著、有牽掛……

師:嗯,這些都是答案,找不出答案,你就無法進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大家要想啊!過去發的願,現在還沒有改變過的人,有沒有啊?

看來你們都是不退菩薩啊,恭喜你們哪!(眾鼓掌)在一二十年前發願的那一刻,你已經把心放在三界外了,如果你的心不退轉,一直在三界外的層次努力,往生之後心還在三界之外,你會輪迴嗎?(眾:不會!)你活著的時候能把心放在三界之外的層次,往生之後你的心也還是在那個層次。打一個比喻,凡夫住的是三維空間,聖人住的是五維六維空間,如果你也住到五維六維空間,你不是也開悟了,解脫了,沒有煩惱了?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把心放在三界之外不再往下掉呢?有一部分人發了願,把心放到三界之外,可是過了一年半載又掉下來了。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永遠無法開智慧,永遠無法解脫,永遠是一個毫無魅力的俗人。

一個人之所以有魅力,人見人愛,是因為他有一顆超越三界之外的心。我們往往搞不清他的魅力來自哪裡。因為他長得好?他不是長得最好的。因為他的文化素質高?他的文化素質也不高。那他為什麼有魅力呢?因為他的心沒有放在三界之內,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是他靈魂的魅力,而不是他這個色身的魅力。如果說魅力是從心散發出來的,那也是從三界之外的心散發出來的。我們只有一顆心,你把它放在俗世間,你就是一個俗人;你把它放在聖賢的等級,你就是聖賢。「聖人本是凡夫做,無奈凡夫心不堅」,你的心放在哪裡,它就在哪裡開花結果,就與哪個層次的眾生相應。

師:你們說和尚的職責是什麼?

答:弘法利生,普度眾生。

師:我們拿什麼弘法利生、普度眾生呢?

答:就是一顆三界之外的心,只有這樣的心才能普度眾生。

師:CN大師開悟了呀!(師笑)他經常和我心心相印,回答問題的頻率和準確度都是最高的。所以,開悟和一個人的知識、文化、學歷、能力都沒有關係。一個人能否干出一番事業,跟他的知識、文化、學歷、能力也沒有絕對的關係。你有能力或許可以坐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但是如果你只有能力沒有品德,你也很難坐久,很難有一個好結局。因為當你坐在那個位置上,所有的箭都會射向你這個靶子。事實上,世間人做事業,乃至我們修行,只有一二三步是靠知識、文化、能力,金錢、關係等等,當你走完這三步,到四五六步的時候,這些就沒有用了。那什麼有用呢?

眾:德行、三界以外的心。

師:德,我也知道是德呀,但是德太抽象、太籠統了,說得真實一點,具體一點,從哪裡看一個人的德呢?

答:做人做事,為人處事。

師:CN大師又答對了!德其實不是抽象的,它是看得見、摸得著,也能給予人的,它包括你的品質、品行、素質、愛心等等,這些都不是抽象的,它們都有一個載體。你們說這個載體是什麼?

眾:言行舉止、為人處事?

師:對,就是「為人處事」這個載體載著你的德行、你的愛心、你的慈悲、你的責任心。就像我們用來引水的水管一樣,有不鏽鋼管、鐵管、鋁合金管、塑料管等等,用不同材質的水管引水,水的味道是不同的。發心也是如此,你把心放在三界之內和放在三界之外,你的為人處事是不一樣的,甚至放在四界、五界、六界、七界、八界以外,你的為人處事也不一樣。因為你把心放在不同的層次,你為人處事顯現出來的品質、格局是不同的。你的心性升得越高,你修行的層次也越高,你的為人處事也越不同。你的為人處事就是你內心的顯現,你的能力、素質、德行、修為全都涵括其中了!

所以你有沒有超越三界,有沒有在三界以外行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像我們東華寺的定位,明眼人來到東華寺一看就知道。我心中的秘密已經全部展現出來了,就看你有沒有慧眼,能不能識破。我們所做的一切,能讀懂的只有知音,只有靈魂和你是同一個層次的人才讀得懂。他的靈魂高於你的層次,你不需要介紹,他已經懂了;他的靈魂低於你的層次,你怎麼介紹他也聽不懂。所以不要渴望能處處遇到知音,這一生你能遇到一兩個知音就已經很難得了!

東華禪寺的藍圖與不足

師:在2000年為東華寺做規劃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剛才大家說的:作為一個講經說法的道場、弘揚正法的道場、實修的道場……這些都對,我的確是這麼想的,這十五年也都是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如果我的定位、我的追求,社會不需要,眾生不喜歡,那我做這一切就沒有意義了。

建寺的時候我就想,青少年來到東華寺,要讓他們得到良好的教育,要把教育的各項硬體設施建設起來,讓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中青年來了要讓他們有所作為,要為他們提供舞台,讓他們施展才華,發揮能力;老菩薩來了要為他們提供休養生息、安度晚年的地方。所以當時我總結了三句話:少來有所育,成來有所為,老來有所養——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東華寺。(眾熱烈鼓掌)

當年我們設計寺院的結構和各殿堂的大小容量時,也是有規劃的,例如養正堂的容量是500人,齋堂是400人,大殿是200,住房是300人。現在東華寺的硬體可以說已經完成了80%,但軟體只完成了30%到40%,軟體和硬體相差太遠,懸殊太大了!軟體是靠人才來建設的,培養一個人才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輩子都培養不出一個真正的人才。

雖然佛性是平等的,但我們的根基是不平等的,願力是不平等的,你們說是不是這樣?(大眾:是!)所以,價值觀不在同一個層面上的人聚在一起是無法溝通的,因為他們的靈魂不在同一個層次,價值觀自然也不在同一個層面。低層次的人是無法理解高層次的人的,因為他沒有發菩提心,沒有發願,不能把心從三界以內提升到三界以外,他的靈魂就無法與心在三界以外的人相應,所以彼此就溝通不了。

寺院不像社會上的企業那樣有一個明確的用人標準,符合標準的人就招聘進來,吸納進來,不符合的就不要。我佛慈悲,沒有分別心,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不會因為你素質高就要你,你素質低就不要你,你五官端正就要你,你長得像歪瓜裂棗就不要你。這就是佛的心胸氣量,佛的魅力就體現在這裡。

所以看一個人的品質、德行,就看他的心胸氣量。如果一個人只有能力沒有境界,那他就是一個庸俗的人,甚至還可能對社會造成破壞。菩薩不是因為他有能力而成為菩薩,而是因為他有境界才成為菩薩。菩薩從發心的那一刻開始就是無我的,他有求必應,不捨棄一個眾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眾生的需要而做,所以數千年來眾生對佛菩薩頂禮膜拜的根本原因就於此!只有具備足夠高的境界,你才會去做眾生需求、社會需求的事情,你才可能真正利益眾生。

在座的法師們和信徒們以後都可能出去講經說法,建寺安僧,與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很多,你們要記得:只有本著以人為本、服務眾生的心態為人處事,才能得到眾生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脫離人,都必須服務人,依靠人,以人為本。

所以我們東華家風的第二句是「學佛先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理解人,尊重人,包容人,才能為人服務。當你能為眾生髮心時,你做人就成功了。如果當年釋迦摩尼佛開悟以後,不回到紅塵中弘法利生,他會活到今天嗎?(答:不會!)釋迦摩尼佛今天還活著的原因是什麼?(答:他走出來弘法利生……)他從神壇上走下來了,走進了人群,走進了眾生的心裡!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我們應該用新媒體、現代的媒體、現代超人速的工具與人溝通,所以我們準備招聘一些能運用現代媒體工具的人才來弘揚佛法,傳播佛的思想,幫助我們實現願望。我們要弘法利生,普度眾生,為眾生服務,就需要一個管道、一個載體,用這個載體把佛的智慧、佛的慈悲博愛傳達給眾生,呈現在眾生面前。現在佛學院里已經有現代媒體課程了,十年後的和尚、方丈就不會像我們今天一樣,還要到社會上去招聘新媒體的工作人員了。

前幾年我學過打字,但學會之後由於長期不打就生疏了。而我用手機打字就很快,因為經常用,所以說熟能生巧。同樣,你發了心、發了願之後,也要天天去做,而且還要和與你有同樣願力的人交往,你的道心才不會掉下來,否則,久而久之你的道心就掉下來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是對的,而且是必須的,除非你成佛了才能超越這句話。

正因為你是佛,從佛這個層次下到紅塵中,你才是真正圓滿的佛。如果你開悟了,繼續待在這個層次不下來,不進入紅塵這個三維空間,老是待在五維六維空間,你就不是圓滿的佛。所以離開眾生就沒有無上正等正覺,就不是圓滿的佛。我們出家人如果拋棄了眾生,就沒有福報可言,沒有功德可言,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不僅當和尚弘揚佛法要以人為本,你們在座的老闆經商也要以為人本,你的企業、你的產品才會有生命力。大家都知道出家人是傳播佛法的,既然和尚傳播的都是佛法,為什麼有的信徒接受你這個和尚,不接受那個和尚呢?(答:是沒有修好?)錯了,是做人沒有做好。當你把人做好了,信徒就接受你了。當他接受了你這個人,自然也就接受了你傳播的佛法。同樣,對於你們經商的老闆來說,當消費者接受了你這個人、你這個企業,自然也就接受了你的產品、你的服務。所以人才是萬物的載體,當眾生不接受你這個人時,是不可能接受你的理念、你的產品、你的服務的。

因此,要想成佛,要想開悟,你首先得把自己搞明白,明確自己的定位,把你閃光的一面、具足萬法的一面打開,展現出來。這時候你手裡拿的是鋼是鐵或是木頭都不重要了,你會發現你推銷的產品也是一個傳遞的渠道和載體,它也能反映出你本人。剛開始你是產品的載體,後來產品又成了你的載體,所以佛教才說「物我一體」。當你把自己和物融為一體時,物也變成了鮮活的生命,物即是你,你即是物。

天地之間誰最重要?(答:人!)對了,說得非常好,天地之間人最可貴,人是第一因素。沒有了人,還有沒有神啊?(答:沒有)還有沒有地獄呢?(答:沒有!)地獄是不是以人為本的?(答:是!)天堂是不是以人為本的?(答:是!)好啊,你們今天都開悟了!(師鼓掌,眾鼓掌)人修好了,不就是天堂的代表么?人沒修好,墮落了,不就是地獄的代表么?所以我說天堂地獄都是以人為本,都是人創造的。所以佛門裡才說天堂地獄唯一心所造:你的心放在這個層次(高處),就造就了天堂;放在這個層次(低處),就造就了地獄。所以萬物都是以人為本的。

我們東華寺面臨的是軟體和硬體的差距問題,硬體建設只差東華書院和養老院了,而軟體建設還差很遠。軟體單靠我們自己來建設,不僅難而且非常慢。我身邊有好多人才摩拳擦掌地跟我說:「師父,我來幫你吧」「師父,我來給你干吧。」剛開始我還有點私心,想培養出家人,所以叫出家人去學相關技術。可是你們卻不願意學,覺得我是來成佛的,學這些技術幹什麼呀,我又不想做這方面的專家。

現在你認為你學的是技術,十年以後當和尚的都會這些了,就稱不上技術了。你們在座的和尚都不願意學,我沒辦法,只能從社會上招聘一些善心人士、有責任心的人士,一起共事,一起報佛恩,一起為社會作貢獻。三年五年以後,你後悔都來不及了,那時候你就只能躲在房間里原地踏步走了!是誰把你淘汰了?是你自己把自己淘汰了,誰也沒有放棄你,是你自己把自己放棄了。

所以時代需要的,就是我們奮鬥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社會需要的,我們出家人就應該努力去做。其實出家人能做的是非常有限的,出家人應該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通過本職工作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社會服務。出家人的本職工作是什麼呢?就是修證自我,弘法利生,為信眾答疑解惑,為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安定社會,安定民心。只要把佛的精神、佛的理念在自己身上建立起來,再推廣出去,你就功德圓滿了!(眾鼓掌)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道

問:您說做事注重結果,做人注重過程,這個過程指的是什麼?我不太明白。

師:過程就是細節,就是為人處事。其實為人處事也是結果,過程做得不好,結果肯定也不好。結果只是幾分鐘,而整個過程可能是幾個月幾年。

有些人為了追求最後的成功,在整個過程中費盡心機,不擇手段,最後雖然成功了,但實際上已經失敗了。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他並不快樂幸福,並不安詳自在,而是痛苦、煎熬、焦慮。沒有一個好的過程,是不可能有一個好結果的。只有過程好了,才會有一個真正的好結果。他是犧牲整個過程的快樂幸福,去換取最後那短短几分鐘的快樂和幸福,所以他最後所謂的成功只是一種假象,只是表面上的成功,這樣的成功是不會持久的。

實際上過程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能力、智慧和境界。比如你是經商的,如果你經商的過程很好,到最後儘管沒有發財,但大家還是會認可你這個人。你經商賺錢是為了幸福自在美滿的結果,但你在經商的過程中已經幸福自在美滿了,為什麼一定要在乎最後有沒有賺到錢這個結果呢?

記得有一個故事:一個將軍打仗到了印度的恆河邊,看到河邊上坐著一個一絲不掛的瑜伽士,很悠閑自在地看著夕陽下山,這個將軍就問他:「為什麼你這麼悠閑自在呢?」這位瑜伽士回答說:「我心無牽掛,沒有理想,一切都放下了。」將軍說:「等我實現理想之後,也來恆河邊跟你一起享受這夕陽西下的悠閑境界。」瑜伽士就說:「你現在就享受這個境界不好嗎?為什麼要饒一大圈之後再來享受這個境界呢?」將軍一聽就開悟了,馬上把寶劍扔到恆河裡,不去打仗了,跟著瑜伽士享受夕陽的瑰麗與寧靜。

智慧的人,他的幸福是不需要經歷過程的,當下就可以獲得幸福。而沒有智慧的人要繞一大圈之後把寶劍扔掉,才會幸福。這位將軍這一世剛開始修行就遇到了明師,說明他很有功德福報,可能是前世當將軍時,很有責任心和忘我的精神,前世就已經把當將軍的這個過程完成了,把當將軍的這堂功課過了,所以這一世雖然再次當將軍,但很快就遇到了明師。

你們不要認為將軍殺人就是在造孽哦,當為了保衛國家的疆土,保護人民的安全,需要他去殺人的時候,他不殺,那才是在造孽。這個觀點恐怕你們接受不了吧?(眾:能接受!)哇,看來你們在座的都是大根器的人哪!一個軍人陣守邊疆就要殺人,不殺人就違背了道,違背了因果。一個政府官員就要為民做主,為民謀福利,否則就違背了道,違背了因果。和尚不講經說法,傳播佛的思想,不為信眾答疑解惑,也違背了因果,違背了道,來世也會墮入三惡道。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道,只要你有責任心,就能圓滿你的道。責任心是修福報、做功德的工具,是圓滿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工具。人一旦丟掉了責任心,什麼都不會擁有,甚至會被社會被世人所唾棄。即便有時候你因為責任心太強而有點固執,大家接受不了你,那也是短暫的,素質高的人會理解你。所以,人必須有責任心,有了責任心,才能在你的領域裡圓滿你的道。

2015.4.18 東華禪寺·萬行法師開示

推薦閱讀:

美麗你自己
59歲北漂女鼓手:為自己活一回
老實人幹活最多,受苦最大,卻被領導同事背後說傻?3招改變自己
生辰八字看自己何時能結婚

TAG:選擇 | 前途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