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太極拳發勁理論知識(三)

太極拳發勁理論知識(三)

 

感謝群友論世入道整理,現在把這些內容重新轉回我們自己的博客上。

轉載:龍城飛將 旭日東升 博文

 

籃球運動員投籃時,乒乓球運動員扣球時,他的動作是最協調的,發出的力是最大的,但他們自己做此動作時卻不是最費力,而是「巧勁」。

 

動物,比如虎、豹、狼、狗、馬等在奔跑時,它們的動作是最協調的,發出來的力也是最大的,但對它們的體力消耗也是最小的。

 

工人掄大鎚、鎬頭,農民鋤地、從井裡打水、推磨時也能看出不同的人效率不同,善於用巧勁的,效率高,還省力。不善於用巧勁的,比別人累,還比別人效率低。

 

我們的太極勁,實際上就是些活動或運動所表現出來的整體的勁。在太極拳理論中叫做「整勁」。

 

如何練成太極勁?只要做到「輕、柔、靈、整」這四個字,再配以「神、意、氣」,就做到了。

 

有了太極勁,在推手時就可以做到用巧勁,不是蠻力。

 

有了太極勁,在盤拳時同樣可以做到用巧勁,不是蠻力。

 

有了太極勁,站樁時就知道,實際上這也是盤拳,也是推手,同樣不是用蠻力,同樣是用巧勁。

 

——《太極拳不是太極拳》

 

我自己練拳的體會而言,我有這樣的感覺:

 

一、空松圓活。不用刻意地甩手、甩胳膊,身體的各個關節異常的靈活。

 

二、意氣通達。練拳時,無人當有人,思想上有一個假想敵,覺得自己是在和假想敵推手。這時,意到,手達,身體比較聽話。

 

三、神清氣爽。注意力自然地高度地集中,不走神。而平時在工作中,也能夠思路清晰,邏輯思維能力強,迅速地抓住問題的關鍵。

 

四、渾身充滿扌朋    勁。與人推手時,扌朋    勁是不軟不硬的彈簧勁。練拳時,既不僵硬,也不鬆懈,而是一種柔軟的富有彈性的勁。

 

五、意在手先。練拳時意想對手怎樣對我出拳,我方怎樣接手,怎樣還擊。

 

六、手為引導。手隨對方的來手而動作,而反應。

 

七、丹田為發動機。隨眼的觀察發現敵情,到意念反應作出指令,再到手的迎接作為身體的引導,這是我們推手時身體不同部位的不同反應功能。但丹田是發動機,丹田一松一緊,就帶動了我們的身體的作用與反應。

 

——《太極拳的高級境界》

 

做許多事情講究要有「神」。演戲的要有神,一舉手,一投足,一定要神氣十足。寫文章的要有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在人們講究養生,身體健康時可以形容他「炯炯有神」。

 

練武術時的神尤為重要,沒有一種武術不強調神的重要性。在太極拳中,神的作用尤為重要,它是太極拳內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入到太極拳內功的高級階段,不可不注意神的鍛煉。

 

     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太極拳鍛煉中的「神」,然後再了解如何練這種「神」。

 

     太極拳鍛煉中的「神」是什麼?

 

關於神的定義,離不開人們通常的理解。在中國人的語境中,神,指人的精神;也用於形容高深莫;測迷信的人稱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後的精靈為神;同時神也作為姓氏。這裡,我們主要指精神,元神。關於神,人們經常有「出神」的說法。「出神」,包括多重含義,我們所取的含義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神情專註,達到忘我的地步。有人形容得誇張了一點,像靈魂出竅了一樣!

 

關於神,人們還常有「入神」的說法。對眼前的事務發生濃厚的興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精妙的境地,或者陷入深思,謂之「入神」。

 

關於神的另外一種說法是「有神」。神是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是五臟精氣的體現。有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古代人說過:「得神者昌。在病中,則雖病而正氣未傷,屬於輕病」。有神的表現是: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內含;面色榮潤含蓄,表情豐富自然;反應靈敏,動作靈活,體態自如。

 

     我們練拳,就是要找到這樣的神,並在練拳的時候擁有它,練好它。它包括哪些內容呢?就是下列內容的綜合表現。

 

一、精氣、元神。相對於形骸而言,人存在精氣元神。古人說過:「夫人之所以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就是說,人不僅僅是物質的身體,更重要的是精神,精氣神好的人可以長壽。

 

二、意識、思維。古人說過,「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孫中山也說過,「凡非物質者,即為精神可矣」,人的意識可以引領人的物質的軀體的運動。

 

三、精氣、體力。李清照說過,「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紅樓夢》中有這樣的描述:「 王夫人便覺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張;將家中瑣碎之事,一應都暫令李紈協理」 。練拳一定有精力、體力。

 

四、生氣、生機。趙悼襄王派使者前去魏國考察廉頗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廉頗「留唐玖同食,故意在他面前施逞精神,一飯斗米俱盡,啖肉十餘斤,狼餐虎咽,吃了一飽,因披趙王所賜之甲,一躍上馬,馳驟如飛」。老舍描述夏先生:「連大氣也不出的夏先生也顯著特別的精神。精神了兩三天,夏先生又不大出氣了」。練拳時一定要有生機勃勃的氣象。

 

五、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文宣怒,親以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氣悸語吃,精神時復昏擾」。練拳時一定要頭腦清晰,大腦裡面不渾濁,不糊塗。

 

六、風采、神韻。 「風流天付與精神,全在嬌波眼」,「那裡取陳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風流麵皮;那裡取潘安般俊俏容儀」。練拳時一定要有靚麗的神采,而在表演時這一項尤為重要。

 

七、精明、機警。 「臣觀方今之人,趨進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為精神,以能訐人為風采」,「有了炮聲,兵們一定得跑,那麼,他自己也該精神著點了」。  

 

     練拳到高級境界時一定要有神,如果無神,功夫不會長進,就不能進階到高級境界。

 

     如何才能做到練拳時有神?如何才能練出神?如何才能練好神?

 

關於太極拳的發勁,我說過,實際上的練習過程非常簡單,只要按照我們內勁的練習要求,稍一加速,就是太極拳的發勁了。練神也是這樣的,不要被我上面列舉的太極拳的「神」所包含的內容嚇著了。其實,在練的時候,把握以下幾個要領就可以了:

 

出神和入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如何做到這一點?有些人去拳場是為了完成任務,在別人面前自己是練拳的,自己到了拳場卻是枯燥無味,心不在焉。怎麼辦?很簡單,你在有興趣的時候練。不一定在拳場,在家裡打打沙袋也是練拳。陪老婆散步也可以練拳。有興趣的時候練拳,注意力就不會被分散。

 

無人當有人。一個人練拳時,或打沙袋時,假想有一個人在和你推手,人家一拳過來,你的手臂迎上去。你如何接住對方,黏住對方,再如何發出對方。

 

有人當無人。兩個人推手時,心裡一定想著按照老師教的要領去做,不僅是為了推出對方,更主要的是按照要領的要求去推手,這樣才能在推手中長功夫。當你在推手中輸了時,就會總結經驗。同時,推手也可以極大地提高興趣。

 

信念與信心。只要你練對了拳,就要有這樣的信念:我一定能練成。練拳就是練內勁,和任何技能的學習一樣,熟能生巧。和人推手時,你要有信心,只要你練對了拳,一定能在推手中提高技能,原先你視之畏懼的大塊頭今後都不再恐懼,原先總是勝你的力氣比你大的人可能今後常輸給你。

 

     練拳要有神,要出神,要入神,就能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練拳時的「神」》

 

我在和學生進行不配合的推手當中,也有一點不同的體會:這就是,不和對手直接進行肢體接觸,完全把以把人發出去!

 

     我這樣講,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物質基礎的,有條件的。

 

     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空化實發。其二是實化空發。

 

     空化實發是指化的過程是空的,身體不接觸對方,但可以把對方化空,使對方身體失重。完成了這個過程,再用身體接觸的方法,把對方發出去。最終還是有身體的接觸的。

 

     實化空發是指化的過程是身體接觸,通過身體接觸使對方身體失重,然後在發的一剎那,僅僅是做出了一個動作,身體並沒有與對方相接觸,就可以把對方發出去。作為一套化發的完整動作,實際上在前半段還是有身體的接觸的。

 

     推手時的這種勁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姑且給它起個名字:隔空勁。

 

     這種狀態的推手要求比較高,一是在雙方速度都比較快的情況下進行,二是把握柔化剛發呼吸進退的時機要求更加精準。這種推手也可以和不會推手又想體驗一下的外行試試,只是後面最好是有個沙發或者大床,以免把人摔傷了,因為對方既不配合,又容易頂,還想拼硬力把我方推出去。此種情況下我方一出手就容易把對方摔傷。

 

     我方速度快時對方的感受是我方的手重。實際上我們一直強調柔化剛發三分勁,但速度快了,根據力學原理,物體運動所做的功等於速度和質量的乘積,此時受力的一方就感覺到所受的力很大,若把握不好很容易受傷。

 

——《太極拳的隔空勁》

 

作為太極武術的「功夫」,與一般武術所講的功夫有一點差別。這就是,體力仍然是要的,沒體力就沒有基本的活動能力。但體力不是太極拳的根本特點,因為任何一種武術,甚至一種體育運動,都會使人在運動中提高體能。若要出成績,也會要求人們必須具備一定的體能,提高體能。

 

再看傳統武術功夫的第二個方面,招數。但招數並不是太極武術所看重的,太極武術所看重的是「內勁」。內勁好,可以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內勁是什麼,就是身與神意氣的高度配合,就身來講,就是身體各部分高度協調。然後,高度協調的身體再同神意氣高度配合,形成一種力量。有了內勁,在搏擊時身體異常靈活,只要拿住了對方的勁,就可以對抗對方的招。所以,對方千招,不及我方拿住他的一個勁。

 

簡言之,太極武術的功夫主要是把內勁熟練。內勁越熟練,越能夠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其它武術,功夫包括體力和招數兩個方面。太極武術的功夫,與之相對應,也是分為兩個方面,體力和內勁。這兩種武術的體力的含義是相同的,不同在於內勁。太極武術的內勁首先是最節省體力的運動。其次是在可以煥發出人體最大能量的運動。最後,它又是一種內動,也就是外形基本不動,勁路可以進行微小變化的運動,以其內動來克外家拳明顯的拳腳動作。

 

——什麼是太極拳的功夫?》

 

人們常說提頂吊襠,提肛,即是這個意思。太極拳的發勁過程是丹田發力,類似噴氣式飛機,力向兩個方面,地面和對方發去。而氣則向一個地方噴出,就是鼻孔。但有個前提,此時必須提肛,即收緊肛門,不能在這個地方漏氣。若在發勁的時候沒有把肛門收緊,或者有嚴重痔瘡,在發勁時從肛門上漏了氣,發出的勁就不剛,不脆。

 

何為「氣沉丹田」?實際上就是人在運動時的深呼吸,腹式呼吸,沒有什麼特別的。一般我們不運動時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是肺在呼吸,收縮全在胸部。而運動時從科學的角度仍是肺呼吸,不可能用腸胃呼吸,但收縮卻是在腹部。這就是,在不配合推手時,必須快速呼吸以及時地補充氧氣,而一伸一縮則到了腹部。這是什麼原因?因為我們實際上是丹田發力,太極拳運動時主要是用腹肌和腰肌,而不是《最高境界的格鬥術》中去測量的手上的肌肉及臂部、肩部的肌肉。腹部的肌肉的運動,同時也就是呼吸,所以使得人們看起來似乎是腹部在呼吸。實際上真正的呼吸器官仍然是肺部,只不過在劇烈的運動時胸膈肌同時也劇烈地上下滑動,就被一些神秘解釋的人解釋為肚子或者說腹部在呼吸。

 

太極拳運動的「氣」是什麼?有各種解釋,有的解釋神秘,有的解釋直白。我們的解釋最簡單,因而也可能有些神秘的解釋者不信,但根據我們的身知體悟,我們的解釋確確實實道出了太極拳的「氣」的真諦。

 

太極拳與其實拳種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追求內勁的拳。與其它內家拳不同之處在於,它強調化發,強調四兩撥千斤,強調先破壞掉對方的平衡再打,此時即使是極小的力也可以發揮出極大的威力。

 

太極拳的內勁是神意氣力的高度結合。其中的氣實質上就是我們的呼吸之氣。在意的統領下,深呼吸同時也就是丹田的運動帶動了全身的運動。所以,意先,氣動,神聚,身手到,這是太極拳運動的特點。意先,就是意在手先。氣動,就是呼吸之氣帶動全身,丹田也就是腰腹肌作為發動機。神聚,就是在發勁的瞬間帶出不同尋常的神魄來。身手到,就是在氣的帶動下,也就是在丹田運動的帶動下,腳向下彈,手向上彈。

 

至於脫離人體的物質運動,僅靠意帶動運行的所謂「真氣」我們還沒有發現,同時也沒有看到強有力的證明。而我們從鍛煉身體和養生的角度,完全可以在另外的意義上使用「真氣」個詞:人的體格健壯,精力充沛。

 

——《「氣」與「屁」成就太極拳》

 

內勁是人體在運動時所發出的一種高度協調的力,因而較普通的動作所發出的力要大得多。可以逐層來分析。

 

第一層次:身體的協調。《內勁經》講格式,太極講身法。太極的講法更簡單一些:提頂吊襠、含胸拔背、坐腕堅指、松肩沉肘。服從這樣的規矩,就把一個平時身法散亂的人體「固定」起來了。

 

第二層次:運動時的協調:人在運動時保持身法整體,不要散亂。

 

第三層次:呼吸之氣與身體運動時的協調:呼吸會影響到身體運動的方向,通過練習使這種呼吸的運動與整個身體的運動相協調。

 

第四層次:神意氣力的協調。意氣君來骨肉臣,神意氣引領形體的運動。但這幾個方面還是有區別的。首先是有意,比如對方來攻擊,首先是自己的眼睛看到,大腦作出反映,想到如何應對,這是意為先。其次是神與氣的同時協調運動。神,表現為氣勢、生氣。氣,呼吸之氣。氣的運動帶動協調的身體的運動,產生人體肢體運動的軌跡、形狀。這四個層次,均可以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解釋,而不僅僅是過去在科學技術不發過情況下的懵懵懂懂,有時言簡意賅,有時又重複啰嗦的表述。這些過程可以小結為幾句話:以意領氣,以意貫神,以氣催形,以形生力。

 

力是人體運動時能夠做功的能力。比如一個人能夠拿得動多少斤的物體,推得動多少斤的物體,提得動多少斤的物體,背得動多少斤的物體。

 

力與勁的關係如何?力是人們用力時的狀態,勁則是人體在運動時能量和力量損耗最小時的勁。說到勁,還有一個相關的詞「斷勁」,意思說發勁時力量斷裂在某個關節部位。普通的用力多是在斷勁的情況下所做的運動。所以,力是斷勁時的勁,勁是力量損耗最小的力。許多運動員、許多動物在運動或奔跑時表現出最節省能量和力量,實際上是人們長期孜孜以求的最協調的力,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內勁。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也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動作,尋找力量損耗最小的軌跡,比如刨地、掄大鎚、從井裡打水、切菜等都是。凡是做得熟練的都比較省力,同時又是在接觸點是打擊力最大的。

 

再看「氣」與勁的關係。勁是神意氣力的高度的協調統一,所以「氣」的運動是「勁」的運動的組成部分。

 

「氣」與「力」的關係。我們將力定義為人體運動時不十分協調的勁,也可以說是斷勁情況下的運動,所以此時的「氣」也是在力的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太極拳中的「氣」與「勁」》

 

站得高一點,步伐小一點,身體直一點,手的動作幅度小一點,呼吸的氣輕一點,整體動作輕一點。如果堅持這樣練拳,必然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見功夫。

 

比如站得高一點,到底站多高呢?這要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重腿微微地彎曲,雙膝微微地彎曲。基本上站的高度是較是自己的身高低一、兩寸。

 

步伐小一點,小多少?同樣是因人而異。以向前走步為例,前後腳的距離大約是,後腳尖距前腳跟的直線距離是一寸。以身體前進的方向為為軸,前腳與前進方面相同,前腳的腳跟這裡產生一條與前進方向垂直的橫線。再看後腳,它基本上是向外傾斜的,後腳的腳尖為一個點,也產生一條與主軸垂直的橫線。這兩條橫線的距離大約是一寸。步伐太大了影響內勁的發揮。

 

身體直一點,如何直?達到我說的以上兩點,一般來說,身體自然就直了。不像有的拳種,講的是立身中正,做的卻是身體前傾。講的是渾身要有整力,做的卻是在前弓腿、後崩腿以及腰胯上產生斷勁,從而產生僵勁。關於著立身中正的另外一點就是,這種狀態是動態中的,有點類似企鵝,有點搖搖擺擺,忽忽悠悠,不是固定的,僵硬的。

 

何為手的動作小一點?就是手不能伸直。看到有的內家拳種發勁時胳膊會伸直,表現得很有力量,很剛猛。我們這裡所講的太極拳內勁不需要表面那面剛硬,練拳時那麼累。只要手不伸直,柔柔地隨步伐的移動,身體的前行,微微地有擺動就可以了。

 

如何能夠做到呼吸的氣輕一點?呼吸時不要主動呼吸,不要想到呼吸,不要故意去呼吸,不要深細勻長,而要深細短促。隨著步伐的移動而呼吸,被動式呼吸。為什麼這樣說?若有人讀過我的一些文章,會看我講這樣的觀點,內勁是神意氣力,以意領氣,以氣生力,為什麼這裡又講呼吸要隨?這是不矛盾的。實際的過程是,在自己意識支配形體運動時,呼吸配合得上。而這呼吸又是帶動並影響著形體的運動。就是說,意念想讓形體如何走,呼吸就配合如何做。

 

如何做到整體動作輕一點?太極拳有一句拳諺,邁步貓行,如履薄冰。做到前面的要求,就可以做到在練拳時十分地輕巧。在推手時我們也力主輕巧,讓對手發大力氣吧,讓對手沉重地發力吧,我們只以輕巧的柔順的動作化解它。這就體驗出太極拳與人推手不是拼力氣,卻可以和大塊頭較武功。

 

——《輕柔靈活出真功》

 

調身的階段完全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拳諺雲,一年半截見功夫,這樣出來的人都是高手。許多太極拳的書還說到,若老師精心教,學生十分想學,一、兩個月就可以使身法見雛形。興趣是學習之母。我培養一個學生,僅十多天,每天一、兩個小時就見了效果,這個學生還是不喜歡太極拳。方法很重要,有的名家說過,打太極拳三重境界,第一層,走在地上,還找不到感覺。第二層,走在水裡,漸入佳境,但仍有阻力。第三層,游在水裡,自如。我創造的方法十分簡單,如春風拂柳、山中青竹、水中蘆葦,很快就可以調整好身法。

 

調整身法完全可以輕鬆愉悅地進行,不必痛苦枯燥。前提有兩個,其一,學習的人確實喜歡。其二,老師傳授得法調身是呼吸帶動動作。深呼吸,不要刻意,自然的深呼吸。能呼吸,然後才能靈活。速度是由調身和調氣產生的,身調好了,會用氣來帶動自己身體的各部位,帶動自己的動作,速度自然是上來了,動作就自然了,習慣成自然。調神的作用可以在意念上控制震懾對方,同時提高輔助地提高自己的反映能力。

 

內勁從外在的方面,身體的方面來說,就是身法,就是人體運動時身體各部分高度的協調。內在的方面就是神意氣。意控制神和氣兩個方面,氣帶動形體產生力。有內勁之才,才會力生於跟,形於手指。

 

——《關於太極拳內勁形成的一些感悟

 

——讀新浪博友怡悅一篇關於太極拳內勁的文章有感》

 

站得高一點,步伐小一點,動作小一點,肘膝曲一點,出力小一點。練拳的時候人是一種搖搖晃晃,忽忽悠悠的狀態,不是死板的、僵直的立身中正。這種狀態,如春風拂柳,如水中蘆葦,如山中青竹。這樣最容易找出內勁的感覺,力生於跟,形於手指。

 

關於如何找到內勁,我告訴他,本來古人的說法是,力生於跟,主宰於腰,發於脊背,形於手指四句話,為了簡化,我現在只強調首末兩句,這樣更容易找到內勁。而有的太極拳名家說得更多,從腳到膝,到胯,到腰,到背,到肩,到肘,到腕,到手指都講到了。我認為,講得越複雜,越過於注重細節,越容易斷勁。簡化則容易找到內勁的感覺。

 

——《 太極拳練習的簡單與複雜》

 

太極拳運動,對任何一個部分都是稍加註意,不要過度,不要刻意。這就是說,太極拳是一種人體總體的運動,不是松肩沉肘、或松肩松胯的運動。若刻意某個部分的運動,則會在這個要求的方向上產生新的問題。更大的可能是,由於過度不恰當地強調身法,會造成嚴重的身體的僵化。而且,這種問題的出現,可能還不如原先並不強調這一點。以松肩沉肘為例,若過度在意,動作會變形,會影響到總體的運動。還有人刻意去追求所謂松沉勁,結果是適得其反。這是我們早期在學習時走過的彎路。

 

有人提出,在練拳過程中感到手臂沉重。這想這可能是手不恰當地伸長了,超過了身體給它規定的法度。練時沉重,是運動的身法沒有調好。

 

有人覺得,為什麼練的時候強調輕靈,用的時候卻出來沉重的勁?這裡的原理是這樣的,你越輕靈,說明你越是身體整體的運動,你的整勁越好。整勁好,發勁時,打擊時才會沉重。

 

身法之核心是提頂吊襠,這句話是固定上下立柱的。但這個立柱是柔的,活的,不是僵硬如木柱鐵柱,而是柔如山中青竹,水中蘆葦。

 

有些人講全身放鬆,是誤導人。全身放鬆如何站得起?躺在地上全身放得最松,只要站起來,必然有些肌肉會拉緊。在這種全身放鬆的誤導下,我常看到許多人把太極拳練得像小兒麻痹,軟不邋遢,又像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失去了健身和防身的功效。然一旦與人推手,身體又變成了僵勁。所以說十年不出門就是指這種老師和這種學生。

 

注意,手不要放鬆,不要用力,也不要緊張。要坐腕堅指,在很清靜的情況下,你會感覺到指尖上微微地有一點力透出去。要實指虛掌,少用拳。即使用拳也是空心的虛拳。若依一些人的教法和練法,把手放鬆,必然會造成手腕向上,手掌及手指萎靡向下,腕部沒有一點支撐力,在推手中這是非常危險的。近來我在練形意,但我的練法和傳統的教法不同,仍是用我們太極的勁法。形意的劈拳是用掌,其餘崩拳、鑽拳、炮拳、橫拳均是用拳。而我們練習時,可以把這五種拳法都以掌練,可能這樣更容易出功夫。反之,這五種勁法也可以全用拳來練,不過拳一定要空虛,不能實硬。

 

背、肩、胯、腰、腿、腳等,都不可單獨地過度地強調。不要刻意地把那個腰扭來扭去,不要刻意地把胯轉來轉去,不要刻意把肚子一鼓一癟,不要刻意去想你的腳是踩在湧泉上,還是太極陰陽魚的哪個魚眼上,也不要想著五個腳趾抓緊地面,就是說在腳上也不能過度,也不能刻意,只要注意到自己站得是不是穩就可以了,太刻意腳的練法就站不穩了。分開部位練習會使人的思想發滯,動作發僵,有百害而無一益。對這些部位的一些要領只要稍加註意就可以了。若有刻意,一定是在某個問題上已經產生問題了,需要矯枉過正了。我看有的人提出松功十五法等,要把身上的部位逐個松下來,一定是沒有什麼好效果的。

 

——《太極拳是人體的整體運動》


推薦閱讀:

中德班理論課
六爻理論精華:
命理同家理論
六衝理論的應用
臟 腑 理論

TAG:知識 | 理論 | 太極拳 | 轉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