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畢彩雲女士的詩詞創作

瀟洒從容鑄詩魂

——淺論畢彩雲女士的詩詞創作

肖成旭

 

經一位詩友的推薦,我一口氣讀罷畢彩雲女士的詩詞大約六十多首。平時,我喜歡現代詩也愛讀古詩詞。然而,讀罷畢彩雲的詩詞之後,心潮久久難以平息,便油然生出許多想法,不吐不快,不訴難忍。

畢彩雲女士今年五十有七,一生命途多舛,歷經苦難,青年下鄉,如今下崗,又痛失恩師良友。「哪位『知青』與我同,又經大浪又經風。長江依舊水流東。千種憂愁千種怨,半生苦難半生窮。如今一切已空空。」寥寥數語,將其一生的際遇,不幸和痛楚,陳述得清清楚楚,凄凄感人。

讀罷畢彩雲女士的詩詞,第一印象和感覺是詩如其人。畢女士身為巾幗,卻有憂國憂民之志,惜友惜親之情,還有愛鄉愛家愛兒女之心。她的詩詞不寫一句空。就象她的人品一樣純樸、善良、勤奮、坦蕩、率真,而且頗俱文采、才情。她是在我所曾經讀過許多現代女詩人寫古體詩詞中最使我感動、敬佩的女詩人。

有人講「憤怒出詩人」,也有人講「勤奮出詩人」。我感覺,前後講的都有道理。讀罷畢女士的詩詞,我的感覺是,性格定選擇,選擇定命運,「命運出詩人」。畢女士自稱「雨虹」、「九妹」、「老知青,自號遼西痴女」,當她的人生命運下放到田野、鄉村的時候,面對苦難,她沒有悲觀,沒有彷徨,她選擇了以書為伴,以詩為伴。「褲腿高高綰起時,耳旁不忍杜鵑啼,扶犁難賦《釵頭鳳》,揮汗低吟《連理枝》。風裊裊,柳依依,無邊草色總凄迷。春天種下相思豆,心向天涯寄小詩。」在那個「當年盡唱太陽升」的特殊年代,畢女士沒有沉淪,沒有沮喪,她仍然堅持讀書,讀詩歌,讀各種文學書籍。從她的所有詩詞中不難看出,她對古體詩詞的格式和韻律十分熟悉,已達到左右逢源,信手拈來的境界。在那個不讀書,沒有書讀的年代,畢女士仍然夜夜挑燈,手不釋卷,潛心於古體詩詞背誦、研讀。她若是沒有對傳統文學的愛好、興趣,是難以持久愛到今天的這般痴迷情境的。愛好、興趣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愛好、興趣是性格使然,也是一種對審美觀、價值觀的認同表現。一位詩人講過:「古體詩詞不宜在青年人中提倡」。然而,俱有叛逆性格的畢女士卻偏偏選擇了古體詩詞這種表達方式來抒情言志,一吐心聲。她的性格成就了她的詩詞,她的詩詞鑄就了她「雖痴雖傲品行高。此生甘願步詩牢」的執拗秉性。「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畢女士的詩中,有一種「身是女流也氣豪,無私無畏領風騷」的豪氣,坦誠和率真。又如,她面對現實,她敢言「國民已把精神改,不講當年主義真」。在我看來,這頗有「離經叛道」之嫌。就是她的這種叛逆性格,使她的人格和人品得到升華。她坦誠、率真到象一個講真話的孩子。畢女士是一個被傳統文化而詩化了的女人。她秀外慧中,錦心繡口,詩句凝重、沉穩,不文不火,恰到好處,娓娓道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不矯情,不做作,心想「詩」成,師法自然。讀她的詩,與其說是在欣賞一幅幅畫,還不如說是聆聽她心中淌出的一首首歌。無論是豪放的,還是婉約的,無論是重大題材,還是閑情寄趣,都出自她那顆「寂寞的女兒心」。「詩是寂寞的寵兒」。我也曾學寫過古體詩,那是在一種莫名的寂寞中的情感渲瀉。我寫的古體詩,只是一種模仿和套改,絕沒有畢彩雲女士的詩詞這樣神彩飛揚、才華橫溢、字字珠璣。有的詩句還使人心弦振動,怦然有聲、過目難忘、反覆吟詠,回味無窮。如:「依依不忍向歸程」、「無端尋舊夢,有感寫新詞」,「如今校友聯歡日,重唱青春一首歌」。畢女士的人生充滿坎坷、風雨和不幸。然而,她是有幸的,因為「苦難是成功的墊腳石」,「功夫在詩外」,正因為她的孤傲堅挺,潔身自好和「著書從此不雲遊」的性格,使得她對古體詩詞的感情日漸加深,所創作的詩詞力求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

第二感覺是,畢女士雖自謙「女流」。然而她所寫的詩中,透出一種「憂國憂民」的浩然正氣和豪氣。「長城萬里壯乾坤,江山如鐵呼廉政」。區區十四個字,吐露出十三億人民之心聲。「但願中華崛起日,高歌一曲艷陽天」,實可謂:「常想振興心切切,為圖報國意拳拳」。畢女士的性格,在「女兒心、女兒情」的底色上,又染上了一層厚厚的、堅實的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大有「誰說女子不如男」、「巾幗不讓鬚眉」的堂堂英武之氣勢。

畢女士的獲獎之作——《參觀少林寺》,的確是抒懷力作。此詩從選題立意,分段、煉詞、鑄字,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嚴密、規範、工整、到位。我最欣賞的是女詩人的悟性和靈性。僅一次浮光掠影的參觀,她憑她詩人獨有的敏銳的目光,就捕捉、「拍攝」下許多壯美、動人的畫面。「大路搖紅,碧落峰巒,草木共榮」。這不就是一幅「江山如此多嬌」的國畫嗎?詩人緊追一筆:「更嵩山托出,千年故事……」好一個「托出千年故事」呀!這就是功力,這就是豪氣,也是詩人修鍊到了「千年故事」的境界。還有:「案上經文,林中寺院,古卷青燈伴盛名」。如此簡約、含蓄的文字,就把個「天下聞名一少林」的形象,勾勒、呈現於我們的眼前。後面,句句精彩,就不必一例舉。

古體詩詞,如何表現當代人的生活情感和歌頌當代社會的新人新事新風尚,這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難題。然而,在畢女士的筆下,這個難題迎辦而解了。如她創作的:《裁減》、《工人作家》、《除夕飛雪》、《家住葫蘆島》、《到海角天涯》等詩,都寫得情真意切、虛實相生,形象動人。如:「稱謂雖無無所謂,官銜沒有有虛銜」,「書稿一堆燈一盞,雲留蹤跡雨留聲」。就書寫出了《工人作家》的生活狀況與情趣。《家住葫蘆島》一詩中陳述:「關外名城、城中廣廈、美女藍天楊柳絲。公園裡,共小橋芳草,古韻新姿」。這些司空見慣的景物,在詩人筆下,就別有一番滋味。「茶樓漫敘,慣聽公司」。就連「公司」這種時尚語也入了詩,還真有詩意,又有時代感。我真佩服畢彩雲女士對生活的熱愛和觀察力。結尾句:「迎紅日,見桃花雪浪,綻滿晨曦」。詩人嫻熟地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使古詩詞仍然保存古典意味,而又不失是現代的思想、現代的內容。可謂「一代才女翻新韻,才華出眾論古今」。(作者自擬)

我一直認為:「詩言志」,可也。但是,詩詞最善長的還是抒情、言情、傳情、縱情。我的老師講:「無情不起唱」。我聯想到:「無情不成詩」。大凡好的詩詞,能流傳千古的詩詞,都是含「情」量較高的詩詞。就現代歌曲而言,那些優美,動聽的歌曲,不脛而走,不翼而飛,為什麼?就是因了一個「情」字。以情動人,才留下了經典佳作。畢女士的詩詞,有許多都是經典、佳作,若是譜曲成歌,一定會傳唱久遠,成為歌壇的時尚流行曲。

如她的《海口遇友人》,很有古典曲牌韻味,有能吟、能唱、易學、易記的特性。「流雲偕海浪、美酒共椰風」、「多少話題言未盡,詩人軼事無窮。一朝聚散太匆匆。傾心芳草綠,揮手晚霞紅」。例似這樣精彩的詞句,在她的作品中比比皆是。我國的古詩詞她讀的多,古文基本功紮實,猶喜駢文,猶善偶句;對仗工整,嚴絲合縫,恰到好處。「濤聲為我開新路,雪浪因誰詠舊篇」,「三千里外揚帆過,二十年來忍淚流」。這樣好的聯語,並非三五年之功所能夠寫得出來的。

評論一個詩人的詩作、作品,固然與人品有關,更重要的還是才、膽、學、識。畢女士在她的57年的人生之中,讀書、求學,不斷「充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密切相關。她的詩詞佳作,僅僅是她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隱藏在深水區的卻是厚沉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以及人生感悟的情感積澱。從她的詩詞中,我的第三感受和感觸是:畢女士的詩詞創作手法源於她的崇高審美情趣和她「詩的哲學,哲學的詩」的詩哲眼光。她的藝術創造力,源自於她的審美觀和哲學觀。詩詞家,在立意造象中,應該是一個哲學家,不懂得哲學的詩人,不是一個完整的詩人。畢女士的詩作,透出的靈氣,是一般的詩人所缺乏的,所企及的一種睿智和創新能力。她懂得一切詩詞皆情語、境語,用形象思維的「符號」、手段,塑形、造象、煉意,繼而意為象活、象為意生、意象相融,然後「得意忘形」。她善於構造詩意濃郁的詩境,她是一位捕捉「意象群」的神奇妙手。如:「未舉杯時心已醉」,「千山萬水總相期」,「衷腸柔似水,赤膽宛如天」,「書中歷史杯中酒,天上雷霆水上荷」,這些句子,都是意與象的完美結合。

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畢女士,在57歲的歲月中,她讀懂了有字的書,更讀懂了無字的書。世間萬象、世紀滄桑、人世沉浮、人間的酸、甜、苦、辣,她都嘗過。於是豐富的人生經歷也成就了她的人生哲學,從容、淡定、樂觀、豁達,與人為善的處世觀。在她的詩詞中,有高昂的頌歌,有低沉的淺唱;有高雅的詩詞,也有通俗的俚謠;有開懷暢飲的大笑,也有泣血飲淚的哭聲。無論命運如何捉弄她,但是,她永遠以一個詩人、詞家的態度面對命運的不公而吟唱屬於自己的歌謠。「落魄之人充貴客,三江浪涌一孤舟」。「往昔無錢惟有怨,今朝有債卻無愁」。儘管她在現實的生活之中東奔西突,但是,詩人的精神是富有的,她是物質的窮者,卻是精神的富翁。誰有她的詩詞獲獎之多?誰有她的學識之高?誰有她的學生和崇拜者之眾?她自言「從容談歲月,瀟洒對人生」。她最大的願望是:21世紀中國不再有貧困人口。聽,這何等的達觀,何等的浪漫,何等的胸懷!

 

推薦閱讀:

淺談「合掌」
想家了怎麼辦
鄭鐵峰談格律詩的「拗救」
《憑花樓詞戊戌春稿》
詩詞創作方法探微(上)

TAG:詩詞 | 創作 | 詩詞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