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學中的宇宙生成論:「元」與「素」

易學分為《易經》和《易緯》。《易經》通常指的是《周易》。《易緯》是漢儒解釋《易經》的系列叢書。在《周易》中,首重乾元,乾元就是宇宙中創造權力的來源,所謂「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其次,《周易》重視的是坤元,坤元的權力是蘊育,所謂「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綜合乾元與坤元,即是天地間萬物滋生與成長的最終來源。

其次,在《易緯》中有一篇叫《乾鑿度》。《乾鑿度》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宇宙生成論。其原文為:「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意思是,宇宙的產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由「寂然無物」的「太易」到「太始」,是一個從無形到有形的過程。

首先是「太易」,是指乾元精神的創造權力,是「未見氣」的一種虛無寂靜的狀態。鄭玄注《乾鑿度》說:「以其寂然無物,故名之為太易。」其次是「太初」,是「氣之始」,由無物產生最初之氣。第三是到了「太始」階段,把氣再具體化,變作有形可見,是「形之始」。最後,到第四階段,「形變而有質」,這就是「太素」,是「質之始」。

氣、形、質三者渾然一體,而未分離,這就是「渾淪」。「渾淪」是未分離的統一狀態,又稱為「一」,也就是「太極」。由「太極」一分為二,「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再由天地產生人和萬物。

所以,按照易學的說法,宇宙的生成模式即可以用簡單的圖示來說明。其圖式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渾淪→天地→萬物。其中,乾元的精神創造力即是「太易」,是形而上的。從太初(氣之始)開始,一步步形而下,從無到有,產生物質(天、地、人、萬物)。所以,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推薦閱讀:

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織女星本來應該是一顆非常陽剛的主角星
人如果在太空會不會治療頸椎病或者腰間盤突出?
黑洞有幾種?
為什麼宇宙維度不可說?

TAG:宇宙 | 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