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應該懂得的道教常識!趕快收藏吧!

【三清三境】

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身,而三境則是三清所居之境。

《列仙傳》云:元始天王在天地未分時之一元精氣,在大羅天上,化身於三清。一化無形天尊(今稱元始天尊),即天寶君,是為太初之時,常住於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元始天尊(今稱靈寶天尊),即靈寶君,是為太始之時,常住於禹餘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稱道德天尊),即神寶君,是為太素之世,常住於大赤天之太清境。

【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為太極界最高之神。道經以:玉皇上帝居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總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主也。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聖號為 「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簡稱「玉皇大帝」或 「玉皇」。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

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四御】

道教信奉的天神。御,對帝王的敬稱。此指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之神。

南極長生大帝;是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夭禍福。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協助玉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統率天地萬神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執掌天道。

【三皇五帝】

三皇是古時代帝王。道教供奉為神。《史記?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歷》記載: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為道教供奉五位天帝,據云笈七簽卷十八老子中經一名珠宮玉曆記載:「東方蒼帝,東海君也」,「南方赤帝,南海君也」,「西方白帝,西海君也」,「北方黑帝,北海君也」,「中央黃帝君也」,「與中太一併治度人命,愛養善人,成就人」。

【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

老子生於商武丁庚辰歲(公元前一三00年)二月十五日,母(玄妙玉女元君)懷孕八十一年,於李樹下,破腋而出。指李樹曰此為我姓,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名耳,字伯陽。唐為元始天王所化神寶君之化身。道書以元始八十一化,至老子是為第十八化,世乃稱為太上老君。老子出生於,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斗姥天尊】

是道教信奉的女神。是北斗眾星之母,故名斗姥。原為龍漢年間周御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九子,初生二子為天皇大帝、紫徽大帝;後生七子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七星。四頭八臂乘七豕之車,現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護駕。以能消災解厄,保命延生也。號曰:聖德巨光天后,圓明道姥天尊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全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俗稱「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據明王之綱《玉女傳》:「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

【天妃娘娘】

天妃娘娘,亦稱「天后娘娘」,簡稱「天妃」,俗稱「媽祖」。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嶼。因出生一個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曰默。其父林願,曾任宋代都巡檢,林默在家最小,長得眉清目秀,聰明惹人喜愛。林默長大後,誓不嫁人,經常朱衣雲遊於島嶼間,乘船渡海,拯救海上遇難的漁民和客商,被當地人呼為神女、龍女。閩人在母家稱「媽祖」。元世祖(1279年)制封泉卅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各地普遍修建天妃廟,歲時祭祀。明庄烈帝(崇禎)特封之為「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又加封為「靜賢普化慈應碧霞元君」。清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因顯聖助舟師南征獲勝,被昭封為「昭靈顯應仁慈天后」,因此天妃廟又稱「天后宮」。

【三官大帝】

三官,亦稱「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上元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居紫徽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眾生善惡之籍,致諸仙升降之司,號曰:上元九氣賜福天官,紫徽大帝;中元地官,為青靈洞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八極四維五嶽,考眾生禍福之機,核男女善惡之籍。號曰:中元七氣赦罪地官,青虛大帝;下元水官,為腸谷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號曰:下元五氣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傳說,堯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為地官所化身,大禹系水官所降生。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為掌祿籍之神。據明史禮志以: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教謂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舊時士人多崇祀之,以為可保功各,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乃北極玄武星君之化身也。北方之神,即二十八宿中之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同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作護衛神,以壯威儀。開皇元年三月三日,降誕於王宮,既長舍家棄國,辭父母下入武當山修道,度世濟人,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帝封為「玄武真人」。唐貞觀二年,封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稱號:佑聖真武玄天上帝,終劫濟苦天尊。

【趙公明元帥】

趙公元帥,亦稱趙玄壇,諱朗,字公明。道教所奉的財神,秦時得道於終南山。後為張道陵天師,收為守護丹室,天師丹成,分丹餌之。據說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買賣求財,使之宜利。其像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鐵鞭,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

【王靈官】

王靈官,亦稱「玉樞火府天將」,赤面,三目,被甲執鞭,為道教鎮守山門護法神。相傳姓王名善,宋徽宗(1100—1125)時人。曾從蜀人薩守堅受符法,為林靈素再傳弟子。謂死後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永樂(1403—1424)中封為「隆恩真君」

【扁鵲】

扁鵲是我國古代的名醫,《史記》稱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莫人(今河北任邱)。他精通醫道,聞名天下,被譽為神醫。因醫術神奇,醫德高尚,遂被封為藥王。祭祀扁鵲的藥王廟,以其墓所在地河北任邱。

【孫思邈】

藥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醫孫思邈。《舊唐書》說其為京兆(今陝西耀縣)人。北周宣帝時(579年),以王室多故,隱居太白山,後期隱居終南山,行醫修道。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贈封為「妙應真人」。孫思邈擅長陰陽術,主張治病時必須天人合一,認為「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寢」為之應;天轉運,「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為霜雪,張而為虹霓」,謂此為「天地之常數也」,人「呼吸吐納,精氣往來,流而為榮(營)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聲音」,稱此為「人之常數也」。二者相結合,「陽用其神,陰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提倡「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聖德,輔之以人事」,

最終使「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後人以此理論治病,救活了許多人,因此後人尊稱他為「藥王」,又稱之為「真人」。

【張三丰】

張三丰本為宋、明間道士,名通,字君實,號玄玄子,因為他平時不修邊幅,人們又稱他「張邋遢」。據《王征南墓志銘》和《寧波府志》稱,北宋時的張三丰北赴汴京的一個晚上,夢見真武大帝降臨,傳授給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強盜打家劫舍,張三丰便用此拳掌打敗了這伙強盜。此後,他來到武當山繼續修鍊拳法掌訣,並將所煉之術定為武當內家拳,不久便以此聞名於世。明英宗天順(1457—1465)三年(1459年)封其為「通微顯化真人」。明世宗加封為「清虛玄妙真君」。

【許遜】

許遜稱「許天師」,為晉代道士,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稱「許真君」。晉太康(280—290年)元年(280年),許遜舉為孝廉,時年四十二歲,拜為蜀地旌陽縣令。從政期間,公正廉明,吏明悅服,民眾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許旌陽。東晉寧康(373—376年)二年(374 年)舉家從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飛升。鄉人與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因皇帝夢中顯靈,為其療疾,升觀為宮,賜額為「玉隆萬壽宮」(江西南昌西山)。元朝時,道士劉玉用「凈明」作為教派名稱,主要經典為《凈明忠教全書》,並奉許遜為教祖,創立「凈明忠孝道」。後來道教將其與張道陵、薩守堅、葛玄共為四大天師。

【葛玄】

葛玄稱「葛天師」。(164—244年)三國時的方士,字孝先。丹陽句容(今江蘇)人。葛洪的從祖父。《抱朴子?金丹》載:曾從左慈學道,受《太清丹經》三卷、《九鼎丹經》一卷、《金液丹經》一卷,後授弟子鄭隱。於江西閣皂山修道,常服餌術,能用符,行諸奇術。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左仙公」。宋崇寧三年(1104)封為「沖應真人」。淳佑三年(1243)封「沖應孚佑真君」。在道教中其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葛洪】

葛洪是東晉道士(284—364年),是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葛玄從孫。少好神仙導養之法,從葛玄的弟子鄭隱受煉丹術。著有《抱朴子》,內篇言「神仙方葯、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上是以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將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統化、理論化、並和儒家的綱常名教結合起來,宣揚道教徒要以儒家的忠孝仁信為本,否則,雖勤於修習,也不能成仙,對道教的理論有一定發展。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為漢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此掌山,故謂之茅山」。他們大約是漢景帝時候(前156—前140年)的人。南北朝時,民間則傳說三兄弟俱成神仙。宋時,太宗、真宗封他們為「真應真君」、「妙應真君」和「神應真君」,統稱「九天司命三茅應化真君」,後世稱之為「三茅真君」。

【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齊梁時(456—536年)道士,是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南京)人。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入梁,隱居句曲山(茅山)。主張儒、釋、道三教合流。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研究。

【寇謙之】

寇謙之是北魏時(365—448年)道士。字輔真,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市)人。早年學張魯之道,經年無效。十八歲從成公興入嵩山,修道七年。神瑞二年(415)託言太上老君授予「天師」之位,並賜以《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令其「清整道教」;又授予導引,服氣口訣。始光元年(424),由宰相崔浩之助,於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建天師道場,稱新天師道(後人稱之為北天師道)。太武帝嘗親至道場受道,自稱「太平真君」,改元為「太平真君元年」。此後道教在北魏受到各代皇帝的崇奉。

【陸修靜】

陸修靜是南朝宋時(406—477)道士,早期「道藏」的編輯者。字元德,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篤好文籍,旁究象緯。早年棄家修道,好方外游。元嘉末(453)在建康(今南京)賣葯,後去廬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奉命至建康,居崇虛館廣收道經,加以整理甄別,集經戒、方葯、符圖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礎。宋徽宗(1100—1125在位)尊信道教,封為「丹元真人」

【道教八仙】

道教八仙,因元時人集八大仙人,作為「八仙慶壽」劇本,世俗乃有八仙名詞,為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仙是也。

八仙——漢鍾離

答:漢鍾離系古仙人,姓鍾離名權,字雲房,即正陽帝君也。其事迹於(正陽祖師傳略)。

八仙——呂洞賓

答:呂洞賓即孚佑帝君,姓呂名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其事迹詳於(純陽祖師聖跡)。

八仙——張果老

答:唐代人,姓張名果,隱居中條山。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屢遣使召之,問治道神仙事,語秘不傳。欲以玉真公主嫁之,果笑,固不奉詔。擢銀青光祿大夫,號「通玄先生」,懇辭還山,玄宗為之建棲霞觀。《太平廣記》卷三十載:果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重疊之,其厚如紙,置於巾箱中,乘則以水饌之,還成驢矣。

八仙——韓湘子

答:韓湘子唐時人,姓韓名湘,呂洞賓度之學道成仙。《酉陽雜俎》載,為韓愈宗侄,性狂放,能奇術。湘欲度其叔愈,曾在初冬時數日內令牡丹花開數色,每朵又有詩一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之句。愈不悟,湘乃別去。後愈以諫迎佛骨事,貶剌潮卅,別家赴任,途經籃關,值大雪,馬憊於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驗矣」!然志忠於君,終不欲隨湘學仙。此為韓湘子度叔之事略也。

八仙——李鐵拐

答:李鐵拐也稱「鐵拐李」。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日赴李老君之約於華山,屬其徒曰:「吾魄在此,倘遊魂七日不返,方可化吾魄也」。徒以母急病迅歸,六日即化之,李至七日歸,失魄無依,乃附一餓殍之屍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名。

八仙——曹國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答:姓曹名景休,宋徐卅人。據續文獻通考云:「曹國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稱國舅,學道山岩間,遇鍾離權呂洞賓輩,引入仙班」。一日呂祖同鍾離權問曰:聞子修養!所養何物?對曰:養道!曰:道何在?曹因指天。

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親見本來矣!遂授以還真秘旨,令其修鍊,未幾道成,二祖來引之去。

八仙——藍采和之行略如何?

答:藍采和是唐時逸士也,常著破爛衫,夏則加絮,冬則卧雪,氣出如蒸,時攜籃唱踏踏歌於長安市,歌詞多神仙意。其踏歌云:「踏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彥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蒼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後得鍾離祖師度引,在濠梁間酒樓,酒醉乘鶴仙去

八仙——何仙姑是何出處?

答:何仙姑名瓊,為唐廣東增城女子,住雲母溪。年十三,隨女伴入山採茶,俄失伴獨行,迷歸路。見東峰下一人,修髯紺目,冠高冠,衣六銖衣,蓋即呂祖也。仙姑始僕僕亟拜之。呂祖與一桃曰:食此盡,他日當飛升,不然只居地中也。仙姑僅食其半,祖指以歸路。仙姑歸,自謂只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餓,無漏。洞知人事休咎,後屍解去。此為何仙姑得呂祖之度而成道的事實也。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諱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蜀漢大將,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五月十三日生,長者美髯而豐厚,有膽力,好讀春秋,秉性忠直。尊稱為關公、關帝。與劉先主同張飛在桃園行結義,情若兄弟。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封為「崇惠真君」,宣和五年(1123)封「義勇武安王」。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或稱「東嶽天齊大帝」。道教所奉泰山神,是五嶽之首,為五嶽神之尊。中國古代封建帝王多以祭泰山為重要祀典。唐玄宗(712—756在位)封為「天齊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為「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封為「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封為「東嶽天齊大生仁皇帝」。掌人世民貴賤高下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真簿籍,七十二司生死之期。

【城隍爺】

城隍爺為地方神靈也。周禮蜡祭八神之一(即水庸)而變化者,蓋水為隍,庸為城,乃曰城隍。記載最早的是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所建蕪湖城隍。唐以後郡縣皆祭城隍,張說、韓愈、杜牧等皆有祭城隍文。宋以後祀遍全國,如蘇卅祀春申君,杭卅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大率以有功於當地者為該地城隍。道教以城隍為「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稱他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晴,以保谷豐民足。又以城隍為管領亡魂之神,當建醮「超度亡魂」,鬚髮文書「知照」城隍(叫《城隍牒》),方能「拘解」亡魂到壇。

【雷公】

雷公是中國古代雷神。雷神起源很早。《山海經?海內東經》說:「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最早的雷神呈獸形。後不斷人格化,成為雷師或雷公,畫成半人半獸形或鬼形。道教吸收了雷公為黃帝部下的說法,塑造了道教的雷神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稱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並建立了雷神體系。

【太歲君】

太歲君歲神也,道書以六十甲子,由天干地支循環,六十年為一周,每年由一位太歲輪值,能祛除邪魅,獎善罰惡,掌理人間禍福之神,為值年太歲,俗稱為歲君也。

【土地公與財神爺】

土地社神,俗稱里社之神曰「土地」。公羊傳註:「社神者土地之主也」。蓋各地凡有里社必祀土地之神,稱為「福德正神」,亦稱為「土地公」。按俗以土地神之像,老而鬚髮皆白,左手端一大元寶,右手扶杖,以能招財與守財,因又稱為財神爺,今凡廟宇亦皆祀之。

道教教派

[五斗米道]

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東漢時由張陵創立。順帝時學道於鶴鳴山(今四川)中,稱得到太上老君親授,制訂了一系列宗教儀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病人請醫生診治也要出五斗米,以符水為醫療手段。後人稱張陵為「天師」,他的兒子張衡、孫子張魯被稱為「系師」和「嗣師」。五斗米道的組織系統稱作「治」。在巴蜀一帶設立了24個「治」,這是處理道教事務和祭神的地方。儀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經常儀式,靜室思過,讓病人或教徒在靜室懺悔自己的過失。第二種是請禱儀式,稱「三官手書」,即在紙上寫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種是祭神儀式,偶像是太上老君及九卅土地之神。主要教義思想是:「道」為「一」,「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斗米道的尊神。創立較為系統的道教齋戒儀範,為南天師道。唐、宋以來,南北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到元代演變為「正一道」。

[太平道]

答: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東漢靈帝熹平(172—178)年間,由張角創立,奉《太平經》為主要經典。東漢末年,朝政腐敗,社會黑暗,人民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張角以「太平」理想為號召,吸引了廣大苦難的民眾。張角將全國太平道的組織劃分為「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職人員,稱作「渠帥」;張角是太平道的最高領導,自稱「大賢良師」。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儀式。一種是以符水治病,大賢良師或渠帥持九節杖,為信徒用「符」祝禱,隨後讓病人飲下符水。另一種是跪拜首過,患有疾病或犯有過錯的人,叩頭跪拜,訴說自己的錯誤。張角在經過周密的布署後,予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漢靈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義。口號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簡稱「黃天太平」。起義者皆著黃巾為標幟,故稱「黃巾軍」。後被鎮壓而失敗。以後太平道在民間仍有秘密流傳。

[真大道教]

答: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別之一。金初,劉德仁所創立,後傳至酈希誠,受到元憲宗(1251—1260在位)的賞識與支持,被賜名為「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靜無為」、「少私寡慾」、「慈儉不爭」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誠謙,去惡揚善,絕欲忍苦,利民愛物,不尚符,不提倡「飛升化煉,長生久視」之術。六傳至孫德福,至元五年(1268)奉詔統轄諸路「真大道」。又三傳而至張請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師」、「凝神沖妙玄應真人」。教徒遍及黃河流域與江南一帶,經十餘傳而衰落,後來也許併入了全真教中。

[太一教]

答:太乙教,是金代初葉由蕭抱珍所創立於衛卅(治所在今河南汲縣),道教宗派之一。因傳「太一三元法錄之術」,或稱「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故名其教曰「太一」。教旨以老子之學修身,認為「做仙做佛不難,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術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其教傳嗣有秘錄法物,繼法嗣者皆改姓蕭,即以祖師之姓為姓。因其以符濟人,故與全真道、真大道教相異。四祖蕭輔道,五祖李居壽(入道改姓蕭)。因元朝重視,其教進入全盛時期。太一教傳至六、七祖後,逐漸融合於正一教派。

[正一道]

答:正一道又稱「正一教」、「正一派」,原為五斗米道,為東漢順帝時張陵所創。元以後,為道教上清派、靈寶派、天師道等符派的總稱,與全真道同為道教的兩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師張大可,總領三山(龍虎山、閣皂山、茅山)符,兼御前諸宮觀教門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此後凡是道教的符各派統稱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經》,崇拜神仙,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可以不居宮觀,擁有妻室。

[全真道]

答:全真道是金代初葉由王重陽祖師所創立的道教宗派,與正一道同為元以後道教兩大派。王重陽,字知明。金世宗大七年(1167)在山東寧海(今牟平),馬鈺,孫不二夫婦築庵侍奉,庵名「全真庵」聚徒講道時創立。認為「識心見性」,即為全真。主張釋、儒、道三教合一。《全真教祖碑》記載:「先生勸人誦《道德清靜經》、《般若心經》、《孝經》,雲可以修證」。《重陽仙跡記》載:「嘗率其徒演法建會者五,皆所以明正心誠意,少私寡慾之理,不主一相,不拘一教也」。王重陽還親自創立了「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等組織,供奉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和孔子。詩云:「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來做一家」,即表達了這個思想。

正當全真道在北方興盛時,南宋統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棄,也出現了一個主張內修的道派,相傳是呂洞賓傳於張伯端,再傳石泰,又傳薛道光…元代道士陳致虛兼受王重陽、張伯端所傳,統歸全真道,追溯王傳為北宗,張傳為南宗。南北宗的譜系是:其南宗者,謂自東華少陽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鍾離權,權授唐進士呂洞賓、遼進士劉操,操授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金王重陽,重陽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被奉為全真道北宗七祖。後五十餘年,丘祖曾被元太祖召見,賜號「神仙」,爵「大宗師」,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乃廣泛傳布,盛極一時。南北宗都有輕符,重煉養的特點。所不同的是:南宗強調性命雙修,先命後性,並留下許多內修典籍,有詳盡、系統的內修方法,其提倡和光混俗,修道者不必出家,組織比較鬆散;北宗主張以性為主,先性後命,強調斬斷情慾,立志苦行,絕對禁慾,道士出家居宮觀,組織比較嚴密

【全真道土為什麼要冠巾】

答:是出家道士正式成為道士的儀式。冠巾又稱「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如自悟大成,未請科事,不妨道友代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行冠巾禮,有數師,高功為冠巾師。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梳發挽髻者稱:攏發師。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

59【全真教的主要教義】

答:根據《道德經》則尊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60【丘長春祖師與全真教大興】

丘祖拜王重陽祖師為師,金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年)入蟠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攜一蓑。隨後赴隴卅龍門山修道,為全真龍門派創始人。1191年後,他以棲霞縣太虛觀為中心進行傳教活動,受到金章宗重視。他廣結高官顯貴,又大力拯救民眾苦難,獲得極大聲譽。於1220年率徒一行十八人應成吉思汗之召,不遠萬里,西行到印度河上游成吉思汗行宮。他三次晉見成吉思汗,太祖問他治理天下良策,他回答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無為清靜」為要。勸不可殺人,禁止不孝和色慾,深得歡心。成吉思汗封他為神仙,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賦稅的特權,令丘祖掌管天下道教。1227年詔改太極宮為長春宮(今北京白雲觀),賜丘祖金虎牌,由於成吉思汗的支持,後道侶雲集,全真教大興。主張修道者應出家,斷絕一切塵緣,清心寡欲,即為修道成仙之根本。

64【全國重點宮觀】

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二十一座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它們是:北京白雲觀、遼寧瀋陽太清宮、鞍山市千山無量觀

、江蘇句容縣茅山道院、浙江杭卅市抱朴道院、江西貴溪縣龍虎山天師府、山東青島市嶗山太清宮、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嶽廟、湖北十堰市武當山紫霄宮和太和宮(包括金項)、武漢市長春觀、廣東博

羅縣羅浮山沖虛觀、四川成都市青羊宮、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觀(包括天師洞)和祖師殿、陝西華陰縣華山玉泉院和鎮岳宮及東道院、西安市八仙宮、周至縣樓觀台。

65【近代的全國性道教組織】

1912年,在北京白雲觀成立以全真派為主的「中央道教會」,發起人為白雲觀方丈陳毓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為主的「中華民國道教總會」,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任主持。

1957 年成立中國道教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一屆代表會,會長岳崇岱;1961年召開第二屆代表會,會長陳櫻寧;

1980年召開第三屆代表會,會長黎遇航;1986 年召開笫四屆代表會,會長黎遇航;1992年召開第五屆代表會,

會長付元天;1998年召開第六屆代表會,會長閔智亭。中國道教協會,會址設在北京市白雲觀。

 


推薦閱讀:

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蕩
五種常見的病態心理,意識不到但幾乎人人都有!
人人都愛「到此一游」
人人值得一看的凈空法師談前世
人人喜歡用胡蘿蔔抗癌

TAG:收藏 | 常識 | 道教 | 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