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本經陰符七術—搜狗百科

養生之道,「得養生焉」中國古代養生學的思想主要根源於《老子》、《莊子》的養生理論,注重養性修德、養氣、主靜、制欲,再經道教人士吸收,發展為注重生命、追求長生的養生思想,並包含豐富多彩的養生實踐活動。鬼谷子養生學說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養生理論之一,《東周列國志》指出世傳鬼谷子的四門學問之一就是「出世學」,即「修真養性,服食引導,祛病延年,沖舉可侯。」[a]但這些僅是傳說,真正能代表鬼谷學派養生理論的,主要在《本經陰符七術》篇中,講求修道養德,調神養氣,並提出仿生導引、動靜相宜的養生方法,包含著濃厚的道家養生理念,並對後世道教養生思想起著重大影響,下面簡要歸納其中的養生方法[1]

修道養德

養生之道,首在養德。古代養生歷來重視德行修養功夫,《老子》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3],認為「道」與「德」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莊子·天地》篇說:「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4]同樣重視內在德性修養。東晉葛洪指出,「若德行不修,但多方求,皆不得長生也」[5],唐孫思邀也曾說過,「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6]。鬼谷子在修道養德方面亦有不少精闢論述[1]

《本經陰符七術》「盛神法五龍」一段指出:「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德為之人,養神之所,歸諸道。」,「五氣」指五髒的精氣,陶弘景注曰:「五氣,五臟之氣也,謂神、魂、魄、精、志也。神居四者之中,故為之長;心能舍容,故為之舍;德能制邪,故為之人;然養事之宜,歸之於道」f}]。這裡認為氣是生命之本源,神是氣之總帥,心靈是五氣之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體現。在情志修鍊中,養心是養神之根基,養德養氣之關鍵。「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也,神乃為之使。九竅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用道德涵養五氣,心才能得一 (即「道」),才能掌握道術[1]

《本經陰符七術》中「聖人」和「真人」處在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真人慾養生,需同天合道,對眾生懷有慈愛悲憫之心,修道養德。「同天而合道」與老子的「 道法自然」思想如出一轍,都是要遵循事物的自然屬性,遵循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而說到「道法自然」,上文中有提到《中經》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一段,與《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按春夏秋冬四氣養生思想和方法一致[1]

調神養心

養生家認為,精氣神為人之三寶,三者之中,神是主導。五臟養護的關鍵在於調神,心神安定,才能養氣,養氣才能五臟平和。養生貴在養神,清名醫張隱庵在注《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一句時,說:「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作勞,養其精也。夫神氣去,形獨居,人乃死。能調養其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f}l足以說明中醫及養生家對調神養氣的看重。「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2l,只要保持平淡安定,排除心內雜念,做到精神內守,疾病就不會出現[1]

調神養氣方法有二:一是虛靜安己,心氣合一。養神之法在於虛靜,虛靜之要在於養心,攝養心神是養生的根本方法。上文為闡述《鬼谷子》「虛靜觀」曾引《本經陰符七術》「養志法靈龜」一段,此段也闡明了虛靜養心的方法:「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故心氣一,則欲不徨,欲不徨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胸中。故內以養氣,外以知人,養志則心通矣,知人則分職明矣。……養志之始,務在安己,己安則志意實堅,志意實堅則威勢不分,神明常固守」。就是要淡泊名利,排除私慾雜念,沒有了思想枷鎖,人心就會坦然安詳,自然心氣合一,身心健康[1]

二是無為安靜,臟腑和通。「實意法騰蛇」一段有雲:「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內視、反聽、定志、思之太虛,待神往來,以觀天地開閉,知萬物所造化,見陰陽之終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腑而見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是謂道知。以通神明,應於無方,而神宿矣。n (2]。意思是「要自然無為,使得五臟和諧,六腑通暢,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動。這樣便可以精神內斂來洞察一切、聽取一切,便可以志向堅定,使頭腦達到毫無雜念的空靈境界……通達神明,可以應接萬事萬物而精神安如泰山。rr [3]。所以調神養氣的另一方法在於無為,因循萬事萬物的自然屬性,順其自然自然,就能臟腑和通,達到養生的目的[1]

仿生導引,動靜結合

仿生導引在養生學中的運用,最著名的是「華佗五禽戲」。《莊子·刻意》亦有「吹峋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n [4]的說法。葛洪《抱朴子·別旨》中記載了仿生導引的具體做法:「夫導引不在於立名、象物、粉繪、表形、著圖,但無名狀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哪踢,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導引療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氣,動之則百關氣暢,閉之則三宮血凝,實養生之大律,祛疾之玄術矣」[5]0《本經陰符七術》也是一種仿生導引的養生方法,每個段首都提綱掣領地進行總結,如「盛神法五龍」、「養志法靈龜」、「實意法騰蛇」、「散勢法鴛鳥」、轉圓法猛獸」、「損兌法靈著」。現簡要闡述如下[1]:

「盛神法五龍」—陶弘景注:「五龍,五行之龍也。龍則變化無窮,神則陰陽不測,故盛神法五龍。」[6]故「五龍」即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之變化。而文中所提「五氣」乃五臟之氣。古代中醫,將人體五臟與五行之氣相對應,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所以此段意思就是養神需使得五臟之氣,與五行之氣相合,符合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才能身體強健[1]

「養志法靈龜」—《莊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已三千歲矣」,古人認為龜一種壽命長而又有靈性的動物,道家養生修鍊也有一種「龜息」的方法。《抱朴子·對俗》日:「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導引以增年」(2l,李時珍認為「龜以春夏出蟄脫甲,秋冬藏穴導引,故靈而多壽,能通任脈。」[3]。所以此段意思就是養志就要效法烏龜:調勻呼吸,穩重緩行,凝神守一。此外,古代又常常將龜甲作為占卜工具,所以龜又有預知吉凶,明察是非的意義,效法烏龜,亦有這一層含義[1]

「實意法膛蛇」—陶弘景注:「意有委屈,蛇能屈伸,故實意者,法騰蛇也」[4],靈蛇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龍的一種,可以興雲駕霧,《爾雅》郭璞注:「龍類也,能興雲霧而游其中」[5]。實意就是充實、堅定思想意志。「實意法騰蛇」就是效法騰蛇,能屈能伸,思想堅定,能夠自由遊走,精神泰然[1]

「分威法伏熊」—:「伏熊」就是趴著隱藏起來準備伏擊的熊。李時珍日:「熊如大泵而豎目,人足黑色。春夏膘肥時,皮濃筋弩,每升木引氣,或墮快,俗呼跌膘,即《莊子》所謂熊經鳥申也」[6],熊在偷襲獵物之前,會先趴在地上,深藏不露、養精蓄銳、查看形勢,時機一到,就會採取行動,撲向獵物。因此「分威」,就是發揮威力要效法熊,韜光養晦、一擊即中,威勢更是十分兇猛[1]

「散勢法鴛鳥」—「鶩鳥」是既兇猛又出擊迅速的鳥,比如鷹、雕。陶弘景注:「勢散而後物服,猶鳥擊禽獲」[7l,王逸注《楚辭》曰:「鶩,執也。謂能執伏眾鳥,鹰鵰之類」。「散勢」即散發勢力,即利用有利的形勢而採取行動[8]所以這段意思就是效法鶩鳥捕獵時兇猛、迅速,運用體內的真氣向體外散發以養生[1]

「轉圓法猛獸」—關於「轉圓」,陶弘景注:「言聖智不窮,若轉圓之無止。猶獸威無窮」[9],就是像圓球一樣活動自如,從容地應對各種情況。此段指「通過外在身體的鍛煉增加人內在的聰明才智,使人的智慧和精氣在體內還者復,復者往,宛轉滑利,運轉無窮,就像猛獸一樣,精力充沛,威猛雄壯」[1]

「損兌法靈著」—「損兌」的含義在上文有詳細解釋,即減損雜念。著草是古代占卜常用工具之一,《說文》有解釋「著,篙屬。生十歲,百莖。「易」以為數,天子,著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21。此段意思是去除慾望雜念,就要效法靈薔,心神專一,順應自然之道[1]

推薦閱讀:

紅木百科--扶搖直上的大紅酸枝
光膀子徒手灌的假啤酒你敢喝嗎?不開罐鑒別就靠這招
寧遠城—搜狗百科
二十幾歲 臉上開始長斑怎麼辦?
存在主義—搜狗百科

TAG:百科 | 搜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