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死之謎破解歷程的反思--回歸佛法,徹了生死

據筆者管見,自然界一直在向人類泄漏生死秘機,人類完全具備破解生死之謎的能力,甚至可以說,從哲學和宗教結合的途徑入手,生死之謎,早已被佛陀的法眼所窺破。問題只在於自16世紀以來,人們對從物質方面獲取精確答案過於寄重,依據總是不能究竟的科學認識進行推論,遮蔽了應有的智慧光明,才陷入靈魂不死與人死斷滅二端的諍訟,造成人死斷滅論的風行。殊不知僅依有極限的理性思辨和以理性思維整理有限的感性材料的科學方法,即使走到盡頭,是否能揭破生死之謎,本身還是個謎。康德對人類理性所作的批判,在今天尚發人深省。

生死之謎難以解開的關鍵,從佛法看來,應是對心識或「識大」的忽視,及唯求物質的片面的認識方法。佛法,可謂以「如實知見」的智慧自凈其心而得自在解脫為主旨,從其理論基石「緣起法則」看,人,乃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或心與色(物)的集合體,而心識功能殊勝,在這個集合體的形成和存在中起著主樞作用。針對舉世重物輕心的偏向,佛法特強調唯心。而科學界或者從心物為二的二元論出發,將意識、靈魂看做與肉體、物質無關的獨立實體;或者從唯物一元論出發,將意識、精神僅僅看做大腦的作用,墮於人死斷滅論,故難以解開心識、靈魂之謎。解不開心識、靈魂之謎,也就難以徹底解開物質世界之謎。

艾克爾斯等一批科學家說精神為獨立實體,不能還原為物質現象,雖然出於二元論,也符合佛法世俗諦。《阿含經》即將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分為地水火風空識「六大」,亦稱「六界」(產生萬有的六種因),前五大為物質,後一「識大」,即能產生心識的基本作用,將這種作用作為基本元素之一,而且看做起主樞作用的基本元素,說明它的性質獨特而重要,不可還原為物質或僅僅歸結為物質的副現象。密教無上瑜伽說粗身(血肉之軀)中有起本源作用的本來身心,由本來心及氣脈明點構成的細身組合而成,肉體雖然死亡,微細的本來身心不會死亡。

從佛法的勝義諦來看,識大與五大、精神與物質,乃一體不離的「不二」關係,從來都緊密結合在一起。《雜阿含經》中說識與名色(五蘊、身心世界)為依存關係,比喻為三束蘆葦互相支撐而得豎立。《楞嚴經》卷三說地水火風空識覺「七大」皆是如來藏本具功能隨緣生起、隨業發現。《大乘起信論》說「從本以來,色心不二」,《宗鏡錄》卷九十二謂「心該色末,色徹心源,心色一如」,重譽《密宗要訣抄》說

一切色心,即是一體,心必具色,色必具心。

從沒有外於物質的獨立心識,欲圖從肉體中發現並提取出獨立的靈魂、精神實體,如同從肉體細胞中分離出某種化學物質那樣,是不可能的。即便死後續存,那續存的也不會是獨立的精神,而仍然是五蘊的相續,如中有,也是具有物質性形體的存在,不過其物質微細,非肉眼能見,現有儀器難以測到而已。即便測出死亡時離體的某種東西,那也不會是純粹的意識、精神、靈魂,而肯定具有物質性。如證得無色界定生於無色界天,也不是完全沒有物質性的身體,大概是某種場態身。

從大乘如來藏學色心一體不二的見地看,識大(心識作用)既是一種性質、作用與其餘物質性五大(地水火風空)截然不同的基本元素,不可還原為某種物質,又是一切物質的體性(法界、所依界)所本具,這從當今的一些科學發現可以見其端倪。如有的金屬能記憶,人的情感可以影響植物。科學家因此猜測:多少低等生物中閃現有某些基本的意識,並隨著神經結構和腦複雜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成長。甚至被視為絕對無情的水,據日本江本勝博士的實驗,也能感應人的情緒,甚至能讀懂各種文字,聽懂各種語言,理解各宗教的祈禱唱誦而產生美麗的結晶,仇恨、嫉妒、壓力等負面心緒則會使水產生醜陋結晶。

在解開生死之謎方面,佛法,應在未來社會進一步顯現其價值,也許具有永恆的參照價值。佛法緣起論的辯證方法,從集成生命的色受想行識五蘊的整體活動進程著眼,作多層次的、動態的觀察,重視心識的主樞作用,可以避免哲學方法上偏此偏彼的片面、直線性思維的膚淺和靜態觀察的失真,免墮理論誤區,息滅斷、常兩極片面見解糾纏不清的爭論。佛家多層次的、動態的心識結構說、多層次心身緣起說、真心現起說等,蘊含著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生物全息論等思想因素,而且還可發掘出超越這些思想的微妙智慧。

從佛法看來,自身及宇宙的秘奧,大概不是僅以理性思辨和從物質方面觀測實驗的科學方法所能窮其底蘊;大量心靈現象雖然泄露出不少生命謎底的信息,然僅此一斑,尚不足以窺全豹。理性有其極限,無法窮極絕對真實;自然科學觀測物質現象的方法難以測定微細靈活的心理、心靈現象;人類理智難以臆測高於人類的生命及其文明。這大概是人類理性曆數千年探索尚不能破解生死之謎,心靈研究百餘年來無大進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欲圖窮徹理性難窮的心靈底蘊,須用一種超物質科學的研究方法,獲得一種超理性的慧眼、法眼。佛法指出:這種慧眼、法眼,人人自心本來潛具,這種方法早已被佛陀發明——以瑜伽方法自觀其心、自知其心,開發出自心潛具的各種智慧。當一個人通過佛法修持開發出宿命通、天眼通時,生死之謎自然解開。當代西方的心理學家,尤其是以整合西方科技成果和東方精神傳統自命的所謂「第四心理學」的「超個人心理學」家們,便以實修瑜伽、禪定為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並將「宿命療法」運用於精神心理疾病臨床治療,療效甚佳。當然,想要將這種直觀的智慧普遍傳達給世人,需要科學方法的觀測研究、理論解釋。

若開悟見道,開發直窺真如、法界的「慧眼」,則更能體會涅槃之樂,獲得自主其心的巨大力量和足以超越生死的智慧;若進一步修學智慧,打開「法眼」,獲得「道種智」乃至唯佛具有的「佛眼」、「一切種智」,則一切生死之謎、宇宙之謎悉皆解開,獲得普度眾生、莊嚴國土的大智、大力。

佛法是一種以了生死為著眼點的宗教學說,著重在通過如實知見,從現實世界中發現真實之理,找到超出生死、提升生命之道,並不在於構想一種模式來解釋世界。就了生死而言,通過瑜伽實踐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凈其心、自主其心,顯然是一條快捷方式,甚至是唯此一徑,別無他途。佛法發現:心,本具超物質、超時空、超生死、無礙自由之性,是世間最為奇妙而又最為切近、最好掌握者,舍此別求,是為捨本逐末。

處於科技飛速發展、科學主義泛濫環境下的現代人,仍然免不了老病死亡等痛苦,對死亡的畏懼,解脫生死等痛苦的需求,畢竟深潛於人的本性中。既然科學家、哲學家們揭不破生死黑謎,提供不出一個有效地解除人死亡焦慮、存在性焦慮的方案,則傳統宗教,當然便不會沒有它的市場。尤其佛家,說生前死後、諸天鬼神,如數家珍,周詳明了,理論解析,精闢透徹,指示解脫之道,有條不紊,可行可證,對生死之謎解答之明晰,可謂無與倫比。其為「上帝已死」、「自我消失」迷惘中的現代人所關注,便成為時勢之必然。

佛法以「了生死」為人生大事的智慧,對科學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建設,更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在佛法看來,人類文明創造的目的,未必在無止境地征服自然、增益財富,而在如實知見宇宙人生,以正見指導生活,使人獲得現前、後世的安樂,自覺變革生命,從生來具諸多缺陷、不完美的地球人向上提升,升華為自在無礙的宇宙人(天人、菩薩、佛),解決其存在的悖論,充分開發其潛能,超越生死,徹了生死。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包括瑜伽實證方法在內的完全的科學發展,尤其是研究人類身心之科學的飛躍,還需要有符合科學精神的宗教精神和智慧為人們作安身立命之本,愛因斯坦說得對: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上,這種宗教意識來源於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

愛因斯坦所說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需求的佛教,應該指佛教的智慧——佛法,而它,也需要科學的驗證和促進。若佛法的立足點輪迴及核心了生死被科學完全證實,成為一種像自然科學的結論那樣具有強迫人接受的威力、因而被全社會普遍信受的真理,其結果應該是文明的大轉型、科學的大飛躍,佛教所理想的人間凈土的實現。

縱觀人類破解生死之謎的歷程,大致是從宗教出發,經哲學思辨、科學檢驗之否定,科學、哲學、宗教又呈同趨一軌之勢。按辯證法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沿這一路子走下去,科學、哲學當在其究極認識的高度上,回歸於經它們嚴格審查過的宗教,尤其是宗教的最高智慧成果——佛法,引導全人類臻於無住涅槃的理想境地。這是有待於未來社會的發展去證實的推論。

摘自:?佛教生死學?

第十二章 對生死之謎破解歷程的反思

本書結束

主要相關著述

 

1、繆滌源編《念佛救度中陰法》,上海佛學書局,1938

2、巴布巴著、林猶康譯《再回來》,海天出版社,1991

3、(美)布萊恩魏斯著,譚智華譯《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1992

4、林清泉著《我是誰》,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5、傅偉勛《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台灣正中書局,1993,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鄭曉江著《中國死亡智慧》,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

7、(美)布萊恩魏斯著,黃漢耀譯《生命輪迴: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1994

8、孫景風譯《重要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上海佛學書局,1994

9、《今世前緣》,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約翰鮑克著,商戈令譯《死亡的意義》,台北,正中書局,1994

10、徐進夫譯《西藏度亡經》,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11、(瑞士)雷蒙德穆迪著,朱曉平、孫延敏編譯《死後見聞》,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

12、羅德喇嘛著,林慧卿譯《中陰教授-死亡與轉生之道》,台灣圓明出版社,1996

13、(日)盛永宗興著,郭俊敏譯《無生死之道》,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14、(日)岸本英夫著,闞正宗譯《凝視死亡之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15、揚金伽衛洛周著,倪維泉譯《藏傳佛教中的生死與中陰》,上海佛學書局,1996

16、陳由斌編《生死關全集》,四川省宗教文化經濟交流服務中心印,1997

肯內斯克拉瑪著,方蕙玲譯《宗教的死亡藝術》,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

菲利普開普魯著,杜默譯《禪的生死哲學》,台北,雙月書屋,1998

艾麗森摩根著,屈貝琴譯《認識死後的世界》,台灣校園書屋出版社,1999

17、Jean Rithie著,徐和平譯《打開生死之門》,陝西旅遊出版社,1998

18、索甲仁波且著,鄭振煌譯《西藏生死之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19、(美)羅林《生死之間》,湖南出版社,1999

20、逢塵主編《天堂印象-100個死後還生者的口述故事》,外文出版社,1999

21、(日)高柳和江著、王原等譯《面對死亡》,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22、母音老人述《中有成就秘笈-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四川省宗教文化經濟交流服務中心印,1999

23、靳鳳林著《窺視生死線-中國死亡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24、釋常律著《中國生死書》,台北宇河文化出版公司,2002

25、張立文著《尋求人生的真諦-生死問題的探索》,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

26、馮滬祥著《中西生死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7、慈誠羅珠著、索達吉譯《前世今生論》,澳門康華出版社,2003

28、白馬格桑仁波且著《生死的幻覺》,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

29、武文軍著《今世與來世》,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

30、鄭曉江著《解讀生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1、鍾茂生講述《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成都大慈寺菩提功德會印,2006

32、雲登仁增達吉桑布編著《神識離體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銀河出版社,2007

33、海波著《佛說死亡-死亡學視野中的中國佛教死亡觀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

34、紫圖、楊典編《唐卡中的六道輪迴與地獄精神》,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35、雷蒙德穆迪著《死亡回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36、談錫永著《生與死的禪法》,華夏出版社,2008

37、鄭志明著《佛教生死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論文

 

1、台灣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編《生死學研究》、《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東京大學大學院社會人文系研究科編《死生學研究》

3、《東京大學生死學基地會報》

4、東洋英和女學院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編《死生學年報》

5、王雷雲《談佛教對生死的看法》,《內明》1995第10期

6、鄭振煌《佛教的生死觀-生死輪迴》,台灣《歷史月刊》1998,第8期

7、郭順朝《無我的輪迴-佛教的生死觀》,台灣《元培學報》第5期,1998,12

8、星雲《佛教的生死觀》,《普門學報》第210期,1997,3

9、宋智明《中有生命的奇觀》,《廣東佛教》,1995,6

10、楊白衣《生有之研究-兼論中有觀》,《佛光學報》,1997,7

11、釋道興《從佛教瞻病送終法談臨終關懷》,台灣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2、潘素卿《佛教徒的死亡觀念與生命意義的關係研究及其在諮商上的應用》,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5

13、釋惠敏《安寧療護的佛教用語模式》,《中華佛學學報》,1999第7期

14、吳綺芬《佛教信徒瀕死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四信徒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4


推薦閱讀:

心意拳四把錘盤練法與勁意破解
破解版和盜版是同一個東西嗎?
夫妻感情的風水破解法
通州副中心:行政造成的障礙還需行政破解
怎樣破解重喪日

TAG:佛法 | 生死 | 破解 | 反思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