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 白話譯( 第二冊3)
問道人譯
摘自中國佛教印經網
釋初品中八念
【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入出息、念死。」
【論】問曰:何以故九想次第有八念?
(【論】問:為什麼九想後面接著有八念?)
答曰:佛弟子於阿蘭若處,空舍、冢間,山林、曠野,善修九想,內、外不凈觀,厭患其身而作是念:「我云何擔是底下不凈屎尿囊自隨?」[(牆-土)+欠]然驚怖,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來恐怖之,欲令其退。以是故,佛次第為說八念。
(答曰:佛弟子於阿蘭若處,空舍、冢間,山林、曠野,善修九想,內、外不凈觀,厭患其身而作是念:「我云何擔是底下不凈屎尿囊自隨?」[(牆-土)+欠]然驚怖,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來恐怖之,欲令其退。以是故,佛次第為說八念。)
如經中說,佛告諸比丘:「若於阿蘭若處,空舍、冢間,山林、曠野,在中思惟,若有怖畏,衣毛為豎,爾時當念佛: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乃至婆伽婆。恐怖則滅。
(如經中說,佛告諸比丘:「若於阿蘭若處,空舍、冢間,山林、曠野,在中思惟,若有怖畏,衣毛為豎,爾時當念佛: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乃至婆伽婆。恐怖則滅。)
若不念佛,當應念法:佛法清凈,巧出善說,得今世報,指示開發;有智之人心力能解。如是念法,怖畏則除。
(若不念佛,當應念法:佛法清凈,巧出善說,得今世報,指示開發;有智之人心力能解。如是念法,怖畏則除。)
若不念法,則當念僧:佛弟子眾修正道,隨法行,僧中有阿羅漢向、阿羅漢,乃至須陀洹向、須陀洹,四雙八輩;是佛弟子眾應供養,合掌恭敬,禮拜迎送,世間無上福田。作如是念僧,恐怖即滅。」
(若不念法,則當念僧:佛弟子眾修正道,隨法行,僧中有阿羅漢向、阿羅漢,乃至須陀洹向、須陀洹,四雙八輩;是佛弟子眾應供養,合掌恭敬,禮拜迎送,世間無上福田。作如是念僧,恐怖即滅。」)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與阿修羅斗,在大陣中時,告諸天眾:汝與阿修羅斗時,設有恐怖,當念我七寶幢,恐怖即滅。若不念我幢,當念伊舍那天子(帝釋左面天王)寶幢,恐怖即除;若不念伊舍那寶幢,當念婆樓那天子(右面天王)寶幢,恐怖即除。」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與阿修羅斗,在大陣中時,告諸天眾:汝與阿修羅斗時,設有恐怖,當念我七寶幢,恐怖即滅。若不念我幢,當念伊舍那天子(帝釋左面天王)寶幢,恐怖即除;若不念伊舍那寶幢,當念婆樓那天子(右面天王)寶幢,恐怖即除。」)
以是故,知為除恐怖因緣故,次第說八念。
(以是故,知為除恐怖因緣故,次第說八念。)
問曰:經中說三念因緣除恐怖,五念復云何能除恐怖?
(問:經中說三念因緣除恐怖,五念又如何能除恐怖?)
答曰:是比丘自念布施、持戒功德,怖畏亦除。所以者何?若破戒心,畏墮地獄;若慳貪心,畏墮餓鬼及貧窮中。
(答:此比丘自念布施、持戒功德,怖畏也除。為什麼?如果破戒,心畏墮地獄;如果慳貪,心畏墮餓鬼及貧窮中。)
自念「我有是凈戒、布施」,若念凈戒,若念布施,心則歡喜,作是言:「若我命未盡,當更增進功德;若當命終,不畏墮惡道!」以是故,念戒、施亦能令怖畏不生。
(自念「我有此凈戒、布施」,或念凈戒,或念布施,心則歡喜,這樣說:「如果我命不該盡,當更增進功德;如果應當命終,不怕墮惡道!」所以,念戒、施也能使怖畏不生。)
念上諸天皆是布施、持戒果報,「此諸天以福德因緣故生彼,我亦有是福德。」以是故,念天亦能令怖畏不生。十六行念安那般那時,細覺尚滅,何況恐怖粗覺?
(念上面眾天都是布施、持戒果報,「此眾天因福德因緣而生在那裡,我也有這樣的福德。」所以,念天也能使怖畏不生。十六行念安那般那時,細覺尚滅,何況恐怖粗覺?)
念死者,念五眾身,念念生滅,從生已來,常與死俱,今何以畏死?是五念,佛雖不說,亦能除恐怖。所以者何?念他功德以除恐怖則難,自念己事以除恐怖則易,以是故佛不說。
(念死是指,念五眾身,念念生滅,從生已來,常與死俱,現在為何怕死?此五念,佛雖不說,也能除恐怖。為什麼?念他功德以除恐怖則難,自念己事以除恐怖則易,所以佛不說。)問曰:云何是念佛?
答曰:行者一心念佛,得如實智慧,大慈大悲成就,是故言無錯謬,粗細、多少、深淺,皆無不實;皆是實故,名多陀阿伽度。
(答:修行的人一心念佛,得如實智慧,大慈大悲成就,所以有所說沒有錯謬,粗細、多少、深淺,都無不實;因為都是實,叫如來。)
亦如過去、未來、現在十方諸佛,於眾生中起大悲心,行六波羅蜜,得諸法相,來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此佛亦如是,是名多陀阿伽度。
(也如過去、未來、現在十方一切佛,對於眾生中起大悲心,行六波羅蜜,得一切法相,來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此佛也是這樣,這叫如來。)
如三世十方諸佛,身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破諸黑闇;心出智慧光明,破眾生無明闇冥;功德、名聞亦遍滿十方,去至涅槃;此佛亦如是去,以是故亦名多陀阿伽度。有如是功德故,應受一切諸天世人最上供養,是故名阿羅訶。
(如三世十方一切佛,身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破眾黑闇;心出智慧光明,破眾生無明闇冥;功德、名聞也遍滿十方,去到涅槃;此佛也這樣去,所以也叫如來。因為有這樣的功德,應受一切諸天世人最上供養,所以叫應供。)
若有人言:「何以故但佛如實說,如來如去故,應受最上供養?」以佛得正遍智慧故;正名諸法不動不壞相,遍名不為一法二法故,以悉知一切法無餘不盡,是名三藐三佛陀。
(如果有人說:「為什麼但佛如實說,如來如去,應受最上供養?」因佛得正遍智慧;正是一切法不動不壞相,遍是不為一法二法,因全知一切法無餘不盡,這叫正遍知。)
是正遍智慧,不從無因而得,亦不從天得;是中依智慧、持戒具足故,得正遍智慧。智慧名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金剛三昧相應智慧;持戒名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金剛三昧身業、口業清凈隨意行;是故名鞞闍遮羅那三般那。
(此正遍智慧,不從無因而得,也不從天得;此中依智慧、持戒具足而得正遍智慧。智慧是指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金剛三昧相應智慧;持戒是指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金剛三昧身業、口業清凈隨意行;所以叫鞞闍遮羅那三般那。)
若行是二行得善去,如車有兩輪;善去者,如先佛所去處,佛亦如是去,故名修伽陀。若有言佛自修其法,不知我等事,以是故知世間;知世間因,知世間盡,知世間盡道故,名為路迦憊。
(如果行此兩種行得善去,如車有兩輪;善去是指如先佛所去處,佛也這樣去,所以叫善逝。如果有人說佛自修其法,不知道我等事,所以佛知世間;知世間因,知世間盡,因知世間滅道,稱為世間解。)
知世間已,調御眾生,於種种師中最為無上,以是故名阿耨多羅富樓沙曇藐婆羅提。能以三種道滅三毒,令眾生行三乘道,以是故名貰多提婆魔[少/兔]舍喃。若有言,以何事故能自利益無量?復能利益他人無量?
(知世間後,調御眾生,於種种師中最為無上,所以叫阿耨多羅富樓沙曇藐婆羅提。能用三種道滅三毒,使眾生行三乘道,所以叫貰多提婆魔[少/兔]舍喃。如果有人說,為什麼能自利益無量?又能利益他人無量?)
佛一切智慧成就故,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知故,名為佛陀。得是九種名號,有大名稱,遍滿十方,以是故名婆伽婆。經中佛自說如是名號,應當作是念佛。
(因為佛成就一切智慧,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全知,稱為佛陀。得此九種名號,有大名稱,遍滿十方,所以叫婆伽婆。經中佛自說這樣的名號,應當這樣念佛。)
複次,一切種種功德,盡在於佛。佛是劫初轉輪聖王摩訶三摩陀等種,閻浮提中智慧威德,諸釋子中生,貴姓憍曇氏。生時光明遍三千大千世界,梵天王持寶蓋、釋提桓因以天寶衣承接,阿那婆蹋多龍王、婆伽多龍王以妙香湯澡浴。
(又,一切種種功德,盡在佛中。佛是劫初轉輪聖王摩訶三摩陀等種,閻浮提中智慧威德,眾釋子中生,貴姓憍曇氏。生時光明遍三千大千世界,梵天王持寶蓋、釋提桓因用天寶衣承接,阿那婆蹋多龍王、婆伽多龍王用妙香湯澡浴。)
生時地六種動,行至七步,安詳如象王,觀視四方,作師子吼:「我是末後身,當度一切眾生!」
(生時地六種動,行到七步,安詳如象王,觀視四方,作師子吼:「我是末後身,當度一切眾生!」)
阿私仙人相之,告凈飯王:「是人足下千輻輪相,指合縵網,當自於法中安平立,無能動、無能壞者。手中德字,縵網莊嚴,當以此手安慰眾生,令無所畏。
(阿私仙人看他的相,告訴凈飯王:「此人足下千輻輪相,指合縵網,當自於法中安平立,沒有能動、沒有能破他的人。手中德字,縵網莊嚴,當用此手安慰眾生,使眾生無所畏。)
如是乃至肉骨髻相,如青珠山頂,青色光明從四邊出,頭中頂相無能見上,若天、若人無有勝者。白毫眉間峙,白光逾玻璃。凈眼長廣,其色紺青。鼻高直好,甚可愛樂。口四十齒,白凈利好;四牙上白,其光最勝。
(這樣乃至肉骨髻相,如青珠山頂,青色光明從四邊出,頭中頂相沒有能看到最上面的盡處,無論是天、無論是人沒有勝過佛的人。白毫眉間聳立,白光逾玻璃。凈眼長廣,其色紺青。鼻高直好,甚可愛樂。口四十齒,白凈利好;四牙上白,其光最勝。)
唇上下等,不大不小,不長不短。舌薄而大,軟赤紅色,如天蓮華。梵聲深遠,聞者悅樂,聽無厭足。身色妙好,勝閻浮檀金。大光周身,種種雜色,妙好無比。以如是等三十二相具足,是人不久出家,得一切智成佛。」
(唇上下相等,不大不小,不長不短。舌薄而大,軟赤紅色,如天蓮華。梵聲深遠,聽到的人悅樂,聽無厭足。身色妙好,勝閻浮檀金。大光周身,種種雜色,妙好無比。因這樣等三十二相具足,此人不久出家,得一切智成佛。」)
佛身功德如是,應當念佛。
(佛身功德象這樣,應當念佛。)
複次,佛身功德身力,勝於十萬白香象寶,是為父母遺體力;若神通功德力,無量無限。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內有無量佛法功德故,視之無厭。見佛身者,忘世五欲,萬事不憶;若見佛身一處,愛樂無厭,不能移觀。佛身功德如是,應當念佛。
(又,佛身功德身力,勝於十萬白香象寶,這是父母所生體力;如果神通功德力,無量無限。佛身因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內有無量佛法功德,眾生看佛沒有厭的時候。見佛身的人,忘世間五欲,萬事不再憶想;如果見佛身一個地方,愛樂無厭,不能移觀。佛身功德象這樣,應當念佛。)
複次,佛持戒具足清凈,從初發心修戒,增積無量,與憐愍心俱,不求果報,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不雜諸結使,但為自心清凈,不惱眾生故,世世持戒。以是故,得佛道時,戒得具足,應如是念佛戒眾。
(又,佛持戒具足清凈,從初發心修戒,增積無量,與憐愍心一起,不求果報,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不雜種結使,只為了自心清凈,不惱眾生,世世持戒。所以,得佛道時,戒得具足,應這樣念佛戒眾。)
複次,佛定眾具足。
(又,佛定眾具足。)
問曰:持戒以身、口業清凈故可知;智慧以分別說法,能除眾疑故可知。定者,餘人修定尚不可知,何況於佛?云何得知?
(問:持戒因身、口業清凈所以可以知道;智慧因分別說法,能除眾疑可以知道。定,其他的人修定尚不可知,何況於佛?如何得知?)
答曰:大智慧具足故,當知禪定必具足。譬如見蓮華大,必知池亦深大;又如燈明大者,必知酥油亦多;亦以佛神通變化力無量無比故,知禪定力亦具足;亦如見果大故,知因亦必大。
(答:因為大智慧具足,當知禪必定具足。譬如見蓮花大,必知池葉深大;又如燈明大的,必知酥油也多;也因佛神通變化力無量無比,知道禪定力也具足;也如因見果大,知因也必大。)
複次,有時佛自為人說:「我禪定相甚深。」如經中說:佛在阿頭摩國林樹下坐,入禪定。是時大雨,雷電霹靂,有四特牛、耕者二人,聞聲怖死。須臾便晴,佛起經行。
(又,有時佛自為人說:「我禪定相甚深。」如經中說:佛在阿頭摩國林樹下坐,入禪定。此時大雨,雷電霹靂,有四特牛、耕地的二人,聽到雷聲嚇死了。一會兒就晴了,佛起經行。)
一居士禮佛足已,隨從佛後,白佛言:「世尊,向者雷電霹靂,有四特牛、耕者二人,聞聲怖死。世尊聞不?」
(有一居士禮佛足後,隨從佛後,對佛說:「世尊,剛才雷電霹靂,有四頭公牛、耕地的二人,聽到雷聲嚇死了。世尊聽到了沒有?」)
佛言:「不聞!」
(佛說:「沒有聽到!」)
居士言:「佛時睡耶?」
(居士說:「佛在那時睡了?」)
佛言:「不睡!」
(佛說:「沒有睡!」)
曰:「入無心想定耶?」
(又問:「入無心想定了?」)
佛言:「不也!我有心想,但入定耳!」
(佛說:「沒有啊!我有心想,只是入定罷啦!」)
居士言:「未曾有也!」諸佛禪定大為甚深,有心想在禪定,如是大聲覺而不聞。
(居士說:「從來沒有過啊!」一切佛禪定非常深,有心想在禪定,這樣大的雷聲醒著而沒有聽到。)
如余經中,佛告諸比丘:「佛入、出諸定,舍利弗、目揵連尚不聞其名,何況能知?何者是?如三昧王三昧、師子遊戲三昧等;佛入其中,能令十方世界六種震動,放大光明,化為無量諸佛,遍滿十方。」
(如其他的經中,佛告訴眾比丘:「佛入、出眾定,舍利弗、目揵連尚且沒有聽到過他的名子,何況能知?是那些三味?如三昧王三昧、師子遊戲三昧等;佛入其中,能讓十方世界六種震動,放大光明,化為無量眾佛,遍滿十方。」)
如阿難一時心生念:「過去燃燈佛時,時世好,人壽長,易化度。今釋迦牟尼佛時世惡,人壽短,難教化,佛事未訖而入涅槃耶?」清旦以是事白佛,言已,日出。
(如阿難一時心生念:「過去燃燈佛時,時世好,人壽長,易化度。現在釋迦牟尼佛時世惡,人壽短,難教化,佛事沒有辦完而入涅槃嗎?」早晨把此事報告佛,說後,日出。)
佛時入日出三昧,如日出光明照閻浮提;佛身如是,毛孔普出光明,遍照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一一光中出七寶千葉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一諸佛皆放無量光明;一一光中皆出七寶千葉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
(佛即時入日出三昧,如日出光明照閻浮提;佛身這樣,毛孔普出光明,遍照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一一光中出七寶千葉蓮花,一一花上都有坐佛,一一佛都放無量光明;一一光中都出七寶千葉蓮花,一一花上都有坐佛。)
是諸佛等遍滿十方恆河沙等世界,教化眾生:或有說法,或有默然,或以經行,或神通變化,身出水、火。如是等種種方便,度脫十方五道眾生。阿難承佛威神,悉見是事。
(這些佛等遍滿十方恆河沙等世界,教化眾生:或有說法,或有默然,或以經行,或神通變化,身出水、火。象這樣等種種方便,度脫十方五道眾生。阿難承佛威神,盡見這些事。)
佛攝神足,從三昧起,告阿難:「見是事不?聞是事不?」
(佛收神足,從三昧起,告訴阿難:「見此事不?聽到此事不?」)
阿難言:「蒙佛威神,已見、已聞!」
(阿難說:「蒙佛威神,已見、已聞!」)
佛言:「佛有如是力,能究竟佛事不?」
(佛說:「佛有這樣的力,能究竟佛事不?」)
阿難言:「世尊,若眾生滿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中,佛壽一日,用如此力,必能究竟施作佛事。」阿難嘆言:「未曾有也!世尊,諸佛法無量不可思議!」以是故,知佛禪定具足。
(阿難說:「世尊,如果眾生滿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中,佛壽一日,用如此力,必能究竟施作佛事。」阿難嘆說:「從來也沒有過啊!世尊,眾佛法無量不可思議!」因這所以知道佛禪定具足。)
複次,佛慧眾具足。從初發心,於阿僧祇劫中,無法不行,世世集諸功德,一心專精,不惜身命以求智慧,如薩陀波侖菩薩。
(又,佛眾慧具足。從初發心,在阿僧祇劫中,無法不行,世世集眾功德,一心專精,不惜身命以求智慧,如薩陀波侖菩薩。)
複次,以善修大悲智慧故,具足慧眾;餘人無是大悲,雖有智慧不得具足。大悲欲度眾生,求種種智慧故,及斷法愛,滅六十二邪見,不墮二邊:若受五欲樂,若修身苦道;若斷滅,若計常;若有、若無等,如是諸法邊。
(又,因善修大悲智慧,具足眾慧;其他的人沒有此大悲,雖有智慧不得具足。因大悲想度眾生,而求種種智慧,及斷法愛,滅六十二邪見,不墮二邊:象受五欲樂,象修身苦道;象斷滅,象計常;象有、象無等,像這樣的眾法邊。)
複次,佛慧無上,徹鑒無比,從甚深禪定中生故,諸粗細煩惱所不能動故,善修三十七品、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等諸功德故,有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得無礙不可思議解脫故,佛慧眾具足。
(又,佛慧無上,徹鑒無比,因從甚深禪定中生,眾粗細煩惱所不能動,因善修三十七品、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等眾功德,有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得無礙不可思議解脫,佛眾慧具足。)
複次,能降伏外道大論議師,所謂優樓頻螺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目揵連、薩遮尼揵子、婆蹉、首羅、長爪等。大論議師輩皆降伏,是故知佛慧眾具足。
(又,能降伏外道大論議師,所謂優樓頻螺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目揵連、薩遮尼揵子、婆蹉、首羅、長爪等。大論議師們都被降伏,所以知佛眾慧具足。)
複次,佛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聚,見是語言多故,知智慧亦大。
(又,佛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聚,因見此語言多,知智慧也大。)
譬如居士,清朝見大雨處,語眾人言:「昨夜雨龍,其力甚大!」眾人言:「汝何以知之?」答言:「我見地濕、泥多,山崩、樹折,殺諸鳥獸,以此故知龍力為大。」
(譬如居士,清朝見大雨處,對眾人說:「昨夜雨龍,其力很大!」眾人說:「你憑什麼知道它力大?」答:「我見地濕、泥多,山崩、樹折,殺眾鳥獸,因這些而知龍力大。」)
佛亦如是,甚深智慧,雖非眼見,雨大法雨,諸大論師及釋梵天王皆以降伏,以是可知佛智慧多。
(佛也是這樣,非常深的智慧,雖非眼見,雨大法雨,眾大論師及釋梵天王都已降伏,因這可知佛智慧多。)
複次,諸佛得無礙解脫故,於一切法中智慧無礙。
(又,因眾佛得無礙解脫,在一切法中智慧無礙。)
複次,佛此智慧皆清凈,出諸觀上,不觀諸法常相、無常相,有邊相、無邊相,有去相、無去相,有相、無相,有漏相、無漏相,有為相、無為相,生滅相、不生滅相,空相、不空相,常清凈無量如虛空,以是故無礙。
(又,佛此智慧都清凈,出眾觀之上,不觀一切法常相、無常相,有邊相、無邊相,有去相、無去相,有相、無相,有漏相、無漏相,有為相、無為相,生滅相、不生滅相,空相、不空相,常清凈無量如虛空,所以無礙。)
若觀生滅者,不得觀不生滅;觀不生滅者,不得觀生滅。若不生滅實,生滅不實;若生滅實,不生滅不實。如是等諸觀皆爾,得無礙智故,知佛慧眾具足。
(如果觀生滅時,不得觀不生滅;觀不生滅時,不得觀生滅。如果不生滅是實,生滅不不是實;如果生滅是實,不生滅不是實。象這樣等眾觀都是那樣,因得無礙智,知佛眾慧具足。)
複次,念佛解脫眾具足。佛解脫諸煩惱及習,根本拔故,解脫真不可壞,一切智慧成就故,名為無礙解脫。成就八解脫,甚深遍得故,名為具足解脫。
(又,念佛解脫眾具足。佛解脫一切煩惱及習,因根本拔,是真解脫不可壞,因一切智慧成就,稱為無礙解脫。成就八解脫,甚深遍得而稱為具足解脫。)
複次,離時解脫及慧解脫故,便具足成就共解脫。成就如是等解脫故,名具足解脫眾。
(又,因為離時解脫及慧解脫,便具足成就共解脫。成就這些等解脫而叫具足解脫眾。)
複次,破魔軍故得解脫,離煩惱故得解脫,離遮諸禪法故得解脫,於諸禪定入出自在無礙故。
(又,破魔軍而得解脫,離煩惱而得解脫,離遮眾禪法而得解脫,因於一切禪定入出自在無礙得解脫。)
複次,菩薩於見諦道中,得深十六解脫:一、苦法智相應有為解脫;二、苦諦斷十結盡,得無為解脫。如是乃至道比智思惟道中,得十八解脫:一、或比智或法智相應有為解脫;
(又,菩薩於見諦道中,得深十六解脫:一、苦法智相應有為解脫;二、苦諦斷盡十結,得無為解脫。如是乃至道比智思惟道中,得十八解脫:一、或比智或法智相應有為解脫;)
二、斷無色界三思惟結故,得無為解脫;如是乃至第十八盡智相應有為解脫;及一切結使盡,得無為解脫。如是諸解脫和合,名為解脫眾具足。
(二、因斷無色界三思惟結,得無為解脫;象這樣乃至第十八滅智相應有為解脫;及一切結使滅,得無為解脫。象這樣眾解脫和合,稱為解脫眾具足。)
複次,念佛解脫知見眾具足。解脫知見眾有二種:一者、佛於解脫諸煩惱中,用盡智自證知,知苦已,斷集已,證盡已,修道已,是為盡智解脫知見眾;知苦已不復更知,乃至修道已不復更修,是為無生智解脫知見眾。
(又,念佛解脫知見眾具足。解脫知見眾有二種:一、佛在解脫眾煩惱中,用滅智自證知,知苦後,斷集後,證滅後,修道後,這樣是滅智解脫知見眾;知苦後不再知,乃至修道後不再修,這是無生智解脫知見眾。)
二者、佛知是人入空門得解脫,是人無相門得解脫,是人無作門得解脫;是人無方便可令解脫,是人久久可得解脫,是人不久可得解脫,是人即時得解脫;是人軟語得解脫,是人苦教得解脫,是人雜語得解脫;
(二、佛知此人入空門得解脫,此人無相門得解脫,此人無作門得解脫;此人無方便可令解脫,此人久久可得解脫,此人不久可得解脫,此人即時得解脫;此人軟語得解脫,此人苦教得解脫,此人雜語得解脫;)
是人見神通力得解脫,是人說法得解脫;是人淫慾多,為增淫慾得解脫;是人瞋恚多,為增瞋恚得解脫;如難陀、優樓頻騾龍是。如是等種種因緣得解脫,如法眼中說。於是諸解脫中了了知見,是名解脫知見眾具足。
(此人見神通力得解脫,此人說法得解脫;此人淫慾多,給他增加淫慾得解脫;此人瞋恚多,給他增加瞋恚得解脫;如難陀、優樓頻騾龍就是這樣。象這樣等種種因緣得解脫,如法眼中說。在這些解脫中了了知見,這叫解脫知見眾具足。)
複次,念佛一切智、一切見,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無量不可思議諸功德,是名念佛。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無漏;有漏者有報,無漏者無報。
(又,念佛一切智、一切見,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無量不可思議眾功德,這樣叫念佛。此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無漏;有漏的有報,無漏的無報。)
三根相應:樂、喜、舍根。行得,亦果報得:得者,如此間國中,學念佛三昧;果報得者,如無量壽佛國人,生便自然能念佛。如是等,如阿毗曇中廣分別。
(三根相應:樂、喜、舍根。行得,也是果報得的人如此間國中,學念佛三昧;果報得的人,如無量壽佛國人,生便自然能念佛。象這樣等,如阿毗曇中廣分別。)推薦閱讀:
※看星節要八十一條 白話版
※賢愚經白話 寶天因緣品第十一
※淵海子平 白話文
※實用面相術:「夫妻運勢」看相口訣白話解析
※白話圓覺經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