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這個疾病的治療你注意了嗎?
06-01
抗菌葯作為控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藥物,有效地保護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其生產量與使用量亦居所有藥物的前列。
作者: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 吳懷英
來源:醫學界感染頻道
抗菌葯作為控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藥物,有效地保護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其生產量與使用量亦居所有藥物的前列。但抗菌葯濫用也造成嚴重的危害,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而且引起細菌耐藥性加重,還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顧名思義就是應用抗生素藥物後發生的與抗生素有關的腹瀉。其發病率為5-25%,多發於抗生素後5-10日,早可發生於用藥後1日,遲可發生於停葯後6周。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老年人居多。
臨床表現
多為水樣便、糊樣便,常伴有痙攣性腹痛,重者可出現發熱、腹部絞痛、血便、假膜性腸炎。幾乎所有抗生素均可誘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其中萬古黴素、甲硝唑以及青黴素最常見,其次是頭孢菌素類、克林黴素類、氨基糖甙類和磺胺類(復方新諾明)等。
病原學特點
常見致病菌包括: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產酸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變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等。其中難辨梭菌最為常見。
核心防控措施
1、合理應用抗生素:嚴格控制廣譜抗生素的使用,保護腸道正常菌群。儘早進行病原學送檢,根據結果儘快目標治療。每天評估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
2、補充微生態製劑:循證證據表明益生菌能有效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可使其危險性下降52%。常用的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等。
3、清潔衛生及飲食:注意飲食衛生、手衛生,增加營養支持。
參考資料:
胡必傑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臨床實踐指引》(2013)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