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凈土大經科注》學習班 第一集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03-12 05:43:00

關鍵字:學習班,學習班第一集,一門深入,學經教,第四回凈土大經科注,凈土大經科注,經教

【 點擊數:151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2014年3月10日講於香港

 

諸位同學:

  《大經科注》要連同第一次的《大經解演義》,我們這是第四次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

  難得在第三次圓滿(也就是三月八號),我們得到南陽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跟一份資料的報告,因緣不是巧合,應該都是佛菩薩冥冥當中安排的。

  我們這些年做的是「示轉」、「勸轉」。「勸轉」很明顯;「示轉」,那就是我們這一生學佛六十年所經歷的,這也都是表法,但是沒有人看得懂。不但看不懂,反而造成很多錯覺、誤會。這還是表法,表法的意思很深,就像海賢老和尚,他出生在1900年,2000年他就是一百歲。他二十歲出家,那麼九十二年表法,幾個人能夠看得懂?看得懂的得利益;看不懂的不得利益。

  所以,我們知道,看不懂也要表法,總有一天有人看懂了;不能說看不懂就不做了。如果看不懂我們就不做,這個法脈的承傳會永遠斷絕了,那真的是眾生沒有福報。所以怎麼艱難、怎麼樣痛苦都要忍受。

  為什麼看不懂?現在人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具足。我們要能夠理解、要能夠發大菩提心(也就是大慈悲心),真正能忍辱。善心、好心處事待人接物,別人不但不感謝你,還誤會你,甚至於還傷害你,都要能忍受。

  傷害,我們是古人講的「啞巴吃黃連」,能不能說?不能說!說的時候別人聽到會更痛苦。所以就是一直忍下去不能說,說了他未必能懂。為什麼不懂?他對於傳統祖先的教誨他是一無所知,他沒有學過,沒有聽說過,也沒有看到過。他總認為他的思想、言行是正確的,我們是錯誤的;相信這個社會永遠在進步,科學技術在進步,倫理道德在後退,甚至於倫理道德是過了時代的了,不需要的,我們今天只需要科學。那科學家告訴我們:科學要不斷的發展,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有這麼嚴重的警告,幾個人覺悟了?我們聽到科學家的報告冷靜地觀察,他講得是有道理,他不是隨便說的。

  人在這個世間能活多少年?像海賢老和尚能活一百一十二歲,有幾個人?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人,甚至於包括「再來人」(佛菩薩再來,應化在這個世間),住世五六十歲就走了很多。他為什麼那麼早走?他任務完成了,他留給我們的典型、模範,留給我們一些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們後學有很大的利益。

  在今天指導的老師沒有了。我這一代,年輕的時候還有指導老師,真正有德行、有學問,還遇到過,這些人都過世了。我們這一代跟上一代比差距很大,遠遠不如!往後看,後面的還不如我們,這是衰相;一代不如一代,這是滅亡的現象。我們生存在這個夾縫裡頭,怎麼辦?聖學要不能繼傳下去,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地球就是地獄,要受盡折磨、要受盡苦難,這不是一個仁人君子所願意看到的。

  所以我們只有提倡聖學裡頭的教學理念。誰能夠接受?那就是賢老說的要「再來人」;不是「再來人」,他不能接受。

  什麼樣是個「再來人」?「無我」的人是「再來人」。「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名聞利養,就會有起心動念、損人利己。對自己有利,不怕傷害別人,因為他不懂得,讓別人受極大的痛苦、極大的困難,他自己是一無所知,這種人在現在社會比比皆是,太多了!

  所以我們學夏蓮老的這個會集本,我在過去講過十遍,是依李老師眉注講的。我們用黃念老的註解,是從2010年清明節那一天,我們把《華嚴》放下了,來講老居士的集注。我們的經題是《大經解演義》,全名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解演義》,這是全名稱,簡稱《大經解演義》。第一次一年講完了,我記得講完那一天是9·18圓滿,就是2011年9月18日講完,一共講了六百集。六百集,一集兩個小時,就是一千兩百個小時。

  第二次宣講,我們把「科判」放進去做成「科會」。這個「科判」有不少同學參與,把「經」、「注」會進去了,我很讚歎,很難得大家用這個心。裡面還有一些瑕疵,這些瑕疵我想借這一次我們做修定,把它做一個定本,將來可以流通。這是我們這一次,我們這四五十個人在一起合作,修定的部分讓大家都看到,有不妥的地方提出建議,建議我們再重新思考。這是我們對經、對註解做個整理。

  更重要是我們學習經教,如何把學習的經教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真正得受用!如果這樣認真來學習,我們相信我們這一年會是一生當中最有意義的一年、最有成就的一年,為什麼?可以了生死。「了」是明了,對生死不迷惑了。「了生死」的利益是什麼?生死自在!

  記住宋朝瑩珂法師求往生極樂世界,只用了三天時間,是個破戒的比丘。三天,真誠心、清凈心、恭敬心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當時就給他授記,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十年之後,到你壽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這是授記。瑩珂法師福至心靈,他開竅了,跟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他說出原因,他說:我的劣根性很嚴重,經不起誘惑。這十年,外頭誘惑,我又不知道要做多少錯事、要造多少業。換句話說,這世界我不能住,我就求往生。阿彌陀佛答應他說:行,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為什麼要留三天,不當時帶他去?這個三天叫他表法。如果當時帶走了,沒人知道,瑩珂法師幾天沒吃飯,大概餓死了。沒人曉得,讓大家知道。所以他很歡喜,他把房門打開,告訴大眾:我見佛了,佛跟我約定三天之後來接引我。寺廟裡的人沒有一個人相信,因為他不誠實,認為他是妄語、開玩笑的。好在很近,三天,我們等著瞧,看三天之後你怎麼辦?但是聽他說話的語氣、態度又不像是騙人的,好像煞有其事似的。那麼大家等到第三天,瑩珂法師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往生。這個大家歡喜,在大殿上就念佛了。念到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跟現在一刻不一樣。古時候我們中國用時間,是用子丑寅卯,晝夜是十二時;印度是晝三時夜三時,晝夜是六時。我們現在用的是西方的,西方人把它分成二十四個小時,我們叫「小時」。它比我們的時間小,我們比印度也小,我們稱印度叫「大時」,稱西方這個二十四是「小時」。中國一直到現在,算命先生還是要給你運算元丑寅卯辰巳午未,他才能算得准;他算印度時、用現在二十四小時,算不準,一定要用中國的老方法。)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來接我了。他看得見,別人看不見。向大眾辭行,他就真走了。這個事情記在《往生傳》裡頭、記在《凈土聖賢錄》裡頭,不是假的。他這個表法給我們證明《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正確的,不是假的。做無間地獄的罪業,只要你真正懺悔。

  真正懺悔,決定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

  過去章嘉大師教給我說,「佛門重實質、不重形式」,今天很多人在台上懺悔,很多人看到痛哭流涕,也感動很多人,這是形式。如果懺悔之後再干,有沒有?有!而且很多。幹了怎麼?再懺悔,這個沒用處。懺悔之後永不再做,這叫真懺悔,就是儒家講的「不二過」。過失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懺了還干,這是自欺欺人。所以聖道不是那麼容易!

  我們明白之後,我們要真干,形式上不要緊,真干能往生!瑩珂是真干,他知道不能住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常住,一定會再犯,他沒有辦法保證自己,有自知之明,所以十年陽壽不要了,早一天到極樂世界。

  我們希望我們這班同學,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真干,一年之後真正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標準。我們一心一意不求別的,只求往生極樂世界,「信、願、持名」。我幹什麼?目的就是求生凈土。我們用這個一年的時間,把這一部經第四遍講圓滿。

  第三遍講圓滿,得到海賢老和尚的作證。他來給我們這麼三樁事情:第一樁,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會集本是真經,不是假的,沒有一絲毫過失,真正是梅光羲老居士所說的「《無量壽經》的善本」;第二樁跟我們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是正確的;第三個證明我們這些年來專學這部經、這一句名號念到底,這是真實的。你看最後有居士送他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他聽到這個書的名字,如獲至寶!我們應該能想得到,他最後的表法就是表這個。肯定佛法要興旺,僧團要團結,大家互相讚歎,不要互相毀謗,互相毀謗是衰相。

  今年過年的時候,正月初一我跟大家見面,有幾句話共同勉勵,我在這裡再重複一遍,希望我們在一起學習的同學要記住:我們要真正做好榜樣。天下事關鍵所做就是人與人的交往。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這麼多,原因是什麼?我們沒有辦法跟人相處,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他;只知道順自己的意思,不怕別人的痛苦,是這個造成的。造成什麼?怨氣!

  老祖宗教導我們,人與人相處要做到仁愛。「仁」,你看中國文字是兩個人,「二」、「人」,不能只想自己。只想自己就是自私自利,就會損人利己,會傷害別人;想到自己,同時想到別人,這點很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思考一下,不傷害別人,多替別人著想。「仁者愛人」,比愛自己還重要。

  要懂得寬恕,要懂得包容,要曉得謙虛,要知道禮讓。這些教誨,我們都把它忘得乾乾淨淨;不能說忘乾淨,根本沒有學過,怎麼會知道?!講經的時候常常講,沒聽進去。真正聽進去,你不會犯這些過失;沒聽進去,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造業。總的一句話就是損人利己。損人利己做得太過分了,那就是地獄業。地獄業報滿了之後,在畜生道、在人道遇到的時候還要冤冤相報。只要對方的怨恨沒有化解、記在心上,將來就肯定要報應。報應不會報到恰到好處,都會加一點,都會過分一點,所以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越往後越苦,雙方都痛苦,何必?!

  孔子做人,表現在外面(表法),這是每一個學生都承認的,老師有五德:溫、良、恭、儉、讓,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禮讓。

  古時候,在我記事那個時候(六七歲的時候),讀書人都常講,勉勵自己,講的人有,做的人也有,少數!現在呢?這六十年之後,講的人沒有了,做的人更沒有了。我們看到社會大眾日常生活當中,他跟孔老夫子這五德是相違背的,「溫、良、恭、儉、讓」的反面你到處都能看見。所以忠誠要出自內心,內心最重要的把「我」放下,這是佛法。

  諸位都知道小乘須陀洹怎麼證得的,放下五類的「見惑」他就證得了。這個五大類的「見惑」就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

  頭一類就是「身見」。我們想想,哪一個不把身體當作自己?把身體當作自己,永遠證不了須陀洹;換一句話說,學佛沒入門。須陀洹是小學一年級。我們在幼稚園,不是小學,小學就證果了,小學一年級是須陀洹。如果不能把這個放下,是的,還可以往生;如果真放下了,往生地位就高了。小乘須陀洹以上,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沒放下的人生凡聖同居土。放下是正確的!

  怎麼放下?念頭一轉。原本我的念頭起心動念全為自己,沒想到別人;現在念頭轉下來,統統為別人,不為自己,就放下了。這一念就是能不能轉得過來,這是關鍵。

  「身見」放下了,放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二邊。真、妄是兩邊;大、小是兩邊;長、短是兩邊;上、下是兩邊;人、我是兩邊。兩邊放下了,諸位想想,小乘須陀洹真了不起,他的概念當中是什麼?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就是大乘教講的「不二法門」。他雖然沒有入「不二法門」,但是很近了,他知道有這個門。真正入「不二法門」,那就不是須陀洹了,那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入「不二法門」,《法華經》上講的「開示悟入」。須陀洹只是「開」,開佛知見,悟入都沒有,一層向上提升。

  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我在這一年當中要取得這個成就。取得這個成就最重要的就是萬緣放下,不再搞自私自利,這樣就對了。對自己決定有好處,我們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愈走愈近,不要愈走愈遠。

我  常常勉勵大家: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真心愈來愈近,用妄心愈來愈遠。這一生當中這麼好的機緣,也只是阿賴耶裡面培養一個善根種子,除此之外沒有真正的好處。所以要用真心,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人騙我,就怕我騙人。

  信用,顯揚於外,對外要講信,「信為道源功德母」;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中國老祖宗說的,相信自己本性本善。不能沒有信心,相信自己才能回歸到自性,如果不相信的話,你這一輩子「信」不能建立;信不能建立,肯定來生得不到人身。信德是五德最下面的一個,你看「仁、義、禮、智、信」,「信」沒有了,上面全部沒有,所以「信」是五德的基礎,五德的根本。

  外面流言蜚語不要聽,你愛的、你討厭的,不能隨順自己的私心,隨順自己的私心你造業。你愛的那個人,要知道他的過失;你怨恨的人,要知道他的長處;喜歡的人,要知道他的短處,你才不偏私,大公無私,不至於在處事待人上造惡業。人與人相處決定不指責別人,守住這一點。

  你看海賢老和尚,收電費的人,給他加了很多錢進去,那是什麼?那不都是貪污嗎?!老和尚提出來問他:為什麼這個月比上個月多這麼多?收費是個年輕人,打了他兩個耳光,老和尚趕快照付。旁邊人看得不順眼,要找他來理論,老和尚:說算了,不要結怨,打我兩耳光給我瘙癢,吐我一臉唾沫等於給我洗臉。包容,不結怨。年輕人對老人這種態度,他自然有果報,這種心態行為這是造重業;對待一個有德行、有修行的老人,這樣的侮辱他,這個罪可重了。

  懷疑我們的,我們對他更加誠信。別人有困難,一定要幫助他,盡心儘力來對待他,暗中施恩與人,不求回報;斷惡修善,不需要人知道,學老和尚一生精進,一生不改變,確實做到了。我看他牆壁上掛著「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無論別人怎麼樣侮辱我,我都要原諒他,學老和尚不要計較。

  只是這一個時代,眾生非常可憐,父母沒有教導他,老師也沒教他,社會上也沒看到好樣子,他怎麼可能不學壞!你想到這些地方,你就可以原諒大家了,我們自己受再大的委屈沒有關係,我們把目標移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條路他攔不上。

  文革期間,紅衛兵把寺廟毀掉了、佛像砸碎了,逼著出家人還俗,老和尚也離開寺廟,他們讓老和尚當生產隊隊長,老和尚一切恆順眾生,無怨無悔。不準念佛,心裏面念,口不念;不準拜佛,晚上半夜起來拜,功課每天不中斷,形式上減少一些,心上沒有減少,念念都是佛號。這個老人點點滴滴都是我們的好樣子,常常接近他的信徒,他告訴他們,我什麼都知道,只是不說。(本網採訪海慶、海賢老和尚的事迹正在整理,海賢老和尚有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常常告訴他的出家、在家弟子:「好好聽凈空法師講經,凈空法師可不是一般根基……好好念佛,往生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海賢老和尚真的是什麼都知道,就是不多說。

  佛門裡頭「三皈」、「五戒」、「十善」,這是大根大本,我們受了,有名無實。怎麼有名無實?沒做到。形式上受到,做一個儀式,做完了就完了,什麼也沒有了。「三皈」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凈而不染是皈依僧,沒做到。「三皈」是總的方向、總的綱領,落實在「五戒」、「十善」。

  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想一想「五戒」、「十善」裡頭符不符合?與這個相符合的是善,相違背的是惡。自己能夠這樣觀察,這是修行的第一步。你覺知了、覺悟了,覺悟之後要做到;做不到沒用處。做錯了要知道改,沒有做的要發心做,這就是三十七道品里的頭的「四正勤」。

  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人千萬年來做人的標準,現在都喪失掉了。中國東西好、有價值,那要看古時候,現在看不到了。所以現在講到中國傳統文化,外國人懷疑,懷疑是有道理的:既然這麼好,你們為什麼不要?那就值得懷疑了。你們說佛法好,為什麼你們不準念佛?那可能就佛法不好,所以這些我們得認真學習,如何這一次我們把經典教訓能夠落實。

  昨天我們開了個頭,學到「前言」裡面的第五段,這前面《科會》沒有問題,「前言」這也沒有問題,是念老原本裡頭的原樣子。

  我們從第二段學習,念老的原文,這是夏蓮老的原文:

  【科】確認凈土法門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徑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化解當前劫難,唯有專弘此經,專念阿彌陀佛。

  這一段裡頭,參考資料裡頭是幫助我們在文字上的理解;最重要的,我們怎麼學習、怎麼落實。一乘,什麼叫一乘?什麼叫了義?一乘,簡單的說就是成佛。這部經、這個方法,教你證得菩薩,那叫大乘;如果叫你證得阿羅漢,證得辟支佛,那叫小乘;這個經是教我們成佛的,所以叫一乘。

  一乘經,古大德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一生成佛的只有三部:第一個是《華嚴》,第二個是《法華》,第三個是《梵網》,。梵網經》沒有完全傳到中國來,只有一品。《梵網》是部大經,只有一部《菩薩心地戒品》,就這一品,兩卷。那麼我們看看凈土是不是一乘了義?凈土的一乘了義超過前面講的三種。前面三個是沒錯,不容易修。《華嚴》上講五十二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好像一棟大樓,五十二層,每一層都不容易爬上去。但是凈土這個門不一樣,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他不靠自力,其他的大乘小乘統統靠自己,凈宗是完全靠阿彌陀佛。所以對阿彌陀佛要有決定信心,不能有絲毫懷疑,真的像世間宗教上講的,信者有福了。你不信,這個緣你就沒有了,機會就錯過了;你要相信,緊緊抓住,你有福報了。

  我們看到一則信息,你看看十歲的小女孩,念佛三年真往生了。她七歲,父親給他講極樂世界,她聽了生歡喜心,要求他父親帶他去看看,她父親說我沒有辦法帶你去。誰有辦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你念他他就會來。她就真念,七歲開始念,念到十歲,往生的前一天告訴他爸爸,阿彌陀佛明天來接我回老家,要求她爸爸把她的親戚朋友請來送她往生。沒生病,到第二天說走就真走了。所以不分男女老少,這個小孩是個小女孩,是少。男女老少只要碰到這個法門,你肯信,不懷疑,小孩是父親告訴她的,她相信她父親的話,父親不會騙她,跟她講都是真的,她一點懷疑也沒有,她就天天念佛,也是來表法的,做樣子給我們看的。真的,可不是假的。我們如果有懷疑,不相信,那就可惜了,這個法門遇到等於沒有遇到。

  「一乘了義」,什麼叫「了」?「了」是明了,但是這個不是普通的明了,是徹底明了、究竟明了、真實明了,才叫了義。凈土法門真的是一乘了義,這四個字當之為愧。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只要你相信它,它是真正一乘了義、成佛之道。這是成佛的一條道路,成佛的方法,它的方法完全靠阿彌陀佛。

  對阿彌陀佛要感恩,乃至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一想,阿彌陀佛知道,我這樣做對不對?如果我覺得,我這樣做對不起阿彌陀佛,決定不要做,我們這個線跟阿彌陀佛完全連上了,點點滴滴阿彌陀佛都知道,時時刻刻想到我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的法身在常寂光裡頭,在西方極樂世界現的現象,在實報莊嚴土現的是報身,但是同居土,方便土全現的是報身,這就是極樂世界一乘了義。

  一切諸佛剎土,四土分明清楚,不在一起。像釋迦牟尼佛,他的實報莊嚴土是華藏世界,我們見不到;他的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頭聲聞、緣覺、菩薩、佛,那是方便土,下面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它有隔礙。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它沒有障礙,那個地方是平等的法界,這是阿彌陀佛願力建成的。

  我們今天學佛,要發跟阿彌陀佛同樣的願、跟阿彌陀佛同心,跟阿彌陀佛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道理?!肯定往生,最重要的關鍵,真正放得下。這些話幫助我們建立信心,我們認識這是一乘了義的法門,是非常可能讓我們證得的菩提大道,萬善同歸。世出世間一切善法超不出這一個名號,這名號是善中之善,幹什麼樣的好事都沒有念一句阿彌陀佛好,這一句阿彌陀佛超越了,為什麼不肯念?為什麼還有胡思亂想?一直念下去。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第十八願里給我們說,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什麼?一生當中沒念過佛,臨命終時遇到這個善緣,勸他,他就真肯念、真肯求生,具足「信願持名」。持名只念一聲佛號、念十聲佛號,都能往生。

  念佛用什麼方法念不重要,我們提倡同學們也是做表法,看看佛講的是真的是假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自見」就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開悟之後,這個經典裡面意思你完全明白了,為什麼?它是自性流出來的,既然見性了,那就看透了。

  所以你講這部經,深講、淺講、長講、短講得大自在。為什麼有淺深長短?根性不一樣,聽眾不相同,什麼樣的根基你用什麼方法講,讓大家都能聽懂、都歡喜,都能信受奉行,這就叫善知識,這就叫好老師。不是別人傳你的,是阿彌陀佛直接傳你的。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我的真心,我的真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從真心裡流出來的,這就是阿彌陀佛親傳。

  「三根普披,凡聖齊收」,這就講根器。哪些人可以學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不適合,人人都適合,就看你有沒有緣分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寫得太好了,一開頭就是給我們建立信心,「三根普披,凡聖齊收」,我們有份。「橫出三界,徑登四土」,這是我們要求的。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微妙到極處。

  我們認真學習,我們自己的劫難化解了,也幫助別人化解了,我們居住的地方沒有災難,這個地區人就不會受災難,看我們自己的心量,我們的心量愈大,心量愈真實,這個面就愈大。

  「唯有」,你看,「專弘此經,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法門?念老給我們指出來了。第一段,我們依據這個教誨,建立信心,願心。

  下面這段給我們講方法。本經所提倡的是持名念佛,就是念一句名號,小本《阿彌陀經》也是用這個方法,所以這大本跟小本它是同步的。《十六觀經》持名是放在最後,就是第十六,它裡面講到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講了三種,三種把持名放在最後,那就是最重要的,古時候印度跟中國人都有這種習慣,把最好的東西放最後。我們在經教裡面看到很多,《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把大勢至、觀世音放在最後,這就是表究竟圓滿、表究竟方便,也就是到最後統統都歸凈土。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到最後歸凈土了。

  所以這一段裡頭講:

  【科】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

  不需要用任何方法來幫助,圓滿它沒有任何欠缺。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在這部經中,歸納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無量法門。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它真正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確實是大圓滿。

  在註解裡頭,他引用彭紹升居士的贊,彭居士這個贊,應該是他所寫的《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

  【解】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

  這兩句說得好,說明了《無量壽經》跟我們有什麼關係,讓我們生起信心。「性」是自性、是法性。自性、法性裡面流出來最圓滿的教化,這個最圓滿的圓教是眾生本具的化儀。換句話說,人人有份,讓我們生起堅定的信心,不會再懷疑了。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的。自性里沒有的那就難了,我自性里本有的,所以不難。我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所以我要能夠把這個障礙除掉,這個智慧肯定能現前,這就是說明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可以做得到的,是我自性里本有的,我自性里要沒有,那就難了。智慧、自性,自性就是清凈心、就是平等心,就是經上講兩樁事情,所以說的我們相信才行。

  我們自己知道,我們現在的障礙就是妄念太多、雜念太多,一些無關要緊的事太多。全都要放下,讓清凈心現前,讓平等心現前。清凈心現前就有小悟,平等心現前就大悟。一定要知道我們的心本來是清凈的、本來是平等的。

  什麼時候出現?我常說的,小孩出生一百天,他的心是清凈、是平等的。真的,那個時候充滿了慈悲、充滿了智慧,那個智慧是根本智。根本智,般若無知。般若無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我們看到小朋友的根本智,但是它時間很短,就被外面染污了。他認識誰是他媽媽、誰是他爸爸,他已經有分別心、有執著了,被染污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的時候,他沒有染污。那麼這染污之後愈來愈嚴重。

  所以中國古老的教育就是讓他染污輕,不要太嚴重,盡量給他減輕,盡量給他淡薄。那就是小孩在三歲之前的這一千天,一切負面的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母親就像保姆一樣把他看好,讓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與「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相應的,他接觸這個東西;與這個相違背的,決定不能讓他接觸到,他三歲就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他產生一種力量,邪的他會拒絕,正的他會接受,這叫紮根教育。

  沒有紮根教育難了,好老師也束手無策,沒法子。為什麼?老師願意教,學生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是我從方老師那裡得到的。我跟他學哲學,只希望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沒有想到他告訴我: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為什麼?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真正原因不是在老師這一方,學生不願意學。不想學這真東西,學生要的是什麼?文憑。他拿到學位了,他可以在社會上找一個好的工作,有好的待遇,他就滿足了。

  所以學生讀書,小學讀書認真讀,要考中學;中學認真讀,要考大學;大學就不認真了,到大學就等畢業了。所以老師就不真教了,真教白費力氣,沒有人聽。那遇到真想學的,這就開特別課。

  我很感謝方老師,方老師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我們年輕從來沒有想到出家,而且認為宗教都是迷信的,不接觸宗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給我講的這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們認識了佛教這麼好,沒人講過,跟中國文化可以說是同一個根本,那就是自性。中國傳統文化建立在人性本善,大乘佛法建立在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教學的目的就是回歸到自性,回歸到成佛,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宣揚。那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的師兄弟兩個人默默在做,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千真萬確的事實,不是舞台表演,我們得增長信心、堅固願心。

  這一段講了方法,「六字洪名,因行果德」。

  末後給我們提出,「心作心是」,這一句意味深長。遍法界虛空界怎麼回事情?就是「心作心是」。心作佛,心是佛;心作菩薩,心就是菩薩;心造業,造地獄,心是地獄;造餓鬼,心是餓鬼,統統是「心作心是」。這一句話,把整個宇宙現象講盡了,看你自己怎麼做!心裡頭包羅的是究竟圓滿。如果心裡頭沒有,它怎麼會現相?這一句就是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第三句所講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十法界,具足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一尊諸佛剎土裡面都有十法界,都有像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華藏世界。

  「心是」,但是要有「心作」。「心是」就現象,「不作」就不現相。「作」就「現」,「不作」就「隱」,「隱」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肉眼看不見。什麼時候能看見?明心見性的時候能看見。看見不能契,什麼原因?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習氣沒斷,這是障礙;習氣斷了,障礙就沒有了,就可以入常寂光。入常寂光證得圓滿法身。圓滿法身就是「心作心是」的基礎。等覺菩薩斷最後一品無明習氣,就融入常寂光。

  這一段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句話,日本道隱法師說的:

  【解】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極說,速疾圓融之金言,十方稱讚之誠言,時機純熟之真教也。

  這一部經「如來興世」,「興世」就是出現在世間。這如來,釋迦牟尼佛出世在世間正說,「正說」就是主要要講的,其它經是附帶講的,這個經是主要講的。

  末後這句重要,現代這個時代的時機,一切眾生遇到這個法門個個都能成就。釋迦牟尼佛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往後還有九千年。我們今年是第二個一千年的第四十一年。世尊在往後這九千年,真正能成就,讓你一生證得大圓滿的就這部經。夏蓮居老居士的功德大,這個經一直沒有一個好版本,這個會集變成最好的版本!我們有緣遇到了。

  一乘了義,萬善總門,大藏的指歸。末後給我們說,六字洪名,是究竟果覺。持名念佛是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我們如果把這個意思真正參透了,真正明白了,真正沒有懷疑了。自然能夠一門深入。

  第四段,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裡頭說,這一段非常重要!釋迦牟尼佛他修什麼成佛的?就是念阿彌陀佛!這個話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沒說過,就他說出來,印光大師看這個《要解》讚歎說:古佛再來為《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是讚歎到極處!我們要相信,一聲阿彌陀佛,就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成中國意思是「無上菩提」,什麼人證得?妙覺如來。等覺還沒有,沒證得,妙覺證得的。釋迦牟尼佛證得的靠什麼?一聲阿彌陀佛。

  海賢老和尚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你說他是什麼地位?用這部經這個標準來看,他是上品上生。不要瞧不起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天天在田地裡頭工作,上上品往生。那種生活方式是教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樣修行最安全,沒有人來找麻煩,沒有人來障礙你,你的功夫可以綿綿不斷,你決定有成就,給我們做榜樣的、做模範的。

  【科】今以此果覺全體授予濁惡眾生。

  釋迦牟尼佛憑這個成就的,把這個法門傳授給五濁惡世的眾生,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所以我教大家,多看海賢法師這個光碟,你能把這個光碟看一千遍,你回來看這部經全懂了。原來他點點滴滴跟這個經上相應,真了不起,一般人看不出來。我們要把這個念一千遍才能看出來!光碟看一千遍起,每天有空就念佛,不要打妄想。

  【科】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九界」包括菩薩、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是六道,這九法界眾生。對這個法門都不能夠完全理解,只有佛明白。佛證得究竟圓滿,連無始無明的煩惱的習氣都斷乾淨了,這個管用。下面給我們證明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科】又曰:「舉此體(指法界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的理性。

  法界就是常寂光。這個話講得好!彌陀名號不是別的,是我們的本性,是我們的本覺理體,可見此經正是如來稱性極談也。真正講到究竟圓滿了。

  【解】故《彌陀要解》曰:「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我們要相信,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

  下面這一段引用的是《觀經》,《觀經》裡頭對於凈宗所一句的理論。就在這一段裡頭。

  【科】《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即是本來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直截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

  這就是凈土宗理論的依據。佛是什麼?本經經題上五個字「清凈、平等覺、」,這就是自性佛。「清凈、平等、覺」每個人都有,現在怎麼樣?清靜被染污了,不清凈了;平等動搖了,不平等了;覺變成迷惑,變成不覺了。恢復「清靜、平等、覺」在前面四個字,如果是染污,如果是不平,那個「覺」就叫做迷,那就是迷,染污不平,迷。「清靜、平等」,就「覺」。「覺」就是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現前。在什麼地方看「覺」?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你所看到的是「清靜、平等、覺」。無論是報土、是方便土、是同居土,統統都是「清靜、平等、覺」。反面看我們娑婆世界、看我們現在的地球,地球上所有的人,染污、不平,迷!

  這兩個一對看完全明白了,那我們修什麼?修清凈心,修平等心。只要「清靜、平等」了。迷自然就轉變成「覺」。所以「覺」是果上轉,「清凈、平等」是因上轉,把「清凈心、平等心」念出來。我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把清靜心念出來,不是為別的。所以念佛,認真老實的念,不著念佛的相,心才能清靜;如果著念佛的相,心就不清凈了。但是這個法門有特殊。著念佛的相,不著一切相。眼見色不執著色相,耳聞聲不執著於聲相,乃至意聞法不執著法相,能往生,生實報土;著相,著相也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這法門妙,太好了!我們努力學不著相,把我們的品位提升。

  為什麼不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們看看,看光碟要細心觀察,要多看,愈看,慢慢這些門道都會被你看出來了,海賢老和尚著不著相,他不著相,他要著相就不能忍受。你看他勸人念佛,阿彌陀佛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這就明白了,他說出來了。假的要放下,真的要提起,只有一句名號是真的,那就是只有極樂世界是真的,決定念佛求生凈土。不再搞別的了。來得及嗎?來得及!時間足夠用,《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怎麼會來不及?!天天都有一個今天,不要等明天,過去的不要追悔,未來的不要希求。掌握著現在,當下即是。當下一念清凈就一念佛。六根對一切境界,這六塵境界,隨緣就好了,不要計較,善與不善都不計較,只是把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其他的全不想了,萬緣放下,往生凈土一生圓滿的秘訣,你就得到了。好用,人人都會用。

  向下面這個幾段,大概我們下午會講到、會學習到,同學們多看看,參考資料也可以多看看。

  希望我們的學習,往後你們大家講得比我多,就有進步了。你們講給我聽,我也會把我看到的講給你們聽。如果都來聽我講進步的很緩慢。你們自己也想辦法,能把這裡頭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看出來。如何把無量義應用在生活,應用在生活就是生活在極樂世界,快樂無比,煩惱習氣都沒有了!無始無明習氣我們沒辦法,斷不掉,那到極樂世界的事情,但是見思煩惱的習氣、塵沙煩惱的習氣,也就是分別執著的習氣,我們可以淡化,愈淡薄愈好。換句話說,一切人事物不要太計較,不要太認真,能吃虧能上當,為什麼?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決定不要放在心上。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原諒別人過失,不要去計較。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我們的方向,我們的目標,所走的路跟他們不一樣。他們還是搞六道輪迴,我們現在超越了不搞了。輪迴路你們去走,與我不相干了,所以你每天會生活得很快樂。深入經藏,就是這一部經,不再搞第二部了。這部經反覆去讀,參考資料很豐富,這個裡頭佛學的理論與知識,我們這一生都受用不盡。所以不需要再分心搞別的了,學蓮池大師,「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就專搞一門。專搞一門能開智慧,能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決定沒有任何留戀。

  今天我們的時間到了。明天上午我想聽聽你們的。好!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五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九六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八八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三集)
二O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七七集)

TAG:學習 | 凈土 | 2014 | 第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