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品第一之二
06-01
壽命品第一之二 2007-08-09 來源: 點擊:467次
推薦閱讀:
字體 [ 大 中 小] 譯文
這時候,集會中有一位佛教居上,是古印度拘屍那迦城一位工匠的兒子,名叫純陀,和他的同伴十五人一起,為了使人世間所有的人都得到善妙之果,不顧儀容是否端正,從座位上站起來,身披袈裟,袒露右肩,右膝跪在地上,雙手合掌向佛陀悲傷地哭泣,五體投地以頭頂禮佛足而對佛陀說:但願佛世尊以及各位大德,哀憫地接受我們最後的供養,以便度脫無量無數的一切眾生。 世尊!我們從今以後,無主人可依,無親屬可靠,沒有救護之人,沒有歸宿之處,貧窮飢餓,困苦之極。因此想要從世尊那裡求得將來的身心快樂和吏順,願世尊憐憫我們,接受我們微薄的供養,然後再離開人世,入於般涅盤。 世尊!譬如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四種種姓的人,因為貧窮,遠走他鄉,努力耕作,得到馴良的牛,田地非常平正,沒有任何沙丘、鹽鹼、雜草和荊棘,祇是希望天下甘雨。所謂調牛,是比喻十善業道中的善身業和善語業等七種:良田平正比喻得到了最高智慧:除去沙丘、鹽咸、雜草和荊棘,比喻已破除了一切煩惱。 世尊!我現在已有了善身業和善語業,已經得了最高智慧,已經破除了一切煩惱,祇是希望如來能降下甘露,普施法雨,進一步滋潤我們。所謂貧窮的四種姓,就是比喻我身還是貧窮,缺乏像無上法門這樣的財寶。因此,祇願世尊能憐憫我們,斷滅我們對於無上法門貧窮的困難和痛苦,以拯救無數無量的苦惱眾生。我今天所供養的雖然極為微少,但卻希望能滿足如來和各位大德。我現在已無依無靠,無有歸宿之處,願世簞能夠憐憫我們,就像對待佛陀親骨肉羅喉羅尊者一樣。原典
爾時,會中有優婆塞①,是拘屍那城②工巧③之子,名日純陀,與其同類十五人俱。為令世間得善果④故,捨身威儀⑤從座而起,偏袒右肩⑥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泣墮淚,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⑦及比丘⑧儈,哀受我等最後供養⑨,為度無量諾眾生⑩收。 世尊!我等從今無主無親,無救無護,無歸無趣,貧窮飢困,欲從如來求將來食,唯願哀愍受我微供,然後乃人於般涅盤⑾。 世尊!譬如剎利⑿,若婆羅門⒀、毗舍、首陀⒁,以貧窮故,遠至他國,役力農作,得好調牛,良田平正,無諸沙鹵、惡草、株杌,唯怖天雨。言調牛者,喻身口七⒂,良田平正喻於智慧⒃,除去沙鹵、惡草、株杌喻除煩惱⒄。 世尊!我今身有調牛、良田,除去株杌,唯怖如來⒅甘露法雨⒆。貧四姓⒇者,即我身是貧於無上法(21)之財寶,唯願哀愍除斷我等貧窮困苦,拯及無量苦惱眾生。我今所供雖復徽少,冀得充足如來大眾。我今無主、無親、無歸,願垂矜愍如羅喉羅(22)。注釋 ①優婆塞:梵文UpaSaka的音譯,亦譯「烏波索迦」、「優波裟迦」、「伊蒲塞」等。意思是「清信土」、「近事男」、「近善男」等。指歸依三寶、受過五戒的在家男居士,亦泛稱一切在家的佛教男信徒。 ②拘屍那城:梵文Kusinagara的音譯,亦譯「拘屍那迦」、「拘屍那揭羅」等。意思是「角城」,「茅城」等。佛教聖地。相傳為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末羅國的都城,約當今印度聯合邦的迦夏城,為釋迦牟尼佛涅盤圓寂之地。 ③工巧:指能工巧匠。 ④善果:謂根據善業所招的善妙結果。⑤身威儀:「威儀」,謂威德和儀則,即威嚴端正的儀容。「身威儀」,即身體儀容端正。
⑥偏袒右肩:謂僧人所著袈裟偏露於右肩一邊,表示對尊者之恭敬。 ⑦世尊: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因釋迦牟尼佛具備眾德,為世所尊重,故稱「世尊」。 ⑧比丘:梵文BhikSu的音譯,又譯「芯芻」、「嬌芻」、「備芻」等,意思是「乞士」、「乞士男」、「熏士」等。指出家後受過具足戒的男僧。 ⑨供養:亦稱「供給」、「供施」等。即以香花、燈明、飲食、衣服等供佛、菩薩及僧人等。 ⑩眾生:亦稱「有情」。佛教稱由五蘊和合而成,為無明煩惱所覆,流轉於生死者為束生。 ⑾般涅盤:梵文Parinirvana的音譯,亦譯「涅盤」 、「泥洹」、「般泥洹」、「泥曰」等,意譯「滅」 、「滅度」 、「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熄滅生死輪迴而後獲得的一種精神境界。 ⑿剎利:即「剎帝利」 ,古代印度四種姓之一,為掌握軍政的國王和武士。 ⒀婆羅門:古代印度四種姓之一,為掌握祭祀文化教育的僧侶。 ⒁吡舍、首陀:古代印度四種姓中二個種姓。「毗舍」 ,亦稱「吠舍」,為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等。「首陀」 ,即「首陀羅」 ,為僱傭勞動者和奴隸。⒂身口七:即十善業道中的善身業和善口業。善身業有三,即不殺、不盜、不邪侄;善 口業有四,即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二者合起來謂之「身口七」 。
⒃智慧:梵文prajna音譯「般若」。即修習八正道、諸波羅蜜等,而顯現之真實體悟,明見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無我,由此而解脫一切煩惱與障礙。不同於一般世間的聰明才智。 ⒄煩惱:亦稱「惑」 ,為擾亂來生身心使發生迷惑、苦惱等精神現象的總稱。 ⒅如來:佛的十種名號之一。「如」即「如實」 、「真如」,指佛所說的佛教真理,循此真如即能達到佛的覺悟,故名。 ⒆甘露法雨:「甘露」 ,亦稱「天酒」 、「美露」,因其味甘如蜜,故名「甘露」,傳為天人所食。「法雨」,佛法微妙,能滋潤眾生,譬之為雨,故稱「法雨」。 ⒇四姓:即四種姓,謂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21)無上法:即涅盤。因一切法中沒有一法能超過涅盤的,故稱之謂「無上法」。 (22)羅喉羅:亦稱「羅護羅」、「羅怙羅」,意為「覆障」、「障月」 、「執月」,也稱 「羅雲」。為釋迦牟尼佛在俗時之子。後隨釋迦出家作沙彌,最後成為「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為「密行第一」 。譯文 這時候,世尊(又號一切種智、無上上、調御丈夫)告訴純陀說:好極了!好極了!我現在為你除去一切貧窮,將無上法雨降落在你的身上,使你生起佛法的根芽。你現在要向我求得壽命、色澤、力用、安樂和無礙辯才,我當即施捨給你長壽、色澤、力用、安樂和無礙辯才。
為什麼?因為,純陀!施食有二種,但所得果報是沒有差別的。哪二種呢?一種是接受施食以後能得無上正等正覺:第二種是接受施食以後就入於涅。我如今接受你的最後供養,使你得到一種圓滿具足的檀波羅蜜(布施)。 這時候,純陀就對佛說:如佛所說的二種施食所得的果報沒有差別,這道理不對。 為什麼?因為先受施食的,煩惱尚未斷盡,還未得成就一切種智,也不能使眾生得到圓滿具足的檀波羅蜜。後受施食的,一切煩惱都已斷盡,已經成就一切種智,能夠使眾生普遍得到圓滿具足的檀波羅蜜。先受施食的,還祇是眾生,後受施食的,則是天中之天。先受施食的,還祇是雜食之身、煩惱之身、後邊之身、無常之身,後受施食的,已是無煩惱之身、金剛不壞之身、法身、常身、無邊之身。有這麼許多的差別怎麼能說二種施食所得的果報是相等而沒有差別呢? 又先受施食的,未能得到圓滿具足的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祇是得到肉眼,尚未得到佛眼乃至慧眼。後受施食的,已經得到圓滿具足的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圓滿具足佛眼乃至慧眼。有這麼許多差別,怎麼能說二種施食所得的果報是相等而沒有差別呢?又先受施食的,受食以後,進入腹中消化,得壽命、得色澤、得力用、得安樂、得無礙辯扌。後受施者,不食、不消化,亦無壽命等五事之果。有這麼許多差別,怎麼能說二種施食所得的果報是相等而沒有差別呢?原典 爾時,世尊、一切種智①、無上②、調御③告純陀日:善哉!善哉!我今為汝除斷貧窮,無上法雨雨汝身田④,令生法芽⑤。汝今於我欲求壽命、色、力、安、辯⑥,我當施汝常命、色、力、安、無礙辯。 何以故?純陀!施食⑦有二,果報⑧無差。何等為二?一者,受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⑨;二者,受已入於涅盤。我今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⑩。 爾時,純陀即白佛言:如佛所說二施果報無差別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先受施者煩惱未盡,未得成就一切種智,亦未能令眾生具足檀波羅蜜。後受施者煩惱已盡,已得成就一切種智,能令眾生普得具足檀波羅蜜。先受施者直是眾生,後受施者是天中天⑾。先受施者是雜食身⑿、煩惱之身,是後邊身⒀,是無常身⒁。後受施者無煩惱身、金剛之身⒂、法身⒃、常身、無邊之身⒄。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先受施者未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唯得肉眼⒅,未得佛眼⒆乃至慧眼⒇。後受施者已得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具足佛眼乃至慧眼。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世尊!先受施者受已食瞰入腹消化,得命(21)、得色、得力、得安、得無礙辯。後受施者不食、不消,無五事果(22),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注釋
①一切種智:即佛智。謂能以一種之智,知一切諸佛之道法,知一切眾生之因果等。這裡指佛的十號之一。 ②無上:即無上士,佛十號之一。謂佛是世間最尊貴的人,至高無上,故名無上士。 ③調御:即調御丈夫,佛十號之一。謂佛善於說教,並能引導世間丈夫(修行者)通往 涅盤,故名調御丈夫。 ④身田:謂身能生起善業、惡業,好比田地能長莊稼,故名身田。 ⑤法芽:即佛法之根芽。 ⑥壽命、色、力、安、辯:以食施僧所得的五種利益。「色」指色澤,「力」謂力用,「安」謂安樂,「辯」謂無礙辯才。 ⑦施貪:謂供養齋食於僧人和施餓鬼以食。此處指以齋食供養佛。 ⑧果報:梵文vipaka的意譯。亦譯異熟、異熟果等。即由過去的業因造成現在的結果。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的音譯。意譯「無上正等正覺」,舊譯「無上正遍覺」等。謂能覺知佛教一切真理,並能如實了知一切事物的一種最高智慧。這種智慧,唯佛具有,所以也稱佛智。
⑩檀波羅蜜:六波羅蜜之一,即檀那波羅蜜。意譯為布施度,即布施之大行。 ⑾天中天:佛之尊號。意謂佛是天中之至極,為天所尊重。 ⑿雜食身:意謂以各種食物資養之身。 ⒀後邊身:指尚有生死之窮盡之身。 ⒁無常身:指有遷流不息之身。 ⒂金剛之身:謂金剛不壞之身,即佛身。 ⒃法身:佛三身之一。指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 ⒄無邊之身:指佛之身量沒有邊際。 ⒅肉眼:謂肉身具有之眼。⒆佛眼:佛陀具有之眼。
⒇慧眼:謂能觀照諸法皆空的智慧之眼。 (21)命:即壽命。以食施僧所得的五種利益之一。 (22)五事果:即壽命、色澤、力用、安樂和無礙辯才。譯文 佛世尊說:善男子!如來已於無量無邊的漫長時間裡,已沒有了雜食之身和煩惱之身、後邊身,唯有常身、法身、金剛下壞之身。善男子!未見佛性者,稱為煩惱身、雜食之身、後邊身。菩薩在此時受施食後,即入金剛三昧,此食消化之後,即見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我說二種施食所得的果報是相同而沒有差別。 菩薩在此時破壞了四魔,如今入涅盤也是破壞四魔,所以我說二種施食所得的果報是相同而沒有差別。菩薩此時雖沒有廣說十二部經而先已通達,如今入涅盤則廣為眾生分別演說十二部經,所以我說二種施食所得的果報同等而沒有差別。 善男子!如來之身實際上已經於無量無邊的漫長時間裡不接受飲食,而是為一切聲聞說法的緣故。先接受難陀和難陀波羅二位牧牛女所供奉的乳糜,然後乃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際上我並沒有吃的意念。我如今在此會見大眾,因此接受你的最後供養,實際上我已沒有吃的意念。 這時候,大家聽說佛世尊廣為參加大會的眾生而接受純陀的最後供養,皆大歡喜地踴躍同聲稱讚說:好極了!好極了!世間少有。純陀!你今天所立的名字,真是名不虛言。純陀這個名字有微妙的含義。你今天建立這樣的微言大義,是根據真實的含義而立名,所以叫做純陀。 你如今在現世得到大名利,功德、願望圓滿具足,非常奇特殊勝。純陀!你生在人中,又能得到十分難得的無上利益,真是好極了。純陀!像優曇花一樣,是世間希有之物。佛出於世也是很難得的,能值佛世而生起信仰、聞聽佛法,更是難得。而遇到佛臨涅盤作最後供養,能夠辨明這些佛法義理,更是難遭難過的事。可敬的純陀!可敬的純陀!你如今已圓滿具足檀波羅蜜。猶如中秋八月十五日的夜裡,明月清凈、圓滿,沒有一點兒雲翳,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對你瞻仰。你也是這樣,而為我們所共同瞻仰。佛陀已接受你的最後供養,使你圓滿具足檀波羅蜜。可敬的純陀!因此稱讚你像月亮一樣明亮圓滿,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對你瞻仰。可敬的純陀!你雖受人身,但心卻如佛心。純陀!你如今可謂是真正的佛子,和羅喉羅等沒有兩樣。
這時候,大家即誦偈頌說:你雖然生於人道,但已經超出了欲界第六天;我們以及一切眾生,如今所以向你敬禮請求。人中最勝最尊的佛陀,如今將要入涅盤;你應該憐憫我們,願你從速禮請佛陀。永久住於人世間,利益無數無量的眾生;演說為得佛智者所稱讚的無上甘露法門。你如果不禮請佛陀,我們的慧命將無所滋長;因此你應該見到這些,禮請世尊常住世間。原典 佛言:善男子①!如來已於無量無邊阿借祇劫②,無有食身、煩惱之身、無後邊身,常身、法身、金剛之身。善男子!未見佛性③者名煩惱身、雜食之身,是後邊身。菩薩爾時受飲食已,入金剛三昧④,此食消已,即見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言一施果報等無差別。 菩薩爾時破壞四魔⑤,今入涅盤亦破四魔,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菩薩爾時雖不廣說十二部經,先已通達,今入涅盤廣為眾生分別演說,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善男子!如來之身已於無量阿儈祇劫不受飲食,為諸聲聞⑥說言:先受難陀、難陀波羅⑦二牧牛女所奉孔糜⑧,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實不食。我今為於此會大眾,是故受汝最後所奉,實亦不食。 爾時,大眾聞佛世尊普為大會受於純陀最後供養,歡喜踴躍同聲贊言:善哉!善哉!希有純陀,汝今立宇名不虛稱言。純陀者,名解妙義。汝今建立如是大義,是故依實從義立名,故名純陀。 汝今現世得大名利,德願滿足。甚奇純陀,生在人中復得難得無上之利。善哉純陀,如優曇花⑨世間希有。佛出於世,亦復甚難;值佛生信聞法復難;佛臨涅盤最後供養,能辦是事復難於是。 南無⑩純陀,南無純陀,汝今已具檀波羅蜜。猶如秋月十五日夜,清凈圓滿無諸雲翳,一切眾生無不瞻仰。汝亦如是,而為我等之所瞻仰。佛已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南無純陀,是故說汝如月盛滿,一切眾生無不瞻仰。南無純陀,雖受人身,心如佛心,汝今純陀,真如佛子⑾,如羅喉羅等無有異。 爾時大眾即說偈⑿言:汝雖生人道⒀,已超第六天⒁;
我及一切眾,今故稽首⒂請。 人中最勝尊⒃,今當入涅盤; 汝應愍我等,唯願速請佛。 久住於世間,利益無量眾; 演說智⒄所贊,無上甘露法⒅。 汝若不請佛,我命將不全; 是故應見為,稽請調御師⒆ ①善男子:對在家出家信佛聞法的男子之美稱。 ②阿儈祇劫:「阿僧祇」,印度數目名,意為無數。「劫」,梵文「劫波」的略稱,意為極其久遠的時節。無數劫,即名「阿僧祗劫」。 ③佛性:亦稱「如來性」 、「覺性」,原指佛陀本性,後發展為成佛的可能性。一切眾生皆有覺悟成佛之性,即稱之為佛性。 ④金剛三昧:意謂如金剛一樣堅固,對於一切法無不通達之三昧。生起此定可斷除極微細的煩惱而得其果,於聲聞可達阿羅漢,於菩薩則得佛果。 ⑤四魔:指四種能擾亂身心、破壞好事、障礙善法者。即煩惱魔、陰魔、天魔、死魔。 ⑥聲聞:指聽聞佛陀的言教而覺悟的人。原指佛在世時的弟子,後與緣覺、菩薩相對,為三乘之一。 ⑦難陀、難陀波羅:二牧女名。長女名難陀,次女名難陀波羅。共牧牛千頭,曾將乳糜供奉佛陀。 ⑧乳糜:以牛乳煮成的粥。 ⑨優曇花:又稱靈瑞花、瑞應花。佛教中稱此花三千年開一度,要等佛出世才開。 ⑩南無:梵文音譯。亦譯那謨、南謨等,意為致敬、敬禮、歸敬等。 ⑾佛子:眾生受佛教戒律後,將來必當作佛,故稱為佛子。亦為菩薩之通稱。 ⑿偈:亦譯「頌」、「諷頌」等二日譯「伽陀」 、「伽他」等。佛經的體裁之一。由固定字數的四句組成,一般是五字或七字為一句,亦有四字、六字為一句的。 ⒀人道:六道之一。即人界。 ⒁第六天:欲界之天有六重,其最頂上的他化自在天即第六天。 ⒂稽首:一種跪拜禮,即叩頭到地。 ⒃最勝尊:對佛的尊稱,意謂尊中之至極者。 ⒄智:謂智慧,即佛智。 ⒅甘露法:如來之教法,譬喻為甘露,即稱甘露法。 ⒆調御師:即調御丈夫、天人師,佛的二大名號。譯文 這時候,純陀歡喜雀躍。譬如有人父母死亡後,忽然又復活一樣,純陀的歡喜也是如此。他又重新站起來禮佛,而誦偈頌說: 快樂極了,我獲得了甚深的利益,圓滿地得到了人身; 免除了貪、瞋、痴竿煩惱:水遠離開了三惡道。 快樂極了,我獲得了甚深的利益,猶如遇得了金銀財寶聚在一起; 巧遇了世尊,不怕再墮入畜生道。 佛如優曇花一樣,要想遇到而生信仰之心是非常困難的; 遇到以後種植善根,就可以永遠脫離餓鬼道之苦。 同時也能消減乃至速離阿修羅道; 猶如芥子投於針鋒殼,佛陀出現於世比這還難。 我由於具足了布施波羅蜜,因此得出離人天的生死流轉; 佛陀雖處世卻不染世間法,猶如蓮花處於水中而不染污泥。 善於斷滅三界、四禪直至非想非非想處的煩惱種:永遠度脫生死之流轉; 生於人世間為人是非常難的,要遇佛出世更是難上加難。 猶如大海之中,盲目的大龜遇見了浮孔; 我如今所供養的食物,願得無土的果報。 一切煩惱的結縛,都被摧毀破滅而不再堅牢; 我如今在這裡,不求天、人之色身。 即使是得到了天、人之色身,心裡也不感到快樂。 如來接受我的供養,我得到無限的歡喜; 猶如伊蘭花那樣,卻能發出旃檀木那樣的香味。 我的身體就像伊蘭花,因為如來接受了我的供養; 猶如發出了旃檀木那樣的香味,所以我心裡非常歡喜。 我如今得到了現世的果報,獲得了最勝最上的妙樂; 帝釋天、梵天等一切諸天,都來供養我。 一切世間求生,都會生起種種煩惱; 因為他們都知道,世尊將要入於涅盤。 我要高聲地宣說:佛將入涅盤了,世間就沒有了佛陀; 佛陀不應該舍離求生,應該把求生看成是自己的兒子。 如來在僧隸之中,演說無上大法; 猶如須彌山那樣的寶山,安處於大海之中。 佛的智慧能善於斷滅我們的無明(愚痴)黑暗; 好比在虛空之中,生起雲彩得到清涼。 如來善於除滅一切煩惱; 好比日出之時,除去了烏雲,陽光普照。 因此一切眾生,都哭泣得面目腫了起來; 都足因為佛陀要入涅盤,而自己仍要在生死苦海中漂浮。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請世尊增長眾生的信仰; 為了斷滅眾生的生死流轉之苦,應該長久住於世間。 佛告訴純陀說:是的,是的。真如你所說的那樣,值佛出世之難,和遇優曇花之難一樣,要遇到佛陀生起信仰是更加困難。而遇佛陀臨涅盤時的最後施食供養,能夠得到圓滿具足的檀波羅蜜,更是難上加難。如今你純陀,不要發大愁苦,應該生起踴躍之喜慶幸自己,能夠遇到最後供養如來的機會,成就圓滿具足的檀波羅蜜,不應該再勸請佛久住於世間。你如今應當觀察諸佛境界都是無常的,一切諸法的本性和相狀 也都是如此。於是佛陀即為純陀而說偈頌: 一切世間,生的最後都要歸之於死; 人的壽命雖然可以很長,但最後必定有命終的時候。 因為有盛必有衰,有相會也必有別離; 一個人的壯年不會長久停留,盛午時的色身會被病魔所侵襲; 生命會被死亡所吞沒,沒有一種法是常住不變的。 一切帝王得到通達無礙之自在,其勢力無等亦無雙; 但一切都是遷流變動的,壽命也是這樣。 一切生死之苦輪無邊無際,流轉不息;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無常的,一切有情都沒有究竟的快樂。 三有、六道的本性和相狀,一切都是空無的; 一切法又都是可變壞的、流轉不息的,所以常有憂患等苦。 恐怖等等一切諸苦,還有老、病、死、衰等等苦; 這種種苦無量無邊,這都是因為一切法有變壞、流動,所以苦惱怨恨即隨之侵入。 為煩惱所纏縛、包裹,猶如蠶之處於繭中被纏縛一樣; 有智慧的人,怎麼會歡喜這樣的處境呢? 此色身是諸苦所集,一切都不清凈; 充滿了扼、縛、瘤瘡等,根本沒有益處可言。 上至諸天的色身,也都是這樣; 一切慾望都是無常的,所以我不貪著。 遠離慾望、善於思維,而證得真實; 最後究竟斷滅一切有,今日應當入於涅盤了。 我已渡過一切生死之有的境界,到達了涅盤的彼岸世界,已經超過一切諸苦; 所以在今日,能純粹受到無上的妙樂。 因為有了這樣的因緣,證得了沒有戲論的境地; 永遠斷滅了一切纏縛,今日應當入於涅盤。 我沒有了老、病、死諸苦,壽命不可窮盡; 我今入於涅盤,好比一切煩惱痛苦的大火都已熄滅。 純陀你不應該思量,如來也有老、病、死等諸苦之義; 應當觀察如來常住不動,猶如須彌山一樣。 我如今入於涅盤,受第一無上妙樂; 一切佛法都是這樣的,你不應該再啼哭了。 原典 爾時,純陀歡喜踴躍,譬如有人父母卒喪,忽然還活。純陀歡喜,亦復如是,復起禮佛,而說偈言: 快哉獲己利,善得於人身; 蠲除貪恚等①:水離三惡道②。 快哉獲己利,遇得全寶聚; 值遇調御師,不懼墮畜生③。 佛如優曇花,值遇生信難; 遇已種善根:永離餓鬼④苦。 亦復能損減,阿修羅⑤種類; 芥子投針鋒,佛出難於是。 我以具足檀⑥,度人、天生死: 佛不染世法,如蓮花處水。 善斷有頂種⑦,水度生死流: 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 猶如大海中,肓龜遇浮扎; 我今所奉食,願得無上報。 一切煩惱結⑧,摧破不堅牢; 我今於此處,不求天、人身。 設使得之者,心亦不甘樂。 如來受我供,歡喜無有量; 猶如伊蘭花⑨,出於旃檀香⑩。 我身如伊蘭,如來受我供: 如出旃檀香,是故我歡喜。 我今得現報⑾,最勝上妙處⑿; 釋梵諸天⒀竿,悉來供養我。 一切諸世間,悉生諸苦惱; 以知佛世尊,欲入於涅盤。 高聲唱是言:世間無調御; 不應舍求生,應視如一子。 如來在僧中,演說無上法; 如須彌寶山⒁:妥處於大海。 佛智能善斷,我竿無明音; 猶如虛空中,起雲得清涼。 如來能善除,一切諸煩惱; 猶如日出時,除雲光普照。 是諸眾生等,啼泣面目腫; 悉皆為生死,苦水之所漂。 以是故世尊,應長眾生信; 為斷生死苦,久住於世間。 佛告純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出世難如優曇花,值佛生信亦復甚難,佛臨涅盤最後施食,能具足檀復倍甚難。汝今純陀,莫大愁苦,應生踴躍喜自慶幸,得值最後供養如來,成就具足檀波羅蜜,不應請佛久住於世。汝今當覬諸佛境界悉皆無常,諸行性相⒂亦復如是。即為純陀而說偈言: 一切諸世間,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要必當有盡。 夫盛必有衰,合會有別離; 壯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 命為死所吞,無有法常者。 諸王得自在,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動,壽命亦如是。 眾苦輪⒃無際,流轉無休息; 三界⒄皆無常,諸有⒅無有樂。 有道⒆本性相,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⒇流轉,常有憂患等。 恐怖諸過惡,老病死衰惱; 是諸無有邊,易壞怨所侵。 煩惱所纏裹,猶如蠶處繭; 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是處。 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凈; 扼、縛、瘟瘡(21)等,根本無義利。 上至諸天身,皆亦復如是; 諸欲皆無常,故我不貪著。 離欲善思維,而澄於真實(22); 究竟斷有者,今日當涅盤。 我度有(23)彼岸(24),已得過諸苦; 是故於今者,純受上妙樂(25)。 以是因緣故,證無戲論(26)邊: 永斷諸纏縛,今日入涅盤。 我無老、病、死,壽命不可盡: 我今入涅盤,猶如大大滅。 純陀汝不應,思量如來義(27); 當觀如來住,猶如須彌山。 我今入涅盤,受於第一樂(28); 諸佛法如是,不應復啼哭。 ①貪恚等:即貪、瞋瞋、痴三種煩惱。 ②三惡道:即眾生因為所造惡業而墮入之三惡道(亦稱三惡趣) 。一、地獄道,為造上品十惡業者的墮入處。二、餓鬼道,為造中品十惡業者的墮入處。三、畜生道,為造下品十惡業者的墮入處。 ③畜生:即三惡道中的畜生道。 ④餓鬼:即三惡道中的餓鬼道。 ⑤阿修羅:即三善道中的阿修羅道。 ⑥檀:即布施,此處是指檀波羅蜜,為六波羅蜜之一。 ⑦有頂種:「有頂」,天名,為色界第四處的色究竟天,是有形世界的最頂,故稱有頂。此外,有頂天亦指無色界之第四天,即非想非非想天。有頂天的種子,稱為「有頂種」 。 ⑧煩惱結:「煩惱」,謂一切諸惑煩心惱身;「結」,謂煩惱能結集生死,系縛眾生。佛經中常以「結」、「結使」、「惑」、「漏」等來指稱「煩惱」,因此都是「煩惱」的異名。 ⑨伊蘭花:此花很好看,但氣味甚臭,其味可達四十里。佛經中常以此花比作煩惱。 ⑩旃檀香:「旃檀」為一種香木,其香味遠飄四方。佛經中常以此木之妙香比作菩提。 ⑾現報:即現世之果報。 ⑿最勝上妙處:即最勝最上的妙樂之處。 ⒀諸天:即三界諸天,其中欲界有六天,色界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四處有四天等。 ⒁須彌寶山:即須彌山,意譯妙高山等。印度神話中的山名,為佛教所洽用。此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上住有帝釋天,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鹹海,鹹海四周有四大部洲。佛教常以此山比作最高最大的事物。 ⒂諸行性相:「行」,指一切現象的生滅變化活動。佛教常把遷流三世的有為法通稱為「行」。有為法數量甚多,故稱之謂「諸行」 。「性相」,即法性和法相。「法性」指現象固有的:永不變化的本質、本體或本源;「法相」指口王現於人的面前,可以分別認識的現象。這裡指一切有為法的性相。 ⒃苦輪:生死之苦果像車輪一樣,旋轉不停,故名苦輪。 ⒄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⒅諸有:眾生之果報,有因有果,即謂之「有」 。一切有,謂之諸有。 ⒆有道:即「三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 、「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的簡稱。 ⒇可壞法:即可變壞之法,也就是生死流轉之法。 (21)扼、縛、癱瘡:「扼」 ,即四扼:欲扼、有扼、無明扼、見扼,此四種能令眾生為苦所扼,故名為扼。「縛」 ,煩惱之異名,亦有欲縛、有縛、無明縛、見縛四種,因能系縛人,使不自在,故名為縛。「癱瘡」 ,即漏,有三種,即欲癱瘡、有癱瘡及無明癱跡。 (22)真實:即遠離迷情、斷絕虛妄之法。 (23)有:即前所講「諸有」之「有」 ,是生死相續的意思。 (24)彼岸:即涅盤境界。生死之境界,譬喻為「此岸」 ;業、煩惱譬喻為「中流」;涅盤即譬喻為「彼岸」。 (25)上妙樂:即至高無上的妙樂。 (26)戲論:即錯誤無益的言論。 (27)思量如來義:謂考慮如來也有老、病、死等諸苦的道理。 (28)第一樂:謂至高無上的第一妙樂,即涅盤。譯文 這時候,純陀對佛說:世尊!是這樣,是這樣,誠如聖教所說。但是,我如今所有的智慧非常微淺,猶如蚊虻一樣,又怎麼能理解如來涅盤大法深奧的含義。世尊!我如今已加入一切大龍象菩薩和斷滅一切煩惱的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等的行列。世尊!譬如有人幼年出家,雖然還沒有受具足大戒,但是已經是在儈人之列了。我也是這樣,因為依靠佛、菩薩的神通力,所以能這樣進入大菩薩的行列。因此,我現今請求如來久住於世,不入涅盤,好像飢餓之人一樣,終究沒有食物可變異吐棄一樣。但願世尊也是這樣不捨棄我們,常住於世,不入涅盤。 這時候,文殊師利法王子告訴純陀說:純陀!你如今不應該這樣說,要使如來常住於世,不入涅盤,好像飢餓之人一樣,沒有食物可變異吐棄,那是不成的。你如今應當觀察一切諸法的本性和栢狀。應該這樣觀察,一切法的實相都是畢竟空,要想求取真正的佛法應該這樣學。 純陀發問說:文殊師利,如來是天上、人間最尊貴、最優勝的人,像這樣的如來,難道是屬於變異的「行」法嗎?如果是屬於變異的「行」法,就是有生滅變化的有為法。譬如水泡一樣,速起速滅,來往流轉,猶如車輪。一切「行」法也都是這樣。 我聽說三界諸天的壽命極長,為什麼世尊是諸天之中最尊貴者,反而壽命短促不滿百年?如某一村莊的主人,以其本來就有的勢力,壓制別人。但後來此人福氣已盡,轉為貧窮之人,人們都蔑視他,淪為別人的奴役。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失去了勢力。如果世尊也是這樣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一樣,那他就不得稱為天中之天。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就是生死流轉之法,因此,文殊師利,你不能把如來看成是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相同。 其次,文殊啊!你究竟是知道而說還是不知道而說,如來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一樣。假如如來是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一樣,就不能說他在三界中是天中之天、自在法王。譬如國王有一位大力上,其力氣可以相當於幹人的力氣,更沒有人能夠以武力降伏他,所以稱此人是一人相當於千人。這樣的大力上,為國王所愛,賜以爵祿,封賞甚多。此人所以能稱他相當於千人者,並不是他的力氣可以抵拒千人,而是他以種種技術才能,能夠勝過千人,所以稱他相當於千人。如來也是這樣,能夠降伏煩惱魔、陰魔、天魔、死魔。所以如來名字叫做三界尊,就像那大力七一人相當於千人一樣。因為這樣的緣故,成就具足種種無量真實的功德,所以又稱他為如來、應供、正遍知。 文殊師利!你如今不應當隨意猜想、分析,認為如來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一樣。譬如有一位大富人雖生了兒子,但經看相、占命的人說他是短壽之相,他父母親聽了之後,知道他不能傳過接代,就不加愛護、重視,把他看成是喂牲口的野草一樣,因為短壽者是不為出家儈人、婆羅門等所敬重、護念的。如果如來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相同,也就不再為世間的人、天眾生所尊重、敬愛,而如來所說的不變不異的真實之法,也就沒有人信奉了。因此,文殊!你不應該說如來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相同。原典 爾時,純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教。我今所有智慧微淺,猶如蚊虻,何能思議如來涅盤深奧之義。世尊!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摩訶薩①、斷諸結漏②文殊師利法王子③等。世尊!譬如幼年初得出家,雖未受具④即墮儈數。我亦如是,以佛菩薩神通力⑤故,得在如是大菩薩數。是故我今欲令如來久住於世,不入涅盤。譬如飢人,終無變吐⑥,願使世尊亦復如是,常住於世,不入涅盤。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純陀言: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欲使如來常住於世,不般涅盤,如彼飢人無所變吐。汝今當觀諸行性相,如是觀行,具空三昧⑦,欲求正法⑧應如是學。 純陀問言:文殊師利!夫如來者,天上人中最尊最勝⑨,如是如來豈是行⑩耶?若是行者,為生減法⑾,譬如水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一切諸行,亦復如是。 我聞諾天壽命極長,云何世尊是天中天,壽命更促,不滿百年?如聚落主⑿勢得自在⒀,以自在力能制他人,是人瞄盡,其後貧賤,人所輕蔑,為他策使。所以者何?失勢力故。世尊亦耳,同於諾行。同諾行者,則不得稱為天中天。何以故?諾行即是生死法⒁故。是故文殊,勿觀如來同於諾行。 複次,文殊!為知而說不知而說,而言如來同於諸行?設使如來同諸行者,則不得言於三界中為天中天自在法王⒂。譬如人王⒃有大力士,其力當千。更無有能降伏之者,故稱此人一人當千。如是力士,王所愛念,偏賜爵祿,封賞自然。所以得稱當千人者,是人未必力敵於千,但以種種伎藝所能,能勝千故,故稱當千。如來亦爾,降煩惱魔⒄、陰魔⒅、天魔⒆、死魔⒇。是故如來名三界尊(21),如彼力士一人當千。以是因緣(22)成就具足(23)種種無量真實功德(24),故稱如來應正遍知(25)。 文殊師利!汝今不應憶想分別(26)以如來法(27)同於諸行。譬如巨富長者(28)生子,相師(29)占之有短壽相,父母聞已,知其不任紹繼家嗣,不復愛重,視如芻草。夫短壽者,不為沙門(30)、婆羅門等男女大小之所敬念。若使如來同諸行者,亦復不為一切世間人、天眾生之所奉敬。如來所說不變不異真實之法,亦無受者。是故文殊,不應說言如來同於一切諸行。注釋 ①大籠象菩薩摩訶薩:「大龍象」,是指具有大能力的人。因為水中龍的力量最大,陸地象的力量最大,故稱具有大能力的菩薩等為「大龍象菩薩摩訶薩」。「菩薩」,梵語「菩提薩唾」的略稱,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菩提」,意為覺悟,即對事理能如實明白,了知人生的真實意義,由此向人生的究竟努力不懈;「薩堙」,意為有情(眾生),凡有堅強意欲向前衝進的力量的,包括人和一切有情識的生物,都稱為有情。簡單地說,凡是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都可稱為菩薩。「摩訶薩」 ,梵語「摩訶薩堙」的略稱。意譯為大有情、大眾生。「菩薩摩訶薩」,即大菩薩。 ②結漏:「結」 、「漏」,都是煩惱的異名。煩惱系縛身心,名之為「結」;煩惱都是從眼、耳、鼻、舌、身等六根泄漏而出,名之為「漏」。 ③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菩薩名。梵文音譯,新譯「曼殊室利」,意譯「妙德」、「妙吉祥」等。中國佛教四人菩薩之一。山西五台山為其顯靈說法的道場。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頂結五髻,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塑像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法王子」 ,「菩薩」的尊稱。佛稱為「法王」,菩薩是佛的繼承者,意為佛子,故通稱菩薩為「法王子」。 ④受具:即受具足戒。佛教比丘和比丘尼所受大戒,比沙彌和沙彌尼所受之十戒,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 ⑤神通力:指通過修持禪定所得到的一種通達無礙之自在能力。佛、菩薩、阿羅漢有 「五神通」或「六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 ⑥無變吐:即沒有什麼可以變異吐棄之物。意謂不要捨棄我。 ⑦空三昧:謂觀察一切諸法都是由因緣而生,無我亦無我之所有,空掉我和我所,就稱之為「空三昧」 。 ⑧正法:印真正之遣法,也就是佛法。 ⑨天上人中最尊最勝:「天上」 ,指欲界之六欲天及色界、無色界諸天。一人中」,「人」指欲界之有情(眾生),有情之中,即謂之「人中」。諸天、人中最尊最勝者,謂之「天上人中最尊最勝」 。 ⑩行:即指一切現象的生滅變化活動。佛教常把遷流三世的有為法通稱為「行」 ⑾生減法:謂依因緣和合或離散之生滅諸法,即有為法。 ⑿聚落主:「聚落」,即「村落」,人們聚居的地方。村落的主人,即稱「聚落主」 ⒀自在:謂進退通達無礙,自由自在。 ⒁生死法:即流轉生死之法。 ⒂在法王:即佛世尊。 ⒃人王:人中之王,即帝王。 ⒄煩惱魔:四魔之一。謂貪、瞋、痴等煩惱,能惱害身心,故名煩惱魔。 ⒅陰魔:亦稱「蘊魔」、「五束魔」,四魔之一。謂色、受、想、行、識五陰(蘊),能生種種苦惱,故名陰魔。 ⒆天魔:又稱「他化自在天子魔」 、「自在天魔」。四魔之一。謂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修道,故名天魔。 ⒇死魔:四魔之一。死能斷人之命根,妨礙修道,故名死魔。 (21),三界尊:謂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之最尊貴者,即佛之德稱。 (22)因緣:「因」和「緣」的合稱。指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認識或造就「業報」等現象所依賴的原因和條件。 (23)具足:即具備滿足的意思。 (24)功德:「功」,指所做善事;「德」,同「得」,指因所做善事而得的福報。謂念佛、修行、布施等,就可得到善的報應。 (25)如來應正遍知:佛十號中之前三號。「如來」,前已有解。「應」即「應供」,謂佛應受人天之供養,故名應供。「正遍知」,梵文音譯「三藐三菩提」。謂佛真正遍知 一切法,故名正遍知。 (26)分別:謂思量、識別一切事理。相等於我們現在所講的「分析」 。 (27)如來法:謂佛聽說之法,也稱「沸去」 。 (28)長者:對年長、顯貴、積財具德者之通稱。 (29)相師:以談相論命為業的人。 (30)沙門:原為一切外道和佛徒出家者的通稱,後佛教用以專稱出家之僧人。譯文 再其次,文殊!譬如有一位貧窮女子,沒有家庭可以救助她、愛護她。加上為病苦、饑渴所逼迫,淪為乞丐,寄居於他人之客舍,而生下一子,客舍的主人把她趕走。她生產不久,攜抱了她的兒子想要到其它國家去,在途中遇到狂風暴雨,又寒又苦,並且為蚊、虻、蜂等毒蟲所螫咬。經過恆河時,抱兒而渡,遭到洶湧的大水漂流而不肯把兒子放開,終於母子兩人同被淹死。這樣的女子,由於慈悲之念的功德,命終之後,生於梵天。 文殊師利!如果有善男子想要護持正法,就不該說如來和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相同或不同,應當慚愧自己的愚痴,沒有慧眼,不知如來正法是不可思議的。因此,不應該說如來是有為法或是無為法。若是具有正見者,應該說如來一定是無為法。為什麼?因為如來能使眾生生起善法,能使眾生生起憐憫之心,猶如那貧窮女子在渡恆河時為愛念其子而犧牲身命一樣。 善男子!護法菩薩也應該是這樣,寧可犧牲自己的身命而不說如來相同於有為法,應當說相同於無為法。因為說如來相同於無為法之故,所以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同那女子得生梵天一樣。為什麼?因為護持正法的緣故。什麼叫護法?即所謂說如來相同於無為法。善男子!這樣的人雖不求解脫,解脫自然而然會到來,就像那貧窮女子並不求生於梵天,最後自然而然會生於梵天一樣。 文殊師利!譬如有人出門遠行,途中因疲乏之極,就寄居於他人之舍,睡夢之中,其室忽遭大火,他馬上驚醒。旋即自己考慮,我在今天定死無疑。因為非常慚愧自己過去所作的一切,所以以衣服纏住自己的身體,就此命終,生於忉利天。從這以後,滿八十世後,返作大梵王,滿百千世,轉生於人中為轉輪王。此人不再生於三惡趣,展轉常生於安樂之處。因為這樣的緣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有慚愧之心的,不應把佛看成是同於一切生滅變化的有為法。文殊師利!外道邪見的人才會說如來同於有為法,持戒的比丘就不應該這樣想:如來所說的法是有為法。如果說如來是有為的話,即是虛妄之語。當知此人死後會墮入地獄,就像有人住在自己的舍宅一樣。 文殊師利!如來所說之法是真實的無為法,不應該再說是有為法。你從今日起,在生死流轉中應拋棄無知,求於正智,應當知道,如來即是無為常住之法。如果能這樣來看如來的話,因緣具足之後當得三十二相,並且很快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時候,文殊師利法王子稱讚純陀說:好極!!好極了!善男子!你如今已種下未來長壽的因緣種子,能夠知道如來是常住之法、不變異之法、無為之法。你如今是善於覆蓋如來有為之相,猶如那遭火災之人,因為慚愧,所以將衣服覆蓋自己身體,以此慚愧的善心得生忉利天,又轉生為轉輪聖王,已不會再墮入惡趣,常受安樂。你也是這樣,因為善於覆蓋如來有為之相,在未來世必定會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奸和十八不共法、無量壽命等等,不在生死中流轉,常受安樂,不久還得以成就應供、正遍知。 純陀!這些道理,如來以後還要廣說,我和你也都應當覆蓋如來有為之相。有為、無為暫且一起放下,你可以隨時迅速施給佛陀以飯食。這樣的施食,是一切施食中最好的。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出門遠行,疲乏極了,他們昕須之物,你應當以清凈之物隨時給予他們。這樣的迅速施食,就是圓滿具足檀波羅蜜的根本種子。 純陀:如果有最後施食給予佛陀及儈人,無論是多是少,或足夠或不足夠,都應該迅速及時,因為如來正當要般涅盤。 純陀回答說:文殊師利!你如今是為了什麼,執著於世間之食物而說多少、足夠與不足夠,命我及時施食呢?文殊師利!如來昔日苦行六年,尚能自己支持,況且今日還是一會兒的時間哪?文殊師利!你的意思是說如來成正覺後還會受此施食嗎?然而據我所知,如來身,就是法身,並不是須靠食物的有為之身。 這時候,佛告訴文殊師利說:是這樣的,是這樣的,就是純陀所說的那樣。好極了,純陀!你已經是成就了微妙大智的人,善入甚深的大乘經典。 文殊師利對純陀說:你說如來是無為者,如來之身就是長壽之身,若作這樣的理解,也是佛所樂悅認可你的地方! 純陀回答說:如來不是單獨的樂悅認可於我,也還樂悅認可於一切眾生。 文殊師利說:如來對你、對我、對一切眾生都是樂悅認可的嗎? 純陀回答說:你不應該說如來樂悅認可。因為樂悅認可就是顛倒想,若有顛倒之想就是有生死,有生死就是有為法。因此文殊!千萬不能說如來是有為法。如果說如來是有為法,我與你仁者都是有顛倒之想了。 文殊師利,如來是沒有愛念之想的。所謂愛念,就像母牛愛念其子一樣,雖然因為饑渴而去尋求水草,無論食飽與否,都會忽然想起其子而趕回到小牛身旁。諸佛世尊,就沒有這樣的愛念,同等看待一切眾生,都像對待自己之子羅喉羅一樣沒有差別。像這樣的平等慈念,就是一切諸佛的智慧境界。 文殊師利!譬如國王駕馭了駟馬的車,要想使驢子所拉的車趕上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與你仁者也是這樣,要想窮盡如來的微密深奧之法,也沒有這樣的事情。 文殊師利!如金翅鳥飛上高空無限之高,下觀大海,水中魚、鱉、黿、鼌、龜、龍之類,一覽無遺,也能看見自己的身影,猶如面對明鏡見到一切色身之像,凡夫少智的人是不能了知有這樣觀看能力的。我與你仁者也是這樣,不能了知如來的智慧。 文殊師利聽了以後,對純陀說:是的,是的,確實如你所說。我對於此事不是不懂,是故意試一試你對於一切菩薩之事的看法。原典 複次,文殊!譬如貧女無有居家救護之者,加復病苦饑渴所逼,遊行乞丐,止他客舍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驅逐令去。其產未久,攜抱是兒欲至他國。於其中路過惡風雨,寒苦並至,多為蚊虻蜂螫,毒蟲之所唼食。經由恆河抱兒而度①,其水漂疾而不放舍,於是母子遂共俱沒。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終之後生於梵天②。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欲護正法,勿說如來同於諾行不同諾行,唯當自責我今愚痴③未有慧眼,如來正法不可思議④。是故不應宣說如來定是有為⑤定是無為⑥。若正見者,應說如來定是無為。何以故?能為眾生生善法故,生憐愍故。如彼貧女在於恆河為愛念子而捨身命。 善男子!護法菩薩亦應如是,寧捨身命,不說如來同於有為,當言如來同於無為。以說如來同於無為,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彼女人得生梵天。何以故?以護法故蘭石何護法?所謂說言如來同於無為。善男子!如是之人,雖不求解脫⑦,解脫自至,如彼貧女不求梵天,梵天自至。 文殊師利!如人遠行,中路疲極。寄止他舍,卧寐之中,其室忽然大火卒起,即時驚寤。尋自思惟,我於今者定死不疑,具慚愧故,以衣纏身,即便命終,生忉利天⑧。從是已後,滿八十返作大梵王⑨,滿百千世,生於人中為轉輪王⑩。是人不復生三惡趣,展轉常生安樂之處。以是緣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有慚愧者,不應觀佛同於諾行。文殊師利!外道邪見⑾可說如來同於有為,持戒比丘不應如是於如來所生有為想。若言如來是有為者,即是妄語⑿,當知是人死人地獄,如人自處於己舍宅。 文殊師利!如來真實是無為法,不應復言是有為也。汝從今日於生死中應舍無智⒀,求於正智⒁,當知如來即是無為。若能如是觀如來者,具足當得三十二相⒂,速疾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贊純陀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作長壽因緣,能知如來是常住法⒃、不變異法、無為之法。如今如是善覆如來有為之相,如彼火人,為慚愧故以衣覆身,以是善心生忉利天,復為梵王、轉輪聖王,不至惡趣,常受安樂。汝亦如是,善覆如來有為相故,於未來世必定當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⒄、十八不共法⒅、無量壽命,不在生死,常受安樂,不久得成應、正遍知。 純陀!如來次後自當廣說,我之與汝俱亦當覆如來有為。有為、無為且共置之,汝可隨時速施飯食。如是施者,諾施中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遠行疲極,所須之物應當清凈隨時給與。如是速施,即是具足檀波羅蜜根本種子。純陀!若有最後施佛及儈,若多若少、若足不足,宜速及時,如來正爾當般涅盤。 純陀答言:文殊師利!如今何故,貪為此食而言多少、足與不足,令我時施。文殊師利!如來昔日苦行六年,街自支持,況於今日須臾問耶?文殊師利!汝今實謂如來正覺受斯食耶?然我定知如來身⒆者,即是法身,非為食身。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純陀言。善哉純陀!汝已成就微妙大智⒇,善入甚深大乘經典(21)。 文殊師利語純陀言:汝謂如來是無為者,如來之身即是長壽,若作是知佛所悅可。 純陀答言:如來非獨悅可於我,亦復悅可一切眾生。 文殊師利言:如來於汝及以於我一切眾生皆悉悅可。 純陀答言:汝不應言如來悅可。夫悅可者則是倒想(22),若有倒想,則是生死,有生死者,即有為法。是故文殊,勿謂如來是有為也。若言如來是有為者,我與仁者俱行顛倒。 文殊師利!如來無有愛念之想。夫愛念者,如彼母牛愛念其子,雖復饑渴行求水草,若足不足忽然還歸。諾佛世零無有是念,等視一切如羅喉羅。如是念者,即是諾佛智慧境界。 文殊師利!譬如國王調御駕駟(23),欲令驢車而及之者,無有是處。我與仁者亦復如是,欲盡如來微密深奧亦無是處。 文殊師利!如金翅鳥(24)飛升虛空無量由旬(25),下觀大海,悉見水性魚、鱉、黿、鼉、龜、龍之屬,及見己影,如於明鏡見諸色像。凡夫少智不能籌量如是所見。我與仁者亦復如是,不能籌量如來智慧。 文殊師利語純陀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於此事非為不達,直欲試汝諸菩薩事。注釋 ①度:即渡。 ②梵天:亦稱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創造之神。佛教中是色界之初禪天,此天離欲界之娌欲,寂靜清凈,故稱梵天。 ③愚痴:亦名「無明」、「黑闇」等。即三毒之一的「痴」。意謂心性闇昧,沒有通達事理之智慧。 ④不可思議:謂事理深妙、希奇,不可以用心思慮,不可以用言語議論。 ⑤有為:亦名「有為法」。泛指由因緣和合而起的一切生滅變化的現象,以生、住、異、 滅四有為相為其特徵。特指人的造作行為。 ⑥無為:亦名「無為法」 。指非因緣和合形成、無生滅變化之法。 ⑦解脫:指擺脫煩惱業障的系縛而得的自由自在。通常與「涅盤」、「圓寂」的含義相通。 ⑧忉利天:梵文音譯,意譯「三十三天」。為六欲天之一。謂在須彌山頂中央有帝釋天, 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 ⑨大梵王:即色界初禪天之大梵天天王。 ⑩轉輪王:亦稱「轉輪聖王」 、「輪王」等。因手持輪寶而得名。古印度神話中的「聖王」。傳說他印位時,自天感得輪寶,他轉輪寶而降伏四方,故稱轉輪王。 ⑾外道邪見:外道,指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哲學派別。有六師外道和九十六種外道之說。邪見,指否認因果報應的見解。 ⑿妄語:亦稱虛誑語。十惡之一。以欺騙他人而作不真實之言語者。 ⒀無智:即「無知」。謂沒有智慧,不能明達事理。 ⒁正智:亦名「聖智」。即能正確了知一切法的義理。 ⒂三十二相:亦稱「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等。指佛陀生來具有的神異容貌,有三十二個顯著特徵:一、足下安乎立相;二、足下二輪相,腳心有輪寶的肉紋;三、長指相;四、足跟廣乎相;五、手足指縵網相,手足指間如蹼狀;六、手足柔軟相;七、足趺高滿相;八、騰如鹿王相,股骨如鹿那樣纖好;九、正立手摩膝相;一○、陰藏相(陰部如馬) ;一一、身廣長等相;一二、毛上向相;一三、一孔一毛生相;一四、金色相;一五、丈光相,身光照四面各一丈遠;一六、細薄皮相;一七、七處(兩手、兩足、兩肩、脖頸)隆滿相;一八、兩腋下隆滿相;一九、上身如師子相;二○、大直身相;二一、肩圓好相;二二、四十齒相;二三、齒齊相;二四、牙白相;二五、師子頰相;二六、味中得上味相;二七、大舌相;二八、梵聲相,聲音清凈深遠;二九、真青眼相;三○、牛眼睫相;三一、頂髻相;三二、眉間白毫相,平時捲縮,伸開達一丈五,從這裡放出的光叫毫光、眉間光。 ⒃常住法:即無生滅變化之法。 ⒄八十種好:亦稱「八十隨形好」、「八十微妙種好」等。指佛陀的容貌生來超越凡俗,有八十種特徵。主要講佛的頭、面、鼻、口、眼、耳、手、足等長相奇特。如第一好,指甲狹長薄潤,光潔明凈,如花色赤銅;第三好,手足指頭圓而細長柔軟,不見骨節;第三十三好,鼻樑修長,不見鼻孔;第三十六好,眼睛青白分明;第四十二好,耳輪闊大,成輪堙形;第八十好,手足及胸,皆有吉祥喜旋之相(即◎字)等。 ⒅十八不共法:即十八種僅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它二乘菩薩的法。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舍;七、欲無滅;八、精進無滅;九、念無滅;一○、慧無滅;一一、解脫無滅;一二、解脫知見無滅;一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一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一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一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⒆如來身:即因果圓滿之佛身。 (20)大智:謂通達一切事理的廣大智慧。亦即佛智。 (21)大乘經典:「大乘」,即「大乘佛教」 ,公元一世紀左右在印度形成的佛教派別。「乘」是乘載的意思。大乘佛教自稱能運載無量眾生從生死大河之此岸到達菩提涅 盤之彼岸,成就佛果,而貶稱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為「小乘」。其與小乘佛教的不同, 主要提倡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官一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國凈土 作為最高目標。大乘佛教的經典,簡稱為大乘經典。 (22)倒想:即顛倒之想。 (23)調御駕駟:「調御」,謂善於駕馭馬車的人;「駕駟」,即駕馭著有四匹馬拉的馬 車。 (24)金翅鳥:又名「妙翅鳥」,梵語音譯「迦樓羅」。天龍八部眾之一。兩翅廣大,住於須彌山下層,常取龍為食。因其翅翮金色,故名金翅鳥。 (25)由旬:古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以帝王一日行軍之路程為一「由旬」。譯文 這時候,佛世尊從臉上散發出種種光來,其光明照耀著文殊師利的全身,文殊師利遇到這光明後即知曉此事,接著就告訴純陀:如來今天現出此光明瑞相,乃表示不久必當入於涅盤,你以前所準備的最後供養,應及時奉獻給佛和大眾。純陀你應當知道,如來放出這種種光明,不是沒有原因的。 純陀聽了以後,默然無聲,悲痛之極。 佛就告訴純陀說:你所奉獻給佛及大眾的供養,現在正是時候,如來正是在這時候要般涅盤。佛陀再三叮囑。 這時純陀聽佛說完此話後,隨即放聲大哭,同時悲痛地嗚咽著說:苦極了!苦極了!世間變成空無一物了。又對大眾說:我們大家今天應當一起五體投地,齊口同聲勸佛不要般涅盤。 這時世尊又告訴純陀說:不要大聲啼哭,致使身心憔悴困苦。應當這樣觀想:此色身猶如芭蕉樹、炎熱的時候發出的陽焰、水中的泡沫、幻化出來的紇闊婆城、壞器、電光:又如畫出來的水、臨死之囚犯、熟透了的果子、分段之肉;又如繼布時所用經線已窮書;又如舂穀時所用的碓一上一下。應當這樣觀想,一切諸行皆如種種毒食,有為之法都有種種過患。 於是純陀又對佛說:如來不想長久住世,我怎麼能不啼哭。痛苦極了!痛苦極了: 世間變成了空無一物,祇願世尊能憐憫我們及一切眾生,長久住於此世,不要般涅盤。 佛告訴純陀說:你不應該這樣說,為了憐憫眾生,所以應該久住於世間。我正是因為哀憫你們以及一切眾生,所以如今要入於涅盤。為什麼?因為一切諸佛,本然如此,有為法也是這樣。因此一切諸佛作偈頌說: 一切有為法,其本性都是無常的; 生起以後不能永住,所以應該以寂滅為樂。 佛又告訴純陀:你現在應當這樣觀想,一切諸法都是無我、無常、永不停留的,我們這個色身也都有無數的過患,猶如水泡一樣不實。因此你不應該啼哭。 這時候純陀又對佛說:是的!是的!誠如你所教導的那樣。我雖然明明知道如來是方便示現而入於涅盤,但我卻不能不懷有苦惱。不過現在反覆思考,復生喜悅。 於是,佛就稱讚純陀:好極了!好極了!你能夠知道如來是應眾生機緣而方便示現入於涅盤。純陀!你如今應該聽我說,好像娑羅娑鳥,在陽春季節,都一起集合來到阿耨達池。一切諸佛也是這樣,都要回到不生不滅的地方。 純陀!你如今不應思考諸佛是長壽或短壽,要知道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如來在這些幻相中以方便之力而無所染著。為什麼?因為一切諸佛都是法爾如此的。 純陀!我如今接受你所奉獻的供養,為的是想使你度脫生死流轉諸法。舉凡一切人、天在這裡最後供養我的,都應當得到毫不動搖的果報,常受一切安樂。為什麼?因為我是眾生最好的福田。你如果也要為一切眾生作福田的話,必須迅速辦好你所施之物,不宜長久停留。 這時候,純陀為了使一切眾生都能得度,便低頭哭泣著對佛說:好極了!世尊! 我如果能為眾生作福田時,就能夠了解如來的涅盤與非涅盤的含義。我們今天和一切聲聞、緣覺的智慧,猶如蚊蟲、螞蟻一樣,實在是不能衡量如來的涅盤與非涅盤的含義。 這時純陀及其眷屬,都憂愁啼哭地圍繞著如來,燒香、散華,盡心盡意地供奉如來,不久即與文殊菩薩離座而去。紳陀離開後,準備供辦餐具,此時大地六種震動。 其震動的範圍乃至色界諸天。地動有二種:一稱地動,一稱大地動。小動就名為地動,大動則名為大地動。也有的說法是,聲音小的名叫地動,聲音大的名為大地動:單獨地動的,名叫地動,山河、樹木及大海水一起動的,名為大地動:朝著同一個方向動的叫地動,周迴旋轉而動的名為大地動:動名為地動,動的時候能使一切眾生心動名為大地動。菩薩初從兜率天下降到閻浮提時名為大地動,菩薩從出生、出家、成道、轉法輪及般涅盤,也都稱為大地動。如今如來將入涅盤,因而此地有這樣的大地動。 此時一切天、龍、干闊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及非人,聽了這些話以後,身上毫毛皆豎了起來,同聲哀哭,而作偈頌說: 至誠頂禮世尊,我們如今向你殷勤勸清;若我們遠離了您,便永遠不再有人來救護我們;如今看見佛入涅盤,我們就要淹沒於苦海之中。懷著憂愁、悲痛和煩惱,猶如小牛失去了母牛;貧窮時無人救護,猶如困苦中的病人。沒有了醫生,隨順著自己的心意,所服的葯都是不應該吃的;眾生煩惱之病,常常為一切邪見所危害。 遠離了佛這樣的醫師,服食的都是邪毒之葯;因此佛世尊,你不應該舍離我們。又如國家沒有了君王,人民皆要遭受飢餓;我們也是這椽,失去了蔭庇及妙法之滋味。如今聽見佛要涅盤,我們的心就生起迷亂;像那大地震動一樣,迷失了一切方向。佛世尊入於涅盤,佛日下墜於地;妙法之水都乾枯了,我們必定會死去。如來般涅盤了,眾生極為苦惱; 譬如長者之子,喪失了父母。 如來入涅盤了,如果不再轉生; 我們及眾生,全都沒有了抆濩之人。 如來入涅盤了,所有的人乃至畜生; 都將十分憂愁、恐怖,苦惱燃焦了他們的心。 我們在今天,怎麼能不憂愁、苦惱; 如來現在離開我們了,我們就好像被棄捨的眼淚和唾沫。 譬如太陽初升起,其光明非常耀目和炎熱; 不僅能照耀自身,更能滅除世間一切的黑暗。 如來的神通之光,能驅除我心中的一切苦惱; 它在大眾之中,猶如須彌山那樣之高。原典爾時,世尊從其面門出種種光,其光明照耀文殊身。文殊師利遇斯光已,即知是事。尋告純陀:如來今者現是瑞相,不久必當入於涅盤,汝先所設最後供養,宜時奉獻佛及大眾。純陀當知,如來放是種種光明,非無因緣。純陀聞已,情塞默然。 佛告純陀:汝所奉施佛及大眾,今正是時,如來正爾當般涅盤。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爾時,純陀聞佛語已,舉聲啼哭,悲咽而言:苦哉!苦哉!世間空虛。復白大眾:我等今者一切當共五體投地,同聲勸佛莫般涅盤。 爾時,世尊復告純陀:莫大啼哭,令心憔瘁,當觀是身猶如芭蕉、熱時之炎、水泡、幻化干闈婆城①,壞器②、電光;亦如畫水③、臨死之囚、熟果④、段肉⑤,如織經盡,如碓上下。當覲諸行猶雜毒食,有為之法多諾過患。 於是純陀復白佛言:如來不欲久住於世,我當云何而不啼泣?苦哉!苦哉,世間空虛。唯願世尊,憐愍我等及諸眾生,久住於世,勿般涅盤。 佛告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憐憨我故,久住於世。我以憐愍汝及一切,是故今欲入於涅盤。何以故?諸佛法爾,有為亦然。是故諾佛而說偈言: 有為之法,其性無常⑥, 生已不住⑦,寂滅為樂。 純陀!汝今當覬一切行雉諾法,無我⑧、無常、不住,比身多有無量過患,猶如水泡,是故汝今不應啼泣。 爾時,純陀復白佛言:如是!如是!誠如尊教。雖知如來方便示現入於涅盤,而我不能不懷苦惱,覆自思維,復生慶悅。 佛贊純陀:善哉!善哉!能知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盤。純陀!汝今當聽,如娑羅娑鳥⑨,春陽之月,皆共集彼阿耨達池⑩。諸佛亦爾,皆至是處。 純陀!汝今不應思維諾佛長壽、短壽,一切諸法皆如幻相⑾,如來在中,以方便力無所染著。何以故?諸佛法爾。 純陀!我今受汝所獻供養,為欲令汝度於生死諸有流⑿故。若諾人、天於此最後供養我者,悉皆當得不動果報⒀,常受安樂。何以故?我是眾生良福田⒁故。汝若復欲為諸眾生作輻田者,速辦所施,不宜久停。 爾時,純陀為諾眾生得度脫故,低頭飲淚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若堪任為福田時,則能了知如來涅盤及非涅盤。我等今者及諾聲聞、緣覺,智慧猶如蚊蟻,實不能量如來涅盤及非涅盤。 爾時,純陀及其眷屬,愁憂啼泣,圍逵如來,燒香散花,盡心敬奉。尋與文殊從座而去,供辦餐具。其去未久,是時此地六種震動⒂,乃至梵世⒃亦復如是。地動有二,或有地動,或大地動。小動者名為地動,大動者名大地動。有小聲者名日地動,有大聲者名大地動。獨地動者名曰地動,山河、樹木及大海水一切動者名大地動。一向動者名日地動,周迴旋轉名大地動。動名地動,動時能令眾生心動名大地動。菩薩初從兜率天⒄下閻浮提⒅時名大地動,從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法輪⒆及般涅盤名大地動。今日如來將入涅盤,是故此地如是大動。 時諾天、龍、干闊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及非人⒇,聞是語已,身毛皆豎,同聲哀泣,而說偈言: 稽首禮調御,我等今勸請; 違離於人仙(21),永無有救護; 今兄佛涅盤,我等沒苦海。 愁憂懷悲惱,猶如犢失母; 貧窮無救護,猶如困病人。 無醫隨自心,食所不應食; 眾生煩惱病,常為諸見(22)害。 遠離法醫師(23),服食邪毒藥(24); 是故佛世尊,不應見舍離。 如國無君主,人民皆飢餓; 我等亦如是,失蔭及法味(25)。 今聞佛涅盤,我等心迷亂; 如彼大地動,迷失於諸方。 大仙入涅盤,佛日(26)墜於地; 法水(27)悉枯涸,我等定當死。 如來般涅盤,眾生極苦惱: 譬如長者子,新喪於父母。 如來入涅盤,如其不還者; 我等及眾生,悉無有救護。 如來入涅盤,乃至諸畜生; 一切皆愁怖,苦惱焦其心。 我等於今日,云何不愁惱; 如來見放舍,猶如棄涕唾。 譬如日初出,光明甚暉炎; 既能還自照,亦滅一切合。 如來神通光(28),能除我苦惱; 處(29)在大眾中,譬如須彌山。 注釋 ①干闥婆城:亦名「尋香城」、「蜃氣樓」。「干闥婆」,佛經中稱之謂樂神,能幻作樓閣,以使人觀。而出現於空中的海市蜃樓,亦稱作干闥婆城,是比喻事物的幻有無實。 ②壞器:即用泥土製成的器物,比喻事物之容易敗壞。 ③畫水:即畫在紙上的水,比喻事物之虛無,沒有結果。 ④熟果:成熟了的果子,馬上要從樹上掉下,比喻時間的短暫。 ⑤段肉:分段之肉,比喻事物已起變化。 ⑥無常:指世間一切之法,都是生滅變化、剎那不停的。 ⑦不住:指一切諸法,都是隨緣而起,無所住著,故稱不住。 ⑧無我:謂因緣所生之法,沒有常一主宰的我體,即指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自體。有「人無我」 、「法無我」二類。 ⑨娑羅娑鳥:又稱「共行鳥」、「白鶴」。形狀如鴛鴦,較大,其聲清雅,極為珍貴。 ⑩阿耨達池:佛教中說在贍部洲之中心,香山之南,大雪山之此。以金銀、琉璃等寶物裝飾其岸。意思是極為希有之池。 ⑾幻相:虛幻而無實體之相。 ⑿生死諸有流:即「生死流」 。謂生死諸有,宛如河海,能使人漂流。 ⒀果報:即眾生的行為所感受的吉凶結果,謂之果報。 ⒁福田:謂供養諸佛、菩薩,能受種種福報,猶如農夫播種于田地,有秋收之利一樣,名焉福田。 ⒂六種震動..即大地的六種震動。佛經中說有三種之六動:一、從時間上說的六動,即佛入胎時、出胎時、成道時、轉法輪時、由天魔勸請將舍性命時、入涅盤時。二、從方位上說的動,即束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此沒、此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三、從形相上說的動,即極動、極涌、極震、極擊、極吼、極爆。 ⒃梵世:即「梵世界」 。色界諸天,為離情慾之梵天所住,故名梵世。 ⒄兜率天:六欲天之一。在夜摩天之上三億二萬由句。此天一晝夜,相當人間四百年。 居此天者,徹體光明,能照耀世界。其外院是六欲天之一部份,內院是彌勒所居的凈土。 ⒅閻浮提:亦稱贍部洲。佛教稱在須彌山之南方,實即我們居住的世界。 ⒆法輪:對於佛法的一種比喻說法,因佛法能摧破眾生煩惱和邪惡,猶如轉輪王轉動輪寶能摧玻山嶽岩石一樣。又比喻佛所說法,如車輪旋轉不停。後來佛說法即稱之為轉法輪。 ⒇天、龍、干闊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及非人:此即「八部眾」 (亦稱「天龍八部」)加上人與非人。實際上天龍八部總稱為「非人」 。 (21)人仙:佛之德號,意謂佛是人中之仙。 (22)諸見:包括「斷見」 、「常見」等一切邪見。 (23)法醫師:比喻以佛法醫治眾生煩惱等苦的人。 (24)邪毒藥:即邪葯和毒藥。 (25)法味:即妙法的滋味。謂咀嚼妙法就能心生快樂,故稱之為法味。 (26)佛日:謂佛能破除求生之痴合,猶如日光能除黑暗一樣,故稱為佛日。 (27)法水:謂妙法能洗去煩惱之塵垢,猶如水能洗物一樣,故稱為法水。 (28)神通光:謂佛陀以神通力放出的大光明。 (29)處:原作「虛」,今依《頻伽藏》本改。譯文 世尊!譬如國王生育了許多王子,形貌非常端正,國王心中非常愛念他們。先是教授他們各種技能,使他們都能通達熟悉,然後放棄他們,最後交付屠者,任他們宰殺剎割。世簞!我們今天已成為法王子,蒙佛教誨,得以具備正見,願世尊不要捨棄我們。如果捨棄我們,就如同上面所講的王子一樣的下場。所以祇願世爭久住於世,不入涅盤。 世尊!譬如有人善於學習佛教一切經論,又對於此經論發生恐怖、畏懼的心理。如來也是這樣,通達一切諸法,然而對於諸法又產生恐怖和畏懼之心。如果使如來久住於世,說甘露法,其味充滿一切。像這樣,眾生就不會再怕墮入地獄。世尊!譬如有人初學勞作事務,後來,為官吏所捕,關在監牢之中,有人問他,你所遭受的是怎樣的事?回答說,我如今遭受的是一大憂苦。如果能夠得以擺脫這牢獄之芳,就能夠得到安樂。世尊也是這樣,為了救度我們所以修習一切苦行。我們今天還授有能免除生死之苦惱,怎麼能說如來已經得受安樂呢? 世尊!譬如有大醫王,善於通達方葯,卻祇是以秘方教授他的兒子,厲不教其餘外來受學的人。如來也是這樣,獨以甚深的秘密佛藏教給文殊菩薩,而遺棄我斗,不照顧、憐憫我們。如來對於佛法,應該毫不吝嗇。難道像那大醫王一樣,祇是教他的兒子,而不教外來的一切受學者?那位醫師所以不能普遍教導一切受學者,是因為隋存優劣,所以有秘密愛惜自己兒子的事。如來之心是沒有勝負、優劣的,為什麼這樣不肯教誨我們呢?所以願佛永久住世,不要捨棄我們,而入涅盤。 世尊!譬如年老幼小病苦的人,離開了平坦大道,行走於險惡之路。由於道路險惡、崎嶇,受盡了許多苦惱。更有不平凡的人,見之而起憐憫之心,即指示他以平坦大道。世尊!我也是這樣。所謂幼小的人,是比喻尚未增長得法身之人;所謂年老的人,是比喻有粗重煩惱:所謂害病的人,是比喻尚未能度脫生死流轉之苦:所謂險惡道路,則比喻二十五種有見的眾生。唯願如來能示導我們以甘露正道,長久住於世間,不要入於涅盤。 這時候,世尊告訴諸位比丘說:你們這些比丘,不要像凡夫和一切諸天人等一樣,憂愁啼哭,應當努力精進,繫心正念。其時一切天、人、阿修羅等,聽了佛的勸告,都不再啼哭,猶如有人殯葬死去的兒子後便不再啼哭那樣。這時候,世尊為一切大眾說了這樣的偈頌: 你們應當心開意解,不應當有大愁苦; 一切佛法本來如此,所以應當靜默思惟。 欣樂一切不放逸之行,守護自心,端正憶念: 遠離一切非法之事,快慰地領受歡樂。 佛又對比丘們說:你們如果有疑問,如今都應當提出來問。像空與不空、常與無常、苦與不苦、依與非依、去與不去、歸與非歸、恆與非恆、斷與常、眾生與非眾生、有與無、實與不實、真與不真、滅與不滅、密與不密、二與不二,像在這些種種法中有昕疑問的,如今都應當提出來諮詢,我當隨順大眾的心意,為你們斷疑。我也應當為你先說甘露之法,然後再入於涅盤。 各位比丘!能遇佛出世是很難的,能獲人身也是非常難得。遇到佛而能生起信仰之心,此事也難,遇難以認可的佛法而能夠認可,是更難得的。能成就禁戒,具足而無缺損,獲得阿羅漢果,此事也是很難得的,猶如求取金沙和優曇缽花一樣。 各位比丘!離開八難而得人身是很難的,你們遇見了我就不應當空過。我在過去行種種苦行,如今得到這樣的無上方便。為了你們,我在過去無量劫的時間裡,施捨了身、手、足、頭、眼、骨髓、大腦等。因此你們不應該放逸。 各位比丘!應怎樣莊嚴此正法寶城?首先應該圓滿具足種種功德、珍寶、戒定慧等等,以戒定慧作罵城牆、嚎篝和小牆。如今際們遇見了佛法寶城,不應貪取此虛偽之物。譬如一個大商主,雖遇見了真正的寶城,卻只取了一些瓦礫就趕回家了。你們也是這樣,遇到了寶城卻只取一些虛偽之物。 各位比丘!你們不可有卑下心,以小小成就便生起滿足之念。你們現在雖已出家,但對於此大乘佛法卻不生貪慕之心。 各位比丘!身雖披袈裟染衣,但心猶未浸染大乘的清凈之法。 各位比丘!雖經歷了許多地方進行乞食,但一開始就未曾乞得大乘法食。 各位比丘!你們雖已除去了鬚髮,但還未為正法除去一切煩惱。 各位比丘!我如今當真實地教敕你們。我如今與大眾和合共住,如來法性就會真實不顛倒。因此你們應當努力精進收攝自心,勇猛地摧破一切煩惱。如來十力慧日滅沒以後,你們就要為無明所覆蓋。 各位比丘!譬如大地諸山生長有草藥,為眾生所用,我說的佛法也是這樣,也會生出許多妙善的甘露法味,而作為醫治眾生種種煩惱病之良藥。我如今要使一切眾生以及菩薩四部之眾,全部都安住在證得大涅盤的秘密藏中,我也將安住其中,入於涅盤。 什麼是秘密之藏?猶如古代西域文字中的「伊」(梵字)字三點,其三點如果並在一起就不成為一個「伊」字,三點豎起來也不成伊字。一定要像摩醯首羅臉上三目,才能成為「伊」字三點。如果三點位置各別,也不能成為「伊」字三點。我也是這樣,如解脫之法不是涅盤,如來之身也不是涅盤,摩訶般若也不是涅盤,教、行、證三法各異也不是涅盤。我如今安住在教、行、證三法,為了眾生所以名為人涅盤,如世間所說的「伊」字。原典 世尊!譬如國王生育諾子,形貌端正,心常愛念,先敦伎藝,悉令通利,然後將付魁膾①令殺。世尊!我等今日為法王子,蒙佛教誨,以具正見②,願莫放舍。如其放舍,則同王子。唯願久住,不入涅盤。 世尊!譬如有人善學諾論,復於此論而生怖畏。如來亦爾,通達諾法,而於諸法復生怖畏。若使如來久住於世,說甘露味③充足一切,如是眾生則不復畏墮於地獄。世尊!譬如有人初學作務,為官所收,閉之囹圄。有入問之汝受阿事?答曰:我今受大憂苦。若其得脫,則得安樂。世尊亦爾,為我等故,修諸苦行④。我等今者猶未得免生死苦惱,云何如來得受安樂? 世尊!譬如醫王,善解方葯,偏以秘方教授其子,不教其餘外受學者。如來亦爾,獨以甚深秘密之藏⑤偏教文殊,遺棄我等不見顧愍。如來於法應無慳吝⑥。如彼醫王偏教其子,不教外來諸受學者。彼醫所以不能普教,情存勝負,故有秘惜⑦。如來之心終無勝負,何故如是不見教誨?唯願久住,莫般涅盤。 世尊!譬如老少病苦之人,離於善徑,行於險路,路險澀難,多受苦惱。更有異人見之憐愍,即便示以平坦好道。世尊,我亦如是。所謂少者,喻未增長法身之人;老者,喻重煩惱;病者,喻未脫生死;險路者,喻二十五有⑧。唯願如來示導我等甘露正道,久住於世,勿入涅盤。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比丘!莫如凡夫、諸天人等愁憂啼哭,當勤精進⑨繫心正念⑩。時諸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止不啼哭。猶如有人殯喪子已止不啼哭。爾時,世尊為諾大眾說是偈言: 汝等當開意⑾,不廢大愁苦; 諸佛法皆爾,是故當默然。 樂不放逸行⑿,守心正憶念⒀; 迷離諸非法,慰意受散樂。 複次,比丘!若有疑念,今皆當問,若空不空⒁,若常無常⒂,若苦不苦⒃,若依非依⒄,若去不去⒅,若歸非歸⒆,若恆非恆⒇,若斷若常(21),若眾生非眾生(22),若有若無(23),若實不實(24),若真不真(25),若滅不滅(26),若密不密(27),若二不二(28)。如是等種種法中有所疑者,今應諮問,我當隨順(29)為汝斷之。亦當為汝先說甘露,然後乃當人於涅盤。 諾比丘!佛出世難,人身難得,值佛生信是事亦難,能忍難忍(30)是亦復難,成就禁戒(31),具足無缺,得阿羅漢果,是事亦難,如求金沙、優曇缽花(32)。 汝諸比丘!離於八難(33)得人身難,汝等遇我不應空過。我於往昔種種苦行,今得如是無上方便(34)。為汝等故,無量劫中捨身、手、足、頭、目、髓、腦。是故汝等不應放逸。 汝等比丘!云何莊嚴(35)正法寶城(36)?具足種種功德、珍寶、戒定智慧(37),以為牆塹埤現(38)。汝今遇是佛法寶城,不應取此虛偽之物。譬如商主遇真寶城,及諸瓦礫而便還家。汝亦如是,值遇寶城取虛偽物。 汝諾比丘!勿以下心而生知足。汝等今者,雖得出家,於此大乘不生貪慕。 汝諾比丘!身雖得服袈裟染衣(39),其心猶未得染大乘清凈之法(40)。 汝諾比丘!雖行乞食經歷多處,初未曾乞大乘法食(41)。 汝諾比丘!雖除鬚髮。未為正法除諾結使(42)。 汝諾比丘!今當真實教敕汝等,我今現在大眾和合(43),如來法性真實不倒。是故汝等應當精進攝心(44),勇猛摧諾結使,十力慧日(45)既滅沒已,汝等當為無明所覆。 諸比丘!譬如大地諸山藥草為眾生用。我法亦爾,出生妙善甘露法味,而為眾生種種煩惱病之良藥。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之眾(46),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於涅盤。 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47),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48),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49)亦非涅盤,如來之身亦非涅盤,摩訶般若(50)亦非涅盤,三法各異(51)亦非涅盤。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盤,如世伊字。注釋 ①魁膾:意為專門切細肉的大廚師。 ②正見:八正道之一。即遠離一切邪倒之正觀。 ③甘露味:比喻佛法玄妙,咀嚼時有甘露味。 ④苦行:指艱難困苦的修行。如實行自製,拒絕一切物質上的享受,忍受環境的壓迫等等。 ⑤秘密之藏:即「秘密藏」 。此法甚深奧秘,不是凡夫常人所能了知,祇有佛陀才能理解。又如來對此法,苟非其人,秘而不宣,故稱秘密之藏。 ⑥慳吝:謂對財與法深為耽著,不肯施捨於人之心。 ⑦秘惜:謂對事物秘密而不外露,珍惜而不肯教人。 ⑧二十五有:謂三界共有二十五種有(果報) 。其中欲界有十四有,即四惡趣、四洲、六欲天;色界有七有:即四禪天、初禪中之大梵天、第四禪中之凈居天與無想天;無 色界有四有,即四空處。 ⑨勤精進:「勤」,亦譯為「精進」,此處雙舉,是一個意思。為小乘有部七十五法之 一,亦是大乘百法之一。作為二八度」之一,亦稱「精進波羅蜜」。指修行者按佛教教義在修善斷惡、去染轉凈的修行過程中,不懈地努力。 ⑩正念:八正道(八聖道)之一。謂遠離一切邪念,明記四諦等佛教真理,最後趨向涅盤解脫的一種真實思念。 ⑾開意:即開心、適意的意思。 ⑿不放逸行:即努力一心修持諸善法,制伏貪、瞋瞋、痴等諸煩惱的行為。 ⒀守心正憶念:「守心」 ,即守護自心;「正憶念」 ,即端正憶念。 ⒁若空不空:「空」,謂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沒有質的規定性和獨立實體,假而不實,故謂之「空」。「不空」,諸法雖空,但不是虛無,因緣幻化名為假有,故謂之一不 空」。此句指空與不空的含義。 ⒂若常無常:「常」,指涅盤之法,常住不變。「無常」,指世間一切法生滅變化無常。此句講常與無常的關係。 ⒃若苦不苦:「苦」 ,謂煩惱逼迫身心。佛教認為人生一切皆苦,有四苦、八苦等等。「不苦」 ,即「樂」 ,謂身心適悅。此句講苦與樂的關係。 ⒄若依非依:「依」 ,指事物的依止或依憑,如佛、法、僧三寶為修行者所依憑。 「非依」,指不是事物的依止或依憑,如外道不是修行者的依憑。此句講依與非依的關係。 ⒅若去不去:「去」 ,謂正行出離;「不去」 ,謂邪行沈沒。此句講去與不去的關係。 ⒆若歸非歸:「歸」 ,即歸趣,謂小乘趣向大乘;「非歸」,即無所歸趣,謂大乘無所歸趣。此句講歸與非歸的關係。 ⒇若恆非恆:「恆」,即事物恆常不變;「非恆」,即事物有生滅變化。此句講恆與非恆的關係。 (21)若斷若常:「斷」 ,即斷滅,指生死有終斷;「常」 ,即非斷滅,謂涅盤是常。此句講斷與常的關係。 (22)若眾生非眾生:「眾生」 ,指一切有情;「非眾生」,指不屬於眾生一類,即佛。此句指眾生與佛的關係。 (23)若有若無:「有」指一切存在;「無」指一切不存在。 (24)若實不寅:「實」,謂真實,即涅盤、佛性等;「不實」,即不真實,謂生死流轉之 法,虛妄之法。此句講真實與不真實的關係。 (25)若真不真:「真」與「不真」 ,和前面所說的「實」與「不實」,基本上是同一含義,即涅盤之法是「真」,生死流轉之法為「不真」。此句講二者之間的關係。 (26)若減不滅:「滅」 ,指四諦中的滅諦;「不滅」,謂四諦中的苦、集、道三諦。此句講滅與不滅的關係。 (27)若密不密:即秘密不秘密的意思。說法不一。有說小乘名「密」,因其覆蓋真實;大乘名「不密」,因其顯示真實。有說大乘深隱,故名為「密」;小乘粗顯,故名「不密」 。此句講密與不密的關係。 (28)若二不二:二二謂大乘、小乘;「不二」指一乘。此句講二與不二的關係。 (29)隨順:意謂隨從、順益他人之意願。 (30)能忍難忍:「忍」即「忍可」。對於佛法能認可是難的,對於難以忍可之法而加以忍可,即謂之「能忍難忍」 。 (31)禁戒:指佛所制定的戒律,以禁非戒惡者。有五戒、八戒、具足戒等。 (32)金沙、優曇缽花:「金沙」,即黃金之沙;「優曇缽花」,即優曇花。此二者都是十分難得的事物,比喻得阿羅漢果是很難的。 (33)八難:指見佛聞法有八難,即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郁單越(北拘盧洲),五、長壽天處,六、聾盲痔啞,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 (34)無上方便:「無上」,意謂所得大涅盤果超過二乘,無有再上之者。「方便」,意謂無礙善巧的方法。 (35)莊嚴:即庄飾。以美好之物裝飾國土,或以功德裝飾依身,都稱之為莊嚴。 (36)寶城:謂充滿珍寶之城廓。 (37)戒定智慧:即學佛者修持的三學:戒學、定學、慧學。 (38)牆塹埤倪:即城牆、壕溝和小牆。 (39)袈裟染衣:「袈裟」,僧人所著法衣,因此法衣用雜色布製成,從色而言,稱為袈裟。「染衣」,亦為僧人所著法衣,以青、黑、木藺三種壞色染成,故稱染衣,實即袈裟的別稱。 (40)大乘清凈之法:即大乘佛教遠離惡行、煩惱的清凈之法。 (41)大乘法食:以法為食,謂之法食。此處是指未曾學習大乘法,所以說未曾乞大乘法食。 (42)結使:「結」和「使」的合稱。二者均為煩惱的別名。煩惱系縛心身,結成苦果,稱為「結」;煩惱隨逐眾生、驅使眾生,稱為「使」 。 (43)和合:謂非常和諧地合在一起。 (44)攝心:謂將散亂之心攝歸於一處。 (45)十力慧日:「十力」,謂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即一知覺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眾生上下根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二八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慧日」 ,即「佛日」 ,意謂佛智能照世間之盲冥、痴合,故稱為慧日。 (46)四部之眾:即四眾佛弟子,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47)伊字三點:梵文伊字,其形狀從三點而成,即謂之「伊字三點」 。它不能縱、橫,能成三角。按《悉曇宇記》所記,短伊字寫作「&」,別體字作「品」。依別體宇寫法,非常符合文中「摩醯首羅面上三目」的說法。 (48)摩醯首羅面上三目:「摩醯首羅」,即大自在天,為色界頂上之天神。他八臂三目騎白牛,故說他「面上三目」 。 (49)解脫之法:指擺脫煩惱業障的系縛而得自由自在的法。 (50)摩訶般若:涅盤三德之一。亦稱大智慧,為通達諸法實相的智慧。 (51)三法各異:「三法」,即前面所說的解脫法、如來身和摩訶般若。這三法是各不相同的。譯文 這時候,各位比丘聽到佛世尊一定要入涅盤,都十分憂愁,渾身毫毛皆豎,涕淚盈眶,稽首佛足,繞行無數匝而對佛說:世尊!快說無常、苦、空、無我四法。世尊!譬如一切眾生的足跡中,以象的足跡為最勝最大一樣。此無常想也是如此,在一切想中為最最第一。如果能依之而精勤修習的人,就能滅除一切欲界的欲愛,和色界、無色界的愛、無明、僑慢以及無常之想。 世尊!如來若是遠離無常想的話,如今就不應當入於涅盤。如果說是不遠離無常想的話,那為什麼又說要修習無常想,遠離三界的愛、無明、僑慢以及無常之想?世尊!譬如農夫在秋天深耕其地能除雜草那樣。此無常想也是如此,能除一切欲界的欲愛,和色界、無色界的愛、無明、僑慢以及無常之想。譬如耕田以秋耕為最好,猶如一切足跡中以象跡為最勝最大一樣,在一切想中,以無常想為最勝。 世尊!譬如帝王自知其命將終,就恩赦天下的獄中囚犯,打開牢門,使他們全部解脫自由,然後再捨命。如來如今也應該這樣,廣度眾生的一切無知、無明的系縛,都使他們得到解脫,然後才人於般涅盤。反觀我們如今都還沒有得度,為什麼如來就要捨棄我們入於涅盤呢? 世尊!譬如有人為惡鬼所劫持,遇到好的驅鬼咒師,以咒語的力量便將鬼驅除。如來也是這樣,能為一切聲聞驅除無明之鬼,使他們安住摩訶般若、解脫等法,如世間所說的「伊」字那樣。 世尊!譬如香象為人所縛住,雖有良師,也禁制不住它,頓時掙脫了系縛它的鎖,自己逃去。我還沒有做到擺脫五十七種煩惱的系縛,怎麼如來便要捨棄我們而入於涅盤? 世尊!猶如有人患瘧疾,巧遇良醫,病苦得除。我也是這樣,有許多憂患、苦惱的邪命熱病,雖然遇到了如來,但是病還沒有痊癒,尚未得到無上的安樂,怎麼如來匣要捨棄我們而入於涅盤呢? 世尊!譬如一個喝醉了酒而失去知覺的人,不識親疏,連自己的母親、女兒、姐妹也不認識,因而迷荒侄亂,言語放蕩,卧於糞穢之中而不自知,那時有良醫給他服藥,將酒吐出,清醒過來,恢復了記憶,心中自覺慚愧,深自責備。酒為不善之諸惡根本,如果能夠戒絕,則能遠離一切罪惡。 世尊!我也是這樣,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輪轉於生死之間,為情色所醉,貪嗜五欲,把本來不是母親的人看成是母親,不是姐姐看成是姐姐,下是女兒看成是女兒,本來不是眾生看成是眾生,所以輪轉於六道,受生死之苦,猶如那暍醉了酒的人卧於糞穢之中一樣,如來現在應當施我法葯,使我吐出那煩惱的惡酒。而我如今尚未得到清醒覺悟,怎麼如來便要捨棄我而入於涅盤呢? 世尊!譬如有人讚歎芭蕉樹,以為非常堅實,這是沒有道理的。世尊!眾生也是這樣。如果讚歎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等等都是真實不虛的話,這也是不對的。我們應該這樣來修習無找之想。世尊!譬如漿水的渣滓,已不可能再加使用。這色身也是這樣,沒有獨立的自體,沒有主宰。 世尊!譬如七葉花,沒有香氣。這色身也是這樣,同樣沒有獨立的自體,沒有主宰。我們心中常常修習無我之想,就像佛所說的,一切諸法無我、我所,諸位比丘應當這樣修習。像這樣修習後,就能夠除掉我慢,遠離我慢後,便入涅盤。世尊!譬如鳥飛過後,其足跡顯現在空中而能看見,是不可能的。如有人修習無我想,而還有一切邪見者,也是不可能的。 這時候,世尊稱讚諸位比丘說:好極了!好極了!你們善能修習無我之想。 此時諸比丘就對佛說:世尊!我們不但修習無我想,而且還修習其它諸想,如苦想、無常想、無我想等。世尊!譬如有人醉酒,其心昏醉迷亂,所見到的一切山河、石壁、草木、宮殿、屋舍、日、月、星辰等等,都在眼前迴轉不停。世尊:如果不修習苦想、無常想、無我等想,這樣的人,就不能稱之為聖人,因為此人有許多放蕩,所以會流轉於生死輪迴之中。世尊!由於這許多原因,所以我們都修習苦、無常等種種之想,以求解脫。原典 爾時,諸比丘聞佛世尊定當涅盤,皆悉憂愁,身毛為豎,涕淚盈目,稽首佛足違無量匝白佛言:世尊!快說無常、苦、空、無我①。世尊!譬如一切眾生跡中,象跡為上。是無常想②亦復如是,於諾想中最為第一。若有精勤修習之者,能除一切欲界欲愛③,色無色愛④、無明、情慢及無常想。 世尊!如來若離無常想者,今則不應入於涅盤。若不離者,云何說言修無常想,離三界愛、無明、懦慢及無常想? 世尊!譬如農夫秋月之時深耕其地,能除穢草。是無常想亦復如是,能除一切欲界欲愛、色無色愛、無明、情慢及無常想。世尊!譬如耕田,秋耕為勝,如諾跡中,象跡為勝,於諸想中,無常想為勝。 世尊!譬如帝王知命將終,恩赦天下,獄囚系閉⑤,悉令得脫,然後捨命。如來今者亦應如是,度諾眾生,一切無知⑥無明系閉,皆令解脫,然後乃入於般涅盤。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云何如來便欲放舍,入於涅盤? 世尊!譬如有人為鬼所持,遇良咒師⑦,以咒力。故便得除差⑨。如來亦爾,為諾聲閭除無明鬼⑩,令得安住摩訶般若、解脫等法,如世伊字。 世尊!譬如香象⑾為人所縛,雖有良師不能禁制,頓絕羈鎖⑿自態而去。我末如是脫五十七煩惱⒀系縛,云何如來便欲放舍,人於涅盤? 世尊!如人病瘧,值遇良醫所苦得除。我亦如是,多諸患苦邪命熱病,雖遇如來,病未除愈,未得無上安隱常樂⒁,云何如來便欲放舍,人於涅盤? 世尊!譬如醉人不自覺知。不識親疏母女姊妹,迷荒妊亂,言語放逸,卧糞穢中。時有良醫,與葯令服,服已吐酒還自憶識⒂,心懷慚愧,深自克責。灑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眾罪。 世尊!我亦如是,往昔已來,輪轉生死,情色所醉,貪嗜五欲⒃,非母母想⒄,非姊姊想⒅,非女女想⒆,於非眾生生眾生想⒇,是故輪轉受生死苦,如彼醉入卧糞穢中。如來今當施我法葯(21),令我還吐煩惱惡酒,而我未得醒寤之心(22),云何如來便欲放舍,入於涅盤? 世尊!譬如有人嘆芭蕉樹以為堅實,無有是處。世尊!眾生亦爾,若嘆我、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23)是真實者,亦無是處。我當如是修無我想(24)。世尊!譬如漿滓,無所復用。是身亦爾,無我無主(25)。 世尊!如七葉花,無有香氣。是身亦爾,無我無主。我等如是心常修習無我之想,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無我我所(26),汝諾比丘應當修習,如是修已則除我慢(27),離我慢已便入涅盤。世尊!譬如鳥跡,空中現者,無有是處。有能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諾見,亦無是處。 爾時,世尊贊諾比丘:善哉!善哉!汝等善能修無我想。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但修無我想,亦更修習其餘諸想,所謂苦想、無常想、無我想。世尊!譬如人醉,其心偭眩,見諸山河、石壁、草木、宮殿、屋舍、日月、星辰,皆悉迴轉。世尊!若有不修苦、無常想、無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為聖,多諸放逸,流轉生死。世尊!以是因緣,我等善修如是諸想。注釋 ①無常、苦、空、無我:指「四法印」 ,即「無常」,謂世間一切諸法,生滅變化,剎那不停。「苦」,謂人生一切皆苦。「空」,謂一切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 「無我」,謂人、法等世間一切事物皆無獨立的實在自體。 ②無常想:謂世間一切都作無常之想。 ③欲愛:即欲界凡夫對於五欲的貪愛。 ④色無色愛:謂色界、無色界的貪愛。 ⑤獄囚系閉:意謂監押囚犯的監獄都關閉了,沒有了犯人。 ⑥無知:謂其心昏暗,不能知照事物之理,即沒有知識。 ⑦幾師:以咒語驅鬼降妖的人,佛教稱結誦印明作加持祈禱之法師為咒師。 ⑧咒力:即神咒之威力。 ⑨除差:「除」謂驅除,「差」謂痊癒,即驅除掉。 ⑩無明鬼:即無明之鬼,意謂無明和魔鬼一樣。 ⑾香象:謂身出香風之象。 ⑿頓絕羈鎖:謂頓時掙脫了系縛它的鎖。 ⒀五十七項惱:即五十七種煩惱。《大般涅盤經集解》卷六謂:五十七者,依上結名愛、慢、無明,橫通五行,為十五也;豎通三界,合為四十五也。無常是見,四諦亦通三界,四諦十二,合五十七也。 ⒁安隱常樂:即身心安穩,怡然常樂,不為五濁八苦所危,不被風雨霜雪所動。 ⒂還自憶識:謂清醒過來,恢復了記憶和意識。 ⒃五欲:為追求色、聲、香、味、觸五境而起的五種情慾。亦稱財、色、飲食、名、睡眠五者為五欲。 ⒄非母母想:謂對於本來不是母親的人看成是母親。 ⒅非姊姊想:謂對於本來不是姊姊的人看成是姊姊。 ⒆非女女想:謂對於本來不是女兒的人看成是女兒。 ⒇非眾生生眾生想:謂對於本來不是眾生的看成是眾生。 (21)法葯:比喻妙法能醫治眾生之苦,故謂之法葯。 (22)醒寤之心:即覺醒之心。 (23)我、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十六知見(又稱十六神我)中的十種,認為都是實有。「我」,於五蘊等去中計有我和我聽之實;「人」,於五蘊法中,妄計我為能修行之人,異於不能修行之人。又我生於人道,異於余道;「眾生」,於五蘊等法中計有實在的眾生;「壽」,於五蘊法中計有我受一期之報;「命」,於五蘊法中,妄計我之命根連續不絕;「養育」,於五蘊法中妄計我能養育他人及我為父母所養育;「知」,於五蘊法中妄計我有五根能知五塵;「見」,於五蘊法中妄計我有眼根能見一切色相;「作者」,於五蘊法中妄計我有身、力、手、足,而能作事;「受者」,於五蘊法中妄計我後身當受罪福之果報。 (24)無我想:即一切法無我之想。意即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沒有獨立的實在自體。 (25)無我無主:即沒有獨立的實在自體,沒有主宰一切的作用。 (26)無我我所:即沒有我也沒有我所有的一切事物。 (27)我慢:謂自高自大,傲慢無禮。譯文 這時候,佛陀告訴各位比丘說:仔細地聽!仔細地聽!你前面所引醉人的比喻,但知文字,尚未通達其意義。什麼是其真實意義呢?如那個醉了酒的人,看見天上的日、月,實際上不是在迴轉不停,而他卻起一種迴轉不停的想法。眾生也是這樣,都被一切煩惱無明所覆蓋,而生起顛倒之心,把我看成是無我,常看成是無常,凈看成是不凈,樂看成是苦,以為這都是因為被煩惱所覆蓋而造成。因此,他們雖生起這些想法,但卻不能通達其意義。就像那醉人一樣,對於不是迴轉不停的事物,生起一種迴轉不停的想法。 「我」的含義就是佛:「常」的含義就是法身:「樂」的含義就是湼盤:「凈」的含義就是法。你們這些比丘,怎麼能說有我想的人,就會生起自高自大的煩惱,從而流轉於生死輪迴之中。你們如果說,我亦修習無常、苦、無我等想,殊不知道:種修習,都沒有真實的意義。 我如今為你們說勝義的三種修習法:把苦看成樂,樂看成苦,是顛倒法:把無常看成常,常看成無常,是顛倒法:把無我看成我,我看成無我,是顛倒法:把不凈看成凈,凈看成不凈,是顛倒法。有這些四顛倒法,是因為這些人不知道正修一切諸法。 諸位比丘!你們在苦法中生起樂想,在無常法中生起常想,在無我法中生起我想,在不凈法中生起凈想。要知道,世間有常、樂、我、凈,出世間也有常、樂、我、凈,出世間也有常、樂、我、凈。世間法講常、樂、我、凈是祗有文字的表面,沒有深刻的含義;出世間法講常、樂我、凈是既有文字的表面,也有深刻的含義。 為什麼?因為世間之法有四顛倒,但不知道其含義。這又是為什麼?因為有想顛倒、心顛倒和見顛倒,有此三種顛倒,所以世間之人,於樂中見苦,常中見無常,我中見無我,凈中見不凈,這就叫做顛倒。因為這樣理解顛倒,所以世間法祇是知道文字的表面而不知其深刻的含義。 什麼是其真實含義?無我者名為生死,我者名為如來:無常者是為聲聞、緣覺,常者是為如來法身;苦者是為一切外道,樂者即是涅盤:不凈者即是有為法,凈者即是諸佛、菩薩所有的一切正法,這就叫做不顛倒。因為不顛倒,所以說為既知表面文字,也知深刻含義。如果想要遠離四顛倒的話,應該了解這樣的常、樂、我、凈。 此時各位比丘對佛說:世尊!聽了如來所說遠離四顛倒的話,得以了解常、樂、我、凈的含義。如來現在永無四顛倒,就是已經了解了常、樂、我、凈的含義。如果已經了解了常、樂、我、凈的含義,為什麼佛陀不住一劫、半劫那樣長的時間來教導我們,使我們遠離四顛倒,而要捨棄我們,入般涅盤? 如來如果能顧念我們,對我們進行教誨、敕示,我們當以至誠的心頂禮拜受而修習。如來如果入般湼盤了,我們怎麼能與此惡毒之身共同去修習梵行?因此我們也應當追隨佛世尊而入於涅盤。 這時候,佛又告訴各位比丘說:你們不應該說這樣的話。因為我現在已把所有的無上正法全部都付囑給摩訶迦葉了。摩訶迦葉,將成為你們最大的依靠。好像如來為一切眾生作依靠一樣,摩訶迦葉也是這樣,將為你們作依靠。譬如有國王統領一切,如果在出外巡遊時,就將全部國事付囑給大臣。如來也是這樣,所有無上正法也都付囑給摩訶迦葉。 你們應該知道,先前所修習的無常想、苦想等等,不是真實的。譬如春天,有人在大池塘中洗澡、乘船遊戲,但一不留心,把琉璃寶失落在深水中。此時眾人都跳進水中尋覓此寶,大家找到了一些瓦、石、草、木、沙礫等,都自以為是得到了琉璃寶珠,而歡喜雀躍,拿出水一看,乃知並不是真的寶珠。此時寶珠還在水中。由於寶珠有凈水之力,不久池水皆凈化澄清,於是大家看到寶珠仍在水中,猶如仰觀天空中月亮一樣的明顯。此時在眾人中有一位智慧很高的人,以巧妙的方去,徐徐入水就得著了寶珠。 諸位比丘!不應該這樣來修習無常、苦、無我想和不凈想等,以為是實有的,這好像是眾人各以瓦、石、草、木、沙礫當作是寶珠一樣。你們應當善於學習巧妙的方法,隨時隨地常常修習我想、常想、樂想、凈想。還應當知道,你們以前修習的無我、無常、苦、不凈四法的相貌,都是顛倒。要想真實修習諸想,就要像那具有很高智慧的人,以巧妙的方法從水中取出寶珠那樣,這就是所謂我想、常想、樂想、凈想。 這時候,比丘們就對佛說:世尊!如佛前面所說,諸法無我,你們應當修學。修學以後就能遠離我想,遠離了我想就能遠離妄自尊大,遠離妄自尊大,就可以入般涅盤。這樣理解,對不對?原典 爾時,佛告諾比丘:諦聽!諦聽!汝向所引醉人喻者,但知文字,未達其義。何等為義?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實未迴轉生迴轉想。眾生亦爾,為諾煩惱、無明所覆,生顛倒心。我計無我,常計無常,凈計不凈,樂計為苦。以為煩惱之所覆故,雖生此想不達其義。如彼醉人,於非轉處而生轉想。 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盤義,凈者是法義。汝等比丘,云何而言有我想者,情慢貢高,流轉生死?汝等若言,我亦修習無常、苦、無我等想,是三種修無有實義。 我今當說勝三修法①,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②;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凈計凈,凈計不凈,是顛倒法。有如是等四顛倒法③,是人不知正修諾法。 汝諾比丘!於苦法中生於樂想,於無常中生於常想,於無我中生於我想,於不凈中生於凈想。世間亦有常樂我凈,出世亦有常樂我凈。世間法者有字無義,出世間者有字有義。 何以故?世間之法有四顛倒故不知義。所以者何?有想顛倒④、心倒⑤、見倒⑥。以三倒故,世間之人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凈見不凈,是名顛倒。以顛倒故,世間知字而不知義。 何等為義?無我者名為生死,我者名為如來;無常者聲聞、緣覺⑦,常者如來法⑩教敕:即師父對弟子教導、告誡。 ⑾至心頂受:至心,謂至誠之心;頂受,謂五體投地,以頭頂禮尊者之足,表示信受。 ⑿毒身:即惡毒之身。 ⒀摩訶迦葉:即大迦葉,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因他少欲知足,常修頭陀行,被稱為「頭陀第一」。為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 ⒁琉瑰寶:七寶之一。為青色之寶石,瑩徹有光。 ⒂智人:即有智慧的聰明人。 ⒃常樂凈想:即涅盤四德常、樂、我、凈之想。 ⒄四法:指無常、苦、空、無我四法印。譯文 佛告訴各位比丘說:「好極了!好極了!你們現在能夠諮問這些道理,以斷滅自己的疑惑。譬如有位國王,愚昧無智。有一位醫生生性頑固愚蠢,然而國王分辨不清,仍然厚賜俸祿給他。該醫生治療各種疾病,都用一種乳樂,也不了解病人的根源,同時雖知有乳葯也不善於理解其用法,無論是風病、冶病、熱病,一切諸病都教他們服用乳葯。國王也分辨不清此醫生能不能知道乳葯的好醜、善惡。 後來有一位聰明的醫生,通曉八種醫術,善於治療各種疾病,知曉一切方葯,從遠方來。此時舊醫不知向他諮詢,反而生起自高自大、驕傲自滿之心。那時聰明醫生即依附於舊醫,拜其為師,向他諮受醫方秘奧之法。對舊醫說:我今拜你為師,請你為我廣為解說醫理。 舊醫回答說:你現在如果能作我的僕役四十八年,然後我當教你醫法。此時聰明醫生即接受他的教導,說:我應當如此,我應當如此,盡我所能,為你當僕役。 這時候,舊醫即帶客醫一起去見國王,於是客醫就為國王說種種醫方以及其它的技藝。說:大王應當知道,應該善於分析研究,此法這樣可以治國,此法這樣可以治病。 這時國王聽了以後,方知舊醫愚昧無知,即便將他驅逐出國境,然後對客醫倍加恭敬。 此時客醫心想,要教導國王,現在正是時候了。於是就對國王說:大王!你如果真的愛念我,請答應我一個願望。 國王回答說:從此以後,我的右臂及其它身體各部份,隨你所要求,一切都給你。 客醫就說:國王雖然允許給我身體的一切部份,然我下敢有過多的要求。如今所要求的,就是希望國王宣令一切國內,從今以後,不得再服舊醫的乳葯。為什麼?因為乳葯有毒害,能損傷人的身體,如果仍舊服用者,當斬其首。這樣斷絕了乳葯以後,就下會再有橫死之人,人們會常處於安樂之中,因此我提出這一願望。 其時國王回答說:你的要求實在是微不足道。接著就宣令一切國內,有病的人都不得以乳為葯,如果將乳作為葯的,當斬其首。這時客醫以種種味調和眾葯,如辛、苦、咸、甜、醋等味,用以治療各種疾病,沒有一個不痊癒的。 其後不久,國王又得病,即命客醫治療,說:我今病重,痛苦得想死,應當怎樣醫治? 醫生察看了國王的病,感到應該用乳葯。接著就對王說:像國王所患的病,應當服用乳葯,我以前所說要斷絕乳葯二疋大妄語土了如服用,最能除病,國王今患熱病,正應該服用乳葯。其時國王回答醫生說:你今天是瘋了呢?還是患上了熱病?竟然說服用乳葯才能治此病。你以前不是說乳葯有毒,今天怎麼反而叫我服用,這不是欺騙我嗎?以前舊醫稱讚乳葯,你卻說是毒藥,叫我把他驅逐出國境,今天又說乳葯是好的,最能治病。像你聽說,我原來的那位舊醫,其醫術一定勝過於你。此時客醫又對國王說:國王你今天不應該這樣講,如有昆蟲食木,偶而成為文字,此昆蟲不知道這個文字是不是文字。而聰明人見後始終不發;曰,對此昆蟲所理解的文字,也不驚怪。國王應當知道,舊醫也是這樣,他不分別各種病,全部給予服用乳葯,猶如那昆蟲食木偶成文字一樣。這是以前舊醫不懂得乳葯的好醜和善惡。其時國王就發問說:怎樣不懂得呢? 客醫回答說:這種乳葯,是毒害,也是甘露。為什麼說這乳葯也是甘露呢?因為這好比是母牛,不食酒糟、滑草、麥戮:對其小牛善於調理,放牧之處不在高原,也不在低濕地方:飲水給以清流,不使它馳驅奔跑:不與公牛共處,飲水、餵食調勻、適宜,行住之處也非常妥帖。像這樣的母牛所生出的乳,能除一切疾病,這就叫做甘露妙藥。除了這種乳之外,其餘一切乳皆名為毒害。 這時候,國王聽了這些話後,稱讚醫生說:好極了:好極了!我從今天起,方才知道乳葯的善惡、好醜,隨即服用,疾病得以痊癒。接著又宣令一切國內人民,從今以後,應當服用乳葯。 國內人們聽了以後,皆起瞋恨之心,大家都說:大王!你今天為魔鬼所挾持了呢?還是瘋狂了?為什麼騙我們重新服用乳葯。一切人民都懷著瞋恨之心,一起集合到王宮來。 國王對他們說:你們不應該對我生瞋恨之心,這個乳葯是服用還是不服用,都是醫生教我的,不是我的過錯。 這時候,國王及其一切人民,都踴躍歡喜,倍加恭敬供養此醫生。一切患有疾病的人服用乳葯,疾病都痊癒。 你們這些比丘!應當知道,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是這樣,作為大醫王出現於世間。為降伏一切外道邪醫,在國王及一切大眾中說:我為醫王,欲降伏外道,故這樣說,無我、無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 各位比丘應當知道,一切外道所說的我,猶如昆蟲食木,偶然成為文字,因此,如來在佛法中說是無我,是為了調伏眾生的緣故。因為知道諸比丘受法的時機,所以說是無我。當其它因緣具足時,也說有我。猶如那良醫,善於知道該乳既是葯又不是葯,不像凡夫那樣執著為我。凡夫、愚人所執之我,或者說是大得如大拇指,或者說是小得如芥菜籽,或者說是小得如微塵。如來說的我,都不是這樣,所以他說:一切法無我,實際上並不是無我。 究竟什麼是我呢?如果法是實的、是真的、是常的、是主宰、是依他起性、是不變易的,這就名為我,猶如那醫生善於理解乳葯一樣。如來也是這樣,為了眾生,所以說諸法中真實有我。你們四眾弟子應該這樣地修習此法。原典 佛告諾比丘:善哉!善哉!汝今善能諮問是義,為自斷疑。譬如國王合鈍少智,有一醫師性復頑囂,而王不別,厚賜俸祿。療治眾病,純以孔葯,亦復不知病起根源。雖知孔葯,復不善解。或有風病、冶病、熱病,一切諾病,悉敦服孔。是王不別是醫知孔好醜善惡。 復有明醫曉八種術①,善療眾病,知諸方葯,從遠方來。是時舊醫不知諮受,反生貢高輕慢之心。彼時明醫即便依附,請以為師,諮受醫方秘奧之法。語舊醫言:我今請仁以為師範,唯願為我宣暢解說。 舊醫答言:卿今若能為我給使四十八年,然後乃當教汝醫法。時彼明醫即受其教,我當如是,我當如是,隨我所能當給走使。 是時舊醫即將客醫共入見王。是時客醫即為王說種種醫方及余伎藝。大王當知,應善分別此法如是可以治國,此法如是可以療病。 爾時,國王聞是語已,方知舊醫痴駿無智,即便驅逐令出國界,然後倍復恭敬客醫。 是時客醫作是念言,欲敦王者今正是時。即語王言:大王!於我實愛念者,當求一願。 王即答言:從此右臂及余身分,隨意所求,一切相與。 彼客醫言:王雖許我一切身分,然我不敢多有所求。今所求者,願王宣令一切國內,從今以往,不得復服醫乳葯。所以者何?是葯毒害,多傷損故。若故服者,當斬其首。斷孔葯已,終更無有橫死之人,常處安樂,故求是願。 時王答言:汝之所求,蓋不足言。尋為宣令一切國內,有病之人,皆悉不聽以孔為葯。若為葯者,當斬其首。爾時客醫以種種味和合眾葯,謂辛苦咸甜醋等味,以療眾病,無不得差。 其後不久,王復得病,即命是醫,我今病重,困苦欲死,當云何治? 醫占王病,應用乳葯。尋白王言:如王所患應當服孔,我於先時所斷孔葯,是大妄語②,今若服者,最能除病,王今患熱,正應服孔。 時王語醫:汝今狂耶?為熱病乎?而言服孔能除此病。汝先言毒,今云何服?欲欺我耶?先醫所贊,汝言是毒,令我驅遣,今復言好,最能除病。如汝所言,我本舊醫定為勝汝。 是時客醫復語王言:王今不應作如是語。如蟲食木有成字者,此蟲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見之終不唱言,是蟲解字,亦不驚怪。大王當知,舊醫亦爾,不別諸病,悉與孔葯,如彼蟲道偶成於字。是先舊醫不解孔葯好醜善惡。 時王問言:去何不解? 客醫答王:是乳葯者,亦是毒害,亦是甘露。雲石何是孔複名甘露?若是牧牛不食酒糟、滑草、麥戟,其犢調善,放牧之處,不在高原,亦不下濕,飲以清流,不令馳走。不與特牛同共一群,飲喂調適,行住得所。如是乳者,能除百病,是則名為甘露妙藥。除是孔已,其餘一切皆名毒害。 爾時,大王聞是語已,贊言:大醫!善哉!善哉!我從今日始知孔葯善惡好醜。即便服之,病得除愈。尋時宣令一切國內,從今已往當服乳葯。 國人聞之,皆生瞋恨。咸相謂言:大王!今者為鬼所持,為狂顛耶?而誑我等復令服乳。一切人民皆懷瞋恨,悉集王所。 王言:汝等不應於我而生瞋恨。而此乳葯服與不服,悉是醫教,非是我咎。 爾時,大王及諸人民,踴躍歡喜,倍共恭敬供養是醫,一切病者皆服孔葯,病悉除愈。 汝等比丘,當知如來、應③,正遍知、明行足④、善逝⑤、世間解⑥、無上士、調 御丈夫、天人師⑦、佛世尊,亦復如是,為大醫王出現於世,降伏一切外道⑧邪醫。諸王眾中唱如是言:我為醫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貢,無我、無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 比丘當知,是諸外道所言我者,如蟲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來於佛法中唱是無我,為調眾生故。為知時故,說是無我。有因緣故,亦說有我。如彼良醫,善知於乳是葯非葯,非如凡夫所計吾我。凡夫、愚人所計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塵⑨。如來說我,悉不如是。是故說言:諸法無我,實非無我。 何者是我?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者,是名為我。如彼大醫善解乳葯,如來亦爾,為眾生故,說諸法中真實有我。汝等四眾,應當如是修習是法。注釋 ①八種術:即八種醫術:一、知病體;二、知病因;三、知病相;四、知病處,或在五臟,或在關節;五、知病時;六、知葯,識其葯的體性;七、知治,即知道何種葯能治何種病;八、知禁,即知道服何種葯須忌何種食。 ②大妄語:「妄語」 ,即誑言。十惡之一。謂以欺人之意作不實之言的。 「大妄語」,即大誑言。一般是指「未得道而自稱得道,未證果而自稱證果」 。 ③應:即應供,佛十號之一。謂佛應受人、天之供養,故名應供。 ④明行足:佛十號之一。「明」,謂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足」 ,意為「腳足」指戒、定、慧。佛依戒、定、慧之腳足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明行足。 ⑤善逝:佛十號之一。謂佛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涅盤,故名善逝。 ⑥世間解:佛十號之一。謂佛能解世間之一切有情、非情等事,故名世間解。 ⑦天人師:佛十號之一。謂佛是人及天之導師,能教示他們那些應該做,那些不應該做,故名天人師。 ⑧外道:指佛教之外的其它宗教哲學派別。 ⑨微塵:色體之極小者稱為「極微」 ,七倍極微,即稱為「微塵」 。推薦閱讀:
※通過生辰八字算命壽命的信息
※男命八字看其妻子的壽命長短
※(10)[轉載]玉照定真經經文詳解:第一章壽命長短(2)
※從眉毛看壽命長短
※腰圍三尺三,壽命減三年
TAG: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