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9 承傳法脈 圓滿孝德—墨爾本淨宗學會新道場落成典禮暨三時繫念法會致賀開示】凈空老法師(視頻+文檔)
【2017.11.19 承傳法脈 圓滿孝德—墨爾本淨宗學會新道場落成典禮暨三時繫念法會致賀開示】凈空法師凈空老法師主講 2017/11/19 澳洲墨爾本淨宗學會 檔名:32-248-0001尊敬的悟行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們,大家好!今天,喜逢澳洲墨爾本淨宗學會,在新的道場舉行莊嚴的落成典禮,並且舉辦了三時繫念法會,淨空應學會同修們的邀請,在此地跟大家講幾句話。記得早年,每逢新道場成立,我們經常都是啟講《地藏經》,因為地藏菩薩代表孝親尊師,而「孝親尊師」這四個字,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而且,這四個字不僅是佛法的根本,它也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根本。佛在《觀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淨業三福,並且特別提醒我們,每一個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必須要修這三種福。淨業三福第一福的頭兩句話,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我們要重視,不能疏忽,我們修行、學佛功夫有沒有得力,就在這兩句話,確實能夠做為勘驗我們修行功夫的標準。為什麽?因為我們學佛是為了要做佛;佛是什麽?一個把孝道、師道做到究竟圓滿的人,這個人就是佛陀,就是如來。中國的「孝」字,它的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老」是代表上一代,「子」是代表下一代,這兩個字結合,代表父母跟子女是一體的關係,也就是說,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不可以分割的。在這裡面,上一代還有上一代,所以那個「老」字也就代表過去無始以來的所有眾生;「子」代表下一代,我們知道,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所以「子」字就可以用來代表盡未來際的一切眾生。那麽「老」跟「子」這兩個字結合,就代表著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所有眾生,全部都是彼此一體的,沒有一個眾生在這個一體之外。這種一體的關係,就是究竟圓滿的孝敬,這個圓滿的孝敬,它的體就是佛法所說的真如自性,就是大乘經典裡面所說的常寂光,就是我們在經上所讀到的如來清淨法身。我們中國的佛教是屬於大乘佛教,《無量壽經》是屬於大乘裡面的一乘圓教。我們知道,大乘圓教的菩薩有分成四十一個階位,最上面的是等覺菩薩。等覺的孝敬還有欠缺一分,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因為他還有一品無始無明的煩惱習氣沒有斷盡,他必須要再往上提升,把那一品無明習氣斷盡,證得究竟的如來果位,到那個時候,他的孝敬才算是真正圓滿;也就是說,到那個時候,菩薩才真正回歸到他自性的本來面目,才真的回到了常寂光,跟一切眾生完全融為一體,沒有一絲毫的隔礙。所以「孝」這個字,我們不能小看它。「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所講的就是「孝」跟「敬」,就是講的孝道與師道,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根本。在這當中,孝的對象是以父母為代表,敬的對象是以老師為代表。我們也要知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孝道,一定要在這上面努力。因為,我們沒有做到孝養父母,就很難做到奉事師長;而如果我們不能夠做到奉事師長,不能夠尊師重道,對老師的教誨不能依教奉行,那麽,我們修行的成就就會很有限,甚至於沒有成就,所以,孝親尊師很重要!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他一生的成就非常殊勝,真正是無比的殊勝,他是怎麽成就的?就憑他對老師的教誨完全依教奉行,一點都不打折扣。他真做到了老實、聽話、真干,真正把「奉事師長」這四個字做得非常圓滿,所以他才有這麽大的成就。那麽,我們也會想知道,海賢老和尚為什麽能把「奉事師長」這四個字落實得這麽圓滿?我們可以觀察到,原因就是因為他有孝道的基礎,我們看《來佛三聖永思集》就可以看到,賢公真正是一位大孝子。從他的一生,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真正能夠對父母親盡孝道的人,他就可以用至誠的心去奉事師長、去承傳師志,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孝親、尊師這兩種德行,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一切福報的根本,也是一切諸佛成佛的根本。阿彌陀佛是怎麽成佛的?法藏菩薩在因地中是怎麽積功累德的?這在《無量壽經》裡面都有記載,古大德在大經的註解裡面也有提到,法藏菩薩也是修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才可以圓滿成佛,才可以去圓滿他所發的四十八願。所以,沒有在這兩個德行上面下功夫,我們確實很難做到自利利他。我們知道,世尊的末法時代還有九千年,在這九千年當中,佛法的法脈要靠誰來承傳?眾生的法身慧命要靠誰來護持?世尊在地藏菩薩本願會上,把這個使命託付給地藏菩薩,也就是說,從世尊滅度,一直到彌勒如來出世之前,在這麽長的時間裡,包括在我們這個末法時代裡,地藏菩薩都要擔負起教化眾生的使命,要擔負起承傳佛法法脈的使命。佛在地藏會上的這個表法,意義非常深,這個表法就是告訴我們,眾生的法身慧命、如來正法的承傳,都要依靠孝親尊師這個萬德之本;離開這個根本,我們就不能夠真正利益自己,不能真正利益眾生,不能真正承傳釋迦如來的法脈。所以,地藏菩薩很重要。誰是地藏菩薩?我們要發心做地藏菩薩,這就是說,我們要努力把孝親尊師給做出來,把孝道跟師道找回來,要把它們落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大多數人在中年,四、五十歲之前,父母大多都還健在,我們對父母有沒有盡到孝養的責任?有沒有努力做到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這是講的孝親。再來是奉事師長,老師對我們的恩德跟父母養育之恩可以相提並論,對父母講一個「孝」字,對老師講一個「敬」字。老師辛勤教導我們,把關於宇宙人生的智慧,把他自己一生寶貴的經驗全部都傳授給我們,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對老師要提起感恩的心,要有至誠恭敬的心。對於師長的教誨,都要努力依教奉行,對老師以及所有的長輩們都要尊敬,這是奉事師長,是師道的落實。我們道場的同修們,都是修淨土法門的。佛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在末法時代未來的九千年裡,到了最後,當所有經典都消失了,《無量壽經》還繼續在這個地球上存在一百年,度脫有緣眾生。那麽我們也會想到,佛教經典、大乘佛法,究竟要依靠什麽,才可以在這個世間繼續存在九千年的時間?我們可以想到,這就要靠我們把孝道和師道找回來。世尊囑託地藏菩薩,多次的囑託,那就是表法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在德行的根本上面下功夫,不能忽視根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自度度他,才能夠肩負起承傳世尊法脈的使命。在我們當前的這個時代裡,海賢老和尚確實為我們淨土宗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沒有他來給我們表演,來給我們做證明,淨土宗確實是遇到了非常嚴重的魔難。賢公祖師不認識字,不會講經說法,能夠對淨土宗做出這麽大的貢獻,全憑他真正把孝親尊師給做到家了。祖師在我們這個世間,真正是把這個萬德之本給徹底落實、發揚光大;沒有這個根本,淨宗的法脈、大乘佛法的法脈,都不能夠延續。所以,我們要有使命感,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盡心儘力,把孝親尊師的榜樣做出來,表演給社會大眾看,這就是對眾生最大的幫助,也是對佛法最大的幫助;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能把根本給疏忽了。真正要到極樂世界,世尊在《彌陀經》上講,不能「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我們就知道,凡是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個個都是大福德之人。我們自己能夠在孝親尊師的德行上面下功夫,給世人做一個好榜樣,那麽我們就是大福德之人。為什麽?因為你真正救了佛法、救了眾生的法身慧命,也救了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你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你必定得生!我們這一生能夠得人身、聞佛法,而且能夠聞到佛法裡面最殊勝的淨土法門,這正是彭際清大士所說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在六道輪迴裡能夠得人身、聞佛法,那已經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了;得人身、聞佛法,還能夠聞到淨土法門,而且能夠對這個法門感到歡喜,能夠生起信願,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要是過去生中沒有長時間學習過佛法,沒有供養過諸佛如來,那麽,我們今天就不可能會有這個機會,縱然是我們遇到了,也不可能感到歡喜。所以,我們要牢牢的把握住這一次的機會,這一生決定不能夠空過,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真正能夠發願求生,我們就得度了,我們生生世世的問題都解決了。到了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能力跟諸佛如來沒有差別,哪個地方跟我們有緣,我們就可以到那個地方去現身說法、去幫助眾生,帶給一切有緣眾生真實的利益。在這些眾生裡面,有很多都是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師長,他們都還沒有脫離六道輪迴、都還沒有脫離十法界,我們都有能力幫助他們,讓他們早日離苦得樂。所以,只有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才真正把孝道落實到究竟圓滿。到了極樂世界,就等於是成佛了,我們在那裡得到彌陀四十八願的加持,無論是智慧、神通、自行化他,都得大自在,都跟諸佛如來沒有差別,這真是不可思議。這樣的好處,在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只有極樂世界有;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有這一門特殊,只有這一門真實。所以,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無量壽經》,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能夠依這部經修行,信願持名,往生極樂,這個法門,我們人人都有份。極樂世界要怎麽去?蕅益大師教我們,要真信、要真願。要信有西方極樂世界,要信有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為我們發了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真的,這是信;然後,我們有真正的願心,真正立定志向,希望這一生能夠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願。我們有信、有願,條件就具足了,剩下一個是念佛,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最好佛號在心中不間斷,這樣你就拿到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了。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真正依這個法門修行,我們就是如來的第一弟子。我們在這個苦難的六道輪迴裡面,能夠遇到如來的第一法門,做如來的第一弟子,然後往生到十方世界最殊勝的第一剎土,親近諸佛裡面的第一如來,親近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確實就會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希望大家都能夠努力,希望我們這一生最後都能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都在蓮池海會裡永遠的團聚在一起。今天,值此墨爾本淨宗學會新道場落成典禮之際,淨空在此祝福道場的各位法師道業精進,法緣殊勝,法輪常轉;祝福諸位同修身心安康,法喜充滿,福慧增長,同生淨土。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必修課
※凈空法師答問:往生後,佛菩薩如何面對因緣果報?
※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學習班 第3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13集 凈空法師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