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反壟斷調查動了誰的乳酪〗
06-01
惡意提價與搶購同行 「洋奶粉」壟斷誰之過7月1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稱,正在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等奶粉企業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有爆料,中國「洋奶粉」為全球最高價,並且是原產地的4倍。據統計,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奶粉」就進入了集中漲價期,3年內共有4次集中調價,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洋奶粉」均參與其中,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這些奶粉中,價格在280-380元之間的高端產品比比皆是,而很多產品在國外只賣十幾歐元。但是,面對「洋奶粉」的「高姿態」,中國消費者還是對其「青睞有加」,並不斷在國內國外上演奶粉搶購潮,甚至收到各國的「限購令」。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受中國內地消費者在海外大量購買嬰兒配方奶粉的影響,香港地區實行奶粉限購,隨後,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各大超市也開始對嬰兒奶粉實施限購。此外,很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紐西蘭、德國、荷蘭、澳門等不約而同紛紛出台限購令。雖然有些外國製造商也在中國設有子公司,但其產品顯然沒被顧客視為「外國製造」。中國家長認為,外國嬰兒奶粉的中國銷售商也會摻假。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還沒有擺脫2008年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醜聞帶來的衝擊,並且對中國國產奶粉的信任已經消失,面對「洋奶粉」的屢屢漲價,中國父母也實屬無奈。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洋奶粉」價格高卻在中國佔據了大部分市場?為什麼國人寧願到香港去購買奶粉,也不去看眼前的國產奶粉?為什麼「洋奶粉」不斷漲價,卻依然保持著居高不下的銷售量?歸根結底都是國產奶粉頻頻出現質量問題所造成的。國產奶粉質量問題一直是國人的痛,一度達到談及色變的程度。2004年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中,「大頭娃娃」第一次把「奶粉安全」問題拉入公眾視線;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發,一個擁有半個世紀悠久歷史的民族品牌三鹿大廈崩塌,數十萬兒童因此蒙受困擾……2012年的毒奶粉里又增添了新名單,2012年6月某知名品牌奶粉被檢出汞含量異常; 2012年7月南山奶粉被檢出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M1」超標。國內問題奶粉企業頻頻被爆光,不斷觸碰消費者的心理底線,這就迫使消費者購買洋奶粉,但「洋奶粉」卻趁中國的消費者對其追棒之機,不斷蠶食中國的乳製品市場份額,並且價格逐年提高從中牟利,也實非君子所為。反壟斷調查初現成效 洋奶粉降價焉知禍福針對該事件,美國《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政府的這次調查是試圖扭轉中國奶製品行業的頹勢。路透社也表達的了類似的觀點,稱中國政府對五個外國嬰兒奶粉製造商的反壟斷調查可能是為了刺激當地產品消費。並且認為,中國政府曾表示,在未來兩年內,將中國本地嬰兒奶粉生產商的數量從200多家減少到10家,或許是要整合中國國產奶粉市場,幫助中國企業掌控奶粉市場的供應鏈。而中國乳業分析人士則認為,這次反壟斷調查應該是貫徹國務院5月31日「嚴管」奶粉的精神。目前,國內「洋奶粉」價格整體虛高、存在泡沫,一方面需要政府鼓勵合規、合法的進口奶粉進入中國市場,保證市場供應,另一方面要對虛高的奶粉價格進行擠泡沫。對於中國的反壟斷調查,這些「洋奶粉」也紛紛作出書面或口頭回應。美贊臣7月3日在聲明中表示,國家發改委近日就其產品價格進行了解調查。「鑒於工作尚在進行中,我們目前不便做任何評論。」多美滋也指出,正在接受發改委的調查,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將積極配合。雀巢、惠氏表示,在積極配合調查,後續進展會向外公布。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效果,惠氏7月3日「認錯」並主動降價,單品最高降20%。多美滋昨晚也表示,正積極配合發改委的調查,並已著手準備產品降價方案,具體降價方案將另行公布。而國產奶粉也有降價現象,貝因美在2日晚間突然宣布將對主要品類奶粉下調價格,但下調範圍、時間尚未確定。目前,雖然大規模的降價潮還沒到來,但部分「洋奶粉」採用多買就送的促銷方式,開始暗中降價,此外還用送小禮品等方式招攬顧客。發改委逼「洋奶粉」降價,很多民眾拍手稱好。但是,由於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習慣性漲價」,「洋奶粉」們的降價讓消費者有些意外,大多採取了觀望態度。有消費者在採訪時表示,雖然奶粉降價了,但還是打算再等等看,也許有更加明顯的動作。這體現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心理。洋奶粉降價絕對是利好中國的消費者,然而從市場競爭角度分析,這可能對洋奶粉有利,對國產奶粉有弊。乳業分析人士指出,「洋奶粉」並非因為產品質量降價,所以會吸引很多消費者購買。現在洋奶粉降價一舉兩得,首先做出了積極的姿態回應反壟斷調查,其二也賺到了人氣。降價策略甚至會改寫「洋奶粉」的座次。統計顯示,惠氏奶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去年達11%,僅比美贊臣、多美滋略低1.3%、0.7%。其中,惠氏、多美滋兩大品牌已先後完成漲價逾一成的計劃並成功穩定住了市場。但降價潮對國內奶粉卻未必是「好消息」。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洋奶粉」與國產奶粉的價格差距一旦減小,國內乳企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洋奶粉品牌的擠壓。很多國產奶粉原本希望通過推出高毛利產品重回一二線市場並提升業績,但如果「洋奶粉」打起價格戰,這樣的戰略或會幻滅,而且「洋奶粉」還可能乘降價之機佔領國產奶粉原有的市場份額。欲勝「洋奶粉」 國內奶粉還需嚴把質量關「洋奶粉」遭遇反壟斷調查,可謂是「遲到的正義」。早在2011年、2012年,媒體上就頻頻出現有關「洋奶粉」壟斷及變相壟斷的相關報道,依據是「洋奶粉」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最高達90%,價格越來越高——為原產地4倍。「洋奶粉」掌握定價權或者漲價權,必然損害中國消費者利益。不管這次反壟斷調查的結果如何,「洋奶粉」受反壟斷調查本身已經有一定積極意義,至少對奶粉行業的有關各方是一種警醒。首先,能讓「洋奶粉」生產者與經營者明白,中國市場不僅是「金礦」,也是一個法治市場,一旦觸碰了法律「紅線」,就會受到依法調查和應有處罰。除此之外,此次反壟斷調查能讓中國消費者對「洋奶粉」認識更全面更理性。「洋奶粉」在國內市場之所以很囂張,主要是因為奶粉事件導致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失去信心,對「洋奶粉」盲目崇拜。之前,「洋奶粉」被曝出不少質量問題,如今又曝出價格壟斷,相信這些有損「洋奶粉」聲譽的信息會逐漸改變國內消費者的觀念。而且,這次反壟斷調查對國產奶粉生產企業也是一種提醒,因為有業內人士認為,抑制「洋奶粉」價格或衝擊國內企業。不過,這次調查「洋奶粉」也給了國產奶粉趁機崛起的機會,就看國內企業能否把握好這個機會。不可否認,中國消費者購買「洋奶粉」,更重視的是安全,而不是價格。但要意識到,當「洋奶粉」的質量問題、價格問題也頻頻出現時,部分消費者恐怕要重新審視「洋奶粉」。而國產奶粉則不存在價格壟斷問題,相反還有價格優勢。如果再給國產奶粉加一把「安全鎖」,國產奶粉重新崛起的機會無疑很大。毫無疑問,防止「洋奶粉」價格壟斷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反壟斷調查,而是鼓勵市場充分競爭——既要鼓勵更多「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競爭,更要鼓勵國產奶粉參與競爭。而國產奶粉與「洋奶粉」公平競爭的前提是,必須通過地球上最嚴格的行業標準,最嚴格的行政監管,讓國產奶粉脫胎換骨,與「洋奶粉」一較高下。結語:「洋奶粉」反壟斷調查才剛剛拉開序幕,是否利好中國國內奶製品企業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保證質量、重塑消費者信心才是國產奶粉重新崛起的必經之途。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