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十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第十集)2007/1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010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薩,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做「修行與生活的座談會」。今天是先回答上次還沒有解答完的問題,然後有些新來的問題,我們來做個討論。上次有位同修總共提了二十八個問題,我們只回答了九個問題,今天從他第十個問題,我們來開始討論。問:他這個問題說,家庭、單位、社會大多數人都我行我素,那麼在單位如何做到六和敬與四攝法?答:這位同修希望能夠在家庭、單位、社會來落實六和敬、四攝法,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讚歎。如何去做到?古聖先賢都告訴我們,一切的事情要學會反求諸己,我們自己要要求自己做到,不要要求別人去做到。像六和敬,這是跟一個團體在一起修和睦,互相尊重敬愛,所謂「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個六和敬要我們自己先做,不能要求別人。我們自己要從內心裡下功夫。當我們內心裡化解了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矛盾的時候,跟任何人都能夠和合。換句話說,假如我們還有跟人家不能和合的時候,還跟人家有吵架、有衝突的時候,那個時候證明我們內心裡的這些衝突矛盾還沒有化解。俗話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得兩個巴掌才能拍得響。假如我跟他和,我不跟他起矛盾衝突,他再跟我起矛盾衝突他也起不來。這都是我們在內心裡下的這些功夫,所以佛法叫內學,這是對內修學,不是心外求法。看到別人有這些缺點毛病,你說我行我素,我們要懂得反觀自己。六祖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修道之人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毛病、自己的過失,從來不看別人的過失。不見,不是說我真的看不到,真看不到那是我愚痴,我不能夠覺察;我是覺察到了,但是絕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口上,不僅是口不能說人家的過失,而且心裡也不想別人的過失。真正像印祖教導我們那樣,看一切人都是菩薩。那個來磨我、來跟我做對,那個人也是菩薩,為什麼?他這麼一磨我,讓我能夠成就提升。所以我們師父上人常常跟我們講到,他學佛幾十年,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那是靠當時韓故館長對他的磨,這個磨他的就是菩薩,就是來成就他的。把這些煩惱習氣都磨掉了,你本來的覺性、本自具足的佛性就現前,你就成就了。四攝法裡面也講,這是菩薩跟眾生交往的交際法,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我們學到的這些原理、原則,要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布施,我們師父用現代話講,就是多送禮、多請客,這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讓人家生歡喜心。家裡的人也是,單位的人也是,都要先跟他結個歡喜緣。譬如說家裡面,夫妻之間要修布施。先生出去外面出差,回來帶個小禮物給太太;太太常常在家裡準備一些點心、做很好的飯菜來供養先生,這就是布施,這是舉個例子來講。家庭成員裡面就這樣修和敬,落實尊重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相幫助,這是修布施。愛語,是你說的話對他真正是有幫助的,你所說的是出自於愛心的,這叫愛語。愛語不是講些甜言蜜語、花言巧語,那個叫綺語,不是愛語。愛語是什麼?真正發自內心愛護他,對他的叮嚀囑咐,甚至是罵他、批評他,這也是愛語。當然你批評他、罵他的時候,也要看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的那要批評,因為批評讓他能夠猛醒、能夠回頭。他如果能夠受教,你不去教化他,你對不起他。《弟子規》里講的,「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這就是愛語。利行就是你有利於對方的這些行為,也就是說真誠的照顧、關懷、幫助對方。不僅是在物質上幫助他,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精神上、靈性上幫助他提升,讓他做一個善人,再提升,做一個覺者,這是利行。同事,跟他一起相處,跟他一起共事,要懂得隨順。我們現在還是凡夫,還沒有辦法能做到善惡不二,我們分別執著還沒斷,那我們同事就要學會要跟善人做善事這方面同事,如果是對方做惡事,我們不能夠跟著他一起去做。譬如說對方,單位裡面搞賭博,吃喝嫖賭,搞這些惡事的,他把你拉上,你能不能跟著去?你不可以。最好也勸他回頭,不要干這些壞事。那你的同事怎麼解?你的同事就是跟善人同事,跟聖賢人同事。聖賢人是一心利益眾生,教化眾生的,我們也這麼學、這麼做,這就是同事的意思。等到我們也成就了法身大士,有這個水平,真正入不二法門的時候,就可以跟惡人同事了,隨順惡人的習氣,我們也能教化他。什麼時候能做到?你往生極樂世界以後,乘願再來的菩薩你就能做到了。你那個時候心真的不動,不為外界境界所動,有這個功夫,你就能夠跟一切眾生同事。

問:下面第十一個問題。學佛人講經說法需具備什麼條件,需要大德認證嗎?答:學佛人確實應該把弘法利生的工作看作自己的本分,這是報佛恩。「上報四重恩」,報父母恩、報老師恩,報國土恩、報眾生恩。我們學了佛,受到老師的教誨,得到佛法的利益,是應該把這個利益分享給大家。那麼什麼時候才有資格講經說法?你這個條件問得很好。我們師父上人在講經裡面也曾經說過,真正有資格講經弘法的人那是明心見性的人,就是你已經是法身大士,你已經成佛了,你就有資格講經說法。你即使是證了阿羅漢果,入了四聖法界,還沒有明心見性,還沒有入一真法界,那還不能夠算有資格講經弘法,為什麼?因為佛講的境界你還沒有完全證得。不過四聖法界的聖人,他的知見完全正確,相似的說,他們也可以有資格了。這麼一說,講經說法這麼高的條件,我們一輩子都做不到,那我們不幹了。那你不幹,他也不幹,誰都不幹,好了,佛法就在這世間滅絕了。所以怎麼辦?我們要講經說法,講,不夠資格,不講又不行。師父上人就教導我們,這也是他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教導的,我們雖然不能夠明心見性,那我們真的很慚愧,真正想弘法利生沒有資格,不能夠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就不可以隨便出來講。那麼要講,怎麼講?用復講的方法,就是講老師講過的,這叫復講。復講老師至少要守復講的原則,不能加自己的意思,完全是講老師的。老師怎麼講,他的意思完全我們講出來,沒有添加自己任何的意思,這個規矩得守五年。現代可以說,像我自己這樣的根性,真的五年還不夠,得守十年,因為守這個規矩這叫做持戒,守老師的教戒。古人講五年學戒,我們現在恐怕得十年學戒,心才能定下來。戒能生定,定能開慧。復講真正得定,這個時候你從老師那裡可以說畢業了。畢業的時候,你要講經弘法,你還不能胡講,得講什麼?按照祖師大德的古注,那些過來的人,已經是證悟的人,他們寫的註解。你講他們的註解那也可以,也不加自己的意思。只是你那時候提升了,祖師大德的注子你能看得懂,你剛開始連祖師大德的注你都看不懂。功夫再提升,什麼功夫?看破放下的功夫。一邊深入經教,一邊依教奉行,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然後漸漸你也能夠契入祖師大德的那些意境,那個時候你就可以直接拿釋迦牟尼佛講的經典來講,可以不依古注。像我們師父上人現在這個階段,才可以說能達得到。你看看,這是五十年弘法,所以我們師父上人為給我們做個好的表率,給我們示現這條路就這麼走過來的。到最後,等你也真正明心見性,佛的境界就是你的境界,你成佛了,那個時候,你就連釋迦牟尼佛講的經典你都不用依了,直接講出來的就是經典。像六祖惠能大師講出來的就是《六祖壇經》,因為他就是佛。了解這些層次,我們就知道修學起來怎麼修。我們現在是真的,小學剛上一年級,那就得要嚴格守住復講這個條件。在復講的時候,關鍵的是用自己的真誠心。我們世出世間法不能一切通達,怎麼辦?要用至誠去感通,那是仰賴三寶的威神加持,讓你上了這個講台,你所講的意思純正,不會有偏差,這都是三寶的加持。要學講經說法,關鍵是力行。如果是只會說,而沒有力行,那個效果不大。雖然你沒有講錯,但是你自己得不到利益,而且你更不懂得觀機。所以自己要真正力行,你講出來的,你是真正有體會的。雖然是老師說的,雖然是佛說的,可是你能夠體會到,這個是需要力行的。從哪裡開始力行?首先要紮根,扎德行的根。我們師父說儒釋道三個根要百分之百落實,《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如果您是出家人,那還要再落實《沙彌律儀》,四個根,這個德行才能夠有根基。這個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那就落實。然後我們學講經就學什麼?學一部。首先在這些基礎的德行科目上扎好根之後,選擇一部自己最喜歡的經典,跟自己最有緣的,你就在這個經典裡面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反覆的講這部。講上十年,你就是世界頂級的專家。這都是我們師父上人說的,也是師父上人在未來這些時日裡面培養弘法人才的一個方法,這也是他老人家晚年的工作重心。所以我自己也是覺得很幸運,真正認識我們師父上人,有這個殊勝因緣追隨師父上人學習。現在在練講,都是用復講的方法。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都是在基礎的科目上下功夫,我還沒有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階段,現在都是在打基礎。所以這一年多來,也只講了一些德行的基礎經典,《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包括《地藏經》,《地藏經》也是大乘修學的基礎。自己覺得基礎還是不夠,因為什麼?我講的還沒做到。所以希望明、後兩天就把《地藏經綸貫》講解圓滿,然後跟著師父上人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弘法,參加一些活動。回來以後,末學很希望再把《太上感應篇》這個因果教材詳細的跟大家學習一遍,也希望把《文昌帝君陰騭文》,這是師父上人交代我的,讓我把《陰騭文》也講一遍。這種德行的科目根扎深些,將來真正到一門深入的時候,才可以說比較順利。師父上人他是希望我將來深入學習《華嚴經》,跟他老人家學習,學習方式還是用復講。《華嚴經》是部大經,真的至少也得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時間來深入,才能有點體會。這真是我們畢生的一個工作,自利自他,所以末學是非常的感恩,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因緣,能夠在恩師會下來學習,有信心將來會有一點成就,也請各位大德多多的監督指正。到底需不需要大德認證?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也都清楚了。我們學講經,關鍵是復講,真正是復講,不添加自己的意思就行。什麼時候有資格給大德認證?自己明心見性,你那時候能夠全部用自己意思講的時候,你講的意思就是佛的意思,那個時候要大德認證。雖然你自己已經有這種境界,你明心見性了,還是要認證。為什麼?增長大眾對你的信心,知道你所說的確實是如來真實義,那個時候就可以認證了。那現在至少對我來說還早。

問:下面第十二個問題。若有大劫難快到來時,可有方法去轉化?答:有。我們要知道大劫難這是果報,因在哪裡?因是眾生造作惡業,感得的這個惡報。真要轉化,怎麼轉?要把惡業給斷除,大家精進的去修善,身善、口善、心善,身口意上面來轉化自己,轉化自己就轉化劫難,這個道理很深。佛法里講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萬法都是心想生。這是什麼?這是念頭生的,如果沒有念頭,就沒有這些境界。那個境界是什麼?是自性本來的光明,叫大光明藏,本來無一物。可是一起心動念,境界就現前。這個念就很重要,如果是善念,這個境界就善;如果是惡念,這個境界就惡。我們來看我們現在,不要說別人了,就看我們自己,一天到晚,從早到晚,起的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如果是惡念多過善念,貪瞋痴還伏不住,那麼你要知道這個惡果是註定了的。那個惡果哪來的?是你這一念心想所生,這是根本的因果。你說現在我幹了壞事,或起一個惡念,那個果報還沒現前,為什麼你說起一個惡念就是惡境界?要知道惡果雖然現在沒現前,從時間上說它是現前在將來,將來在哪裡?將來已經在你這念中的境界里,那是註定的。你一個惡念生出來的境界就包括過去、現在、未來,未來的果報也在你這一念當中,你逃不過的。所以因果是同時的,這些境界也是念念不住的,當我們能夠把這個惡念一下子止住,那個惡境界也就止住了。斷惡修善的時候,一念回頭,境界就跟著轉過來了,同時轉的,因果同所以大劫難有沒有辦法轉化?有!怎麼轉?從念頭上轉。不要希求別人轉,我們自己轉。為什麼?整個境界就是我這一念,跟外面無關。我自己轉過來,我養成純凈純善的心念,我的宇宙裡面沒有這個大劫難。他不肯轉,他境界裡頭有這個大劫難。所以大劫難裡面,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好好的,沒事。這是什麼?共業裡面有別業。為什麼?我轉了,他沒轉,我不受,他去受,真的自作自受。所以要轉化大劫難,首先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有信心了。真正做起來,要踏踏實實斷惡修善,依據《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去努力修學、落實,那麼就恭喜你,你不受大劫難。

問:下面第十三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對學佛人來說是否就是認真工作,不怕犧牲,死了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答:可以這樣去理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三國時代諸葛亮,對劉備的兒子阿斗寫的「出師表」裡面的一句話,也是諸葛亮一生盡忠職守的一個寫照。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諸葛亮為我們示現了一個「忠」字,忠義,也是一個菩薩,菩薩示現。學佛的人也應該要這樣做,認真的工作,盡心儘力的去做好本分的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哪怕是自己犧牲了,犧牲了利益,犧牲了我們的身體,我們也無怨無悔。我自己所嚮往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願心絕對不動搖。這身體留在世間一天,我們就好好的敦倫盡分,做好眾生的好樣子,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什麼時候走,我們都歡歡喜喜,絕對對這個世間不留戀,這樣確實我們的生活才真正自在,為什麼?心裡沒有憂慮煩惱,沒有恐懼,這樣才是幸福人生。

問:第十四題。如何做才能夠上品上生?答:阿彌陀佛!有這個大願,非常難得!上品上生這是心要修到很清凈。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里說到,能不能往生,要看你信願真不真實;往生品位的高下,那是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我們首先檢點的,是我們自己對極樂世界往生的信願有沒有,具不具足,還會不會動搖。如果是還會動搖,那個信願就不踏實。怎麼動搖?世間五欲六塵現前的時候,我們還會不會貪?有貪的話,證明你對這個世間還有很多留戀,還放不下,你對極樂世界的信和願都不夠真實。你說要往生,口頭上的,真正境界現前以後,你還是喜歡在娑婆世界,不喜歡到極樂世界,古人講叫「葉公好龍」,那個往生沒把握。如果有不如意的事情,我還會不會起瞋?你起瞋,那麼你對這個世間還是放不下,還想要控制和佔有。你沒有辦法控制佔有的時候,你就起瞋恚。你還對這個世界有很多的意思,所以不如意的時候你就會瞋。真正要往生凈土,這個意思沒有了,放下了,信願具足你就有往生把握。那就從生活上檢點自己,這些煩惱習氣起現行了,我們自己要猛醒,要念佛。信願具足的人一定是念佛。一句佛號,從朝至暮、從暮至朝都不會間斷。為什麼?他就是心心念念就想著往生。所以什麼困境現前,他都是一句佛號抓住不放,心真正清凈。這種人才有可能上品上生,他的心純凈到極處。

問:第十五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成什麼佛?答:這個成佛就是成天台宗智者大師所說的「分證即佛」,那就是真佛,不是假的佛。明心見性的人,那就是他的法身已經現前了,他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他只是還有些妄想習氣在,妄想是沒有了,還有點習氣,這叫無明習氣。這個無明習氣要慢慢的斷,這個斷你不能夠起心動念去要斷它,這就是古大德所說的「此處用不得力」,你就沒辦法說我要去怎麼斷。你想斷,你就已經落到起心動念,就有分別執著,你就不是明心見性的人。所以明心見性的人絕對不會起心動念,他那個習氣是慢慢斷。就像我們師父用一個比喻說,酒瓶子里的酒,都倒光了。這裡面有四十一個等級的菩薩,那些菩薩都是法身大士,都是佛。剛入初住位的法身大士,他是佛,可是他無明習氣還比較濃,所以酒雖然倒乾凈了,擦得很乾凈,一聞那個酒味還很濃;第二個位次的,二住菩薩,可能是第二個禮拜那個酒瓶,聞聞味道淡了;一直到最後圓滿成佛,妙覺位的佛,他的酒瓶里的味道一點都沒有了,就是無明習氣全部斷盡。你要怎麼斷?你只能擺在那兒,放著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不能夠急,不能起心動念,這叫「無功用道」,慢慢就斷掉了。所以佛那個境界不是我們可思可議的。知道有這麼一種情況,我們了解我們修學的這種階梯,有些好處,有什麼好處?不會有增上慢,就是我們好像學得還不錯,也有點功夫了,就增長傲慢心,這叫增上慢,反而自己障礙自己。要知道上面這個階級比我們高得太多,我們真的是小學一年級還沒入門。

問:第十六題。現代人怎樣去做,才能夠在今生不空過而往生西方凈土?答:往生西方凈土,剛才已經說完了,最重要的是要信願具足。信從哪裡來?這信你得明白道理才能夠真信。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那個道理得明白,所以要多聽經。我們師父上人把凈土經論講了很多,很圓滿,可以說這是我們現代人最好的學習資料,可以反覆的來聽,把往生凈土的道理真正明白透徹了,你的信心才比較堅定。然後學了之後,要去落實,要依教奉行,這是最重要的。像我們昨天講到《地藏經》裡面,要懂得借事成觀,就是懂得入觀行位,要把所學的這些教理落實到生活當中,在我們的待人處事接物裡面,修我們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心。這個願要在事上去鍊,就像鍊金一樣,真金要靠火去燒,燒出來的金是真金,歷事鍊心,讓我們的信願一天一天的加固。到最後信願成熟,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跟你就能夠感應上,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所以學習要解行並重,多聽經,另外認真依教奉行,去落實。從哪裡落實?放下自私自利這裡開始。師父常提的,放下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常常對照自己,你看看心裡還有沒有這些?有的,那就是往生西方凈土的障礙,那要放下。凈土法門這是最殊勝、最方便的法門,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這一生只有靠凈土法門能夠成就。你靠其它法門,那太高,其它法門不僅是要觀行位,要入相似位,你才有可能成就。凈土法門你入觀行位就可以,這是佛本願威神加持的。

問:第十七題。五戒十善都有開、遮、持、犯,那麼處事待人接物時如何做到開遮持而不犯?答:這個戒律學問其實很多、很深,要我們去認真學習。譬如說殺戒,殺戒裡面有開遮持犯,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去做,這個真的是要智慧。開戒,開殺戒,什麼時候該開,如果該開的時候沒開,或者說沒開的時候開了,那都叫犯戒,所以要用智慧去判斷。總的原則是什麼?一定是利益眾生的,不是利益自己的。如果是利益自己的,去開殺戒,那就是犯戒。譬如說你想吃魚,貪,然後去殺條魚吃,這是犯殺戒。我們師父上人舉了一個例子,這是真實的故事。在抗戰時期,有個老和尚,他在抗日戰爭期間救了兩位特工人員。日本鬼子追殺他們兩個人,結果他們倆跑到寺院裡面,求老和尚解救。老和尚一看,馬上幫他們剃了頭,換上僧服,就混到出家人裡面去假裝在那念經。結果日本鬼子找不到,他們倆保住了性命。結果抗戰結束以後,他們倆感老和尚的救命之恩,就請老和尚去吃飯。在大酒樓裡頭,擺了一圍席,然後山珍海味、雞鴨魚肉擺了一桌,他們忘了老和尚是吃素的。結果老和尚一來,大家一下子想到,這怎麼辦?老和尚是吃素的。正在大家很為難、很尷尬的時候,老和尚說沒關係,沒關係,我們來坐下來吃。拿起筷子就夾碗里的肉。這種是「開戒」,為什麼?老和尚他是存心慈悲,他是為了接引這兩位學佛,知道佛法是活活潑潑的,讓他們倆生歡喜心,跟他結法緣。如果當時他要持戒,一定不吃,搞得很尷尬,大家就生煩惱。這個例子幫助我們體會,如何在生活中來開遮持犯,這個戒律如何去守,很活潑的,不是死呆板的。每一條都有這種開遮持犯的學問,要深入的去學習,我們才能懂得怎麼去做。

問:第十八,這個提問是:在家居士往生最低條件應該做到什麼?答:最低條件就是信願行,你至少得做到,用我們師父上人的話說,如果是一百分的,你至少得有二十分這個水平。信願行具體做得很圓滿的,就是《無量壽經》。像我們師父上人講經裡面經常用這個衡量,他說如果你百分之百做到《無量壽經》的,你信願行一百分,這個時候你往生上品上生;只做到百分之九十,你是上品中生;做到了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這麼一直下來,做到百分之二十,那是下品下生。就是你至少要真正去做到,也就是你的觀行位起碼能做到少分,這是最低條件。你再低,再低沒有了,你只能夠這一生跟凈土結個緣,跟阿彌陀佛結個緣,往生不了。那什麼時候往生?那以後慢慢看著辦吧,那個就不保險了。常劫輪迴,這個滋味不好受。所以我們不要求最低條件,我們立志要高,「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如果我們志向很低,最低的那個條件,萬一不能達到怎麼辦,這一生不是空過了?所以我們要盡量的去做,千萬不要馬虎,因循度日,那是自己誤了自己的一生。所以我們要爭取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得不了,還有個中品,那也算不錯,不可以志在下品。

問:第十九道題:不分別不執著,到底怎麼理解,如何才能做到?答:我們師父上人講經也講得很多,不分別不執著。不執著從哪裡開始做?首先不要執著我、我見。因為執著叫見思煩惱,見煩惱跟思煩惱。見煩惱裡面就有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煩惱裡面有貪、瞋、痴、慢、疑,這些統統都是執著。那麼我們怎麼去做到?首先我們要放下的是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見煩惱裡面我們要放下我見。我見是什麼?自私自利,就是放下自私自利。當事情來的時候,你是先想別人,還是先想自己?先想自己,那是我見煩惱在起現行;先想別人,則我見就斷了,這麼樣去做。放下名聞利養,名聞利養讓我們起貪心,貪是思煩惱。放下貪瞋痴慢,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實。放下十惡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搞這些惡業,從這裡面開始下手。所以怎麼去做到?還是那句老話,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從這裡下手。執著裡面還有一個是邊見。邊見是什麼?跟人家對立的念頭,要放下。放下跟人家的矛盾衝突對立,真正在內心裡去化解,這是化解執著。要學會隨順眾生,樣樣只要不是違反大原則的事,都可以,都無所謂,別那麼認真,這就是不執著。不執著再往上提升,你能做到不分別,不要在好醜、善惡、是非當中太起心動念,分別心慢慢就淡化了,真正懂得隨緣而不攀緣,這樣心慢慢的清凈了。真正我們這一生可以辦得到的是放下分別、執著,起碼要把它伏住,不讓它起來,這是我們的修學目標。

問:第二十題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與「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兩句話應如何理解?答:這裡面,它們倆的分別就在於有沒有用智慧。「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那個是真實智慧。這個慈悲,是看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的,真正幫助眾生要用方便,方便是作用、起用,這個一定是要有智慧。什麼事情是真正幫助眾生?如果不用智慧,而是隨順眾生的那種煩惱,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愛欲,結果就造成「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我們打個最淺顯的比方來說,父母教孩子,父母對孩子一定慈悲,一定是愛,但是要有智慧的去愛,才真正是愛他。如果是孩子要什麼你就給他什麼,把他當作一個小少爺、一個太子那樣,什麼家務都不幹,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去玩,這對孩子真有好處嗎,你這是真慈悲嗎?這會出禍害的,出下流的!所以古人講教孩子,「教之不以道,則足以害之」。對孩子如此,對眾生也是如此。看到眾生,我們要有智慧如何來幫助他們,關鍵是幫助他們覺悟。他真正覺悟了,他才能離苦得樂。

問:二十一題。現代人要飯的人很多,不知道真假,我們該不該幫助他們錢物?答:那我們有愛心幫助他們,就可以給一點,這也是慈悲心的表現。這個要飯的人,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不要想這些。你能幫助你就幫助他們,不能幫助就算了。你起心動念去懷疑,然後去分析,那是給自己內心裡加了很多妄念,浪費自己的能量,這何苦來?我們止於至善,這個念頭止於善上,不要止在懷疑,不要止在那種研究他是不是搞真的,那些都是煩惱,都是妄念,這就不是止於至善。我真正給了他,他拿去做什麼,我們不用管,這是我出自於真誠愛心給他的。除非我真正知道他是犯罪團夥,他把這個錢拿去做不好的勾當,那我不能給他。總之就是要用智慧,不要用我們的那些煩惱,懷疑是煩惱,吝嗇是煩惱。

問:下面第二十二題。如何正確帶動沒有信仰與不學佛的人去學佛?答:這最關鍵是自己要做到,以身作則,用身教,用身行帶動他們。讓他們真正覺得,你學了佛變了個樣,跟往日不同了,讓他們佩服你,他就能跟你學。你要去感化他們,不是光靠用言語。如果你自己沒做到,用言語去說,這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問:第二十三題。想看佛書、佛碟的人,告訴他洗手等戒條,他反而不來看;如不告訴他們這些,他們會很愛看。該如何做才能接引沒學佛而想學佛的大眾?答:那你這個方面就開個緣,就不必在這些細細的規矩上面太過講究。先讓他們來聽、來看佛的光碟,聽我們老法師講的這些教理,他聽明白了,他自己就懂得要洗乾凈手來接受佛法。這個不必要一開始在這些小的細節上把他障住,讓他自己明白了,他自己就會改。

問:二十四題。上指下派分配的工作與佛法背道而馳怎麼辦?答:這個也是要用智慧去處理。如果是領導分配的工作,譬如說是不合法的,違背法律的,或者是違背倫理道德的,違背佛法里講的根本戒的(就是不殺盜淫妄,這是根本戒),這些我們最好善巧的勸導領導回頭。如果領導不回頭,我們也沒辦法去阻止這件事情,最好從中退出來,不要同流合污進去,要不然自己也是跟著造業。

問:第二十五題。單位為了統一而發下來的皮鞋、皮衣能穿嗎?答:這個事情你如果不是出家人,這方面確實也是可以開緣。因為皮鞋、皮衣就跟三凈肉差不多,它不是為你所殺的,它已經是現成的做好的,你拿來用也是不算犯戒。所以在這方面,你自己要懂得盡量的節約。同時如果你有這個心,穿這些皮衣、皮鞋,能夠念佛、念經迴向給它們,讓它們也因你有這個緣而得度,這也是很好的,這些眾生也會感恩你的。為什麼?因為這個皮已經做成衣服和鞋,穿在別人身上,別人不給它念佛念經,你給它念佛念經,它就感謝你。就是用一種慈悲心去做。我們自己當然能不買這些最好不買,布制的衣鞋其實也蠻好穿的。

問:二十六題。聽說回答佛法問題的人回答錯誤,那麼問問題的人同樣與他背因果,應如何避免回答時出錯?答:問問題的人如果不是有心去讓回答問題的人回答錯,那麼他不背因果,如果他真有疑問,他想請教,這個沒有因果。只不過是回答問題的人回答錯了,把那個問問題的人誤導了,這個問問題的人就等於很冤枉,他自己反而被引向邪見了。所以問問題要懂得請教行家,請教真正有修有學的人。你對他的信心不足,不必去問他。如果是同修道友之間互相問問題,那麼你也可以做個參考,不必全部相信。你向誰問問題?向你最信任的,你認為他就是佛菩薩,認為他就是大善知識,這種人,你就去問他問題。像我們師父上人,每個禮拜五都有解答問題,請教師父上人就絕對沒錯。如果是回答問題的人他回答錯誤了,這個確實背因果。當然,這個回答問題的人他必須要有個心態,就是什麼?我回答這個問題只是我一點淺陋的見解,只供你參考,要提醒一下他。因為自己如果沒有證悟,回答問題不能保險那是佛知佛見,所以要提醒他,僅供參考。有不對的地方,請你們多多批評指正。這話一說之後,問問題的人自己就斟酌著辦。當然問題提出來討論,總是有好處,菩提道上有同修善友一起切磋討論,對我們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

問:第二十七題。無念是否指的就是念起不隨?答:這種無念,你是指那個無明的無念,還是指那種有覺了,覺悟了?因為這個無念不知是在什麼地方講的。如果是說他一個念頭沒有,像《了凡四訓》裡面講的,了凡先生過去真的到無念,坐在禪堂裡面三天三夜都不打一個妄念。這種無念是屬於無明,那個不是真正覺悟。如果真正覺悟了,像明心見性的人,他做到無念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就是完全隨順自然,他保持在一念當中,是在一念的這種境界里他不會起妄念,這個一念是正念,這種是可以這樣理解。在念佛法門裡面,無念是指沒有妄念,沒有其它的妄想雜念,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的佛號,這個佛號就是正念,持名念佛,佛號是正念。用這句正念把其它的妄念全部給打掉,控制住,不讓其它妄念起來,這個時候是正念。正念就是心地清凈,這個當然還不能稱為「無念」,因為他心中還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也屬於妄念,只是他用一個妄念止住其它妄念,那麼他叫功夫成片。等到什麼時候真正到無念的狀態?就是佛號念得已經從事一心進入理一心,他明心見性,佛號也放下了,本來是佛,那個境界的時候可以稱為無念了,那是法身大士。

問:二十八題。心凈則國土凈(這個凈不是安靜的靜,是清凈的凈,三點水一個爭字的凈),心凈則國土凈,是否就是世間一切是非、好壞、善惡等等都放下的心境?若是,是否可以以此凈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答:心凈則國土凈,這個心凈的境界是很高的,它真的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這裡講的世間一切是非、好壞、善惡都放下,那充其量只是放下分別,還有妄想,那麼這種還不是純凈。真正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你進入的是四聖法界,那個佛土不是一真法界的佛土,西方極樂世界的凈土是一真法界,那個比這個境界要高。那是不是一定要放下妄想才可以往生凈土?不必。為什麼?你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話也是妄想,但是你只著這個妄想,也是分別,也是執著。這個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但是他妄想、分別、執著都集中在這句佛號裡頭,你還沒有超越六道,但是我真的用這句佛號,執持在這個佛號上面,憑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也能往生凈土。這個凈土還是進入一真法界,你到了一真法界,你得到一真法界的受用,但自己的功夫還沒有真正提升到那個境界。不過在那個境界里是不可思議的,叫「自他不二」,佛與我是不二。那個境界確實很難去表達,只有到了那時候你才能夠了解。在現階段,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那隻要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就可以。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但是你只有這一句,把其它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就可以了。

問:下面這裡是妙音居士的一個啟請,他說:末學有一個請求,正逢今年陰曆十一月初四日是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生西六十七周年之際,印祖曾任江蘇監獄感化會名譽會長,乃派至德法師去監獄講道,並令其宣講《安士全書》等因果報應、信願念佛求生凈土的佛理,充分體現大師無緣慈悲、普度眾生的本懷。特此啟請鍾博士慈悲,把印祖提倡的《安士全書》和《印光大師文鈔》中對現代社會契機契理的重要部分,為世界同修講解一遍,以此感化世人,凈化社會人心,使世界更和諧,感恩。答:這個要求非常的好,末學也非常的感恩您,這麼慈悲,勸大家一起來深入學習因果教育。因果教育確實是在現前挽救世道人心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方法,這是印光大師說的。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就曾經講過說,若欲挽救世道人心,如果離開因果教育,哪怕是佛菩薩、聖賢再來這個世間,也無可奈何。這句話就是說,要拯救世間,讓大家能夠很快的回頭,用因果教育感應的這些道理是最好的。確實,末學也有感因果教育的重要,所以也發願能夠把《太上感應篇》細細的講一遍,結合現代、現前社會的案例,還有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案例等等,我們來一次細緻的學習。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深入體會因果這種事實和道理,真正做到自己斷惡修善,感化這個社會。您提到印光大師當時很慈悲,派人到監獄去講因果,這也是非常好的。末學曾經到過台南監獄和台南看守所,也講過「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面對幾百位囚犯,有些是無期徒刑的,有些甚至是判了死刑還沒有執行的,對這些人講因果輪迴的科學案例。聽了之後,確實他們都很歡喜,證明人皆有向善之心。可見得只要用好的教育,是可以把人教回頭的。那麼他真正聽到很好的教育,他覺悟了,這一生即使是死了,他也能提升。這是真正救人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安士全書》裡面上半部分就是《文昌帝君陰騭文》,所以我們希望講完《太上感應篇》以後,能夠把《文昌帝君陰騭文》也再講一遍,也可以就用《安士全書》來做為我們的參考資料。因為我們師父上人很早期時候曾講過《文昌帝君陰騭文》,但是好像沒有留下來那套影碟,所以師父也叮囑末學能夠把它講一遍。《安士全書》後半部分裡面有三篇,「萬善先資」、「慾海回狂」,還有「西方直指」,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救世的良書,大家都應該擺在案頭常常翻閱,這是很有好處的。

問:下面的提問是說,學生這次前來請教私自的問題。由於學生的父親大腸生了毒瘤,到醫院開刀後,醫生說要固定時期打針,據了解是癌症者必須打的針。開刀前後,同修們包括學生本人都一起為父親祈禱,親戚、朋友、同修們的關懷讓學生見到所謂「人之初,性本善」。至今父親身體可以說已經恢復,但必須定期打針。根據醫生說,此針效力非常強烈。父親原本已決定吃素,但醫生說若打此針者,就必須吃葷,需要蛋白質。因此學生此次前來請問老師,應該如何決擇?答:這個問題是您的父親患了毒瘤,切除以後,醫生勸他不要吃素,要吃葷,該怎麼辦?這個是看您父親的信心足不足。您的父親如果學佛了,決心吃素,現在考驗就來了。你最好多給他講一下佛法裡頭的這些案例,最好是拿現代人的案例,啟發他對於佛法的信心。因為吃素是長養慈悲心,不忍吃眾生肉。有這種慈悲心,可以說這是最好的解毒良藥,那些毒瘤、那些手術以後的後遺症,都可以去化解的,要相信心的能力不可思議。這個醫生不一定懂,醫生他懂得科學,說老實話,科學是很片面的,來龍去脈醫生未必能夠搞得很清楚,所以我們自己也要有個主見。更何況素食裡面蛋白質也不少,絕對不亞於肉食。我看過一份醫學的材料說,豆類的蛋白質要比肉類,牛肉、豬肉這些肉類的蛋白質要高出好多倍,而且這種蛋白是人體易於吸收的蛋白,植物蛋白,不像動物蛋白那樣有副作用。所以,並不是像那位醫生所說的吃葷才有蛋白質,吃素就沒有蛋白質,這是一種誤解,吃素確實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如果您父親能夠學佛,要求生凈土的,那更應該啟發他對於佛、對於凈土的信心。像我認識的一位朋友,他是在汕頭,是跟我同年的。這位居士在好多年前,好像六、七年前,就曾經患過一個腸瘤,腸子里生了兩個毒瘤。這個瘤很厲害,把他痛得暈倒過去。他自己因為學佛,聽師父講經,一心一意就是求生凈土。他自己心裏面有感應,知道這兩個瘤突發奇來的,是冤親債主。因為他從小到大身體都很好,沒患過什麼病,突然之間長了這兩個瘤,而且有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他知道冤親債主找上門來了。所以他在佛前發願,「我向你們懺悔,絕對不會做手術把你們切除,我不以刀相向,我希望化解我們的怨恨」。結果家人還是把他送醫院。第二天要做手術,結果他晚上跑回家來,就跪在佛前祈禱。因為拍了個片子,看得很清楚的兩個毒瘤,醫生都嚇一跳,說這兩個毒瘤會給他帶來生命危險。這個居士是橫下一條心,晚上回到家裡,在佛前祈禱,對著佛像,對著這些冤親債主的牌位禱告說,「過去生中我因為愚痴,造作惡業傷害了你們,你現在來討債。如果我這麼多年學佛,修行功德還有一點的話,我願意把這些所有點滴的功德都迴向給這些冤親債主,祈求化解怨恨。如果你們這些冤親債主看我這個功德還不夠,還不能夠解怨,那麼你就要我的命,我現在就求生凈土,我絕對不會對你們有絲毫怨恨的心。我希望你跟我一起念佛,將來我們一起在蓮池海會見面,不要再搞六道輪迴」。向佛禱告完之後,他就開始念佛,那是勇猛精進的念佛,為什麼?拼了命,他不想再活了,就想往生凈土。結果念念念,念了一個晚上。他本來很痛,念到最後他不痛了,晚上就覺得好像加持力不可思議,很清涼。結果第二天要做手術,手術前要先拍一個片子,X光片檢查。再拍個片子一看,醫生嚇了一跳,這兩個毒瘤沒有了。跟前兩天拍的片子一對照,這真是天淵之別。所以這個事情在汕頭居士們那裡傳開了,大家聽了都很振奮,這是佛力加持不可思議。也是這位居士他那種真誠慈悲的心感通了這些冤親債主。你看他對冤親債主,對兩個毒瘤都這麼慈悲,不以刀相向。冤讎宜解不宜結,所以他用慈悲心、用愛心、用真誠心感化它,結果這毒瘤就沒有了,也不用做手術,到現在身體都沒什麼事。這就是為我們證明佛力加持不可思議!真正有像他這樣的信心,其實你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還何必問吃素好還是吃葷好,自己不是知道了嗎?如果他沒有這種信心,那隻好隨順他,這是個人的業力,就沒辦法。所以要相信佛力,用願力跟佛力相感應,可以大於業力。最近我跟師父上人去了廬江實際禪寺那裡住了兩個禮拜。在那裡也遇到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這也是一位居士,姓蘇的,叫蘇陽居士。他原來是雲南省的省長秘書,他是兩個博士的學位,一個是醫學博士,一個是經濟學博士,他醫學是學神經外科的,兩個博士。今年年初的時候,他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是晚期直腸癌擴散,醫生告訴他,你的壽命只有兩個月,如果是樂觀的估計,不超過八個月,兩到八個月,就今年年初的時候。他當時還沒怎麼學佛,這個人善根深厚,他一看壽命只剩下兩個多月,頂多八個月,那還做什麼?就辭職不幹了。這叫預知時至,就回家了。回家以後拿點佛書來看,結果就聽到我們師父上人講經,有些朋友送給他的光碟,他就聽,聽了以後他就真干。他怎麼干?也不想那個病,每天拜佛。剛開始每天拜一百多拜,拜不下去,因為很疼痛,咬著牙拜,拜到最後,一天拜一千八百拜,每天干。他自己不知道,有的人告訴他,他拜的時候,他那個拜墊都變成又黑又臭,身上的那些毒素全部排出來了。就拜了十五天,十五天他自己覺得好了,結果到醫院去複查,醫生一看,怎麼他的直腸癌都已經沒有了?不可思議!到現在很好,他現在還能每天游泳游七千米,這個人也是很有毅力。所以你看看,這是完全靠佛力加持,他自己的清凈心、慈悲心化解了這些毒素。所以這信心最重要,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用真誠心去感,那個應是不可思議,關鍵你能不能相信。這個是雙博士,知識分子,你看他有這麼樣的善根。一般知識分子學了之後很容易有很多疑惑,知識分子最大的毛病,我自己清楚,我也是個知識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愛懷疑,什麼都提出個疑問,到底是不是這樣,這是什麼原理?要搞得很清楚才相信,這是什麼?自己障礙自己。這個疑破壞了自己的凈信心。所以要點燃生命的信心,克服病魔。這位蘇陽博士,他當時跟我們分享,我們老法師也在座,大家聽了很歡喜。然後他又說他有一個同事,這個同事七十多歲,他這個人四十多歲,七十多歲的這個朋友,當聽到這位蘇居士得了直腸癌晚期,還安慰他:你要想開點,人總有一死,不用那麼害怕,勸他。結果沒多久,這個蘇居士好了。他的這位朋友到醫院檢查,他自己患了癌症,也是癌症晚期。結果他自己到醫院之後,剛聽到自己患癌症的消息之後,當場暈倒,自己太害怕了。他當時還勸人家想開,自己沒想開,結果自己就嚇得暈倒了,十八天之後他就死掉了。你看,這不是癌症把他病死的,是他自己嚇死的,病,其實病不死人,是他自己把自己嚇死了。你看這兩個人果報上這麼大的區別,就在乎他的心態。

問:下面一個問題是說,我是只有三十二歲的年輕人,修學佛法還很淺,希望能得到指點。答:年輕人能夠學佛,這確實是人生的大幸。聖教早一天遇到,就會少走一天的彎路,這是真的。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過來的人,他都會有同感,總是覺得學佛太晚了。包括末學在內,末學今年三十四歲,也是恨學佛學得太晚,恨修行修得太晚。我們也是長年聽師父上人講經,對於修學怎麼個修法,雖然沒真正入道,但是原理、道理也能懂一點。那怎麼個修?最關鍵就是紮根,想要在佛法上修學有成就,要扎好根。這個根就是儒釋道三個德行的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三門必須要認真的去修學。首先第一階段是多聽,要認真的聽講,明白道理,明白該如何去做。這三個根這些科目都是教我們力行的,那我們要懂得怎麼個力行法。是非善惡的標準要很明了,然後用它們來對照自己的心行,在日常生活中改過去習。包括一些像《了凡四訓》,如果你還沒有聽過《認識佛教》,最好先聽《認識佛教》,佛教是什麼,你得要弄清楚你才能修學好,這些基礎的科目要聽明白。有機會的、有時間的,可以到廬江湯池鎮文化教育中心去學習一、二個禮拜,如果能夠學習三個月那就更好。他們那裡定期每個月都舉辦「幸福人生講座」。可以跟他們那邊聯繫,參加他們的講座,去那裡學習德行,學習生活,這都是紮根的教育。然後聽《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我們師父上人這一生弘揚最多的經典,講過十次,也是諸佛如來共同稱讚的經典,這叫凈土第一經,是中本《華嚴》。所以聽《無量壽經》,生起往生極樂世界的信願。然後能夠每天有個早晚課,早晚課按照自己的生活時間表來排,看看能排多長就多長。一開始也不要太過分的去要求自己,因為早晚課關鍵是要把它固定下來。如果一下子開始的時候很精進,把早晚課定得很長,到後來沒辦法堅持,就退心了。所以至少你能夠有個早晚課,早晚課拜佛也好,或者是讀《無量壽經》,早課念第六品四十八願,晚課念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是警策自己持戒修善。如果能夠念上一部經,那是更佳。如果早晚課沒辦法固定,那每天有固定功課也行,就是不一定在早晚這個時間做,你反正每天有時間,你就把這個功課完成,或者是讀一部《無量壽經》,或者是念一萬佛號。反正你自己規定功課,那就畢生不改,這是你的功課,堅定你的信願。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印祖的教訓,「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敦倫盡分就是做好你的本分,盡到你做人的義務。你是做兒子的,要對父母盡到孝道;要對老師尊敬;跟家裡人要團結友愛;跟大家交往要互相尊重,這是基本德行落實。閑邪存誠是什麼?防止內心的邪念、惡念,要修正自己,這是改過修行。堅定自己的信願,一生秉持《無量壽經》的教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正發起願意廣度眾生的心愿,然後自己真實的去落實這些願,每天多幫助別人,少為自己打算,念佛一向專念,一生不改變,這一生你就可以圓滿往生極樂世界了。

問:下面這個問題是,請問匯款到放生組織,但自己不親自參加放生和親自去做放生,這兩者(就是第一個不親自參加放生,只是匯款到放生組織那裡,這是一個;第二個是自己親自去放生)在功德、福德方面有哪些區別?答:功德是清凈心,如果執了相,這心就不清凈。如果認為我在放生,這我相;我放這些生命,眾生相,人相、眾生相都有。真正修布施放生,要懂得三輪體空的道理,放下能布施的我,放下所布施的物和布施給哪些眾生,這些觀念不要去執著。功德也不要去執著,不要說怎麼做才功德大,那也是執著。要怎麼樣存心?這是我該做的,我盡心儘力做好就好。事情做完,我就放下,不再想了,少動念頭,這是不要執功德相。福德呢?執相就是福德。所以功德和福德怎麼區別,如果是執相,那就成了福德;如果不執相,心地清凈,那就是功德。功德裡面一定包含福德,福德裡頭不含功德。福德上面怎麼個修法?福德最關鍵是要有恭敬心,要有真誠心,恭敬真誠裡面生福。所以你這個問題說,到底是自己親自去放生好,還是我不用親自放生,匯款到放生組織那裡就好?你自己就可以比較比較,哪樣你做得更恭敬、更真誠。如果能夠親力親為,當然你的福就更多,因為你更恭敬、更真誠。除非萬不得已,請人代勞,當然也是可以,只要盡到心,你就福德圓滿。說到放生,現在很多地方放生也不方便。如果是大量的搞這些放生活動,這個可能有問題。我知道很多地方,可能他們不是很如法的,譬如說他們提前二、三天打電話去訂,跟那些捕魚的就先訂好,一大船魚到時候運來,運到哪裡,我們到時候去放。這個事先訂好的,這個有問題。因為那些捕魚的正好沒生意,你要放生,他就去給你抓魚,抓來之後你拿去放。這是放生,還是放死?你不放生,那個魚還不會被抓;你一放生,那些魚都被抓了,一抓之後,恐怕死的就會不少,受傷的也不少,經過這麼一折騰,那魚都短命了。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要用智慧去處理。真正的放生是什麼?你隨緣隨分,走到市場里看到,譬如說有青蛙,或者有烏龜,反正有些生物,你看它能夠存活的,放到大自然里能夠存活的,你就把它馬上買下來,真正從刀口上解救下來拿去放生,這是真正的修福。所以放生我們要做到如理如法,這要用智慧。真正最大的放生是什麼?就是吃素,你一生吃素就是最大的放生。不僅自己吃素,而且勸別人吃素,廣泛的去宣傳。所以如果有個放生組織,這個組織應該把推廣素食、宣傳戒殺放生的這個宣傳工作作為重點。你放一次生命,只能解救它一次,你如果勸大家不再殺生,這個生命就得到永久解脫了,所以這個確實好。現前社會完全用佛法來勸導大家,可能未必能夠接受,那麼我看到很多關於健康素食的這些書,這些光碟,其實它們都是從健康的角度為你闡述為什麼要素食,一般人他希望健康,他也能夠接受。再加上因果報應的這些教學資料,說明殺生的果報,也大量的去翻印、流通,這都是最好的放生。說到底這是個教育問題,教育大家都來吃素放生,不再殺生,這個確實是根本的幫助這些眾生。

問:下面的一個問題是香港這邊同修問的。一位王居士問,無明不覺生三細,長養六粗成萬物,這裡的六粗是什麼意思?請鍾居士講解一下。答:「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是講我們宇宙怎麼樣興起的。這個宇宙是從一念無明,無明是妄想,就是心動,心一動的時候,不覺,就是你沒有覺悟,這個念頭就是念念的都是不覺了,這個不覺它就生境界相,由細的相就變成粗的相,宇宙就隨之展開了。這是佛法里告訴我們宇宙起源到底怎麼來的。並不是科學家所講的大爆炸,從一個很小的原點那裡聚集著很多能量,突然就爆出這個宇宙。如果說有這麼一個原點,這個原點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念無明,也能夠說得過去。但是科學家還沒有探討到這種深度,他只是從物理的角度來探討,不知道其實物質世界跟精神世界是一不是二,這一個小原點它也是物質也是精神,它是無明。這個六粗到底是什麼?六粗就是更粗的相現了,這個可以查《教乘法數》。我這裡因為剛剛接到這個題目,我就從圖書館拿了《教乘法數》這本書,我們就查到六粗相是什麼。六粗相是智相(智慧的智)、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系苦相,這是六種相。這是我們的宇宙慢慢的展開,眾生起惑造業受苦,這樣一種循環展開的過程。智相講的是由於無明不覺,在現相上面起了分別,依照分別念念就相續,這就是相續相。在這個相續的相里,我們看的這個宇宙其實是念念相續的一個相,不是真的。這相續相你執著,執著它真有,不知道它就是一念無明幻現出來的假相。你起了分別,然後起執著,你看妄想就是無明,妄想起分別,分別起執著。然後就計名字相,你因為有了執著,你就開始立名了。你心裏面妄想分別執著慢慢加重,這些事物,萬事萬物你就以為它真的,然後還給它立名,這是地球,那是太陽,這是桌子,這是鍾茂森,一個個相都給它起了名字。完了之後「起業相」,起業相是什麼?依據你強烈的分別執著,你造善惡業,造善業就得善報,造惡業就得惡報,還有一種無記業,無記業起無明。所以造業就必須受報,那受報是什麼?業系苦相,由業生苦,就是有輪迴出現,六道輪迴。這是末學粗淺的理解,一句話來說明,就是當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我們的宇宙就現前了。假如執著放下了,那麼你就斷了造業、斷了受苦,就不在六道裡面了。斷了分別和妄想,你就出離十法界,你就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簡單的回答。

問:最後是來自於新加坡的一位同修,叫Andrew Newman,他的提問,他是用英文。他說:The universe was created by the big bang from the tiny spot, The Buddha said that the tiny spot was created by the wondering mind. Could the cosmologist prove that?答:我想用中文來回答他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問得也很好。他說科學家說宇宙是大爆炸來的,佛說這種爆炸之前的原點其實就是無明,科學家有沒有證實這一點?這個科學家沒有證實,他還沒有認識到物質和精神是一不是二,所以他還沒有能夠發現爆炸前的原點原來是一念無明。但是他們有個消息,說什麼?他們發現沒有物質存在。為什麼?物質完全是(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場強密度高低不同產生的現象。所以場強高的那就是變成物質,場強低的那就是虛空,所以根本沒有物質。那麼這個宇宙怎麼來的,既然都沒有物質,那到底是什麼?佛的解釋是最能夠令人信服的,它真的是一念無明產生的幻相,是你的幻覺。愛因斯坦講物質是人類的錯覺。愛因斯坦說錯覺,我們佛法里說妄想,錯對妄,覺對想,錯覺跟妄想不就是一個意思嗎?只有你的妄想,沒有事實這個宇宙。

問:第二個問題是:Could Bodhisattva in the pure land save us from the bad karma?這是說,在凈土的佛菩薩能不能夠幫助把我們從惡業裡頭救出來?答:這個問題我們了解這是可以的。為什麼?這是用願力大於業力。當我們真心發願求生凈土的時候,我們這個願跟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相應,阿彌陀佛的願跟我們的願結合起來,這個大願力大於我們的業力。所以我們真信切願求生凈土,哪怕是造作五逆十惡業,臨終時候懺悔,堅定信願求生凈土,一樣可以得救,一樣可以往生。今天我們的時間到了。末學在座談會當中有講得不對,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請各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原文:http://edu.hwadzan.com/play/52/213/0/9884下載:http://pan.baidu.com/s/1jGxfdzC
推薦閱讀: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六O集(文字版)
最古老的國際書麵條約--卡迭石合約(赫梯版本阿卡德語英語雙語對照)
關於甲骨文在我國歷史流傳中記載出現斷層的問題?
嗡爺八字教程文字版3

TAG:生活 | 博士 | 修行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