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信託計劃 銀行理財產品暗中輸血地方債

隨著審計署開始全國性地方債審計,過去一直被忽視的地方債風險急速浮出水面。儘管商業銀行在監管禁令面前對平台貸款敬而遠之,但通過理財產品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的做法卻暗中流行。據普益財富的統計,從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國內商業銀行發行的信貸類及包含信貸類資產投向在內的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共計5516款。其中,單一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有329款,在這其中部分產品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部分信託暗中投向地方債

  7月28日,國際審計署宣布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此次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審計工作重點之一是關注有關單位以信託貸款、銀行理財產品、融資租賃、集資、回購(BT)、墊資施工等方式舉借政府性債務的情況,其中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台通過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進行融資尤其引人注目。

  根據普益財富統計,從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國內商業銀行發行的信貸類及包含信貸類資產投向在內的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共計5516款。其中,單一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有329款,其餘產品均為包含信貸資產投向在內的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29款單一投向的信貸類理財產品來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和浦發銀行發行量最多。其中,部分產品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例如民生銀行有多款理財產品分別投向馬鞍山城投、泰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成都工投集團、常州城建集團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通過信託公司設立的信託計劃;建設銀行有部分產品投向包括武漢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貴州高速公路開發總公司、青島公路建設集團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設立的信託計劃;工商銀行有數款產品分別投向江蘇明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楚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的委託貸款項目。而這些投向具有市政建設承包資質建築工程公司的信託貸款最終可能以回購(BT)方式成為地方政府的債務。

  理財產品信披透明度不足

  有消息稱,早在6月,銀監會就曾下發文件,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二季度開始逐季上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融資的全口徑統計數據,並且要求統計銀行通過理財產品投資於融資平台的餘額。「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通過發行銀行理財產品進行間接融資的主要方式大致有三種,雖然方式不同,但最終都是將理財資金用於為地方政府『輸血』。」對此,普益財富研究員林葉峰對《金融投資報》記者解釋稱,三種方法中,第一種是地方融資平台或相關企業通過信託公司設立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再由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該信託計劃的受益權;第二種是銀行理財資金通過信託公司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放信託貸款;第三種是銀行理財資金用「委託貸款」的方式甚至直接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放貸款。

  不過,林葉峰強調,目前從理財產品端看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情況可謂「霧裡看花」,僅僅只能看到「冰山一角」,這主要是當前理財產品信息披露透明度嚴重不足所造成的,因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融資規模從銀行理財產品端去「逆推」是不現實的,目前只能寄希望於本次審計署從源頭對其這部分債務的審計結果。
推薦閱讀:

TAG:銀行 | 產品 | 理財 | 理財產品 | 信託 | 銀行理財產品 | 財產 | 計劃 | 地方 | 輸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