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盤架子和太極推手的關係

    太極拳的的套路練習又叫盤架子。是太極拳運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初學太極拳一般要練習套路三年或叫盤架子三年,大凡練功之人很多不理解,認為太極拳也可向外家拳看起,可以少練拳架,多練推手,或者直接練習推手,其實不然,太極拳的拳架練習,對推手來說就好比蓋樓打基礎一樣,練習的時間越長,基礎就會更牢固。沒有基礎的高樓是不穩的。所以說盤架子是關鍵的一步,而且是推手的基礎。然而,盤架子階段,架子規不規矩又是整個太極拳運動的關鍵。練不好架子,打不出內在,就不會出功夫。

  

  太極拳架的練習,原來就和推手相輔而行。拳架練得純熟細膩,中正圓滿,內外合一,虛實剛柔之後,就可以充分發揮推手的技巧。練拳的同時,若再練推手,可將練拳架中得來的勁別,纏繞圓轉、弧形螺旋的技術,運用於對抗性推手實踐,同時又可以檢驗練習太極拳架的正確程度,充實其姿勢和動作。《拳經總歌》中,開頭兩句說:「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諸靠」指的是兩人用手臂互靠,運用「棚、捋、擠、按、采、捌、肘、靠」八種方法和勁別來練習全身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度。這兩句話概括地說明了推手的特點和方法。原來推手方法的技擊性是很強的。它綜合性地繼承了明代武術「踢、打、拿、跌」(摔法早已獨立發展為中國摔跤)四種技擊法。纏繞粘隨,不丟不頂螺旋式的弧形動作,是它創造性成就的中心內容。根據我國古典哲學中「太極兩儀,有陰有陽,開合動靜,柔之與剛」

  

  的理論,它要求以「剛柔相濟,輕沉兼備,內勁靈敏,虛實螺旋"的靈活變化,富於彈性和韌性的內勁作為統帥。

  

  推手,在陳式太極拳中原來叫「葛手」或「打手」。自楊式太極拳盛行,推手變為通俗的名詞。心靜、用意、身正、體松、圓轉的原則貫串於推手的全過程。推手的方法,是以太極拳架中每勢的招法,在不用護具設備的情況下,兩人徒手對練棚、捋、擠、按,采、搠、肘、靠的技擊方法。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統一指揮下,成為訓練周身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靈敏度的一種競技運動。推手是一種柔術,但須柔中寓剛。推手實踐證明,偏柔無剛的,難當強敵,偏剮無柔的,易遭跌折。

  

  太極拳架與推手是相輔相成的,都是繼承明代武術技擊方法並加以發展的武術運動。太極拳架是體,推手是用。到十八世紀末葉,山西人王宗岳,以及十九世紀中末期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李亦畲師徒兩人,都發揮了太極拳和推手練法,並根據各自練拳和推手的經驗,寫下了總結性的太極拳推手論文。這些拳論,言簡意賅,傳抄廣泛,成為近代練太極拳推手者的指導性理論。與武、李同時人,陳家溝陳氏拳家陳仲牲及其子陳鑫,也闡發了陳氏累代積累起來的太極拳及推手理論。

  

  推手的方式,兩人面對,各站弓箭步,各以右(左)手腕節粘貼對方右(左)腕節處,左(右)手手掌粘按對方右(左)肘節處,互相攻、化,纏繞伸縮,作弧形運動,根據「沾、連、粘、隨、不丟(不離開)、不頂(不頂撞),無過不及,隨屈就伸」的原則,練習全身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度,探知對方勁力的虛實、長短、遲速、動向,選擇沾沾點為支點,運用磨擦力的牽引作用,發揮「引進落空」,「乘勢借力」,「以輕制重」的技巧,牽動對方重心,使成我順人背之勢。在時間和力點最為恰當的時機,則又「以重製輕」、「以柔克剛」,將全身勁力迅速集中於一點發擊對方。對方被騰空跌出後,有舒服之感覺,無絲毫之痛苦。發勁要「沉著松靜,專註一方」,由弧形而筆直前去,勁力集中透達對方肢體。推手總的要求是:能化能發,化勁松靜,發勁乾脆,特別能訓練中樞神經系統的綜合分析的能力和判斷的能力。信手而應,不假思索,是為妙手。

  

  怎樣才能提高推手技巧

  

  1.認真練習傳統太極拳套路,作為推手訓練的主要基本功。最好請「明」師(明白太極拳理論和方法的明師)悉心講解、示範。拳論指出:「入門引路須口授」。經明師的口講身演,傳授經驗、體會,學者才不致練習日久,仍不得要領,不入其門。

  

  2.教者和學者推手時,.應該隨時指出化解、還擊之法,使學者不致流於自行摸索,走入歧途。

  

  3.推手要求柔軟圓活和內勁的增長。除練拳之外,還須抽出幾個式子練習發勁。練習發勁,仍然遵守太極拳柔中寓剛的原則,必須腰襠勁下沉,要明了勁用在何處,發於何處。一發之後,立即放鬆。切忌勁未發出,就渾身僵勁。

  

  4.發勁訓練,首先學會陳式太極拳的炮捶,這套拳的發勁式子較多,又有「竄奔跳躍,閃轉騰挪」動作,對推手、技擊有所幫助。

  

  5.「棚、捋、擠、按」的推手基本方式,須堅持練習,越練越細密柔順,推手技術也就逐漸提高,正反輪都必須練習,360度的圓周中任何角度都能走化,任何角度都能越過對方防守點而控制其重心,這樣就能在任何角度都能將對方打出。

  

  6.太極內功的修為,是太極拳拳架與太極推手練習的輔助。練習好太極內功,尤其是「哼、哈」二氣,是太極推手發放的關鍵。當然,內功地練習需要個長期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需要徐徐漸進。
推薦閱讀:

太極與內功(轉載)
太極拳修鍊之用功指要(5)
(398)[轉載]論命的訣竅:變換太極點
太極拳晨練更高效,熱身不可少!(3)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第27式雲手學習分享

TAG:太極拳 | 關係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