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客:中國舊體詩詞的繼承與發展

秋石客:中國舊體詩詞的繼承與發展

「五.四運動」前後,內外聯合,以海歸派為核心,中國發動了一場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總攻擊和清算,至改革開放達到高潮,前所未有。在這場攻擊和清算中,主要有兩股西化風(自由主義和馬列主義)推波助瀾,形成了左、右合圍之勢。雖然中國古典詩詞受衝擊較小,但隨著白話文大獲全勝和新自由詩的興起,加上其他現代文化形式的掘起,中國舊體詩基本上偃旗息鼓,幾成文物。

對於「五.四運動」前後給予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要有正確評價,歷史地看還是很必要的,舍此不能清理中華文化的糟粕和吸收外國文化的優秀成份。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一個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有潑洗躁水把孩子一併倒掉問題。「五.四運動」前後予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也有很大的負作用,表現為對西方文化的生吞活剝和對東方文化的全盤否定,言必稱希臘、美國,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甚至產生了賣國文化,從根本上動搖和損害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值得糾正的。

近些年來,中國正形成著一場深刻的全面的文化大反思浪潮,因而,對中國舊體詩詞的反思也是不可避免和合情合理的,對中國舊體詩詞的繼承和發展課題必然成為中國現代世界性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反思的本質是新時代的新文化運動,其目的就是想通過東西方文化的大碰撞,去偽存真,取長補短,整合出中華民族文化統領的世界文化。須知,任何民族的復興和發展強大,都離不開優秀文化的哺育,單純的經濟發展觀點等是要不得的。

中國舊體詩詞博大精深,想用一篇文章說明白其繼承和發展是不現實的,筆者這只是敢於藉機拋磚引玉罷了。

一、舊體詩詞範疇

在我看來,一切非白話文現代詩的詩都可稱之為舊體詩,如四言、五言、七言、長短句、元曲都是。而格律詩專指規範的唐詩宋詞。格律詩反映了舊體詩的最高水平,所謂對中國舊體詩詞的繼承與發展,主要是對唐詩宋詞的繼承和發展。

二、新文化的衝擊和文革的虛位

中國舊體詩詞的繼承與發展問題很多,如封建專制及科舉制被推翻和廢除,使文化精英不再把格律詩當作進身武器,舊體詩詞喪失了應有的原動力。這裡講一下舊體詩被新文化的衝擊和在文革的虛位。

1、舊體詩被新文化的衝擊

中國學術界通常對二十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是高調肯定的。新文化的本質是用西方文化反傳統中國文化,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要求民主;在經濟上反對地主經濟、要求小農和市場經濟;文化上反對科舉、八股文、文言文,要求科學和白話文,要文化大眾化。在這種大背景下,舊體詩詞這一舊文化形式,自然受到嚴重衝擊而日落西山。

新文化運動應該是對中國文化的揚棄,古為今用;對外國文化的合理吸收,洋為中用。但可惜的是並沒有做到,而是常時間揚洋抑中,形成了賣國主義文化主流,連中國文化的國寶舊體詩也棄之路旁就是明證,多虧有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文化人依然運用舊體詩詞這一利器為中國服務,舊體詩才沒有遭到古文言文類的滅頂之災。

2、舊體詩在文革的虛位

舊體詩在文革的虛位有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毛澤東喜愛舊體詩詞,舊體詩並沒有遭衝擊,並沒有像京戲那樣受到改革的公開關照,也就是說舊體詩詞並沒有成為文化革命的對象;二層是客觀上由於毛主席舊體詩家喻戶曉,影響到許多年輕人喜歡舊體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衝破了舊體格律的束縛,寫出不少傳世之作,證明文化革命時就有人實際對舊體詩詞進行改革了,有很大影響。現在讀起當年流傳的不知名的手抄之詞作,仍由衷贊之,如《滿江紅.致戰友》:「揮戈北上,回首處,烽煙又起。龜蛇間,黑雲壓城,雨飛浪急。牛鬼蛇神揮刀日,霜降華工舉義旗,看二司揮刀拼天際,鬼神泣!   憶往事,慢梳理;腦際恨,回且激!拔蒼山作綠毫神筆,飽蘸長江千重浪,巧寫藍天萬里壁;令宇宙傳去三聲雷,支持你!」(註:這首詞是根據我的記憶錄出,不全準確,標題是我加的,還望知情者糾正。)

你看這首詞,除了字數符合詞牌,平仄等多有不符,然而能說這不是一首好詞嗎?因此,證明舊體詩出新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大有可為的。

三、舊體詩詞的歷史發展

簡單回憶一下舊體詩詞的歷史發展,對正確理解中國舊體詩詞的繼承和發展是有幫助的。舊體詩詞是中國詩史中重要組成都分,唐詩宋詞是中國舊體詩詞的精華。

1、詩經

舊體詩詞是詩的一部分,早有四言,後有元曲,律詩主要指唐詩宋詞。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那時還沒有平仄等律詩要求。《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

《詩經》所錄詩歌多來自民間,據說,周朝設有專門的采詩官,採集民歌,以體察民俗風情、政治得失。《詩經》中大部分詩歌都出於此。另一部分則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獻之詩,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其中,部分詩歌曾有人考證其作者,有臆斷者,有有理有據者,不過不很重要。至於《詩經》編撰者,有以為周公者,現在看來無法成立。另有孔子刪詩的說法,也沒有說服力。

  《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詩經中有很多好詩,如《國風?周南》中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又如《小雅?鹿鳴之什》中的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2、《離騷》

中國詩詞到戰國有發展變化,其代表人為屈原,其《離騷》為代表作,有「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名句。屈原詩有貴族化、精英化和政治化傾向,對後人影響很大。

3、四言詩

中國四言詩到三國曹操時登峰造極,曹操是古人中把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結合得最好的,橫掃了酸腐詩風,他的詩樸實有華,對中國詩詞健康發展起了很好作用。如他《觀滄海》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又如《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4、唐詩

到個隋唐時代,中國四言詩逐漸被五言詩所取代,又由五言古詩發展到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好詩舉不勝舉。以至規範起來,生出對仗、壓韻、平仄關係等清規戒律,我想,唐詩是呤唱的,經常比高低,沒個規矩是不成的。

大概五言詩字數少,唐代又多生七言、七律、七絕等七言詩,其也有對仗、壓韻、平仄關係等要求,使詩路加寬了。

唐代詩是中國舊體詩最高峰,其好詩不可勝數,有唐詩三百作證。

5、宋詞

到了宋代,詩壇主流以痛感四言、五言、七言詩不足以表達更豐富的感情和詩味,隨即興起千姿百態的長短句詩即宋詞,後也被規範,成為文人吟唱的詩的形式,達到了詞的高峰。

6、元曲

到了元代,唐詩宋詞也不能滿足人們的更復的心聲傾訴,隨生出了元曲,使中國舊體詩達到了極致而衰落。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一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僅舉一例關漢卿《雙調?大德歌》供讀者欣賞。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裡綠楊堪系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岩岩羞帶石榴花。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雪紛華,舞梨華。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從詩經到元曲,中國舊體詩走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留給後人去欣賞評說。

四、如何看待格律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舊體詩的格律,不懂格律是無從談寫舊體詩詞的。在我看來,舊體詩的格律主要由字數、平仄、對仗、壓韻、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五部分組成。

1、所謂字數

所謂字數,就是一定的舊體詩必須由一定的字數組成。

四言詩必然是一句四字,一首詩至少四組,如曹孟德的《龜雖壽》:「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五言絕句必是五字一組,分四組,如孟浩然的五絕《春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五言律詩必須是一組五字,至少八組,如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首》:「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 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 讀罷淚沾襟。」

七言絕句必是七字一組,分四組,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七律必是七字一組,分八組,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詞的種類很多,但都要求一定的字數,短的如南宋 張孝祥的《十六字令》:「歸。十萬人家兒樣啼。公歸去,何日是來時。」是十六個字。較長的,如岳飛的《滿江紅》九十三字:「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所謂平仄關係

古人根據中國語言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的特點,為了詩詞的吟唱更有節奏,規定了律詩和詞的平仄關係,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仄聲為上聲及去聲,也就是所謂第三聲、第四聲。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可表現為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五絕的平仄

五絕的平仄,可拿柳宗元《江雪》為例「千山鳥飛絕,( 平平仄仄平)萬徑人蹤滅(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平平仄仄平), 獨釣寒江雪。(仄仄平平仄)」

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是二個五絕的合成。拿杜甫《旅夜書懷》為例:「細草微風岸(仄仄平平仄),危檣獨夜舟(平平仄仄平)。星垂平野闊(平平平仄仄),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 名豈文章著(仄仄平平仄),官應老病休(平平仄仄平)。飄飄何所似(平平仄仄仄)?天地一沙鷗(仄仄平平平)。」

七絕的平仄

七絕的平仄是五絕的發展,如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平平仄仄平平),上有黃鸝深樹鳴(仄仄平平仄仄平)。春潮帶雨晚來急平平仄仄仄平平),野渡無人舟自橫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律是七絕的發展與合成,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仄仄平平平仄平)?錦官城外柏森森(平平平仄仄平平)。映階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仄平仄),隔葉黃鸝空好音(平仄平平平仄平)。三顧頻煩天下計平仄平平平仄仄),兩朝開濟老臣心(仄仄平平仄平平)。出師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長使英雄淚滿襟(平仄平平仄仄平)。」

宋詞的平仄

宋詞種類繁多,如詞牌大全顯示有八百六十六種,很難掌握,如:

雙字詞牌有六十三種

竹枝 導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傳 鞋紅 別怨 尋梅 三台 解紅 塞姑 西施 韻令 側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華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鸞 無悶 大有 催雪 國香 芳草 大椿 垂楊 花犯 倒犯 瑤華 眉嫵 陽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霽 落梅 角招 薄倖 疏影 宣清 八歸 笛家 白檸 六州 大脯 六丑 歌頭 多麗 個儂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漁父 望江

三字詞牌有六百四十五種

漁父引 閑中好 紇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羅貢曲 醉妝詞 慶先和 南歌子 占春芳 朝天子憶少年 荷葉杯 回波集 舞馬詞 柘枝詞 晴偏好 憑欄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葉兒 漁歌子 歸字謠 唉乃曲 採蓮子 浪淘沙 楊柳枝 八拍蠻 字字變 十樣花 天凈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葉 喜春來 踏歌詞 秋風清 拋球樂 一葉秋 憶王孫 金字經 古調笑 遐方怨 如夢令 訴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風流子 歸字謠 飲馬歌 相見歡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長相思 思帝鄉 河滿子 風光好 誤桃園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長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紇 生查子 蝴蝶兒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歸國謠 女冠子 戀情深 贊浦子 浣溪 醉垂鞭 中興樂 醉花間 點絳唇 平湖樂 雪花飛 沙塞子 殿前歡 水仙子 菩薩蠻 採桑子 後庭花 清商怨 傷春曲 卜運算元 一落索 發時光 謁金門 柳含煙 可圍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門謠 憶悶令 散餘霞 好女兒 萬里春 錦圍春 太平年 清平樂 憶秦娥 更漏子 望仙門 西地錦 相思引 落梅風 江亭怨 喜遷鶯 烏夜啼 阮郎歸 賀聖朝 甘草子 珠簾卷 憶漢月 畫堂春 三字令 山花子 憶餘杭 喜長新 獻天壽 秋蕊香 胡搗練 撼庭秋 慶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慶春時 眼兒媚 人月圓 喜團圓 海棠春 武陵春 東坡引 梅弄影 陽台夢 月宮春 河瀆神 歸去來 惜春郎 極相思 雙韻子 鳳孤飛 柳梢青 醉鄉春 太常引 應天長 滿宮花 少年游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監田樂 惜分飛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頭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飲 探春令 越江吟 燕歸來 鳳來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樂 夢仙郎 青門引 菊花新 醉紅裝 思遠人 醉花陰 望江東 引駕行 玉團兒 傾杯令 鋸解令 雙雁兒 尋芳草 恨來遲 珍珠令 折花令 紅羅襖 折桂令 荔子丹 臨江仙 金錯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鸚鵡曲 一七令 望遠行 睿恩新 天下樂 戀綉衾 擷芳詞 鬢邊華 玉樓人 鸚鵡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鳳鉤 鷓鴣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鷓鴣 玉樓春 鳳銜杯 鵲橋仙 玉闌干 思歸來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搖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樓上曲 廳前柳 市橋柳 一斛珠 夜遊宮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樓 掃地舞 接賢賓 步蟾宮 恨春遲 冉冉雲 蝶戀花 壽山曲 惜瓊花 朝玉階 散天花 荷華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錦帳春 唐多令 後庭花 贊成功 定風波 破陣子 賀熙朝 撥棹子 玉堂春 系裙腰 金蕉葉 漁家傲 蘇幕遮 甘州偏 獻衷心 黃鐘樂 醉春風 握金釵 緱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黃柳 輥繡球 錦纏道 厭金杯 慶春澤 酷相思 解佩令 垂絲釣 謝池春 勝勝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夢行雲 三奠子 鳳凰閣 兩心同 拾翠羽 連理枝 惜黃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歲 惜奴驕 憶帝京 三登樂 檐前鐵 甘露歌 師師令 于飛樂 撼庭竹 粉蝶兒 繞池游 碧牡丹 百媚娘 風入松 枕屏兒 憶江南 瀟湘神 章台柳 赤棗子 南鄉子 月邊嬌 搗練子 春曉曲 桂殿秋 壽陽曲 剔銀燈 隔簾聽 越溪春 長生樂 下水船 解蹀躞 撲蝴蝶 千年調 蕊珠閑 瑞雲濃 番槍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聲碎 鳳樓春 四園竹 離亭宴 陽關引 一叢花 甘州令 山亭柳 夢還京 憶黃梅 過澗歇 瑤階草 安公子 應景樂 柳初新 斗百花 最高樹 倒垂柳 彩鳳飛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輕 爪茉莉 驀山溪 早梅芳 新荷葉 長壽樂 迷仙引 黃鶴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鶴衝天 洞仙歌 泛蘭舟 踏青游 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松稍月 華胥引 離別難 寰海清 勸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紅衣 八六子 探芳信

雪獅兒 石湖仙 夏湖仙 夏雲峰 採蓮令 醉翁操 紅芍藥 塞翁吟 意難忘 遠期歸 凄涼犯 戀香衾 滿江紅 玉漏遲 駐馬聽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樂 惜秋華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魚水 賞松菊 二色蓮 掃地游 滿庭芳 雙瑞蓮 玉京秋 小聖樂 金浮圖 陽台路 黃鶯兒 熙州慢 漢宮春 倦尋芳 劍器近 塞垣春 望雲間 秋蘭香 慶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萊 夜合花 采明珠 四欄花 慶清朝 帝台春 夢芙蓉 玉京謠 被花惱 晝來樂 留客住 萬年歡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樂 憶東坡 雙雙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綉停針 揚州慢 舞楊花 雲仙引 玲瓏玉 陌上花 水晶簾 三步樂 夢揚州 聲聲慢 紫玉簫 月下笛 丁香結 瑣窗寒 燕山亭 聒龍謠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鳳池吟 御帶花 月華清 飛龍宴 念奴嬌 解語花 繞佛閣 渡江雲 臘梅香 八音諧 絳都春 琵琶仙 高陽台 采綠吟 長壽仙 惜寒梅 鳳歸雲 彩雲歸 滿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燭新 六花飛 真珠簾 曲江秋 翠樓吟 西平樂 山亭宴 月當廳 壽樓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龍吟 關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鶴仙 齊天樂 晝錦堂 慶春宮 憶舊遊 曲游春 竹馬兒 雨淋鈴 還京樂 雙頭蓮 憶瑤姬 情長久 探春慢 湘江靜 金盞子 龍山會 春雲愁 昇平樂 迎新春 歸朝歌 雙聲子 永遇樂 二郎神 傾杯樂 百宜嬌 月中桂 澡蘭香 宴瓊林 惜餘慶 綺寮怨 花心動 向湖邊 霜花腴 綺羅香 玉連環 西湖月 合歡帶 曲玉管 尉遲杯 賞南枝 夢橫塘 西吳曲 真珠髻 征部樂 解連環 內家嬌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門飲 泛青苕 倚欄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紅梅 一萼紅 奪錦標 杜韋娘 過秦樓 八寶妝 大聖樂 慢捲袖 選冠子 霜葉飛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輪檯子 沁園春 丹鳳吟 瑤台月 摸魚兒 賀新郎 子夜歌 吊嚴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蘭陵王 破陣樂 瑞龍吟 夜半樂 寶鼎現 玉抱肚 解紅慢 穆護砂 清平調 水調歌 涼州詞 伊州歌 陸州歌 勝州令 鶯啼序 調笑令 九張機 梅花曲 蒼梧謠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簾 碧窗夢 南柯子 望秦川 風蝶令 開元樂 翠華引 漁父樂 謝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萊 歸塞北 深院月 西樓月 落梅風 塞上秋 甘州子 陽春曲 秋風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歸 上西樓 烏夜啼 憶真妃 秋夜月 臨波曲 南浦月 沙頭雨 小桃紅 濕羅衣 十八香 尋瑤草 歸平謠 試香羅 清和風 關河令 傷情怨

四字詞牌有九十七種

傳言玉女 小鎮西苑 臨江仙引 訴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麥秀兩岐 花上月令 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 黃鶴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宮桃 木蘭花令 浪淘沙令 燭影搖紅 霜天曉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雙頭蓮令 法駕導引 相思兒令 雨中花令 彩鸞歸令 訴衷情令 步虛子令 金盞子令 祝英台近 婆羅門引 紅林檎近 阜羅特髻 千秋歲引 南州春色 望雲涯引 少年游慢 夢玉人引 波羅門令 蕙蘭芳引 魚游春水 卜運算元慢 謝池春慢 採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臨江仙慢 水調歌頭 玉梅香慢 鳳凰雙舞 行香子慢 八聲甘州 西子妝慢 長亭慢怨 八節長歡 雨中花慢 粉蝶兒慢 並蒂芙蓉 黃河清慢 福壽千春 玲瓏四犯 定風波慢 換巢鸞鳳 雪夜漁舟 馬家春慢 錦堂春慢 木蘭花慢 映山紅慢 秋色橫空 上林春慢 戀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長相思慢 安平樂慢 望南雲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雲濃慢 草梅芳慢 繞池游慢 夜飛鵲慢 暗香疏影 楚宮春慢 惜黃花慢 菩薩蠻慢 無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風裊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頭 月上瓜州

望梅花令

五字詞牌有五十三種

後庭花破子 添聲楊柳枝 巫山一段雲 減字木蘭花 金蓮繞鳳樓 促拍採桑子 江月晃重山 鈿帶長中腔 隔浦蓮近拍 郭郎兒近拍 南鄉一剪梅 攤破南鄉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憶故人 偷聲木蘭花 攤破採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葉鋪水面 明月逐人來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盤 促拍滿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盞倒垂蓮 東風齊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鷙鵲夜 梅子黃時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喬松 瑤台第一層 黃鸝繞碧樹 綠蓋舞風輕 夏日燕黌堂 金菊對芙蓉 新雁過妝樓 東風第一枝 春夏兩相期 清風滿桂樓 送入我門來 花發沁園春 春從天上來 泛清波摘偏 飛雪滿群山 五彩結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瑤佩 滿院廣寒枝 減字浣溪沙 瀟湘逢人慢

六字詞牌有五種

壽延長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敘第一 花髮狀無紅慢 愛月夜眠遲慢

七字詞牌有一種

鳳凰台上憶吹簫

各詞牌的平仄關係都不同,因此更難掌握,如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其平仄關係應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3、對仗

所謂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工整的詩句例子: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孟浩然的「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王維的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杜甫的「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白居易的「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壓韻

所謂壓韻,是在詩文中,把同韻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諧和之美。

壓韻分平仄聲不同的韻,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流和樓就是平聲韻;孟浩然五絕《春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曉、鳥、少為仄聲韻。

5、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對舊體詩詞的平仄要求很難實現,即使古人也明白,所以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也就是說律詩的第一、第三、第五個字的平仄可變,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平仄不可變,不許犯孤平。但如有好句,也可變,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犯了孤平。

6、吟詩與填詞

吟詩問題被多數當代詩人忽視了。在我看來,舊體詩詞功能一個是讓人看的,另一個是讓人聽的,也就是吟,吟有唱的味道。古人重視格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吟的好聽,打動聽眾,所以,怎樣吟詩的確值得深入研究,許多人像讀新詩一樣讀舊體詩是有問題的。

填詞的填在我理解是有如填空,先選詞牌,然後按規矩選最佳詞句填之。

7、如何正確看待詩詞格律

在筆者看來,許多一知半解的詩詞愛好者太把格律看重了,不知詩詞的本質和形式來龍去脈。詩詞的本質是藝術性表達情感,其形式來源都是由於某詩詞作的好而被後人確認規範的,為什麼詞牌達八百多種?這恰恰證明詞是不斷更新發展的,規範是後人定的。

後人的規範功不可沒,但也不能教條化。我原只知理論上(如馬克思主義)有教條主義,後來才知文章上(如八股文)、詩詞(格律)上教條主義更厲害。理論上的教條可以突破,文學上的八股文己被打倒,為什麼舊體詩詞格律就不能碰呢?白話文的出現,使舊體詩更接近死亡,為什麼不挽救一下舊體詩詞呢?許多人號稱舊體詩詞格律專家,專挑別人毛病(如挑我許多詩詞不合格律),自已被捆的死死的,一輩子寫不出一首好詩,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總之,在如何對待舊體詩詞上我是反對教條守舊派,主張對舊體詩詞改良的,因為唯此才能發揚光大。

五、如何使舊體詩詞走出困境獲得新生

對中國舊體詩詞的改革,要有正確思路,就是繼承和發展。所謂繼承,你全盤繼承下來寫規範的舊體詩也行,是最高水平。你繼承了大部改了小部分也行。但你改了大部分繼承小部分就不行了,因為量變多了,質就變了,就不是舊體詩詞了。所謂發展,就是通過變通,讓舊體詩能在當代文化中佔有一席光輝之地。

繼承,主要繼承字數、韻等。發展,在我看來,擺脫平仄教條和重內容弱形式是舊體詩詞走出困境獲得新生的最重要環節。

舊體詩詞、特別是格律詩最難的是平仄關係,許多舊體詩教條主義者滿足於對格律的一知半解,把舊體詩模具化,自已寫不出詩,專挑詩作者不合模具部分,嚇跑了不少舊體詩的新生力量,令舊體詩日薄西山。因此,擺脫平仄關係束縛,允許適當突破,應該是舊體詩改良的重頭戲。

重內容,就是重視詩詞的靈魂,有好句就不要顧及是否符合平仄。弱形式並不是不要形式,像字數等是不能改的,改了就不是舊體詩了。

要探討筒易寫詩填詞方法。如我就不背平仄,要寫時現找平仄關係,你想寫五言絕句,可以從名詩詞中找平仄關係,例如我依據現代漢語四聲聲調的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就能

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中知其平仄關係必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然後知自己寫的五絕「雷鳴摧雨降,海燕沖雲天。不怕狂飆起,飛翔宇宙間。」符合五絕的一種平仄關係。

要敢寫,敢於爭脫模式,不要怕出醜,多經風雨。同時,要力求模式化,力求繼承和發展的統一。

以上五個方面有關對舊體詩詞的繼承和發展的探討,是我的一些膚淺看法,不足為訓。希望能通過這類探討,響亮地把中國舊體詩詞的繼承和發展問題提出來,引起國人的重視,認真思考中國舊休體詩詞問的光大問題,引出高水平見解,誠能如此,我會滿心歡喜。

2009-6-10

TOP

2# 發表於 2009-10-11 22:38  只看該作者 《七言.改革有感》

  真理謠言合併飛,

  改革特色一大堆。

  指鹿為馬尋常事,

  垂簾聽政放光輝!

  2009、7、6

推薦閱讀:

詩詞曲五首 教 學 設 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十首不朽詩詞,訴不盡母親情深
【子夜詩集】七律·180515
點評少司命《徐州站》絕句
生雲閣門生詩詞選(二)

TAG:中國 | 詩詞 | 舊體詩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