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進「智慧閱讀」的門檻 | 油城清風

今天,當你乘坐地鐵或是公交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周圍的十個人當中會有九個在低頭看智能手機。如果你留心數數,這九個人里有四五個是在看文字的,你有沒有看到「全民閱讀」時代真的來臨了?當然,這個「全民閱讀」是基於智能手機的大眾閱讀,是有廣大民眾參與進來的閱讀。

我們已進入「智慧閱讀」時代

智能手機作為信息技術的新寵,使閱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種場景前所未有,儘管人們也許並未意識到自己是在閱讀,但他們的確這麼做了。就連那些原本沒有讀報、讀書習慣的人也開始了不自覺的閱讀生活,條件是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閱讀從來沒有這麼方便過。而且,這種閱讀方式正在自下而上飛速成長著,使閱讀穿越階層,穿越年齡,穿越地區,成為實實在在的全民閱讀。毋庸置疑,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智能手機已經成為身內之物,像眼鏡一樣須臾離不開。那麼它究竟讓人們看到了什麼?手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使原來針對於印在紙張上、單向的、信息延遲的狹義閱讀變成了針對移動互聯媒介,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為一體的廣義閱讀,而且是即時的、互動的廣義閱讀。不能不說這是一場閱讀方式的革命。這種全民閱讀把全社會帶進了智慧閱讀的門檻。這裡說的智慧閱讀並不是說閱讀的人需要多麼高的智慧,而是說你閱讀的手機里充滿了智慧,或者說你閱讀的這個新媒介充滿了智慧。因為,驅動它的那枚智能晶元是幾萬年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我提出「智慧閱讀」的概念,智慧閱讀是一種劃時代的閱讀方式。智慧閱讀是人類閱讀史上參與度最高的一次實踐活動。它極大降低了閱讀的門檻,豐富了閱讀的形態,讓閱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讓死板的閱讀動起來。人們常說:我們已進入「全民閱讀」時代。的確,現在就是一個全民參與閱讀,全社會參與閱讀的時代。這裡的「閱讀」已經超越了讀紙書看報紙的概念,而是通過智能的媒介,全方位地獲取信息和體驗情感。

智慧閱讀很可怕嗎?

一些老派人士對手機閱讀有抵觸情緒,理由之一是手機閱讀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知識似乎是不系統,不完整,少思考,甚至可以攪亂人們思維的。於是,引申為手機閱讀會使年輕人變懶,變笨,變膚淺,乃至墮落。手機閱讀很可怕嗎?人為什麼需要閱讀?一是為了獲取信息和知識,二是為了尋求情感的寄託。然而閱讀需要消費時間。時間越寶貴的人,閱讀的成本也就越高。對於在城市裡謀生的現代人來說,時間是稀缺資源。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越是為生活勤奮奔忙的人,越需要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得到情感的寄託,可他們的時間也愈發珍貴。於是,這些人的閱讀需求是效率和優化。針對這種需求,碎片化閱讀無疑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選擇。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海量的碎片化閱讀,鎖定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點,明確目標,再有選擇地進行縱深閱讀,無疑是一種適合現代城市生活的系統閱讀方式。而這些人是我們當今城市中的大多數。記得剛工作的時候有位老師告訴我:「什麼叫有學問的人?就是有了問題知道到哪裡查,知道找誰去問。」現在好了,智能手機讓每個人都變成了有學問的人。

其實,碎片化閱讀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中國人早就適應了碎片化閱讀。從《論語》《老子》到唐詩,乃至各種各樣的著作,本質上都是碎片化的。就連我們的漢語也更適合寫出漂亮的短句子,從而也更適合手機這種載體。前些年聽人說,歐美人用手機主要是打電話,中國人用手機主要是發簡訊。現在我們手機上用漢字交流的信息量每天以幾何級數增長著。正是手機賦予古老的漢字以新的生命力。手機閱讀有什麼可怕的?應該說,不斷發展的是媒介,經典的內容永遠躍然其上。有生命力的思想是從不拒絕新技術的。

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其實東漢蔡倫造出紙來很久得不到普及應用。當時的文人士大夫覺得,紙這個玩意兒又薄又軟又脆,一沾水還爛了,既不易保持也不夠嚴肅。哪有竹簡來得鄭重其事?就這麼過了二百多年,直到東晉桓玄在位時才下詔:「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我覺得,基於移動互聯的電子閱讀屬於智慧閱讀方式。智慧閱讀讓勤奮的人更勤奮,聰明的人更聰明,原因就是不在於用什麼樣的閱讀媒介,而在於是什麼樣的閱讀者。更何況真正深刻的思想原本不需要長篇累牘。人類文明進步的過程,就是不斷用新技術承載經典思想,並促進先進思想產生的過程。從文字到紙筆,從傳統印刷術到現代印刷工業,到無線電,哪一次不是如此?智慧閱讀不但不會使社會膚淺,正相反,它可以促進社會產生出劃時代的新思想,進而創造出新的生產力。

前景廣闊的智慧閱讀產業

提起閱讀,人們直覺上的反應是讀報紙,讀雜誌,讀書。這是傳統意義上的閱讀。報刊和圖書的生產過程形成了傳統的出版產業。然而,自從有報刊和圖書那天起就有了閱讀,可並沒有形成閱讀產業。原因很簡單,傳統閱讀主要是個人的事。這種狀況在近些年發生了變化。閱讀正在逐漸形成一個產業,而且是生機勃勃的新興產業。那麼問題來了,書、報、刊從誕生那天起就是給人讀的。發展了這麼多年,怎麼又冒出個「閱讀產業」呢?閱讀的目的一是為了獲信息、學知識,二是為了尋求情感的寄託。我們來看看今天的人迫切需要什麼?需要信息的溝通,心靈的溝通,需要各種人脈關係。總之,需要讓信息動起來,需要社交。信息化技術越發達,人會感覺越孤獨,這種讓信息動起來的訴求也就越迫切。這也正是一系列社交軟體得以興盛的根本原因。

現代人對社交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社交,需要共同話題,共同的信息需求,共同的情感訴求。閱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篩子。對同一類內容感興趣的人,必然擁有同一類信息,關心同一類知識,有著相似的志趣。於是,閱讀產業產生了。今天,傳統書店、圖書館紛紛向主題閱讀空間轉型,大有發展成集閱讀學習、展示交流、聚會休閑、創意生活等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式文化場所的態勢。新媒體行業仰仗技術優勢也紛紛向閱讀產業進軍,開發出聽讀軟體、原創產品等新內容。不難看出,作為新興產業的「閱讀產業」蘊藏著商業價值,而且潛力巨大。這裡的閱讀,既包括針對文字的閱讀,也包括用音頻、視頻傳遞信息的閱讀,還包括互動式的新媒體閱讀體驗。總之,作為閱讀產業核心價值的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智慧閱讀。這個基於智慧閱讀的閱讀產業既是傳統出版產業的延伸,更會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面向智慧閱讀的讀書會

讀書會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讀書,一層是會。參與讀書會不僅為了讀書,更為了「會」,也就是與志趣相投的人進行信息溝通和情感分享。讀書會這種閱讀社交形式由來已久。只不過從前只是讀書人圈子裡的事,並沒有形成社會時尚。近幾年來閱讀產業飛速發展,賦予了讀書會這種傳統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圍繞這一趨勢,從民間到企業,到政府機構紛紛組建起各種主題、各種形式的讀書會,滲透到各個城市人群。比如,有家庭主婦自發的媽媽讀書會;有社會公益性質的盲人讀書會;有環保主題讀書會;有深入北京生活方方面面的「北京閱讀季」。今天的讀書會真正形成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良好互動,有力促進了全民閱讀。這種態勢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與傳統讀書會不同的是,現在的讀書會是基於移動互聯的讀書會,是面向智慧閱讀的讀書會。不論是請作者到會場舉辦講座,還是若干讀者彼此交流心得,都可以很方便地通過圖文、音頻、視頻與遠在千里之外的眾多讀者進行即時分享,互動參與。讀書會的場地和交流者擴大了無數倍。現代的讀書會甚至可以不需要專門的場地,直接通過移動互聯就可以實現多場地聚合、切換、交互的傳播。面向智慧閱讀的讀書會使閱讀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愉快的事。讀書會的意義何在?我們思考這一社會現象的意義應該跳出讀書會本身,在「閱讀產業」的視野範圍來加以思考,甚至在城市化和無所不在的數字技術交集的層面加以思考。那麼,現代意義的讀書會就是閱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伴隨智慧閱讀的發展而迅猛發展。面向智慧閱讀的讀書會將會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可以縮小人們思想的鴻溝,甚至極有可能縮小地區間的經濟差距。

閱讀是軟實力,也可以轉換成硬道理。這個未來並不遙遠,也許就在三五年之後。(信息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推薦閱讀:

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孝庄太后當真「一侍二主」
內化數學智慧
什麼叫大智若愚?
記念逝去的愛棗報
【智慧】古代名門家訓,值得借鑒!

TAG:閱讀 | 智慧 | 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