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規劃之父:封閉小區與交通擁擠無直接關係

  【財新網】(記者 田園)中國自1978年後就沒有對城市建設進行過中央級別的指導,時隔37年,國務院近日出台《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對中國下一步的城市規劃做了指引。曾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和市區重建局局長,被譽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表示,現在出台中國城市建設下一步的發展和改正策略,可以說「亡羊補牢,未為遲也」。但他也坦言,中國目前城市規劃的大環境、行政文化和規劃的專業水平都有待提高。

  2015年12月,關係城市「建設」與「管理」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並於近日出台《意見》,對各類城市病進行了羅列,並在提升城市特色、建築水平、節能建設、公共服務、宜居程度等,給予了方向上的指引。這次會議是繼1978年召開全國城市工作會議之後,時隔37年,再次就城市建設召開的會議。而這37年來,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在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也有顯而易見的缺點和不足。

  劉太格現任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是中國約30個城市的規劃顧問,也曾領導新加坡城市規劃團隊,為中國的城市建設提供建議,深知中國城建方面的弱點和痛點。他對財新記者表示,中國政府意識到在過去幾十年的城建方面存在問題,現在有意願要改善,「原則上是好事」。

  劉太格表示目前還沒有通讀《意見》細則,但在中國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的大背景下,之後的城市規劃一定要防止「千城一面」的情況出現。要尊重軟環境,即自然山水;要保護古迹;要尊重各地居民以及地貌特點,是劉太格提出的保留城市特色的建議。他認為在規劃前,要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係,不要為了所謂的城市特色去犧牲居民的幸福感。

  「用一個比喻來說就是,一個人如果是健康的話,你穿上什麼衣服都是美的;但是如果人本身不健康,你穿再昂貴的衣服還是不美,所以要確保城市的人住得很健康。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山水和古迹的保留、地貌的尊重,這個城市就會有特色。」他說道。

  至於最近中國城鎮居民熱議的「該不該拆掉封閉小區院牆」等問題,劉太格不認為小區的院牆拆除後,中國堵塞的交通就會順暢起來。「從新加坡的經驗看,封閉小區跟交通擁擠,我不認為有直接關係。因為交通擁擠的問題,主要跟宏觀城市規劃系統的關係更密切。」

  新加坡的住宅小區設計與歐美國家相似,大部分小區的道路是開放的,只有某些高檔小區才會採用封閉式設計。劉太格表示,雖然新加坡的小區均為開放式設計,但在城市規劃時,也盡量避免過境道路穿過小區。他認為,小區內交叉口比較多,而主幹道的車速快,在穿過小區的時候效率並不高。而更重要的,他認為在常規城規設計中,也盡量避免干擾小區環境。「我認為要改善交通其實還有很多更重要的處理方式。」

  以北京舉例,劉太格認為北京的交通堵塞、以及其他不宜居的現象是因為城市過大。「如果把現有的北京兩三千萬人口,分成4-5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所有的配套設施,包括商業區、工業區、大學、體育館,可以方便附近市民的生活、減輕交通堵塞、提升宜居的程度。」

  曾經接手過將近40個關於中國城市規劃諮詢服務的劉太格,一直都很想為中國長期的、如百年城市規劃建言,但中國的地方領導們似乎對短期計劃更感興趣。「中國似乎還是更喜歡做短期計劃,比如你們的『十三五』,最遠就做到了2020年,這在新加坡是不可想像的。」劉太格說道,「新加坡的規劃,先做遠期,再做中期,最後才到短期的。比如我們在1991年做的就是一個100年的城市發展規劃,之後會做50年、30年和15年的。那麼,規劃不需要大幅度更改,因為方向已經敲定了。在基礎設施的投資方面,就可以參考這些分級的規劃,避免亂投資。」

  劉太格表示,每個城市都有希望改變和改善。越早下決心改善,花的成本就越低,越晚改善,花的成本就越高。

  (實習記者譚欣雨對此文亦有貢獻)

  

推薦閱讀:

案例:高難度挽回,如何逆轉已經陷入死局關係
李天金與馬雲的關係?
十神不是神,是元素的關係
五指與五行的對應關係
你來晚一點沒關係 只要最後是你

TAG:交通 | 新加坡 | 規劃 | 小區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