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
楊式太極拳的「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
----邯鄲太極網 作者 龐大明
楊式太極拳套路中的「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以前在一些武術雜誌上也刊登過很多相關這方面的論文。最近《邯鄲太極網》的信箱收到楊式太極拳套路中的「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的相關問題比較集中,為滿足《邯鄲太極網》會員的要求,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對「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白鶴亮翅」的來由
楊式太極拳的「白鶴亮翅」是由陳式太極拳的「白鵝亮翅」演變而來。陳式太極拳第十六代傳人陳鑫(1849-1929)在《陳氏太極拳圖說》對「白鵝亮翅」是這樣解釋的:「何謂"白鵝亮翅』:如白鵝之鳥舒展羽翼象形也」。楊式太極拳鼻祖楊祿禪(1799-1872)從陳家溝學的太極拳後,前期在永年「太和堂」藥店院內設拳場教授太極拳,當時武式太極拳鼻祖武禹襄(1812-1880)跟楊祿禪學習太極拳,後又跟陳式太極拳的十五代傳人陳清萍(1795-1868)學習太極拳於月余,後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到目前武式太極拳套路中仍沿用「白鵝亮翅」。由武式太極拳演化而成的孫式太極拳套路中也沿用著「白鵝亮翅」。
楊祿禪到北京教拳後,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在不斷的將套路和名稱做相應的修正。原套路中的「白鵝亮翅」一名中的「鵝」字顯得笨拙、獃滯。「鶴」字與「鵝」字相比自然就顯得輕靈、活潑、吉祥、長壽,所以就用「鶴」字來代替了「鵝」字,故就將「白鵝亮翅」更名為「白鶴亮翅」。吳式太極拳鼻祖吳全佑(1834-1902)是在楊祿禪到北京教拳更名後學得楊式太極拳,後經傳其子吳鑒泉(1870-1942)加以演化自成一派,但吳式太極拳就隨楊式太極拳稱此勢為「白鶴亮翅」。現太極拳五大流派中的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還沿用著「白鵝亮翅」,而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都以「白鶴亮翅」代替了「白鵝亮翅」。
二、從楊澄甫的拳照談「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
楊澄甫(1883-1936)先生先後拍攝過三組太極拳拳照。一組是在1925年拍攝的,另外兩組是在1931年拍攝的。其中兩組是八五式太極拳拳照,一組是三十七式太極拳對練拳照,這三組拳照分別在三本書中使用。
第一組是楊澄甫先生中年拍攝的八五式太極拳實腿拳架的拳照,於1925年使用在《太極拳術》一書。《太極拳術》是由陳微明(1881-1958)先生執筆撰寫的。從「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兩拳照上來看是分為兩次拍攝的,雖姿勢相同,但拍攝的角度不同。書中對「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的說明是:「白鶴亮翅:右足略進半步,使足尖向東南,全身隨坐在右腿上。兩手與腰同時而轉,右手轉下,手心向上;左手轉上,手心向下,兩掌斜對如抱圓球,隨即分開。右臂隨腰向西南往上提起,眼神隨之,提至右手心轉向外,眼神漸漸轉向東,左手同時往左分,轉至手心向下,左足隨提前,腳尖點地,正對東方。此勢右腿變實」。「退步跨虎:右足復向後退,坐實;兩手分開,右手在上,手心朝外;左手在下,手心朝下;左足即隨之退回,足尖點地。此勢略如白鶴亮翅,惟身略低,兩手更開」。從動作說明中可以看出「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兩勢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退步跨虎」比「白鶴亮翅」「惟身略低,兩手更開」。
第二組是楊澄甫先生晚年拍攝的八五式太極拳實腿拳架的拳照,於1931年使用在《太極拳使用法》一書。《太極拳使用法》是由董英傑(1897-1961)先生執筆撰寫的。從「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兩拳照上來看是使用的一張底片,說明這兩個動作是完全相同的。書中對「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的說明是:「白鶴亮翅:由前勢,設敵人從我身前用雙手來擊,我速將右腳提起向左前方踏出,腳跟著地稍往裡轉,膝微屈坐實,身隨右腳同時向正面轉,左腳移至右腳前,腳尖點地,兩手隨右腳同時動作,左手由右而左而下落至胸前,手心向下;右手隨落隨轉至腹前,手心朝上;左手急往下往左側展開彼之右腕右手,同時往上往右側展開彼之左腕,則彼之力即而分散不整矣」。「退步跨虎:由前勢,設敵人用雙手從我頭之兩旁合擊,我即將兩腕粘在敵兩碗裡邊,左手往左側下方沾去;右手往右側上方沾起。兩手心隨之翻轉向外,右腳隨往後落下坐實,腰隨往下沉勁,左足隨之稍後提,腳尖點地,拔背含胸,頭頂勁,眼神前看」。從動作說明中可以看出「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兩勢的用法也是相同的。
第三組也是楊澄甫先生拍攝唯一的一套三十七式太極拳拳照,是十分珍貴的資料,因這套拳架不輕易傳人,會練者不多,就顯著更為重要。這套拳架於1931年使用在《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這本書上市不久就收回銷毀了,所以這本書流傳下來的不多,故有人說是因為這本書上的錯別字多才收回銷毀的。但門內人的說法卻有所不同,其原因有二:一是公開三十七式太極拳;二是公開了門內傳人才能得到的楊式太極拳拳譜,其弟子中有不同的看法。這本書傳世較少,所以三十七式太極拳拳架的拳照在楊式太極拳的形成與發展的研究中就更為重要了。
我們從這套珍貴的拳照中來看「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的姿勢是完全相同的。書中對「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的說明是:「白鶴亮翅用法:甲如提手式將人打出,如乙外功甚大,手勁有練抓力的自上抓來,甲逐進身上步閃過乙手,甲再往上將右膊抬起托乙肘處,身法再往上長往外扌朋勁將乙打出,如白鶴亮翅是也。如乙或用左手或用右手來抓,皆可以白鶴亮翅之」。「退步跨虎用法:甲如前式,乙雙手自左右兩方一起來打,甲將前右足抽回為實,左足虛式,甲同時亦將雙手左右分開,當住乙雙手此為開勁跨虎,如圖是也」。從動作說明中可以看出「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兩勢的用法也是大同小異。
楊澄甫先生的第二組拳照於1934年還使用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太極拳體用全書》是由鄭曼青(1901-1975)先生執筆撰寫的。從「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兩拳照上來看與《太極拳使用法》一書完全相同,是使用的一張底片,說明這兩個動作是完全相同的。書中對「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的說明是:「白鶴亮翅:由前勢,設敵人從我身左側,用雙手來擊,我速將右腳收回,即提起直前踏出,稍屈坐實,身隨右腳同時轉向左方正面,左腳移至右腳前,腳尖點地,左手心同時合於右手肘里,沉下至腹時,右手隨沉隨起,提護至右頭角上展開,右手心向上側,左手急往下,從左側向下展開至左胯旁,手心向下,則彼之力即分散而不整矣」。「退步跨虎:由前勢,設敵人用雙手按來,我即將兩腕粘在敵之兩碗里,左手往左側下方扌列開,右手往右側上方沾起,兩手心隨向外翻,右腳隨往後退一步,落下坐實,腰隨往下沉勁,左腳隨即提起,腳尖點地,逐成挎虎形,使敵全身之力皆落空,此勢則敵雖猛如虎,略一轉動,便受我制矣」。從動作說明中可以看出「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兩勢的用法也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不管是從照片上看,還是從三本書四個說明上來看「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的定勢都是相同的。
三、從太極拳「拆架子」中來看「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
楊式太極拳入門弟子在學習太極拳時可大體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先學太極拳套路;第二步就是待太極拳套路練熟後有老師給「捏架子」。所謂「捏架子」就是改正動作,那些動作不正確就及時地改正,如不及時「捏架子」,等動作練成習慣就不好改正了,正所謂「學拳容易改拳難」。所以說在太極拳套路練熟而還沒有定型時就得「捏架子」,同時由老師傳授太極拳的身法、要領。第三步是在正確掌握了太極拳的動作、身法、要領後有老師給「拆架子」。所謂「拆架子」就是將太極拳套路的動作拆開,再一一的講解每個動作的用法和勁路,並使每個動作單獨練習。
我在20世紀70年代跟楊澄甫先生的高足傅宗元(1914-1984)先生學習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傅宗元先生是屈指可數能全面繼承楊澄甫先生所定型的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的主要傳人之一。他在教授太極拳時向來不發火或動脾氣喝斥徒弟,總能對每一個動作都是那樣認真仔細的講解,態度永遠是和藹可親。
傅先生給我「拆架子」時說:「楊式太極拳過去叫一百單八式,或稱108式,是取36天罡,72地煞數之合,當時太極拳名稱相對分的稍微細一些,後來楊式太極拳的名稱改為八五式太極拳,八五式太極拳又稱85式太極拳。八是代表八卦,五是代表五行,八五得十三,象徵著太極拳十三勢,所以一百單八勢要改為八五勢就必須將一些動作名稱做必要的合併。比如:現在的"提手上勢』就是由"右手揮琵琶』和"提手』兩勢組成的,目前大多人都將"右手揮琵琶』當作了"提手上勢』,而把"提手』卻當成了一個過度動作了……。"退步跨虎』同樣也是一個組合動作。"退步跨虎』是由"跨虎勢』和"白鶴亮翅』兩勢組成的」。由此就不難理解楊澄甫先生的《太極拳使用法》與《太極拳體用全書》兩本書「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為什麼使用同一幅照片。由傅先生對楊式太極拳的「拆架子」就可以得出「白鶴亮翅」和「退步跨虎」的定勢動作應是相同的。筆者拙著《楊式太極拳闡秘》一書就是按照先師給我「拆架子」的方式寫作的,想必這樣會使讀者更容易對楊式太極拳演變的了解。
推薦閱讀:
※陳氏太極釋延弘
※【百家爭鳴】陳家炮捶不是太極拳?
※練習太極拳你要懂得松腰垂臀、含胸拔背和虛靈頂勁,太極拳要領技巧,愛教練私教網
※第775期:中和太極拳闡秘
※修鍊太極拳務須「懂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