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速學如何選尺碼?雙11剁手你準備好了嗎!

如何選上衣尺碼

上衣尺碼的挑選是相對不容易出問題的,因為衣服小一點點或者大一點點都不是很影響穿著。身材勻稱的話,根據身高和體重能推算出來大致穿什麼尺碼。

選上衣的5個常用數據:肩寬、胸圍、衣長、袖長、腰身。其中最重要的數據是胸圍。下面說一下自己怎麼量才能最準確的獲得這些數據,如果有定製經歷的朋友,可以直接用之前裁縫測量的數據。

肩寬:如果自己的肩不是特別寬或者特別窄,就沒必要量,一般的衣服肩寬都可以適用。如果需要量的話,千萬不要直接量自己的肩部,不會量的話,誤差會很大,因為人的肩部是有弧度的,除非你是個方形。最好的量法就是量自己肩部最合適的T恤的肩寬,量兩邊肩部縫線處的直線距離,一量一個最准。

胸圍:這個必須知道,這是最重要的數據。凈胸圍的測量比較簡單,裸上身,用皮尺在腋下3cm左右胸圍最寬處繞一圈,正常吸氣狀態下測量(正常深呼吸狀態就是胸圍正常情況下最大值,沒必要猛吸)。也可以量自己的衣服的胸圍來對比。

衣長:這個數據也不是很重要,一般國內的品牌衣長都不會偏長,國外的品牌衣長會偏長。直接量自己的合身的T恤、毛衣、外套,量從衣領和肩部的銜接處到衣擺的直線距離,就知道自己大概所穿的衣服的衣長的範圍了(這個數據其實我一般都不量,我身高不高,如果有偏長我會找專業的裁縫改短,除非是衣服的設計款式不能改衣長的,我就關注衣長)

袖長:這個跟衣長一樣,一般國內的品牌衣長都不會偏長,國外的品牌衣長會偏長。還是直接量自己的合身的衣服的袖子,平鋪袖子後從肩部縫合處到袖口的直線距離。量這個不要去量自己的手臂長度,不會量會有較大誤差。

腰身:沒有大肚子的就不用量了,修身款、常規款、寬鬆款都能穿。有肚子的朋友就要注意了,腰身不合適衣服就扣不上。腰身跟腰圍不一樣,腰身是從肚擠眼上面肚子最大處用皮尺繞一圈測量的數據。

上衣選尺碼誤區:

1、只認尺碼號:這個是最常見的誤區,例如自己穿某個品牌的某款衣服穿S碼,就認為所有衣服都選擇S碼,反問一句,全世界所有服裝品牌都嚴格按照同一個尺碼標準在生產衣服嗎?同品牌不同款的衣服都有可能偏碼,不同品牌的衣服更不用說了,所以衣服數據和試穿參考建議才是最好的指導。

2、不看版型:有些服裝的版型設計就是有自己的風格的,比如oversized的版型,衣服的數據比常規要大很多,但是這種版型就是要穿的大大的風格,不適合就不要選擇。選擇適合自己身材、風格的版型才是符合預期的。

3、不敢嘗試:相對來說網購服裝還是很省錢的,真的看上了自己喜歡的只要可以正常退換就大膽買,不合適可以退,虧點郵費錢,還是承擔的起吧。或者有時候我們看上了特別喜歡的衣服,但是就是有一點不合適,可以找找同城的好的裁縫師傅改一改,也很不錯,現在很流行改衣服。(我曾經就是找過3個裁縫師傅嘗試改衣服,最終選擇了改的最好的,之後就一直在那兒改,沒出過什麼問題)

如何尋找改衣店:其一,大型商場一般都會有;其二,百度、58同城和趕集網上搜索;其三,當地的便民網站、論壇、社交APP;其四,無所不能的微信朋友圈;其五,詢問商場的專櫃(找商務男裝的專櫃)

如何選褲子尺碼

褲子尺碼的挑選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因為小了沒法穿,小一點就會勒的慌,大一點要麼往下掉、要麼系皮帶的時候褲腰就皺成一團不舒服。

選褲子的5個常用數據:腰圍、前襠、大腿圍、褲腳圍、褲長。其中最重要的數據是腰圍。

腰圍:最重要的數據,而且是最容易出錯的數據,不要自己直接在身上量腰圍,不會量的話誤差會很大,不信的話可以自己試試。最準確的方式就是直接量自己的褲子,平鋪測量褲腰兩邊的直線距離,不要拉平褲子前後腰邊測量,褲子本身就有自己的弧線。

還有朋友說直接量自己的皮帶從帶頭到常用的帶孔的距離,其實這個誤差也不小。第一,皮帶用過之後不直了都有弧度了;第二,皮帶是有厚度的、系在身上的褲子也有厚度,這個厚度差你得減掉才是你真實的腰圍,這一圈的厚度差你算的出來?

前襠:這個數據主要是判斷高、中、低腰褲型的。測量方式是從褲子中間前腹邊到襠部縫線的直線距離。絕大部分的褲子可以通過這個數據判斷高中低腰,有少部分特別設計的褲子前檔縫線特別靠前或者特別靠後就無法判斷了。

大腿圍:不是很重要的數據,我一般在確定褲型的時候會看,當然腿比較粗的朋友必須要看。測量方式是從襠下0-2cm之間處的褲腿兩邊的直線距離。

褲腳圍:也是用來確定褲型的,同樣,腿粗的朋友必須看。測量方式就是褲腳邊緣兩側的直線距離。大腿圍和褲腳圍是判斷褲型的,判定是緊身、修身、直筒、還是寬鬆褲型。找條自己穿著最滿意的褲子,一對比數據就知道自己要買的褲子是更修身還是更寬鬆。

褲長:我一般都不去量,以我的身高買的長褲都是要去給褲子打邊的,身高特別高的要注意一下褲長夠不夠。測量方式從褲子外側邊腰到褲腳邊的直線距離。

最後補一個數據項,臀圍:這個我真的很少量過,我屁股不大,從來沒買到過臀圍小了不能穿的褲子。測量方式是一般從門禁最下端橫著測量的直線距離。

褲子選尺碼的誤區:

1、跟選衣服一樣只認尺碼號,之前已經解釋過了。

2、身高體重判斷尺碼:再次強調褲子最重要的數據是腰圍,而腰圍數據必須要比較準確,每個人的身形不一樣,同樣的身高體重很可能有不同腰圍,所以不要以身高體重判斷腰圍,腰圍數據相差大1-2cm還能穿,但是小1cm穿著就難受了。

如何選鞋子尺碼

鞋子尺碼的挑選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因為小了穿不上,大了不跟腳,腳是來負重走路的,其實是最敏感的,一點小沙子在鞋子里都明顯感覺不適。

網上有一篇關於鞋子長寬的詳細介紹文章,各種長度標號、寬度標號、尺碼尺寸換算,初學者還是不要看了,看完也是一臉懵圈。最關鍵是做鞋子的廠家還不一定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去生產。

我們常見的鞋碼規格是英碼(UK)、美碼(US)、歐碼(EUR)、中國碼(CHN)(最新標準的中國碼其實就是腳長)。其實歐碼(EUR)是我們最常用的尺碼,比如我們通常說的39、40、41、42碼就是歐碼。

我個人認為選鞋子,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穿正裝皮鞋的尺碼。尺碼標準也是以正裝皮鞋來制訂的,休閑鞋、運動鞋都參考這個標準。下面說幾個尺碼確定方法:

集中篩選法:雖然皮鞋也有偏碼的情況存在,但是不偏碼的牌子和款式比偏碼的牌子和款式還是要多的多,自己皮鞋多的話,就看看自己哪個尺碼最多,最多的那個尺碼就是或者最接近自己的真實尺碼。

量腳長交叉法:這量腳長很容易有誤差的方法,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要知道兩個鞋碼之間也就1cm長度差,所以要細心和耐心。量腳長比較準確的方式就是腳後跟靠牆(如果你家牆都是斜的,那就沒辦法了),前腳趾最長處畫水平線,然後量水平線到牆的距離。然後再對比尺碼錶格找出自己的尺碼,最後去確認自己現有的皮鞋這個尺碼是不是最多,進而確定自己的尺碼。當然也可以在某寶上買個腳長測量器,量的也比較准,但是有點浪費,因為就量一次就用不著了。

內長測量法:這個方法有效,但只是大部分情況有效。用捲尺伸入鞋內測量,然後對比下面的數據表格確定尺碼。遇到特殊鞋型就無效了,比如尖頭皮鞋,同尺碼的尖頭皮鞋內長比一般的皮鞋要長;又比如寬頭方皮鞋,同尺碼的寬頭方皮鞋內長比一般的皮鞋要短。

鞋墊測量法:前提是鞋墊能夠抽出來,而是鞋子也要是正常鞋型。用捲尺尺頭卡住鞋墊前段正常平直測量。正常來說,鞋墊測量的長度會比內長大0.5cm。

外長測量法:這是極不靠譜的測量方式,外長測量就是量鞋外底長度,不同類型的鞋子即使是同碼的鞋子,外鞋底長也是千差萬別。舉個例子:正裝皮鞋、樂福鞋、豆豆鞋、馬丁靴,這幾款鞋子鞋底設計概念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同尺碼的外長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一般不要用這種方式來做確認。

鞋子選尺碼的誤區:

1、跟之前的誤區一樣,只認尺碼號,也不再解釋這個誤區。

2、以運動鞋的尺碼為標準:這個是很多很少穿皮鞋的人經常會走的誤區,大部分人認為運動鞋比皮鞋尺碼偏小1碼,即運動鞋穿41碼,皮鞋就穿40碼,殊不知運動鞋的尺碼偏碼是最為嚴重的,偏碼範圍相當廣。舉個例子吧,同一個品牌,adidas的板鞋我穿41又1/3碼,adidas的清風系列跑步鞋我穿42碼,但是實際上我的皮鞋尺碼是40碼。

另外鞋子還有寬度和腳背高度這兩個數據。

關於寬度,亞洲人的腳比歐美人的腳要寬一些,所以選擇國產鞋子的話基本不用擔心,選擇運動鞋也無需擔心。主要是選國外品牌的鞋子可能需要關注一下,一般腳寬正常的比較好選,腳寬比較寬的自己研究一下寬度的選擇方式,網上有很多講解內容。

關於腳背高度,這個這也沒有哪家公司有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自己腳背高的話買之前問問電商的客服進行確定。

祝大家雙十一剁手剁的乾淨利落,不留一絲遺憾!!!


推薦閱讀:

女孩,你做好「養男人」的準備了嗎
三八節 男將準備好了沒?
古代女子出嫁 娘家會準備什麼奇葩的嫁妝來指點新人?
交往八年準備結婚的男友持續出軌,且並無悔意,我是否該原諒他?
樓房33層,買哪層最好?準備買房者,最該知道的知識!

TAG:準備 | 尺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