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21-440)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21-440)
9 - 20 - 2009第肆佰貳拾壹尊:定花至尊者 定花至尊者,即求那跋摩(367-431)意譯作功德(金豈)。北印度罽賓國(迦濕彌羅或犍陀羅地方)人,南宋時來中國,為劉宋譯經僧。 尊者為剎帝利(武士)出身。二十歲出家,並受具足戒,精通經律論三藏,故時人稱三藏法尊者。三十歲時,罽賓王卒,眾請尊者還俗嗣位,尊者辭而不納,遂隱遁遠走尊者子國弘揚佛教。後又至闍婆國(爪哇)傳道,劉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尊者經由海路至廣州,見虎勢山之形勢似耆闍崛山,故將其改為靈鷲山,並在山中建立禪室以習禪,山中本多虎患,及其尊者居於此地之後,則無有其害。元嘉八年至建康,文帝禮遇之,敕住祗洹寺。未久,即於寺中宣講(法華經)及《十地經》,法席甚盛。此外,尊者亦從事譯經,譯有《菩薩善戒經》、《四分比丘尼羯磨法》、《優婆塞五戒相經》、《沙彌威儀》等共十部十八卷。此外,尊者還譯《雜阿毗曇心論》,以補足伊葉波羅未譯完之部分。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示寂,世壽六十五。
第肆佰貳拾貳尊:無邊身尊者 無邊身尊者,即無邊身菩薩,隨彌陀來迎之二十五菩薩之一。無邊身,指身軀廣大無邊際,比喻尊者智慧神通、法力、慈悲心等。 《往生要集》所引之《十往生經》載,彌陀來迎時,隨著來之諸菩薩中共有二十五位,無邊身菩薩即為其中之一。他能保護虔誠念佛之人,使惡鬼惡神不敢擾亂,日夜常得安穩。又《慈悲道場懺法》中將其與觀世音菩薩共列為「世間大慈悲父」,勸告眾生至禮歸依,以獲福佑。
第肆佰貳拾叄尊:最勝幢尊者。 最勝幢尊者,佛在世時之僧。 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載,佛陀成道不久,在普光明殿為眾菩薩說法。尊者向佛陀請教;何時才能達到普賢菩薩的誓願與德行,修成諸大三昧,能自如地出入諸三昧,不停頓地算帳變化、施展神通。佛陀說:普賢菩薩功德無量,他的願行對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諸大菩薩都有借鑒作用,而且他的神通變化高於一切菩薩之上,隨心所欲、神變自如,令人不可思議。並普賢菩薩為大眾說法。普賢菩薩說法,尊者受益非淺。願行清凈,無可退轉,能於三昧中自在解脫,變化自如,從而獲得了最勝菩提道。尊者能以願力利益一切眾生,為佛的事業護持三寶,從不大厭倦。
第肆佰貳拾肆尊:棄惡法尊者 棄惡法尊者,即棄惡菩薩。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棄惡,舍欲蜀五蓋等一切諸惡,為禪、禪那的意譯之一。 據《文殊師利佛土嚴凈經》卷上載,尊者親眼目睹佛陀的無邊法力。曾向佛陀請教菩薩行法,佛陀為其祥加解說。他於當下頓悟,欣悅踴躍,身體也升上虛空離地七仞。佛陀預言,尊者以後六百二十萬劫,當成為佛,佛號「寂化音如來」,所住世界名「安穩」。《持心梵天所問經》卷二載尊者之言,曰:「假使菩薩適能等立於佛土者,則能蠲除一切眾惡,斯則名曰菩薩也。」
第肆佰貳拾伍尊:無礙行尊者 無礙行尊者,即無礙行菩薩。無礙,謂自在通達而無障礙,自在涉入而無礙,目在融通而為一體。如燈光互相涉入。有心無礙、色無礙、解無礙、辯無礙等的區別。無礙行,即算帳自在,隨心所欲,做任何事均無障礙,以德行立名。 據載,尊者普通輯佛祖在普光明殿為眾菩薩舉行的法會,眾菩薩想達到普賢菩薩的願行及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能力。當時普賢菩薩也來聽佛祖講法,為滿足眾願,佛祖請普賢講解了自己的誓願及諸大三昧的修鍊方法。無礙菩薩及其他眾菩薩從中受益非淺,皆得清凈無礙。以本願力利益眾生而不知疲倦。尊者具四種智:法無礙,教法得當;義無礙,釋義準確;辭無礙,即文字無礙;樂說無礙,尊者生歡樂聽講。尊者以無礙行之於世,利益眾生,功德無量。 又,一唐代僧亦名無礙,俗姓陳,生於成都。
第肆佰貳拾陸尊:普莊嚴尊者 普莊嚴尊者,即普莊嚴菩薩。 即《華嚴經》中以四勝身成佛之童子,系過去愛見善慧王之第二子,釋迦牟尼佛之前身,以三身中解行生之勝身,於解行生之終心入果海,究竟成佛。據《大方廣華嚴經》卷四十載,曾到佛陀在尼連禪河菩提樹靜坐之所禮拜。其時他己入灌頂之位,具菩薩行。等於法界無量無邊,獲諸菩薩普見三昧,大悲安穩一切眾生,神通自在同於如來,智慧深入演真實義,具一切智降伏眾魔,雖入世間心洹寂靜。 普莊嚴童子,新譯作大威光太子。
第肆佰貳拾柒尊:無盡慈尊者 無盡慈尊者,即大慈觀音菩薩。六觀音之一。為胎藏界右方蓮花部之部主。 據說,尊者與大勢至一起,是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因他以慈悲為本願,所以常到我們這個世界來度眾生。南海的普陀洛伽山林木郁茂,地草柔軟,處處是流泉浴池,是尊者說法的道場,相傳五代時有日本僧人慧萼,曾在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菩薩像,準備帶往日本。在途經舟山群島一小島附近時,為大風所阻,終未成行。他認為是觀音不肯東渡日本。後來當地居民在島上潮音洞前紫竹林邊建寺供奉觀音像,並取名為「不肯去觀音院」。後來,佛教信眾以此島為觀音菩薩的說法道場,並稱此地為普陀山。由此,普陀山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為觀音菩薩誕辰、成道、出家的紀念日。據說祈求尊者可脫離饑渴之苦,將轉生餓鬼者,祈求大慈菩薩,來世可避免轉生成餓鬼。 無盡慈尊者,又名聖觀音菩薩、正觀音菩薩。
第肆佰貳拾捌尊:常悲憫尊者 常悲憫尊者,即常悲菩薩,生於無佛之時,乃大品《般若經》二十七所說之菩薩,因此菩薩為利益眾生,積難苦之行以求般若波羅蜜,而被列為般若守護十六善神之一。 常以勇猛心,修般若波羅蜜之行。據《道行般若經》卷九《薩陀波倫菩薩品》載,尊者於夢中聞東方有般若波羅蜜之大法,為求法乃向東行,途經魔所樂國,為供養其尊者乃賣身,遂過二萬里到達犍陀越國,見曇無竭菩薩而得其法。尊者誠心格天,思睹佛聞法而不得,便日日悲泣流淚,諸佛特為現身,加以安慰指導,常悲遂悟,後在無數佛勤修梵文,成滿大願。 常悲菩薩,音譯薩陀波倫菩薩,又作普慈菩薩、常啼菩薩。
第肆佰貳拾玖尊:大塵障尊者 大塵障尊者,據《佛說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滅罪經》載,尊者名號為:「虛空功德清凈微塵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華波頭摩琉璃光寶體香最上香供養訖種種莊嚴頂髻無量出無邊月光明願力莊嚴變化莊嚴法界出生無障礙王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為印度東方極其遙遠的居住在「解脫世界主」,己獲佛的果位。 尊者能隨心所欲來往佛國,為眾生說法。即使犯有重大罪惡,只要誦念尊者名號一遍,誠心悔過,並向尊者行一跪拜禮,罪業即可消除。青白之人誠心拜禮,即可獲幸福吉祥。
第肆佰叄拾尊:光焰明尊者 光焰明尊者,即光焰明菩薩。光焰,又作光背、後光、光。指佛,菩薩像背後之光相,象徵佛、菩薩之智慧可分為頭光和舉身光兩種。頭光,本指發眉間之白毫光,故又稱眉間光;舉身光,又作身光。即佛像全身之光相。此象徵該菩薩的神威,如光明照耀世界。 《贊阿彌陀佛偈》曰:「一蒙光焰罪垢除。」《無量壽經》卷上亦曰:「無量光焰,照耀無餘。」光焰明尊者之德行法力正與阿彌陀佛相類。據《大方廣佛華嚴經》載,佛陀在摩揭陀國尼連禪河邊菩提樹下證得正覺時,尊者曾趕到佛陀身邊恭致敬禮。
第肆佰叄拾壹尊:智眼明尊者 智眼明尊者,獲菩薩果位。所謂智眼,即智慧眼,為十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智眼、明眼、出生死眼、無礙眼、普眼)之一。 尊者身具五智,己看破紅塵。脫離世俗,而通達一切佛法;能回憶往世的事而不忘失,並從中汲取經驗,利益眾生,能規範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佛教戒律,並成為弟子的榜樣;尋訪世間的修鍊方法,學習所有高僧大德的好經驗,以便修身益智;為利益眾生、弘揚佛法所做的一切事,無不隨心如意,尊者有著如明眼視,物悉皆明了的智慧,不為世俗所惑。
第肆佰叄拾貳尊:堅固行尊者 堅固行尊者,即堅固行菩薩。稽諸史實,實無其人。堅,如樹之根株不能拔;固,從他物而不變原態。堅固即指心念不變不動。 據《大方廣佛華嚴經》載,佛陀在摩揭陀國菩提道場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尊者特意趕到道場禮敬,聞佛陀演說無上妙法。據《堅固經》尊者曾於佛在那爛陀城之時,三次乞請於佛,期佛能敕諸弟子為不信佛之婆羅門長者子,居士示現神足,顯上人法,令此等人信服,佛則告示:「我但教弟子,於空閑處,靜默思道,若有功德當自覆蓋,若有過失當自發露。」並解說為何不令弟子顯現神足,上人法之原因,尊者憑藉對佛法的堅定信仰,成就菩薩果位,智慧深廣,神通無窮,可以降伏眾魔,度脫眾生。
第肆佰叄拾叄尊:澍雲雨尊者 澍雲雨尊者,以擅長施雲布雨而得名。 若世間遇到旱魔風妖出來做惡,眾生便可誠意祈禱尊者。尊者應眾人之請,凌空乘虛而來,念動真言,降伏旱魔,驅走風妖,即時普降甘霖,拯救枯萎的禾苗,成就眾生免受饑寒之苦。又能施雲布雨,用佛法澆灌眾生苦惱的心田,啟迪眾生的智慧進入不二法門。其功德無量,故獲羅漢果位。
第肆佰叄拾肆尊:不動羅尊者 不動羅尊者,即不動菩薩。 據《大寶積經》卷十九載,從佛陀居住的娑婆世界向東,過一千世界,有一處佛剎,名叫妙喜。廣月如來曾現身妙喜世界說法。尊者曾在廣月如來座前發誓:「世尊我從今日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尊者以無諂、無誑、實語、不異語、求一切智,乃至證得無上菩提而成為菩薩,號為不動。《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所載偈語中讚頌此尊者曰:「不動菩薩二禪王,得變易身常自在,能於百萬微塵剎,隨其形類化眾生,悉世三世無量劫,於第一義而不動」。
第肆佰叄拾伍尊:普光明焰尊者 普光明焰尊者,即普光明菩薩。 尊者善修一切禪定,神通廣大,他以無邊神通,降伏諸魔,利益眾生,功德無量。據《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載,尊者修禪入定,發動神通力,可以使十方世界感到震動。
第肆佰叄拾陸尊:心觀凈尊者 心觀凈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眾生本有之心,自性清凈,離一切妄染,故名自性清凈心。 佛教認為,眾生本有之心,自性清凈,離一切之妄染,故名自性清凈心,也叫如來藏心、真心,實即眾生所具之菩提心。尊者自性清凈心明凈如月,並時時觀持,不使染心垢。《菩提心論》曰:「照見本心,湛然清凈,猶如滿月,光遍虛空,無所分別。」又《大日經》曰:「心無畏故,能究竟凈菩提心。」尊者己解脫一切障礙而禪定得自在,證得阿羅漢果。
第肆佰叄拾柒尊:那羅德尊者 那羅德尊者,即那羅達菩薩。《般若三昧經》所揭護持正法、擁護眾生之八大菩薩(飈陀和、羅憐那竭、橋日兜、那羅達、須深、摩訶須薩和、因坻達、和倫調)之一 據《觀虛空藏菩薩經》載,世間有八尊大菩薩,自無數以來不辭辛苦,學佛求道,本己功德圓滿,修行成佛,但是卻都不取佛位,誓願常住世間,維護眾生,將天下眾生皆度出苦海後方得佛位,尊者為八菩薩之第四位。若有人患疾病,遭遇危難,只要呼喚尊者之名便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經常供養參禮,可得現世福報,命終後轉生極樂世界。
第肆佰叄拾捌尊:師子尊尊者 師子尊尊者,即師子(?-259)為中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禪宗尊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四祖。 尊者少依婆羅僧出家習定,後遇鶴勒那,見尊者子有慧根,便付與正眼藏,令其化行四方,由佛教第二十三祖鶴勒那大士付與正法眼藏。得法後,遊方至罽賓國,教化波利迦,達磨達等人,並傳法於婆舍斯多,命其往南天竺教化,遂獨留罽賓,時遇當地迫害佛教被惡王所殺,寂年為魏高貴鄉公甘露四年,並於其遇害之事,有「君王臂落」的典故。該國國王彌羅掘蔑視佛法,一日對尊者謂:「離生死否?……既離生死,可施我頭。」尊者對曰:「身非我有,何吝於頭?」王聞言即揮刀砍下尊者之頭,刀落之處噴出白乳數尺,而於其時,王之手臂亦自然斷落;此系因罽賓國王輕視佛法,又罔顧尊者之自覺功德力,乃於現前受此果報。迦葉、阿難嫡嫡付法相傳之法系亦由此而斷絕。 師子,又稱師子比丘、師子菩提。此尊與第079尊同尊,可互參。
第肆佰叄拾玖尊:法上尊尊者 法上尊尊者,即法上菩薩。法上,法上部之簡稱,為佛教小乘十八部之一。十八部為小乘佛教所分之流派,法上尊當為佛教小乘十八部之一法上部之主,法上部是專為求阿羅漢果眾生而施教化的法門。 在印度東方極遙遠的地方有一世界名普光明,吉祥王佛教化此土。此世界內有一法上大菩薩,另有六十三億菩薩為法上菩薩的眷屬。尊者為眾說法時,先騰身升上虛空,變化身形,高有七多羅樹,然後自隱其身,講解陀羅尼金剛真言等菩薩法門。一日,忽見西方光芒四射,並時時傳來鐘磬之聲。尊者詢問此主何瑞兆。吉祥王佛說;西方有一娑婆世界,佛陀佛教化此土眾生,此佛功德無量,法力無邊,而今他全身放此光芒,同時發出鐘磬之聲,意在召集三千大千世界諸菩薩前去聽經,你等速速前往。據《大寶積經》卷五十八載,尊者聞言,率領六十三億菩薩凌空飛向西方,行列中萬樂齊奏,鮮花飄舞,種種寶幢幡蓋無限莊嚴,傾刻間飛臨娑婆世界,率眾菩薩圍坐於佛陀蓮花寶座前,聆聽釋迦佛講經。
第肆佰肆拾尊:精進辨尊者 精進,謂勇猛勤策進修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義,於修善斷惡,去染污凈之修行過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進。精進辨尊者,為聞一切度王如來無所著最正覺佛說法之兩比丘之一。 據《六度集經》卷六載,在過去時,有一切度王如來無所著最正覺佛,為諸天、人講說經法。尊者專心聽講,聞法歡喜,應時即得阿惟越致(不退轉)。而另一比丘德樂正卻睡眠難醒,毫無所得。尊者數次勸說德樂正不能只是睡眠,要努力修行均無效果。尊者便顯神通化作蜜蜂王,在其眼前飛來飛去,又鑽入其腋下,螫其胸腹,德樂正大痛而醒。蜜蜂王落在泉中花上,德樂正怕再來螫,不敢再睡。尊者乘機因勢利導,為其說法,終使其開悟。
標籤:500P, 五百金身羅漢, 帶注釋
- 關於
- 全部博文
Designed by web2feel.com Coded by Local Dating, Dating Tips,Sugar Daddies
推薦閱讀:
※02《第二 行發符懸旛法事》注釋淺譯(01)
※年月吉神注釋
※《古文觀止-太史公自序》的譯文和注釋是什麼?
※《碎金爐》注釋1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141-159)
TAG: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