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歐洲哲學的三次開端

在哲學發展史上,原初的哲學問題總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不妨選取西方哲學史上三個具有階段性特徵的哲學形態來進行闡述:一、古代蘇格拉底—柏拉圖哲學的開端;二、近代笛卡爾哲學的開端;三、當代胡塞爾現象學的新開端。如果我們注意到這些開端的重要性,並且理解其內在意義和外在作用,那麼無論是本質世界還是事實世界,都或多或少能在某些範圍內得以澄清。然而,開端最為困難,一種新的正確的開端不能隨意為之,一旦哲學家試圖尋求哲學開端的可能性,他就必須首先對開端本身進行沉思,以便建立新的可靠基礎。

蘇格拉底第一次通過不懈的自身沉思將詭辯學派的懷疑思潮扭轉過來,開啟了整個西方探尋普遍性和徹底性的哲學通道。為了通達真理,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避免掉入「意見」的陷阱。也正因為此,蘇格拉底把真正令人滿意的生活詮釋為純粹理性的生活。人類所有的生活方式,無論是理論的還是實踐的,都必須具有清晰明白的本源確定性,以此區分什麼是不確定的「意見」,什麼是確定的「本質」,或者說什麼才是可靠的「智慧」。原初的哲學問題可以表述為「怎樣獲得真正的理性生活?」或「理性生活如何能夠純化?」

依照胡塞爾的看法,蘇格拉底在探尋原初本質的自在存在的同時,也為倫理生活的普遍要求進行了徹底說明。而這種說明是關聯性的,亦即按照由純粹理性凸顯出來的普遍理念來對倫理生活進行原則性規範和正當性證明。蘇格拉底的開端原則超越了前人舊有的範圍,具有批判的性質,對於存在者本身、美本身、善本身的認識過程的說明,要求回溯到絕對自身所給予的自在存在這個最初源泉。只有這個最初源泉,才能成為真正有德性的人的積極動力,否則,放棄原則性規範和正當性證明,就無法獲得有關美和善本身的真正知識。這是先賢的精神智慧,也是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笛卡爾再到胡塞爾的基本信念。

柏拉圖被胡塞爾稱為「一切真正的科學之父」,他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將原初的哲學問題以謹慎的態度作出了深刻的闡發和原則性的論定。至此,真正的哲學問題才進入人類的意識之中,作為主體化的要求也因此得到了其最終的有效性說明。哲學作為整個人類文化的精神象徵,無論是像胡塞爾所謂的「哲學作為一種嚴格的科學」,還是如皮埃爾·阿道所說的「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要回歸到合理生活的可能性論證之中。如果說作為倫理實踐者的蘇格拉底將合理的德性生活奠基在自明的可靠知識之上(德性即知識),那麼在柏拉圖這裡,自明可靠的知識則必須通過徹底的澄清來獲得原則性的洞察,以便實現其自身有效的全然真理。自此以後,蘇格拉底—柏拉圖的這些基本思想就有意無意地支配了整個歐洲哲學發展的命運。這個看法不僅在胡塞爾這裡,也在同時代的懷特海那裡得到了類似的解釋。

笛卡爾第二次通過自身的沉思方式從根源上真正徹底地把握了懷疑論,延續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哲學的大體思路。這裡所說的「把握」就是指在使用懷疑論方法的同時又建構了最終克服懷疑論的根基。在古代的極端懷疑論者那裡,人類哲學意識的普遍要求在其原則的可能性方面第一次得到了全方位的挑戰,一切先前被認為具有必然性的客觀法則都在主觀的質疑中予以了否定。在他們看來,「人是萬物的尺度,是是者如其是的尺度,也是不是者如其不是的尺度」。雖然懷疑論者所展開的絕對懷疑的思路後來被蘇格拉底—柏拉圖扭轉過來,但問題本身卻沒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領悟。也就是說,懷疑論本身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其中有關方法上的運用和主觀性考察的動機,對後世產生的影響要遠遠高於它原來的訴求。也正是這種動機直接推動了懷疑論思維的未來趨勢,笛卡爾的轉向就是使用懷疑論方法來進行哲學沉思的。

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特別是前兩個沉思,按照笛卡爾的想法,哲學如果要建立它的可靠基礎,首先必須對全部舊見解進行一次總的清算,然後再找出是否存在一個確切無疑的「阿基米德點」,以此建立普遍知識的可能性。由此而來,原初的哲學問題「如何獲得真正的理性生活?」就轉化成了「第一哲學如何獲得其絕對的開端?」對於這個問題的追尋,笛卡爾在「第二沉思」中認為「我思」就是這樣的「阿基米德點」,就是真正哲學的絕對開端,「我」是一個思維者,一個在懷疑、在領會、在肯定、在否定……的思維者,它是並且一直是處於變動流逝過程的絕對意識生活的主體,無論世界是否存在,「我」作為思維者自身絕對存在。正因為如此,這種純粹思維本身規定了開端原則自身的正當性。笛卡爾的開端原則有兩個:第一,哲學沉思自身方法的必然性;第二,哲學沉思自身意識的絕對性。可以說,笛卡爾的開端原則不僅代表了近代哲學的特徵,同時也預示了當代哲學的走向。

胡塞爾本人立身於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科學局限於純粹實在的事實,不能也不願意麵對價值與意義問題,因此無法真正面對人的整個生活意義。「單純注重事實的科學,造就了單純注重事實的人。」這是時代的精神困境,科學一方面試圖要為真正的人性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又完全處於自然態度之下而亦步亦趨。於是,科學面臨著「危機」,哲學也面臨著「危機」。胡塞爾說:「哲學的危機就意味著作為哲學的多方面的諸環節的一切近代科學的危機,這是一種最初是潛伏的,但後來就越來越顯露出來的歐洲人性本身在其文化生活的整個意義方面,在其整個『實存』方面的危機」。克服這種「危機」的新途徑就在於投向以純然現象學態度為指引的智性活動,以便重新實現絕對普遍科學的可能性,以真正的積極態度來克服懷疑的消極作風。

因此,胡塞爾第三次依靠自身沉思試圖確立最嚴格科學形式的哲學。這表現了人類自身對絕對純粹知識的不懈追求,沒有成功做到這一點,就還不能稱之為真正地實現了哲學本身。當然,胡塞爾沒有一味地沉浸在歷史上的諸種哲學形態中,而是通過自身思考和自身認識的道路來獲得客觀形態之主觀源泉的開端原則。按照他的說法,「研究的動力必定不是來自於各種哲學,而是來自於實事和問題。但哲學本質上是一門關於真正開端、關於起源、關於萬物之本的科學。」因此,他賦予了現象學作為最徹底的開端哲學的形態。而胡塞爾現象學的基本問題,其核心就在於「如何獲得『純化』的現象作為哲學最原初的開端?」縱觀胡塞爾一生的哲學思考,他的研究雖然有許多主題的轉變,但在這些變化中,現象學要求「純化」的普遍信念是始終如一的。

在歐洲哲學史上,從蘇格拉底—柏拉圖經笛卡爾再到胡塞爾,哲學的開端問題由「怎樣獲得真正的理性生活?」走向了「如何獲得『純化』的現象作為哲學最原初的開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力圖達到最終徹底的「純粹性」的哲學。

(作者單位:江蘇師範大學哲學系)


推薦閱讀:

愛爾蘭移民中200萬歐元來源「贈與」行不行?
歐洲上層美人們的殘忍細腰史 | 禁地
到歐洲文藝咖啡館,探尋古今名人足跡
為什麼歐洲人很喜歡的旅行車 在中國卻很小眾呢?
歐洲人在中國的困惑:中國人為何如此與眾不同

TAG:歐洲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