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以養老?

500萬不夠80後養老 30年後10萬相當於現在5900

http://www.eastmoney.com/2012年10月18日 12:30

  

  養老是每一個人關心的話題、也是躲不掉的事情。一波又一波的專家發出了養老的預警,但十年來,養老這個難題始終沒有解開。只是從十年理財的變遷中,我們發現了些許曙光。

  手裡有錢心不慌?

  未必,「70後」「80後」作為如今職場的主力,收入比起父母一輩有了很大的提升,錢多了不少,但談到養老的話題,卻並沒有比父輩來得踏實。且不說身邊需要花錢的事情一大把,就算是到退休前攢下一大筆錢——500萬,真的夠養老嗎?到時候的退休金又是多少?

  這一切都是未知數,同樣是未知數的還有人口紅利變化會帶來多大影響,福利保障未來會怎樣提高?十年來,隨著每個人一天天地走向退休,這個話題始終沒能讓人輕鬆,但未來養老難題的解藥,在專家反覆的爭論和市場不斷的發展中,得以初露倪端。

  光靠攢錢很難滿足養老

  養老需要多少錢?這是十年來很多人反覆演算的問題,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是多數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脹。近幾年高高的CPI數據讓很多人都領教了通脹的力量,也能親身感受到現在的1000塊錢,可能還不如20年前的100元值錢。那麼30年後會是個什麼樣子?

  假如你現在已經是中產,60歲退休之前已經攢下了2000萬元,用這筆錢來過剩下的30年老年時光,那麼每個月可以花費10.29萬元,這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但是,如果我們參考一下過去30年的通脹比例10%,假設未來30年的通脹也是這個數字,那麼30年後的10.29萬元,只相當於現在的5900元,這也就是一個普通白領的月收入。這對於現在已經養尊處優的你,是否少了點?

  退休前攢下2000萬,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目標。對普通人來說,養老的好壞更在於年老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也就是當時整個社會能夠創造多大的財富,以及這個財富怎麼去分配。所以不是說退休前存錢存得多,到老年就一定會很好過。不管一個人現在多有錢,未來不確定的通貨膨脹率都可能把人「洗窮」。而對於連退休金都沒有的無保人員,如果手中也沒有為自己攢的充足養老金,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世界銀行退休金替代率的理想標準是70%,而我國城鎮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只有25%,即你只能拿到退休前收入的25%左右,收入直接少了3/4。而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的替代率在90%左右。所以對於體制外的人來說,社保只能提供基本保障,退休前積累足夠的養老錢,更為迫切和重要。當過慣了一個月花1萬元,退休了卻只能拿2500元,再沒有其他來源的你,生活品質必然大幅下降。

  彌補勞動缺口依賴教育投資

  經濟出現通脹或通縮很容易發現,但同樣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人口結構,其變化卻是潛移默化的。從世界經濟史和人口史來看,某種程度上來說,經濟史就是人口史。

  社會要想不斷地創造出財富,有兩個必需的要素,一個是一定數量的勞動人口,另一個就是人們在勤勞並有效率的勞動。這兩點在未來都面臨不小的壓力。

  我國規模最大的「嬰兒潮」出現在1962年到1973年。十年間全國共出生近2.6億人,年均人口出生率達到33‰。之後,人口出生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20‰的生育高峰逐步遞減到近幾年的12‰左右。正是這波最大規模的「嬰兒潮」創造了改革開放後「中國製造」的經濟奇蹟。但嬰兒總會老去,2000年中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之下,使得物價和養老成本飛速飆升,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必然。

  2012年,中國總勞動力達到頂峰之後,將快速下降,總勞動力減少預警國力衰退。2016年,我國人口開始負增長。2020年,出生於最大「嬰兒潮」的人口將陸續開始退休,社會養壓力劇增。由此導致的社會問題愈加嚴重。中國法定退休年齡可能被推遲到65歲。2030年,每年只出生600多萬孩子,大國空巢,中國將面臨嚴重的經濟難題。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4.38億,80歲以上完全喪失勞動力的人口將達到1億。

  中國面臨的問題,除了勞動人口的減少,還有生產效率提升的緩慢。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創新能力低下,十年來,山寨仍是最快的謀利手段。如果未來創新的科技沒有能使我們從需要大量人力的低端產業鏈中解脫出來,使得每個人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那麼經濟增速將大幅受限,在養老問題上,結出的只會是一個苦果。

  如果整個國家的效率難以得到大幅提升,你至少要想辦法提高自己和後代的效率。所以充分、精準的教育投入,是每個家庭未雨綢繆應對養老的基石。

       勞動力越來越精貴

  十年前餐館的服務員收入只有幾百元,現在沒有兩三千招不到好的服務員;保姆的價格更是翻了好幾番。這些並不需要太多文化知識的工作之所以要價越來越高,原因只有一個:勞動人口少了,勞動力越來越精貴。

  演推到30年後,勞動力貴的程度會遠超過現在。

  老年的時候藉助勞動力的途徑無非兩種:自己、孩子。

  相比十年前還觀念統一的養兒養女防老,現在的大城市裡看到更多的是倒貼子女的啃老,父母不求子女孝敬養老錢,但求不倒貼錢給子女。且在未來一對夫婦四個老人日益普遍,有孩子的小夫婦能否贍養得起四個老人?

  雖然「一養四」看起來有點讓人害怕,但是這筆賬還是得算一下。

  30年後孩子在工作,如果月收入是1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萬元),並以8%的年增速增長。之後20年,孩子每月拿出20%的收入孝敬兩對父母(每一對父母獲取10%),這筆錢摺合成退休時的資金(按銀行存款利率4.71%計算),相當於每對父母退休的時候攢了大約310萬元。當然,如果孩子每個月能孝敬工資的35%,盡孝30年,這筆錢就相當於每對父母退休的時候攢了830萬元。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再說說自己,這也是最無奈的選擇,如果在老年的時候,既靠不上孩子,手裡又沒有實業和錢,就只能繼續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這也是很多國家延遲退休年齡的重要原因。

  「45歲太老了?55歲多餘了?我們連65歲的人都雇呢。」這是德國一家工程公司的廣告詞。目前,丹麥、冰島和挪威的退休年齡最高:男女都是67歲。英國人正在考慮將退休年齡將從現在的男65歲、女60歲,逐步提高至2044年男女都68歲。日本的許多小餐館中,端盤子的不是年輕人,而是白髮蒼蒼的老人。

  所以為了可能發生的退休延遲情況,當下的你務必鍛煉好身體。

  你的「現金奶牛」在哪裡?

  如果自己和孩子都不能支持養老,那麼還有一個渠道,就是養一頭「現金奶牛」。

  就過去十年的情況來看,能穩定產生現金流的東西,更多還要靠實業,一個運作良好的實業足以抵消通脹。做實業除了開飯館、美容院,典型的還有出租商鋪。不過不管如何,投資實業的難度都比較大,要面臨許多風險,並非適合於每一個人。

  實業投資之外,我們寄希望從金融投資中找到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產品,卻發現餘地很小。

  儲蓄是最可靠的投資,但靠儲蓄養老並不可靠,只因利率太低,還沒來得及和通脹賽跑,就已經死在了沙灘上。

  過去十多年,太多的人在房子裡面投入了太多的錢,於是,自然希望房子可以幫助養老。「以房養老」在國外已很成熟。但國外以房養老的大多是獨棟別墅,而在中國70年產權、實際30年的使用壽命下的密集高樓,人還在,房子已經沒了的情況必然出現。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在未來將擁有數套房產,供應大增需求減少之下,房屋租金和房價的下滑,也使得完全「以房養老」靠不住。

  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人退休除了靠退休金,就靠股票。2011年美國60%接近退休年齡的家庭擁有401k退休計劃。所謂401k計劃,就是拿你的一部分退休金由專業機構去炒股,來為你退休後提供保障。但這在中國是否可行呢?美國過百年歷史的股市,年均收益在7.5%左右,而中國股指過去十年負漲幅。未來中國股市能否有起色,將直接關注到很多人的養老問題。股市或許可作為「現金奶牛」的一個備選。

  不過我們也發現,近幾年火熱的信託產品,如果能長期保持10%以上的收益率,可以成為一頭很好的「現金奶牛」。如果信託可以持續,類似的債券類產品可以增多,參與的門檻能夠降低,「現金奶牛」會容易很多。

  跟隨理財市場的步伐,找到合適你自己的現金奶牛,是幫你完成養老的重要手段。當然,這個養「奶牛」的過程不會太輕鬆。

滙豐報告稱中國人退休後年均16.6萬元才夠用

       2013年03月01日 13:34 金羊網-新快報 我有話說 

  滙豐發布調研報告稱,中國人退休儲備有10年缺口

  新快報訊記者張瀟報道 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退休養老成為國人最關注的話題之一。退休後需要多少錢才夠用?滙豐最新發布的全球退休生活調研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受訪者認為,每年平均需要約16.61萬元的家庭退休收入才能確保舒適的退休生活。雖然這一收入要求低於全球21.46萬元的平均數字,但國人目前的退休儲備仍有10年的缺口。

  退休儲備缺口高於全球平均

  昨日,滙豐發布了第8次全球退休生活的調研報告,覆蓋了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對於最受關注的退休收入數據,調研顯示,要確保舒適的退休生活,中國內地受訪者每年平均需要約16.61萬元的家庭退休收入,而在亞洲的受訪國家和地區,這一數字平均每年約為25.75萬元,全球平均約為21.46萬元。

  儘管國人對於退休後的收入標準低於亞洲和全球的平均值,但調研也同時顯示,中國內地受訪者預計退休生活會持續20年(全球平均18年),相應的退休儲備並不充足,平均只夠10年之用,還有10年的缺口,略高於全球平均8年的缺口水平。而從退休儲備的年齡來看,國人平均從29歲開始為退休作儲備,這一年齡晚於全球平均年齡(26歲)和亞洲平均年齡(27歲)。

  對此,滙豐中國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201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4.83歲,比2000年提高了3.43歲。預期壽命的延長、人們對退休生活期望值的提升都對退休財務儲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在為退休生活作準備時,第一步需要了解的就是自身的退休儲備是否能夠滿足未來退休生活的需求,以便及早採取行動避免缺口。」

  近半數受訪者最擔憂健康問題

  調研報告還顯示,中國內地受訪者對於退休生活最普遍的擔心依次是健康狀況(64%),醫療保健支出(48%)和財務隱患(46%)。有近一半(45%)的受訪者更表示,要實現舒適的退休生活,自己的退休儲備尚不充足或者是完全沒有退休準備。

  「滙豐調查顯示,內地受訪者退休財務規劃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自己晚年生活的質量。退休之後,人們最大的心愿是有更多的時間與朋友和家人一起休閑、旅行、運動等等。而購買住房(46%的內地受訪者)、疾病或意外(37%)和子女教育(33%)等人生大事對退休儲備則會產生較大影響。」李峰分析稱。

  但從目前國人的退休儲備構成來看,社會養老金和現金存款仍是其中國內地受訪者退休後較為普遍的收入來源,數據顯示,社會養老金佔比29%為最高,其次為家庭存款佔比18%,個人養老金則佔了18%。

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明年將突破2億

2012年10月18日14:18中國新聞網張希敏 

  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張希敏)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朱勇1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2013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迫切需要重視和加強老年文化建設。

  朱勇介紹說,今年是「十二五」時期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中國傳統敬老日「重陽節」到來之際,中國老齡委等16個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朱勇指出,當前中國老年文化建設狀況總體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同時,老年文化發展同人口老齡化發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性認識不足,對老齡事業關心支持不夠,甚至出現歧視、虐待等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老年人也存在一些缺乏自愛、自強、自尊的現象等等。

  他說,加強老年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逐步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加快老年人文化建設,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強老年人的精神力量,是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在要求。

  朱勇強調,加強老年人文化建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舉措。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任務。通過加強老年人文化工作,重視老年教育,發展老年體育,逐步加大對老年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有利於不斷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為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努力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我國僅2成多老人主要靠養老金生活

2012年10月23日02:39 新京報

全國養老收入城鄉差別圖。  

2000至2010年全國老人收入來源圖。

  聯合國人口基金與全國老齡辦於22日舉辦論壇。調研顯示,截至2010年,我國以養老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年人只有24.1%,與2000年相比增長4.5%,同時,城鄉之間差異巨大。

視頻:我國僅2成多老人主要靠養老金生活來源:廣東電視台《廣東早晨》

  【老齡化】 2050年老人約三成

  昨日,聯合國人口基金與全國老齡辦聯合舉辦「21世紀人口老齡化:成就與挑戰」論壇。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代表何安瑞在主題發言中介紹,在中國,老年人口到2050年預計將達到4.3億,佔總人口超過30%。2050年每3個中國人中就將有1個老人。

  何安瑞介紹,預計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將再翻一番,達到20億,佔地球人口的22%,老年人將在人類歷史上首次超過15歲以下人口。從世界範圍內,老年人口增長速度最快,增速為3.2%,而總人口增速則僅為1.1%。比如今年,平均每秒鐘就有兩人慶祝他們的60歲生日,即每年有近5800萬人度過他們的60歲生日。

  【養老金】 養老來源城鄉差距大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調研報告顯示,到2010年,我國老年人中,有24.1%主要經濟來源為離退休養老金。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在2000年,主要依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比例為19.6%。另外,以低保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人,這10年也由1.6%增加到了3.9%。

  杜鵬分析,這10年我國社會保障體制發展迅速,因此依靠養老金和低保生活的老年人比例有較大增幅。不過,橫向比較來看,在社保事業健全的發達國家,養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

  我國城鄉之間的老年人收入來源差異巨大。杜鵬介紹,城市老年人中,有66.3%的老年人主要依靠離退休養老金生活,但在農村,能夠依靠養老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年人僅為4.6%。杜鵬認為,我國社保體制仍存在城鄉二元結構,農村社保待遇相較城市較低,使得在農村能夠依靠養老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年人依然低於城市。

   調查 女兒比兒子更孝敬父母

  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所做的「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顯示:在我國,女兒要比兒子更孝順。

  老人的成年子女中,女兒孝敬父母觀念指數平均比兒子要高出18%至35%。女兒與老年父母的情感關係要比兒子好30%。女兒女婿照料高齡老人的滿意度要比兒子兒媳照顧高出45%。而只有女兒的老人,死亡率比只有兒子的老人要低10%左右,這一點農村比城鎮更為明顯。

  曾毅介紹,這組數據是自1998年以來,六次跟蹤調查、累計入戶訪問90000人次得出的。

  曾毅認為,這組數據一定程度可以說明,尤其在農村,養育女兒的老年人所得到的回報要優於兒子。我國應該消除重男輕女的觀念,扭轉出生性別比升高的危險趨勢。

  三分之一老人空巢

  杜鵬介紹,到2010年,我國通常所說的老年空巢家庭共有4013.5萬戶,空巢家庭老年人口至少有620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一。

  有1824.4萬老年人生活在單身家庭中,生活中只有夫婦的老年人戶數為2189.1萬戶。而喪偶的老年人則達到了4748萬,其中70.4%為女性。杜鵬介紹,由於女性壽命比男性較長,喪偶老年人中, 女性比例增多,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

  【北京】 5個北京人 一個是老人

  截至2011年底,京籍老年人升至247.9萬

  新京報訊 目前,每五個北京人中,就有一位是老人。

  今天是重陽節,昨日,北京市老齡辦印發《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截至2011年底,全市戶籍總人口1277.9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7.9萬人,佔總人口的19.4%,逼近五分之一。

  據聯合國判斷老齡化社會的標準「65歲老人佔地區總人口的7%以上」,北京已進入嚴重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速度還在加快。

  為應對老齡化,近年來,北京市多部門從就醫、日常照護、文體活動、精神慰藉等多層面,出台優待政策。

  每天410人步入老年

  2010年,北京市1257.8萬戶籍人口中,235萬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年後,全市戶籍人口增長20.1萬,僅60歲以上老人比前一年增長12.9萬,是近年來單年漲幅首次突破10萬。平均每天,全市有410位市民進入老齡狀態;有近100位市民,步入80歲門檻。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分析,戶籍老人加常住非戶籍老人約280萬,相當於歐洲一個城市的人口。

  市老齡辦預計,十二五期間,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將以平均每年17萬人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全市常住老年人口將達到360萬,占常住總人口的17.6%;北京戶籍老年人達到320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3%。

  純老年戶人口達45萬

  截至2011年底,戶籍人口中純老年人家庭人口達45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2%,比上年增加0.7萬人。

  市老齡辦介紹,「純老年人家庭」是指家庭全部人口的年齡都在60歲及以上的家庭,即包括獨居老人家庭,夫婦都在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家庭,也包括少量其他老年親屬同住的老人家庭,例如85歲的母親與60歲兒子同住的情況。

  16區縣中,純老年人戶人口最多的,依次是海淀區、朝陽區和丰台區,分別為6.8萬人、6.5萬人和4.6萬人。

  全市共479名百歲老人

  截至2011年底,全市百歲老年人共計479人,比上年增加了45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339人。

  目前,北京市向90歲及以上老年人按月發放高齡津貼,95歲及以上老年人,由政府補助,就醫免費。

   追訪 高齡化意味著什麼?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高齡化,將伴隨出現養老的三大棘手問題:貧困,疾病,失能。一個人在80歲以後,失能進展非常快;面臨多種疾病威脅,以及養老金可能入不敷出的窘境。雖然我們還缺乏準確的評估,但可以估算,全市80歲以上老人中,半失能和失能者,超過一半。還有穿插在上述三大問題中的「孤寂」,老年群體普遍存在「面對不斷失去」的心理危機和考驗。

  如果大家關注養老,最應該關注這四大問題;如果我們對養老還有恐懼,那就應該科學認識人生的老年期,共同參與,爭取破解這四大問題。

  空巢、獨居老人養老如何解決?

  李紅兵:實際上,大多數的兒女,上大學或工作後,就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了。特別是像我們這樣一個城市,多數中青年人,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和老人分開居住。應該說,更多老人,在兒女長大後,都處於空巢或獨居狀態。這就意味著,以兒女,以家族為基礎的傳統養老模式,面臨巨大的變化。純老年家庭里的老人,他們除了自己照顧自己外,更多要依靠社會資源,來解決養老問題。

  【老齡化之「最」】 重慶為全國「最老」城市

  31個省市自治區中,已有26個地區的老年人口超過了10%

  新京報訊 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代表何安瑞介紹,人口老齡化程度在中國存在較大的地域差異。

  2010年,重慶60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17%,為中國「最老」的地區。而西藏60歲及以上人口不到總人口的8%,為中國最「年輕」地區。

  目前31個省市自治區中,已有26個地區的老年人口超過了10%,而10年前的2000年,僅有14個省份達到這一比例。

  杜鵬提供的具體數據則顯示,以往老齡化程度排名第一的上海,則排名第六。老齡化程度排名前六的地區依次為:重慶、四川、江蘇、遼寧、安徽、上海。老齡化程度最低的六個地區分別為:西藏、青海、寧夏、新疆、廣東、內蒙古。

  以往的地區老齡化研究中,東部沿海地區老齡化程度往往較高,排名靠前。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中國老齡科研中心主任吳玉韶介紹,以往地區老齡化研究更多針對戶籍人口。此次調研則主要以居住地人口為研究口徑,更加細化。

  我國在外流動就業的農民工數量龐大,形成了人口輸入地因為大量年輕勞動力到來,實際老齡化程度拉低,這些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的上海、廣東等較發達的地區。而人口輸出大省,如四川、河南等地,只留下老年父母在家養老,因此實際的老齡化程度要高很多。

  杜鵬介紹,也正是人口流動的因素,使得我國農村地區出現大量的留守老年人。農村地區的老齡化程度,近10年來不斷上升,與城市老齡化差距不斷拉大,這是非常需要注意和研究的動向。

  新京報記者 韓宇明 魏銘言

80後獨生子女一代提前進入養老焦慮規劃晚年

2012年10月23日00:4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3日電(記者 吳歆)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敬老節日,關於養老的話題再度受到關注。對於年輕人來說,如何養老似乎還是一個很遙遠的問題,但近日網上流傳的「500萬不夠80後養老」一說,引發了他們的「養老焦慮」。「獨一代」在感受到贍養老人壓力的同時,開始焦慮自己的未來:二、三十年後,如何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子女是否會承擔更大的養老壓力?

  「再生一個吧」

  中國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已過而立之年,孩子大都已開始蹣跚學步,父母也開始集體步入老齡。在這種「421」的家庭結構中,負擔最重的就是「雙獨」夫妻。身處重重壓力中,一些年輕夫妻也開始考慮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以及孩子的養老負擔。

  「我們現在只要負擔4位老人,將來我們的孩子卻可能要負擔12位老人。」31歲的李瑞是4歲孩子的媽媽,正計劃生第二個孩子。她坦承「雙獨」面臨的雙方父母養老問題和自身養老問題,的確是生二胎的動機之一。

  李瑞給記者列了個表格:將來兒子需要照顧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6位老人,如果兒子的結婚對象也是這樣的情況,那麼他們需要承擔12位老人的養老或醫療問題。「將來我們都老了,不管是誰生病了,他都不可能不管。老年人本來就容易生病,今天這個病,明天那個病,他怎麼管得過來呢。」

  「兒子如果有個兄弟姐妹,將來也會大大減輕負擔。當然更多的是希望兩個孩子可以作個伴,對成長也更有利。」 和李瑞有一樣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但真正付諸實施的卻不多,多數「雙獨」家庭會因為經濟壓力等原因放棄生二胎。

  前段時間家裡發生的一件事情更加堅定了李瑞的想法。「我和老公都出差,我公公生病,一開始沒去醫院,結果嚴重了,我婆婆直接叫了120。」幸虧搶救及時沒有大礙,但此事讓她很是後怕,「如果有個兄弟姐妹,至少一個人不在的時候,還有另一個能照顧父母。」

  李瑞表示雖然目前的壓力會增大不少,但還是更願意做長遠打算,「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再生一個吧。」

  「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26歲的河北姑娘安然在北京一國企做行政,收入不算高但工作穩定,社保也是按規繳納。不過她仍從不算高的工資中擠出一部分,為自己購買了商業養老保險。

  「父親的去世對我的打擊非常大。」這麼年輕就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安然表示跟家庭變故確有很大關係,「母親的退休金非常低,父母的生活一直靠父親的退休金,雖說生活水平不算很好,但起碼豐衣足食。父親走後母親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我了。」

  「我現在壓力非常大,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這彷彿讓我看到了我的未來。」 安然說,以前一直以為在國企工作就算捧了個「金飯碗」,以後退休養老也不用愁,現在才知道在通脹的作用下,將來那點養老金也許根本維持不了基本生活,「一旦退休可能很悲慘。」

  資深壽險規劃經理張蘭榮告訴記者,這兩年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80後」明顯增多,他們大都有穩定的工作,生活水平也較高,因為擔心自己退休後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被迫做出這樣的規劃。

  據媒體報道,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80後」受訪者對養老保障心存擔憂,對養老保險保障的關注度甚至高於四五十歲的人群。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令年輕人提前進入了「養老焦慮」,一些人開始提前為退休生活做規劃。

  除了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安然現在也在學習理財知識,「將來結婚以後,我一定會提前做好理財規劃,為養老留出一隻"籃子』,保證退休以後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清華大學養老研究所副所長曹峰也曾指出,研究表明2050年中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深度老齡化」的社會,當前的「80後」、「90後」正是未來老齡化社會的主體,因此,年輕人需要從現在開始為自己的將來積累必要的養老金,並做出明確的養老規劃。

  「回到父母身邊」

  2年前,在「逃離北上廣」的大潮中,陳江離開北京,回到他的家鄉,湖北的一座小城市。在父母的幫助下,他開了一家小公司,然後按部就班的相親、結婚、生孩子。

  「我是獨子,父母不願意跟我來北京,我也不希望自己將來孤獨一人。」陳江說很慶幸自己當年的選擇,雖然離開了大都市的繁華,也遠離了最初的夢想,卻能天天享受天倫之樂。

  「說起來慚愧,我剛回來的時候只能"啃老』。父母的退休金其實完全夠他們生活,還有多餘,所以他們並不是指望我賺錢給他們養老,而是希望我能在他們跟前,多陪陪他們。」

  很多「獨一代」的父母坦言仍嚮往兒孫繞膝的生活。對於父輩來說,好的生活條件未必是他們最需要的。老人最害怕的是孤獨,最渴望的是精神上的陪伴。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但是在外地打拚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父母都成為「空巢老人」。近年來,「空巢老人」因患病或意外死亡無人知曉的新聞屢見報端。「我不希望將來出現這樣的事情再後悔,所以選擇回到父母身邊。」陳江說。

  「我家的親戚都在這座城市生活,雖然我是獨子,但起碼還有表兄妹、堂兄妹,將來老了大家還能互相有個照應,生活也不會孤獨。」陳江說,不希望自己在外面奮鬥一輩子卻晚景凄慘。(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為化名)

養老金十年收益跑不過CPI 學者爭議個人賬戶做實

www.eastmoney.com2012年11月21日 07:18李芃 胡欣欣

 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獲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過去11年間,中國年均通貨膨脹率高達2.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約6000億元。

  面對日趨老齡化的社會,承受著支付重壓的養老基金還有另一重隱痛:投資收益為負。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近期舉辦的養老保障國際學術論壇上表示,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從2001年到2011年間,中國養老金「縮水」近6000億元。

  包括鄭秉文在內的多位專家認為,不管是否要做實個人賬戶,養老資金的保值增值都是擺在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投資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投資渠道單一

  按照鄭秉文的推算,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獲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過去11年間,中國年均通貨膨脹率高達2.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約6000億元。

  這與全國社保基金相較有著巨大的差距,資料顯示,2004-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年均投資收益率9.17%。社保基金是應對未來養老基金債務的戰略性儲備基金,雖不用於日常支付,其保值增值的壓力同樣很大。

  造成二者收益率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資金的運用程度不同,養老保險基金僅僅限於銀行存款和國債,社保基金則可投資於多種渠道,包括銀行存款(比例不低於10%)、國債(比例不得低於50%)、企業債(不高於10%)、金融債(不高於10%)、證券投資基金(不高於40%)和股票(不得高於40%),還有少部分社保基金用于海外投資。

  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封進認為,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是很多國家的做法,不對養老基金進行運作,也是一種失職。而如何平衡風險和收益,保障參保人的利益,其根本所在則是完善養老基金的治理結構。

  從公開資料可以得知,此前已經入市的我國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近年來不斷拓寬。

  2005年社保基金開始信託投資,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截至2010年9月底,社保基金累計投資信託項目20個,主要借款人包括鐵道部、國家電網、國電集團等。同年可直接投資於央企,投資額不超過總資產的20%。

  2008年社保基金進入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2009年著手境外投資,目前已經委託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美國股票、香港股票、全球股票和全球債券。

  從2011年開始社保基金涉足保障房建設,投資30億到天津保障房項目、45億到重慶保障房項目。

  爭議個人賬戶做實

  截至2011年底,中國養老的三大支柱中,3580億元的企業年金、8690億元的全國社保基金都已實現規範的專業化市場投資運作,但擁有1.95萬億結餘的基本養老金依然通過「落後的投資體制獲得低下的收益」。

  根據鄭秉文測算的結果,按照目前的繳費率、財政補貼力度、擴大覆蓋面的速度等政策和制度參數來測算,到2020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累計餘額將在9萬億-11萬億左右。

  放開投資渠道,似乎成為了減輕養老金保值壓力的現實選擇,但如何放開投資渠道,提高資產收益率,一個更為重要的事情將擺在眼前——養老金投資將有一個怎樣的治理機構。

  封進表示,國外的社保基金運作情況表明,如果監管過嚴的話,在相同風險下,實際投資收益率會更低。

  目前中國社保基金的運作主要是由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的,成員大多數來自政府部門和銀行。

  這樣的治理結構是否能夠很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封進認為,過多的政府參與容易使養老金投資的目標偏離。「養老金投資本身的目的是要將投資收益最大化,最終提高參保人的替代率,但政府的參與可能會使其中有更多的社會目標。」封進說。

  除了養老基金自身結餘之外,目前養老金個人賬戶部分的保值將更直接關乎每個參保人的利益。

  做實個人賬戶是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其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型的標誌。自2001年開始,13個省市先後啟動了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試點。

  然而試點情況並不樂觀。以上海市為例,2007至2010年做實個人賬戶資金累計金額分別為68.14億、102.22億、104.34億、106.29億,增長日漸緩慢。截至2011年末,上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共累計個人賬戶基金111.39億元,僅比上一年度增加5.1億。這意味著從2009年起,上海養老保險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幾乎已經停滯,「2009年後的增長只是利息收入而已」。

  鄭秉文分析,試點推進不力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轉型成本高昂,顯性的成本就是個人賬戶——很顯然,如果把賬戶做實了,支付退休一代的養老金就不夠。其二是做實之後的個人賬戶基金收益無法保證。在中國目前的高增長之下,實賬上的個人賬戶基金投資幾乎不可能取得高於社會平均工資增幅的投資收益,甚至連CPI都跑不贏,個人賬戶這一塊越大,福利損失就越大。

  也正因為此,鄭秉文不主張做實個人賬戶,而呼籲採用記賬式個人賬戶。據測算,當前中國養老保險的空賬規模大約2.25萬億元,而基金總結餘1.96萬億元,要填平空賬實際上只需要財政另外支出3000億元,並非難以負擔的成本。但徹底還清債務之後,統賬結合制下的養老金投資問題,仍將面對巨大的福利損失。

  儘管多位社保領域的專家都呼籲取消個人賬戶做實,但從目前的政策層面上來看,無論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還是最近發布的《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做實個人賬戶的政策似乎還將延續。

  「如果堅持做實,就會面臨資金管理的問題,投資渠道的拓寬和治理結構的完善就顯得更為重要。」封進說。          郎咸平:養老金縮水6000億 退休將面臨悲慘生活

  養老金縮水6000億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困境。近日,中國社科院專家稱目前在以國有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形勢下,從2001年開始——2011年這十餘年間中國養老金縮水近6000億元。

  社科院專家:養老金縮水6000億

  社科院專家:縱觀全世界養老金制度發展比較完善的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瑞典等等),無論其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經歷了改變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髮放模式的過程。以加拿大為例,其早在1957年就推出第三支柱私人養老金RRSP計劃,政府允許稅前扣除限額內的個人供款,供款限額約為每人每年21,000加元。目前在加拿大,約69%的成人擁有RRSP賬戶,RRSPs在65歲以上退休人員的整體收入中替代率達到32%。

  郎咸平:我們退休面臨悲慘生活

  經濟學家郎咸平對於養老金縮水6000億這一狀況,表示憂心忡忡!他說按照我們現在的養老金情況來看,我們一旦退休,很可能面臨著悲慘的生活。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以北京為例,看看北京居民的養老狀況會是怎樣的?目前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費是5萬元,如果CPI漲幅為3%,20年後要保持像現在這種生活水平的話,一年就需要9萬塊。假設你離退休還有20年的時間,退休後還要再活20年,那麼你需要的養老費用是242萬元。按照我們現在這種養老制度,如果你月薪是4000塊,再假設你薪水的漲幅和通脹一樣每年漲3%。當然,我深深地表示懷疑,你的薪水能不能漲3%,但是假設能,好吧,那退休時你的養老保險金總共也只有37萬元,但是你需要242萬元,你連這個零頭都不夠,怎麼養老?太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什麼?我們看看清華大學養老金工作室提供的數據,說在2012—2017年,中國14~64歲的勞動人口開始下降,到2035年,65歲以上的人口約為2.94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是每十人中有一個老年人,但二三十年後,每十人中老年人的數量可能會達到四個,將出現不足兩個納稅人供養一個養老金領取者的局面。各位知道這對我們年輕的夫婦來說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每對夫婦要供養四個老人,你們怎麼養得起啊?我都替你們擔心,你們完全不知道你們未來的日子有多難。(揚子晚報)

報告稱去年14省養老金收不抵支 缺口達767億

2012年12月17日15:4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7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今日在京發布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達14個,收支缺口達767億元,高於2010年。

  報告顯示,在32個統籌單位中(31個省加上新疆兵團),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0年有17個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於2010年,2011年達767億元。

  其中,遼寧和黑龍江的缺口均超過100億元,天津、新疆兵團和吉林的缺口均在50億-100億元,河南、陝西、江西、湖南、廣西、上海、海南和重慶的缺口均在10億-50億元,河北的缺口達1.62億元;在18個征繳收入大於支出的省份中,廣東仍高達519億元,浙江、江蘇、北京和山東也在200億-300億元。

  《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編寫的第二部年度養老金行業報告,它反映了2011年度中國養老金制度發展的整體狀況和改革動態。全書由主報告和11個分報告組成,分為養老金髮展篇、改革篇、指數篇和動態篇四部分內容。

人社部官員稱養老金雙軌制已到必須改革之時

2012年12月17日15:27 中國新聞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17日出席《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發布式時表示,要積極探索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雙軌制所導致的待遇差距過大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高度重視和採取必要措施解決的時候。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財經頻道 李金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17日出席《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發布式時表示,要積極探索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雙軌制所導致的待遇差距過大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高度重視和採取必要措施解決的時候了。

  「目前社會上反映比較強烈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養老金待遇方面,由於雙軌制所導致的待遇差距過大問題,這個已經成為一個近年來人大、政協兩會之前和期間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金維剛認為,「這個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高度重視和採取必要措施解決的時候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金維剛指出,要積極探索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特別是要採取有效的措施推進五省市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這個試點方案在2008年的時候國務院已經出台,五個省市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省市出台正式實施方案,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改革歷史上也是罕見的,也反映了這個問題難度很大。

  「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辦法總比問題多」,金維剛說,「這方面我覺得需要通過採取相應的一些政策措施推動地方在這方面的試點,逐步實行統一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從根本上解決雙軌制導致的養老金待遇上社會不公平問題。」

戴相龍:將劃撥央企利潤彌補養老金缺口

2012年12月17日 18:41 中國新聞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雖然目前養老保障的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形成,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1年底老年人達到1.85億,佔到總人口13.7%;預計到201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佔到總人口16%,平均每年將增加860萬老年人;到2030年老年人口規模將翻一番,應對老齡化的風險更複雜,解決問題的難度更大。

  "老齡化"、"養老金儲備不足"、"延遲退休"……今年以來,一個個新聞熱詞,觸痛了我們內心的彷徨和憂慮。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嚴重?如何調整養老保障體系,才不至於造成財政大震動?面對未來,我們的養老錢以及社會保障從哪裡來,今天的中國,已經在思考並著手。

  今天(17日),《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在北京發布了,這份報告反映了2011年度中國養老金制度發展的整體狀況和改革動態。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出席社會保障國際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發布會時指出,我國養老金儲備規模佔GDP總量比例太低,將劃撥央企利潤彌來補養老金缺口,爭取到2020年做實個人賬戶。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說,當前我國養老金儲備規模佔GDP總量比例太低,僅為2%。

  戴向龍:養老金儲備佔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為83%左右,日本是25%,美國是15%,中國只佔到GDP的2%。但是如果把三個支柱加在一起,公共養老金、補充養老金、個人儲蓄養老金儲蓄加在一起,2011年美國共有17.9萬億,它當年的GDP總量才15萬億,比GDP還多。

  目前,我國養老金存在很大的缺口。戴相龍透露,到2011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為2.5萬億,但是個人帳戶實有資金2703億元,空帳金額高達2.2萬億元。

  戴相龍:我們國家GDP去年是47萬億,如果今年增長7.7%,那就是超過50萬億了,但是我們只是兩三萬億。

  養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錢,有這麼大的缺口該怎麼補?戴相龍說,將劃撥央企利潤來彌補養老金缺口。

  戴相龍:我建議應該制度化,分成制,中央企業上交利潤的20%劃撥到社保基金。

  目前,社會保障基金一共32000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有兩萬多億,這筆龐大的資金該如何管理?按照以前的規定,只能存在銀行,只能買國債,十年的回報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戴相龍說,應該建立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制度,爭取2020年做實個人賬戶。

  戴相龍: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個人帳戶有2億3000萬多,一個人平均只有一萬塊錢,委託出去顯然不現實,很分散,數額很小,風險很大。所以可以制定一個個人帳戶投資辦法,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如果集中了以後,還可以承諾一定的回報,比如略高於通貨膨脹。但是以後再過十年,個人帳戶多了,也可以不委託。

我國效仿美國401k計劃 千億養老金有望入市

www.eastmoney.com2012年12月23日 09:41

查看評論(355)

  養老金缺口767億 個人空賬突破2萬億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多位基金經理處獲悉,全國社保基金已經基本完成了針對社保管理人的投資方案招標,並撥付資金進入新設立的投資組合。與此同時,廣東省社保基金管理局局長林白樺公開表示,廣東1000億元養老金已經在3個月前全部到位,並委託社保基金進行投資,這些資金主要來自於廣東省七個地區個人賬戶結餘的基金。

  今年3月,國務院批准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委託投資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委託投資期限暫定兩年。繼廣東率先試點之後,江蘇、浙江、山東和四川可能成為2013年養老金入市試點省份。而在此之前,養老金只能用於購買國債或存銀行。

  自一年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大力倡導養老金入市,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中,迎來了養老金入市的跡象。

  養老金收不抵支

  近年來,無論是企業年金還是社保基金的市場化投資運作收益都相當可觀。來自人保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份,積累的企業年金結餘資金已經達到4400億元人民幣。企業年金的收益率是4.1%;全國社保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8.4%,均高於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

  反觀由地方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於只能存入財政專戶,扣除通貨膨脹率,十年年均收益率為負數。根據國家審計署今年8月發布的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從2011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形態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別佔31.37%、63.65%和4.98%。

  為此,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建議,可以按一定比例將中央財政當年超收部分撥增全國社保基金;可以將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預算收入一定比例撥歸全國社保基金。

  此外,對於個人賬戶部分的投資,戴相龍建議可由國務院制定《個人賬戶資金投資運營辦法》,由省級政府有關部門集中委託投資,並對個人承諾略高於年均通貨膨脹率的投資收益等個人賬戶的資金積累到一定數額以後,再改進個人賬戶資金的委託投資運營問題。

  不過,對於養老金的市場化運作,業界也有一個擔憂,中國資本市場是否能容納得了數十萬億的養老金資金量。

  此前,世界銀行報告稱,短時間內中國資本市場很難容納幾十萬億元人民幣巨大規模的積累基金。「如果沒有戰略性部署適度推進的話,中國的資本市場甚至將來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將是一個巨大問題。」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對此深表擔憂。

  在巨大的養老金缺口尚未解決的同時,部分地區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卻日益惡化。

  12月17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高達767億元;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後,再次突破2萬億元。

  財政壓力的劇增正在倒逼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其中,養老「雙軌制」(指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兩種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或將在試點改革方案公布五年之後首度破冰。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副部長鬍曉義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雙軌制」終將合併統一,下一步將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實現新老制度的平穩過渡。

  顯性債務VS隱性債務

  一個不容小覷的事實是,雖然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越來越少,但是窟窿卻越來越大。

  《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如果剔除財政補貼,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為14個,較去年有所減少,但是收支缺口卻高於2010年的679億元,達到767億元。

  與此同時,在2011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中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額(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的部分)又增加了近5000億元,達到2.2萬億元。

  這只是顯性債務。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看來,比這更可怕的是另外兩個巨大的隱性債務。

  今年6月,一則「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的消息引發軒然大波。由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研究團體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

  這與測算的數據相距甚遠,人保部預測,到2025年中國城市養老金的缺口只有6萬億元。

  另一巨大的隱形債務是個人賬戶的債務。「如果賬戶所有人的壽命預期超過平均預期壽命,統籌基金就得無償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 鄭秉文表示。

  即便按測算的6萬億元養老金的缺口也是國家財政無力承受之重。而養老金制度在財政上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是十八大要建立一個「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制度」之重要前提。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調研發現,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從銀行貸款來支付社保。「這是一種很危險的情況。」 信春鷹在2012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表示:「養老保險過度依賴公共財政遲早會遇到可持續的問題。」

  目前,中國養老保險體系共有三大支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社保儲備資產。

  雖然三大支柱健全,但是「每一條腿」都有一些問題。基礎養老保險有2.2億空賬和767億資金缺口;企業年金的投資範圍狹窄,政策未完善;社保儲備資產不夠強大。

  2011年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為8688.20億元,「也就是1000億美元多一點,佔GDP的比例、占資本市場規模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太懸殊。」鄭秉文稱。

  一組來自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可以提供佐證:養老金儲備佔GDP比例,最高是挪威,為83%左右,日本為25%,美國為15%,中國僅約佔2%左右。如果把「三支柱」養老體系(含個人養老儲蓄)相加,差距更大。2011年,美國共有養老金17.9萬億美元,比當年美國經濟總量(15萬億美元)還多出近3萬億美元。

  寄望第二三支柱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從「可持續」上看,基本養老保險短期支付壓力不大,但未來財務狀況堪憂。

  目前,業界呼籲養老金儘快大規模入市的聲音強烈,但除了在資本市場上展開適當的投資外,上述《報告》認為,解決半數省份收不抵支的出路在於全國統籌。鄭秉文認為,在不考慮財政貼補的情況下,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是解決收不抵支的根本途徑。

  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儘管理論上現在養老保險已經做到了省級統籌,實際上,我們離這個目標差距還很遠。」信春鷹表示。

  「如果上升到全國統籌層面,不僅要重新設計養老制度,還要重新設計財政制度,尤其是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關係。」李楊稱,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在全面落實基本養老金省級統籌的同時,要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思路和方案。

  人保部此前打算延長退休年齡,緩解財政支出壓力。

  然而,推遲養老金領取年齡對養老金缺口所起的作用並不大。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做過測算,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每年減緩基金的缺口只有200億元。

  在財政缺口、個人空賬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從基本養老制度的發展去解決問題顯然不夠,必須通過完善第二支柱企業年金,擴充第三支柱去解決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的不足和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偏低的問題。

  企業年金作為我國養老保險的第二條腿,基礎還比較薄弱,發展相對緩慢。然而,由於缺乏適合的稅收優惠計劃,第二支柱在中國發展緩慢。

  《報告》認為,從參保職工人數增長上看,建立企業年金的職工人數從2010年的1335萬人增長到2011年的1577萬人。雖然有所增長,但近年來,企業年金面臨發展趨緩的困境。

  2005年~2011年,企業年金參保人數僅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5%左右,基金規模僅占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20%左右。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2010年底401(K)金養老金規模達到 3.1萬億元,佔GDP的21%,佔美國養老金總資產的31%。

  「稅收優惠激勵不足和針對中小企業而設計的計劃發展滯後,是導致企業年金髮展過慢的兩個重要原因。這也造成了我國養老金制度必須高度依賴基本養老金的尷尬現象。」李揚表示,如果沒有大的政策出台,很難指望企業年金在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未來幾十年中擔負構建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重任。

  「企業年金經過六年多的發展,走到今天,稅收無疑已經成為年金髮展的瓶頸。」人保部基金監督司副司長張浩稱:從國際慣例來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第二支柱企業年金都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我們希望年金的稅優政策最終能夠出台。」人保部一直在努力推動此事。

國務院決定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0%

2013年01月09日 16:10 中國政府網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會議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在普遍調整的基礎上,對企業退休高工、高齡人員等群體適當再提高調整水平,對基本養老金偏低的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按有關規定予以傾斜。

  為保障企業退休人員生活,2005年至2012年,國家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2012年調整後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721元,與2005年調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8年累計月人均增加1021元。會議要求研究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確保企業退休人員生活水平保持穩定並逐步提高。

  會議批准了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這次共有48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至此,從1990年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建立以來,共有16.6萬多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王忠民:社保基金需擴至十萬億解決養老問題

2013年03月01日 02:30 新京報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養老財富管理需戰勝「養老CPI」

  新京報訊 (記者李蕾 金彧)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昨日表示,社保基金12年來年均收益率為8.4%,目前約有一萬億人民幣的總規模。隨著未來養老需求的擴大,沒有十萬億不足以解決未來的養老問題,應設立財富管理的有效機制。

  昨日,王忠民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中國在享受人口紅利35年間,勞動者從農村流入城市,大多沒有上交或沒有帶走個人名下的養老社會保障。而今天這些勞動者已經或即將步入老齡化,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養老紅利或社保紅利。

  王忠民認為,養老面臨著昨天的欠繳、今天的結存、今天的補貼及明天來勢兇猛的養老需求之間的重組。現在新農保對養老年支付額的保障不足100元,如果將幾億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那麼每年約達幾千塊。現在每年財政補貼養老2000億,而年累計額結餘是2萬億。目前一萬億的社保基金還太小,沒有十萬億不足以滿足未來年補貼額的需求。

  王忠民認為,要設立財富管理的有效機制。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養老時的通脹率和年輕時的通脹率不一樣。應當編製一個和養老指數相一致的CPI,讓所有的養老財富管理機構必須戰勝這個養老CPI。

   相關

  「金融制度影響經濟轉型」

  新京報訊 (記者金彧)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昨日在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首屆年會」上表示,現行金融制度不利於收入分配格局形成,進而影響到經濟轉型。

  潘功勝表示,傳統的經濟發展中,更強調動用社會資源為實體經濟服務。體現在金融制度上,就是以銀行為主導,集中大量的資金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低成本資金。

  潘功勝說,這一制度在經濟追趕階段是成功的,但從長期來看卻是不可持續的。因為這種模式忽視了資產負債,經濟資產的保值增值不利於收入分配格局形成,進而影響到經濟轉型。

中國人養老兩難困境:生二孩還是晚退休

[全國19省份已公布養老金並軌方案 「中人」待遇確保不降]

 
推薦閱讀:

尋找全國最新「黑科技」!咱們養老圈居然已經這麼「酷」!
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百善孝為先
乾貨!養老機構入院評估指南手冊來咯!
你知道關於養老金,在哪個城市繳的少還領的多嗎?
對待臨終患者,這樣的關懷與護理必不可少

TAG: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