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翡翠的六個字(轉)
06-01
評價翡翠的六個字(轉)
過去對翡翠一無所知,甚至認為金銀首飾珠寶玉石之類布滿銅臭。後來因為職業原因同翡翠打上交道,方知在自己的視野以外還有一種充滿大自然無窮玄妙的東西——翡翠,它既不俗,也沒有想像中的銅臭味。相反,它是一種文化,一種超乎尋常的境界。翡翠記載了大自然上億年變遷的歷史,反映著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
鑒識翡翠需要地質、礦產、光學、色譜、美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也需要相當的經驗,但真要等待這些條件的具備,恐怕「媳婦熬成婆」此生也與翡翠無緣了。為了幫助普通消費者掌握翡翠鑒識的入門知識,這裡把自己鑒識翡翠的經驗歸納為「外行鑒識翡翠六字經」,即「種」、「水」、「色」、「凈」、「藝」、「緣」,供有興趣者參考。 「種」「種」指的是翡翠礦石的密度和細膩度。密度和細膩度越高,種就越好,反之,則種就越差。最好的種是玻璃種,其次是冰種,再次是糯化種,又次是藕粉種,往後還有豆種、干青、干白等。翡翠的種達數十種之多,一般的消費者了解和掌握前面四個種就足夠了。在鑒賞翡翠的圖書上,有的把種叫為「底」,有的叫為「地」、「地張」,有的又把「種」和「底(地、地張)」分開。後來查閱關於「底」和「地」的概念,才發現太專業化了,越看越糊塗,而且各類讀物的解說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後來自己就只以「種」來說事了。 玻璃種密度和細膩度最高。因密度和細膩度最高,故顯得非常通透,如同玻璃一般,估計「玻璃種」正是因此得名。上好的玻璃種如果製成薄件,可以罩上報紙閱讀。需要注意,玻璃種翡翠很通透,但反過來卻不能說凡是很通透的都是玻璃種翡翠,有一種叫「水沫子」的軟玉以及人造水晶、有機玻璃等都很通透,甚至更為通透,但那不是翡翠。冰種的密度和細膩度次之,肉眼看去其外觀很像冰塊,也較為通透,但遠不如玻璃種。糯化種的密度和細膩度次於冰種,通透性相對差多了,但視感非常愉悅,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藕粉種的密度和細膩度再次之,基本不通透,但看上去依然很舒服,如同調製好的藕粉。再往後的豆種、干青、干白等就沒有前述的那種視覺愉悅感,看上去像一塊很硬的石頭。 通透性既因「種」而變化,也因「水」而變化,故人們常常把「種」和「水」混在一起稱為「種水」。其實,「種」和「水」是兩回事,不是一回事。但這兩個概念有很大的正相關關係。一般而言,種好的,水大都比較好;水好的,種大多也比較好。不過也有不少例外,有些玻璃種水頭「淺淺」的,只是浮在表皮的一點點「水」的感覺。相反,有的水頭很好的翡翠件,卻只是一塊糯化種。 種與價的關係很密切,種好價昂。大小和形態相同的翡翠件,玻璃種高出冰種3—5倍,冰種高出糯化種2—3倍,糯化種又高出藕粉種1—2倍。玻璃種是藕粉種6—10倍左右的價格,與其他更次的種相比,就是幾十倍的價差了。 「水」
「水」又叫「水頭」,指的是翡翠對光的透射性和反射性。透射性和反射性越好,水就越好,反之就越差。水好的翡翠習慣上我們愛講「水頭厚」或者「水頭深」,反之則說「水頭薄」或者「水頭淺」。與「水」相對應的是「干」,沒有什麼「水」或者純粹沒有「水」的翡翠,稱為乾料。水最好的翡翠,稍遠(在一米左右)望去,就像一個靚麗的玻璃體內裝著一滴鮮艷的露珠,用手晃動翡翠件,儼然像露珠在裡面滾動。這種「水」的感覺,估計是光線通過礦石體從不同角度穿射和反射形成的。多種角度光線的反射,就形成一種獨特的很美的光環,人們稱之為「熒光」。 水的層級劃分為十級,分別為「十分水」、「九分水」、「八分水」……直至「三分水」、「兩分水」、「一分水」。「十分水」、「九分水」是絕好的翡翠,如果是玻璃種達到這個水頭,那就是「精品」了,手鐲往往要上數十萬,掛件也可能要十幾萬元,如果再加上一點綠色,價值又成倍增長,如果高綠正陽滿色,就是「極品」了,價位以百萬甚至上千萬計。「八分水」、「七分水」是水頭較好的貨件,「六分水」、「五分水」、「四分水」為「水頭」一般,「三分水」、「二分水」、「一分水」就是水頭很淺了。 水與價的關係也很密切,水好價昂,但「水級」與價的關係會稍低於「種級」與「價」的關係,不會像「種」與「價」一樣動輒就是3—5倍的變化,但相鄰級別之間1—2倍的變化是有的。 「色」「色」就是翡翠的顏色。顏色本無貴賤之分,只是個體視角愛好的不同而已。但是由於綠色是翡翠的天然本色,加之人們對綠色的普遍性偏愛,就在翡翠的色系中樹立了綠色這樣一種「帝王色」的位置。俗諺說的是「黃為翡,綠為翠」,照此理解,不黃不綠好不就不是翡翠了。其實,這只是一種狹義的理解,真正綠色的翡翠並不是很多的,而且價格昂貴。除了綠色以外,其他的顏色地位懸殊不是很大,即使在翡翠件中有時確實有較大的懸殊,往往也是因為具體貨件的藝術配置和個體的偏好形成的。比如在十來年以前,春色即通常講的紫羅蘭色並沒得到人們青睞,但最近幾年由於人們翡翠審美價值的變遷,加之春色相對較少,就逐步高居第二位的顏色了。 色通常分為「綠色」、「春色」、「紅色」、「黃色」、「藍色(藍水)」等(在礦石中間「飄藍花」的問題留在「凈度」裡面去介紹)。綠色為最貴,比之於無色或其他顏色,價格往往要高出幾倍、十幾倍到幾十倍。通常講的「一分色,十分價」,說的就是綠色而不包括其他顏色。「色(僅指綠色)」的層級劃分與「水」一樣分為「十分色」、「九分色」一直到「一分色」十個級別。兩個相鄰級別之間的價位相差達一到數倍。比如,兩個其他條件相同的掛件,如果無色的一個價格是1萬元,那麼有部分綠色的一個就可能是3—5萬元,大部分綠色就可能是8—10萬元,如果滿色那就可能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了。綠色有非常複雜的一個體系,有數十種不同的綠色,如果要把它搞得很透,那就是另外一番功夫了。 其次是春色(紫羅蘭色)。春色的價格比之於無色或其他顏色,價格會高出1—3倍,如果顏色分布很廣,並且配置很美,也可能高出3—5倍。但是俗諺又說「十春九枯」,即春色的翡翠往往水頭不大好,因此春色一般沒有這麼高的價位。 再其次就是「紅色」、「黃色」、「藍色(藍水)」等其他顏色了。這些顏色大多會為翡翠增美增價,一般會在1—2倍,有些紅色還會更高一些。不過這些顏色增加的價格與顏色在翡翠成品件本身中的分布構造、藝術構思、創意設計、工藝技術、顏色配置緊密相關,也就是說還取決於「玉雕師」的功底和藝術創造,通常說的「巧色(有的稱俏色)」就是這個道理。玉雕師要能夠巧奪天工,把翡翠的天然顏色配置在該在的地方。否則,這幾種顏色的增值就很難實現,弄得不好還會損害藝術美感而降低翡翠的價值。 最後要說一下的是黑色。一般而言,黑色是翡翠的排斥色,大多數情況下,貨件出現黑色,價格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沉澱在礦石內部的星點狀、斑塊狀的黑色,習慣上成為「臟色」,幾乎可以讓貨件達到「不值錢」的程度。如果玉雕師能夠巧妙迴避,設計在一些動物的恰當的部位,比如把黑色雕刻成動物的毛髮或者眼珠,那麼就會挽回黑色帶來的損失, 「凈」
「凈」要說的是翡翠的凈度。凈度主要有兩個指標:一是密度的均勻度。密度越均勻,凈度越高;密度越不均勻,凈度越低。凈度高的翡翠,其礦石體內部沒有明顯的疏鬆部位,即沒有密度明顯降低的地方。凈度低的翡翠,在礦石體中間有棉絮狀的點、線或斑塊,習慣上通常叫「棉」,其實就是礦石體中間出現了密度低的地方而形成的疏鬆部位。二是礦石的純潔度。純潔度越高,凈度越高;純潔度越低,凈度越低。純潔度高的翡翠無雜質、黑色或其他嚴重影響貨件美感的怪色。口語中通常用「乾淨」或「不幹凈」來表達翡翠的凈度。 凈度與價格的關係也很緊密,凈度越高,價格越高,凈度越低,價格越低。觀察翡翠的凈度,往往要在多種光線環境下觀察,比如在自然光下觀察,在普通燈光下觀察,用聚光手電筒照射等,再進行綜合分析。故有「夜間看玉不買玉」的說法。同時,還要從正面、背面、四側面等多種角度去觀察,因為有些雜質在某些角度是發現不了的。 需要說明的是,學會觀察凈度不是說買翡翠都要買完全「乾淨」的貨,而是要了解翡翠的質地和價值,以便確定自己的心理價位。完全「乾淨」的貨不是沒有,但確實比較少。既然是天然之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瑕疵」,不能說只要見著「瑕疵」就不是好東西。一件上千萬的「極品」都很難說「白璧無瑕」,而是「白璧微瑕」或「瑕不掩玉」。如果真是「絕無瑕疵」,除非只是一個戒面或小掛件那麼大的東西,不然就要考慮翡翠的真偽了,只有有機玻璃之類才會「絕無瑕疵」。當我們用瑕疵去和商家談價的時候,有些商家會如實告訴你這個道理,但也有一些商家會解釋說因為種水好、或者因為物品薄所以才看出雜質,商家希望成交的這種願望沒錯,但這種解釋不準確。因為不管是否看得清楚,凈度是客觀存在的,就如同去買一件襯衫,商家告訴你買深色為好,因為深色耐臟,其實耐臟不耐臟與衣服的顏色無關,與縫製衣服的織物的性能有關。觀察凈度時要注意,有一種「雜質」是增值的,那就是「飄藍花」。「飄藍花」其實就是「雜質」,即翡翠的相對疏鬆部位加進了「藍色」,如同雲彩在裡面漂移一樣,具有視角上的愉悅感,與人的審美訴求相一致。適度的合理分布的「藍花」會使翡翠件變得生動、多彩,增添藝術價值。如果以有「棉」為前提,那麼「飄藍花」比無色「棉」要高出五成左右的價格,無色「棉」比「臟色(沉澱的黑色)」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的價格。
「藝」 「藝」指的是工藝技術。工藝技術又包括設計的創意、製作的工藝、顏色的配置、瑕疵的迴避以及成品的寓意等。「藝」好就是創意新穎、構思獨特、製作細膩、巧色科學、瑕疵處理得當、寓意吉祥或者符合買家的審美情趣,反之則是「藝」差。 「藝」其實就是文化,從狹義的層面講,翡翠文化講的就是「藝」,從廣義而言,翡翠文化就博大精深了,博大到只有站在天地人內在關係的高度才能企及。 藝好價高,藝差價低。但「藝」在不同質地、不同雕刻內容的翡翠貨件里有不同的要求。高檔質地(種、水、色、凈)的翡翠,工儉為好;低檔質地的翡翠,工巧為好;構圖複雜的貨件,如龍、鳳、獅、虎等,工細為好;構圖簡單的貨件,如花瓶、手玩件,工省為好。玉雕業內有一種說法,叫「好料不做工」,指的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材料的所有人還是玉雕師,誰也不忍心把價值連城的高檔翡翠弄得刀痕累累。如果是玻璃種、冰種的材料,或者本來就不需要複雜工藝的貨件,你發現到處都布滿玉雕師的苦心,那就要考慮原材料的瑕疵問題了。 「緣」 前面介紹了「種」、「水」、「色」、「凈」、「藝」五字,這五字的標準基本上都是客觀的,換句話說人人看翡翠都是這幾個標準,充其量就是在「藝」里介紹的「成品的寓意」有主觀的因素。 現在要介紹的是一個純主觀的標準:「緣」。之所以說它主觀,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緣」在宗教里講的是天意,這裡說的是買家的綜合感受。這個綜合感受,既包涵成品的具體形態,也包涵貨件的象徵意義,既包涵「種」、「水」、「色」、「凈」、「藝」等因素,還暗含價格的干擾。簡單說,就是作為買家的那個主體接納不接納、讚賞不讚賞、喜歡不喜歡、鍾愛不鍾愛。如果接納、讚賞、喜歡、鍾愛,那麼貨件在買家的心理價位就提高了,反之,則可能大大下降。但這裡想提醒的是,如果你鍾愛它,請暫把愛深藏於心底,不然聰明的商家會從你難以掩飾的眉宇間、目光里或肢體語言上讀懂什麼。如果這樣,你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討價還價或者掏出更多一些的錢去撫慰你那顆充滿愛的心。 把上述六個字搞清楚了,再綜合起來認真分析,一件貨品值多少錢,輪廓就顯現出來了。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對就對在黃金以重量計算,而翡翠不以重量計算;不對就不對在翡翠是有價的,只不過翡翠價格的度量方式比黃金用天平過磅要複雜得多,需要用上述六個字作秤砣來秤量。只要秤量時心不顫抖,手不亂動,大體是十之不離八九的。如果說還有點什麼區別,那就是黃金是確定價,翡翠是區間價,即一件翡翠的價格總在一個底線之上一個天線之下,比如我們說它的價格是15—20萬元,或者300—400萬元。 以上是從一個外行的角度來介紹的經驗,其中的概念、用語、表達方式都是純粹個性化的。
推薦閱讀:
※翡翠這樣戴才能讓你財源滾滾來!
※賭石裂多就扔了嗎?來看看這塊裂多的莫西沙如何取料吧
※和田玉全面禁挖,和田玉價格漲了不止十倍!
※700萬的賭石,一刀穿麻布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瑪瑙及玉髓的時代還沒有來臨?